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中有几次我已经忘了这是电影还是现实,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电影中取景的地点就在我今年上半年访学时住的地方附近,садовая地铁站使用的是文化公园站的站楼,最后他们得救的地点背后则是新圣女公墓。
新圣女公母附近的人工湖是我最喜欢遛弯的地方。
回到电影,本身,也许故事有些混乱,比如他们是怎么又回到了地垒?
那个地垒出现在新圣女公墓,新圣女公墓虽然在莫斯科沿岸,却不在地铁环线附近,距离地铁环线尚有体育场站和伏龙芝站,莫斯科地铁每一站的距离大于上海和北京市内地铁的站间距离,距离并不近。
再比如莫斯科市区最终的命运是什么?
剧中的地铁灾难让我不禁想到了今年7月的莫斯科地铁事故,有一些相同的原因,比如地铁基础设施陈久老化,可以看到调度室里面使用的还都是苏联时期的设备。
不要说数字化,连自动化都没有完全实现。
管理人员十分散漫也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曾在层层上报从而误事的现象。
剧中负责指挥救援的那位大人物,我想应该是以绍伊古为原型,无论形象,还是语言习惯、做事方式都很相似。
印象深刻的是有人向他汇报莫斯科市内过度开发造成的恶果。
如果去过莫斯科的人就会感觉到,莫斯科的市内开发程度、密度,如果与北京、上海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看着北京上海市区内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现在的城市形象也许有一天就是灾难之源。
灾难电影表现的是想象,却未必不会变成现实。
主题只一个会不会好,当生命面临威胁,生命折射出的光芒能让人看到最真切的人生感动,这可能就是人生价值罢了,但这么多的生活主题中,让我感动的是,爱情—— 主题太多,当生命面临威胁,生命折射出的光芒能让人看到最真切的人生感动,这可能就是人生价值罢了,但这么多的生活主题中,让我感动的是,爱情——
首先涉及到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哈哈,用电影促进自己学习,坚持每看一部电影都到豆瓣上来写点什么!
绝对的好片,虽然有瑕疵,但最后能让人看的有代入感,能自然的笑了,就是泪点太高,不过结尾看完还是有着回味无穷的感觉,着急的去了解了解这部影片!
先抑后扬,爱喝酒的老头为什么这样,那个女子手球老太为什么被开除,通勤员为什么掉以轻心,导游小伙为什么退学,尽职尽责的医生为什么遭遇被出轨,是不是暗示一些负面问题......但也有好的一面,导游小伙勇敢追逐自己钟情的姑娘,为了她敢于付出自己的生命,医生尽量的帮助受伤人群,胖子邮递员始终不让文件丢失,妻子的愧疚,搜救员义无反顾,记者的灵机应变帮助妻子....还有很多细节,医生小心翼翼救出女儿,老太继续看书,撞车小伙执着等待,,手球老太的戒酒男二感觉是很现实功利但良心犹在,男一在坚持自己太正确的教条
我说,这部俄罗斯电影《夺命地铁》,实事求是,我们给了6.9的评分,低了。
真的低了!
这是一部高质量的灾难片,不仅有情节,内容充实。
摄影水平高,人物表现个性强,演技精湛。
场面上,体现得壮观、丰富,节奏紧凑,充满紧张感。
影片对于人性和伦理,体现了真切地诠释。
而且,对于家庭、爱情都有深入地表达。
我觉得最后结局不应该这样呀!!
虽然老婆接到电话后不断问男主角名字完全不理接电话的情夫,但是并不能说明她的真爱是男主!
我理解为她太关心女儿了,男主角和情夫打架之前也承认他妻子跟他不幸福,每天晚上为不能和情夫在一起但又不想男主角难过哭。
男主角只是被戴绿帽所以冷处理这件事,你看男主角最后在救护车上和女主角的表情就知道了,发生这样的事他们连个拥抱都没有,感情并没有因此复燃。
所以最好的结局就是离婚,然后女主角和情夫在一起,男主角和女儿在一起养条狗再找个老婆,女儿偶尔带着狗去有钱后爸那里玩玩。
地铁出事那会儿,确实很惊心动魄的。
但两个小时的时长稍微有点拖沓了,我快进了不少场景,比如说地上那些人做的事,基本都快进。
如果说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的事,那还情有可愿,如果是发现在这个世纪,如此办事效率,都可以换总统了。
人物设定蛮奇葩的,男一号是个性格温和的外科医生,老婆有外遇,正在闹离婚,结果在送女儿去上学的路上出了意外,跟情敌在地下相遇精彩场影还是不够多,也不是很刺激,还有待加强。
暑假摊了好久,计划出去玩儿,因为疫情又出不去了。
下回了豆瓣,晚上搜来电影来看,前半部分剧情紧凑,很写实,联想到前两天的郑州洪水地铁五号线,地铁里的水到快到人脖子,真的会绝望~外科医生一家(爸爸和女儿)及妻子的出轨对象(商人),失业青年与哮喘女孩,前国家队一名女成员被困地铁一起想法逃生的故事,事故发生时商人爬到了地铁车厢顶部,想到了地铁会侧歪压到边上人,也没有跟着人群在隧道里淌水,因为知道地铁还通着电会被电刑。
商人的沉着冷静凸显得淋漓尽致,外科医生定义为一个好人,哮喘女孩在此次事故中遇见自己的 true love,故事的结尾奉劝各位不要出轨哈哈另一个扣人心弦的点是另一辆地铁紧急开回的情节,拍得很好,整个人都跟着紧张了。
遇见危险时沉着冷静多么重要💤
这是我在宿舍和室友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第一次看是和闺蜜在电影院看的。
我第一次和闺蜜两个人在电影院看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后面的剧情,所以我们都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在那儿看的。
这部电影中在地铁上的人每一句尖叫和每一次撕心裂肺的哭喊都会直击每个人内心最脆弱的部分,也让我的心时时刻刻揪着。
真的人只在在鬼门关走一趟才会明白生命的可贵,就像这部电影里演的一样,虽然说有些场景或者细节可能不是那么真实,但是的确能真真切切的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以及人在灾难面前那种无能为力的状态。
电影当中的那一群想急切逃生的人,他们心中满怀着对生的渴望,他们想早点逃出去,但是却因为水是导电的而全部死在了里面,我 真的为他们感到惋惜同时也为他们感到心痛。
那个胖胖的但是心地极其善良的伙计最后却 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体漂浮在水中,我想说为什么善良的人到了最后会是这样的下场,为什么上帝没有保护他为什么。
我本身也是信奉基督教的,所以我在这里才会这么说。
还有那两个男人,因为一个女人才有了关系的男人,他们的相遇能 带我太多的想法。
一个乐观一个只会说风凉话,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反差,我也能看出在灾难面前或是在死神面前大家对生保有的不同态度。
那只小狗也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被一群善良的人保护着,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人性的温暖。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写,但是这部电影真的有震撼到我,一部能震撼人心的电影可能不需要有美国 大片的那种特效场景也不需要像韩剧中那么多拖沓的情节和情话,只要震撼到我的心里了我认为就是一部我觉得能好评的电影。
最后我想说,这部电影既真实地反应了灾难发生的场景,还有人们那种在死神面前强烈的求生的本能都能让我记忆深刻。
还有那一对因为灾难在一起的情侣,那个的男的让我 心生敬佩,让我感到这世界上还是有爱情的,所谓的爱情就是在生死面前即使自己是死也不会丢下自己的那一种感情。
大概就写这么多吧,写的有点长,我也是把心里想说的脑子里所想的都写在了这上面。
希望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我写的吧。
很失败,到了年尾了才看到这部年头的电影,开始看还以为是恐怖片,等越往后看,才发现这部电影里面要讲的主题很多,作为灾难电影,里面包涵的爱情元素,家庭亲情元素,甚至灾难面前的互相护持友情,不放弃的救援,等等都非常的让我感动,爱情中谁敢说爱丽斯和尼克斯比不得露丝和杰克?
反而我认为前者比后者更真实,当初我看泰坦尼克号也没被感动过!
如果大家要求找一部电影的茬,从头到尾都肯定有,那样看电影实在是无趣了,人为的拍摄和剪辑,除非是神,否则不可能没有漏洞!
这部电影是我2014年看过最好看的电影,也是一部能让我感动到的电影,非常棒!
这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感觉如此真实动人的电影,尽管看上去它在一些方面一点都不真!
在浩瀚的科幻片灾难片阵营中,讲述的故事大多是一小帮人的故事,这样的好莱坞标准做法在这部电影中同样的体现,但我仍然觉得它更加真实,这种真实来源于自己的不安或是不可遇见的未来的一种反应,以及对于人类本性的恐惧。
看完电影,我少有的不批评电影各种bug的想法,却以领会的方式去感悟电影中的精髓,而不是以极其苛求的目光去看待这部作品。
依然清晰可见: 1、地铁急刹车那一段,我能想象那每一分每一秒可能发生的事,镜头缓慢的记录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如此真实的还原; 2. 地铁撞来撞去之后,小女孩的爸爸从人堆中翻出小女孩,因为不确定小姑娘有没有伤着骨头什么的,然后让小女孩依次活动手→胳膊→……如此真实细腻的细节体现,表现力极强。
多少科幻片忘记了这些不为人知的处理方式,细节。
这些可圈可点的细节描写在电影中随处可见,尽管有些不合逻辑,但至少 他们不是马虎的拍电影,而是在科普。
3、这应该是苏联时期发生过的真正有过的自然灾难(人为灾难),他告诫着我们这些建筑设计师们,任何一个错误,都将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这不是极刑所能解决的。。
。
4、在处于感情戏份上,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对年轻情侣及妻子出轨后,二个男人的聚首,实在是少见的组合; 在通过女儿表现这两个人的人物行为上又并没有一概的偏袒,结局依然让人回味。
……这几年,发生在南京,武汉等地的地铁修建过程中的地陷,我能说什么?
人类的无知和错误都是未来无法预知灾难的巨大隐患!
没有人希望看到历史重演的一幕,而我们要做的,还有太多!
摘录: 列宁格勒地铁1号线事故简介: 1974年4月8日在开掘下线隧道时开挖了一片未冻区, 导致流砂突出, 流砂体积超过4万立方米, 紧接着上线隧道也发生了流砂突出。
隧道很快淹没, 在6 h的过程中, 2条隧道从工作面到工作井(约600m)都被疏松的沙子填满,最终在森林站砌筑2垛3m 厚的封堵墙才得以控制事故。
事故导致地面产生沉降, 形成400m×200m凹槽, 在流砂突出的中心部位最大沉降达3. 5m。
在沉降区域内楼房和建筑物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形, 而且其中一部分发生了毁坏。
事故发生后采用液氮冻结, 这是全世界首次采用液氮冻结, 全国的液氮槽罐列车都开往圣彼得堡。
隧道恢复工作直接在水中进行, 在- 185℃的温度下流砂也没有停止, 使用了超过8 000 t的液氮, 事故终于得到了成功的控制。
当时完成了长达70m的冻土封堵体。
1995年12月3日夜, 下线隧道大量涌水, 上线隧道急剧下沉, 灾难发生。
1995年12月4日, 隧道运营终止。
1995年12月10日紧急状态小组会议决定, 灌淹上部隧道。
1995年12月16日, 下线隧道也封堵灌水。
对这次事故列宁格勒真理报有这样一段描述: ,20年前预先安装的3 t重的钢制防水闸门从两头永久地关闭了圣彼得堡地铁这条500m 长的繁忙线路, 再砌上了6m 厚的混凝土封堵墙。
咆哮的地下水灌满了封闭的区段, 导致事故区域上覆土层的巨大沉降, 综合技术大街和红色十月厂区的民宅和厂房遭到破坏。
掉入地坑的汽车, 布满裂缝的房子, 滚滚而上的地下水。。。
从此以后, 地铁红线被一分为二, 每天超过50万人的长期客流要在森林站或英勇广场站转乘免费公共汽车越过被关闭的地铁段, 然后再下到另一侧的地铁线继续他们的行程。
导致该事故的政治因素: 就线路规划而言, 采纳了不合理的线路。
穿越地下河的方案是施工难度最大的, 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该方案工期短, 如果在重大日子前交工, 隧道掘进者就可以获得奖励, 当时的重大日子是苏共第25届代表大会。
什么破烂玩意儿,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灾难片的婚外恋神展开?
建设在地下管道下面的地铁隧道漏水问题应该很严重吧。灾难面前,人人平等。夺命的不光是地铁,还有因漏电等原因导致的其他致命问题
主角只是个普通人物并不像我以往主角都是英雄。只是觉得有些地方有点SB的样子。。
开篇还行,后边不行
节奏太慢了……
场面凑合剧情呵呵
有起码45分钟可以删减掉的内容!至于灾情,太夸张了,刹车足足超过一分钟,就算原来有80公里时速,也不至于一上来就被“刹”死这么多人!不是说竖井的水会和河道齐平嘛……竖井路旁的水面低得远了去了,这水是山上通下来的……不合理的东西太多,都赶上天朝的主旋律电影了!
感觉一大波僵尸袭来
红颜祸水
差点忘记了
到底是灾难片还是道德伦理片。。。傻傻分不清楚。。
能把灾难片拍成话痨片也是莉害…题材不错就是内容过满,什么都想表达最后什么都没表达好,观影效果不佳。
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灾难片要塞进去婚外情,这帮人要死了还有心情打架,我的天。而且一个比一个啰嗦,我又看得是全员棒读的中配版……放过我吧心好累
“能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吗?”这一段有点小感动。2014.1.10成都太平洋电影城(盐市口店)
好结局
灾难片中插太多爱情纠葛了,以致不伦不类。
比好莱坞差的那一点气就在于流畅的火急火燎的节奏感,感觉大家都太喜欢讲话了,讲着讲着被水淹了,讲着讲着摔倒了,讲着讲着被车子压到了,为什么毫无性命攸关感啊!!
拍的还不错,就是对俄语不太适应,大长腿美女真赞哎。男二总让我想起普京。
坐地铁要有阴影了。。。
剪得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