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开始应采儿扮天使骑着单车追巴士,头上戴着茉莉花环,还有那句“我一腿踢死你啊!
”真的是好特别...其实我并不想评价这部电影,因为是我初中时和初恋在我家一起看的 我只想说它至今我难忘,其实电影很简单,可是当时的我陶醉在恋爱的记忆中,看电影时那份喜悦也从来没褪去。
每当我想他我都会看这部电影,去寻找那份充满灿烂光景的青春年华,在傍晚的阳光下一起散步,吃冰激凌,逛音像店,买影碟,一起在家里看,一起感同身受,还学着里面男女主角的声音唱“你为何搞风搞雨...”乐此不疲。
这样的感觉我知道这辈子不会再有了。
昨晚和初中的死党在街上散步 我们彼此回忆着初中的生活,我又一次的感受到了那份封存已久的喜悦,回家又看了一遍,有些东西真的可以让我们将记忆复刻到其中。
肉麻到极点的烂片 呵呵 就是去看看美女帅哥而已 不过好奇迹的 看完过后还记得好多台词:1. 以后就我吃面你喝汤 2.你刮胡子是从左边开始刮还是右边开始刮啊 3.丁丁是个有翅膀的会追公交车的天使 ,,,,哈哈 好神
其实,很讨厌香港商业电影。
好好的帅哥古天乐,非要把自己弄成神经兮兮,插科打诨,状似花痴;好好的美女应采儿,非得把自己弄成大笑姑婆,粗鲁且没品位。
《我的失忆男友》的前半部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这也是一部关于失忆的电影。
影片前面45分钟大肆张扬着港片所特有的荒唐、神经和夸张,男女主角泡面式的恋情、乏着可陈的整盅桥段、声嘶力竭的对话、舞台剧式的腔音以及迟医生的插科打诨,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你的心理承受能力。
男主角反反复复突发的“选择针对性失忆症”像一块遮羞布,弥补和掩盖着情节的荒诞与脱节,胡闹的故事编排会使你的无聊情绪加速膨胀,甚至会激发你产生退出影院的冲动。
如果你撑下去了,恭喜你,影片的后半部绝对是一种奖励。
病房高潮一幕一直令我印象深刻:男主角阿当昏迷着,女主角丁叮守候在他身旁,轻读着《丁叮备忘录》,追忆着两人曾经无间的甜蜜往事,情难自控,泪如泉涌。
相爱却无法相守,命运的捉弄和冷酷的现实无情地摧残着丁叮的心理防线。
丁叮对阿当的依恋,从她模糊的泪眼中明晰可见。
伴随着小提琴哀怨的音符,呼应着低婉深情的歌声,一段有关爱情、生命的真实道白,升华在了我们每一个心存真爱人的心底。
此时此刻,我们在丁叮眼中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殇情的往事,而更像是一缕冰冷的秋雨,淋透了你我平凡而脆弱的生命。
直到今天,我仍然能记得那句感动我的台词,“你吃面,我喝汤” ,然后两个人傻乎乎地相视而笑,共同捧着一碗热乎乎地面,一个吃面,一个喝汤,现在想起那个画面,心中依然莫名温暖。
当叮叮去告诉阿当发生什么的过程中忽然觉得有点感动。
爱情也可以是这个样子的。
花心的阿当遇到了叮叮这样的好女孩,应该可以改掉一些坏毛病了吧。
呵呵。
不知道这是应采儿量身订做的电影完全释放了她的乐天性格,她的本色表演甚至盖住了在电影界已经算前辈的古天乐。
电影开片的时候,头带茉莉花圈,身背白色翅膀,却狠命骑脚踏车追赶公车的她真的像个美丽的天使;后来阿当住院的时候,她把自己的感情毫不掩饰地投入到舞台剧的表演上,那梨花带雨的样子也表演地真挚感人。
忽然就喜欢上了这个叫叮当的女孩子,因为她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气,作前女友的替代品不是每个女孩子都拥有的魄力,“作替身又如何,只要你最后爱得人是我!
”
香港商业片。
不过让我大哭大笑。
不知道为什么会为里面的爱情感动至此,看一次哭一次——其实我看电影是很少看第二遍的。
至今还能很清楚的记得应采儿用古怪的音调对着架梯子爬上窗的古天乐唱:为何你搞风又搞雨……
我想我需要写点儿什么,纪念一下这个电影儿。
喜欢了很长时间了,甚至在大学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讲一堂课,我以爱情片的名义特意拿出这个来提了一下。
很骄傲。
最早的印象大概和《天使之城》在一起,当时非常喜欢的两部电影,在对电影这个词还不能建立起一个完整概念的时候。
最初的电视,后来租了碟片复习,再后来买到了,再后来上网偶尔拿来看一看。
片子很一般,甚至中间应采儿和古天乐都有憋不住的笑场。
只是那些欢乐的不靠谱的场景大概满足了作为一个中学生对爱情应有的憧憬,就像高中时候一直跟阿狗期待的那样,嫁一个会打架的男人,跟他的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不拖他的后腿。
在他打架的时候喊加油,打完以后第一个冲上去包扎伤口。
表现出我们应该有的温润娴淑,让他在其他人羡慕的眼光里体会我干净热情的爱恋。
以爱为生。
后来再看觉得喜欢只是想起了年少时的感觉,就像很久之后听一个老歌儿,心情莫名其妙的哗啦啦的就回到当时的情景下。
今天再看,居然哭湿了三张纸巾。
之前我只是记得片子轻松又欢乐的前半部分,对后半部分居然完全没了印象。
我们的记忆总是在不断的进行自我优化,像草履虫,就算没大脑也会趋利避害忘记不好的事。
大概我们心里都有这么一个人,带着隐隐约约的不甘心在很多时候被想起来。
醉酒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听见熟悉曲调的时候,想跟他还在一起时温柔的哭泣的大笑的表情,想他离开的黑白背影,当时刻在心里呼吸紧张的疼。
这些记忆不能被刻意的忘记,不能被多加关注的掩盖,它们印在骨骼和呼吸里面,像梳头发时忽然拽掉的一根头发,在忽然想起的时候带起细小尖锐的疼。
就像片子里古天乐明明已经不记得,还是说出“这种味道很丁丁啊”这种看起来真的是大脑完全没有在工作的话。
写这个的时候在听《催眠》,单曲循环,从头到尾。
以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很想试一下这种茉莉花味的饼干究竟是怎样的。
现在自己学会了烘焙,更是义无反顾。
这么想吃,大概是受了电影的感动吧,到真正品尝的那一刻或许只是觉得不过如此。
但是当时的那份心情是不会改变的,我依然想制出那种完美的带茉莉花味的饼干……
最近又迷恋上古仔的电影,于是翻回去重温先前的经典。
这部电影看下来,对比2009年的几部叫座影片,真的感觉古的成长,今非昔比啊。
这时候的古,仍然是类似于花瓶的状态,因为帅所以帅。
也许导演想表现一种青春和激情把,整个故事弄得乱七八糟,除了古和采儿还差强人意,其他人很明显感到“演”的痕迹。
故事也有些离谱,古初次遇见叮时候怎么能知道她喜欢茉莉花啊?
最后终于清醒过来的古在爱玲的碑前恍然大悟的时候,我差点崩溃……太雷了吧?
爱玲死于北京吗?
听起来应该是香港,那牙医从哪里召集了各路英雄重演当日情景呢?
阿当野孩子吗?
差点挂掉居然也只有个牙医在身边?
还真是命大呢。
在医院昏迷了将近一个月,怎么不早作手术?
这手术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立即好人一个。
可能是我老了,呵呵,真的觉得很白痴啊,这个电影。
国语的古的配音很怪异……很别扭!
最近突然爱上了豆瓣,在这个谁也不知道的圈子里,我想要找回温暖过我很多年的美好回忆,今天,从这里开始。
第一次和哥哥在一起看这部片子,时年才读初中,当时为了逞强,强忍眼泪愣是没有哭,伴随着成长,印象深刻。
最后一次重温这部片是研究生阶段了,然而对于烂熟于心的台词,对于今日望去有点花痴有点白目有点大众的桥段却仍然大泪滂沱,在寝室哭哭笑笑。
不知道是记忆承载了它还是它承载了我的成长。
然而有一点我深信,这部片影响了我的爱情观,从这里我第一次知道了应采儿,第一次深究古天乐的黑皮肤,第一次喜欢上了女生并不清脆甜美的声音,第一次因为应采儿而更喜欢陈小春,更深深的觉得爱情就该简简单单。
爱的本意应该是蕴含着包容的,很难去形容爱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但是爱情中,应该有丁叮生日从山谷回来带着面具不抱怨的隐忍;也应该有“你是喜欢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你是喜欢先穿衣服还是先穿裤子?
你是爱我多一点呢还是爱别的女人多一点的?
”的可爱与怀疑。
爱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灵碰撞,爱更是滴滴点点的相处之道。
在这个很多人在高楼群立的一角感慨生之并不容易的城市里,我希望我的爱情,永远能有这样单纯与不计较;隐忍与爱慕持之以恒的画面。
幼稚的我曾被这样幼稚的剧情打动打不行。。。囧
高中时候班里放的
如果在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打分,百分百是五星,应采儿惊为天人。多年后重看,竟是满眼的尴尬和鄙夷。人越是上了年纪越是对生活不理解,丁叮怎么就迷恋上阿当了呢?还纸巾想起就觉得恶心,头发还很邋遢,纵然生得好皮囊,却又是个爱无能。不过最让我理解不了的是,那么多人为什么就非得天天围绕着你们二人转呢?
十八岁的应采儿好乖
全宿舍集体出动,在学校电影院看的。当很多人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变得很特别。
当年很爱古天乐和应采儿这一对儿CP啊。
我终于知道什么是恋爱了,甜的时候,好甜好甜,苦的时候,都是好甜的。。
高中、沙坪坝电影院、周末、约会
古怪的电影。通常这样的电影是属于劣质电影的。演员全是没有感情和语气的背台词。演员表情夸张。美女还是挺多的,值得一看。。。
这是我大爱的电影。丁丁当当的名字也从这里来。
这不就是抄初恋50次吗,可是为什么初恋50次是04年的电影而这个是03年的
我很不明白 为什么我看这片的时候 看哭了
-为何你搞风搞雨,咁破费
看了好多好多遍呀。。。这几天应采儿结婚,想起当年她的样子来。。。爱情轻喜剧总是一个样,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失忆的男友~
Ex最爱的电影,我不明白.....
应采儿跟疯了似的
叮叮当当。。。为何你带来风雨~噢噢噢~~
千禧年以后的香港爆米花电影
两个主角都很搞笑。但是。。片子还是很无聊。
好多年前看的了,就是那时候开始喜欢应采儿,这姑娘实在是豪爽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