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主角是一对相守20年的伴侣,两年前身为作家的塔斯克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痴呆,两人按计划驱车穿越英格兰探访朋友、家人和过去待过的地方。
在一起的时间便成了他们之间最重要的事。
但是旅程进行中,萨姆发现了塔斯克的提前准备好的录音带和安眠药。
原来塔斯克想在旅程中为身为钢琴家的萨姆开场演唱会,选在那个时间自己自杀。
因为爱,他不想自己成为萨姆的负担,也不想自己的死去让萨姆背上嫌疑,他也想把自己美好的一面留给大家,害怕有一天面对萨姆却不认识眼前的人是谁。
萨姆陷入深深的痛苦,他只希望塔斯克能在自己身边就好。
影片最后,塔斯克并没有答复萨姆的请求,镜头一转,萨姆身着演出服,弹奏着钢琴。
算是个开放式结局吧,把想象留给观众。
影片展现了两人20年相依相恋的美好,面对疾病和无奈,两人期望的结局大相径庭,却都是因为太爱对方。
《王牌特工》的两个演员演一部同志温情戏,动作表情情感相当自然和投入。
挺让人有感触的一部电影。
影片旅程中的景色太美了!
一对老年同性恋人,一个是作家一个是钢琴家,在作家罹患早期阿兹海默的时候,他们的选择。
不是故意选择类似主题,但爱、死亡和记忆本身就是电影导演超喜欢的题材。
这个片子的风格和《father》完全不同,几乎采用白描的手法,截取了两个人在这个时间段里的一个个横截面,细腻的生活化细节,丰富的面部和肢体表情,俏皮又直切人心的对话,好像时空切片一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两个人开着房车,在优美的英国乡野间,开着导航仪的玩笑,在湖区看星星;和亲友齐聚一堂享受温馨的时光;租了乡下的石头房子两两相对。
他们说话的时候,完全没有背景音乐,就像你每天的日常。
只有开车和看风景的时候,会响起悠扬的古典乐,有时候是钢琴有时候是大提琴。
爱到底是什么?
是绝不分开还是聆听对方的选择?
是强加于人还是实现对方的愿望?
它有形式吗?
或者说,尊重和爱,哪一个更重?
与此同时,又回到最近读的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一个人做出选择,是基于当下的每一秒,还是某个令自己恐惧的未来?
两个大叔级演员贡献出让人感同身受的演出。
柯林叔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太有感染力了。
you are easily related to them, to both of them. Then you feel the weight, the weight of their emotions & their choice. It’s so heavy that it echoing among the valleys. “You must let me go.” “放我走。
”
just watched the film last night and thought it was a quite decent and delightful film to watch. Colin Firth and Stanley Tucci have both given a great and believable performance which was rather no suprise at all since they both are already quite good actors. I have always had a thing for Stanley Tucci since his appearance in The Devil Wears Prada and then in Julie and Julia as Julia Charles' husband and so on. it seems that he is always able to esaily deliver a needed performance for his character regardless if it is a zombie, a gay clothing designer or just simply a dying gay writer. guess that is what a true actor should be capable of doing.in Supernova, Tucci and Firth have both together carried out a rather sad yet peacefully told narrative of a gay couple on their trip back to the roots of Firth's character in the UK in order to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riends, family and face the truth that Tucci's character is not able to recover from his illness and the situation is only going to become worse in the near future. the story is rather heavy, but the film itself didnt focus on trying hard to provok its audience this way, instead it just told the whole story through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a quite truthful and realistic way like possibly everyone else in such situation would be doing the same - pretending that everything is fine, that everyting is going to be fine, trying to look fine with making jokes, poking each other around, but that heavy cloud up above has never been cleared, and everyone knows that no one is able to prevent the unfortunate from happening. but that is also why i appreciate this film, for being so.it is a sad story told in this film, but it was not told in a quite difficult way and for those that have had such similiar life experience, it possibly is quite easy to make them recall all the good, bads together with their beloved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final part of their life journey.
作者:Enlightening首发:陀螺电影在银河系的一个世纪,超新星只会发生三次。
当某些恒星演化至其生命末期时,它会经历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所释放的辐射能够照亮它所在的整个星系。
在英国湖区的一个夜晚,记忆日渐衰退的作家塔斯克(斯坦利·图齐饰)坐在丈夫萨姆(科林·费尔斯饰)老家的门外望向星空,他告诉坐在身旁的女孩超新星的秘密:超新星的尘埃散落至宇宙各处,降落到地球,化作我们的肉身。
电影的海报是两位男主角,塔斯克和萨姆相互依偎着,但他们的神色并不相同:塔斯克微笑着低垂着头,而萨姆则皱起眉头心事重重地看着塔斯克,他们的下方是黎明时的英国湖区以及若隐若现的星图。
由BBC和BFI联合出品的《超新星》讲述了一对相守20年的伴侣驱车穿越英国湖区探访朋友和亲人的故事,以极简主义的近乎于白描的剧本和温柔动人的视听语言向观众讲述了塔斯克和萨姆之间的爱情。
再一次,当我们不再用任何性/别标签先入为主地作为评判一部电影的标准时,我们会不经意地发现这段古典、诗意而令人心碎的爱情原来只是刚好属于一对同性恋人而已。
《超新星》海报当管弦乐和钢琴声想起,夜空中的星光越来越多,直到画面渐切至两只轻轻交叠的手,这是两个男人的手,不再白皙的肤色和遍布的皱纹透露了他们的年岁。
老去的肉身在定格的摄影机镜头下凝滞,随后便是塔斯克和萨姆坐在他们的房车的驾驶和副驾驶座上,两人进行着几乎所有同处一车的伴侣都曾有过的对话:不喜欢GPS导航、坚持用地图看路的塔斯克埋怨萨姆忘记右转,萨姆无奈地摇头并依然根据导航的指示开车。
作为一部三周就完成拍摄的电影,《超新星》捕捉到了英国湖区令人窒息的美,在两人驱车穿越英格兰时,大量的空镜作为时间流逝的提示,同时也舒缓着影片的节奏。
与萨姆相比,塔斯克是更具幽默感的那一方。
他不愿意使用汽车导航,因为导航机器女声的声音让他想到“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声音,这位右翼保守主义的代言人曾在其在任期间竭力打压同志骄傲游行;塔斯克在餐厅故伎重演地调侃萨姆,询问显然对音乐一窍不通的餐厅服务员“是否要坐在我对面的这位音乐家的亲笔签名”。
《超新星》剧照正当观众不禁艳羡他们缱绻的爱情时,一些令人不安的疾病征兆突然出现,正当两人将房车停在一家超市门口,萨姆到超市购物并回到车上时,他发现塔斯克消失不见了。
直到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塔斯克患有早发性痴呆,所幸当萨姆急忙驾车沿着森林中的道路去寻找塔斯克时,塔斯克呆呆地伫立在一辆车前。
在当天晚上他们回到房车之后,两人坐在狭小的空间中对谈并用磁带记录,试图捕捉塔斯克的记忆消逝前的时间。
《超新星》使用了许多这样展现萨姆和塔斯克对话的对称构图和过肩镜头,他们的对话发生在狭小的房车中,发生在萨姆老家的床上,也发生在塔斯克为自己选择的人生终点的餐桌边。
绵长的文本和凝滞的空间多少让我们想起暮年的乌雷和玛丽娜在2010年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相遇,这对已经分手22年的恋人再次见到彼此后双手相握,在对彼此的凝视中泪流满面。
行为艺术家玛丽娜和乌雷如果说乌雷和玛丽娜是公众注视下的神话或传奇,萨姆和塔斯克对彼此的凝视中则剥离了任何戏剧化的元素,当他们在私人的空间中平静地注视对方的时刻,我们能够确信他们的过去是如此,未来也将如此。
如果说《超新星》在不经意间传达出同性之爱的哲学,那么它是一种关于身体的哲学,同性恋人对自己和对方的身体是如此熟知,以至于他们能够毫无保留地对彼此坦诚。
这种坦诚并非不曾经受考验。
当萨姆和塔斯克共同度过充满激情和危险的青春,等待他们的是死亡和自我结束的考验。
固执到不愿意使用导航系统的塔斯克宁愿失去一切也不愿意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控制,于是他早早地规划,他计划在这次旅行的终点结束自己的生命,并将自己做出这一“不负责任的决定”的原因和告别录在一盘磁带上。
《超新星》剧照然而,当一位朋友告诉萨姆塔斯克对自己说的话后,萨姆似乎意识到什么并忧心忡忡地回到房车,他打开抽屉发现了塔斯克的这盘磁带和他用来自杀的药物。
萨姆并没有直接质问塔斯克,在第二天他们驱车前往旅途的最后一站,在全片数段公路段落中,这是两人唯一没有对话的段落,在以中低音提琴为主旋律的配乐中,萨姆和塔斯克的房车穿越幽深的谷底,阳光不再触及这对伴侣。
在两人坐在房屋中时,萨姆默默地拿出并开始放塔斯克早早录好的磁带,塔斯克挣扎着想关掉它,萨姆则紧紧地压着塔斯克不让他这样做,这是电影最揪心的一幕,摄影机近乎残忍地对准扭打着的萨姆和塔斯克,前景的那盘磁带发出的声音占据整个房间。
高潮和尾声在塔斯克的秘密被发现后随即到来,在塔斯克的秘密被萨姆发现后,两人在餐桌上进行了影片最重要的对话,一开始佯装若无其事萨姆告诉塔斯克自己坚持在他失去记忆后继续照顾他,而且这一决定早在塔斯克被诊断出痴呆时自己便已下定决心,塔斯克只是不断摇头听着萨姆讲话,他对萨姆说“这不公平”,萨姆回答:“这不是关于公平,这关于爱。
我不想孤身一人。
”
《超新星》剧照当爱人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我们会怎么做?
在《超新星》的道德变奏中,我们没有看到残缺的存在。
在餐桌上的对白后,与塔斯克共同生活20余年的萨姆深知自己已经无法改变爱人的意愿,他开始重新理解爱对于他、对于塔斯克的意义,当他对在最后对塔斯克说出“让我陪你一起走到最后”时,他将所有的爱不予保留地给了塔斯克,不求回报。
原来爱的终极意义是放手,即便放手后的自己将不再完整。
在新冠全球流行的今天,尽管《超新星》略有遗憾地回避了同性题材或多或少涉及的社会批判,这是一部关于哀悼和谅解的电影。
“人不应该为健在的人哀悼,但我为我自己哀悼,因为我变得越来越不像我自己”,编剧经由塔斯克的话道出记忆衰退者的忧伤和恐惧:当一切曾经熟悉的人/物渐渐变得陌生,我们将如何安放自己的老去的肉身和凋零的意识。
塔斯克是幸运的,他拥有这样一位愿意包容他的古板和顽固的爱人,在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后,萨姆为他弹奏《爱的礼赞》(Salut d'Amour),在哀伤缠绵的钢琴声中,萨姆完成了对塔斯克的追忆和缅怀。
《超新星》剧照《超新星》让我想起享誉世界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年逾80岁的她在前年失去了丈夫,在2020年末她新出版的诗集《亲爱的》(Dearly)中,她用朴实无华而又感人至深的文字传达了她对逝去的爱人的追思:“亲爱的,我的爱人,相聚于合上的抽屉中。
正在消退的,我怀念你们我怀念逝者,那些提前离开的人。
我甚至怀念那些仍健在的人。
深深地,我怀念你们所有人。
”
在病痛纠缠上我之后,在生命的旅途走向终点时,我的生命究竟属于谁,谁又有权决定我的生死?
什么算自私?
是因体面而选择自我了结,却罔顾爱你之人的痛苦,还是出于爱和对孤独的恐惧,否认伴侣对自己生命的决定权?
什么算爱?
是想让爱人记住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一个疾病缠身的拖累,还是为了爱人的生命,甘心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只为每晚拥他入睡?
爱情和死亡从来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这部电影所探讨的却远不止如此。
因这影片中的每一句话,和主角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戳在我心灵最深的恐惧和疑惑上。
死亡并不可怕,但如果要被迫在病床上度过余生,或是在遗忘中迷茫地徘徊,那样真的不如一死。
在对未来的所有安排中这是我唯一确定的一项,如果我不再健康,不再清醒,不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我会坚定地了结自己,和作家的选择一样。
只因我怕自己不再是我,还要让爱我的人被迫分享我的痛苦,并用他们的生活拖着累赘向前。
在一切变得无法挽回之前,趁我还可以决定自己的生命,我希望一切能迅速而体面地终结。
我太理解作家的选择了,但同时,钢琴家的痛苦又是那么真实,谁又忍心让伴侣承受这样的痛苦?
当他在夜间忍不住抱着爱人啜泣时,我也深刻地分享了同一种悲怆。
即使我们都知道彼此会死,但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将注视所爱之人的死亡,并且无法挽回,这又是何种的悲痛。
钢琴家害怕失去爱人后的孤独,那痛苦比看着他因病痛而受苦更甚,这想法或许自私,但无可指责。
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如果我爱的人选择死亡,我会悲伤但绝不会阻挠,只要他心意已决。
但对于另一种人来说呢?
对于那些认为生大于一切,又害怕失去和孤独的人来说呢?
你能残忍地让他们接受你的死亡吗?
你能把自己从他们身边夺走吗,即使那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伤痛?
所以说,如果有人爱我,我怎么能如此辜负他们的爱,我又怎么忍心让他们在失去后因孤独而一次次落泪,我又有什么权利自我了结?
从彼此相爱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命运便纠缠在一起,活着如此,死时也该如此。
没有病痛自然最好,但现实是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困境,我祈祷自己不会陷入这种境地,我祈祷自己在决定生死时已经无牵无挂,而我的爱的人也能尊重我的选择,否则,自我了结将是十分艰难的过程。
比起我愿为你去死,更崇高的或许是我愿意为你而活,即使那意味着我不再健康、不再清醒,只能在病床上受尽折磨。
但如果我爱你,如果你爱我且需要我,我便会在生命的终点长久徘徊,抗拒死亡的安排,只为了给你慰藉。
另一方面,比起我愿为你去死,更崇高的或许是我愿意任你去死,只要你希望如此,即使那意味着我将一人面对孤独的人生并在之后的无数个夜里因思念而窒息。
但如果我爱你,如果我尊重你,我便会尊重你对自己生命的处置权。
如果世间的苦难对你来说难以承受,而你坚定地寻求另一种解脱,我不会指责你,也不会因自己的空虚而挽留你。
如果这正是你想要的,那我宁愿独自承受后面的痛苦,只为了让你宽慰。
说了这些,最后又回到了那个问题:当爱产生并存在了,我们生命究竟还属不属于自己?
同样身为同,其实挺羡慕有个这么爱自己的,能相伴到死的伴侣。
孤独死,是我对我未来死亡概率最大的预判。
其实每次看电影,或者小说,代入主角的位置,会出现困境。
并不是电影主角的困境,他的性格在面临那样的环境里,有了抉择。
而换做是我,我会这么做么?
还是故事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有时我挺担心我妈得老年痴呆的,因为我真的能照顾得了她么?
对自己的不自信就像故事里的钢琴家那样。
可,当命运把这个难题摆到你面前,要怎么去选择呢?
而我老去,有一天,这世界爱我的,关心我的可能不在了,或者已经变得陌生。
我又如何面对自己的衰老,自己的疾病,自己的故事呢?
真希望自己能猝死,这样就,不用哀悼自己的死亡,看自己的一点点失去掌控,感受消散的感觉。
这样,我就不用面对故事里作家的困境。
毕竟,我不觉得自己足够坚强去照顾一个逐渐忘记我的人,也不觉得自己能够决绝了断自己的生命。
但,风景,很漂亮,不是么?
星空,也很大,恒星也会迎来它灭亡的一天。
故事里,当作家出现老年痴呆的一些症状,钢琴家的行为表现出了恐慌,他很明显在压抑自己的害怕。
他并不是那种担负照顾他人的人,他并不坚强。
只是对方想自杀,把他逼到角落。
他爱对方,但承担不起对方。
作家了解他,同时作家也了解自己。
我想,其实,也没那么恐怖,不是么?
人总是会消失的,突然无影无踪。
如果有天,我需要照顾一个人,看对方一点点的消失,并没那么恐怖,不是么?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点点学习就好了。
如果有一天,我需要结束我的性命,也没那么恐怖,对么?
或许那时的我,已经厌倦了这个世间。
希望我能一直保有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好奇心。
這部電影不適合兩類人觀看:1. 喜歡快節奏的劇情;2. 追求刺激場面。
如果以上兩者皆非,就接著看下去吧。
鄉村美景公路電影,溫和版「Vicious」這部電影的畫面用一個詞形容,就是「乾淨」。
能把同志電影拍得像自然紀錄片的,也只有BBC Films了。
整部電影構圖工整,節奏緩慢,連背景樂都很古典,倒也很符合兩人一位鋼琴家、一位作家的的氣質。
一如英國影集「Vicious」裡經常拌嘴的兩位「基陽紅」,一路上兩位先生也有打情罵俏,塔斯克不喜歡導航器,說總讓他想起國小的時候,被老師指導;人聲又讓他想起柴契爾夫人,同志們的死對頭。
其實從這些片段,也可以看得出這位塔斯克先生像歐美大多數的老派同志那樣,不喜歡高科技,還是拿在手上的地圖最靠譜~伴隨著悠揚舒緩的曲調,兩人行駛在英格蘭如畫的鄉間,追憶著曾經年少的你我。
看得出來,這兩位先生,20多年感情很深很深。
廉價的眼淚不值得
而電影中並沒有用那種拙劣的煽情手段去描寫塔斯克的病情(我估計是阿茲海默症),而是透過一些細節去表現,例如兩人吃飯的時候,塔斯克的餐盤幾乎沒動;手稿前幾頁還是雋秀的書體,翻到後面就只剩下潦草的筆跡;晚餐之後朋友和山姆的閒聊也指出塔斯克作為曾經的知名作家,如今幾乎無法動筆。
不直接描寫而是透過線索去表現其實是一種非常高級的手法,從而避免煽情帶來的爛俗感。
放手,也是一種愛
要面對愛人逐漸失憶,變得糊塗,最終走向死亡,我想誰也不會好受。
當山姆得知塔斯克的「計劃」之後,山姆的第一反應是吃驚,然後是憤怒,他氣愛人就要這樣丟下自己。
而山姆是如此愛他,在樹林裡散步的時候,山姆就多次表示過為了照顧到塔斯克的病情,自己已經安排好一切,希望隨時都能陪在愛人身邊。
說實話,這種對愛情的忠誠和堅持讓我動容,大概是看過太多過了結婚一年就離婚的例子,能對生命中的另外一半如此的守護,可謂是「得此賢夫,夫復何求」。
寧願燦爛逝去,也不要苟延殘喘
臉上在笑,心裡在哭。
而從電影裡面,也看得出塔斯克是一個體面人。
他是受人敬仰的作家,從生日宴會的氣氛上來看,人緣也很好。
即便是生病了,也是一副風趣儒雅、衣冠楚楚的模樣,所以我其實(某方面)能體會他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心情。
電影的英文名叫「Supernova」,即「超新星」,這種天文現象是指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
其爆炸效果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
片名對應到電影中,即小屋裡,塔斯克說過,自己只想讓親友們記住自己曾經的樣子,而不是自己即將變成的模樣。
即便是要放手,也讓我陪你走過最後的一段路吧。
所以,他希望愛人能夠放手,伴著最後一絲餘暉,讓他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
儘管,這很難…尤其想到,自己將要面對一個人的生活……雖然斯人已逝,但這份愛,會成為電磁輻射,留存在山姆人生的背景中。
非常感謝QAF中文站能在公休假期加緊製作此片的字幕,而發佈的時間我覺得也恰到好處。
猶如在節慶的時候,我們大魚大肉,經歷了太多歡樂,而在假期接近尾聲的時候,不免有點落寞。
我們吃了太多小鮮肉和大胸弟的犬糧,也該在末尾的時候來一餐清淡的飯事了(但我要不要你告訴你這裡面放了苦瓜)。
多謝款待!
如果看一对年轻男女卿卿我我属于司空见惯,那么看一对老年男子耳鬓厮磨,我才敏锐地意识到,原来情侣之间其实有那么多的情绪和动作,亲密关系要打破的距离那么远。
画面很美,编导也很用心了,表演更厉害了。
老年痴呆,安排录音机,当起了很大的功用,既可以安排录对话来表达两个人的爱意,又当了矛盾漩涡的媒介;公路旅行的终点,是另一个人的演奏会;当所有的焦点都被吸引到那个生病的一方时,又安排旅行的一站去另一方的故居,故居里有提供煽情的姐姐姐夫一家,接着再用一个蓄谋已久的聚会以及聚会上两个人不同形式的“受不了我要静一静”再一次升华面对生离死别时的难舍和彼此的矛盾与挣扎,又顺便发现个冲突的高潮。
最后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山中城堡静默地引爆冲突,然后再用演奏会的忧伤钢琴曲结束了影片,还留下一点悬念。
这个冲突吧,尽管我看的时候觉得好俗,但相比之下已经很不俗了,毕竟好像谁都有理,而且不只是情侣大难题。
你老了想自杀还是给人当累赘?
你家老人老了或者你的爱人lose life control你接受对方自我解脱吗?
最后留悬念也很好(尽管我看着看着突然就弹着钢琴结束了,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我坚信是我被爆米花片儿洗了太多脑一时没反应过来)。
影片给安排了一只狗,我严重怀疑主要用途就为了配合科林费尔斯那句“I'm gonna go out and take the dog for a walk. and when I get back I'm gonna cook us dinner. And then we're gonna pretend none of this ever happened."
很多电影讲爱情是如何开始的,而故事有开始就会有结束。
萨姆与塔斯克是相伴二十年的伴侣,而塔斯克被诊断为早发性痴呆。
他正在逐渐遗忘身边的事,失去他写作的能力,将来还会忘记朋友,忘记萨姆,甚至忘记他自己。
于是他策划了一场旅行,回到萨姆的故乡,为萨姆(他是一个钢琴家)组织了一场音乐会,目的就是获取独处的时间以及为萨姆制造不在场证明。
他不想只剩一个躯壳留在世间,因此他想在他还有能力的时候做他唯一还能控制的事情。
可他的选择对萨姆来说也许是永久的伤痛。
萨姆不想放手,他想承担自己作为伴侣的责任。
虽然照顾塔斯克让他倍感压力,但他认为自己足够坚强。
爱有不同的形式,爱是坚持,也是放手。
最终电影里没有留给观者一个开放式的结尾,通过一些镜头揭示了两人的选择。
我想爱开始的时候是浪漫的,结束的时候呢?
人的生命不是永恒的,必然意味着即使两人的爱情不被岁月磨损,也会在某个时刻被岁月夺走。
真的是这样吗?
电影的名字叫《超新星》,里面有一段对话发生在塔斯克和萨姆的侄女间,是一段科普。
天空中有很多星星,其中有一些星星死亡后经过一些阶段会变成超新星爆发,将物质散落到宇宙中。
我们的身体就是由这些星星的物质组成的。
也许左耳和右耳来自不同的星星呢。
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也许会以其他形式留存在宇宙中。
不仅是爱人间,家人、朋友等关系亲密的人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牵绊,也终将有告别的一天。
爱一个人,有时不能放手,有时也要放手。
不是不爱了,只是爱的太深了…如果自己的另一半得了无法逆转的疾病,抛开道德和世俗的还有其他各种外部因素,你会选择的是和他一起走下去,还是选择离开,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哪种选择都没有对错,只是个人选择,这并不应该有一个"公理"式的"做法"…如果自己不幸得了无法逆转的疾病,你是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和你一直走下去,还是希望他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在最好的时光离开呢,有的时候我们内心有一种声音,有的时候我们的理智是另外一种声音,但是无论是哪种选择,个人依旧觉得这个没有"约定俗成"的"操作规范"…影片的故事中,一对同性爱人,脸叔扮演的角色患病,而且是当下医疗无法治愈,你可以想成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最后会忘记过去的人事物忘记过去的快乐与忧伤忘记完全的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你也可以想成渐冻症,患者会逐渐丧失运动技能一点一点的消亡在无法动弹的躯壳内…你也可以想成是亨廷顿舞蹈症,病人从发病到最后死掉会经历很多难以想象的痛苦…所以,如果是患病一方,你希望让自己爱的人看着自己痛苦么,还是希望让自己爱的人陪着自己走到最后,还是希望自己爱的人只是记住自己最后的美好…而作为爱着这个患病的人的人呢,你是无论如何都会与自己爱的人共同进退,还是选择在他最后的时光中只记住他的美好…影片在探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尝试…总得来说,如前所述,这个个人并不觉得有一个"理论"或者"操作规范"可以将其圈定,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每个人对于爱的定义不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每个人的要求也不同,但是,爱,就应该是做让对方舒服的事情而不是让自己心安理得的选择,这也许其有的时候看起来违背常理或者违背了道德,但是,爱,就是成全,爱,就是陪伴,爱,就是妥协,爱,就是坚持,对不对呢,毕竟,爱就是爱,再伟大的爱到头来也只是爱,影片中这对爱人面对这个问题,选择了他们都可以接受的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里,无关种族,无关性向,个人评分8.9分,推荐指数五颗星。
没意思 我从科林费毕业了 @2021-10-06 17:42:12 @2022-02-13 22:30:04
更像老友告別,沒有愛人間的基情
老男人又作又自私。菲尔柯林斯怎么也难看了。
垃圾
风景是好看的,缓慢亮起的熹照,亿万光年外的星光,但是剧本薄弱不得不说老套而乏味
2.5
Cumbria好美
脸叔的表演永远好,也是图齐有生最好的表演,故事剧本一般,但表演制作满分
#LFF2020 演技满分,但片子不太行。情感的表达没有层次,还甚至是限制了情感的传递,差太远了。
在一顆恆星即將變成超新星時,與它相依相守的行星鎮定自若地掩飾著内心的恐懼和不安,依舊不離不棄地繞著它旋轉。超新星誕生時,强烈的光和電磁輻射將一直陪著這顆行星繼續運轉。
很温情的一部电影
我们果然还是不能忘记抬头仰望,多少无解的人类难题,沉重的无力感,只能靠头顶这片星空来慰藉。
一边喝酒一边看完了这部片,很难说它拍的有多好,但是整体的感觉是恬静的,温柔的,充满了淡淡的浪漫与哀伤感。酒精作用微醺上头的时候,somehow有触动到我,想起曾经陪伴在身边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越走越远直至消失。它让我感叹陪伴和理解的不易,更让我思考拥抱和离别的意义。
最难的不是年轻时候相识相爱,而是老了之后的相互理解,守护彼此。科林我太可了,题材很好,gay老了之后的相处方式。
太无聊了
有够平庸的,所有情绪、意识、乃至爱恋都很欠缺。不过最近发现在电影院看不喜欢的电影时,思绪很容易神飞,自己想象出好多奇妙的故事。
随着恒星中心燃料减少,最后消耗殆尽,引起巨型爆炸。超新星爆炸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形成游离的重元素,它们最终与已存在于宇宙空间的气体混合,聚集在恒星中心,成为构成物质与万物的基础,并以这种形式循环往复。 你我皆为星尘之亲,有始有终但又鲜活永驻,你只是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就好像撑起整个世界。
事实证明 不管科林叔演什么年龄段的gay(其实不演gay也是) 他都会是我的终身伴侣理想型 深情又柔软的眼眸看着图奇说:“只要我这副躯体还有一口气。我会照顾你,我会守护你,我会给你洗澡,我会抱着你,给你擦该死的屁股。做一切我可以做的,让你想起我是谁、我们对彼此意味着什么。”(青少年同《同窗之爱》(他的角色不是)青年同《零号公寓》青壮年同《TTSS》壮年同《何处寻真相》中年同《妈妈咪呀》中老年同《单身男子》老年同《超新星》)
爱是无私的陪伴,亦是自私的满足。湖边景色甚美,Sam曾说希望这段旅途永不结束. Being sad something is gone just means it's great when it was there.
我想看这部电影 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