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少些闪回,节奏放得再慢一点点,如果少些噱头的漏点,把故事讲的再好一点,细节再踏实一点我会给个推荐,可惜现在只能是“还行”演员可以冲动,可以张扬,可以有爆发力,但是编剧不可以。
(芷宁写于2008年1月7日)即将84岁高龄的大导演希德尼·鲁迈特以其执导的第45部影片《在魔鬼知道你死前》提醒人们,奥斯卡颁给他终身成就奖(2005年)似乎早了点,他虽年事已高,但宝刀未老,尚能灵活自如、手法精湛、叙事清晰、节奏简洁的掌控一部讲述黑色犯罪和家庭问题的影片。
丰产的希德尼·鲁迈特经验老道,技法娴熟,擅长拍摄法庭题材,著名代表作举不胜举,如公映于1957年由亨利·方达主演的被誉为影史教科书的法庭片《十二怒汉》,1974年英格丽·褒曼出演的《东方列车谋杀案》、1975年阿尔·帕西诺主演的《热天午后》、1982年保罗·纽曼出演《大审判》等等,每一部都风格鲜明、情节迷离、技法独特、引人入胜,也形成了其独一无二的影像风格,如以插叙、倒叙甚至是“乱叙”的手法来展开故事情节、频换多种视觉来再现事件的全貌,再如善于挖掘剖析人性的阴暗面、表现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等等。
此次《在魔鬼知道你死前》的制作水准也非一般,虽不是鲁迈特的强项法庭戏类型,但拍摄手法依旧“很鲁迈特”,常不按牌理出牌,叙事手法也是跳跃腾挪式的。
该片伊始就呈现出不按常规套路讲故事的“端倪”,而是将事件进行时、发生前后的每个细节部分割开来,以不同的人物角色为主线分别加以描述,又突破了时间的局限,将次序打乱,以字幕提示的方式引导观众的思维清晰跟进,加之不断变换的场景和干净利落的剪接效果,从而产生了一种充满新鲜刺激感的叙事模式。
通常,有此类范儿的影片容易把观众给绕晕了,但鲁迈特本身的逻辑性很强,他的拆分、拼装有机且有内核,十分彰显功力,不仅毫无错乱混淆感,而且随着剧情的转折和进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紧迫节奏、紧张氛围和观影吸引力,令观众于不知不觉间融入剧情、陷入思索、欲罢不能,即被吊足了胃口,又乐于被牵引着的思虑。
片名源于一句爱尔兰谚语,“在魔鬼知道你死之前,希望你已经在天堂待了半个小时。
”暗示做过坏事的恶人在死后下地狱的必然性。
做珠宝生意的父母被亲生儿子算计打劫?
这件看似荒唐难以置信的事却透露出人性的贪婪和世间的惨剧。
片中的哥哥安迪(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饰演)貌似过得不错,有着体面的工作风险投资和漂亮的妻子吉娜(玛丽莎·托梅饰演),不过,生而为人就易滋生出不满和欲望,安迪是个瘾君子,内心非常不安分,他总觉得缺钱,急于发笔横财。
弟弟汉克(伊桑·霍克饰演)的人生貌似比较失败,有着强悍的前妻和花费不菲的女儿,因欠前妻抚养费又凑不出女儿高额的私立学校学费,被妻女指为失败男,汉克十分苦恼焦虑。
安迪敢于冒险又头脑活泛,设计了一出堪称超完美的抢劫案,他将发财计划告知了弟弟,打算联合汉克一起打劫亲爹亲妈开的珠宝店——此地界,他哥俩熟悉地形,可以做到理想中的无暴力、无受害者、不留任何线索,劫后,不知情的父母还可以拿到大额保险以补偿损失。
然而这桩看似完美、实则有失为人之子原则的抢劫一经酝酿,就受到魔鬼的关注,在抢劫中发生了意外——汉克雇来打劫的那个家伙被汉克的母亲意外射中,死前,他给了汉克的老妈一枪……母亲的死亡引发了一系列隐藏已久的家庭问题,父亲查尔斯(阿尔伯特·芬尼饰演)一直以道德标准要求家人,然而安迪总和他貌合神离,在内心深处,安迪一直抱怨父亲曾经对自己的忽视,同时,看似志同道合的兄弟俩也远非和谐友好,安迪的妻子吉娜和汉克有染,吉娜终于离开了安迪。
原本安迪打劫是为了维持婚姻和更好的享受生活,然而越想得到却越容易失去,婚姻无法用金钱巩固,生活原本就充满了变数,而这些终令他愤怒,继而爆发了,他打劫血洗了毒贩的家,又毙了敲诈他和汉克的家伙……最后,察觉真相的父亲亲手拔掉了中弹入院的安迪的呼吸器……在错综迷离而不散乱的剧情中,影片分述了每个角色在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经历和感受,好似引领着观众以不同视角去看同一件事,多方位勾勒出各人物的复杂心理,也显现出了个性特点,这给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
虽然影片有几处情节上的小瑕疵,但演员的表演十分到位,令整部影片显得充沛而完满,片中每个人物段落都饱蘸着戏剧张力,主角的心理戏份则有力有度且令人信服。
哥哥安迪像一个双面人,心思缜密复杂、为人老练狡猾,曾经的“黄金配角”、戏路很宽的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在凭借出色扮演了卡波特一角而获得奥斯卡影帝后,再一次证明了他演技的卓越,此次他很好的诠释了安迪这个复杂多变的角色,颇有层次的表现了安迪的阴沉、狡猾、贪婪以及后来的愤怒、残忍和暴力,也继续施展出了他对个性复杂、难以琢磨、喜怒无常角色的驾驭和善于拿捏。
弟弟汉克则很感性,似一个原本胸无大志却因生活所迫、男人自尊而突发奇想和勇气从而接受忽悠的没主见男。
伊桑·霍克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准确地给出了汉克在善恶间不停摇摆、不断挣扎的两面。
当安迪向他提出发财计划时,他的表情变化丰富而细腻,既有忐忑犹豫,又有即将能满足心爱女儿需求的向往,更多的则是如同做梦般的不真实感,深刻反应出了汉克此时此刻复杂的内心活动。
事件发生后,汉克震惊而慌乱,又在恐惧和自责中艰难度日,有时看似要爆发却瞬间转为压抑,然而,汉克始终因心存侥幸心理又缺乏足够的魄力而无法从麻烦漩涡中抽身,他的被动、慌乱、苟且、怜悯尚存与安迪的主动、阴沉、彻底、冷酷贪婪形成了对比,性格决定命运,这种反差和对比也暗示了他们必定走向不同的结局。
该片配角的实力不容小觑,如饰演性感的“问题主妇”吉娜的玛丽莎·托梅曾于1992年凭《我的表兄维尼》一片拿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而扮演父亲查尔斯的阿尔伯特·芬尼更是老戏骨,有着五次提名的历史,杀子那场戏被阿尔伯特演绎的即触目惊心又丝丝入扣,即刻画出复杂痛苦的心理,又在行动中表现出断然决绝的一面。
影片初上映时,曾被当作艺术片,上映院线并不多,然而不少观众慕名而来,口碑风评甚好,终于使得这部影片得以和更多的观众见面,可见,一步好看的影片是多么容易被错过。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6251513_d.html)
贪婪、仇恨、欲望、嫉妒、自私——这就是人。
在这部片子里,没有看到任何人的美好特质吧?
连一家人都可以变成这样,可谓把“人性本恶”表现至极致了吧。
关于片名:之前琢磨了很久,不知道和内容有什么联系。
看完之后觉得应该是:本来你应该下地狱,但是趁恶魔还没有知道你已经死翘翘之前,你可以到天堂里待着。
可惜,无论你逃去哪,恶魔还是会找到你的。
我相信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从小就相信:人的本性是恶的。
人的本性是恶的,比如,你小的时候会为了生物课学到的知识而弄死一只壁虎,把垃圾扔在邻居家的门口或者拿死猫的尸体当作球踢…… 在学会道德之前,你不明白这些是恶。
一直不喜欢小孩子,不喜欢那些不分善恶而傻笑的脸。
有人说,看,那是多么纯洁的灵魂。
而我说:那只是傻,因为他还没有经历过生活。
一把好剑,不是拥有出炉时锐利的锋芒,而是杀过千军万马之后依旧削铁如泥。
人也是一样,无知而造就的单纯不值得赞赏,只有历经磨难之后还依旧坚信美好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纯洁。
而有多少人可以在受尽艰难困苦之后依旧追求生活的美好?
我不知道,但想必很难吧。
(以下部分有剧透)《在魔鬼之道你死前》,看到这个题目时只想到了一个字:闷。
典型的伦理闷片,不是让人闷到崩溃,就是叫人困惑到崩溃。
总之,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在平和的外表下暗流着危机,就像得了绝症的病人,波澜不惊的身体内部已经开始腐朽。
兄弟、父子、母子之间的关系突然变得不堪一击。
伊桑•霍克这次出演了现代社会中最典型的失败者,除了在床上的表现,简直无能到了极致。
前任老婆对他的牵挂只局限在抚养费的缴纳上,而经济窘迫到连女儿也管他叫作:loser。
一个男人被活剥了尊严之后,剩下的除了强弩之末的拼命外还有什么呢?
就这么一个怂包却硬是把他的嫂子给搞了……另一位男演员: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成为影帝之后,在表演上的信心也愈见飙升。
在他的面前,伊桑•霍克活像一只青筋突暴的小猴子,跳啊,闹啊的,没有一点人模样,完全被这个和帅毫不沾边的大肚子老哥掩盖了锋芒。
在表演得知自己老婆和弟弟有染的那一段的时候,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把神情恍惚与压抑地疯狂表现的入骨般逼真,虽然我当时笑出了眼泪,却呼吸着无以表达的无奈。
相信性恶论的我对这个世界其实并不绝望,相信通过教育和树立伦理是可以改变的。
说起来,自己其实很恋父,并不是指具体真正的父亲,而总是希望自己可以变成很小很小的小女孩,从恋人那里得到父亲一样的温暖。
事实上,反映着潜意识里是对于血缘亲情的一种信赖。
影片中曾在电影《大鱼》中扮演慈父的老演员Albert Finney扮演一个老辣的珠宝商人,看到这张脸的时候,恋父情结发生了效力,父亲终究会原谅做傻事的孩子的,老头慈祥地握了握长子的手时我以为自己猜中了。
然而,很遗憾的是编剧的能力远比我想象的强大得多,结尾处老头亲手把自己的儿子送上西路的冲击与《迷雾》的效果颇有几分相似。
于是,崩溃了……原来比性恶更可怕的是没有了任何可以信任的契机,我们孤立地活在世上、虚伪的爱让周围伺伏着猜忌。
当失去了信任和被信任的能力时,即使是至亲至爱,在某个夜晚醒来时,都可以看到他们脸上刺骨寒冷的鬼魅吧。
原文地址:http://www.i35mm.cn/filmreview/1164/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典型的鲁迈特式电影!早年老爷子经典代表作<十二怒汉>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便体现了其对人物微妙心理刻画的功力.在本片中,这一点依旧得以发扬光大.Andy的果敢与直接,Hank的彷徨与唯诺,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鉴于故事需要从多个人物身上来回转视角,为避免落入窠臼,在叙述手法上,鲁迈特采用了流行的多线叙事手法,并用时间差巧妙的将剧情串联,使得观影过程更为流畅,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在于不同人物视角的切换,得以带给观众主观上的解惑快感,更平添了宿命感,加重了结尾的悲剧意味.比起<撞车>来讲,<在魔鬼知道你死前>更展现了多线叙事的精髓!顺带一句,我本来挺喜欢Ethan Hawke同学,不过这部片子嘛,不得不说Philip Seymour Hoffman,影帝就是影帝啊!力挺中......
与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和实力演员的精湛演技相比,故事本身逊色了不少。
三个男人交织在钱与感情中,反映一些现实,一些人性,没什么出挑的地方。
但独特的叙事方式,生硬的镜头切换时空伴随有刺耳的噪音,为片子增色不少。
重复叙事,来回剪切黑色,一步出去无法回头,一步错,连环错家庭困局,兄弟困境,奸情,劫案高清拍的,画面感觉清冷,不够清晰
网上看到这部片子,从两家影院的口碑相传到全美国风行。
很快电驴下来看看。
看来SIDNEY LUMET真是宝刀不老。
片中结尾30分钟感觉最精彩。
原来老爸也是个混黑道来的,亲手闷死大儿子,还目露凶光,毫不后悔啊。。
呵呵,儿子死的时候还喊着DAD,看到这里才知道原来他一直都羡慕这父亲对于弟弟的疼爱,而不关心他呢弟弟,ETHAN HAWK演得也非常出彩,一无是处的丈夫和儿子,却是个心底善良的老爸和朋友,情人。。。
其实大哥更像父亲,然而父亲却更喜欢弟弟。。
,弟弟却能得到哥哥所没有的,比如父爱,和哥哥老婆的爱。
真是可悲啊。。。
让我想起最近,刚看过的日本影片《摇摆》,同样是兄弟之间复杂的感情。
钱只是一个部分, 影片用抢劫做线索。
我看到全片确实透出深深的对家庭,对情谊的渴求。。
总之,强烈推荐
●片中弟弟作为一名同性恋者的悲剧,在于牺牲一个女同胞的性权利,为了金钱和毒品,与男同性恋者保持一种不正常的关系。
这种关系波及其兄弟、父母、妻子。
虽然他说他想做回自己,但他的命运似乎因迷失方向而注定走向落幕。
●弟弟的落魄,在于其太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活在虚荣之中。
他最终被金钱打败,宁愿牺牲母亲的生命,也要冒险获得财富。
奇怪的地方在于,美国父母对儿子在财富上不支持,竟然“逼迫”儿子作出如此事情。
这也是中国孝道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只是没有比较两个国家因父母不提供财富支援而走向犯罪的案件数量。
●父亲的形象让人怜悯,失去最爱的妻子,失去两个儿子,政府不帮助去查找凶杀者背后的杀人动机和其他共谋者。
最终,父亲选择自己实现正义。
为了不要迟到的正义,只好选择私力救济。
整部影片充斥着疯狂:两个儿子计划抢夺其母亲的珠宝店,安迪最后不顾后果的杀人,父亲亲手杀死其儿子(相当的冷静)。
将近两个小时的影片,开始比较沉闷啊,后来越来越疯狂,于是越来越精彩。
什么开始了这一系列的疯狂,“欲望”二字而已。
安迪、汉克两个儿子——一个事业有成,一个贫困潦倒。
但是都了“钱”而疯狂。
“欲望”是疯狂的源泉,不少影片也以欲望为支点,但是《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这部电影里“欲望”带来的后果太可怕了。
礼孝,在中国衡量人最重要的道德标准。
而安迪、汉克可以为了钱,计划洗劫其母亲的珠宝店,这是一个最疯狂的开始,也带来了父亲杀死二字这样一个最疯狂的结局。
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动力,但是欲望又何尝不是毁灭世界的动力呢?
学会控制欲望,人生会有更蓝的天。
PS:最后,写的有点乱。
唔。看过。今天发现好多看过没记录的片子。
Before.the.Devil.Knows.Youre.Dead.LIMITED.DVDSCR.XviD-SAPHiRE
预期很低,这片还可以啊。叙事结构有所增色,结尾也不错。有点科恩兄弟那味,事情不断搞砸,一直向无可挽回的方向滑去。
演员们演技给力,故事讽刺+因果报应。
犯罪片真好看啊。
丑恶的扭曲
9.5很像低俗小说。
除了影片开头真实的后入式以外 毫无亮点
无边的黑暗与人性之恶,实在无法给这部影片4星,不是因为拍的不好,而是因为太残忍太让人郁闷了,早知道就不看鸟。。。
节奏较慢,有点闷,尤其是结局让人郁闷。
伦理上来说,非常难以忍受的一部片子--儿子的犯罪造成了母亲的死亡,接着就是一连串无法解决的问题。看了好几次才终于看完,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影片手法比较有新意,不断倒溯,有点类似《记忆碎片》那样的叙事手法。
怎么会看了以后很同情老大,最离谱的就是老头
霍夫曼带着大赘肉做爱 不容易啊.
亲情淡漠
荒唐一家人的相爱相杀 玛丽莎·托梅惊艳开场....
没耐心看完
看得很辛苦的片子
后来才发现这片是西德尼·吕美特的
可惜烂尾
开场就是做爱,唉,真的很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