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上的煎熬
Pacifiction,天堂幻影(台),太平洋危险人物(港),Pacifiction - Tourment sur les îles,Bora Bora,岛屿上的折磨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伯努瓦·马吉梅尔,帕霍·玛哈戈法努,马克·苏西尼,玛塔赫·帕姆布伦,亚历山大·麦罗,塞尔希·洛佩斯,蒙特塞·特里奥拉,迈克尔·瓦特尔,塞西尔·吉尔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德国,葡萄牙语言:法语,英语,波利尼西亚语,葡萄牙语年份:2022
简介:共和国高级专员De Roller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岛工作,他是一个举止完美、极有心计的人,能通过官方招待会之类的场合,精准地把握怒气可能随时爆发的当地民众的脉搏。此时,人群中流传着一个谣言:有人曾经看到一座潜水艇幽灵般的身影,这很可能预示着法国即将重启核试验。详细 >
岛屿是很美,岛上的房子、岛边的海域,都超级美丽!但故事确实挺煎熬的
居然抵不过一片安眠药的药效
它也不会比现实更加煎熬,不论是政治意义上的现实还是日常的现实。
被榜单奉为2023年第一片的原因可能是此片很适合谋财害命
1966年-74年间,法国曾在海外领地波利尼西亚地区做了41次核试验,关于核试验将重启的流言…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海军的登岛,高级专员岛上巡游,繁冗话语,好像编织了一个暧昧的意义网络,教人不明觉厉,跪倒在地。实则只是另一种慵懒的日常。塞拉的抽象,不过是意义的驱逐,驱逐叙事,驱逐社会,驱逐政治,驱逐诗意,乃至于驱逐虚无。固然留下某种氤氲的氛围,所谓的现代性天堂,文明的病态,是牧神的午后,柔光祛除一切锋利的明晰的潜在的读解。如果说阿彼察邦教人打开知觉,塞拉并不有所给予。关于非生非死的独属于无聊的当代图景,波德莱尔、马拉美以降,我们已感知良多,并不独缺塞拉提供的这165分钟的煎熬。毕竟,将来的日子都是煎熬。
怪异,骚动,情色,无所事事与百无聊赖,却与政治舞台背景暗合。非常散乱,明争暗斗,几无冲突,却又在突兀的电子音乐中滑向危险边缘。看的真是如坐针毡,但不失为一场另类电影赏析,打破观影边界。政治黑色电影。三星半
看不下去了才发现原来这是《自由》的导演,服了,以后免看。
主角对岛屿的控制,渐渐变成对未知政治势力的恐惧。本片出挑的音画,结合环境、长镜头、人的动态、几场群戏来渲染情绪;相比简单的文本,情绪与状态,就是本片的一切;性也是表达状态的一部分了;仿佛岛上是一群鬼魅,惶惶终日,夹杂着一些不明的黑暗东西。但本片内容体量太小,与其承载这个内容,更像是一套实验电影
2022/5/26 @Cannes2022 本人水平低下,一个多小时了实在没看出啥,加上肚子饿,就退场了,比我平生第一次看安东尼奥尼的那座海岛还煎熬;2022/10/12 @LFF2022 重看观感提升。
第一遍看确实煎熬,看到差不多四十分钟就看不下去了,第二遍看感觉极佳,虽然很困但还想看下去。
看看风景
整个最后部分有点纯愚蠢。但前面的许多场景中机械的机位切换(卡萨维蒂惯于用一个摇动着的长焦摄像机在远处拍摄,这里相当于其反面)展现出的疏松的即兴风格对话令人着迷,那种崭新的空气让人想起杜蒙(虽然和他完全不一样),带着奇异的亲密和幽默,几乎带着幸福;这与相当电子游戏式的景观(有时基本是表面好看的陷阱)形成了一种清脆的纵深透视,而冲浪的场景大概是两者交汇的梦之脐。
4.5 塞拉之前拍零成本零剧情的电影牛逼,这次拍有成本有剧情的电影居然更牛逼,难怪映后敢放出“如果所有导演都学我的方法论,世界会变得更好”的豪言
当你试图俯瞰之时,你已幻化为猎物之身。
导演把握非常精准乃至狡猾,那些偏单调冗长的谈话片段是真让你体验主角之“煎熬”,但足够多的对远景的滞留却又引诱你对这个环境的好奇,构筑出一种反复在”体验“与”超脱“间横跳的互动机制。人物都轻言细语,动作都优雅从容,在散漫地移动与展示过程中非常节制地抛撒了一些情节,也是来自对该机制的自信。最特别的是,故事的神秘感不仅来自凝视、奇观、光影,还来自人物话语的某种临界状态(意有所指但欲言又止,漫不经心又心思重重),给观众留足了想象。可惜的是本可以一路神秘下去,到结尾却很直接地回扣了情节,那铺陈的那些情节之外的想象与神秘算什么呢?此乃本片形式系统的唯一败笔。形式与意义的不对应,才是诗意的诞生。
4.5 结构、节奏和具象/抽象的界限都把握得很好,相比起来台词和导演没那么出彩,有些遗憾
太慢了
小岛风光不错。
镜头很奇幻,配乐很有特点,能一直听着音乐好像吸了大那个麻一样。但太奇怪了实在是看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