最终还是决定以这部而不是《三夫》作为term paper的导言,顺手发上来。
原文已发表于“深焦”20191114:中二土味大烂片?
我看是杜琪峰真正的初心之作!
当我为了准备这篇影评而试图复盘《我的拳王男友》情节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只能清晰地排列出海选后火锅店歌舞及之前的段落顺序,此后的则是大量不辨前后、蜂拥而至的拳击和歌舞场景。
如果我们暂时悬置“奇观”一词在电影理论中复杂纠缠的形象,将其理解为一种中性的、引发惊奇和兴奋的视听展示的话,那么可以说,动作片和歌舞片的一大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能够保持叙事-奇观的双元并重。
那么一部动作+歌舞的电影会怎样呢?
或许这就是《男友》给予大多数人的初始观感:在人物关系和情节符码基本底定后,叙事被挤压到绝对边缘,伴随而来的是类型原力持续而高强度的燃烧,流光溢彩、目不暇接。
某种意义上这意味着杜琪峰向传统港片剧作法的退行,后者一向有情节粗糙、陷溺于癫狂过火的官能快感的“恶名”。
而之所以称之为“退行”,是因为经典的银河影像显然并非如此。
事实上,“银河映像”对香港电影尤其是动作片的一大革新就在于告别了重动作轻剧本的惯例,在许多作品中显示出对叙事的惊人掌控力,例如《两个只能活一个》中对重复和差异的辩证运用,甚至爱情片《向左走,向右走》中发挥到极致的对称原则。
按照彭丽君的说法,对剧作统一性和戏剧性的敏感与杜琪峰、韦家辉二人早年在TVB的电视剧经历有关(彭丽君,《黄昏未晚》)。
但退行与粗劣无关。
我们不知道杜琪峰和韦家辉选择一个商业拳击手和选秀歌手的爱情故事的理由,但那个经典银河影像中充满失败和宿命感的黑色九龙几乎不可能再成为“银河”全力北上后的选择。
不管如何,这样一个故事注定了影片会沿着高速和亢奋的轨道狂奔不止,其华丽热烈的程度甚至超出了《华丽上班族》。
在《华丽上班族》中,风格化布景对当代生活空间速度感、透明性、监控本质和群己群界消弭的凸显,以及典型罗大佑式的歌曲修辞和旋律,始终与人物高亢的身体状态发生着拉扯,在文本内在平面中生产着不间断的间离冷感。
而在《拳王》中,至少在拳击和歌舞段落中,摄影机、剪辑和身体都倾向于加速运动,配合着快速切换的舞台灯光、后景中汹涌的应援牌和欢呼声、纯粹正向的歌词和旋律,构筑出一个声光狂热的秀场世界。
鲁虎和杜小鹃正是在这样的声光狂热中逐渐走向对彼此爱情的确认。
在爱情片中将身体放置在核心位置,使《拳王》全然接续到《瘦身男女》。
情节层面的呼应格外密集:在两部影片中,身体都在开篇就得到凸显,《瘦身》中是Mini和肥佬的超大尺寸、无法自抑的食欲,而《拳王》中则是鲁虎和杜小鹃在热力横流的拳击场中展示/出售自己的身体;而两人的交遇也都源自女主欠钱后的走投无路,男主则在阴差阳错或云淡风轻中施以援手(或许有一丝爱意?
);而杜小鹃第一次来到鲁虎家中的穿衣梗则完全来自《瘦身》,这个情节也都在喜剧氛围中象征着两人关系最初的不信任;当然,不信任最终要走向爱意,这爱意在彼此为对方的牺牲中苏醒,又在女主对男主身体遭受击打的时刻(都是拳击场景)抵达高点。
甚至女主都有一个作为明星音乐家的前男友(当然黑川不是渣男),而她确认爱情后都作出了放弃原始欲望/梦想(《瘦身》中是寻回与黑川的爱情,《拳王》中是成为明星歌手)的决断。
所有这些,都指向一种对爱情神话的建构,朴素却足以在保证情节顺畅的同时,调动观众对人物的同情。
但《拳王》中的爱情神话还有另一面向,正是它赋予了影片不同于《瘦身》的当代性。
商业拳击和选秀节目的题材策略使影片中弥漫着由手机、电视、摄影机等构成的重重叠叠的电子视界,人物不断在这些电子界面中观看彼此。
配合这一趋向,《拳王》在电子屏与电影镜头间进行着频繁的穿梭/匹配剪辑,最典型的是大量的直视摄影机镜头。
或许应该澄清的是,在这里现身的显然并非1960年代政治现代主义建构电影批判性所仰赖的自反策略。
姑且不说杜琪峰从来没有显示过对自反游戏的热情,放在《拳王》文本内考量,这当然是对当代生活的拟制。
事实上,与经典电影使用正反打构造的封闭叙事空间不同,电视新闻、演唱会直播、游戏直播甚至porn videos难道不是一直致力于通过对观众的询唤,营造透明性的幻觉吗?
正是在此意义上,《拳王》是赛博格版的《瘦身男女》,它在密集而“畅通”的电子视界中执拗地让鲁虎和杜小鹃寻找彼此的肉身在场:只有/每当杜小鹃的目光和声音真实地触摸到鲁虎被对手锁死的身体之际,他才/就能反败为胜。
影片已经告诉我们了:这是奇迹。
这也是《拳王》与《柔道龙虎榜》最大的不同之处,尽管王可如的银幕形象更接近应采儿而非郑秀文:《柔道》主要关乎存在主义式的自我确证,所抵达的是对暴力的真正超克(这一层面上是香港动作片的天花板);而《拳王》是一则通俗爱情故事。
于声光狂热之际中寒,杜琪峰的社会批判不仅在于情感身体对赛博格视界的突破。
鲁虎的家像一个“仓库”,铺在地上的床、堆积的纸箱、铁制楼梯、隔开上下两层的铁丝网、随处可见的拳击器械,都意味着“家”所指层的匮乏。
这种丝毫不home-like的布景显然会令我们想起银河影像中作为重要症候的“家庭”意象。
在《两个只能活一个》、《恐怖鸡》、《真心英雄》、《黑社会2》、《大事件》等一系列影片中,作为江湖的对立面的家庭如果不是彻底缺席的,便是残缺不全、问题重重的,黑色而残酷的江湖成为人物想摆脱却又无可摆脱的宿命。
在布景上最显著的或许是《放逐》,其中荒凉、近乎超现实的西部片式家庭布景使其成为江湖的延伸,击碎了阿和回归家庭的欲望(Sun Yi, Crossing Genres: A Study of Johnnie To’s Stylized Films)。
在《拳王》中,家的缺席构成充满男性气质的鲁虎(尤其是其身体)的致命伤,意味着其强势的身体被展演/观看的生命政治所彻底捕获。
在这里,我们可以萃取出另一条银河脉络:尽管资本江湖取代了古典江湖,但杜琪峰和韦家辉式的江湖人物所渴求的依然只是被动的逃亡或保全自己(“我不打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以爱情之名降临的杜小鹃治愈了鲁虎的伤口。
阿伦特认为爱是“一种可能性,双方借以向对方隐藏其命运”(引自阿甘本《潜能》),这意味着所有的相遇都应该是改变和新生。
不过能触及这一点的爱情片实在并不太多。
在片尾,爱情神力甚至使张锦程饰演的“副导演”也忘却了其摄影机:如果他的摄影机意味着对爱情的“注意力经济”再造,杜琪峰则用自己的镜头将其颠覆为爱情的绝佳见证者。
除了爱情,《拳王》仍有另一条甚至更加打动我的情感线,它同样构成杜琪峰社会批判的重要面向。
整部影片中,邵兵饰演的师父是唯一的老派人物,坚持对拳击无功利的审美主义态度,将鲁虎视作逆徒。
而当他为了拳击学校的存续选择出战“杀人王”之际,鲁虎再度回到学校陪师傅练习。
杜琪峰在此运用了与商业拳击段落完全不同的视觉风格。
在后者,是中近景和特写的频繁切换;这里则倾向于远景长镜头,而近乎黑白的色调则使摄影机更加方便地构造深度,地面上闪避、扭打和摆脱的身体因此与拳击学校这一空间交织一体,将和解与怀旧的情绪弥散于整体环境中。
而当鲁虎决定为了师父亲自出战“杀人王”后,再次出现了一个趋近黑白冷调的场景,他在其中独自与摇曳的光影搏斗。
风格的变化在对杜小鹃的呈现上也有体现。
在最后的“歌唱爱情”场景中,顶光取代了平光,杜小鹃的脸部特写在光影切割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深度(@《PTU》),并由此将作秀式的表演翻转为一次激烈的、对爱者的表白。
在这些风格变化的时刻,我们应该想到:如果拳击和歌舞场景显得如此癫狂过火的话,并不是因为杜琪峰丧失了美学判断,而是因为它们所表征的本来就是癫狂过火的当代生活。
如此说来,《拳王》是杜琪峰对当代生活投下的恶意;而在恶意之外,他还试图给出一粒解药。
即使除却这些恶意和解药,在对港片传统剧作法的“退行”中,他难道不是再次提供了一出华丽的身体大戏么?
这戏难道不是显示了他这些年少有的自由状态么?
有太多文本内外的元素会使我们倾向于将《拳王》“预设”为一部烂片,尤其是所谓“还钱”说。
但也许杜琪峰实际上恰恰是利用了观众对“资本”可预期的既定恶感,在“烂片”中安全地搭载着他丰沛的自我表达。
最后是一个“银河映像”研究者的心声:杜Sir,请继续自由地跳舞。
觉得还不错啊,挺新颖的拳击题材。
向佐的演技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是学武功的,建议以后拍些硬汉风格的角色。
电影中有大量唱歌的画面,挺唯美的。
拳击画面稍有些血腥,但是剧情挺励志的。
鼓励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推荐观看。
整个观影环节很轻松,有搞笑的,有打斗的,有流泪的,挺好看的。。。。
11月8日,有三部备受期待的电影上映,分别是我国投资的好莱坞大片《决战中途岛》,大鹏柳岩主演的喜剧《受益人》以及杜琪峰导演,韦家辉编剧,向佐主演的《我的拳王男友》。
而前两部电影目前的票房都在7000多万,而向佐新片只有1210万,几乎6倍的差距。
在上映首日,《决战中途岛》和《受益人》都有不错的排片量,分别为23%和22%,而向佐的新片就不那么受到期待了,《我的拳王男友》的首日排片仅为11%,和前两部作品相差了2倍之多。
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电影院的首日排片都有根据预售票房预估的成分。
如果首日排片量较低,而口碑和评分不错,那么完全都有逆袭的可能,参考《流浪地球》,首日仅有11%的排片,凭借着过硬的口碑完全可以逆袭。
4.5分很显然,《我的拳王女友》并没有实现票房的逆袭,在排片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口碑更是糟糕。
一项高评分的猫眼给出了8.2分勉强及格的评分,而豆瓣上的评分仅为4.5分,可谓是年度低分的提前预定了。
《诛仙》4.9分,《上海堡垒》2.9分,两部电影可都是上了“金扫帚奖”了。
可见,这一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成绩算是完全扑街了。
这不,口碑和票房的遇冷,向太也着急了。
向太今天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段话:“不明白为何许多沒看过电影的人就敢写很多恶评?
我们是得罪了何方神圣?
还是妖魔鬼怪?
做人还是要善良的摸著良心说话吧!
祝福大家善有善报。
”
看来,向太对于别人给电影的差评是极为不满的,尤其是电影没有上映之前的差评。
01,杜琪峰韦家辉“带不动”向佐?
说到向佐,上周还“火”了一把,主要是因为他拍摄了一个短片,表现了用中国功夫发扬民族精的拳拳报国之心,让更多香港年轻人,找到归属感!
一句“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让很多人感同身受。
这个正能量的短片还上了热搜,受到了很多观众和网友的大加赞赏,处在风口浪尖上,这个富二代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意识,值得赞扬和肯定,这个短片还得到了《人民日报》的转发和表扬。
02,大抵是因为香港艺人骨子里的“拼搏”意识,向佐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拼命三郎”。
父母都是香港娱乐圈的大佬,而儿子也力求上进这很好。
然而,这么一个努力的小伙子,他拍摄的电影却一部接一部的扑街,让人很纳闷啊!
在2016年,向华强向太夫妇二人为了捧儿子,请来了娱乐圈的“一半”一线演员,李连杰,范冰冰,黄晓明,古天乐,梁家辉等人,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投资了5个亿的大成本,拍摄了一部《封神传奇》,然而,最后的结果是只收了2.83亿,可谓是扑了个“底儿朝天”。
这还不是最惨的,豆瓣5万人给出了2.9分的差评,那些大笔一挥,指点江山的“段子手”终于找到了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
全平台的冷嘲热讽,差评一波接一波,堪比今年的《上海堡垒》。
连向太都在微博上忿忿不平:“网络上的黑粉和喷子,及被买通的写手们,不会有好报应,我们的现状和遭遇了恐怖分子袭击一样”!
03,沉寂了三年,终于等到了向佐的回归。
这次,他们改了方略,不再进行大的投资,而是压低成本,重点放在了幕后团队上。
在上映之初,也没有进行大的宣传。
杜琪峰+韦家辉的组合,颇具代表气质的银河映像风格,在杜琪峰导演的作品中,捧红了一个又一个香港的演员成为“影帝”。
吴镇宇,刘青云,任达华,黄秋生,张家辉,梁家辉,刘德华等一个个演员都成为了“千里马”。
《枪火》《毒战》《神探》《黑社会》等经典的电影脍灸人口,干净利落的镜头,一帧帧精彩激烈的枪战画面,都是一代人的经典。
而这样一个传奇的导演,这次执导《我的拳王男友》,按道理说是驾轻就熟的,然而,即使加上了韦家辉,却还是扑街了。
不得不说,向佐实在是带不动啊,从三年前的《封神传奇》到今年的《我的拳王男友》;从2.9分到4.5分,虽然有进步,但是仍然逃脱不了烂片的嫌疑!
04,其实,娱乐圈也有很多的富二代和星二代,很多人都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获得成功,远的不说,就说同是香港电影人的曾国祥吧。
几年前,他的《七月与安生》得奖无数,自己得了一个“最佳导演”的奖励,而今年的《少年的你》,同样是小成本电影,却直逼15亿,可谓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导演。
而他也是一个富二代,曾志伟的两个孩子曾国祥和曾宝仪都非常的出色,而曾志伟曾经也谈到过儿子电影的话题,他说:“(电影票房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没有我的影子(笑),不能放他在我身边,所以我把他交给陈可辛,把曾宝仪交给张小燕,别人去带他们比较好。
”话题扯远了......向佐新片因为首日“遇冷”,连11%的排片都没有保住,已经下降到了4%,目前的上座率只有4.2%,相比较其他新片,差距越来越大,眼看着同期上映的另外两部新片接近1亿,向佐也回天无力了。
大家觉得这部电影如何呢?
向佐演的好吗?
杜琪峰作者表达最为“畅快”的一部,没有《柔道龙虎榜》的执念与静态动作延展的影响,反而是将歌舞-动作-运动-表演等类型糅杂在一个简单的二人爱情片中,讲述社会身份和成功身份的流转变化下不变的是对于理想的坚持,依然是银河映像最为钟爱的“我执”母题。
拥有重大身份差异的情感关系起因交代不明,似乎更像是一场风化的恋爱,也让每一次双方的互相支持更像是杜导对于自己电影理想的振臂独呼,分裂为两个在各自领域下成事-败事-成事的三幕激赏。
利义间摇摆的鲁虎老板,对女儿付诸期许的杜小娟母亲,始终守在传统拳击教育的马青,都似乎更有人味儿些,而不止于流淌于间离效果下的梦想互助。
很明显,这是一部关于成功学的电影,却是一包关于心灵鸡汤的解构和自反的良药。
它一会儿语焉不详的告诉你心情舒畅的唯一源泉兴许来自于对初心的不懈坚持,一会儿又转向突如其来的安静和扭结,仿佛让你感到马青在拳台已经死亡,于文文为了肢体表现已经身残,又或者,那个忍受众人唏嘘半身血迹被抛弃在拳台一旁的,就是鲁虎本人。
已经被迫退赛的杜小娟能获得节目组一再的青睐现场直播获得复赛资格,从来没有进行过声乐训练的五音不全业余歌者征服专业歌迷和无数观众,一个在小村落的拳击教学堂里训练出来的学员竟然能获得世界冠军,面对专业的保镖居然能熟视无睹的一个接一个轻易拿下。
影片充斥着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也是一次又一次的真实。
两人畅通无阻的拿下自己行业道路内的最高荣誉,又转向对方的鼓舞——杜琪峰仿佛是在说,他是不需要的。
无论是在舞台上进行着浮夸的唱作,卖肉卖姿态卖艺博得眼球,还是在拳台上你来我往咬牙切齿互相猜度拳头往来,说到底,都是在做一场表演。
而影片真正想说的是,表演的目的并不只是要让别人相信——两人都不约而同的独立做到了这一点——而是要告诉自己,你是可以的。
并且,每一次的失败都意味着,成功就在眼前。
想象性的浪漫成为了借口还是兴奋剂,怕也让观众只有张口结舌的份了。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强光源照射下的讨债追逐除了扣人心弦之外,还有一丝丝荒诞感。
这也是为什么,在一首又一首励志鸡汤歌曲的泛滥下,你还能嗅到一丝丝的真诚。
杜琪峰仿佛是想告诉我们,想当然的浪漫就在温香满怀的下一刻,那个不知名的角落里,流露出一刹那解脱的芬芳。
在对励志类型的反刍上,本片与《新喜剧之王》暗通款曲。
都在讲述那被人认同的幻觉飘然散去之后,如何面对自身的空虚和自我欺骗。
不过相比周星驰,杜琪峰倒还更加天真浪漫些。
他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再一次引领者自己对理想一词的注释:这一次,或者下一次,幻象也能变为真相,就好似梦里的人们也会猛然抽筋,回到现实中来。
全片最美妙的一场戏,是来源于一次偷窃。
杜小娟每一次前行,都恰好比她的监视者快上一步。
可终在路口处,杜小娟停了下来。
女生先做出毒誓,可就怕鲁虎不愿对她负责。
拳台上死亡的赌注另两人都是一惊,然后镜头一拐,当鲁虎朝后走去好似要抛弃她时,却传来来自男性的勇气:只是鞋忘拿了。
爱情就在这里,于我,它远比后面男性粗暴的主动来的有说服力:关系的确认首先来自于引领,再源于责任的依托。
俗话说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杜琪峰就是有本事让这点情趣与心思在插科打诨中突然严肃起来,又突然被一个笑话消解下去,流下怅然若失的我们。
他大概是想声明,自己不怕没鞋穿。
那一些场场戏的调度策略里,我好似看到了《柔道龙虎榜》的影子。
传说老杜自己也最爱这部作品,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这是自己多年来对电影行业摸爬滚打的精神自传。
《柔道》最后的一场戏,也是来源于欺骗。
黑社会老大与小孩玩游戏,还好为人师地教育其要有男儿本色;应采儿被房东赶出,仍没心没肺地吞食泡面;三人搭人梯,摘取挂在树梢的汽球。
应采儿的父亲来带她回家,可是她的朋友才懂她,让她飞奔出去寻找自己理想。
吴孟达在《十三邀》里提及杜琪峰一个劲的竖大拇指,说杜琪峰是一个真正对影片节奏有把握的电影导演,他对香港电影的贡献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掩盖。
我猜想着,杜sir在生活里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永远告诉自己可以做到,他目标明确,不惧跌撞地迎接生活的种种不堪,并真正地做到视不堪如无物,潇洒的完成他的意趣盎然的一纸纸资本邀约。
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是不会轻言失败的,我想杜导本片幕后无论经历了什么,这次大概也不会。
《我的拳王男友》对标的是《柔道龙虎榜》。
我喜欢把2011年视作银河映像发展的转折年份,因为11年后不论是类型片还是商业片,银河再没有产出过足够有业界影响力遑论票房号召力的作品。
而比口碑票房上的蛰伏更糟糕的是,杜琪峰+韦家辉这对黄金组合的想象力创造力似乎也在飞速流失。
《毒战》尾声致敬《非常突然》,《盲探》=《孤男寡女》+《神探》,《三人行》有《PTU》灰色规则和时间游戏的影子,唯一有点新意的《华丽上班族》影片质素不说,底子还来自于张艾嘉的同名舞台剧。
这次《我的拳王男友》又把致敬或者说炒冷饭的魔爪伸向了《柔道龙虎榜》。
《柔道龙虎榜》何许片也?
它是杜琪峰亲承最满意最喜欢的作品。
这部2004年推出的向黑泽明致敬的柔道主题电影,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诠释了热爱和坚持,从困境中振作奋起,以及小人物在困顿中抱持的梦想。
《我的拳王男友》从人物到场景都忠实复制了《柔道龙虎榜》。
一群对拳击抱持理想并不懈坚持的痴人,主角因为格斗而面临失明的危险,理想面对现实的低头妥协,离开与回归,女孩被扔出门外的行李箱和散落一地的bra内裤,困窘的生活不堪的工作和她的明星梦。
韦杜在形式上80%地复制了《柔道龙虎榜》的套路,但空具形式没有灵魂。
影片的空虚肤浅不能完全怪罪于商业片/歌舞片的表现形式。
纵向比较银河的过往商业电影,《瘦身男女》可以以二次元宅为主题通过蠢萌的形式演绎感人的爱情故事,《华丽上班族》也可以用歌舞片的形式将职场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展现得颇具戏剧张力。
对比下来,只能说韦杜这次太不用心,偷了大懒。
下面简单对比《柔道龙虎榜》,细数我认为《我的拳王男友》是精神空壳的几大理由。
首先是人物设定不真实不接地气。
《柔道龙虎榜》展现的是小人物的平凡梦想和坚持,虽然男主角是柔道界曾经的风云人物,但戏中更多展现的是他在困顿低谷期的迷茫和买醉逃避。
剧中人物的梦想可能是和高手来一场柔道,可能是甩掉高跟鞋奔向前程,也可能只是能够够着卡在树上的那个氢气球。
而《我的拳王男友》呢,男主是全国皆知的地下拳王却还住着仓库,女主是演艺创作奇才却落魄在酒吧跳艳舞为生。
他们的梦想太高光目标太远大,而能力才华却与成长背景生活境遇极度不匹配。
人物在社会属性上是不合理站不住脚的,看着可能逮劲儿但是很假很中二。
其次《柔道龙虎榜》是开放式结局。
女主放弃优渥生活去日本寻梦成功了吗?
男主重新振作击败了柔道高手,但他失明后的生活也刚刚开始。
男二说自己会失明是真的还是只是要刺激男主?
失去父亲的弱智青年未来如何生活?
影片给了观众遐想的空间,而且因为精神内核被提纯到了对理想的坚持和热爱,无需照顾更多生活现实细节的前提下,也为影片诗意的视觉呈现风格提供了可能。
相比之下《我的拳王男友》的呈现就很世俗和商业化了。
男主最后击败高手为师傅报了仇,女主虽然放弃了比赛但也已经走上了全国舞台为众人所知。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一对明星cp,经历了常人不能有的高光时刻,也都有着远大而美好的未来。
Happy Ending。
最后是卡司的配置恰凸显了卡司能力的孱弱。
我们先来看看《柔道龙虎榜》,古天乐郭富城应采儿,古仔刚确立港片中生代的扛鼎位置,应采儿也是香港中生代女星中比较有灵性的一个,郭富城的形象和身体素质完美契合这出以柔道竞技为主题的戏码。
除此之外,梁家辉卢海鹏张兆辉,一班银河老戏骨的帮衬,塑造出一群各具性格特色的人物,这个阵容可说是豪华,塑造出的群像也很饱满。
反观《我的拳王男友》是典型的男女情爱对手戏,没有配角群像帮衬,反而于文文面孔乐队们的表演让人感觉很出戏。
向佐和王可如作为主角真的撑不起这部戏。
前者的表现,不知道是本色还是编导授意,用力太~猛~,夸张聒噪到让人感觉到反社会人格。
王可如的表现就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演技也很稚嫩。
他们的话题性远超过他们当下的演技实力。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部杜琪峰的投桃报李之作,作为银河铁粉,我不反对拍商业片赚钱,而且真诚用心的商业片也可以是好片。
但过分肤浅敷衍的创作,《我的拳王男友》怕是要恰烂钱也不容易。
香港导演卖情怀过度消费自己的典型就是刘镇伟,现在银河也有这种江郎才尽的迹象,但愿这只是我的杞人忧天,也期待银河接下来能有对得起观众的类型片推出来为自己正名。
终于有时间和大家探讨一下上周的《我的拳王男友》了,首先讲讲韦家辉。
我认为这次影片最大的失分点在于对“马青”这个角色的人物塑造,尤其是“传统拳击”与“综合拳击”的矛盾点,我没找出来二者的冲突,这不应该类似于“自由泳”与“蝶泳”的性质么?
为何要营造这一条分线?
对杜琪峰,我真的有太多的遗憾,也有太多的心疼!
遗憾在于有培养香港新人演员的心,却没这份力。
遗憾在于《毒战》映后面对观众的质疑他茫然了,他开始找不准市场的定位。
遗憾在于他以为观众就喜欢看这类型的片子,他以为拍爱情喜剧才能拿高票房。
心疼的点更是令人心酸,在这部背景故事设置在内地的片子里,红绿灯以及马路这些布景却融入了香港的元素,杜sir是真的热爱香港!
对于选角,我觉得导演没做错!
女生那条选秀线没大问题,角色很饱满,配角于文文的塑造也是成功的。
只是反转的复活赛剧情就很扯了,赛制一开始会不明确?
还能临时加赛改赛制?
男主这边,向佐算是对应这个角色了,换其他人来演,不会做的比他好。
当然,两位主演哭戏那一块,有点尬,会让观众感觉不太真。
我喜爱的银河映像是冷厉、肃杀,是对人性的探究,是对命运的不可知论!
但这种极具导演个人特色的影片类型,受众终究是少数人。
我不怕看到杜琪峰韦家辉在拍爱情喜剧,我只怕《夺命金》后再无“夺命金”!
向佐是2019年的热搜体质无疑,和郭碧婷综艺中相识,相恋,在向太的助攻下,两人的恋情发展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求婚了。
随后两人在综艺《我家那小子》以固定嘉宾的身份出场,向太在演播室内看着儿子恋爱,观众在屏幕前看着小恋人终成眷属,实在太甜了。
曾经只在香港发展的向佐,成功抓住了综艺节目的风口,凭借恋情顺势将事业往内地转移。
作为富二代,向佐并没有沾染赌博,懒惰等坏习惯,反而在父母的监督下从小练功,成为圈内实力演员。
刚结完婚的他并没有沉醉在婚姻生活中,反而携带最新作品《我的拳王男友》来袭。
讲真,公子翼一开始是很看好《我的拳王男友》,毕竟电影集合天时地利人和。
在制作团队上,《我的拳王男友》是杜琪峰导演的,他曾经导出《黑社会》《暗花》《枪火》《暗战》等经典作品,并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的荣誉称号。
杜琪峰被称为“香港电影”最后的牌面,实力可见一斑。
演员团队方面,《我的拳王男友》的男主角是向佐人气不错,《前任3:再见前任》中的女主于文文也是演员之一,一首《体面》圈粉无数。
影片为了效果更加逼真,甚至还请来了真实的MMA拳手作为向佐的对手。
前期宣传,作为新婚太太的郭碧婷亲自前来支持,向太太向华强更是鼎力支持儿子的作品,就连爽妹子也为新片疯狂打call。
可是,《我的拳王男友》的口碑和票房却发生了大规模的崩盘。
豆瓣评分仅4.8分,大部分观影的观众投了1星,2星,票房更是惨不忍睹,上映5天票房才2100万,基本翻盘没戏了。
为什么频上热搜的向佐没有带火这部电影呢?
无完整剧本便开始拍摄;在综艺《演员请就位》中,陈凯歌,李少红,赵薇等导演对演员,剧本进行调整,最终重现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画面。
节目中也告知外行的观众,导演和剧本的重要性,“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就用来形容剧本对电影的重要性。
同样的科幻题材电影《上海堡垒》和《流浪地球》的口碑票房相差甚远,主演鹿晗甚至因《上海堡垒》背上了“流量小生无演技”的骂名,但实际上能仅仅责怪鹿晗吗?
两部电影的剧本才是真正的差距。
《我的拳王男友》犯了和《上海堡垒》同样的错误,剧本的打磨没有用心,导致剧情随意。
《我的拳王男友》讲述的是花街拳王鲁虎和追梦歌手杜小娟因一场拳击比赛偶遇的,因缘巧合认识,共同追逐梦想的故事。
电影将观众感兴趣的娱乐圈生活市井化,又自带励志精神,选点总体还不错。
可影片拍摄时并无完整剧本,杜琪峰和编剧认为想法一直很清楚,并没有具体写出每一场戏,更希望在无剧本的情况下观察出演员对角色的把握程度。
向佐和于文文等主演接受采访时也说:很多表演剧本都是临时想出来演的。
原本“无剧本”是杜琪峰导演的优势之处,以往他擅长在拍摄过程中与演员进行了解,磨合,可《我的拳王男友》中无剧本显然拖累了电影。
剧本没有经过讨论研究是否符合当前的市场,其中很多细节都偏向老套。
比如影片中选用了当下热门的选秀节目,但2019年了,个人选秀节目早已过时。
女主角本来要求是不会跳舞的,可实际上王可如学了10年的舞蹈,没办法演出不会跳舞的样子,于是剧本临时就改成了女主角会跳舞,并且增加了大量的跳舞戏份。
拳击和歌舞是相差较远的东西,最终却硬被放在一部电影,片尾印度大妈的歌舞表演让观众的心越飘越远。
剧情老套,纯武打和喜剧的结合很难冲出重围;曾几何时,香港的武打喜剧片风靡全国,典型例子就是成龙大哥的作品,一出现就基本预定了火爆。
可是,年代不同,武打和喜剧结合的模式显然已经落寞了。
成龙大哥的《龙牌之谜》都止步于1822万票房。
据悉,向佐为了拍摄《我的拳王男友》从2010年就开始,进行了为期六年的专业培训。
同时,他还每天坚持做8个小时的体能训练和3小时的表演训练。
如此用功值得表扬,只可惜《我的拳王男友》想将向佐的武打特长和喜剧结合,可类型电影要想冲出低迷的大环境就很艰难。
这么多年,观众的笑点也越来越高,要触到观众的笑点更需要用心研究。
这也是电影市场喜剧片越来越少的原因。
该电影剧情老套还和它的拍摄时间有关,从2017年开始拍摄,到如今2019年底,接近3年的时间,很多当下的笑点早已过时。
这也是观影后的很多观众的看法。
喜欢向佐和郭碧婷的“狗粮”,电影还是看演技;近几年,观众对于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剧本,特效,音效都需要,同时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也很高。
向佐和郭碧婷两人在综艺上秀恩爱,郭碧婷甚至陪着向佐一起跑路演,真的很感动,但是观众吃了这口狗粮,电影要想有票房还是得有演技。
向佐在电影的演技是格斗拳手,声称是来自社会底层,为梦想努力的普通人,可实际上,向佐的生活经历和他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演技。
如果演技过于夸张,就很容易变成“地主家的傻儿子”,显然他的演技还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
向佐是向华强和向太的儿子,影视并不差资源,也出演过很多经典作品 如《霍元甲》《投名状》《夺帅》等,有资源态度却能够谦逊这是优势,需要的是放开父母的手,自己闯闯,得到的会更多。
张翰就是转型成功的例子,凭借偶像剧出道,演技一直被观众诟病,可他决心要转型。
如果在意番位,他根本就不会出演吴京的《战狼》,可他喜欢这个角色,想要改变,最终凭借着戏份不少的配角,获得观众认可。
现在谁还说张翰没有演技?
电影的票房和剧本,演员,宣传等很多因素有关,可观众最先看到的是演员,容易苛责的也是演员。
向佐作为主演,要做好承担电影口碑票房不利的准备,同时,未来的向佐要认真挑选剧本,以改善口碑,否则烂片的帽子就再也脱不下来了。
观众越来越聪明,口碑通过网络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希望向佐能够看到这些建议,拍出更好的作品吧。
1香港电影,越来越没落了。
首个原因,是人才没了。
近几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演员,还是任达华、古天乐、刘德华、郭富城、周润发和吴镇宇、刘青云、张家辉、黄秋生这几位50多60岁的人在争夺影帝。
这几个人里面,年龄最小的古天乐也49岁了。
而女主角影后方面,内地女演员近10年来拿下很多个。
这几年,香港本土电影市场很不好,导演们不得不北上寻求合作。
这里面除了王家卫不走这条路之外,杜琪峰和韦家辉的金字招牌组合已经搞了近10年。
像周星驰如此自我的人,还要靠复制自己的经典,炮制出《新喜剧之王》来献媚内地。
结果口碑和风评都听差,至今在内地公认风评比较好的豆瓣上,这部电影勉强及格。
香港电影没了,明星没有了,香港更多的电影只能靠内地的合作,走出困局。
如果,你看过香港电影里拿下最多影帝,被公认演技最好的现役选手影帝梁朝伟在《一代宗师》之后,这几年拍的是什么电影,你一定会大吃一惊。
去年的《捉妖记2》,5.0分,不及格。
梁朝伟的今时今日,是不是就是香港电影的此时此刻?
香港电影没了,是土壤和环境也变了。
代表香港中生代的曾国祥在探索了几年爱情片之后,非常敏锐地把触角对准青春和校园霸凌,在前段时间拍出的《少年的你》已经算当前最好的香港导演作品了。
但是,除了导演之外,这部电影是一部内地制作。
虽然,谁也不能否认,内地演员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流量以及整部电影的宣传忽悠了多少人走进影院去看。
虽然成色不错,但是曾先森仍旧觉得它还不够好,而且曾国祥近几年拍的几乎不能算港片了。
近几年,最好的港片或许应该是曾经《无间道》编剧庄文强执导的《无双》了。
这部影片差一点就重现了港片的辉煌,让发哥手持双枪扫射,加上好莱坞式的烧脑,加上港式双雄模式。
2但是,《无双》的好,掩盖不了香港电影的差。
刘伟强敏锐地留意到这一点,他牢牢抓住博纳合作的机会,多次将自己的风格嵌入到内地主旋律里面,一方面有着绝对政治正确的自由,一方面又能在这小天地里展开自己技法的追求。
于是,其实烂片起家的他以《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中国机长》这些爱国主旋律成为他的选择。
这种那个激发观众肾上腺的东西,无疑和《战狼2》一样,属于宏大叙事下的强势和无奈。
那么,那些不想妥协的人呢?
片场火爆的杜琪峰,基本在走下坡路。
至少,当他的新作《我的拳王男友》来了的时候,曾先森已经预感他貌似也完蛋了。
那么,陈可辛呢?
从2014年的《亲爱的》引发巨大共鸣,成就了陈可辛式的温情牌之外,陈可辛近几年几乎没有什么作品出来。
作为香港电影导演里难得的科班出身的大将,他也在摸索中前行。
而明年大年初一的《中国女排》无疑是陈可辛第一部主旋律电影,看得出,他其实也是只能在让步中努力了。
林岭东去世了,徐克年迈了,优雅而且自我的王家卫和内地合作的《一代宗师》或许是合拍片最后的荣光。
但那也发生在6年以前,如今的王家卫还会拍电影吗?
还会和内地合作吗,也是一个谜。
3为什么香港电影没了,或许是因为那种草莽之气没了,那种少年意气没了,那种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勇气没了。
为什么香港电影没了,或许是因为曾经的明星演员老了,青黄不接了,而谢霆锋醉心于内地做评委捞金,余文乐表现不稳定。
比较好的蔡卓妍、颜卓灵又能接到什么戏呢?
为什么香港电影没了,或许是因为曾经的香港电影给过我们太多的美好。
而今天它的迅速凋零,让曾先森如此感怀。
那个口吐莲花,哈哈大笑的星爷早已满头白发
那个耍帅的小混混刘德华早已功成名就,那个邪魅狂娟又神经质的吴镇宇正在内地上综艺做好爸爸,又做表演导师。
谁还在认真演戏,又谁会有认真把戏写好给他们。
更不必说那些年华易逝的女演员了,曾经风华绝代又灿烂辉煌的香港电影,是时候和我们说再见了。
这不是最好的时代,这也不是最坏的时代。
《我的拳王男友》,导演杜琪峰韦家辉,男主向佐。
下面说下这部电影的优点:好了,说完优点了,下面开始吐槽。
估计杜琪峰韦家辉被盗号了,完全没有了银河映像时期的水准,不说《枪火》《PTU》了,就连游乃海的《跟踪》也比《拳男》强出十几个《华丽上班族》。
曾几何时,杜琪峰X韦家辉X游乃海,就是一个铁三角组合,出品了一批风格强烈,质量过硬的电影,可惜2010年之后鲜有佳作,上一部能让我记住的三人合作电影还是《毒战》。
可惜电影的优秀犹如三人组的回光返照,这部《拳男》基本将他们剩余不多的金字招牌砸了个稀碎。
也许强如杜琪峰这样的影坛大佬,现如今也不得不向资本低头吧。
向佐真的不太适合吃演员这碗饭,因为他只能表演出两个状态:一是疯,二是傻。
疯时演技浮夸,台词都是用喊的;傻时本色出演,让人分分钟出戏。
在他当配角时,有主角演技的掩盖,缺点尚不明显;《封神》时,明星太多,注意力分散,虽有感觉,但印象不深;《拳男》时,从导演到主角,从剧情到配角,大家一起划水,向佐在演技上的特点就显露清晰。
其实向佐完全可以学习史泰龙,演戏只有两个表情:一是没有表情,二是愤怒,只靠一身腱子肉,像演出《洛奇》一样演出《拳男》。
女主从尬演的状态来看,基本可以划入带资进组那一类,不过在剧中钢管舞的表演倒是颇具专业功力。
稍有惊喜就是《前任3》的女主于文文,本身以歌手出道,片中演一个选秀歌手,镜头不多,个个精彩,每次出场表演,身上都有因为上次表演添的新伤,几次表演晋级之后几乎就是高位截瘫的感觉,末了还不忘补一句:为了音乐,值得的!
冷面笑匠,稳中带皮。
记得下次看电影,出门别向左。
年初周星馳以橫漂為背景的那部「新喜劇之王」徹底撲街,國内觀衆對「周星馳」三個字的迷信徹底失效,無疑最大化暴露了近幾年來香港電影的尷尬境地。
内地觀衆對曾經的港片神話一再失去信心,這表現在王家衛「擺渡人」、周星馳「新喜劇之王」、麥兆煇「廉政風雲」以及一系列成龍電影的全方面口碑失敗,觀衆越發討厭港片曾引以爲傲的「盡皆癲狂,盡是過火」荒誕鬧劇(依靠港星效應繼續稱霸票房的「掃毒2」等電影則另當別論)。
誠然,諸如馬楚成「歐洲攻略」之流的三流港導作品,早已失去了自身的時效性,在類型片日漸豐富的内地院綫,已經難敵一些本土的新晉種子,可即便如引領一時潮流的劉鎮偉,也完全迷失在自我重複與粗製濫造之中,墮入混沌。
號稱「香港本土最後堅守」的杜琪峯,事實上早在2003年,就借「百年好合」踏入過合拍片的浪潮試水(此處以「銀河映像」的合拍片爲準,因杜琪峯處女作「碧水寒山奪命金」即於内地取景,不多贅述),2010年之後隨著北上不斷深入,「毒戰」、「盲探」等作品一再刷新其票房紀錄,杜亦將重心轉到更大的市場,可即便「毒戰」以内地緝毒為背景、「高海拔之戀II」深入香格里拉大作文章、「單身男女」把視角從香港轉到杭州等内地城市,但都從未真正進入徹底的内陸創作本土化。
借「毒戰」與海潤電影合作之契機,杜在海潤董事長劉燕銘的幫助下,在江蘇宜興建立專門的影視基地作爲内地工作室,同時用以拍攝「我的拳王男友」(以下簡稱「拳王男友」),該片中的虛構車牌號「㳇B」,其實就來源於宜興市内某個電影取景的生態小鎮「湖㳇」的簡稱。
這次的故事環境從香港完全變成大陸之後,風格化的作者文本凌駕於地域之上,是否仍然具有「銀河映像」之審慎魅力?
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最為驚喜的是杜琪峯X韋家輝組合完全進入大陸環境後的明顯變化。
曾批判工作不專業也曾讚賞周星馳才華的杜琪峯,最後卻也跟前者殊途同歸。
「我的拳王男友」最直觀的比較對象是「新喜劇之王」 ,同樣的小人物追夢故事,同樣借真人選秀來作為切開「娛樂至死」時代的手術刀,同樣歌舞片般的命運狂想曲不斷上演(無疑有「華麗上班族」的精神延續),以及兩部戯幕後創作者重母題而輕邏輯的誇大化理念。
熟悉韋家輝的影迷必然知道,韋生的劇本一貫熱衷於設置瘋癲人間的荒誕感,「拳王男友」一片中有著再熟悉不過「癲」到盡的人物,向佐的角色拳王魯虎打到快要青光眼、肝爆、帕金森也要繼續戰鬥,王可如的歌女角色杜小娟爲了音樂選秀比賽一天内狂奔在各個賽區,以及那位「為音樂,乜都值得」而不斷招致傷殘的配角,皆是誇張到不行的設計;其次是人物的執念與抉擇困難,魯虎在繼續打拳與封拳退賽上的停擺、杜小娟在放棄夢想和走出情傷上的徘徊,最終皆藉助外力來逼自己遵從内心,參考「最愛女人購物狂」中「對婚姻產生選擇困難」這一設定最終的處理便知一二;再者,是信念如何主導力量。
無論是正劇「神探」、「辣手回春」亦或喜劇「喜馬拉雅星」、「鬼馬狂想曲」,都在不斷强調信念的力量,魯虎堅持要看到杜小娟爲自己打氣才能打贏比賽,正是信者得勝的精神所在。
電影愈是落力於過程的浮誇,就愈能感受到直面不可靠人生的黑色意味。
正如「新喜劇之王」中如夢「如夢一場」以最極度浮誇的演技搖身進階「最佳女主角」,「拳王男友」中杜小娟同樣靠賽場中最差樂感闖入決賽,依靠拳賽、收債養家的魯虎轉開抄襲來的火鍋店就可大獲成功,更是荒誕到離譜。
不過,能否接受這出戲,完全取決於是否認同韋氏的創作觀,即電影對於已經瘋狂到爆的現實進行投射,並進行無限度放大。
作爲導演兼動作執導的杜琪峯,也似乎在有意無意之中顛覆自我,這不僅表現在他捨棄了視覺華麗的「柔道」,把更大的興趣放在「MMA綜合格鬥」的寢技上,更是在電影思維上進行破壞重組,以種種「不可為」的「假」來試圖製造「可為」的「真」。
首先是對於演員的調度,向佐的表演直觀上完全是複刻「瘦身男女」中的劉德華,卻失去了情感的回力,這當然是向佐不成熟的演技所致,卻意外精準的捕捉到魯虎内在的貼切氣質——不諳人事的蠢與自以爲是的真;接著是愈發舞臺化的電影質感,杜好用廣角鏡已是衆人皆知,這次廉價特效的加持下,體育館前近乎畸形的扭曲海報和模糊的調色更是變本加厲。
追溯到杜善用香港狹小空間來製造張力,且打光常常被人詬病舞臺感過重,但到了地大物博的内地,卻仍然要堅持以搭出來的假景來拍攝片中之「花街」(「華麗上班族」、「三人行」中場景皆如此),宛如行爲藝術。
拳賽與歌女甚至一反「柔道龍虎榜」的逆勵志神話,純粹爲了愛情而抛棄夢想,加之同樣被負心人抛棄而激起事業熱血的初始設定,也使得這部戲在觀念上同樣更接近「瘦身男女」。
「拳王男友」的口碑崩盤是理所當然的,追夢男女皆大歡喜的糖心結局,「新喜劇之王」的失敗早就已經解釋了一切,王晶說内地觀衆已經樂於見到「飛馳人生」中沈騰去「死」,暗示圓滿不再是唯一出路。
過於癲狂的文本,又完全超越了商業片觀衆的接收範疇,讓不明真相者大呼誇張。
回到開頭,觀衆對香港電影已經不再迷信,那麽今時今日的「銀河映像」,又會否再「置之死地而後生」?
明明是老杜近期的集大成,怎么就差了呢…哎,希望几年过后,会有人做🉑️影评替影片平反。
「杜sir就是拍烂片也比一般烂片强出几倍」,确实如此。客观地说,可以把烂片二字换成命题作文,老套低龄的童话,众多不具备实际上可信度的情节,没有表演技能的男主角,仍然把你带进去,让你被感染。4.6评分还不如前任3,于文文在杜sir手里演个搞笑配角都比前任3里美,真是够了…
看看细节 真的是杜琪峰自己拍的 还是用心拍的 没找人垫背 这一点我服 我建议他改行拍抖音 因为他拍这片子真的很抖音 上手溜得很
「没」
完美。只有一个缺憾,片名仍应是《追梦男女》的。应该是杜韦首次将生趣的对抗关系移至主要人物外部,形成简单通畅的励志片逻辑。男女主角自始即被赋予了新海诚式的爱情,不再有借助冲突发展的过程,两人联系仅被用于强化“励志”元素,这也是银河爱情片中首次有爱情之外的元素让人触动。但人物们(的应激方式)仍是如初般纯正的,向佐连续要求“唱来听听”“跳来看看”时,难道不和肥佬一模一样吗?
虽然影片质量有愧于杜琪峰的名号,但评分不到5真的过分了。
老杜的风格一直在变,这次是印度咖喱味……
拳拳,全全。2.5
玩脱线的叙事,行云流水的视听剪辑。过火癫狂的港式煽情,却又难忍在最后流下眼泪。还是那个杜琪峰的。
翻版逐梦娱乐圈
仓库劝退戏、陪练马青、停车场追逐,这几段都很杜琪峰呀。整体看是一部香港老电影的感觉。最烂的杜琪峰也比最好的开心麻花高出不少。最起码情感都很真挚。
这个片子太纠结了,杜sir一直是最喜欢的香港电影导演,银河映像一直是最关注的电影团体,但现在这个发展方向真是太令人纠结了,就跟这个电影一样,真怕黑色电影这个高峰就此完结了。向左还行,演技应该还有上升空间,但这说话不知道是不是原音,很让人出戏。
讨厌这片有很多理由,它本质上和《摆渡人》《新喜剧之王》都是洗不了的烂片。但喜欢只有一个理由,它们的确有杜琪峰,王家卫,周星驰的气质,哪怕达不到他们各自作品序列的下限,在如今的内地院线,还能要求什么呢。可以看到,在内地过去二三十年接受了香港顶级流行文化滋养后,现以粗暴的经济叙事企图魅惑,豢养,收编,那这些就是诱奸后的文化杂种。我今天花钱去观摩了这个不伦不类的怪物,想从它身上辨认出悠远的母体貌征,我成功了,并且浸入式体验《柔道龙虎榜》这句对话,“我认识你,你认识我吗?” “我做姿三四郎,你做桧恒。
唉,有几个很难忍受的地方,不快进是不行了。向佐同志这个国配首先拖出去吧。。。一开始看,就有股浓浓的网大味儿,制作比较粗糙,还有不可救药的烂笑点。后边突然还来了一段唱歌,很宝莱坞。整体演员阵容也不行,主角不说了,哪怕请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配角也好啊!缺点大家都看得到,就不多说了。优点是让我不知不觉想起了柔道龙虎榜,只有那么一点点。。。。。。另外就是编剧方面,还能感受到一点银河的味道,只有一点点。。。音乐方面其实称职的完成了这些歌曲的任务, 但却是比较一般,类似行活。于文文那个角色还挺有意思的,其他也能找到极少的有意思的点。最终我打三星。2星属于脑残的部分,因为从不担心杜sir和韦生的实力,只是耐心等他们下次的好作品。
姜尼尔杜仅仅“挂名”而已,“挂靠”在他的名下,也许是为了还某个人的“人情”吧,毕竟电影风格跟杜佬儿之前的大相径庭。不过剧情也不是说烂的一无是处那种,你要耐着性子去看,甚至有些地方你会看的莫名其妙,或者说看不懂,那就多品几遍吧,呵呵
片长属于老杜里最长的吧,天呐
底层男女的辛酸爱欲,以及某些不合时宜的执着。拍得还好啊,除了故事的转折几乎一猜就中,以及向佐的表演……但还是挺讽刺挺好笑也挺动人的
可能这不是我认识过的银河映像吧,很大原因我觉着是演员失控。剧本+灯光+镜头调度太银河了
前三十分钟如果导演不是杜琪峰我应该是咽不下去,但在火锅摆盘唱歌那场戏之后,慢慢理解了韦生这个剧本构建的节奏和逻辑,杜生用的是八九十年代的港式喜剧方式来讲这个故事,和片头闪过的银河映像logo一样,现在看起来有些失真,有些荒唐,有些难以理解,但它的内核是可以自洽的,是一个扎根现实的寓言故事,这种充满幻想主义的纯粹,在年初的新喜剧之王里也依稀看到过。片头闪过银河映像的时候心情有些复杂,"是我老了,不是拳击老了"是时代在转弯,不是港片过时了。
感谢观影团请看得电影,很热血,整体故事比预期要好很多,杜琪峰没让我失望。把女主王可如的角色挺励志的,像极了追梦路上的自己。只是有点不懂于文文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