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了《难忘今宵》,居然是这部片子给我最深的印象。
谭松韵是来打酱油的,王栎鑫原来也是快男出身,如今都成人夫了,当然,张杰也都是人爸了。
说回这片子本身吧,没有故事,剧情乱七八糟,青春、梦想、爱情,什么都想扯,但就像它的音乐一样不知所云。
没看过《最好的我们》,我是当一部全新的电影来看的,但这真不是电影!
这就是一场无病呻吟,像极了那些年我看过的校园DV。
成都之后谁人还识董小姐?
又有谁知道《最美的时候遇见你》里的那个青涩的谭松韵?
怀念当初无人知晓的谭松韵,自私地不想人知道她,可惜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白帆喜欢时不时戴耳机。
还有他的名言“ktv都是流行音乐,我不喜欢” 镜头划过最无聊的大学课堂,上课睡觉。
韩子健在排练室和女朋友你先来我先来,镜头有点拍快了啊。
接到路星河的假消息时开心的唱起了《18 and life》。
他的铃声好像还是首金属。
做了很多垃圾的事儿,最后看到路星河演出时,无奈又羡慕地呼吸了一下。
路星河是个很有思想很讨厌形式的人,却选择了假唱。
这件事在某一层面上来并没有什么感觉。
路星河教乐器的时候都指导了技术,除了弹贝斯的黄山啊。
路星河是真有钱。
架子鼓吉他加起来上万,被砸了也不去找赔。
师大江大啥学校啊这么多摇滚迷,连耿耿这样的小清新也能比金属礼。
五个人推车过马路的镜头致敬了披头士。
还有白帆穿的 迪伦的T恤。
排练室贴满了乐队海报。
吴可和路星河的镜头美极了。
电影倒不如说是从路星河出发来写故事,人物也的确做了调整,也算是更为丰满。
特别是对于我这样又喜欢摇滚又无所事事的堕落大学生,简直深有共鸣。
当然也有很多漏洞,比如三个月能从零练成四首原创歌,两个小时就搭成台子化妆换服装。
大家的结局都和最初想的不一样。
所以再见,那个永远的路星河。
那时的你,是最好的你。
那时的我,却不是最好的我。
所以耿耿余淮,真正在一起是多年以后。
愿每个人都能不辜负青春,在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前段时间看了太多经典电影,所以今天想换一个轻松的电影看看。
随意打开了爱奇艺,搜了一下青春片,然后看到了这部《再见路星河》。
《最好的我们》大结局,耿耿最终选择了余淮,而那个一直陪伴着她的男孩路星河骄傲退场。
我很喜欢路星河这个角色,他率性洒脱、有才华,在高中时期他活出了很多人想要成为却无法成为的样子。
电视剧里着重表现的高中时期的他、他与她,对于大学的他们并没有作太多的描述,而这部电影算是补上了那段空白吧。
进入师大油画系的路星河加入了一个摇滚乐队,希望在乐队到江大演出的时候继续向那个他喜欢很多年、表白过很多次的女孩表明心迹,即使他清楚的知道那个女孩心里装着的一直是另外一个男孩,而他也不可能取代那个人的位置。
像很多电影都会有的狗血套路一样,同一个摇滚乐队的成员联合起来开除了路星河乐队主唱的位置,而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路星河的解决方法是组一个乐队假唱。
就这样,学校食堂的厨子白帆、超市西施文双双、师大马云黄山和执着于考研的吴可、骄傲的路星河成立了临时乐队。
但假唱的事情被当场揭穿,路星河也因此受到了全校警告的处分。
人者,无非是其不幸之总和而已。
你以为有朝一日不会感到厌倦,可是到那时,时间又变成你的不幸了。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假唱风波结束后,路星河五人决定正式成立乐队,并将乐队命名为“喧哗至上”,和音浪乐队竞争参加社团展演,这一次是真正为自己而唱,为音乐而唱。
但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师大的校规规定“本校在籍学生方可参加社团”,文双双和白帆都不具备参加演出的资格。
但在五人的努力下,校长最终同意喧哗至上乐队可以破例参加这次社团展演。
看起来一切都还算顺利的时候,喧哗至上乐队的全部乐器被毁,尽管他们已经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合适的乐器,最终却因为没有参加彩排被取消竞演资格。
看到这,我就知道路星河不会放弃的,他绝对会开一场只属于自己乐队的演唱会。
也确实如何,场地简陋又怎样,乐器被毁又如何,他们依然光彩夺目。
因为青春正好,所以敢拼、赢得起也输得起。
我一直认为青春是可以试错的,但试错的目的在于寻找正确的道路。
这恐怕是我们人生中做一件事情成本最低的时候,所以在那段青春里记得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目前的青春片,最让人诟病的是它展示的根本不是大多数人青春里的样子。
而这部《再见路星河》让我感到的是真实的青春,那些人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在青春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楚。
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不曾后悔过。
白帆之所以成为厨子,是因为十五岁那年母亲去世而父亲认为学费高昂;文双双之所以在高考前通宵打游戏,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在高考面前已经输了;吴可之所以在大三选择了考研,是因为“毕业即是失业”的对踏入社会的担忧;而路星河每个寒暑假都不曾回家的原因是他的父母已经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大学期间疯狂创业、努力赚钱的黄山心中也有自己痛。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不幸。
前往展演舞台的路上,他们五个人坐在货车上,谈论未来,谈论自己。
最后的他们有的如愿以偿,有的烟消云散。
但当他们回想起那段日子,就会觉得青春无悔。
在《再见路星河》中出现了一个喜欢路星河的女生——吴可,但最终无可奈何耿耿星河。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执念,都有那个念念不忘的人。
有时候你清楚的知道那个人不会属于你,却还是忍不住以一种飞蛾扑火的姿态扑向那个人。
心之所向,不离不弃。
在爱情里有一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选择哪一个?
有的人选择前者,有的人选择后者。
一次和朋友闲聊,正好聊到这个话题。
追逐一个你爱的人很累,却心甘情愿。
接受一个爱你的人,看似容易,心里却忍不住对那个人产生愧疚,折磨自己。
不得不说,你爱的人能够爱你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如果你的青春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男孩或者这样一个女孩,请珍惜ta。
未来的几年里你们会经历许多东西,这些事情可能会消磨掉你们最初的感觉。
但怀着初心前进吧,一切都会好的。
青春不悔,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阳光午后的我和我们
无可奈何
喧哗至上
影片讲述了路星河本来想要在表演中向耿耿表白,没想到却被社团在表演前开除了。
为了自己心中最爱的姑娘,与几位伙伴一起组建乐队。
故事发生在大四毕业季。
路星河又准备在摇滚演出结束后向耿耿表白。
结果在演出前六天,被乐队开除了。
乐队负责人不仅到处宣传路星河被开了,还口出恶言。
路星河为了能向耿耿告白,组建了一个乐团,准备假唱。
乐队的五个人,有代表大学生的一方,还有没能上大学的一方。
虚度了一些大学时光的路星河,没有人生方向而盲目投身考研大军的吴可,有经济头脑的黄山,放弃读书沉迷网游,靠打工度日的文双双,因家里穷被劝说放弃大学的白帆。
骗另一个要在耿耿所读大学演出的音浪乐队说推迟一天演出。
他们冒名顶替,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被砸了场子,而且路星河还受到了警告处分。
因此拿不到毕业证书,后来他们找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开始真正的排练。
他决定与乐队成员一起争夺校庆演出的名额,洗刷耻辱。
但是现实问题重重。
首先,唯一会乐器的吴可要考研,忙着上补习班。
文双双是网瘾少女,控制不住自己的游戏欲望。
“师大马云”黄山的心思还不在练习上,加入乐队就是为了追文双双。
乐队成员都好说,但竞争对手太龌蹉,有各种各样的损招。
举报社团里有非学生成员,不能在学校排练也不能参加比赛。
路星河他们一伙人不得不进行请愿活动,到处求人举着牌子拍照。
最后获得演出的名额。
吴可是他们乐队的成员之一,也是路星河的好哥们。
她对路星河的感情不仅仅是朋友之交,更深深的喜欢着他。
有次他们去KTV唱歌,大家都喝多了,她特意涂了口红他却不曾留意,正要向他表白之际把酒吐在了他脸上。
为了给路星河过生日,吴可精心准备了一场生日宴会,只可惜路星河只把她当朋友,永远的朋友。
临近演出,他们的乐器被人砸坏。
他们很远的地方维修,因为乐器太多,出租车不肯拉他们,还是吴可跑很远的路找到了一辆货车。
在货车上,路星河问大家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吴可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一名律师,不会结婚也没有男友。
文双双认为自己会成为个家庭主妇,相夫教子,打打游戏,黄山认为会和文双双以后会结婚生子共度余生。
白帆觉得自己会子承父业继续当厨师。
虽然他们按时到达了表演场地,但是保安不让他们进去演出,因为他们之前没有排练,换了其他的乐队。
后来他们便在卡车上做了一场音乐,而且还在现场遇到了多次求婚失败的那个女孩……
电影最后乐队演出时,穿插了未来的他们。
多年以后,黄山成了有钱的人,美女在怀但看上去很焦虑,并不快乐;文双双成了普通的上班族,没有跟黄山在一起;白帆还是一个厨师,吴可没有变成叱咤风云的职业女性,而是成了家庭主妇。
只有路星河一人还在坚持着梦想,继续画画。
已经记不起来为什么我会看原著,后来我还追剧了,以为耿耿,可能讲的就是我们的故事,今天看到谭松韵突然发现有个再见路星河,说实话路星河确实很讨喜,而且很洒脱,这部电影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很好看,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青涩,尴尬,快乐,理想,还有那绽放的青春舞台,看到最后宝马车上的网红脸,我感到导演是真的很有想法,这就是我们无比憧憬的未来,你还是会选择另一个人,爱不爱不好说,但是放空心情的时候,偶尔想起往事会心一笑就好!
虽然不会继续但是证明我们曾经的青春!
怀念往事可以,但是不能沉浸,现在的每一天才是你创造的更新的往事
路星河,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一个坚守原则的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青春一身热血,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乐队,就是为了那一个人————耿耿。
自由,敢为梦想去努力,拼搏,想尽办法战胜困难。
我佩服他。
为爱的人整整坚守10年,56次的表白,不忘初心。
这样一个男人!不奋斗,不疯狂哪里叫青春。
路星河,我佩服你!
看过《最好的我们》,对路星河的印象自然是很深刻的,我还记得当初《最好的我们》大结局的时候,当时大家心疼路星河还上了微博热搜。
看这部剧的时候,看到名字,我以为他最后会追上耿耿,弥补上《最好的我们》里面对耿耿星河的遗憾。
但是剧情并没有这样发展。
看到路星河跟吴可的感情线,我以为按照往常的套路,他会最终被她打动,然后成就电影里的一条爱情线。
但是很明显,也没有。
对于这两点的话,我很欣赏这个设计。
首先对耿耿星河的话,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你再好终究不是我等的那个人。
坚持了这个观点,并没有因观众的呼声而改变原来的走向,这点我很喜欢,虽然我也很惋惜耿耿星河。
再对吴可的话,也是同样有路星河的风格,没有依照以往的套路,描上这条情感线,很自然,很舒服。
这点我也是非常喜欢的。
电影的主线就是青春的无所畏惧,迎难而上。
映照了当代青年身上的阳光无畏的气息,我很喜欢这种正能量的感觉。
路星河的乐队几经受挫,临表演时被踢出乐团,假唱当场被揭穿,自创乐队被对手举报有非本校学生,终于开始表演乐器被破坏,乐器借到后又进不了场。
他们一路成长都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一次次被打趴,一次次站起来,最后路星河也悟出了他们表演的意义。
乐队的五个人,也不仅仅有代表大学生的一方,还有没能上大学的一方,虚度了一些大学时光的路星河,没有人生方向盲目投身考研的吴可,大学里就开始创业有经济头脑的黄山,放弃读书沉迷网游打工度日的文双双,因家里穷被家人劝说放弃大学的白帆。
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生活中不同的青年,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却交织在一起碰出了别样的火花。
最后的结局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梦想,都在年轻的时候幻想过自己的未来,可是谁也猜不透未来,谁也看不到。
但他们都知道,在他们的现在与当初的梦想存在的差距之间,至少他们梦过。
在经过社会经历的洗礼之后,他们还可以回想起当初那个疯狂热血的自己,感叹:我也有那样的一段时光。
那是我们正年少,梦想的热度刚刚好,后来我们谁也没猜到。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很久没有看电影了,突然翻到了这部,如果它是主打怀旧,硬生生和《最好的我们》搅在一起,那恐怕又是一部烂片了,看之前浏览了短评,知道和《最好的我们》剧情连接不是很紧密,没有耿耿余淮,所以反而心安,谁也不是谁的配角。
路星河这个人小说里没有,可是拍成电视剧一点也不觉得突兀,我们总见到这样的人,在生活的角落,在生活的舞台中央,ta天然有能量,本来我想评这部电影,写着写着还是免不了扯题外话,看剧的时候正是高中,亚历山大,还是腾出了很多时间来看,我其实一直不是一个疯狂追剧的人,但是感同身受吧,那段时间借剧放松一下,影视剧就是有这么一种力量,能让人身临其境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能逆袭的屌丝,就是一个身怀绝技潜伏的高手,就是那个最后一路开挂的黑马,在平凡里也是一朵花,好吧有点扯远,(喜欢豆瓣就是这么个原因,畅所欲言吧,读者觉得啰嗦了就看短评) 再见路星河,起这个名字大抵还是有借《最好的我们》的噱头的这样一个意思,只能说这个名字又爱又恨吧,虽然也是被它吸引过来看的,但看到最后才发现这个故事更有意思。
它是从一个主线上岔开了一条路,差那么一点点,男生表白,所以,有了这个故事,差那么一点点哥们没成女票,所以,没有结尾,就叫青春 摆脱一般套路,这里面的男主没有不明所以恍然大悟的狗血剧情,说实在这种审美疲劳了真的是,然鹅这个剧情呢是这样子,生日惊喜搞成了虐恋摊牌,这算高潮之一了吧,最后居然就这样了,没有突然发现“真爱”,算作我看这部剧的小惊喜,日久生情,就怕日久见人心,日久没有了新鲜感做不成连理新人,搞清楚了,也不矫情。
我其实很想知道,吴可给耿耿要了联系方式,两个女孩会聊什么呢,就像博子和藤井树的书信,也会是一个雪天,一个感冒发烧的人,一个千里之外的等待吗?
电影看的越多,越发觉颜值真的是个屁,台词读的越多,越知道最粗最野也可以是最精雕细琢。
吴可是个简单到底的名字,越看越觉得喜欢,反倒是路星河这个名字有点偶像剧的意思,到是不喜欢了,可是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起这个名字的人,怀着怎样一种心情呢,让最勇敢的人在星河漫天里唱绝望的情歌,唱暗恋和失恋的长恨歌。
又说远了,这个故事讲了三段感情,双双和黄山最明白易懂,路星河和耿耿最糊里糊涂,吴可和路星河,没有纠缠没有撕扯,昨天爱了,今天哭了,明天还是兄弟,永远的朋友,谁都聪明,谁都大气,我觉得这是青春的样子,我们年轻,所以敢单纯敢放手敢潇洒,敢承受敢回头,买醉一个晚上就够了,流泪一个人就可以了。
幸福也在其中——明天还是自由的去爱。
青春片怎么能不谈梦想呢,有梦就没有走投无路的困境,永远有长风助你破浪,年轻人玩摇滚组乐队在卡车上high,喧哗至上。
回答生活,不耐平凡。
即使明天还是售货员,厨师,考研累成狗,盘算生意经,有那一晚,在电影里,很俗,在生活里,真好。
我还想说,这个故事的创意我给满分,一帮人造假被拆穿到真实想做一个真乐队,有人徘徊有人目的不纯(追女朋友或追男朋友)有人早就有一颗种子,所有人的心理活动贴切的不行不行,所以的转折没有一点突兀感,这是好作品应有的样子。
最后我想说,再见路星河,再见不是拜拜,是再次见到,从看到这个片名的第一眼起,我就没有动摇过它有别的含义,回首一眼,他还有别的故事,每个人都有,生活不止一面,成长不止少年。
终于是属于路星河的电影,不用耿耿于怀了,很现实的一部影片反而让很多人觉得毫无新意,情节混乱,有多少人的大学生活是真的按部就班呢?
大学生活就是处于忙忙碌碌之中,完成一项工作,又来一项,甚至几项工作一起完成,做实验,写实验报告,考试,比赛,球赛,各种活动交织,忙的晕头转向却又乐在其中,路星河是让我们羡慕的一种人,韩子健百般刁难,老师百般设限,都没有击倒他。
我们都想成为乐观,有主意的路星河,现实中的我们有多少时候能够不抛弃,不放弃,多数时候也就知难而退了吧。
虽然说又用了乐队这个比较俗的素材,好像没玩过乐队就没有过青春一样,乐队成为了一个具象化的青春符号,这点确实比较缺乏想象力,美式电影中,橄榄球成为了一个符号,青春校园剧里有,拯救大兵瑞恩这种影片中也有,难道中国校园就没有能用的了吗?
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那真是与课堂为伍,泡图书馆,打游戏是生活的主流,好像拍成电影,也没什么可看的,这很不路星河。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就是我给这部网剧四星的理由,挺好的,还可以更好。
路星河是《最好的我们》里面活得最洒脱的一个人,在剧里他是富二代,有钱有才但是没人理解没人疼爱。
大人忙着赚钱,老师忙着上课,同学忙着学习,没有几个人真正地了解他。
他在家长的眼里是不学无术,在老师的眼里是吊儿郎当,在同学的眼里是任性十足。
路星河喜欢单纯善良的耿耿,无奈耿耿心有所属,他一等就是十年,不改初衷。
十年里,路星河求婚56次,耿耿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陪在她身边。
如果不是最后耿耿偶遇到余淮,我相信两个同样痴情的一定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