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的基础上来看电影有如下几点个人感受:1. 原作小说如同交响曲一般,前半段平缓,最后一个乐章一路高歌猛进,节奏越来越快,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留下两种可能的解答。
其中一个可能性中两人都还是对方重要的存在,是透着温暖的结局。
电影中的小河到最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理解过小吾,仿佛自己的人生被操纵一般,这种“青春残酷物语”却不免流于俗套,弱化了这个故事的独特性。
2. 电影中的小吾是早就决定好和姐姐在同一天自杀的,深爱着姐姐,却没能看到她所看到的风景。
但是,难道不是因为看到了相同的风景,领悟了相同的道理,才选择了相同的结局吗?
3. 我觉得校园祭是一个很重要的情节,电影交代得有些简单。
4. 荧光色那段,我可以快进吗。
没什么特别的粉丝向青春电影,属于量产的那种。
配角演技都比主角高(也是秘制尴尬),但配合剧情却奇妙地吻合了,也是微妙。
最惊艳我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末尾柳乐优弥的出场与对白。
当你从一个真正自杀未遂的过来人那里听到:人与人本就无法了解彼此,只是你选择了生,我选择了死,而已……我真的好想哭(ノへ ̄、)……吾和河相拥,说着“对不起”,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柳乐优弥饰演的吾眼中温暖又真挚的泪光~不论电影本身这是否是河自我的幻想,这个镜头之前让我深深地安下了心——【那个少年成名一度自杀未遂的男孩子真的长大了,他多情的眼睛,宽阔的肩膀已足以承担起自己的世界!
这一刻!
现世安稳,泪如雨下←我】
被剧情牵着根本停不下来索性就通宵看完了,结构惊人,预告说的62分钟时的冲击真的冲击到我了,让我后脊发凉…后半部分的叙事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绝望感,至少我是这样的,是我这个年纪可能还承受不来的面对失控的生活和赤裸的死亡时不知所措的恐惧。
故事的立意和人物行为的原因就见仁见智了,目前我也无法做出一个评价…暂时没有一个合适的状态去补原著,也许又是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却无力去看第二遍的故事吧。
不过单就冲这剧情反转体验,这片子看的值。
btw,作为同龄人的yuto真的长大了啊…演技也成熟起来了,角色的眼神太到位,和苏打的对手戏很过瘾!
本想呼应结尾酷酷的来句“真无聊”发现评论区不太能理解灰的前段剧情 我想为 灰 平反一下相比 粉 自杀一幕的精彩灰 开头就让人眼前一亮河鸟大是从自我视觉编写故事剧本拍摄了自认理解正确白木莲吾短暂的一生男二演员不停的暗示他不正确过程并不是特别重要就不提了 莲吾为了世俗不能理解的爱约定死亡赴约河鸟大说他真的不理解吾的死因原来就是这么无聊 他永远也理解不了“真无聊”没看过原著这部电影我也只能读出这么多导演的叙述手法非常有意思故事没讲好收的太快没铺垫好就结束了 粉束灰就剩半段这部电影就成功了 电影故事不要讲的太透要留神秘感 我岛哥的荧光奶罩出轨一夜情这段真的没有存在的意义 男主是要经历这些才能疯的想死才想去知道莲吾到底为什么而死 这一段特别突兀与整个故事都不搭 看了评论区原著不是这样的 那就好不然就真的真无聊 最后为我岛的颜值打爆评分器
看完以后觉得不知所云的朋友,想和你们说明一下。
第一,这个电影除了几个主要角色的名字(河田大贵/河鸟大、铃木真吾/白木莲吾、纱理)取自原作、前半彩色部分的情节发展大体上和原作一样之外,其他全部都和原作不一样。
如果你觉得电影还不错,那随意;如果觉得看不懂、意味不明、甚至觉得很烂,千万别怪原作,请找行定勋导演和蓬莱竜太编剧。
第二,电影前半号称还原,但很多细节也和原作不同,甚至影响到人物性格的表达,所以只能说是情节发展的路线大致和原作一样而已,细节差太多了。
第三,看完想说“Shige怎么脑洞这么大”、“到底想说什么”的可以消停了,原因见一。
第四,觉得电影好,那没啥可多说的;觉得电影烂,别让原作背锅。
第五,我们小河才不是电影里那种一言不合就干起来的泰迪!!!
小吾也不是电影里那样冷冰冰看不起亲友的货色!!!
更!
不!
会!
乱!
伦!
说着说着就又激动起来了……算了。
反正这电影是好是坏,是褒是贬,都和加藤成亮没有关系,我就替他盖这个章了怎么地吧。
观后感和《二重生活》类似。
从彩色转向黑白时惊讶不已。
苏打在剧中剧里演河田大贵,与剧中里的中岛裕翔演绎的河田大贵形成非常大的反差。
一是别人的生活只是别人的,总有难么一重阴面你所不了解。
二是总认为别人过得比我好的这种想法在每个人的头顶上飘着。
毁掉生活的是嫉妒的同时,不努力,只知叹息。
夏帆和苏打的演技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62分钟之前节奏是对的 滤镜也ok 后面总觉得好像哪里缺了啥 看了一会才懂了 最后感觉逻辑有点牵强附会 就是个德国骨科的故事?
嗯?
以上是为硬伤 小小伤是yuto的哭戏还是有待加强 其实在小吾和小河的角色转变上个人觉得是蛮成功的 气场啊啥的都不太一样 说话语气也不一样了 这一点还是ok苏打还是很ok的 我觉得 开始有一点憨憨的 其实心里非常难受 很敏感 有点想法 不太努力 别人做得好了会去羡慕 大概这是平凡人的写照吧真的很喜欢那个粉色的滤镜辣
看完觉得不明就里,没摸清核心。
仅以我的视角,我看到最鲜明的问题就是“我是谁?
”。
这么多的反转,戏中戏,色彩变幻,对我来说都没有那么重要,一直支使我看下去的是对“谁”的疑惑。
从电影本身看,我觉得这是部不错的电影。
虽然看完觉得逻辑并没有非常通顺(有点扯),意旨也差那么点劲,但放到大银幕上,这是那种让我在影院看两个小时都不会犯困的电影,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有趣和成功吧。
白木莲吾是极致鲜明的天才,阿河是灰色的人群中的一员,所以才会设计最后那一段小吾和阿河拥抱,看小吾的视角画面是彩色的,换到阿河就变灰了。
这个天才和凡人也是我觉得扯的一个点。
天才大多追求极致没错,但天才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生活,这个片子呈现的更像一种刻板印象,而且是日本式的——美是纤细脆弱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它不值一提。
在看到最后的时候比起天才,我更认为他们是神经病。
我不认为是我无法理解天才的心理,而是这部电影塑造的形象太死板,根本没有自行生长的活力,你完全无法想象除呈现出来外的其他时候他们是什么样子。
天才才不是这样。
有点怀疑这会不会就是yuto的演技颜值双巅峰?
跟苏打对戏,勉强接住,这个角色也适合他,不会跳戏,那种“扮演偶像”的不快活感挣扎感让我觉得非常真实,甚至我确信这种真实是因为他在戏外也一直在做扮演爱豆这件事。
总之前面那部分还很是让我怜爱了一下,一直到阿河的部分,我也觉得那种单纯和对名利场的不适应及普通人的变化是适当的,结果灰的那部分,影帝一出来,完全被碾压了,哭戏没稳住,脸再好看都没法让我回到戏里。
不过总的来说,演技还算勉强过关了。
怎么看都觉得影帝是点睛之笔。
就算不说话,光看着他的眼睛我都能把整个故事在脑子里过完。
小吾为什么选择死亡。
在电影结束之前,猜测着很多种可能,也许是娱乐圈太过残酷,迷失自我之后留下的只有站在阳台看见的飘走的气球。
直到最后才明白,使小吾踢开凳子的是他的执着。
从姐姐跌落的那一天开始,他的人生就变成了一场追逐姐姐背影的修行。
像姐姐一样活着,一样去做能做到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像姐姐一样在最美好的时候跌落,想要看到姐姐所看到的风景。
即便不走入演艺圈而是做了别的什么,相信他也会崭露头角,然后选择同样的日子死亡。
只是恰巧他踏进了一个会将一切剥开放大的世界而已。
真正让我难过的是最后小吾说,他没能看到姐姐所看到的风景。
他的修行结束了,然而终究无法互相理解。
而小河还活着。
作为同样追逐背影的人,他所看着的并非天女一样的姐姐,而是给他带来光亮和阴影的小吾。
他对小吾的执念和了解与小吾对姐姐是不一样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活了下来。
他没能理解小吾说的“没有什么不可以”,所以就像经纪公司的老板所说的,他没有像小吾一样努力,没有去专注做自己能做的事。
他只是看着那道背影,怨怼着又渴望着。
直到最终他放弃了那道背影,扔出打火机的瞬间才成为了能无所顾忌说出“真无聊”的自己。
而成濑想必看穿了小河的执念将一无所成,他仿佛刻意将小吾与小河之间的距离剖开来给小河看,用近乎残忍的方法掐断小河留在演艺圈的路。
小河发疯一样的殴打证明了自己对这样的距离也心知肚明,让成濑笑得越发癫狂。
另外不得不说演员们的演技真的让我非常感动,在影片转折之后半天我都缓不过来。
只是隐约觉得中岛的小河相较于菅田的少了点什么,大概被小吾的死碾过的小河会少了点灵气吧。
其实结尾让人觉得有些刻意,有些细节还是让人难以理解,四星给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思考以及演员的演技。
对他人的执着往往会推动我们的人生走向相似的轨迹,最终使我们化成新的蝴蝶兰。
希望小河并非如此脆弱的花,即便是杂草也要挣扎着活出自己的样子。
Ps:菅田将晖是真的蛮厉害。
看完之后也不知道电影《粉与灰》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影,看名字感觉是另类文艺片,但还是不给它贴标签吧,只想说这是一部有点难懂懂的好电影。
电影开头是一曼妙的女子在群舞的拥簇下跳着类似《黑天鹅》的舞蹈,舞蹈结束从高台跳下死去,同时,另一个镜头下一个帅气的男人用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开头,让我还在猜测这到底是一部什么电影,然后电影开始用倒叙手法从14年前开始叙述。
电影的主角阿河与小吾情同手足,一起长大,高中毕业后被一家杂志相中双双签约成为艺人,在同为龙套角色的日子,小吾表现优秀也善于把握机会,便早早的成名大受欢迎,而阿河却始终默默无闻,总觉得自己活在小吾的阴影之下,郁郁不得志,两人的友谊也因命运的不同而渐行渐远,3年后二人重逢,借着酒,两人抽着烟交换了打火机,阿河的夜总会打火机换了小吾的名牌打火机,谁知这一行为也预示着两人命运的改变。
第二天小吾选择上吊结束生命,而阿河见证了这一幕并且为完成小吾的遗愿而成为了“小吾”。
阿河出演了一部讲述小吾生平的电影,饰演生前的小吾,也因此出了名,但是阿河不快乐,不自在,不满意现在的自己,他不愿活在死去的小吾的阴影之下,不愿借着死人的名出名,可是他又不甘心自己默默无闻,就这样尴尬的像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压抑,放纵着自己。
表面上的他活成了小吾,但是他不是,他甚至连自己也找不到了,即使小吾已经去世,即使他饰演着小吾,但是大街上的广告牌仍然是小吾的照片,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阿河的心里更绝望了,他想到了自杀,选择以小吾离世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当靠近死神的时候,他后悔了,他发现自己强烈的想要活着,也许小吾的人生终极目的不是活着,所以他选择和自己的姐姐共同死去,但是阿河很简单,他就是想要活着啊,当他想要去自杀的时候,他才强烈的想要活着,电影的最后,阿河来到他和小吾交换打火机的地方,他看着对面大楼上小吾巨大的广告牌照片,将手里那个精致的打火机丢远,然后一个只有声音的镜头,像小时候和小吾相遇时的场景一样,阿河一个人玩着游戏嘴里喊着无聊。
这也预示着阿河对自己之前作为“小吾”替代品的否定与抛弃,自己终于走出阴影,重新去活。
影评最后,我想奉上小吾姐姐的一句话:“能够做到的事就全力以赴去做,但不是想要做的事,是能够做到的”。
也许人都渴望自己没有得到的,而待失去后才会想要去珍惜,但是看到这,我想说,就全力的去做吧,不要让以后的自己后悔。
行定勛也就是個助理導演的料。
垃圾男有个好朋友,粘好朋友的光又当又立。
变色太做作了,行定勋果然是个行走的不一定
本来想给三星,想到电影结构很别致,还是值得一看。就像把费尽心思搭起来的积木一下子推到,不忍心又有点小带感。结尾“真无聊”的迷之吐槽不是很懂。不太喜欢演技吹~不能因为岛哥是杰尼斯就主观下定义看不起人家演戏啊,我觉得他在这部戏里的表现吓到我了,特别是前半段~
get不到芋头 完全get suda还是喜欢痞痞酷酷的叛逆少年
什么无聊的青春伤痛文学……
前半部分看的好心酸 后面就是看鬼片一样的心情 我要补原作!!!
没失望 看演员表有个人叫忍翔有个人叫红衣是怎么个事儿
没有看到完整版未必是坏事。
其实前半段挺好的 三个好朋友从扔棒球的“好无聊”到从不同的位置看红气球升起 是个很不错的人生过渡 就有种“人生就是这样”的感觉。到了【灰】 其实反转还挺烈的 但后续给了角色buff的却只是中岛裕翔的角色而已 他转变成阴沉他的暴脾气他的对社会不满全部都很虚 我甚至连那么牵强的影帝为什么因为姐姐而自杀都理解了 却理解不了中岛裕翔到底在垂头丧气什么?你有个那么好的女朋友 有有发展前途的演艺事业 为什么那么矫情?更别说那让人看了皱眉的演技了。夏帆和苏打的转变倒是很有特点 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分裂角色 让中岛负责帅就好了 其他的让给别人吧。PS姐姐这个角色好漂亮!
角色错位的戏中戏结构和前后采用彩色与黑白呈现迥异人生状态这样的形式确实出色,但在情感上始终有很多无法释怀之处,反转的那一刻惊艳但最后剧情还是一路跌。相识于掷出的棒球,挣脱于抛出的打火机,我拥抱你赠予我最后的彩色,铅灰的过往也成云烟。
是对给哥才华的态度太保留,还是被行定勋上次的《深夜前的5分钟》雷得太焦了,这一部完全超越了期待。颜色处理得很精彩,不说大结构的粉/灰划分,在人物情感、命运转折的很多细节处色调的细微变化都很巧妙。更期待可以完整读完给哥的原作,重新认识这个自己明明喜欢多年,却始终不肯相信他有才华的人。
虽然三分的电影,但是个人感觉上有某种感叹,所以强加一⭐
我知道導演很想作對比。但是以這樣的形式去對比未免過於直接和刻板(笨拙)了。當中後半段變成黑白之後,觀影體驗可以說基本被打斷。影像變成累贅、剪接使得無聊、相似的故事,被形式搞得弄巧成拙。(不需要活在別人的影子底下生活這個題材其實挺好的)
😂最近总是不小心打开骨科。纯炫技片,用的角色转换,荧光场面蛮奇怪。
戏中戏,噱头下足料,花样影射,引出各类冲突,行定勋还是有比普通导演多一个层面的东西。只是偶像写的小说由偶像演员来演,批判意味也只能是蜻蜓点水,越往后越味同嚼蜡啦。
粉与灰本来是不同的,但他们却像是契合的拼图一样是完整的一块。剧情反转多次,人物变化也很多,相同的人对不同的角色进行诠释,一步一步道出心中的酸痛,会发现一个忧郁的眼神底下是藏着这么多的过往事情。一直在探究一个人,一直在推敲一件事,不想,最后发现,其实很无聊...
白衣少年太杀。小林凉子好美,电影开始第一个画面就是她有点惊喜。为了这么美的姐姐自杀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粉转灰的剧情挺新颖,,只是不知道灰要讲什么,整个故事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后半不知说啥,感觉yuto前半比后半更突显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