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还是太干净了,藏族学生衣服、头发皮肤、厨房、房间等等;2、年龄变化有点不符,韩老师开始支教到增格参军最多也就4、5年吧,韩和梅朵怎么就突然从青年变成中年了;3、作为草原上的民族简单的吃坏肚子还是能处理的吧;4、学校里不会几年不添一个学生吧,而且几个孩子有大有小陆续离开很正常,包括最后知道增格牺牲的消息韩老师晕过去,是否艺术加工的太明显了!
电影讲述一个支教青年献身高原的故事,有亲情、爱情、友情,看完之后,大有想给心找一个归属之感。
男主塑造得有点理想化,其它角色不错,这么好的电影不能被埋没,比起流量电影,这种电影真情实感,催人泪下。
只是觉得后面剧情纯属为了泪点而设,略显多余,另外,中间有一处BUG,那一段开路回家的情节大可不必,高原上如果真是路踏了,凭几个孩子根本无能为力。
就不透露剧情了,反正强烈推荐。
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这种题材的电影,近两小时的放映,剧情很写实,一群质朴的藏族孩子们,还有心有大爱的支教老师,虽然条件艰苦,但所有人都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很治愈人,简单纯粹的感情,让韩老师从三年变成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扎根为了孩子们,为了让他们走出来,为了让知识改变命运,为支教老师的伟大点赞👍,很值得看的一部电影🎬……
整个电影的格局都很大,韩老师是一个伟大的老师,从本来的镀金,再被藏区孩子的淳朴单纯所温暖,被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所打动,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藏区的教育。
所幸,他遇到了梅朵,梅朵用她的温柔与善良,一直陪着韩老师,孩子们也会记得经常看望韩老师。
最后,格朗大哥那么好那么帅的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有个美好的结T T
“天叫囊木地叫萨、天上星星叫噶玛、河水叫曲火叫梅、太阳尼玛月达瓦、山峰叫作日、山口叫作拉、坝子叫作汤、森林叫薪纳、道路朗嘎桥桑巴、村庄冲色田兴卡、房子康巴人叫米、额却阔是我你他”,来自北京的支教青年男老师,在艳阳下青青高原草甸,隔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水,与河对面洗衣的本地美丽姑娘眼神交汇,姑娘的那个璀璨的笑——是一切关于爱的美好传说……怎么后半截突然垮差了呢?
影片中间部分,没有回家的老师,大年夜面对莽莽高原上的夜空,繁星再亮再多,也是一望无际的纯粹的黑。
这样的黑夜里寄托思乡念母之情,再被本地姑娘一声清亮亮的“老师看什么呢”打破、继而请回屋里吃饺子,年夜一场雪、有酒有歌,为什么不把歌再唱得更久一些呢?
一场年夜大雪之后,换了话事人。
之后还有一场本应很好的告别的戏,铺垫渲染都不够,仓促促的只把不想送别但必须修路送行的师生情的感动,十成体现了三成。
再之后剧情跳水……回京探母病情,别让躺在病床上的妈妈讲道理啊,故事线一下子母子情成主导了,再怎么解释再返回高原都变得很跳了。
画面对切北京病房和高原学校真不好看,随便用上个任何切换手段都过渡得更好吧……接下来影片把可以非常感人的故事拍摄剪辑得越来越不能接受——回高原学校示爱、结婚,然后立刻老夫老妻,男主角突然重病,病愈师生聚餐、老师最惦念的参军的僧格打来的电话说有了女朋友也是老师,然后这个女朋友捧着僧格骨灰回来把老师刺激得再度病倒……都是好素材,再拍一部藏族少年僧格小英雄成长传奇不好么?
素材没问题,孔雀翎子做了鸡毛掸子。
到片尾了,最燃情部分二老坐在草原上仰望苍空,女主被安排一连串的眨眼是几个意思?
画面里非要带上一个轮椅把手做前景又为啥呢?
不是矫情于构图,是画面内容破了故事情绪。
以及影片里重要的线索人物本地为孩子们花尽若干年收入的帅哥哥,给了那么多情感线索、事迹线索,咔嚓就死在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偷猎者枪下,还给偷猎者很多余的设计了个计谋、然后就再也不提了……片中好多明信片一样美到震撼的镜头,到片尾看不出震撼只剩下一地遗憾。
可以成为各TOP佳作的遗憾铺满了全片!
前日通过短视频的一个片段而观看此电影,久久不能平静。
朗措大哥以极其严厉的词藻拒绝执教老师主动给出的伙食费,真性情在这个男人身上完美体现。
为此看完整部片子去了解这个男人,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对我而言他的个人魅力及其贡献与执教老师不分伯仲。
对待爱情:心爱的女人通过他走出了藏区,而他却在苦苦等待,直到生命终极也未曾等来。
对于责任:一生都在为了毫无血缘关系的藏族学生,只为他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出去。
从而献出生命。
真男儿当如此
“真正美好的爱情就是这样!
”。
我愿称之为藏地草原上最美的爱情故事。
像是一种相似的灵魂,初见时相互尊敬,再见时不舍别离,最后成为永恒的定格。
韩松与梅朵的爱意体现含蓄,可以在梅朵盛饭时、晒被时、喂马时、以及生活中很平常的小事,表露出爱意。
他们俩个人对待事情很专一,他们对彼此更是无微不至,相互依赖,展露出爱情的美好本质。
我不禁为这样唯美的爱情所感叹,草原最善良的人,灵魂的高度匹配,可谓是藏地深处的佳话啊。
时代发展飞速,人们的经济物质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爱情也流失了它原有的本质,没有了像韩松和梅朵那样至真至善的爱情,也许慢下来,才会有一段永恒难忘的爱情吧。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哭了好几次,韩老师来贫瘠地区支教的勇气和那一份热忱的教育情怀,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眼神打动了我。
松籽你的心在哪里,家在哪里;爱在哪里,哪里是家。
(这段话来自韩老师的妈妈)救人并没有错,只是救了错的人,救了恶人,但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不善良,而放弃自己的善良。
(韩老师对他的学生说的话) 这部电影讲书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韩松,来到了西藏支教,来到这个地方他知道条件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是没有想到是那么的贫瘠,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他知道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辛,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他觉得他来对了地方,这里需要他。
面对不适应的环境、物质的匮乏、可怕的狼这些都没有让他放弃留在这里。
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在母亲病逝的时候才回去,母亲最后对他说:“松子,你的心在哪里,家在哪里;爱在哪里,哪里是家。
”他妈妈理解他,尊重他,也支持他的做法。
他继续回去支教,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这里的孩子们都长大了,这里的物质条件也逐渐变好了,每年都会有大学生来支教,但他还是始终守在这所学校里,这里有他的回忆,有爱他的人,有需要他的人。
看完之后我想我已经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
我未来会是一名教师,可能会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也可能会是小学老师,甚至可能会是中专的老师,我想做一个像韩松一样的老师,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先教育孩子们做人,再教他们读书,教他们做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被藏族人民刻在骨子里的热情、义气、勇敢和淳朴感染到了郎措大哥给韩老师修了两天的厕所,死活不收韩老师的伙食费,去救困在树上的韩老师和梅朵,自己不多的工资全都给了孩子们,最后为了保护大家被盗猎者杀害。
韩老师放弃优渥的生活,扎根藏区教学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堪称男版“张桂梅”。
为了这份感情,韩老师选择了继续留在孩子们身边…母亲病危的时候,碰巧道路坍塌,“老师,我们送你回家” ,孩子们拿上铁锹挖出了一条平坦的路。
“松籽儿,你的心在哪里,家在哪里,爱在哪里, 家就在哪。
”在母亲临终之前,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那一刻,韩松坚定了他的心,他的心在大草原,在那个十几平米还漏雨的教室,在孩子们身上,在梅朵那里,那是他的全部…导演真的很会拍,无论是取景,还是故事叙述,层层递进,纵观老师的一生。
支教老师真的很伟大!
以为这又是一部国产烂片嘛?
错错错❌影片讲述了来自北京的年轻韩老师初到藏区,深入藏区,与孩子们发生的故事,孩子们的故事,还有最后的结尾!
僧格执行任务牺牲了,哇!
泪目直接,也很感慨导演会拍出这个,现在的国产片中,大部分内心想的最后肯定是合家团圆,所有人平平安安,虽然这样一个僧格的结局并不美好,但其实这样反而会加重大家对僧格的印象在小家与大家中,没有人能做到两全,韩老师舍弃了小家,扎根藏区,为了孩子,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片中韩老师到头来无儿无女,却是无数藏区小孩的爸爸。
现在大家眼里觉得藏族同胞都特别有钱,家里养着牦牛,但其实并不是。
在我们无法触及的地方仍然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总觉得像什么,好像看过。记起来了《教室里的一头牦牛》。题材不错,藏区支教。
被评分骗到电影院,题材理论说来应该是不错的,但是主题浮于表面,剧情超级尴尬,主角做为支教老师,教师戏轻轻略过,遇到的困难波折也没有一个跟当老师有关,然后靠死人强行煽情,短短一个多小时死三个人,就没必要没铺垫地硬死,结尾还加个爱情戏整得一下格局low了,好久没有这么煎熬的影院时光了。男主角从头到尾一个没变化的面瘫脸,心理活动纯靠旁白,其他人还自然一点。
韩松老师也是为了藏区的孩子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盗猎者太可恶了。剧情还是比较温馨的,感觉西藏那边真实条件比影片里更苦。
多纯粹啊
爱在哪里,哪里是家
展现陌生视听的藏地风光的藏地电影,结合当下最热的支教主题。用内心独白来叙事让我想到《小城之春》,情绪淡淡的,观众情绪能进去,总体还不错。
太傻逼了
真实性不如早期的变形计
支教老师和藏族姑娘的CP磕到了。
直击内心最深处,抛开所有一个人静静的看完电影,无法言语的内心世界掀起巨大波澜…
蓝天白云,青青草原,洁白的哈达,淳朴的孩子们,一切都很美好。藏区支教条件艰苦,能一直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值得敬佩。
太真实了,唯有真诚最打动人心。
我这么容易哭的人都没看哭,我反思了一下,主要问题可能出在莫名其妙死了四个人,每一个都很突兀,完全没反应过来。北京来那哥们也是很违和,无论是口音还是讲话用词,大飒蜜这么早就有了吗?扯着嗓门吐槽房间简陋,喝个酥油茶也要嚷半天生怕别人听不见,这人物设定绝了,导演,你拍不好这个人可以不拍,直接不要让他来好吗
主旋律本身就是一种虚假我在藏区呆过一段时间 虽然也有感动的时刻 但和谐的表象下一直隐藏着误解、隔阂、矛盾 甚至还遭遇过偷窃、殴打 民族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这些负面的东西可以不拍 但只拍正面且虚假的东西不应该被提倡
一直都很想去支教 因为想追寻那份纯真
“吾心安处是吾乡”经典主旋律,故事走向完全可以预测,为了煽情故意安排这么多人离开,多少是显得有些刻意了…
抖音观看
这片是我个人第一次参加过的电影之一,值得记录一下,呵呵呵
朴实无华的人物塑造,展现了援藏支教老师,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一生
两星半,电影展示的景色画面很美,藏草青青、天空蓝蓝、空气仿佛也很清新,一片明亮,还有善良纯朴的藏民。前半段拍的还不错,后面看着有点出戏,唯一让我稍微有点感动的地方是郎措大哥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