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小组—为了遇见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一见倾心。
笑一下,点击申请加入。
单单为这样一个名字。
最初03年开始读安妮宝贝,在她众多唯美的故事里,最让我心动的是莲安与良生。
总想着,世界上有那样一个好朋友是多幸福的事情啊!
可以执着的追随,可以任性的夺取,可以自私的要求,可以无私的付出那是多幸福的事情啊!
爱你如同爱自己。
曾一度想寻找那样一个倾心的朋友,世界上独一无二、特别的一个人。
比朋友热烈,比恋人淳厚。
后来的后来呀,我发现,那是不可能的。
唉,女人啊,都重色轻友!
还不是一般的最后得承认:莲安与良生只是安妮的美好想象。
她们是热烈的温良的女子,一个人两个极端的对照。
其实,只是寂寞吧?
其实,只是寂寞吧?
需要有那样一个人,需要的时候能义无反顾的留在身边凝眸倾听,需要的时候能抛弃一切的追随自己无着的脚步,需要的时候能为你付出一切乃至幸福生活。
你能为我坚持,我也能;你能为我舍弃的,我也能;你愿意包容我的一切自私任性,我也能。
只是,这样,需要。
彼此拥抱,温暖世界上另一个自己。
从《挪威的森林》到《海边的卡夫卡》,从《情书》到《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从《东京少女》到《东京少年》,一切都只是遇到了这个世界上另一个自己而迸生的一个透明的拥抱。
悬浮在空气里,触不到的视角。
其实,只是寂寞吧?
女孩美奈都:“九岁那年,很寂寞很寂寞•••有一个笔友奈特•••只知道是同龄的男生•••”《东京少年》—日本纯爱电影,风格清新,节奏轻缓,音律优美。
一路看来如春日暖阳拂面,心溢欢喜。
伴随着轻快的旋律,故事娓娓道来,直至温婉的第一次郊外约会,戛然而止。
倒叙、插叙、反角色讲述的画面在眼前一一展开,为我们开启另一个相似不相同的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
爱情,是一个男人寻找那个由他身体的肋骨创造的女人的过程。
爱情,是肉中骨,骨里血,血内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可是,如果有爱情,哪里比得上自己对自己的爱来的更深沉呢?
水仙少年纳西索斯被众多仙女爱慕,最终却爱上了水中的自己。
少年奈特爱上女孩美奈都,当自己的存在威胁到她的幸福,他宁愿放弃自己,成全她•••虽然就在身边,却不可能会相遇。
虽然彼此思念,却不能相互守候。
虽然我深爱你,却只能选择放手。
爱情是兵不血刃的战争。
爱情是自己与寂寞的游戏。
爱情就是,赢了寂寞,输了自己。
冲着那个女演员去看了东京少年,因为系统的学过精神病学,也接触过一些精神病患者,所以明白电影的结局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但撇开专业不说,仍然觉得有好几个场景让我感动了一番第一幕:NIGHT:要是有个男人的身体就好了……虽然只有一句,但背后是多少无奈和悲哀,深深的爱着一个人,想要一直守护着她,却连一个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想要给她安慰,却只能轻轻触摸镜子里那幻想中的另一个她,他一次次破坏她的约会是出于嫉妒吧,那些平庸的男人,那些对她的爱远没有他深的男人可以那么轻易的和她见面、交谈、甚至亲吻,他不想任何人把她从身边夺走,即使除了通信,他从来都不能够出现在她的身边,这时候的他是自私的,但爱本来就是自私的,无可厚非。
第二幕:NIGHT轻轻亲吻了镜子中的“她”这时候的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成了她获取幸福的障碍,并且已经决定离开,这个吻可以看作是告别吧,虽然之后,他和她在意识中相拥,但作为拥有完整认知能力的个体,这应该是他离她最近的一次吧,他们是世界上相距最近的人,因为他们是一体的,但他们也是世界上相距最远的,只有在镜子前看着自己,然后想象着对方的那一刻,他们才能单方面“完成”相见。
这是注定不会有结果的爱恋,但此时NIGHT的爱已经开始升华了,让自己所爱的人获得幸福成了他唯一的心愿,即使后会无期也再所不惜。
第三幕:最后照片中的NIGHT依旧是酷酷的男生,即使有万分的不舍依旧显得那么洒脱,一个苹果贯穿整部影片,最后也不忘拿着苹果,留下他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个镜头,然后,他把守护她的责任交给了那平庸的男生,结局看似美好,却也充满了讽刺,正常人的爱恋似乎只能是平庸的。
除了崛北真希不错的表演之外,全片结尾由浜田真理子演唱的《LOVE SONG》也为电影做了最完美的诠释。
想就这样的死去,在你的怀里被你的温柔包裹着在这个星空下一直,一直,梦想着这时候虽然只是我一直,一直想要和你一个人在一起的喂,为了我们谁能够把时间静止并不想要所谓永恒的爱情只想在现在的这个时候和你两个人想就这样的死去,在你的怀里被你的温柔包裹着在这个星空下悲伤的钢琴声中只留下NIGHT寂寞离开的背影,和那不完整的鲜红色的苹果……
本人一向不喜欢这样冗长沉闷的片子,尤其是日系中比较抑郁的。
但是今天突然看了,看完了之后还有点感慨,所以上来酸一下。
堀北真希演技太强大了,第一次在野猪里看到她,发现这个女孩子其实蛮漂亮的为什么要演成那样奇怪的个性呢?
看完东京后,我才知道她其实是一个演技很高超的演员,她彻底地把主角的心理阴暗面表现出来,每个眼神都那么到位。
因为前些日子拍了写真,我发现其实演员或者模特他们的表现力都是一般人所没有的,要好好学习,因为我很喜欢拍照片。
然后我想起这些年我们越发自恋的倾向,身边的人也开始释放自我,喜欢自我表现,自拍就是经典的例子,有些人据说特别喜欢照镜子,我就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日志或者照片一看再看,有点像老人了。
但是还是百看不厌,甚至越来越喜欢。
我在想为什么日剧中好多都有这样的阴暗表现呢?
看了还蛮怪异的那种片子也特别多,是因为日本国家的特征吗?
看到许多阴暗一面,人性的压抑面和特殊的发泄方式,有时会怀疑看这些会不会心理障碍,所以每每都要深呼吸,然后作好心理准备再看,你们会这样吗?
早就知道是一部人格分裂的片子可是为了可爱的小崛还是忍了下来,认真的看完。
只打到3星的分数,实在是因为影片太过简单,看到头就猜到尾,甚至到最后小崛拥抱自己那段也挺没新意的,这是实话。
我想导演想告诉我们的不过就是我们心底的某处可能都会存在着另一个性格的自己,并且深爱着我们。
一个甜美,一个冷酷,这两种人格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我承认崛北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尤其那个冷冽的眼神,拿捏得真是不错。
可是架不住太多虚晃的情景,两种人格准备融合的时候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快进了,虽然画面是那麽的美妙。
最后男性人格的那张照片真是不错。
我自始至终都觉得主人格其实潜意识里根本就知道那个night就是自己的这个事实,只是装作不知道而已。
讲故事的手法也需要再探究一下,虽然是从三个人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不过,最后那块night和修的记忆有点混杂,修的记忆讲了一半就转到冷酷的night了。。
总有些混乱的感觉
喜欢堀北真希,所以看了这部电影。
最初只是看了有关于电影的几张海报几幅图片,但是夜的造型,尤其是最后的那张照片,真的帅气又冷峻。
我爱你,我一直在你身边,但是我们永远不能见面。
这样的情感,这样的守护,是第二人格对主人格无条件的爱与守护。
小的时候也看过一些双重人格的电影电视剧,第二人格往往都是主人格受压抑的产物,有好有坏,但是看了之后,不禁羡慕,自己孤独的时候、受伤的时候,总是也希望能分裂出第二人格来陪伴自己,守护自己,不过, 一直没成功而已。
作为家庭里的唯一的孩子,有的时候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一个能陪伴自己的人,不要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玩游戏,不是每次害怕都是自己一个人硬撑,有一个看不见的只属于自己的人格,陪伴自己,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吧。
奈特(日语发音)等于Knight,在英语中是骑士的意思,骑士,守护自己的公主,那样的坚持和认真,最后同样愿意为了这份守护而牺牲自己,那是怎样一种爱,我爱你,一直都爱你。
李斯特的《叹息》贯穿电影,悠扬的音乐,舒缓的剧情,简单的人物,勾勒出一个舞台,只属于三个人的舞台,那里有爱情,有守护,有牺牲,有坚持,即普通又伟大,爱自己,爱他人。
奈特是帅气的,她孤独,冷酷,港是平凡的,她单纯,简单,软弱又坚强,修是诚恳地。
无论怎样的情感,在这现实中,始终都要面对生活中总总的不尽人意,种种的挫折和压力,港在奈特的守护下慢慢成长,但是她种有一天会离开这种呵护,自己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奈特面对的是一样的情况,港总有一天要走自己的生活,而奈特存在的意义就是守护港,没有了这份守护,他存在的意义又在何方,而自己如果一味的去阻挠港获得幸福,又同样失去了自己是为了港获得幸福而存在的意义,所以奈特选择的牺牲。
修的复读以及家人的压力,使他的生活阴云密布,但是他对港的感情是真实的,即使面对港的人格分裂问题,很多人不喜欢修,因为他看起来呆板又木讷,不过换个角度看看,也是个帅气的男孩,看到他对港的坚持,对自己爱好的坚持,对奈特的承诺,就知道他也不是一个坏男孩。
平平淡淡的节奏,平平淡淡的日子,在平凡中坚持自己的坚持,最后总是会有阳光灿烂。
奈特离开了,夜已经过去了,剩下的,就是白天,希望刚和修能够幸福的在一起,为了奈特的牺牲,为了奈特的心愿。
不能在一起的恋人,逝去的最爱自己的自己,曾经的过往,在成长之后,都必须选择继续前进。
脆弱可以隐藏忧伤可以隐藏,想要被保护的心却不是说能隐藏就能隐藏的,彻底完全的理解彻底安全的保护,除了自己别人是给不了的。
于是分裂出奈特这样一个骑士人格来保护自己,但是,奈特和阿斗都明白,“习惯失去喜欢的人,却不能习惯寂寞。
” 其实就像自己保护自己一样简单,只是或多或少会有些孤军奋战的强装坚强,外人难免看到会觉得可怜。
于是虚构个对自己不离不弃的护花使者,至少坚强不显得那么卑微。
奈特依靠着保护阿斗而存在,当这种存在感面临失去时难免恐慌,这种习以为常的耐以生存,在我眼里是最容易被错认为是爱情。
于是奈特让自己在阿斗面前显性,留下钥匙让阿斗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存在,让她知道一直以来自己对她的关心对她的爱。
虽然这种爱只是自爱而不是爱情,但这种显性,在我看来不是为了挽救即将离去的身体,相反是奈特决定离开的预兆。
他预知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在阿秀的出现后一直吃着苹果。
苹果,一直贯穿着整部电影儿。
一直是阿斗买苹果,确是奈特在黑夜里吃苹果。
苹果,伊甸园的禁果,夏娃和亚当在偷食了苹果后获得了智慧,却失去了乃以生存的伊甸园。
苹果,象征着失去。
奈特,失去了自身,却让自己一直保护的阿斗得到了完整的人格和真爱。
而这种付出和牺牲,终于换来了阿斗的感激。
那个留在镜子上的初吻,是阿斗的感激,对一直以来的保护的感激,对自己即将得到的幸福的感激,为阿斗所做的一切的感激,也是在告诉奈特,她永远不会离开他,不会让他残忍的去习惯失去喜欢的人习惯寂寞。
爱上自己,才不会受任何伤害,不用担心无法相互理解,因为你们是一体。
不用担心彼此分离,因为你们形影不离。
他知道你想要的,明白你的脆弱,容忍你的小脾气,理解你的任性。
感同身受。
相信曾经孤独过、痛苦过的人不少都会有相似的体验,只是这样的“另一个我”在大多数人身体里并没有人格化甚至侵蚀本我。
在没有人能够依靠的黑夜,没有人可以倾听的沉默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唯一可以倾听的也是自己,于是,就慢慢地爱上,与被爱了。
除了感情上的依赖,还有审美意义上的顾影自怜,而这样的感情是纯粹而精神性的,与世俗人心中所想的男女之情无关——正如同水中的narcissus水仙花一样,在自我投射中完成了一次次灵魂的抚慰,只不过这个故事体现得更激烈,更极端,因为女主角毕竟是一个经历了巨大心理创痛的女孩。
也许在常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只是一种精神病,一个错乱病人自我欺骗的小花样,可是我们不得不去感叹人类心灵世界的奇妙。
曾经,它保护了你,它安抚了你,然而即使这样的情绪再美好,始终是给予自己一种负相的能量,因为你自己无法为自己创造一个完全不同色彩的能量出来,这就更加证明了人虽然是孤独的,却仍然需要与外界的适当交互,不同的色彩交融才会有阳光的灿烂。
也许,这另一个你后来曾阻断了你萌芽的初恋,也许在经历了一次次内心的挣扎后,它最终为了你的幸福选择消失,或者隐藏,但是如果在你的记忆中,还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另一个我”,也请你去感激它,因为正是它伴你度过了那最为苦闷难熬的青涩岁月
因为少年这两个字,下了这部电影。
没有看之前的评论,没有看简介,简简单单地开始。
从最初的一头雾水渐渐看出端倪,渐渐感动,也渐渐感概——关于依靠,也关于爱情。
一直觉得凡事靠自己是一件特牛逼的事,可真等到只有自己的时候,却是极可悲的。
不得不竖起身上的刺,把自己圈进一个安全的领域,门牌号上写着“坚强”。
小说或是电影中这样的人,特别是这样的女生,才可能遇到那个真心的骑士,不被认为是怪人避而远之,而是愿意冒着未知的危险和挑战,保护到底。
按照定义,这才算真正的爱情吧,因为爱你,所以不放弃,所以,都值得。
电影从三个人物来讲述一个故事,其中都是一条主线索,并没有把这个故事说得更复杂,但是,相同的场景,却没有让人感觉雷同,拍摄时镜头的角度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相同的场景变换了角度就让人有另一种感受.
“我已经习惯了和自己喜欢的人不见面,却永远习惯不了孤独”藤木另一人格奈特的自白。
奈特爱上了另一个自己,青涩的恋爱,守着另一个自己散落在满地的信纸,干瘪掉的苹果,只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等待或许我们只是爱自己,才会有另一个人格的凸显我们不想让自己受伤,想让自己被爱,才会躲藏起来保护自己只是我们自我保护意识太强,只是我们害怕被忽略,被丢掉才会派遣另一个自己出来做自己的骑士
我们体内都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自己吧~以及对苹果重燃爱意
双重人格曝光太早,结构前面不错,后半部分显得单薄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它2,绝对的2,虽然李斯特的「叹息」很好听。早在美奈都对修说“有时会失忆”时,就猜到她是夜了。只是没想到竟然会有分裂人格是个男的而且他疯狂喜欢自己这样的囧剧情。
真的很好
其实是一本人格分裂的电影,封面搞的和女女爱一样。就冲这个,有点不道德哦。其实故事拍的还好看看的
爱上分裂出来的自己,不是自恋。社会现实得让我们隐藏。
一般 里面那个男猪脚像山P
最不喜欢的堀北真希的一部作品。
女主生硬男主路人,剧情无聊骗我青春
真心不喜欢崛北真希,耳根子软,大家说好才看了,中间开始睡着了。
三流电影
差劲
谁不爱自己……
20081125,24
...会出现安慰或保护...的人格分裂,这就是双重人格的一般理论...无论是怎样的人格,都是因为需要才会存在。
片尾曲不错,其它都很烂
真希mm的演技真不错~
要不是片尾曲拯救了这部片,就只能打两星了
不太喜欢。。。
寂寞。却更美好。我爱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