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想法,吃。
因为之前看过日版的冬春篇和夏秋篇,吃的部分很详细,而韩版的部分,吃的部分不多,重在抒情。
每当出现一道美食时,内心的OS会这样出现:这是什么好吃的 ?
怎么不多拍会?
我比较喜欢且能记住的有深意,非常耐人寻味的话,比如甜米露做出来就是甜的味道,而米酒做出来就是大人的味道;还有一段男主和女主在工作中关于抱怨的理解,轻易地与那些漂泊在外的打工者引起共鸣。
第二个想法,人情味更足。
这也是区别于日版之后,韩版独特的部分吧,但是这里缺少一点的是,为什么没有载夏家的部分呢,在韩版出现最多的也就是女主的家庭小院,算是比较古朴,而其他的房子早已有了非常现代化的配置,钢筋水泥做成的墙壁,石棉瓦铺成的屋顶,且男主栽夏家更是没有出现过,我觉得会有点可惜,再说男主,因为对狗焕印象实在深刻,实在无法带入,尤其当狗焕那双修长的双手出现,真的没法把他看成是一个精通农活的新手农民,但是狗焕的形象已经很接近了,支持一个,谁让我这么喜欢俊烈欧巴。
擦浪嘿~
三位演员说也神奇,也正是因为这三位演员,我才会看了这部电影,而这三位演员都是分别在不同的电影、电视剧中认识的,金泰梨是是因为《1987》,而秦基周是因为《第二次二十岁》《迷雾》,而柳俊烈是《请回答1988》这三位演员在其他的剧中都有着非常强烈的人物形象。
他们集合到一起能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而实话说,他们的表演也并没有什么大问题,金泰梨似乎是融入了这个人物,树下啃番茄,种洋葱,逗狗狗,做美食,俨然就是那个在“小森林”中长大的孩子。
从她开篇第一次骑自行车回到乡下,然后故事缓缓展开,并没有因为她的表演而有任何让人出戏的时候。
而女二秦基周,那种农村女孩天然朴实的样子也都有表现,看到评论似乎很多人不满她过于活泼的表演,可那不也正是将角色演活的一种表现。
柳俊烈,“傻傻的”,却有着自己强烈的主见。
可能导演选角的时候也看中的是柳俊烈这个形象吧。
风格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是翻拍日本的,但是现在去看下原版,但当然这一部独特的风格我也能够给7分,说实话我很少能接受太小清新而没剧情的电影,但是唯独这一部,认认真真地看完直到飘出字幕。
我看完就说了,“美人,美食,美景”,才让这部片子不那么单调,而处处点到为止的剧情,逃离都市,回归田园,最近也有一个综艺《林中小屋》也有类似的主题,在一部电影中听风声,雨声,下雪的声音。
现在繁忙的都市生活是不是已经让很多人忘记了”最原始的初衷“,林中小屋在开始的时候有一幕印象非常深刻,在”实验对象“带来的一大箱行李中只留下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他全部扔掉。
为了生活下去,我们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呢?
留有足够生存必须,剩下的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生活远没有那么复杂,可是想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却太不容易了。
豆瓣日历绝了啊在狗焕劈腿韩素汐新闻闹得沸沸扬扬的这几天日历封面上写着最好的下酒菜是凉飕飕的风和陪你喝酒的人封面图片是狗焕查理茶器修剪枝叶(虽然不知道过段时间怎么反转)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韩版《小森林》的吃食吐槽起来根本无从下口,就跟它电影里看上去的口味一样无从下口。
但是把韩版《小森林》,翻拍成韩剧版《小森林》,就展现出你韩导演的局限性了。
有男朋友,要分不分玩躲猫猫的主角惠媛;暗恋惠媛,但是有个会来事儿的前女友的发小载夏;和惠媛是好姐妹,暗恋载夏,同时明示惠媛不能跟她抢的淑银……好好的《小森林》,活生生拍成了三角恋的干饭日常。
就差再安排那个戏份稍多的邮差大哥暗恋淑银,一整个闭环了。
韩剧女主可不能只有复杂的爱情宇宙,还得拥有复杂的家庭成分。
既然女主敏感内敛,那就配一个潇洒飒爽的妈。
虽然母亲这个角色是照搬日版《小森林》,但在日版里,对母亲的情愫是柿子敏感的内心世界的写照,本质上还是用来烘托主角的。
但是在韩版里,母亲几乎成了惠媛回家的主要动力,对于母亲的思恋和依赖过强,缺少了主角本身的人物独立性。
复杂的感情关系,不完美的原生家庭,韩剧的两大元素《小森林》都占齐了,你想想,是不是随便拎一个韩剧出来,都能找到和它相似的人物设定?
比如《继承者》,比如《鬼怪新娘》。
老实说没有拍成一部爱情片,已经是导演的极限克制了。
可以说导演是在落入俗套的边缘疯狂试探。
所以,韩版《小森林》是拍不出日版那种四季三餐,一茶一饭思人生的小清新感的。
也不太可能爆出日版《小森林》那样“稻子会听着人的脚步声长大”的这样的治愈金句。
更不会像日版一样还有第二部了。
因为第一部导演把人物之间的暗情导火线铺垫在那里了,第二部你点不点都不是。
点了,俗气爱情片;不点,再搞一次吊人胃口不上菜?
你没法拍。
再说了,韩版要再拍,也没别的吃的可以拍了。
这是一部没有跌宕起伏剧情的电影,但是像春天种下的种子,经历四季,最后结出果实,顺理成章,平平淡淡的浇水,安安静静的弯腰插秧,把镜头洒在生命的各个角落,让它自然生长,自然记录着生活。
大城市的繁华一开始总是让没有经历过的、刚刚开始发芽的人充满想象和憧憬,当一头扎进去之后才知道,繁华虽好,却终究没有归属感。
女主在大城市受挫后,回到原来生根的地方,原本想稍作休憩,却越来越舍不得离开,生活,生活,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种活法,要怎么活,才能活得好;经过降雨暴晒后,我才觉得与其追踪活得好,活得心里舒服,合适自己的活法才是实实在在、恣意充实的。
剧中女主,一鸡一狗两好友,双手创造美味,四季各有精致,追随自然,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依旧在大城市周璇的人儿,看了如何能不心痒痒,活着,有滋有味的,有友有伴的,有吃有喝的,双手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美哉美哉啊!
试着用美食梳理剧情,内容有剧透,慎点。
久违了,小森林!
如果你受到过电影「小森林」的滋养,那么韩版「小森林」会让身处都市的你再一次找到这种原始情感。
按照电影里出现的美食料理,梳理了渐渐浮现的故事脉络,就以新的角度来感受一下韩版「小森林」的乡村生活吧。
日版女主市子
韩版女主惠媛1st dish 面片汤“身体被冻僵的时候,只要吃一口面片汤。
”在一个冬日,从城市中回到老家的惠媛,为自己做了一碗面片汤,搭配用面糊包裹煎制的白菜,醒面的功夫,扫好了门前的雪,就这样开启了「小森林」模式。
汤底的制作完全可以自由发挥,把面摊成薄片儿,揪成小块,下入汤底中,操作简单。
面糊的做法,用鸡蛋面粉和水混合,煎制的白菜更能锁住菜叶里的水分,蘸酱油或调味汁,补充面片汤里缺少的蔬菜,完美搭配。
2nd dish 五彩糕“阿姨做的不是甜的但有甜味,惠媛做的不是咸的但有咸味。
”被老友尝出了五彩糕的秘密,妈妈用晒好的南瓜干代替了栀子,所以吃起来甜甜的,而惠媛加了盐。
和好友一起分享五彩糕,好像一下回到从前。
把米碾成粉状,分别与菠菜里绿色的汁、栀子的黄色的汁混合,加上煮好的红豆泥,红豆煮到完全可以用手碾碎,再一层一层平铺在蒸笼上,蒸熟后可享用。
3rd dish 酿米酒“出完汗之后,需要酒。
”劈柴是全身运动啊,惠媛在劈叉以后,想到了米酒。
想到以前,在漫长的冬季,妈妈偶尔会做米酒来喝,给她喝甜米露,甜米露的重点是做出甜味,而米酒做出来的是大人的味道。
米酒加上下酒菜,和朋友一起享用,情感滋长的好时间。
蒸熟的米饭中加入酒曲,混合均匀,倒入水或者淘米水,放置一夜,会变成甜甜的米酒。
过滤之后,纯纯白白的米酒完成。
4th dish 时令蔬菜意面春天来临,花朵亦可作为配菜。
根据时令,就地取材,是自给自足的生活乐趣,惠媛享受着这种恩赐,在普通的意面中加入春花。
参考意大利面的做法,葱、蒜等调料煸香,放入面条翻炒,再加入时令蔬菜,最后撒上芝士、胡椒、盐调味。
5th dish 卷心菜绿豆煎饼&卷心菜三明治电影中无时不刻出现惠媛和妈妈的羁绊,也是韩版「小森林」和原版的最大区别,在于故事性的完整。
比如每次做菜时惠媛都会想到妈妈,每次都在和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做比较。
回忆着妈妈做的卷心菜绿豆煎饼,也完成属于自己的美食卷心菜三明治。
是很值得尝试的菜品。
卷心菜切丝,和绿豆面糊混合,加入胡萝卜末火腿末等,略调味,放入锅中煎成饼,另煎一枚鸡蛋,未熟时把煎饼放到鸡蛋上,翻面煎,直至成熟。
出锅后,加入酱汁,调料,重点是最后一层飞舞的柴鱼片。
春天的卷心菜,生吃是最好吃的。
卷心菜三明治用卷心菜切丝,加入芝士、蛋黄酱、胡椒、盐等,夹在面包片中间,是一道不错的早餐或下午茶。
6th dish 土豆面包不辞而别的妈妈第一次给惠媛寄来了信,内容居然是制作土豆面包的方法。
这是惠媛最好奇的料理。
写自己独创的料理方法作为回信,后来惠媛真的写了自己的料理心得留给妈妈。
这是妈妈的独特方式,鼓励独自生活的女儿吧。
土豆面包的做法只比普通面包多一个步骤,就是在和面时增加土豆泥。
却是很有想法的,属于妈妈的料理。
7th dish 天妇罗又是一道时令菜,春夏之交的时候,干农活回来的路上,顺手采摘几样时令蔬菜,就是一道美味大餐。
用鸡蛋面粉和水制成面糊,刺槐花和苦菊包裹面糊炸制而成,面糊不宜过厚,像这样能看出蔬菜本来面目的,才是好味道。
刺槐花很少见,但它的食用价值很高,味道甜美可口。
8th dish 辣炒年糕“顶级料理,当然是亲手做来吃了。
”好朋友失恋的时候,和惠媛一起做“顶级料理”,辣到流泪的炒年糕,不愧是最好的治愈利器。
蒜片煸香,加入干辣椒碎,炒出香味后加入圆白菜、胡萝卜、洋葱,加水,煮的过程中加韩式辣酱,搅拌直至辣酱化开,放入年糕,葱段,收汁,可以享用啦。
9th dish 糖水栗子“小时候听到的话,力量很大。
”秋天去山上采栗子,想到小时候山中有熊的传闻,小时候听到的话,小时候吃到的味道,都是力量很大。
给栗子加甜味保管,更长久,想吃的时候随时拿出来吃。
糖水栗子,是栗子的做法,也是栗子的保存方法。
栗子去皮,放入水中,加苏打浸泡一夜。
第二天用小火煮,反复煮到水呈酒红色。
挑去栗子的筋络,加入砂糖满满煮,煮好后,放密封罐里储存。
10th dish 柿饼“到了冬天才能吃到真正好吃的柿饼。
”做柿饼让惠媛想到了和妈妈的争论,小时候她更想在城市中生活,妈妈却说:“到了冬天才能吃到真正好吃的柿饼。
”现在的惠媛可以理解妈妈的话了,看了以前妈妈写给自己的信,现在正是时机,惠媛又一次离开了这里,开启寻找自己的小森林之路,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时间。
附上妈妈的信(摘录):爸爸去世之后,不想回城市的原因是,想把你种在这里,想让你扎根在这里,每当你累了的时候,如果能记起这里的泥土,风和阳光,总有一天能抖抖土,重新站起来。
新鲜的柿子去皮留蒂,在户外晾干,可直接作为茶点享用。
风干和腌制相同,都是储存食物的方式。
11th dish 烤洋葱“经过了冬天的洋葱,会比春天种的洋葱甜好几倍,也更结实。
”一个夏日,又回到了乡村的惠媛,从地里揪了洋葱,给自己做了烤洋葱。
这次的回归不再是逃避城市生活的结果,而是一次选择,在适应了城市的节奏之后,做出的生活方式的选择。
洋葱剥皮,挖空内心,填上调味后的土豆泥作为馅料,撒上芝士,放入烤箱,烤熟即可。
“只有回归了自然,才能更容易直面自己的内心,当我们面对最纯净的生活状态时,才能更好地接受自己”,不同于原版「小森林」的主旨,韩版「小森林」更倾向于表达归隐乡村是一种选择。
特别烦躁的时候打开这个电影随便哪一分钟进入,被浓浓的生活气息感染,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如果说是被电影不急不慢的节奏所感染,不如说是这种生活方式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自由和平静吧。
满眼绿,绿到原谅。
强烈建议先看原版(日版)然后再来看韩版,槽点多到爆炸,电影开篇女主向我们展示了具有韩国特色的辣白菜汤配米饭,之后没米没面的情况下居然打算挨饿?
你是来参加变形记的吗?
之后我们的大姑妈登场,眉梢眼角活脱脱展现了一位在菜场早市摸爬滚打的大妈形象,尖酸刻薄的话语让女主甚是欣慰(PS:话说韩国电影很喜欢在电影电视剧中设立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物)。
原以为乡村生活开始了类似日版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导演果然没有让观众失望,闺蜜登场,两人之后每一幕对话分分钟然我感觉下一秒就要开启银幕撕逼,儿时的玩伴男配出现的时候,我一度想要去医院看眼睛,韩国男星帅的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挑了这么个形似藏狐的人。
片中男配形象
多形象,可爱吧!
其实,本人对电影里的任何演员都没有意见,只是认为韩国的翻拍很失败。
也许你以为吐槽完了,不可能!
说实话个人觉得这个电影不应该叫小森林,应该叫都市女性在乡村,女主每一道菜无一不是减脂瘦身餐,炒意大利面,开始只是觉得菜色很素,就在装盘的时候一把鲜花撒入盘中,嗯?
什么操作。
之后的木鱼花饼,为什么看着那么像铁锅铁饼子。
女主和妈妈一起吃西红柿的时候觉得女主妈妈就吃的很真实,反观女主,西红柿那么多汁液,她究竟是怎么做到转圈吃还不弄脏衣服的。
其实吃什么无所谓,您别吧唧嘴呀。
其实仔细想想韩国没有多少自己本土的特色美食,你打算走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路线那也是一种选择,可是就在女主酿好米酒和男配吃的开心的时候,闺蜜看着屋中二人而打算转身离开的时候,这是什么鬼啊!
是要开启三角恋爱了吗?
看到这里坚持不下去了,最后全场演技最佳→五狗同学。
看完韩版再次建议回去看原版洗眼睛。
以上仅个人观点。
我一点也没被治愈。
也一点都不想吃电影里的食物。
在日版小森林以及原著漫画中,有一个潜在的推进节奏,在这个节奏里,何时吃喝何时劳作,都能恰到好处的让现实的皱褶,在一食一饭,劳作日常的弧光中,获得舒展。
让整个电影包裹在疏离但柔软的质感中。
女主是逃避到小森的,她对小森林的态度是疏离的,对生活的茫然让她感觉城市没有归属感,而母亲出走的小森也没有,回到小森是一个再次逃避后再直视的过程。
这样才能有之后的下决心离开和再度归来的坚定。
新版既破坏了节奏又破坏了质感,让人觉得所有人都轻飘飘的浮在半空中,根本没法相信他们是喜欢小森的。
另外 这个闺蜜人设真的看的我 分分钟想跟她撕逼。
▶两个版本的《小森林》,桥本爱的更像是一部纪录片,绵绵长长,轻轻柔柔,各种滋味慢慢发芽;金泰梨的则更像是一部电影,蜿蜒的爱情线、叠画的母女情还有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怎么看都是一部纯正的商业电影,如果说桥本爱的《小森林》是润物细无声的存在,那么金泰梨的《小森林》就是一架童年的纸飞机。
影片初始的自白就告诉观众惠媛“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来了这里”,所以对于惠媛来说这次归乡之旅几乎是一场“逃难”,不风光甚至些许狼狈,大城市堆积起高高的不如意让她决定逃离,她给自己一个冬天去痊愈...惠媛的回归不意外的引来了童年好友银淑和载夏的注意,他们与她的再次相遇勾起了件件往事,仿佛每一道菜都有母亲的影子,每次刻意为之的味道却更能激起对母亲的想念,惠媛乘着童年的纸飞机,寻找妈妈留给她的蛛丝马迹,最终惠媛对时间的理解与母亲达成了一致,她们在不同的时空一起寻找属于自己的“小森林”,那些妈妈结婚后曾经放弃的事情,成了惠媛创造属于自己时间的源头,原本因为逃离才回归的小森林,成了归家的讯号。
影片中借鉴了桥本爱版《小森林》的色调,特别是对于自然环境的描述,都是向同名漫画的无限靠拢,但金泰梨版本的《小森林》台词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因为简单直接,比如“酸酸苦苦大人的味道”“在大城市呆久了就会发现,干农活是个不错的职业,等到春天的时候,一切都会发芽”,所以相对来说大荧幕更喜欢金泰梨版的《小森林》。
▶酣睡的老人、自行车、稻田、矮屋,这也是我的童年纸飞机。
如果食物说日语,人说韩语,要怎么对话?
[小森林]出了韩版。
日版,是森系文(吃)青(货)的圣经。
韩版,依然是小镇姑娘从大都市回到故乡,门外有地,屋里有锅,今天长出的菜,今天就上了餐桌。
但这次,姑娘不是冷冷清清的桥本爱,而是[小姐]里那个野丫鬟金泰梨。
相应的,日版里那种深山老林的仙气,变成了韩版里拉家常一般的市井烟火气。
甚至你们的狗焕哥,为金泰梨饰演的惠媛,抱来了一只狗子,名为五狗。
因为在它这辈排行老五以此类推,写这篇文章的我叫姜一人。
乡亲随手就扔来一只鸡,当礼物。
“飞来横鸡”韩版是个农家乐。
可惠媛吃的,还是日版的日料。
依然是糖水栗子、意面、面片汤……①吃胡萝卜,就会变成胡萝卜人,不是父母养大的,而是食物养大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材和烹饪的方式,塑造了市民性格。
被辣椒养大的性子烈,被鱼米养大的慢悠悠。
东北人做菜爱勾芡,哪怕是一盘清炒蔬菜,也要来一大勺淀粉,做出的菜浓稠。
他们对人亲热。
哪怕是陌生人,也是“亲爱的”。
江南人的饭桌上,都是一小碟一小碟,菜色可以多,但分量绝不能大。
他们总给人留下“精致”的印象。
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宁可冷淡,不愿过界。
吃日本菜和吃韩国菜长大,气质是不同的金泰梨,是韩国菜养出来的那种姑娘,有点甜,烟火气十足,有点大咧咧,又不失小女生的可爱。
你跟我说她是吃日料长大的?
亲切的金泰梨日料清清冷冷,一小份,养出来的,是桥本爱那种姑娘,棱角分明,安静。
冷淡的桥本爱比如刺身,深海的海鲜,冷藏冻结了时间,像它们刚刚出水,再用刀,果断片成薄薄一片,上桌,也是在冰块里。
这可能是最贴近大海的一种用餐方式。
可能比食客与同类的关系,还要贴近。
电影里的食物也是一样。
煎炸的食物,一个是一个,连多余的油也不要有,没有汤汁把大家混在一起,每个都独自待着。
配上绿叶菜,更寂寞
红薯干也一片一片,连水分都不来作陪也都是刚从地里长出的新鲜。
市子(桥本爱饰)话不多。
但每一份食物,都是她从泥土里收获,亲手切好,再亲手放进锅里,亲眼看着菜汤咕嘟咕嘟。
这份关系,无比亲密。
而和人的关系,淡淡的。
乡亲大婶来,她做听众,心思,却还是和她手里的食物耳鬓厮磨。
吃货,不是缺心眼,只是对食物深情
日版里,连猫也是不理人的
而韩版的狗,却和惠媛特别亲市子常常一个人吃饭,而惠媛却总是要找朋友来陪的。
吃糕
吃年糕
喝米酒同样是和乡亲大婶说话,惠媛也不再是旁观者。
面对尴尬提问,尬笑回应金泰梨说,她这个角色和日版不一样,有两个很好的朋友,待人也更亲热。
这才是韩国元气少女啊。
拍日版[小森林]时,桥本爱说,自己本来挑食,但拍这部电影时,因为做法太好吃了,很多原来不爱吃的东西,也爱吃了。
而金泰梨说,别人拍这种美食电影,很多都是演的时候嚼,停机了再吐掉。
但她是把每一份菜吃得连渣渣都不剩。
挑食的桥本爱,和狼吞虎咽的金泰梨,大概就是日料和韩国菜的差别。
②吃部队火锅,才能长成金泰梨韩版的结尾,点出了日版没说破的中心。
惠媛读着妈妈出走时留下的信:爸爸去世后,我没有带你回首尔,是因为我想把你种在这里。
在泥土里长出的人,才有根从前的料理,是从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正是它们养大了惠媛。
但妈妈的种植方式不太对。
她拿日料种下惠媛,惠媛要寻根,大概要漂洋过海去日本,成本有点高。
不少人说,韩版里的食物看起来没食欲。
但我觉得,没食欲倒不是重点,毕竟各花入各眼,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重点还是,无论是金泰梨还是整部韩版电影,都是从韩国土地上长出来的,而不是日本的土地。
炒年糕那段就极好。
韩国炒年糕甜辣,吃得停不了口。
可这辣,毕竟不是四川的辣。
而是大学门口夜市的那种辣。
破例放太多辣椒,两个姑娘便辣得气喘吁吁,相对着,像两只互相生闷气,不停哼哼的斗鸡。
载夏(柳俊烈饰)一进门:呀,你俩吵架啦?
一定是韩式年糕加辣才有的情景相对的,那不勒斯意面这种日式洋食,就不适合出现在韩国农家的餐桌上了。
撒了海量花瓣的意面
甚至还有槐花天妇罗太日式,太清冷了。
[小森林]改编自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
而漫画的由头,是五十岚在老家的生活经历。
他在岩手县自给自足,顺便还产出漫画然后才有了[小森林 夏秋篇]、[小森林 冬春篇],只不过场地搬到他父母的老家东北。
即便已经非常本土接地气了,日版剧组仍找了美食家做顾问。
因为整部电影,其实是人与食物的交流。
人透过食物,去了解土地,人通过陪自己十几、二十年的胃,在回忆中了解自己。
如果食物说日语,人说韩语,要怎么对话?
韩版就是这样鸡同鸭讲,人与食物的互动,根本失败,所以才不得不减少菜的戏份,增加人与人的互动,所以才不得不用妈妈的信,点明主题。
韩版请的顾问,是“食物造型师”,让食物好看。
怕是把原著的美学,太表面化了。
沙拉,首尔吃不到?
汪曾祺写高邮的鸭蛋,吃法是敲破一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扎进去,红油冒出来,蛋黄通红。
自然不是翘着兰花指、配着紫苏叶的雅致。
但还是美,美得光是看文字,都流口水。
对自己土地上食物的欣赏,绝不是摆盘好看就能体现的。
高邮的汪曾祺,也犯不着写对杀猪菜的深情。
市子吃着看起来性冷淡的食物,自己也冷清。
惠媛冲破了食物的阻力,长成了另一种样子。
但是啊,韩版[小森林],就应该咋咋呼呼地围坐着吃部队火锅,炸蔬菜饼,滋啦铁板上压着鱿鱼,喝杯玛格利米酒大叫:还是乡下爽啊!
-文: 姜不停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故事是故事,生活是生活,食物是食物,三者完全没有融合在一起,缺少日版那种沉静美好的治愈感,也没有赋予食物制作过程中对自然馈赠感谢的仪式感,而且韩国真的有美食吗,不是白菜就是卷心菜,做出来的东西真的没有一点食欲。
原来这才是幸福应该有的样子,即使某一天遇到那个对的人,也发现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风景还行。
看完日版看这个…真的又假又矫情…韩化失败
韩国人是真的没得吃。
乡土版哈哈
7.5
本来中规中矩的翻拍,硬是被几位主演的魅力让影片提升了一个层次,金泰梨应该是韩国演艺圈极少数自带一种纯真的烟火气的女演员,演出了自己的风格,狗焕和文素利的表演也很精彩,相较于日版,提升了故事性,小清新又接地气。缺点大概是最重要的美食展现实在太简陋了,这些韩国料理简直让人毫无食欲啊
想跟柳俊烈一起到乡下去种田!
除了出发点有些任性外,剧情没有硬伤,毕竟真的没什么剧情。棒子菜肴没有太多可着墨之处,所以影片转向了田园生活的人际部分且刻画得也比较完整。全程旁白解释剧情并不是好的选择,好在配乐、构图比较考究,可以使用“小清新”作为幌子。
呜呜呜梦回小学时南门底下妈妈在有院子的屋里种西红柿,一整个夏天她都舍不得买水果总让我吃西红柿……二十年后必须要住农村,必须!
节奏比日本小森林慢,也有很多模仿的痕迹,但丝毫不减少我去这类小清新食物电影的热爱。
阿加西真的有点攻哦。。
被金恩淑编剧选中的女主角果然不一样 金泰梨每一个镜头都美呆了
合格的三角恋
感觉是一样的,就是没日版的好吃。
태리妹紙啊❤️~難得韓翻日翻得這麼成功,個人甚至更愛這一版。開頭閃回女主的首爾生活時,因為有過一模一樣的經歷,委屈到落淚。不似觀影,更像是接受一場心理治療,在城市疲於奔命的我也時常感到“飢餓”,然而我要回到哪裡去呢?丨2018.3.30,CGV용산二刷
原版是被都市生活抛弃也厌恶的小镇姑娘努力生活的一年四季;韩版是爱情顺遂、生活甜蜜的民宿生活,食物更像是甜蜜生活的某种点缀,大段感情的书写更像是“凭空捏造的爱情乌托邦”,矫揉造作,内里变了,壳子再精美也是败笔。
3.5 虽说食物看上去是比较寡淡,不过无论如何,故乡的味道、母亲的味道,乃属于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一律平等尊重,不分国界对不对,这也是略有点小感动的点:被问到为何回到老家,答曰因为饿(也包含了精神意义上的饿),在首尔吃的都是盒饭什么的;你别说鲜花意大利面真的拍出来好好看啊!当然最秀色可餐最有气质的是wuli文素丽老师!女孩劳作一年,仍肤如凝脂、冰肌玉骨,不知道是不是和不吃大鱼大肉有关doge,满天繁星,溪边捞螺蛳,也没蛾子打扰,邻家大叔随手就能扔只鸡给你,乡村日子美则美矣,就是吧,尽管说了些“哎呦呦,我的贴满膏药的腰”表达辛苦的内容,但本质上还是过于美化了农业和农村生活,终究仍是背景设置在农村的又一出小资片 @韩国文化院
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