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让一个大老爷们怀孕这种设定,有点奇怪,但是也算一种创新?
胡巴真的可爱死了,wuba特效也挺不错的。
曾志伟的声音其实有点出戏来着。
天天和森碟两个小家伙很可爱。
只不过整个故事有那么一点无厘头。
听闻这部剧因为之前男主的问题重新拍了一遍,也是波折重重。
整体来说还算不错,票房也是出奇的高。
这是一部不完美的好片子。
真人与动画相结合,这并没有开创先河但也确实是一大亮点,既兼顾了小孩的视角也不会让大人觉得无聊。
看到网上对捉妖记里的妖怪形象褒贬不一,有人觉得过于西化也有人觉得没那么千篇一律。
偶然看到过一个捉妖记许诚毅导演的采访视频,才知道这些妖怪形象都是他自己在草纸上一个一个描绘出来然后又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才选出来这么几个形象。
头发是用各种蔬菜植物来表现,头发的颜色可以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化,每个妖怪不是只有两手两脚一尾巴,我觉得这些都是创新,都让这些妖怪在并不美丽的外形上多一点可爱之处。
两个主角的表演在这部电影里面并不是最吸引观众眼镜的。
毕竟那么多大咖客串:汤唯姚晨吴君如钟汉良闫妮等,每一个都是可以饰演男女一号的人物。
那么为什么他们愿意甘当绿叶,你不能说全靠导演投资人制片人的好人缘吧,你要是剧本不好,哪个大咖愿意砸自己招牌。
一部分人吐槽剧情过于简单,但这本就是半部动画片,要考虑到小孩能否看懂,在这基础上再适当深入剧情,这点不功不过吧,剧情简单易懂但也不至于让人觉得无聊。
观影的过程中观众多次大笑,每一个大咖出场观众都充满惊喜,并且每个人的角色确实都很亮眼有自己的特色而不像某些电影大咖乱炖,能骗一个是一个。
胡巴,真真是太可爱了。
从刚出生时与生俱来的妖性,到最后电影大结局那一副忍者难受吃下自己不爱吃的东西时那一脸求表扬的神情,我就化了,也是那一个表情成了我的心结,也是整部电影里让我最难受的地方。
就像钟汉良唱的主题曲“离开曾经靠椅过的大树,放开所有包袱,要义无反顾”。
每个人都要成长都会长大,也都会面临离别和委屈,但也不得不义无反顾。
其实胡巴又何尝不是我们呢?
最大的区别其实也就是一个性本善一个性本恶吧。
在这里说句题外话,钟汉良唱歌还挺好听的,特别是配合当时的剧情,简直让人流泪。
期待第二部,因为我想看到胡巴的成长,就像回顾自己的成长。
捉妖记最热闹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然而我还是想谈一谈它,为曾经的视觉盛宴。
坦白说,捉妖记的故事略微简单些,有些点挖的不够深。
宋天荫的身世背景和他瘸着的左腿都是一个没揭开的伏笔,还有天荫的父亲去干什么了。
故事中的人我就先不说了,先说说妖吧。
妖不容于人间——这句话揭示了故事中人类对于妖的态度,也是妖为什么纷纷披着人皮的由头,或者荣华富贵,或者穷酸潦倒,或者美貌,或者丑陋,总归是要弄到一身人皮。
然而这身人皮是怎么来的,妖显然不具有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所以这些妖的人皮显然是从人身上剥下来的。
人吃妖,妖吃人。
人妖本相食。
虽然有和平共处的可能性,但是每个物种党同伐异的本性决定这些斗争会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一方被另一方彻底收服,然后战败方被圈养在动物园里,我们带着下一代来:看,这是我们的大自然。
无论对方何等凶猛残暴,铁制的牢笼依然让它一身蛮力无用武之地。
人靠衣装,妖靠人皮。
当人当久了,这些妖都习惯了这种生活,披着一身掠夺过来的人皮,浑然忘记自己的本来面目。
心智未开的小妖王还不懂伪装,菠萝头和椅子妖这两个没披人皮的妖怪只能沦为工具和附属品。
妖怪们已经从人皮中尝到了很多甜头,所以两只即将被烹饪的小妖,临死也不肯脱下这层人皮。
最虚荣最虚伪的妖应属登仙楼老板葛千户,披了一层又一层,连它的同类和捉妖天师都不能识破其真面目。
明明真身是一个非常丑陋又体型弱小看着有些猥琐的蘑菇妖,偏偏要披上一身英俊又气度不凡的人皮;明明是妖界叛逆,却掌握了人界的话语权和对妖的生杀大权。
去村里捉妖的时候,那一身华丽的装束和惯于颐指气使的谈吐,活脱脱官老爷欺负贫民的架势,又有谁想到它和它面前那些着装破破烂烂、面有菜色的村民本是同类。
人妖相食也是自然规律使然,葛千户居然敢食用同类,已是恶之极,许是它也忘却了自己,许是它从这身人皮上得到太多好处。
没了这身人皮,它不再是呼风唤雨的葛老板,只是一只一无是处的丑陋的妖怪。
所以真相被戳穿的时候,它变得格外崩溃,临死前都不甘心。
伪装的好处何其多。
看今日之社会,抄袭者伪装成原创;抛弃糟糠之妻的渣男伪装成顾家好丈夫;贪官污吏伪装成清廉公仆;心理变态者伪装成热心的助学达人。
诸位伪装者,坏事做尽,名利双收。
这也难怪妖要披着人皮,人要带着面具。
文/梦见乌鸦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无外乎故事有趣,角色生动,胡巴好萌等等。
而且我从《捉妖记》中也感受到了诚意,电影虽难称完美,但在这个浑浊的市场中,该片的出现犹如一股春风一般,给华语电影市场注入了活力。
不过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这部电影本身,赞也好弹也好,也都是老生常谈的词语,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今天来的特别的,从两个特殊的角度,来引出这篇文章,其一为华语奇幻的电影血脉传承,其二为IMAX银幕下对CG特效的分析。
第一部分 志怪奇幻类电影后继有人 提起魔(奇)幻电影,观众总会想到《哈利·波特》、《指环王》等西方同类作品,然而这个类型的片种漂洋过海来到东方之后被打上了特殊的标签,和武侠电影一样,是中国电影一道独特的印记,就像美国的西部片一般,因其自身的民族化特点已成为民族类型电影的标识之一。
《捉妖记》是一部典型的华语奇幻类电影,前不久我在给某网站做了一篇专题策划叫做《华语魔(奇)幻电影进化史》一篇文章中就简述了这个外来片种在东方电影人手中的幻化过程,并将东方奇幻电影分为四大类:东方奇幻四大类别其一为武侠奇幻,武侠片作为中国电影特殊的片种,被中国传统文化包裹,上天入地的侠客,一不留神就会踏入奇幻的领域。
如1960年代曹达华主演的《如来神掌》系列,以及新武侠时代中徐克的《新蜀山剑侠传》、《蜀山传》以及《风云之雄霸天下》。
大概是中国奇幻电影最早发展的奇幻类型。
其二为仙神奇幻,大多指的是那些根据古典神话小说改编的奇幻电影,中国古典名著中的奇幻元素催生了这个类型,其中《西游记》便占据大半江山。
无论是《大话西游》还是《大闹天宫》都属于此类型,而且如今是华语奇幻电影中最为常见的一个类型。
其三为妖魔奇幻,主要指的那些根据民间传说和故事改编的奇幻电影,以徐克的老版《倩女幽魂》为代表,就包括《青蛇》、《白蛇传说》,以及新世纪在审查制度下,将“鬼”变为“妖”的那些电影,《画皮》、《钟馗伏魔》、叶伟信的《新倩女幽魂》等等。
以往不太多见,属于新晋上位的奇幻类型。
其四为志怪奇幻,几乎是香港电影的专利,那些改编自《聊斋志异》、《子不语》等志怪、灵异小说的电影,内容五花八门但脱离不开怪力乱神,而内涵却是香港武侠片的风骨。
而且思索再三,俺将80年代风靡一时的“灵幻功夫”电影也收纳其中,以洪金宝《鬼打鬼》和林正英《僵尸先生》等融合功夫喜剧与鬼怪元素的电影。
那些来自于中国民间传说的僵尸与茅山术等元素经典永存。
而香港志怪类奇幻电影在兴盛了十年之久后,随着林正英的逝去而正式偃旗息鼓。
而新世纪后内地审查制度的左右之下,这类奇幻电影几乎断了血脉。
但这部《捉妖记》的出现,却能让这一血脉得以续命。
花非花、妖非妖《捉妖记》,片名中就带了一个“妖”字,按理说应该被归到妖魔类奇幻电影中,但这部电影却与妖魔类奇幻片大不同,不仅仅是相对西方式的妖怪设定,而在于故事内核。
中国神话故事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牛郎织女》、《天仙配》等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也就奠定了中国式奇幻电影的爱情路线。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奇幻文字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向西方那样“半兽人”与奇形怪状的物品充斥其中。
东方传说的审美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神仙还是妖魔,形象总是趋于人类。
神他们一心想变成人类。
一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画皮2》中的女妖固然面目可憎,但人皮上身后自然美艳无双。
所以同人类“玩爱情”,这个可以有!
爱情,这就是妖魔类奇幻电影的核心!
叶伟信导演的《新倩女幽魂》采用了原版的设定,让改编自《聊斋》的充满浪漫元素,同样《青蛇》《白蛇传说》也是如此,而2015年贺岁片《钟馗伏魔》则将民间故事中的捉鬼大师钟馗换了一身龙套,与雪妖之间的迷情延续了中国妖魔类魔幻的内核,还是如此!
爱情,是中国妖魔类奇幻电影的主题,中国民间故事的特色决定了这个类型走势,而《捉妖记》的别看是妖,但从故事走势和核心,与中国志怪类奇幻电影是完全一致的。
该片以妖魔为外衣,功夫特效打斗为卖点,其内核却与当年“灵幻功夫片”一脉相承。
用CG生成的妖怪并无半点人类之像,却效仿西方卡通作品中拟人化处理手法,将妖怪变成了萌系的产物,《捉妖记》的出现延续了志怪类魔幻电影血脉,让这个曾经风靡如今几乎消失的华语魔幻重新回到观众的视线之中。
《捉妖记》重新灵幻功夫风采当年80年代如《鬼打鬼》《僵尸先生》这些作品,卖点就是与当时风潮相近的诙谐式情节+打斗,以及民俗文化在西方猎奇元素与东方土法特效的包装下呈现出来的崭新魅力,尤其是《僵尸先生》其实就是西风东渐,用西方吸血鬼的模式放在了东方僵尸的概念下,林正英后期的作品更是让东方僵尸与西方吸血鬼来了多次正面PK。
这种风格的作品别看有着灵异的外壳,但片中多是以谐趣作为故事模式,甚至如《僵尸家族》的小僵尸,《僵尸福星仔》《僵尸叔叔》等更是有大量童趣元素,民俗+趣味正式这些电影的杀手锏。
《捉妖记》的故事轻松简单,玄幻的打斗与CG特效,别看表面上有点类似西方式的奇幻电影,但骨子里面其实就是当年以“灵幻功夫片”为代表的志怪奇幻电影的延续,故事不大相同,但体系完全一致。
电影别看演员阵容以内地为班底,但幕后却是清一色的港产制作。
导演许诚毅号称“史莱克之父”多是宣传噱头,他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编剧袁锦麟是香港著名编剧,《宝贝计划》《新警察故事》就是其作品,也导演过刘德华的《风暴》,摄影潘耀明、服装设计奚仲文,老板江志强就更不用说了。
从编剧到导演都很年轻,当年灵幻功夫片盛行之刻也是亲身经历过,而《捉妖记》的谐趣路线与当年这类电影时非常相似的,虽然萌化的妖物不同于僵尸,但《捉妖记》真正有传承的地方更多体现在情节方面,其中两个桥段,白百何“诱惑”井柏然,井柏然生妖的情节,更完全港式风格。
天师之间的门户争斗,小胡巴与人类的互动场面,天师捉妖时缚妖索、照妖镜、定身符等来自于民俗文化的装备与道具,都能从当年灵幻功夫电影中找到影子,乃是与时俱进的“旧瓶装新酒”路线。
而这个“新酒”新的地方就是摒弃了当年土法特效的拍摄方式,进而采用西式特效来呈现。
第二部分 真人+CG技术上的质变作为一部描述妖怪的电影,中国妖怪博大精深,《山海经》《搜神记》中包罗万象,从古到今,一直延续着“万物皆有灵”的妖怪特色,什么东西都能成精。
我国有《神怪大辞典》这样的妖怪盘点类工具书,就连日本的插画大师水木茂都出过一本《图解中国妖怪大全》,都详细的描述了中国妖怪的特色。
西方妖怪的外衣但在电影方面,话说华语电影还真的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中国的很多妖怪电影都让妖怪变成了人形,或如《西游记》那样单纯的呈现“动物成精”的半兽人形象,这一点就不如日本,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三池崇史的《妖怪大战争》都是用动画或CG技术让本土妖怪在大银幕上活跃,而这些电影有属于那种渗透到既定文化产物中的老少咸宜之作。
很遗憾,华语电影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这样的电影,年初《钟馗伏魔》几乎完全是西方式的妖怪,还是讲爱情。
而《捉妖记》也没有让中式妖怪呈现在大银幕上,而是用CG原创出的妖怪百科,很西方化,但值得肯定的,《捉妖记》在志怪奇幻电影的谐趣模式下,用刻意的萌化妖怪,真正做出了一部奇幻合家欢电影。
《捉妖记》的技术究竟有多强,已经不仅仅能用“让人眼前一亮”这种词语来形容了,作为一部真人+CG合成的作品,电影在技术层面上的在国内电影中处于“飞跃”状态的。
真人+CG的两大难题尽管如今CG技术效果日新月异,但CG+真人电影的难度在特效电影中制作属于最为苛刻的一种,细节更加繁琐。
因为这里涉及到两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
其一真人电影需要演员在绿幕和动作捕捉等技术下完成表演,还要考虑现实摄像机机位和轨道摇臂等技术限制,但CG动画则可以省略即时拍摄的步骤,在计算机中通过CG建模进行全方位模拟,高速摄影、打斗特效和环境变化,并完全无视物理空间的限制,二者需要寻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的点。
其二就是光影的运用,作为后期将CG与真人演员完全结合的情况下,光影效果必须在真人演员与CG角色身上得到完全一致的体现,比如有人真人角色呈现出阴影与色调,在CG角色上也必须做到一致,否则会难看。
正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真人+CG作品或者电影作品中需要涉及到这方面的情节,后期制作真心复杂,比如《指环王》中咕噜,在电影的蓝光花絮碟中,就见识到了CG咕噜与真人演员一同出镜是一遍又一遍的分层渲染。
但《捉妖记》更复杂的地方在于,包括咕噜在内的很多CG角色都是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可以有演员在现场表演,而《捉妖记》的CG角色完全是即时演算。
不但制作难度大,且演员表演难度也大。
还记得那部著名的动画+真人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的花絮碟中,曝光了大量拍摄秘闻,其中有一段是演员抓取动画兔子耳朵的镜头,这条拍了好几次才通过,因为演员在对着空气表演时,必须把“抓兔子耳朵”的手完全并拢,之间不能留缝隙,否则还要制作手指缝之间的CG,这部电影就要多花30万美元。
看见了吧,这就是CG+真人电影的苛刻之处,而《捉妖记》最终呈现的效果,不能说是完美,因为电影在光影效果上还是有些问题,比如大血妖在日光下的阴影就没有做出来了(这个是真人+CG电影的通病,共性问题),但这部耗资3.5亿电影的却真让我这个挑剔的影迷看出来精致与诚意。
IMAX下的捉妖记PLUS尤其是在IMAX 3D大银幕上看“捉妖记PLUS”的时候,更能体会到细节的精致之处。
本片在画面上谈不上登峰造极,因为电影的场面不大,但起码就个人而言,看了很多国产特效电影,单论本片,截至目前在画面营造上是水准最高的,这个“最高”也体现了两个方面。
其一萌妖CG形象的制作,尽管妖物身上没有毛发覆盖,但他们头上的各种“植物”,那些如三叶草般的头饰,在IMAX大银幕上看得真真切切,而且皮肤纹理清晰可见,这是CG方面的细致。
其二在真人演员吊威压特技和CG角色夸张的效果下结合的非常理想,而场景条件的束缚在电影细致的制作层面下,反而变成了一种优势,娴熟的镜头技巧在这部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血妖在森林中大战砍断树木、脚踏地面扬起的尘土,慢快镜的快速切换,在视觉上合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华美逼真效果。
综上这些场面把本片打造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琉璃盒,视觉方面光彩夺目。
比如电影开篇的场景发生在森林中,使得电影画面的开始的感觉偏于暗色。
后期山水田园用的是自然光,后期热闹的集市、茶楼和火红的灯笼为整体灰暗的基调点缀着局部鲜艳的形象色彩搭配。
随着剧情的发展,该片的画面在明亮之间切换,阳光明媚的山间小路、色彩斑斓的登仙楼大战,该片在这些场面上对体积光的运用,这一点正是师承与新武侠电影的风格,在明亮光晕下切换。
白百何在森林中与血妖的打斗,结尾大混战这些场面更是一览无余的将CG技术与真人演员相结合的细腻完全展示出来。
留洋归来,经验暴涨电影结束的时候专门留意了一下幕后字幕,原本觉得该片在如今精美的画质下会有外国团队的参与,结果没有,清一色的、本土打造。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因为熟知CG制作的朋友都知道。
电影的CG在制作水准方面的高低取决建模,也就是对3D绘图软件的二次开发。
比如梦工厂的动画,经过了很多画质细腻色彩斑斓的动画片洗礼之后,梦工厂团队已经建立起来了一套完整的制作软件体系,当以后有了新的动画,在手绘板上制图之后,无需另起炉灶,可以利用现有的3D建模软件或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升级,来完成新的作品,用句俗话来说,就是“套马甲”。
通过这部《捉妖记》,可以说该片的幕后团队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建模体系,在电影繁琐的即时演算生成的CG画面下,虽然一部电影不能说明什么,但这样细腻的CG证明中国特效电影在技术方面完全有能力打造出跟好莱坞作品叫板的可能。
特别感谢一下导演许诚毅,作为留洋归来的导演,他的出现为中国特效电影注入了活力。
要知道,特效大片向来是好莱坞的长项,不仅有着过人的技术手段,还有一套成熟的制作体系。
中国电影其实不缺技术,就是缺乏经验,许诚毅带着自己的团队归来,也将特效电影制作经验带来回来,在崭新的特效支撑下,他告诉我们,真正特效电影该如何拍摄,从而打造出了这部《捉妖记》。
结语这就是俺对《捉妖记》这部电影的最大感受,有传承的情怀,也有崭新的技术,当然最吸引观众的还是充满娱乐元素的故事和萌萌的胡巴,中式奇幻+西式特效,几位大牌客串部分非常出彩,温情与爆笑,CG与打斗,一部诚意作品,在如今影市实为可贵。
彩蛋收集:登仙楼密码:四三八井柏然胡牌:十三幺白百何的绝招:电影里一共使用了四种方式捉妖:缚妖索、定身符、照妖镜、剪纸傀儡导演致敬:年画小人是在致敬自己《怪物史莱克》中的姜饼人。
萌奶奶:扮演者金燕玲是上世纪当红歌手和演员,凭借《地下情》《人民英雄》蝉联两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四大天王:众天师围攻巨妖那场戏中,有四人组cos魔家四天王,武器是宝剑、宝伞、琵琶。
编剧:本片的编剧袁锦麟是刘德华爆破大片《风暴》的导演。
血妖:电影里所有妖怪头上都长有“植物”,只有血妖是秃子。
牛牛:电影里那个老板娘的熊孩子牛牛,也是胡巴的配音。
排山倒海:电影里姚晨扮演的厨子天师耍刀的架势就是《武林外传》中郭芙蓉的排山倒海神功的架势。
钟汉良:钟汉良在电影一共换过黑、白、红三套衣服,闫妮有两套。
其他演员都是一套戏服曾志伟&吴君如:两人在片中饰演一对夫妻,变成妖怪之后二位体型完全颠倒,曾志伟是又高又瘦的竹高,吴君如是又矮又肥的胖莹吴君如的造型:吴君如饰演的胖莹,人形那个“独孤无名冷艳香”的造型来自于徐克《青蛇》中的王祖贤。
麻将妖怪:与汤唯打麻将的三胞胎,是不是三胞胎不确定,也许是一个人演的,反正不是陈佩斯。
哈哈其实胡巴并不是萝卜而是长得像萝卜,关于这个事儿今天点映的时候导演还特意说了。
先贴一段儿现场提问环节再写观后感吧。
同学A:许导演,我想问胡巴的形象真的是照你自己的样子设计的吗?
许导演:没有啊,当时设计动画的时候参照了《山海经》的故事。
《山海经》里的东西很有意思,胡巴像萝卜是我设计出来形象之后,有一次去菜场买菜,看到萝卜,还觉得,诶真的很像诶。
(笑)【《山海经》里确实有妖怪是六足的,那些说《捉妖记》里的妖怪没有中国元素的要先做点功课哦】同学B:导演是以什么标准来挑选演员呢?
比如是为什么要选井柏然来演胡巴的妈妈?
许导演:因为这部戏一开始是柯震东来拍的,后来出了一点意外,当时正好江先生(制片人江志强)和井宝合作了《黄飞鸿》,就安排他来试戏,结果发现他很合适。
其实他一开始进剧组的时候难度是很大的,很多时候都是对着空气演戏,而且在演床戏(笑)的时候他很多表情都是自己加的,我没有刻意告诉他应该怎样去演戏。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电影最后井宝和胡巴对战大魔王钟汉良的时候,看截图他们俩其实长得很像。
井宝因为接演《捉妖记》和柯震东成了好朋友,因为两个人都曾经当过胡巴的妈妈。
同学C:导演,您觉得在这部电影拍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许导演:其实我前面也说过,这部戏本来是2013年就杀青了,后来因为出了一点意外,所以很多镜头都要重新拍过。
我也很感谢工作人员和各位演员们,马上放下了手里的工作重新进组来拍过,包括吴君如和曾志伟,他们真的是切切实实拍了两遍。
像白百合第二次进剧组的时候,看到以前自己的镜头就很吃惊:“我以前那么瘦!
”不过她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吴君如正好相反,她第二次进组是比第一次要瘦的。
所以你们有发现吗?
电影里有些镜头其实是有一年时间差的。
---分割线- 我个人感觉《捉妖记》真的是诚意之作,许诚毅导演一开始在梦工厂做动画片,后来回来之后为《捉妖记》做了足足七年的准备,而里面的动画特效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真的非常棒。
里面的妖界还有妖语,让人不由自主想到《霍比特人》,特别好。
而对于妖怪的形象设计,我也觉得非常用心:一个妖怪的妖形和人性,长得确实是挺像的,感觉有照真人原型去设计。
比如井柏然饰演的宋天荫的好基友小武,由王栎鑫饰演,而妖形的眉眼确实也挺像他的。
里面的音乐做得也挺不错的,曾志伟和吴君如饰演的竹高和胖莹的妖形在被姜武饰演的四钱天师罗钢捉走的时候,为了偷钥匙,居然唱起了歌,还有配合了舞蹈动作,那些伴奏伴舞、从地里冒出来的很像地藓的小妖们,让我想到了经典动画电影《狮子王》,感觉许导演在里面融合了不少好莱坞元素。
还有里面的妖怪看上你喜欢你就朝你吐口水的情节是朝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学的吗哈哈哈哈哈!
同时这部戏笑点好多啊,我一直挺期待能有一部戏把中国几个喜剧演员集合起来,正常得发挥一下水平,不要再给烂片凑热闹了。
像曾志伟吴君如,多少年没演过好电影了,看到他们在里面认真演戏真的好开心;汤唯在里面特别白嫩呆萌好看;姚晨一口东北大碴子味儿,简直了,和天天森碟饰演的小妖对戏的时候那个毒舌,可好笑了,天天看到她就说:“这小姑娘长得贼俊”,姚晨就捏他脸说:“这小妖可不能让他长大,否则得祸害多少小姑娘”,简直自动带入张天天的属性2333333333333;闫妮和保剑锋在里面演一对儿,掌柜的是一个求子疯魔的woman里面俩主演也很搞笑,白百合和井柏然生孩子那段太搞了,拿剪刀那段全场都笑疯了,老黄暴了!
这部戏不仅搞笑而且还走温情路线,主要还是讲亲情,一开始宋天荫不理解自己父亲为什么会抛下自己,但最后他对胡巴说出了父亲曾对自己说过的同样的话,当时应该心情很复杂吧。
(此处有泪点)还有教胡巴不喝血吃水果这事儿,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井宝的戏特别足,包括里面的一些小表情,害羞的、害怕的、愤怒的、歉疚的、流泪的,总之我超爱他他在里面就是个喜爱烹饪and缝纫,属于居家旅行必备良品的瘸腿boy还总会自我代入别人的话当中,一脸呆萌特无辜。
胡巴也超可爱,脸圆嘟嘟的,睡觉还吃手指2333333白百合中规中矩,就是肤色刷的太黑了有点土土的。
钟汉良挺萌,大家一看到他出场都会“哇”一下,怪不得叫小哇 但这部电影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剧情线比较单一薄弱是真的,其实它要讲的事情很简单,不复杂难懂,只需要对这个主线剧情进行填充就好,但也正因为简单,所以小孩大人老人都能看。
而且剧情很萌一点都不可怕,小孩子去看很合适哟总体来说电影基本上还能把这个故事情节讲清楚的,但可能导演因为从前一直做动画,所以对剧本情节安排钻研地不是很深,所以在看的时候总觉得电影情节安排不是很紧密,而结尾除了白百合井柏然和胡巴的结局,像竹高胖莹、宋天荫奶奶、罗钢等的结局都没有交代,觉得结地很仓促,但动画效果确确实实是特别精良,给人感觉很好莱坞很高大上啊只能感叹在梦工厂呆过就是不一样 总之剧透了一些,但还是希望大家多多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
给未来中国动画电影开了一个好头,觉得我以后的小孩儿终于不用在电影院看喜洋洋和猪猪侠大战桃花怪之类的了
首先,作为一个正在电影院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每天要看十几遍【捉妖记】,并且每天看着来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心是痛的(好奇怪的措辞)。
开门见山,我不喜欢【捉妖记】,甚至是讨厌,最厌恶的就是电影的经营策略——大打苦情牌。
在我眼里,这电影就像【中国XXX】【星光XX】里面那些表演者,欲说还休面带不堪地说着:“我的家怎么怎么困难,我怎么怎么命苦”,然后把所有的罪过都丟到柯震东的头上,柯震东看完道士下山肯定会想“怪我咯?
”某人出了事情之后,【捉妖记】宣布延期找来井柏然这个死深柜补拍,此后,这部电影一直以来都以一种被害者的姿态出现,其实这并没错,危机公关打了一手好牌成功逆转,但某人与经费不足并不能成为一部电影难看的光明正大的理由,现在这部电影的嘴脸竟然快要变成了:“哎哟,人家这么努力你还忍心给差评嘛我们的工作人员怎么怎么样balabalabala......亲,我们都这么不容易了给差评你还是人吗?
”真素不要脸啊啊啊啊啊啊啊!
让我坚定这种观念的是本片主演之一金燕玲在电影里面的遭遇。
金燕玲绝对是老戏骨,远的【地下情】之类老掉牙的电影不谈,但近讲【苹果】【北遇西】里面她也有不俗表现,怎么在电影的宣传海报,正式海报预告片里面都不见她的人影呢?
你看看海报上罗列的那一堆明星,除了姚晨其他的那些“无关人等”是走错剧组了吧?
走马观花式的人物,金燕玲的角色起码还贯穿始终,就算金燕玲的商业价值不高,但看在人家也是一把年纪的前辈在姜武旁边给人家挪个位花不了你几斤油墨,给人家一个尊重可以吗!?
【捉妖记】是越示弱就越表示江志强想钱想疯了,这着险棋他算赢了,这下不管之前投了多少钱这回闭着眼也回本盈利了。
赚钱了不说,要是电影不完美就一把栽赃到重拍,某人身上。
用金老师的话说:“完美!
”但之前也说了,这些并不是电影正大光明拍难看的理由。
剪辑糟乱,最后大战就两条线还剪的乱七八糟,最后吃多少伟哥也救不回来一个高潮,许诚毅在美国混了这么多年也什么都没带回来,光知道腆着老脸卖萌,卖萌你倒是讲流畅故事啊你麻痹,你现在整个萝卜卖你(bi—bi—)萌啊!
卖萌是锦上添花,不是制胜法宝,但可惜国内观众吃这套,看着【捉妖记】这个臭不要脸的东西票房飘红,可21号上映的【模仿游戏】低迷的排片以及极低的上座率,令人悲哀,不是中国电影搞臭了中国电影,其实是中国观众成全了中国电影。
【大圣归来】这种二流电影的火热并不是什么值得开心与炫耀的。
打出这篇东西豆瓣有本事你别删!
算了,再看下【痣子花开】压压惊。
另外,强烈要求封杀白百合这个做作婊,千篇一律的表演烦不烦咯?
以及井柏然这个死深柜,当初BOBO组合的付辛博仍然默默无闻,从全场热恋开始华谊明显捧你,没有问题鬼相信唷!
【捉妖记】这个绿茶婊,鉴定完毕。
只能说实在不是我的菜,小孩子看看应该还是不错的,看的点映场里一直充斥着小朋友的笑声。
虽然我并不觉得这些粗暴的笑点适合小朋友身心健康……对于我来说笑点很挺粗制滥造,演员的演技浮夸做作。
特别是武林外传的班底,感觉在电影院再看了一遍武林外传,这么多年了他们还在完美复刻自己也是够可以的……汤唯的角色也是可以加入武林外传豪华大餐的了,不过和自己以前的形象不太一样,算是有点小亮点吧。
说实话完全不能理解闫妮的角色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姚晨至少还算个功能角色,真的觉得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啊……还有特别不能理解怎么突然就唱起来了,唱得还很难听,还突兀的自带喇叭自带伴舞,这就算导演眼中的好莱坞动画模式?
他们这么大费周章的去抓传说中能颠覆妖界的妖界之王居然是为了吃我也是醉了……还我果然对男人生孩子这件事情一点都没兴趣,不管怎么看都是雷点啊雷点。
井柏然时瘸时不瘸倒是个笑点,是演着演着忘记了?
这片子打着暑期档儿童片的幌子,少儿不宜的东西真的不少,还是说现在所谓儿童喜欢的东西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
卖蠢卖萌卖黄暴,只要不见血不拍出来没有视觉刺激就行是么,反正总菊的审查标准永远不用在应该的地方。
btw,这片最大的原罪还是,胡巴长得一点都不萌,据说导演还是按自己的脸设计的Orz 小朋友知道了真相会哭的吧?
不要以为找个童声无限重复单音节词你就能成为皮卡丘了好吗……
一《捉妖记》未映先热,近乎百分百的点映上座率已近传奇,影片已有幸在首映礼之时看过,那一日全京城一票难求,我拿着两张内场票轻盈前去,在奥体中心门口也甚是天人交战了一番:有人开出一千元天价收购呢!
最终还是进去了,因为我妈说:我想看井柏然!
一万块也不卖!
影片质量不想多讲,叫好的够多了,不缺我一个。
唯一想表达的是,中老年妇女才是检验一切国产电影的硬道理。
追忆那日观影结束,我随母后走出奥体中心,等车间歇,问其好看否,她抱着我为其撂倒三个宣传人员抢到的胡巴玩偶爱不释手,龙心大悦曰:好看。
想想这个世界上,除了打折的优衣库,终于有能取悦我们家太后的东西了!
恨不能奔走相告,拯救一切苦于父母难以取悦的如我般默默“孝”字刻心头的蓝孩纸。
那一刻,清风拂面,一直萦绕眉间恨自己没有果断把票卖掉拿着赃款去吃日料之伤心遂减。
想来幽王风火戏诸侯的派头,默默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妙,于北京的夜色之中,也略略有些没来由的沾沾自喜。
但这种沾沾自喜,很快被我妈反复絮叨“小井可真可爱啊”、“小井咋能那么好哇”、“谁家能那么有福生一个小井这样的孩纸呢”之言语冲淡了,且我妈丝毫不顾及我越来越黑的脸,一直沉浸在隔着两三百米看到台上火柴棍大小的井柏然的喜悦之中,令我只想在大呼“是不是亲生的”之后弃车而逃。
而此时,专注悄然迎风洒泪的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井柏然是在何时成为我们家太后的钦点干儿子的呢?
(这纯属她的一厢情愿,井柏然同学请原谅一个中老年妇女。
)二回首井柏然的成名之路,最初由番茄台某选秀节目成功出道的他,一开始的确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可是你懂得,番茄台的选秀节目出来的艺人,连扭蛋艺人都算不上,扭蛋还能稀罕一阵子呢,他们只能算作香蕉艺人,节目结束了,果肉已被消耗的差不多,连皮丢进垃圾桶。
跟芒果台相比,番茄台虽然貌似厚道的不签卖身契,但让那些孩子们一日成名之后迅速打回原型,我宁可去参加芒果台的选秀,即便签下十年长约又如何?
谁不是拿青春赌明天。
所以你看选秀十年后,活跃在台前的芒果台同番茄台捧出来的艺人比例,一目了然。
扯远了,回到井柏然身上。
成功拿下全国总冠军后,他同当时的第二名付辛博组了BOBO组合加入了华谊音乐,其间一直不温不火,差一点就被遗忘在了人海。
虽然2010年一起出演了大卖座的电影《全城热恋》,可同组不同命,颇受好评的只有井柏然一人,付辛博只能在角落默默哭泣,相信发展上的不同命运,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两人的分道扬镳。
解散后,付辛博被遗忘在了人海,井柏然的路也并没有变得那么好走,一路默默的出演电影的男二号,直到2013年底才在《等风来》中演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像样的男一号。
而此时,距离他出道的那个夏天,已经过去差不多六年。
六年里,他的作品不多,他的绯闻更少,他对钱没有太多渴望,没有去接最赚钱的电视剧,听说不用工作的时光就自己躲在双井租来的房子里,看看书写写字弹弹琴。
你在演艺圈任何局上都见不到他,他乖而不着急的仿佛不像任何一个选秀艺人,倒如同家里有高尔夫球场的刘亦菲。
然而他真的是含着金汤匙的刘亦菲吗?
据我所知不是,小井是个苦孩子出身,出道前便开始养家了。
今年开年,他接下了芒果台的《相爱穿梭千年》,之后便是《花儿与少年》以及《捉妖记》……出道差不多八年,他终于迎来了井喷时刻。
彼时《捉妖记》因为柯震东事件,电影公司决定重拍,男主角的角色落到了井柏然头上,所有人都惊呼他的幸运。
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幸运背后,永远是被比较,永远是某人的替补,永远有着外人难以看到的压力背负身上,但是,沉默不语的他,做到了。
起码两个版本都有幸看到过的我,更喜欢小井的版本。
因为他,更真实,更走心,更像这个角色设定的那样,是个在转角村落里会遇到的,带有东北口音的少年,有点儿愣,有点儿憨,嘴上没正经,心却有点软,命里总没大事儿,蔫蔫的,关键时刻,却比谁都爷们儿。
而他如今的做到,我想与他一直走来的坚持和默默,分不开。
戏如人生,他也许只是在演自己。
三我想这就是我妈喜欢井柏然,喜欢看《捉妖记》的原因吧。
一路走来的小井,通过银幕,结合出来了一个完美儿子的范本,抚慰了一颗至今尚未抱上孙子的中老年妇女的心。
虽然我妈很爱井柏然这点让我挺吃醋的,但值得庆幸的是,对小井的爱占满了她的心房,她终于暂时的不逼婚了。
这一点,小井功德无量。
我想我得谢谢他。
也谢谢胡巴。
抱着玩偶胡巴的太后,已经有了一种提前抱了孙子的满足感。
即便她觉得,自己是抱着梦想中的干儿子井柏然的孩子。
所以。
这个夏天,跟我一样还没结婚的你,如果有时间的话,带自己的爸爸妈妈,去看一场《捉妖记》吧,一起开怀大笑,一起默默拭泪,一起不用讲话也能感受到,有你真好。
因为,你我都知道,不会有太多个这样的夏天了。
今天期待已久的捉妖记点映,于是立马买了票去看。
118分钟的时间全程无尿点,萌点满满,笑点乱飞,还有小小感动。
在国产烂片满天飞的暑期档,捉妖记算是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作为一部喜剧,捉妖记显然是优秀的,这得益于片中的演员,从主演到客串都令人惊喜。
小妞白百合饰演的女汉子捉妖师毫无违和感,鲜肉井柏然没有柯震东的痞气倒多了一分憨傻,帅大叔姜武一本正经的搞笑倒也笑果十足,曾志伟和吴君如的贱萌角色简直为其量身定做,钟汉良演个反派也是帅到不行,汤唯披头散发做市井老板娘粗俗的搓着麻将,依然难挡女神范儿,姚晨搞笑功力一流,随便说句台词做个表情就逗翻了,闫妮和保剑锋求子夫妻档差点没认出来,cindy和天天两只小妖怪简直可爱到狂冒星星眼。
相比演员的出彩,动画中的各路妖怪显然要弱很多,首先形象有点丑萌,除了会做各种卖萌表情的萝卜妖王胡巴,其它妖怪并没有多大看点,就连大boss也没有十分凶恶战斗力爆表,反而显得有点傻萌和不堪一击。
妖怪的设计辨识度不高,如果不披人皮,我可能无法顺利将各个妖怪的角色对号入座。
在各路大咖配角不遗余力的搞笑之外,并没有宣传中耗资甚巨的大片即视感,没有震撼的大场面大打斗,各路人妖怪都是打情骂俏的小品即视感,3D效果聊胜于无。
总的来说,人的角色远比CG特效的妖怪角色出彩,喜剧色彩大于奇幻场景,这是一部演员出色情节流畅的精彩小品。
但是作为一部奇幻大片来说,却是有点差强人意。
看之前以为是古装版怪物史莱克,其实更像是奇幻版武林外传。
看完捉妖记后,跟基友两人一致的观点,什么玩意儿啊,拿到这么高的票房,真是全靠同行的衬托。
在整场观影下来,哈欠连天,无聊至极,对白弱智,剧情拖沓,情节恶俗,对结局的暗示相当明显,基友看到一半就给我预测了接下来的发展走势,简直神准。
可能是为了照顾低龄的观影群体,动漫形象并不血腥,可以说还有点可爱,可是这并不能掩盖住粗制滥造的本质,打斗场面也极其无聊,飞来飞去就是那么几个简单的动作,从未走心设计,而且打斗时所带起来的音效,明显有几处时间或声音是不对的,没有卡到那个点上。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竟然还有几个穿帮镜头,汤唯圈胡巴的笼子晚上没有了闪电符,天天还是森蝶在泡菜坛里起来时,明显看到了中空的坛子,里面没有什么泡菜等。
十天10亿,捉妖记的确赚了,票房大卖。
然而凭心而论,捉妖记只能算是一部及格之作,因为起码讲清了一个故事,此项技能已经打败了国内75%的同行。
然并卵,与大圣归来相比,还差着10个煎饼侠。
还可以,胡巴很可爱
胡巴好丑
下午刚刚在学校看的超前电影。小妖王像期待的一般萌翻众人,说不定上映后真的能成为中国版大白哦。井柏然的演技继续进步,比《失孤》中的表现精彩很多,角色竟是萌点,他本人也演绎得很好。大牌配角们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很少让人觉得是可以加入来走过场的。特效真的是国产业界良心。眼泪和笑声齐飞。
胡巴很可爱,其他的不是我的菜
小孩子看得开心就好
712看了点映,笑点很多,胡巴超级可爱,微表情都做的很细致!不管男主女主还是几个客串的大牌演技都很合格没有违和感。点映场有大人带着小孩儿来看的,也有差不多年纪的女生带着爸妈来看的,算是部老少皆宜的喜剧片了,特效也算是国内少有的良心,看幕后团队也是全国产的,希望能如愿做成系列片吧!
虽然没能完全解决动画、真人结合这样的世界级难题,至少树立了行业标杆——拍商业电影也不是只有投机取巧强取豪夺,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得到市场的真正认可。另外,向不容易的江老板致敬。
草泥马,为了挽回柯震东的损失找了好多水军,这些笑点触不动哥了。也就拿个卡通人物卖卖萌。 后面几排的女的 笑的挺浪的。挺浪的。难道看到这个酒店和妖,只有我觉得有千与千寻的影子?中国的脑残女粉丝真多,
一众影人都是过来拍贺岁片吗?真是够热闹的,故事没有回味就是消遣式快餐片!
卡通假人你就说卡通假人,妖你妹!剧情台词幼稚得像个中二少女代写的小儿科本子。继动保之后,妖保主义又呼之欲出,一部大型素食主义平权宣传片,爱护生命,人妖平等,放下菜刀,远离厨房,反歧视,撑妖宝,编导全家都吃草。草:妹想到。
这部看的首映见面会,有惊喜到~!首先动画效果真心不错,绝对甩开钟馗之流无数个太平洋~令人感动~!人设,风格鲜明,动作,干脆利落,小白萝卜真真是萌化人心~大牌众多,稍微戏份多一点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腕儿~笑点不少,泪点不缺~作为一部国产片,真的是很不错的水准了~妥妥五星~
人不像人,妖不像妖,都像人妖。
蔡康永那句“我们不是妖怪”,就是对本片最好的解读。这其实是一部“撑同志反歧视”的电影,讲的是披着直人外衣的同志们,以及直人与同志从隔绝到理解的过程,井柏然和白百何分别饰演对同志子女宽容与不理解的父母,钟汉良演的则是一个恐同深柜伪直男。
整部电影都很吵闹,玩了五十分钟手机直到没电😊
大银幕上井柏然最好看的一次。
“抛妻弃子算什么英雄好汉”、“我舌头干巴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生小孩”、“不当大丈夫了?生完再当”、“他是个妖精,有什么感情啊”、“我打不过他”、“哎妈呀”……哈哈哈,笑中带泪。有彩蛋。
动作生硬 毫无笑点 这片都能有7分 醉了
作为影史第一好意思吗?
也就那样 胡巴很可爱 但是演技确实是弱了一些
说好的动物不能成精呢?植物就可以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