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情人
Les amants réguliers,安那其恋人(台),合格恋人,规则恋人,Regular Lovers
导演:菲利普·加瑞尔
主演:路易·加瑞尔,克洛蒂尔德·埃斯姆,朱利安·卢卡,尼可拉斯·布里代,卡罗利娜·德吕亚-加雷尔,丽贝卡·孔弗南,莫里斯·加瑞尔,马克·巴贝,尼古拉·莫里,布里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5
简介:本片荣获2006法国恺撒奖最佳新进演员;2006法国卢米埃尔奖最佳导演;2005法国路易•德吕克大奖;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最佳技术贡献奖(摄影)。 1968年,五月风暴席卷法国,学生运动风生水起。年轻的诗人弗朗西斯(Louis Garrel 路易斯•加莱尔 饰)逃避兵役,沉湎于大麻、诗歌和爱情之中..详细 >
看开头街垒战的时候就在想人即便置身于所谓“非凡时刻”,也很难不觉得无聊……没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甚至从远处看还有点滑稽。想到在市政厅看的五月风暴摄影展,很多学生就像过节一样聚集在一起,好像参加这个运动就是一起吃野餐。17还是18年罢工罢课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过当然也有真正有信仰的人,我也没看明白影片里的这些是属于哪一类,因为影片呈现的在我看来就是各种幻灭。男主的母亲要离开,最有钱的安东尼离开,女主也要去美国,旧日的伙伴提了一句要révolution就走了。“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什么都不会改变。”不清楚导演想说什么,毕竟也是第一次看他拍的东西,只能说我感受到的就是fétichisme de tout.
与我而言这部电影的主角有多好看电影就有多难以忍受,简直比上课还难熬,到最后开了三倍速也觉得度秒如年
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巴黎青年的生活一点也没变😂和电影邂逅的感觉
如德勒兹所说,加瑞尔的电影不关于躯体的出场,只关于刺激躯体跳动的波纹和颗粒与一个躯体生成的过程(黑白影像的原始色彩),同时提供一个空洞的夜晚与一个空白的空间,它操纵着跳动的颗粒与尘埃,掩盖任何与自然感知相悖的悬念世界。(机械,绘画,安那其运动重要吗?不,这只是躯体生成的一环,只是刺激躯体运动之物)我们需要习得加瑞尔电影的几何学方可习得他的流动性
xzd
如果提前了解法国“五月风暴”历史应该能看得更明白些,迷迷糊糊中还是能感觉到学生运动后年轻人的堕落和颓废。男女主的表演很诗意,但其他众多人物的出场加上是黑白画面让人分不清谁是谁发生了什么事……黑白画面和技法让我以为这是70年代的电影,导演成功了。
6.0 not my type
六八的命运在一个非正反的正反打镜头中早已得到预言,年轻的Garrel从暴乱的街道中逃离,在夜晚的屋顶上,他孤独地缩在角落,而另一边的镜头则是窗户后的女孩——革命是疏离于我们的,导演只草草留给我们几个固定镜头,68迅速变成了69;爱情也是不可得的,那一扇窗户很快便熄灭了。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想象,一边是不确定,一边是必然,一边是对话,一边是独白。幻灭感是唯一留存的情感。
少年还什么都没有做就昏睡了。根本没有拿到机会,迷迷茫茫看了看周围,就和那个巨大的东西,一起消失了。但这部加瑞尔有点无感,我喜欢他拍实实在在爱来爱去的人。还是女主的女友说得好:“我教会他爱。”
那些倒霉孩子们让我想到过去种种...让人心碎的男孩儿也死掉了.
再潇洒的艺术家还不是靠金钱才拢一块儿呀。即便你走上街去,走向广场去。
看不太懂……后来变得无聊了
黑白片好看死了!还有Nico的歌,怎能不激动!
好长...
遗将菲利普·加瑞尔在新浪潮消逝多年之后,又贡献的新浪潮作品。不仅承接了形式结构上的个人化特色,更将其后思想核心直接导致的政治运动作为了内容主体,具有了直接的新浪潮意识形态。但同时已过去多年的岁月自然带来了为何失败的反思,两人恋情的结束在时代终结象征之外具有了思虑当年的意义。长时长日常生活与结尾分道扬镳的并置,除去哀叹的表明以美国为象征的各项成为主流,还凸显了六十年代时各人的天真与幼稚,面对政治强权的想当然。在五月精神不灭中表述了为何左翼最终衰弱。而始终存在于影像中的无力感,又成了一种不甘,在对梦想默哀的同时,汇聚为时代逝去的感叹,与之一起消失的还有法国的青年。同时,大量生活细节将以往英雄主义式描绘的人物驱魅平凡化,最终复原为了人,爱情也变为更具日常意义的两人之恋,最终达到“平凡情人”的呈现。
有点失望,只喜欢后半部分。
2.5,第一次发现Philippe Garrel这么催眠,他还是安安心心拍爱情小品吧,不要这么大野心……不过特别认同他们对爱情的随性自由态度,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要不是Louis Garrel的美颜,我真的要昏死过去了。
哭了,累了,睡了,卡了,爱了,闹了,做了,死了…… 一切都结束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