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时间,郭采洁台词功底太差太出戏。
各种5毛钱特效,剧本分裂的厉害,最后妈妈和教授的反转一点都不突兀,看了一半就猜到了。
几条线索乱得很不知所云,最后治好了郭采洁又安排三个助手见面导致记忆恢复太刻意。
说是科幻电影没有严谨的理论,说是悬疑又没有严谨的逻辑,特效道具场景一塌糊涂,真像小学生导出来的。
简单的故事推动故事情节走向的最大悬念就是:张辛儿的父母是怎么死的?
是什么刺激造成了张辛儿精神世界的崩塌?
天天寻死觅活?
有了这层铺垫,影片始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故事悬念丛生。
影片三幕剧结构明显:第一幕张辛儿精神在幼时遭受到了严重创伤,爸妈长什么样也不记得,无法正常生活。
科学家董教授研究的动物记忆切割实验打破了这种僵局,他通过切割记忆的方法尝试帮助张辛儿重塑记忆,忘记悲惨的过去用美好温馨的代替,实验第一次很成功。
第二幕辛儿不再寻死觅活,有了第一次的成果,想就此收手的董教授却被刘梅胁迫进行第二次记忆切割,但这次发生了失控,张辛儿真实的过去开始一点点被还原。
正当完成记忆重塑的张辛儿和刘梅回去的时候,意外遇到了充当假父母的实验员,张辛儿意识到自己的记忆是假的,场面再次失控。
第三幕张辛儿终于弄清楚了自己是谁,她的家在哪,和刘梅母女相认,摆脱了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变成了一个精神正常的人。
戏剧张力三个主要人物的身份随着剧情发展都有极大幅度的跳转:董教授原来和张辛儿母亲早年有过一段恋情;刘梅原来就是张辛儿的母亲,从受害者变成了杀人者;张辛儿原来是董教授的亲生女儿。
在几场戏里,感受明显,比如:蔡蔡是谁?
是狗还是人?
(第二次记忆切割失败的原因)刘梅在讲述张辛儿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在酒吧爱上了一个小男生,董教授意识到这个惹事的小男生正是自己。
(董教授甘愿冒着风险,主动要求做第三次记忆切割的原因,为过去的自己赎罪)张辛儿在柜子中听到的不是枪声而是爆米花炉子的爆炸声。
(弄清原因后,第三次记忆切割成功)以情绪构图情绪来自角色的眼睛,影片常常让观众有种自己也身处在故事里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演员用演技表演出来的,还有镜头语言潜移默化的烘托。
影片用了很多空镜头和第一视角镜头,跟拍,蒙太奇的技法,隔着屏幕,都能让观众感受到情节所要表达的情绪。
比如:张辛儿在柜子里的缝隙窥视外面,那狭小又恐惧的感受不禁屏住呼吸;母亲受伤倒地时伸手求助,那手仿佛都伸到了自己的面前。
线索就是悬念刘梅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是第一幕中董教授抛出来的。
随着剧情的推进,刘梅表现出对张辛儿的爱,让人始终觉得辅导员的身份很矛盾。
影片开场时张辛儿手中就拿着一个玻璃球,其实是有两个。
第二个在她找到家后获得,象征着她找回的记忆。
之后和刘梅把两个玻璃球双双扔进大海,象征着已坦然面对过去的勇气和新生活的开始。
张辛儿自言自语的“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原来是小时候母亲教她的,后半段她想不起来了,在母女相认的时候刘梅给补上了“你过来,我过去,拉一把,扯一把,宝宝长大,赶车去”。
故事的内核其实讲的是爱影片表面上在讲张辛儿的真实记忆到底是什么,但其实刘梅表现出对张辛儿的爱和张辛儿渴望家的欲望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真实的记忆和被替换的记忆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原生家庭的形态。
刘梅和张辛儿母女相认后,通过类似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来具象化张辛儿心目中母亲的样子,因为拉斐尔的圣母在人们心中就是世间一切美丽的化身,美丽、温柔而典雅。
留下了一个像恶作剧一样的结尾影片中最后真相是刘梅(也就是张辛儿的亲生母亲)为了保护张辛儿而杀死自己的丈夫,正觉得电影就此结束的时候,镜头画面一转:董教授躺在了记忆切割的手术台上说:“我宣布,记忆切割失败,即便是小动物它们也懂得爱和恨,它们应该有回忆的权利,它们也一定有面对一切的勇气,任何高超的科学技术最终无法战胜生物最原始的情感,即便你还暂时没有面对过去的勇气。
”不禁又开始思考,整部影片到底是切割了谁的记忆?
是董教授年轻时候的记忆,还是张辛儿的记忆?
很久没看过这么无语的电影了,无语到不想过多解释。
奉劝各位不要浪费电影票,实在因为徐峥想去看看的朋友们 坐家里看看《催眠大师》也可以啊…… 莫名其妙的情节贯穿首尾,演员的表现让我尴尬的满地找头~尽管最后强行解释一通,但我认为并不能掩盖导演这种不知所云拍摄手法的行径。
现在什么电影都能上院线了吗?
门槛这么低了吗?
如果你想看到底有多烂,那你等手机可以看了再看,千万别费钱。
那个强奸的故事,能跑还回去扶别人,那个男的楼梯下来那镜头,旁边就是开着的大门,偏偏要往厕所跑,绝了。
不承认自己是妈妈,没人问她自己在那说自己整容了以为你认不出来,自己说不配做你妈妈,最后来了一个飞升,他妈真绝了。
不是演员的问题,导演就是一坨屎,全程一点逻辑性没有,乱七八糟的。
一开始是冲着导演去的,想想应该不是烂片挺好看的电影刚开始就有被吓到,像恐怖片悬疑也不像悬疑,还有点催眠,反正同行的朋友睡了,看的吓死一转头他睡了,笑死不知道卖的啥情怀剧情稀里糊涂这结局有也莫名其妙,有一幕还让我想起了“洪世贤和艾莉手牵手在云上”的场景结局还不如,小姨就是小姨不是妈妈,因为很爱女主所以一起做了记忆切割,最后她们都以为俩人是母女关系(其实看完电影我是这么想的)
真相大白后,张辛儿和刘梅一起站在船边,比谁把玻璃珠扔的远,扔的两颗玻璃珠,一颗正是张辛儿一直带在身边的,另一颗是她找到家之后找到的。
两颗玻璃珠被扔入水中,意味着这时的张辛儿已经解开了心里的结,有了坦然面对过去的勇气,如果把这两颗玻璃珠理解成张辛儿过去岁月里的精神支柱和回忆,那么这时认回了母亲、扔掉了玻璃珠的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常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影片最后,董教授的总结也很发人深省:任何高超的科学技术最终无法战胜生物最原始的情感。
也许记忆可以被切割、被改变,但留存在心里最原始的情感是永远也无法战胜的。
睡前刷腾讯视频,跳跃快进着看完了这部电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浑身难受。
我不是没看过烂片,但是像本片这样,让我看完想要主动献上脚抠三室一厅和五百字挖苦的烂片真的不多。
果静林,一个名字会让人想起果郡王的中年男性,本片导演,男主角董教授饰演者,曾在狗十三等影视作品中呈现了出色的表演,也有着非常丰富的戏剧舞台表演经验。
并且通过这部电影的执导水平,我们可以看出,果导是一位很专业的话剧男演员,否则怎么能忍受如此简陋的布景,如此尴尬的台词,如此矫情的情节和如此多的逻辑漏洞。
如果你想象一下,你看的不是电影,而是话剧,是不是一切就合理得多了?
所谓记忆切割的手术过程,是不是只能是通过白衣红唇女子躺在舞台中央的木板上,周围垂手站着七位中华立领实验员,这样来体现?
从尘封记忆中抽丝剥茧寻找真相的过程,是不是必须多次重复挤眼睛,或者打牌一类的大段台词,观众才能看懂?
反正观众距离舞台远,所以聘请一位三十五岁的女演员涂烈焰红唇演一位二十一岁的患者,并且再聘请一位六十二岁的女演员梳同款发型演这位二十一岁患者的母亲,这样其实非常恰当?
如果说观众感觉年龄方面不够匹配的话,那一定是台词和表演还不够俏皮——哦,我s过了,不好玩——哦,看来我也需要吃一点冰淇淋,你看,这观感不就立马青春起来了嘛!!!
女主醒悟的时候,是不是必须得制造撒面粉或者强弱光一类的屏障,否则实验员和父母的演员不能互相替换?
女主母亲就算发现女主情况有好转时,是不是也只能背对着女主故作镇定抽烟否认,否则说台词的时候就背对观众了?
女主和母亲走出阴霾时,是不是应该双双飞升一下,舞台剧吊个威亚,那多难得多帅啊!
还有结局,当然是男主角躺在舞台中央裹个抹胸说一些玄之又玄且zzzq的废话了,否则怎么达到升华主题开放结局教育观众的戏剧效果呢!
我说的是不是特别有道理!
抖音刷到了徐峥的一个片段,兴致勃勃的买了票,结果整个人都不好了,如果没有结局,我勉强还能给个5分,好家伙,这结局,这是嘛呀?
还飞天上去了,难道不尴尬么,刘雪华老师的表演直接让我回到了琼瑶剧。
逻辑不通,思绪混乱,最后的两分是给徐峥的。
这个结局牵强的我直接笑场,不明白导演想要表达什么,母爱的伟大?
把观众都当傻子了
这部剧怎么说呢?
标签是悬疑片,猛地一看是科幻片,看着看着是悬疑片,最后回归到怀旧的伦理片,就比较困惑😂故事大致就是一个希望通过修改记忆而忘掉痛苦的过去,最后得到救赎的故事吧!
这个里面记忆操纵的方法是通过在沉睡中构建一个新的记忆来抹除原有的记忆,但是这里是为了让张辛儿忘却痛苦。
虽然是有这样的差异,但是人物前后性格的冲突并没有表达得非常的明显,而且这中间怎么说呢?
就是意想不到的结局,转弯转弯再转弯,本来你跟着他的思路,你觉得你探究到了一点点,但是下一幕他又告诉嘿,哥们儿,你猜错了。
就是总有一些我意想不到的转折,当然前期,虽然不是说多好,但是还是马马虎虎的,重点来了,后期那母女情深以及僵硬的人道主义光芒,堪称一绝,尤其是最后母女二人一起飞天,中间还有一个老鹰环绕着他们飞了一圈,并且发出来鹰鸣,我仿佛在看30多年前的老电影一样,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有了点怀旧的感觉😂
豆瓣都没开分!
我给一分吧。
果靖霖是一个好演员,第一次当导演。。。
这和郭涛第一次导《欲念游戏》太像了为啥不好好导一个扎实的本子,非要搞高概念好的方面:高概念、话题有创意徐峥打麻将客串几分钟戏是全片难得的亮点坏的方面:玩杂了啊!
①记忆切割是啥?
就是郭采洁躺在一个都是镜子的屋子里不断回忆就完了?
就这?
这就是记忆切割②关系太复杂,甚至扭曲。
(幸亏我看过很多烧脑片有一些功底啊)开头设定女主父母双亡,福利院阿姨带着找医生原来医生年轻时是女主妈妈初恋原来福利院阿姨是女主妈妈的姐姐原来女主的妈妈年轻时未婚先孕,女主是医生的亲闺女原来女主妈妈没死,整容后变成福利院阿姨原来他们是一家三口,哈哈哈哈哈哈哈③最后母女升天的5毛钱特效,我还以为母女相认,过于激动全都上天堂了,原来是特效。。。
[/cp]
还行
好久之前在电视上看的,比较文艺,感觉还好。也没从头开始看。
想起以前上学做选择题常玩的一个梗:但凡你稍微认真听讲一点,也不至于完美地避开所有正确答案哈哈哈用在这部狗屎片再也合适不过了,真的就是那种国产网大也会嫌弃的存在,但凡你下点功夫也不至于避开所有好看的可能性,但凡带点脑子的选角都不会用郭采洁,但凡不是上班闲得蛋疼都不会在摸鱼看这个韭菜切割哈哈哈不过人家芜湖谢谢你哦
郭采洁真适合神叨叨的角色,童年被迫贩毒,缺爱选择性失忆,应激反应过激,时不时受刺激生活无法自理……生母为了她精神能够恢复,走险棋尝试记忆切割,也就是改变固有记忆植入新的记忆。比较鸡肋的是,教授原来竟是生父,当年负心出国间接造成了悲剧……剧情大可不必这样设置啊……最终女孩恢复了记忆也认出了母亲的爱,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后悔买票去看了,没看的人不要去看了。前面看的发困,最后十分钟不知道在干嘛
正在看电影院只有10个人没人看后悔了
郭采洁演的烂片又多一部,前面整得神神叨叨的,还以为刘雪华是大毒枭家人呢,刘雪华为啥挑这剧本和对手?结局烂的我想吐血,飞起来了什么鬼?及格分是发给在芜湖上学的那几年,步行街,滨江公园等镜头勾起了我的回忆。
徐峥也不灵了?还是郭采洁拉胯?上映两天票房不到100万?对徐峥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耻辱,对小时代出来的郭采洁来说,这很正常,她在张子枫面前,票房号召力就是灰飞烟灭。重点是徐峥,廉颇老矣吗?正如这部电影的名字记忆切割,很正确,赶紧和之前的辉煌记忆切割吧,不服老就赶紧的,好剧本好演员搞起来,重新出发!
看着还可以 开头有点一般 越看越上头
一般般
虽然开场五分钟就猜到了结局,但最后俩人直接原地起飞我是怎么也想不到的,真不愧是在芜湖拍的
感觉还是有点好看的呀这个确实很酷呀
郭采洁真可爱
还好 个人可以接受!
最近感觉想看,如果觉得看过,快进一下有点印象,确实是3年前看过。(2024,11.5,8:16)
悬疑部分做得不错,但就是不能说服观众,为什么妈妈不直接认女儿,让女儿一直疯疯癫癫
记忆题材的梗翻来覆去用,说实话也是能出新意的,但剧本太不扎实了。切割的剧情类盗梦,但做的又很粗糙。意图宣扬母爱的伟大,但本人很讨厌这种为了孩子求全的设定,既固化女性形象,又是对孩子成长的畸形处理。更何况郭演的层次感要差另外两人很多,太浮于表面了。
反转片反转太少啦
这位整过容的母亲缘何不直截了当给出真相,偏要动用只在动物身上有过突破的科技前沿,绕了个大弯子就为了证明切割失败,况且这切割的技术含量在哪儿,不就是个催眠术,患者需要化这么好看的妆吗?就像一个说谎的人,仗着低劣的骗术,行自我陶醉之实。
创意是可以的,剧本不行,最后几分钟的五毛抠图好尬… 所谓的高科技记忆切割就是躺在床上,还不如那种催眠剧情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