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完美的一部音乐剧,最令人惊艳的是舞台创意与整体故事节奏的把握,整个故事没有一句废话,而剧组根本不养闲人:-D,用几把凳子桌子,通过换服装,没有更多的道具就表现出整个剧情,可以说又有创意又完美,没有任何唐突的点。
整个片中表现出的人道主义与宗教上的自由与同源令人感动,而最后影片由灾难之中的美好再度回到现实生活的残酷,这一点表现的非常真实。
直到十周年以后老年夫妇终成眷侣,一对新邂逅的朋友,黑人大哥再次和市长畅饮,一切都没有结束,美好的回忆还在继续。
同性夫夫之间的分手令人惋惜,但本质上是灾难面前无法共情三观上的不和,再加上黑人大妈儿子的死去,也在一片美好中表现出了实际上残酷的一面。
不过,911事件是人类的灾难,但从本质上来讲是大国之间博弈的产物,灯塔国实际上干了什么所有人心知肚明,所以哪怕一味强调自己是受害者却从不无辜——他们曾经害死了多少人呢?
造成了多少国家多少动乱呢?
所谓的恐怖袭击能和这个比吗?
如果从这方面来看的话整部剧就有些讽刺意义,强调自己是受害者而从不谈自己是凶手的事实。
但我依旧喜爱这一点,因为以比起国家之间的博弈他更强调人之间的温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抛开国家之间的分别,无非是百姓之间的互相相处,人情冷暖彼此守护。
哪怕知晓这是因为灾难面前人类人性的善良,如果灾难时持续时间过长的话这一切将不攻自破,但在大灾难面前,人类之间的互相帮助也令人感动。
来源不同,但身在一处,信仰不同,但同在祈福,人类的善于恶是不以地域分别的,文化的差异并不阻碍人们的合作,无论国家与否宗教共通,只要是人类本身,我们总会走向大同。
可以说在极致的灾难之中,人性的光辉发挥到了极致,这一切都不将是阻碍,我相信终有一天会没有国界与宗教之间的隔阂,互相帮助,共向繁荣。
当玛格南摄影师按下快门的刹那,当百老汇演员唱响第一个音符,关于911的历史叙事便分裂成两个平行宇宙:一个定格在双子塔坍塌瞬间的视觉震颤里,一个流动在纽芬兰岛38小时的人性交响中。
灾难的艺术再现由此呈现出独特的双面性——玛格南摄影集以每秒1/500的曝光速度切割历史断面,而音乐剧《来自远方》则凭借戏剧特有的时间延展性,编织灾难的涟漪效应,让事件的回响在时间的深处久久不散。
在玛格南摄影师冷峻的镜头里,罗兰·巴特所谓的“刺点”化作钢筋丛林中的尘埃云团,消防员头盔上凝结的血迹,以及悬停半空的公文纸页。
这些凝固的瞬间以零度叙事的方式将灾难转化为集体记忆的标本。
而在《来自远方》的剧场中,当女机长贝弗利·巴斯唱响《Me and the Sky》,她的生命轨迹在灾难的背景下与一架钢铁巨鸟的坠落交汇,形成一种命运的复调。
飞机不再只是袭击的象征,更是女性突破职业天花板的隐喻,使这场灾难获得超越时空的寓言质地。
两种艺术在时空中形成了奇特的复调。
玛格南摄影师们遵循“见证伦理”捕捉的创伤现场,执行“旁观他人之痛”的职能。
而音乐剧把镜头转向灾难的边缘:大西洋上空38架盘旋的客机,纽芬兰岛民翻遍厨房凑出的9000个面包,犹太老妇用教堂烛台为穆斯林青年点亮祈祷角。
这些叙事褶皱里的微光,意外构成了“奥斯维辛之后”的诗意可能。
在甘德小镇的临时剧场里,华尔街股票经纪人和非洲移民厨师分享同一瓶威士忌的桥段,与摄影集里那张著名的人群逃生照片形成镜像。
前者在戏剧柔光下模糊了身份边界,后者则通过广角镜头凝固了集体创伤。
两种艺术媒介在空间维度上搭建起了“创伤中心”与“治愈边缘”的对话场域。
谢幕时演员们手拉手跳起纽芬兰传统舞步,这个共同体重构仪式瞬间,与玛格南照片里幸存者手挽手穿越瓦砾的画面,最终交汇成同一个意象。
纪实摄影以锋利的棱角保存记忆,而戏剧则提供柔性的抚慰,使苦难得以被讲述、被分享、被理解。
在记忆与遗忘之间,我们既需要凝视伤口的锐利目光,也需要在共鸣中找寻重建的可能。
最近刚好看了这部还有马格南摄影集,以上内容感悟+AI 润笔
《来自远方》是一部关于缺席的音乐剧。
它讲述了大批乘客因为“9·11”恐袭而被迫降落到加拿大纽芬兰的一个名叫甘德的小镇的故事,展示了当时面对如此紧急事件时的众生相:怀疑、惶恐、迷茫、愤怒、悲伤……各种负面情绪一下子全都涌入到这个加拿大偏远小镇中,然后在那里疗愈、放松。
小镇人民用自己的热情与温馨接纳着同样始料未及的挑战。
《来自远方》的多线叙事是极为复杂的。
每一位都分饰多个角色;一些角色有明显的的人物曲线,而有许多没有姓名但是典型的人,他们都有所表达,可是他们的话语马上就淹没在了整个故事的大叙事之中。
他们的呐喊看似无足轻重,似乎只是整个剧的“气氛组”,但这模拟了当时的小镇一下子迎来如此多外来人口的混乱。
(你能想象吗?
整出戏仅仅只有12名演员!
)突如其来的访客,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旅行动机,有不同的目的地,甚至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同时也都偏偏被运送到偏远小镇这里。
计划被打乱了,每人此刻的个人诉求与对于恐袭事件的求知欲杂糅在一起,他们无所适从,只能在纷乱无序中努力去保存自我,去寻找出口。
他们的呼喊似乎被听到了,但又无人回应。
这种时候,耽搁的一场极为重要的商务谈判又算得了什么呢?
太多声音都同等重要,所以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意义反而是通胀的状态,原本的价值体系在此时此刻处于崩坏边缘。
同时这出戏的舞台调度又是一流的,全剧刻画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英姿飒爽的女机长、纽约消防员的母亲、自省的男同性情侣、紧张兮兮的黑人小哥……编剧凝练出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角色,突出了这群乘客的矛盾与挣扎。
他们先是被困在敝塞的机舱,然后又被安置于陌生的临时居所。
大概他们是世界上最后得知在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什么的人吧。
在滞留期间,他们的情绪发展是由脆弱驱使的。
后怕、担心、焦急……女机长热爱飞行,不过此刻她痛失熟悉尊敬的同事,她一生信任依赖的飞行器却成为炸弹;她曾经创造历史,但是在甘德,以往的成就感不再,她需要对乘客们负责到底,同时自己也一样无援无助。
还有人因此相识,互生情愫,但恐袭这个特殊的情况却令他们隐隐自责。
有道是911改变了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
这出戏倒是像是灾难的另一面,它捕捉一些隐性的、缺席的事物。
即便是万众一心,每个人的小情绪也必然拧巴。
幸好,小镇人的热情与慷慨把整出音乐剧的光谱向低频区进行安抚,这种底色成为整个这段佳话成立的必需之物。
即便绝望与悲恸迸发在曼哈顿的现场,而心痛的感受却暗涌于整个世界。
来自远方的噩耗,有如突然需要一张床铺休息的疲惫之人,需要沉淀,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关怀,最重要的,需要找到一个出口、一条回家的路。
在事件发生20周年之际,Apple+《来自远方》的官摄是旧日伤痕的一道回响。
它独辟蹊径,用远方的远方去弱化掉灾难本身的震撼与悲伤,选择去审视灾难的余波。
它把远方变成了现场,把彼时换作现时,它激发了没有经历灾难的幸运儿们一些“缺席”又身受的回忆,911的辐射有多深远,究竟自己何以至此?
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慨。
我跟朋友一同观看《来自远方》的剧院录像的时候,他不断感叹的便是:“这出戏太适合疫情之后观看了!
”的确,虽然没有去过抗疫一线,甚至身边都没有病例,我们每个人却真真切切被这大流行病所影响了。
我想看完这出音乐剧,我们会想起之前已经模糊掉的新闻,有温暖、有气愤、有荒诞、有焦灼,如此复杂的情绪都蛰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空间。
如果更宽泛地讲,大事件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波及到我们每个人的。
平凡的我们身处在太多关键事件的远方,而远方发生的灾祸仍旧不得不让我们切肤经受,我们要以一种小镇人的态度去接纳它们,但愿能有好的结局。
全片最爱的一段就是女机场的独唱,翻来覆去听了好多遍,就在网上搜了下相关资料贴在下面。
《来自远方》官网:https://comefromaway.com/index.php《贝弗利·巴斯于 9 月 11 日飞往美国航空公司,她的故事变成了音乐剧》:https://www.mamamia.com.au/beverley-bass-come-from-away/以下是对报道的翻译:没有多少人可以说他们坐在观众席上,在短短4分19秒内观看了他们在舞台上记录的整个人生。
但贝弗利·巴斯(Beverly Bass)可以,她一共观看了“她自己”的《我和天空/Me And The Sky》 158次。
她对音乐剧《离家出走》的每一个字都了如指掌,这部电影设定在9月11日袭击事件发生后的一周,讲述了当38架飞机被迫意外降落在加拿大甘德小镇时发生的事情的真实故事。
贝弗利是这些飞行员之一,她回顾2001年在甘德的那五天,怀旧和悲伤交织在一起。
基地组织劫持使用的两架飞机是他们的——所属美国航空公司。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被挟持的)人是我们两架飞机之一的机组人员,袭击五角大楼的机长 -他和我住在同一栋公寓楼当我们在纽约受雇时,”贝弗利告诉记者。
但他们要到30小时后才知道同事的命运。
当时他们发现自己在一个人口不足10000的小镇的停机坪上被限制在飞机上28小时。
“我们在9月11日上午10点降落,工作人员们到飞机上说“你要到明天才能下飞机”。
我们节省了晚餐的送餐服务,分发了毯子和枕头,并放上电影。
当时天气很好,我们很高兴能够打开飞机舱门,我们会邀请他们 [乘客] 回到驾驶舱轮流过来参观,”贝弗利说。
第二天早上7点30分,当贝弗利、她的机组人员和他们的156名乘客终于被送进航站楼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候机楼的每一面墙上都摆满了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你甚至无法想象的食物。
但我们早上下飞机,[我意识到]他们一定都吃饱了“晚上准备食物。
这是我第一个念头,我们不是在一个普通的地方,”贝弗利告诉记者。
对于来到甘德小镇的6700名陌生人来说,他们对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的经历充满了善意。
这就是为什么它能以音乐的形式而永垂不朽——而贝弗利是主角之一。
但这并不是贝弗利一生中唯一的非凡经历。
1976年,贝弗利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的第三位女飞行员。
1986年,她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商业飞机的女机长。
那年晚些时候,她担任了商用喷气式飞机历史上第一位全女性机组人员的机长。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她必须应对一个尚未准备好让女性进入驾驶舱的行业。
当她刚开始找工作时,有人告诉她,“我们不能让一个女人带着我们的高管到处飞,他们的妻子会怎么想?
”“我甚至不认识另一个女飞行员。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
所以我在机场是个怪人,”她告诉记者。
因此,当一位防腐师向她提供了一份工作时- 运送死者尸体,她无法拒绝。
“我白天上大学,下午和晚上我会飞运尸体,”贝弗利说。
“我会坐那架单引擎飞机,里面装不下棺材。
尸体会放在担架上,上面盖着一张床单,货物抽屉很小,所以你必须把担架倾斜到把它放在飞机上,然后床单会掉下来,头会在我的右边,”她说。
“我不得不翻过他们的脸才能坐到我的座位上,所以他们在旅途中就在我身边。
我很高兴能拿到飞行报酬,我不在乎他们在里面放了什么。
”为美国航空公司飞行32年是贝弗利一生中最大的荣誉之一,在 9/11之后的七年里,当她还在为美国航空公司飞行时,她经常从机组人员那里听到她来自甘德的一名乘客在船上,所以她会上前聊天,共同回忆那段经历。
自2001年的那五天以来,她已经六次回到甘德,如果COVID-19允许她在2021年到达那里,那么在袭击发生20周年之际,她在同一家酒店(假日酒店)预订了14间客房。
至于关于她的经历的音乐剧,贝弗利坚持你应该去舞台上看“她”。
2018年十月,《来自远方》在百老汇成为全世界登台历史最长的加拿大音乐剧,赢得了50多个奖项。
贝弗利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收到年轻女孩的电子邮件和信息,她们通常穿着自己的飞行员制服,演唱她们自己演绎的《Me And The Sky》。
从她开始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的那一刻起,她的同事就告诉她,她是一个“开拓者”,但即使在50年后,她也很难将自己视为那样。
“也许50年后我将能够说‘是的,我曾经是’。
但我只是一个梦想驾驶飞机的孩子,我要实现这一目标。
幸运的是,它对我有利,”她说。
“我的生活如此美好。
我是一个老妇人,三月份我将69岁,我仍然在驾驶喷气式飞机,”她补充道。
对于那些可能认为关于911的音乐剧“太悲伤”而无法在夜间欣赏的人来说,贝弗利有这个故事要分享:“我在DC的时候请了一个年轻人去看这个节目。
他是我们美国航空公司的年轻飞行员之一,他是撞上北塔的副驾驶的儿子。
他父亲去世时他15岁. 我们在航空业有我们所说的“失去的十年”,因为在911之后我们有10年没有雇佣一个飞行员。
他是9/11之后雇佣的第一个飞行员。
他是在 2011 年被雇佣的。
“所以如果他能看到这个节目并且绝对喜欢它,我不知道人们怎样才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上一次看这样放在网络平台上的百老汇音乐剧还是汉密尔顿。
当时看的沉迷其中无法自拔,OST反复在手机里听,每次听到那种激昂的情绪还是会浮现。
带着很大的期望看了这一部,虽然与汉密尔顿形式不同,但一样的精彩绝伦。
可能少了一些恢宏场面,是以小人物的视角来讲述那样一个不平凡而又平凡的故事,感人肺腑。
911的当下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初中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意味着什么。
而哪怕到了如今,也都不知道当时居然还发生过这部音乐剧里讲述的故事。
那么多飞机被迫降落,而陆地上的民众却不知道飞机上有没有同样的xx分子。
可是啊,他们拿出了自己humanity的那一面。
他们care,他们在意飞机上乘客的衣食住行,在意他们心理上能否接受,在意他们精神上的打击和重创,在意他们是否需要一些特殊的生活用品,甚至还在意那些和人类一样的生命。
而人性的闪现恰恰落在这样的细节之处。
在那样巨大的创伤下,这些闪烁着的光辉点显得尤其可贵。
我最爱女机长的那段成长史的唱词。
太好听,百转千回慷慨激昂。
我们不屈,我们不怕。
每次看到911的话题,总有人在下面评论上升到国与国的高度以此来对这次巨大的灾难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
可是啊,看看那些纪录片,这些受伤的,遇害的民众。
他们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都做错了什么呢?
他们与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说句粗鄙的话,我们只是“碰巧”没有出生在USA,没有遇到这样的灾难罢了。
如果遇到了,难道还要对自己说一声活该吗?
这个世上有国家,有民族。
可总有些事情是超越了这些的。
我们之所以能够活着,人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人,我们身上那些发光的地方,无他,也只有humanity罢了。
Come From Away虽然没有Les Miserables、Hamilton这些音乐剧那么家喻户晓,但却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部剧。
这部剧从规模和时长上来讲也比较短小精悍(只有一个多小时的独幕剧),对白和音乐连接非常紧密,导致其中很多show tunes可能不够catchy有记忆点。
女机长的Me and the Sky算是其中(对theatre nerd们来说)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歌,我个人觉得也是近二十年音乐剧里最优秀的女声solo之一。
旋律优美并且vocally intense(aka 难唱),歌词细腻多层次也很inspiring——生活中遇到困难了听一听,就觉得没啥过不去的坎儿。
Come From Away这部剧也是如此,剧情虽然没有什么大起大伏的twist,却是那种在信任缺失的绝望黑暗时期非常温暖人心的存在。
Come From Away这部剧起源于加拿大,在San Diego的La Jolla Playhouse workshop,2015年在La Jolla Playhouse和Seattle Repertory Theatre首演,2017年正式登上百老汇。
导演Christopher Ashley拿到了2017年的Tony奖最佳导演,那一年的最佳音乐剧遗憾输给了当时名声大噪的Dear Evan Hansen,然而2019年的伦敦West End production拿到了当年的Oliver奖的最佳音乐剧、最佳音乐、最佳音效、最佳编舞各项大奖。
整部剧展现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物群像,并没有绝对主角(女机长虽然出彩但戏份也不是很多)。
北美这个演员阵容从San Diego的workshop到最后百老汇版本(直到lockdown几个月前)几乎没怎么变过,所有的演员都是>double casting分饰多角,其中很多演员也是这次录制版的阵容,是名副其实的原卡(original cast)。
这次的官方摄影版本是今年5月份在纽约Gerald Schoenfeld Theater,为纪念9/11二十周年专门录制的版本。
录制的时候百老汇还没有reopen,这个版本的观众是由9/11的幸存者、front-line workers和这部剧的工作人员组成。
可能是因为近年的剧院摄影技术更成熟,我觉得这个版本的运镜非常好(在现场除非你坐第一排确实看不到kiss the fish的细节哈哈),比去年Hamilton的(咳咳)运镜要舒服很多,片尾演员和真实人物的合影也很有意义。
经历了疫情我还是非常支持优秀的舞台剧出官方录制版本的,虽然不能和现场体验相比,但着实降低了门槛和地域限制,可以让更多的观众(远程)感受到舞台的魅力。
同时屏幕体验确实不能代替现场体验,所以传送一下Come From Away的舞台剧词条,希望大家(也包括我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去现场感受这部音乐剧的魅力。
我记得几年前看现场的时候,乐队是在舞台上方的balcony里演奏,结束时依旧音乐不断意犹未尽,恨不得全场square dance(录制版里的结尾也可以看到乐队和现场观众互动)。
非常喜欢最后一幕里的台词 “Tonight we honor what was lost, but we also commemorate what we found”,我们需要所有人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克服疫情,尽管路程曲折但人们依旧向美向善,也希望theatre艺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作为高纬度地区旅游爱好者,也希望自己可以有机会去Newfoundland看一看。
最后惯例传送/安利一下Jenn Colella对Me and the Sky这首歌的精彩演绎:【Jenn Colella】Me and the Sky(中英字幕)_哔哩哔哩_bilibilips:Come From Away的部分幕后班底做了另一部剧Diana: A New Musical(在豆瓣这部剧的item-to-item推荐里可以看到),原本是去年上百老汇的新剧但是因为疫情延迟了,于是也录制了个电影版将于10月份登上Netflix。
几年前我在La Jolla Playhouse吃了个螃蟹看过workshop版本,还是挺好奇最后的百老汇成品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911二十周年看了这部片子,又搜集了一些当时的资料,心中感慨万千,不仅是当时造成的伤害,20年后这件事遗留的问题还有很多。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向前走,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重演。
😭😭😭😭😭😭😭😭😭😭😭😭😭😭😭😭😭😭😭😭😭😭😭😭😭😭😭😭😭😭😭😭😭😭😭😭😭😭😭😭😭😭😭😭😭😭😭😭😭😭😭😭😭😭😭😭😭😭😭😭😭😭😭😭😭😭😭😭😭😭
1、非官摄貌似原卡的百老汇版本运镜流畅,字幕详实。
相比官摄版,此版节奏更接近原声带,剧情更加紧凑连贯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x411q75F2、剧组访谈关于音乐剧的创作背景,人物原型,舍弃情节等,演员们之间的互相攀比互动很有爱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x411q75F?p=23、You Are Here: A Come From Away Story2019年出品的纪录片,主要使用了2001年的影像资料,从中也能看到不少音乐剧里提到的情节、人物和场景。
You Are Here: A Come From Away Stor (2019)暂无评分2019 / 美国 / 纪录片 / Moze Mossanen4、Channel of Peace Stranded in Gander on 9/11剧中的Kevin之一Kevin Tuerff根据真实经历写作的一本书,同样有不少对于真实情况的介绍。
剧中Kevin提及的100美元Random Good Deeds在现实中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力。
作为截至发表日豆瓣唯一标记看过本书的用户,我对书中内容和《Come From Away》中的对应做了一个简单整理,供参考。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118471/
Channel of Peace评价人数不足[美]Kevin Tuerff / 2018 / House of Anansi Press
2001年9月11日的袭击改变了美国和世界历史。
20年前的一个夏末清晨,世界被改变了。
那是2001年9月11日,四架被劫持的飞机撞向了象征美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两座标志性建筑。
该袭击造成2996人死亡,这是有史以来美国本土遭到的规模最大的袭击,其后果延续至今。
正是在此次袭击后,美国发动了所谓的“反恐战争”,包括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
从更个人的角度来看,整整一代人仍清楚地记得,当那天袭击的消息传来时,他们身在何处。
当天早上的149分钟内发生了什么,混乱和恐怖如何开始蔓延?
07:59美国航空11号航班(AA11)从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Logan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飞,飞往洛杉矶。
当时,机组成员全部在岗,包括一名驾驶员、副驾驶员和9名乘务员。
81名乘客中混进5名劫机者,他们由来自埃及的穆罕默德·阿塔(Mohamed Atta)领导。
袭击计划开始实施了。
这些袭击者是五年前由基地组织(al-Qaeda)在阿富汗的大本营训练的。
巴基斯坦激进分子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Khalid Sheikh Mohammed)被认为是此次袭击的策划者。
他提出将伊斯兰教徒训练成飞行员的想法,目的是劫持飞机并将其用作对付美国的武器。
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和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是9·11恐怖袭击的主谋。
该计划由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批准进行。
本·拉登是一位沙特百万富翁,一直受到美国情报机构的关注,他即将成为世界头号通缉犯。
08:14在波士顿机场的另一个航站楼,美国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175号航班(UA175)起飞了,目的地也是洛杉矶。
机上有9名机组人员和56名乘客。
其中5人是劫机者。
与此同时,在AA11航班上,劫机者设法进入驾驶舱并控制了第一架飞机。
先开始,两名乘务员被可能是乘坐头等舱的劫机者刺伤。
紧接着,五名劫机者中唯一一名接受过飞机驾驶训练的阿塔,在另一名劫机者的保护下从商务舱赶来。
第五名劫机者刺杀了一名乘客。
受害者是丹尼尔·列文(Daniel Lewin),他曾在以色列军队服役四年,当时就坐在阿塔身后。
据信他是在试图阻止劫机时被杀的。
就像在其他被劫持的飞机上发生的一样,其余的机组人员和乘客被迫转移到飞机后部。
基地组织武装分子使用刺激性气体,并用炸弹威胁乘客。
据信, 实际并没有炸弹。
08:20美国航空77号航班(AA77)从华盛顿特区的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Washington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飞,机上有6名机组人员和58名乘客,其中包括5名劫机者。
目的地同样是洛杉矶。
这并非巧合。
四架被劫持的飞机都计划飞跃东西海岸,这意味着它们需装载多达43,000升燃油。
在劫机者手中,飞机变成了导弹。
08:24阿塔试图与乘客沟通,但按错了按钮,导致他将劫持事件的消息发给了波士顿的航空管制员。
他透露说,不只是一架,而是多架飞机被劫持。
航空管制员感到困惑,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来自阿塔的第二条信息让人毫无疑问:AA11航班被劫持了。
此时,劫机者已关闭了飞机的应答机,这是一种帮助航空交通管制人员识别每架飞机并确定其航线、速度和高度的设备。
这使得定位飞机变得更加困难。
劫机消息开始通过政府的空中交管机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指挥系统中向上汇报。
过了半个多小时,联邦航空管理局官员和航空公司终于明白了阿塔的话的真正含义:“我们有一些飞机”。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航班继续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起飞。
其中包括当天被劫持的第四架也是最后一架飞机。
08:42美国联合航空93号航班(UA93)从新泽西纽瓦克国际机场(Newark Liberty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飞,飞往旧金山。
飞机原定早上8点起飞,但机场早上的交通延误了起飞时间。
这架飞机将无法达到预定目标,延误被认为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
但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
这架飞机载有7名机组人员和37名乘客,其中4人是劫机者,而其他三架飞机则有5人。
当UA93起飞时,第二架飞机UA175正在半空中遭到劫持。
08:44被劫持半小时后,AA11飞入了纽约晴朗的天空。
这里不仅没有乌云,也没有其他飞机。
航空管制员认为这架客机正飞往约翰·F·肯尼迪国际机场,要求其他飞机让路。
尽管存在风险,空乘人员马德琳·斯威尼(Madeline Sweeney)在大约15分钟的时间里,一直在通过飞机尾部的电话向美国航空航班服务经理迈克尔·伍德沃德(Michael Woodward)报告进展。
AA11航班开始降落,但并不是飞往肯尼迪机场。
“有点不对劲。
我们正在快速下降,”斯威尼说。
伍德沃德让斯威尼看看窗外,是否能确定他们的位置。
“我们飞得很低。
飞得非常非常低。
我们飞得太低了,”斯威尼说。
几秒钟后:“天啊,我们太低了。
”电话就此中断。
08:46AA11航班撞上了世贸中心双塔之一的北塔。
它110层楼的高度在30年间都是纽约天际线的最高点。
这绝对让人难以置信。
康斯坦斯·拉贝蒂(Constance Labetti)当时正在南塔第99层工作,她看到第一架飞机飞来。
“我呆呆地站住了。
我没有动,也动不了,”她说。
她的话是那些在9·11纪念博物馆中被纪念的幸存者和受害者亲属的声音之一。
“我可以看到它越来越近,可以看到它尾翼上的AA,我可以看到驾驶舱的有色玻璃。
这就是我和它的距离。
”
拉贝蒂说,北塔的撞击听起来像是一阵咆哮:“有那么一刻,就在那一刻,我几乎松了一口气,直到我意识到……所有的那些刚刚在那座塔里丧生的人。
”飞机撕裂了大楼的第93层至第99层,导致了数百人死亡。
据信,这也使得从92层往上的所有楼层都无法通行,导致数百人被困。
在撞击过程中,飞机上的燃油爆炸成一个火球,摧毁了至少一部电梯和一些低层区域,包括西街大厅和地下的B4层。
在一些地方,温度达到1000°C,浓密的黑烟吞没了上层区域,不仅在北塔,还包括南塔。
内部通讯广播告知人们不要撤离,但拉贝蒂所在的怡安集团(Aon Corporation)的老板罗恩·法齐奥(Ron Fazio)告诉所有人立即从楼梯离开大楼。
这个决定拯救数十人。
08:47美国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正要走入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的艾玛·E·布克小学(Emma E. Booker Elementary School)的教室,他被告知“一架小型双引擎螺旋桨飞机”撞上了其中一座双子塔。
因为还没有进一步信息,他继续进行为孩子们读书的计划。
尽管美国联邦航空局已经知晓第一架飞机被劫持超过20分钟,但没有任何记录显示华盛顿的任何其他机构得到相关消息。
布什当时正在一间小学参加活动。
白宫也并不知情。
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从电视上得知这一消息,他的反应与全世界数百万人一样:“飞机怎么会撞上世贸中心?
”大约在同一时间,劫机者控制了第三架飞机AA77。
08:56第一次撞击10分钟后,北塔的顶层几乎没有地方可以躲避高温、火灾和烟雾。
可以看到很多人从离地面300米的高处坠落或跳楼身亡的画面。
这场悲剧呈现出一种新的恐怖感。
09:01位于纽约的联邦航空局空中交通控制中心一片混乱,第二架飞机UA175并未关闭应答机或偏离航线,它顺利飞抵纽约市区上空。
等到联邦航空局收到可能发生新的劫机事件的信息时,采取行动为时已晚。
09:03UA175撞上世贸中心南塔,撕裂了77层到85层。
这距离北塔发生第一次撞击仅过去了17分钟。
纽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救援行动正在进行中。
康斯坦斯·拉贝蒂还在下楼时,飞机撞上了她所在的南塔。
“我想我到了72楼、75楼时,当我们听到并感觉到一声巨响。
楼梯上的人开始摔了下来,”她在9·11纪念博物馆录制的证词中说。
“感觉就像有人拿起了大楼,摇晃了一下,再把它放回原处一样。
我紧紧抓住扶手,所以没有摔倒,但楼梯上很多人都摔倒了。
”拉贝蒂继续下楼,她认为是北塔倒塌在了他们的建筑上。
然而,电视屏幕前的数百万人知道,第二架飞机撞上了拉贝蒂所在的第二座塔。
最初认为这可能只是一起事故的怀疑消失了。
与第一架飞机不同的是,UA175在坠毁前向下倾斜,导致它撞击的楼层没有完全垮塌。
其中一个楼梯仍然可以上下,至少91层以下可以通行。
但下楼并不容易,火灾、烟雾、黑暗和燃油的恶臭使逃生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里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应急电话911的服务。
应急服务部门接到了大量电话,他们建议人们待在原地,直到救援人员到达,也不管他们是在撞击的上方还是下方,也不管他们能否自行撤离。
数字存在差异,但南塔上似乎只有几十名幸存者设法从撞击层或以上楼层下来。
09:05布什仍坐在7岁的孩子们的面前。
白宫幕僚长安德鲁·卡德(Andrew Card)在他耳边悄悄告诉他双子塔遭遇第二次袭击的消息。
总统仍然坐着,微微点了点头,抿起嘴唇。
“在危机期间,保持当时的气氛很重要,不要恐慌。
不过,我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离开教室,”布什在纪录片《9/11:走进总统的作战室》中对BBC说。
“我不想做任何戏剧化的事情,我不想从椅子上突然起身,吓到满教室的孩子,所以我等待着。
”09:24在双子塔第二次受到撞击后不久,美国航空和联合航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停飞它们的航班。
拥有40多年工作经验的联合航空交管员埃德·巴林格(Ed Ballinger)决定更进一步,警告当天在他的雷达范围内的每一架航班。
UA93就是其中之一,几分钟后它将成为第四架被劫持的飞机。
“当心任何驾驶舱的入侵。
两架a/c(飞机)撞上了世贸中心,”巴林格在简短信息中说。
飞行员杰森·达尔(Jason Dahl)显然有些困惑,“埃德,请确认最新的信息——杰森”。
但他并未及时得到答案。
几年后,巴林格还在后悔,认为自己当时的信息也许不够清楚。
09:28UA93发出求救信号,机长或副驾驶在扭打中大喊。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交管员接到求救电话,但他们无能为力。
劫机者已经劫持了飞机。
UA93航班在起飞46分钟后被劫持,而不像其他三架飞机那样是半小时。
这一额外时间和起飞延误了42分钟,共同决定了航班的命运。
在黎巴嫩人齐亚德·贾拉(Ziad Jarrah)的带领下,袭击者重复用所谓的炸弹战术来威胁乘客和机组人员,并称他们正在将飞机开回机场,同时将所有人赶到飞机后部。
从飞机尾部,人们开始用手机和机载电话给亲友打电话。
他们中的一些人说,劫机者看到他们打电话时并没有不安。
他们至少打了37通电话。
他们因此得知了纽约的两起袭击,察觉到如果不采取行动,等待他们的命运将是什么。
09:34在华盛顿的司法部,官员们已得知第三架飞机被劫持。
联邦检察总长西奥多·奥尔森(Theodore Olson)从在AA77航班上的妻子芭芭拉(Barbara)那里听到这一消息。
奥尔森后来回忆说,在断线之前,她告诉他:“我应该告诉飞行员什么?
我可以告诉飞行员做什么?
”在过去的半个小时里,联邦航空局一直试图对这架飞机进行定位,但飞机的应答机已经关闭。
官员们决定通知军方。
位于华盛顿的联邦航空局中心对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说,“我们还失去了一架美航77飞机。
”北美防空司令部负责保护美国领空免受攻击。
华盛顿罗纳德·里根机场(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的官员通知特勤局,一架身份不明的飞机正在向白宫飞去。
副总统被带到地堡。
但是飞机转了330度。
它不再向白宫或国会大厦飞去,而是以全速每小时850公里飞向8公里外的五角大楼。
09:37AA77撞上了五角大楼西翼,撞出了一个高出屋顶60米的火球。
机上64人全部遇难,国防部总部有125人遇难。
数十人严重受伤。
对9·11事件的新闻报道集中在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双子塔袭击上,这淹没了对五角大楼撞击的关注。
但布什总统的经历却与此不同。
他在BBC纪录片中说,那时他才意识到,国家正处于战争状态。
“第一架飞机可能是一场事故,第二架肯定是一次袭击,第三架是宣战,”他说道。
09:42五角大楼袭击后,联邦航空局发布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措施,命令所有商业航班立即在最近的机场降落。
全美约有4500人的飞行被取消。
人们担心仍在空中的UA93。
该航班被劫持,应答机关闭。
09:57到目前为止,UA93的机组人员和乘客都知道,如果不采取行动阻止袭击者,他们将难逃一死。
艾丽丝·霍格兰(Alice Hoagland)是一位前空姐,她给在飞机上的儿子马克·宾汉姆(Mark Bingham)留了两条语音信息。
“马克,我是你妈妈。
有消息说它被恐怖分子劫持了,他们可能计划将这架飞机作为袭击地面上某个地点的目标。
我想说的是勇往直前,尽你所能去制服他们,因为他们是丧心病狂的,”她在第一条信息中说。
在第二条信息中,她重复了建议,语气更加急促:“他们说有一架正飞往旧金山的飞机。
它可能就是你的这架。
所以, 如果可以的话,找一些人,也许能尽你所能地控制它。
我爱你,亲爱的。
祝你好运。
再见。
”根据传递给地面人员的信息,飞机上的每个人都投票决定,最好的策略与袭击者战斗。
09:58随着恐怖事件接连登场,南塔倒塌了。
整座大楼只在11秒内就完全倒塌了。
大楼里的所有人都遇难了,还有部分马路上和位于世贸中心大院内的万豪酒店(Marriott Hotel)的人也未能逃过一劫。
拉贝蒂是设法逃离双子塔的人之一,当时该地区被巨大的灰尘和碎片包围。
第二天早上,她得知当初鼓励所有人撤离的老板兼“英雄”法齐奥却未能成功逃出。
10:03过去六分钟,UA93航班上的乘客一直试图进入驾驶舱,从劫机者手中夺取飞机的控制权。
当他们试图强行开门时,飞行记录仪捕捉到了巨大的砰砰声、撞击声、呼喊声以及打碎玻璃和盘子的声音。
在某个时刻,齐亚德·贾拉开始左右摇晃飞机,试图让乘客失去平衡,另一名劫机者则死死挡住舱门。
“好了吗?
我们能了结了吗?
”贾拉说。
另一名劫机者回答:“不,还没有。
等他们都来时,我们就把它了结。
”
他们离目标华盛顿还有20分钟。
贾拉再次问另一名劫机者是否应该让飞机坠毁。
这一次,他被告知“是的”。
当UA93航班俯冲时,一名劫机者高喊:“真主至大,真主至大。
”当乘客继续开舱门时,飞机以超过每小时930公里的速度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的一片空地上。
没有人幸存。
白宫将花几分钟时间来确定这架飞机是否被军方击落。
军方此前接到命令将其击落,以防其击中目标——据信是白宫或国会大厦。
10:28距离AA11航班撞击北塔已经过去了100多分钟。
它坚持的时间是另一座塔的两倍,但最终遭遇同样的命运,在9秒钟内垮塌。
纽约消防局的比尔·斯派德(Bill Spade)离北塔只有几米远。
爆炸将他抛到大约12米外的瓦砾下。
他花了一个小时才走出来。
他后来得知,自己是12名消防员中唯一的幸存者。
他在UA93航班上的叔叔也遇难了。
除了19名劫机者外,9·11事件造成2977人死亡,是美国本土遭到最致命的袭击。
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救援人员的最大一次损失。
仅在纽约,死者中就有343人是消防员。
此外,美国疾控和预防中心(U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称,在几个月的清理和重建过程中,有约40万人遭遇毒素、伤残和情感伤害的折磨,很多人得了慢性疾病,甚至死亡。
9·11袭击的冲击一直持续至今。
(文章综合引用自独立媒体)
911后,38架次飞机迫降在Newfoundland旁Gander小镇,小镇一下多了近7000名乘客,演员们一人一句讲述着这些乘客到来之后的故事。
乘客与乘客之间产生了联结,乘客与当地居民产生了联结。
女机长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一位母亲不停打着儿子的电话,希望得到信息;Bonnie一心想着机上的小动物,等等。
灾难把原本两群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帮助,甚至建立了友谊,发生的故事有趣温暖。
最后,在911发生十年后,这批乘客再次回到了Newfoundland,与小岛居民重逢,这一段真的太感动。
战争和灾难是扰乱人类社会秩序的两大杀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没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
这是一部台词很多的音乐剧,唱的比重比汉密尔顿小很多,但是旋律都特别带感和好听,时而轻松,时而紧张,张弛有度,特别棒!
台词摘抄:1. Tonight we honor what was lost. But we also commemorate what we found.2. You are here. At the start of a moment. On the edge of the world. Where the river meets the sea.3. To the ones who’ve left. You’re never truly gone.4. To the ones who come far away. We say welcome to the Rock.
音乐一般,剧情表现力差点意思,真实的故事已经足够感人了。
总觉得充满了美式zzzq🤔是不会感动的程度
太好哭了又太好笑了。疫情第十四个月的第一场百老汇演出,适逢911周年纪念日,灾难仿佛隔着时间长河呼应。意外总是突如其来,「人类在灾难面前可以创造感动」显得温情可爱和弥足珍贵。
喜气洋洋喝碗911美国鸡汤。价值观不完全认同,因为立场差异很大,客观讲是好剧,因为我是客观立场。
就个人而言,这部音乐剧给我的感触不是很深,可能某些剧情会有所触动,里面的音乐也没能让我记忆犹深。
多线叙述的群戏调度太棒了,每个演员切换自如,现场一定很棒,好想去现场看剧啊
体验了一把在剧院看睡着的情况
感觉看了一篇音乐剧版的特稿,关于信仰的小段落最打动我
没条件去看现场的穷人表示这部音乐剧光是bootleg就已经超好看了,默默希望百老汇/伦敦西区音乐剧放出官摄变成常态,为了不影响档期卖票完全可以延后几年再放出来,那些超珍贵的OBC摄影只存起来真的是太可惜了~
@ Lodon Phoenix theatre
感觉有些鸡汤了,也没什么印象深刻的音乐。
歌好,舞好,调度好,表演好,但剧作可真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正确的杂糅,太正确了,太全面了,全面到不真诚,正确到令人作呕,这么好的真实故事被编排的没有一点人味,一部作品里有5%-15%的政治正确就足够了,这出戏竟然通篇都是,将近两个小时的内容只有结尾的谢幕让人能看到真情流露,美国的主旋律教育可真是更让人头大。
舞台布景、声光影、演员不同角色切换自如,这些都很不错,百老汇不愧是老牌,玩得很专业,对911没太大感触,情绪共鸣起不来。国内在类似的现代舞台歌舞剧确实得好好学习一下老美,传统戏剧舞曲搞太多也没必要,融合现代生活、事件的特色舞台剧,更容易文化输出。
主题掩盖不了你的平庸
歌不错,传达的意思直接而又朴素。
第一分钟就知道全部的点,所有的政治正确搜仿佛在叫嚣“给我高分”,女机长的声线很可以,大开大合。
音乐一般
疫情前看的最後一部音樂劇,緊湊又聰明的結構。最愛On the Bus。
节奏很紧凑,在一个小空间内能把一个互帮互助的紧急事件演的幽默又感动。
d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