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逝
ҚАШ,Qash,饥饿荒原(港)
导演:艾苏尔坦·塞伊托夫
主演:埃克布兰·戴洛夫,Ondasyn Besikbasow,Isbek Abilmazhinov,Sultan Nurmuha,托尔加内·塔尔加特,亚历山大·帕里,瓦尔瓦拉·史密科娃,Nurlan Saburov
类型:电影地区:哈萨克斯坦语言:哈萨克语年份:2023
简介:1930 年代,殖民统治之下的哈萨克斯坦发生人为大饥荒,掘墓人伊萨泰每天把新的男女老少的尸体带到万人坑——一个巨大的、裂开的地洞。村长希望从萨尔坎德那里得到一些食物,派伊萨泰去传达信息。为了保护自己的弟弟,他决定带弟弟一起上路。无尽的草原变成了一场循环往复的噩梦,荒芜的空间和无尽的饥饿,逐渐主导伊萨泰的思想。这既..详细 >
“我会为你切开一块骨头,用里面的骨髓喂你。如果里面没有骨髓,我会把骨头挂在绳子上,然后摇晃和敲打给你做个拨浪鼓。”这部电影很了不起,虽然在经历过同样苦难的人们看来,一切场景都那么熟悉,合乎逻辑,但草原人特有的豁然及粗旷,将这场人祸的悲痛叙述得平静而又深入骨髓。
9.0 25届上影最佳,弥补没有抢到万玛才旦的场子。男主我好可,想成为其弟控的对象,长大后给哥哥暖床😋
恐怖中混着一丝幽默。画面太高级了。
运镜和构图都非常优秀,开头结尾也都很好,但是中间大段神神叨叨和寡淡如水的剧情完全浪费了苏联大饥荒这么好的背景
非常美,非常非常美,这是我见过最美的荒凉。整个片子加了黑白的滤镜,让本就荒凉的草原,变得更荒凉。反复出现的日月交替,仿佛在诉说着主角的困境。常有从上移动到下的镜头,包括全片第一个长镜头也是,营造一更强的空间感,同时也仿佛在诉说着三个世界,无忧无虑的天空,挣扎的百姓,和依然死去的尸体。我会把老人理解为死神的象征,催促着男主彻底沦丧,一直到最后那句,我要把他杀了吃了。那一段的镜头尤其漂亮,无论是他奔向稻草人的那段镜头的极致黑暗,还是他面对那桌美食之后的天旋地转都非常漂亮。 2023-6-15看
非常喜欢黑白画面小小的人物大大的外部环境那种构图,太无力太渺小了。但是真的太残剧了,在那种饥饿的状态下要在臆想或真实中被拷问:你的敌人不是饥饿,而是你自己。不,是饥饿,饿让人无处遁形,但我仍然愿意相信这种拷问是人类对自己尊严最后的执念。
我失语了,活到现在就是为了看到这部影片。
!
我在上影节看伊朗阴阳国家,看哈萨克斯坦展现苏联饥荒,“一切为了全人类”。视觉风格与音乐大加分。#siff 45梅龙镇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是一段特殊的时期。广大贫苦百姓正在经历人祸导致的大饥荒。饥饿意味着死亡。恐惧带来绝望。绝望之下,人会神志不清,甚至疯狂。独眼儿老头儿到底是男主饥饿和绝望之下产生的幻觉,还是编导刻意对时局的暗喻?我想二者皆有之。但男主还是顽强坚持住了自己的意志!
2023siff亚新奖
镜头摄影真不错,不过中间那段精神恍惚的片段没太明白是想说明弟弟已经被吃了,还是想表达饥饿能战胜一切关系,让男主说出想吃弟弟那句话。因为那个老头起初给我的感觉是男主的另一面,结果最后又具象了,所以结尾是男主的想象还是现实。如果是现实的那中间那整个段落都是表现男主精神崩溃的过程,如果是幻想的那这个结局就蛮黑暗了。
获得评论盛赞的原因,无他,反苏反康谬尼斯而已。
26岁年轻导演的处女作,非常惊艳,未来可期。哈萨克斯坦年轻人都转说哈语了? 6/14 @ 上海影城 SIFF 23
画面很美很简洁,更多的是饥荒大背景下的小人物自我的挣扎,意象很不错,女人手指那段着实有点吓人了.......见面会的时候导演说自己26,哎,果然有才华的人20出头就会被认可了
好看!
俄语带来安全感。哈语总预示着死亡和暴力。而新秩序带来的死亡是“一箩筐一箩筐的饥荒告急信函”。电影在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明亮宽敞的新哈语课堂中的西里尔字母朗读声中结束。哈萨克人只需要用电影宣布他们在中亚的先进性。我想从塔什干搬回阿拉木图。
摄影系都该看
片头的字幕没有翻译。电影设定在1931年大饥荒,历史背景见5月31日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微博。(截图放在评论区,如果能通过的话
siff,25th看的5部新片里最好看的一部,很有想法的导演,看完以后导演也来了,他说、里面的每一个implicit他不想过多去解释、他觉得这些都应该像诗一样、自然的来、自然的留在观众的心中、自然的被观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