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往事
Lagaan: Once Upon a Time in India,拉嘎安,荣耀之役(台),逐鹿人生,地税风云
导演:阿素托史·哥瓦力克
主演:阿米尔·汗,格蕾丝·辛,蕾切尔·雪莉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北印度语,英语,阿瓦德语,乌尔都语年份:2001
简介:故事发生在1893年,英国军队入侵印度,驻扎在一个干旱连连的小村庄里。除了要面对尴尬的收成和糟糕的气候,村民们还得应付沉重的苛捐杂税,一时间生活苦不堪言。 罗素(保罗·布莱克索恩 Paul Blackthorne 饰)是英国军队的统领,某日,他找到了村里的青年拉凡(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提出了要..详细 >
真的很意淫,自嗨~和我们小时候看的京都球侠有点像,但那个至少没那么冗长
我一直不是很感冒宝莱坞什么片子都要唱歌跳舞的风格,其实这剧情挺俗套的,但是可看性不错,主要是男主太有萌点,此枚大叔除了那168的身高有缺憾,实在是阿三中不多的美男子阿。
接近4个小时的电影我也掌握了阿米尔汗式电影的基本要素,有点容易猜到套路本片的歌舞感觉有些过长,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但是励志也是很励志的,尤其是在团结这个议题上讨论了印度特殊的议题,宗教团结,种姓制度,殖民反抗等一些人物在历史上做出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但是却没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这样英雄真的大量存在,其实,无数的人都是如此。
起码对棒球规则懂了一点
前面看歌舞,后面看体育,这样的故事其实开始就可以预料到结局,毕竟要树立一个民族英雄形象。所以比赛搞那么多悬念没什么意义,打得有点长,都快成比赛直播了。不过对板球还算有些新鲜感,也不会觉得太闷。对于英国女主的感情线不太喜欢,一些人物设定也太过于形式化,作为印度特色的歌舞还算可以吧。
比较一般,整个感觉就是在讲板球。
用了两个电影的时长,讲了个普通的民族主义故事。
如果剧情变成伊丽莎白和布凡真的相爱了,只是因为种族、阶层的差异不得不分手,然后布凡接受了平凡但是一直爱着他的高丽,可能我会更喜欢一些吧。现在这样戏剧冲突实在太少了。这时候的米叔还没看出很多的演技,虽然一如既往地帅,但是也没什么魅力,果然一到印度本色乡土剧,我就没兴趣了。
印度为什么会彻底的被英国殖民的很大原因是种族制度,因为他们自己人都排高低,遇到英国人就直接排在最前面了,也是一种思维惯性。习惯被奴隶,习惯被调教。
Helena Peabody-Rachel-Elizabath~~
7.题外论,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所形成的鸿沟,还有包括文化差异在内的,所形成的不同种群的思维及理解差异。交流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就像那段经典对白所呈现的“我以为你们是想学棒球”(例如两个聋子隔岸对话),而后则都以省略化的人类共通来解决。这种省略化还包括意识形态的流变。人们以今天的眼光重塑历史,陈旧、腐朽的东西被批判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例如种性制。但如果人类真如影片一笔带过的那样,一点就透,轻松启蒙,怕是现代文明进程要早上数百年。|但剧作上的高潮段落,一波未平几波连起,有激荡之喜。2q
6/10。开头的桌宴,邦主请求罗素队长说服神庙能开放边界,罗素队长傲慢地提出条件要邦主吃肉食,维护本土信仰的邦主宁愿忍受苛税,英国殖民者带着猎枪(不公平的强权)渗透东方文明,体育竞赛提供了种族之间平等的角逐,结尾罗素就连获胜的一球也是不公平的踩线投球。伊丽莎白象征文化的理解,因为哥哥罗素不公平的条件,完全站在印度文化一边,不仅教板球除内奸,还以印度风俗礼仪向布凡的母亲辞行,布凡则以劝说球队抛弃偏见接纳残疾的贱民完成了文化自省,但伊丽莎白的设置反映出落后民族期待被殖民者的同情拯救的意淫。盼雨的情节意象,仅仅启到村民不敢挑战殖民者的绝望和成功赶走殖民者的情绪推动作用,颇为庸俗。歌舞方面,高丽因为伊丽莎白吃醋的场面安排上,伊丽莎白的独唱是西方女性的知性美,高丽的集体舞蹈是向往生命的激情,体现文化交流。
无法理解
很印度,很阿米尔汗~
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以动人 好听的歌舞来讲述他们的遭遇以及内心独白 非常有感染力
顺着小海的作品表找到这个,虽然一直不爱看印度歌舞片,但是这个还是真的蛮感动的,小海演了个傻姑娘,我可真的是看了好多天才看完啊。
一部让印度第一次能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肯定有它非凡的实力!?!—— 2023.03.13:WTF!曾经听说这部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往事》是第一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印度电影,我就信以为真;时至今晚,我才偶然得知在其之前《印度母亲》以及有印度参与制片的《早安孟买》就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了。
体育片内核一旦跟民族主义捆绑,外人看就变得非常矫揉造作,更何况是崇尚超神的印度。
不如另外几个 臭长 种族 殖民 欺压 基调还行 不算压抑 歌舞冗长 但是因为是阿米尔汗演的 要看
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