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狂潮

스윙키즈,摇摆男孩(台),劲舞Dancing癫(港),陆基秀,Swing Kids

主演:都敬秀,朴惠秀,吴正世,金民浩,朴真珠,白仁权,杰瑞德·格里姆斯,罗斯·凯特尔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8

《摇摆狂潮》剧照

摇摆狂潮 剧照 NO.1摇摆狂潮 剧照 NO.2摇摆狂潮 剧照 NO.3摇摆狂潮 剧照 NO.4摇摆狂潮 剧照 NO.5摇摆狂潮 剧照 NO.6摇摆狂潮 剧照 NO.13摇摆狂潮 剧照 NO.14摇摆狂潮 剧照 NO.15摇摆狂潮 剧照 NO.16摇摆狂潮 剧照 NO.17摇摆狂潮 剧照 NO.18摇摆狂潮 剧照 NO.19摇摆狂潮 剧照 NO.20

《摇摆狂潮》长篇影评

 1 ) 大主义下的小人物

姜炯哲电影的魅力在于用大的主义来作噱头,实际上却是讲着小人物的故事。

意识形态的建立从来就不是要互相对抗和制造战争,在大的主义之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他们自己的人生和梦想。

Swing Kids的舞蹈主题fuck ideology是女主和jackson聊天时说出的,这大概是导演的心里话在借女主说出。

但是fuck ideology这句话其实由片中人物说出来有些违和,身处漩涡中的人无法总结出如此哲学的词汇。

虽然小胖说“跳舞哪有为什么,跳就对了”,但基秀不这么认为,每个人跳舞都有自己的原因,就连jackson组建舞团也是为了那张调往冲绳的调令。

可是这些所谓的“原因”都无法支撑他们跳舞的热情,是女主杨盼莱一席话道出了他们热爱跳舞的真正原因:只要跳踢踏舞,所有因为战争带来的不幸就会散去,变得无忧无虑(速度与激情4里的女主也说过同样的话,只要一开车,所有烦恼就都不见了)。

女主说出了在战争中迷恋踢踏舞的真正原因 其实舞团里的每一个人物来到巨济的原因都不是为了打仗。

路基秀参军是因为要去学习跳舞,在舞蹈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参军可以继续学习舞蹈登上更大的舞台;炳三是坐错了车;jackson是因为种族排挤失业,军队是唯一不排斥肤色的地方;小胖的原因没有说得很清楚,但从第一次来舞团就问有没有零食可以看出,他参军很可能是为了吃饭,毕竟当时国内处于严重物资匮乏时期。

他们都不是热爱战争的人,但是却身陷战争之中。

都暻秀扮演的路基秀,有灵气,有烦恼,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

呼唤战友时眼中的热切与兴奋,到见到严重残疾的光国时眼神突然变成不敢相信和震惊,没有过多台词,仅靠眼神就表达出了基秀和光国的情谊。

见到哥哥基真时的惊恐和疼爱,内心的痛苦、挣扎、绝望,虽然影片上映前已经有很多很多夸奖都暻秀踢踏舞跳得好的认证,但是都暻秀真正把路基秀演活的还是这些文戏中的眼神。

而他演朝鲜青年唯一的不足,恐怕是那张太过帅气的脸,这并不是一个粉丝在吹捧抖机灵,因为那张脸,是被爱和幸福滋养着才能生长出来的脸庞。

这样的脸,必是被爱和幸福滋养着才能生长出来的

一连串眼神刻画了人物内心情绪转变当长着纯真无邪脸庞的基秀,手拿反光的尖刀,被别人眼里的主义牵引要他去杀人的时候,这样犀利的镜头,在前半段被踢踏舞魅力冲击着头脑的观众,第一次被现实惊醒,与基秀一同面对内心的挣扎。

而舞团最后的结局也实在让人窒息,犹如被人从身后扼住脖子,呼吸不能,压抑得快吐了。

虽然只有半边脸的光,人物情绪表达得更细腻了 这样深刻的镜头在影片中可圈可点,影片最亮眼的地方就是镜头剪切。

因为是音乐剧改编,也许是为了让原音乐剧观众能够顺利过渡到电影,影片开头就是连续几幕的快节奏镜头,很舞台化,但叙述性稍欠。

不过也是因为快节奏的镜头,用了很短的时间就交代清楚了故事背景,没什么废话,直达故事主线。

最有意思的是基秀与Jackson第一次正式对话,因为语言不通,对话是用舞蹈完成的。

而这次舞蹈对话之后,踢踏舞就彻底进入了基秀的脑海里,一连串的镜头剪辑衔接非常巧妙。

特别是基秀第一次被踢踏舞吸引,在各种地方练舞的时候,周围出现的一些标志,似乎都在提醒他停止,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住基秀对踢踏舞的热情。

每一个标志都在提醒基秀停止跳踢踏舞 那个一直找基秀麻烦的白人下士Jimmy,他去找基秀麻烦时,不用武力而用斗舞,其实在他的内心,也无比想加入舞团,只是他是高贵的白人士兵,不能加入那个“乌合之众”舞团,他的内心深处,对基秀甚至有一种令他自己鄙视的羡慕。

所以他想办法害Jackson入狱,想让舞团解散,接着舞团成员想办法救Jackson,从而舞团成员建立起了如family般的友谊。

这也是最后舞台表演风险高但是团员却一定要登台的原因。

影片里如jimmy这样不可或缺的配角非常多,每个配角的人物个性都非常丰满。

基秀的跟班万哲从红色阵营的骨干到为了奶奶的消息而背叛阵营,是第一个看破主义和战争之间关系的人。

他大概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基秀曾经的舞蹈伙伴光国是个偏执的爱国主义者。

在光国眼里,打仗是报仇,是因为美国人抢夺了自己的家乡奸淫了同胞。

但是他却发生了仇恨的异位,将对美国人的仇恨投射到了“主义”上,光国恨的是美国人,可是却在战俘营里领导杀害不同阵营的本族人,在光国的眼里根本就不知道所谓的意识形态是什么,在他眼里,“资本主义”就是美国人的帮凶。

基秀的哥哥基真和影片中的最大反转——战俘营长身边像狗一样的仆人三植。

基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Forest Gun,都是智力低下去参军成了战斗英雄。

或许战争中真正的士兵,都只能是只会服从命令的人。

战争里有真的傻瓜英雄,同时也有善于演傻瓜的机会主义者。

三植在战前就是个演傻瓜出名的演员。

这个人物比起光国要复杂得多,他眼中的“主义”是他拥有权利的工具。

他鼓励、甚至胁迫基秀去当“英雄”,而行动失败,只有他有接近营长并一枪致命机会的时候,他竟选择继续当狗,寻得逃生机会。

一个是真的傻瓜,一个善于演傻瓜;一个不懂意识形态,一个利用意识形态。

战俘营长是个毫不留情的利己主义者。

他善于利用所有人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蝼蚁并不会甘于被宰割,在他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时,也有人在打他的主意。

电影里儿童的出现也值得注意。

一个是基秀的小根班黄奇童,一个是第一个向被指认为“赤党”的可怜女人扔石头的小孩。

儿童并不懂什么主义,他们只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这两个孩子正是成年人盲目追随意识形态的写照。

片子中这么多角色,其实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自己追随的所谓主义到底是什么,而他们每一个人的结局都是他们盲目追随意识形态的必然结果。

其实最后看到穿着踢踏舞鞋的脚时,已经没有悲伤了。

对于基秀来说,死是宿命。

路基秀是为舞蹈而生的,他天生就属于舞台,只是生不逢时,战争中的艺术家都是悲惨的。

能够在人生最后时刻,跳出最华丽的舞蹈,那一刻对于基秀来说,不管身在哪里,他都已经登上了卡耐基音乐厅的舞台。

鞋底反射出的那道光,像是他与jackson的挥手道别,如果人生注定短暂,那就在有限的生命里,开成最美的花。

 2 ) 摇摆

想想一生中能同吃晚餐的人数不胜数,能一起吃早餐的人却十分有限,便下定决心要格外珍惜这些能一起吃早餐的朋友。

——库索尘世间,“爱情”的逻辑大抵类似,面目模糊的众生,都在某个巫术一样的瞬间里,坚信自己无可取代,直到咒语失效,直到替代品出现为止。

——笛安先谋生,再谋爱。

——李筱懿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要想过上自由的生活,先要挣脱精神枷锁,要有向往自由之心,并且有争取自由的勇气,勇敢决绝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李银河

 3 ) 是一部不错的歌舞片,但作为反战片还是差点火候

前半段以为是部喜剧,讲述面对美军弱势的几位小人物通过美国踢踏舞去表达自己的信仰、理念、思想。

到中后段才意识到,电影的重点在于反战。

可不得不说就反战这个主题展现得有点过分薄弱了,感觉导演表达反战的论据就是因为战争几位主角不得不放弃梦想,拔刀相见,与dance buddy站在对立面。

说实话,不够深刻,对于战争的残酷展示得也…(另外我很不理解那位北韩大叔明知道自己老婆在外面可能被美军不可描述过,为什么还能在战俘营里心安理得的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个题材,拍好了,其实可以达到《钢琴家》那种效果的,无奈导演没有掌握好…(感觉拍成了踢踏舞宣传片)可惜了…而且,较真点说,战俘营真的能这么自由吗?

随意侮辱美军、偷钥匙、进仓库偷吃、出现在美军聚会上还闹出了大乱子最后居然没有被暴揍?

我知道这部片子有很多内容应该是虚构的,可好多剧情未免过分悬浮了吧…在战争背景下、在中朝美韩对立的前提下,电影发生了很多事和人物的很多行为、动机,我完全不能、完全不能理解。

我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导演的问题,感觉这部片子对于战争的理解呈现得也不够深刻。

战争的起因并不仅仅是因为思想对立,还有可能是因为自身利益被侵犯、目睹同胞被残害,等等等等。

可这部片子里导演着重呈现了一种,那就是思想对立,但并没有深入探讨这种思想的对立具体体现在了哪里,以至于在对战争这个主题的诠释十分单薄。

整部片最好的场景就是最后那场表演,只有那一段我深刻感受到了导演想表达的艺术不分国界,只有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不同思想、不同种族的人因为艺术、因为踢踏舞相连了。

另外,夸一下男女主的灵气、黑人老师的舞技和最后那场如南柯一梦般盛大的表演。

 4 ) 韩影任重道远的去殖民化

拍摄手法很好莱坞,对情节把控可以再下功夫,有些部分跳跃过快,导致最后呈现效果是各种反战金句堆砌,主题模糊。

但瑕不掩瑜,的确是近几年看过最棒最有新意的反战片,借舞蹈表达不分种族、性别、民族、年龄在战争中对于自由的渴望。

感觉导演野心很大,想努力传递普世价值,超越传统二元对立的战争叙事,所以将影片聚焦在个体人物上,着重于刻画个体的动机行为,但可惜导演能力跟不上,反而给观众留下了“个体选择是战争的主要原因”的片面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批判真正造成战争的对立意识形态。

其次,虽然导演很卖力地批判西方霸权,尤其是万恶的白人至上主义,但讽刺的是,影片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价值观输送都透露着浓浓的已经西化气息,好像第三世界的自我意识觉醒一定是通过第一世界的刺激才行或者第三世界人民的价值一定要通过第一世界的认可才行。

无形中导演也内化了这种“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观念。

韩影的decolonization任重而道远啊。

 5 ) 打仗不如跳舞

这部影片是以朝鲜战争为背景的一部反战歌舞类型的影片,我认为这部影片里最值得称赞的是音乐的选取和剪辑的流畅,以及有很多特别的转场,整部电影看下来的观感还很是好的,很流畅也很愉悦剪辑手法高超的体现在于影片中几段跳踢踏舞的蒙太奇,男女主角在不同的地方跳着踢踏舞,音乐的卡点和镜头的切换,非常有节奏感,展现了战俘的那种渴望自由的味道以及他们对于舞蹈的喜爱。

在转场方面,影片大量运用相似体转场以及戛然而止的一些转场效果,是观众的情绪有高低起伏的过程,对于一个商业片来说,这是很成功的。

再来说说主题,舞蹈是自由的,是开放的,是雀跃的,而对于当时战争的大背景来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也很讽刺,命都守不住了,还有心情跳舞吗;但对于swingkid来说,他们是热爱的舞蹈的,但也想电影里那样,当时的环境,理念高于一切,是政治为舞蹈套上了枷锁,影片的结尾是个悲剧,最后三个齐中枪倒在一起的画面让我看着心如刀割,很悲凉,很惋惜,多年以后,杰克逊故地重游,他仿佛还看见了那个意气风发的路基秀….

 6 ) 乱世之舞

同样的战争题材,导演讲述故事的视角不同,从四个不同阵营阶级肤色国籍又喜欢跳舞的人组成踢踏舞团展开,然而短暂又华丽的踢踏舞圣诞夜狂欢依然掩盖不了战争的残酷,最后舞团三人组被美军扫射,还有裹在草席下基秀那双踢踏舞鞋铁皮反射的光芒,都让人无法从电影前半段欢快的节奏中释怀。

电影里没有战争场面,没有宣染那套minzu主义,都是从战争中一群普通人的视角展开,少年路基秀,聪明,张扬,嘴上说着不会跳美帝舞,但是听见节拍就忍不住舞蹈,还有由于黑人身份在军队受到歧视的美军中士Jackson,要在战争中赚外快养活弟妹的少女,虽然只有5岁智商却被当作战争机器的基秀哥哥,平民身份却被误抓入集中营的炳三,不是因为战争,或许会成为舞蹈天才的中国人小胖~~电影里最喜欢的台词就是盼莱说的只有穿上舞鞋,无论战争,生计还是不幸的生活都好像会散去,然而只是好像,电影的结局太过惨烈,p.s,之前只看过都暻秀的百日郎君,但是这次看完电影真的觉得他演技不错

 7 ) 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巨济岛,韩国境内仅次于济州岛的第二大岛屿。

1951年11月,美军在巨济岛,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营巨济岛俘虏收容所。

巨济岛事件是指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巨济岛上建立战俘营的一段历史。

在那里,美军曾向战俘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试图建立反共思想。

包括派来教会的神父,曾向志愿军战俘传教,借此希望借由宗教心灵的建设,来达到宣化的目的,但同化立场的付出并没有获得成效。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

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俘的人权被摆在首位,在巨济岛的战俘的自由时间得到了保障。

故事的背景就是这样。

美军需要一个可以展现战俘营良好状态的舞蹈团。

美军的黑人中士 Jackson 被委派组建舞蹈团。

误闯美军营偷吃罐头的北朝鲜少年兵。

一心想着在心怀不轨的联谊聚会上偷吃曲奇饼干的少女。

开心的时候会举高手臂到扯破衣服胳肢窝的中国胖男孩。

想通过跳舞出名而寻找失散妻子的北朝鲜汉子。

——这个团队的出场人员的设定,看起来有点儿像战俘营踢踏舞版西游记。

路基秀,并不是战俘营的普通北朝鲜男孩儿。

他的哥哥是抗战英雄,所以他在战俘营中的身份也变得很高。

他中学时就因为卓越的舞蹈才华被特招进了前苏联的舞蹈学校。

随后,战争爆发了。

卷入了战争的他,被押解进了战俘营。

Jackson 中士燃起了他想要重新跳舞的欲望。

无关种族、无关战争,他内心的那个声音一遍遍的告诉他——他就是要跳舞。

应不应该做,是要由自己决定的。

如果不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你放弃的是什么。

Swing Kids,摇摆少年。

减肥、找老婆、赚外快。

每个人想跳舞的原因不一样,但是跳舞时快乐的样子是一样的。

各怀心事的四个人,最终齐心协力救出被诬陷软禁的 Jackson 中士。

他们四个在媒体探访战俘营的时候,在泥地里跳了一支踢踏舞 。

还没有经过打磨的舞蹈动作,虽然笨拙,但也足够让这个 Jackson 这个青年黑人感动坏了。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的战争,也是理念和热爱的战争。

民族的理念和踢踏舞的身世水火不容。

踢踏舞是自由的象征,太平盛世时被疯狂追捧,世道衰落,人们却迁怒于自由。

路基秀是民族英雄,但却去追捧一堆美帝国主义的玩意。

人们都是这样想的。

他们只看到了他的「背叛」,却没有看到他纯粹的「热爱」。

他们把路基秀的踢踏舞鞋扔进了大锅饭的炉灶里,试图用这种方法逼迫他停止跳舞 —— 路基秀跳上了炉灶的平台上,没有舞鞋没有音乐,但他依然跳得比任何一次都要全力以赴。

踢踏舞鞋底的那枚金属片,在炉灶的火光里,被燃烧得金光闪闪。

战俘营里涌起了反抗美军的力量。

被镇压的战俘们组织起了一股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找到路基秀——命令他在表演后刺杀美军营长。

为了能继续跳舞,他接受了这个死亡命令。

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民族英雄,他只想回到舞台上完成一支舞曲,即使这一次的代价是要付出生命。

当一个人热爱着某一样事物的时候,会闪闪发光小时候,听了很多《圣经》里的故事。

后来记得最清楚的,是诺亚方舟。

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汪洋,只有一枝小船,载着成双的动物迎浪前行。

后来,这里成了一片新天新地,人们有都忘记了此前的事。

故事到最后戛然而止,一种失落感涌上我的心头,我依旧惦念着那个被机枪射穿了腿的路基秀。

没有了腿的路基秀,就像没有了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唉。

没有人知道他最后去了哪里,我宁可他和孙悟空一样,挂了一个斗战胜佛的虚衔后悄然隐世。

数十年后,年迈的 Jackson 中士回到了战俘营的遗址。

当他布满皱纹的手掌抚过地板上留下的踢踏舞鞋痕迹,仿佛穿过时空看见了那群跳舞的年轻人们,他们曾一起热烈的共舞。

这个小小的礼堂却比卡耐基音乐厅还让他们觉得振奋,Swing Kids 的表演获得了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满堂彩。

Jackson 中士余生都会怀念半个世纪前的这个圣诞夜。

假如能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8 ) 其他的请靠边站。

出乎意料的脑袋里只留下一个小胖。

大概他用最舒适的忸怩,怔怔的等着那悬在梁上的手杖。

多么像'just ran'的阿甘。

纵然配乐让人忍不住也要“踢踢踏踏”,但你可能没法理解我有多么羡慕他,就有多么想如他般沉醉其中。

时代从来都悲哀,人性总是不尽如人意。

生活在这么快的今天,任谁也别想轻易慢下来,就是要赶着你连跑带跳。

每当你想问问,“我是不是迷路了?

” 可抬头一看,别人就要走远了,只能踉踉跄跄跟上。

I envy you.我们不管其他的好吗?

 9 ) 摇摆狂潮

被清脆的舞点掩盖的是不谈人性的战争。

光国来了。

他用激昂的演讲和残疾的身体鼓动战俘们,为共产主义献身。

暗色的红是火光。

燃起战俘的斗志,却浇灭了基秀的舞蹈。

只因是美国的巧克力,就咒骂出“妻子女儿都被轮奸”的话;只因是美帝舞,就顷刻间被拖下“人民英雄弟弟”的高位被众人殴打。

这才是真实。

这才是冷战。

可就像瘾君子没办法放弃毒品,基秀没办法放弃热爱的舞蹈。

圣诞夜,疯狂地宣言,沉醉的舞步,冲动的浅吻,一瞬间,基秀仿佛已经到达了世界上最传奇的卡耐基音乐厅,他在舞台中央忘我的旋转,台下座无虚席。

cr:猞猁跳跳🎃

 10 ) 心怀梦想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踢踏舞少年路基秀,让我更加感恩珍惜当下!少许剧透慎入

181206 swing kids vip试映会观后感(涉及少许剧透,小伙伴们慎入哦):一部好电影必须由编剧+导演+演员组成坚不可摧的金字塔,我想看完电影swing kids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选择!

时代的伤痛,民族的撕裂,从18岁北韩少年路基秀的故事里能够得到了最深刻的感触,相信所有去过板门店、DMZ、第三地道和战争纪念馆,听过联合国军英文介绍的人都会有很深的理解!

[思考][思考]影片结尾:当黑人教练Jackson独自坐上回美国的卡车,忽然看见路边草席盖着的尸体堆中露出了基秀穿着踢踏舞鞋的脚时忍不住落泪了....多年后当年迈的Jackson重回巨济战俘营,在当年练舞的教室里用颤抖的手抚摸曾经跳舞而刮花的地板时,眼泪再一次止不住...虽然这部电影曾经经历了投资方撤换又延迟拍摄等各种曲折,但好的作品终究是会星光闪耀🌟看完电影以后真心感谢导演的坚持和眼光、同时也完全颠覆了我对爱豆的偏见,原来演技甚至超越了一些演戏出道的演员😂😂原来D.O.真的像一个朋友说的:嘟嘟是茶蛋家一个神奇的存在😂😂虽然没有出众的长相,也不是长腿欧巴,但是所有的角色都分分钟抓住了观众的心... 令人深陷其中、无法忘怀!

《摇摆狂潮》短评

有点儿尬,反战的立意挺好,题材也好看。中国影视界都忙着宣扬民族仇恨,没人为反战做贡献。

7分钟前
  • #F.#
  • 还行

很难想象现在韩影里能出现一部类好莱坞4.50年代风格的复古片。开头有点尬,导演似乎没有从以前的模式化路线中走出来,自从中国胖子一舞惊人之后,整部影片变得可爱又好看。而总体真是笑与泪齐飞,用歌舞片或者反战片来界定挺狭隘,只是一群人的故事罢了。黑人这次扮演了“白左”形象,人物弧光没有其他几位那么强烈,也许作为一名旁观者,他和观众一样,在看到这群可爱的人跳完舞之后满面笑容,或者目睹他们结局之时,双眼含泪。理想主义者的幻灭,历史太重人太轻。只是当时,just dance,足矣。

11分钟前
  • 判官
  • 推荐

如果单纯讲述战火中的舞蹈情谊会很好,然而后半段强行扩大主题有些崩。涉及到南北问题的韩国片都是这种“什么理念什么主义都是扯淡”的伪理中客,实质上却还是在贩卖“自由民主人权”那一套美帝价值观,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让很多故事都失去了说服力。

13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想的可真美

16分钟前
  • 荒淫少女朴赞郁
  • 还行

无感,不了解历史无法代入,看的过程中时刻有一种很虚假的感觉,非常刻意

18分钟前
  • 是王帅傅
  • 较差

我的年度最佳之一了。片子拍出了那种矛盾感:一方面,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分种族和性别的,南北朝鲜人、中国人、美国黑人、女人,都可以站在一个舞台上;另一方面,艺术又常常为政治和个人私欲所操控,从而抹灭个体的存在。结尾精彩,挺虐的,但还是推荐这部影片!

22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fucking ideology!

23分钟前
  • tonight
  • 还行

看之前就觉得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冲着高分还是下载下来看一看,结果的确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不过还是坚持放完了,边玩手机边看的,因为这个剧情我认真不起来啊,什么踢踏啥的也没什么意思

24分钟前
  • Zack Zhao
  • 较差

影片缺点与优点都很明显。电影定位和视角很模糊,作为歌舞片表演篇幅不足,作为剧情片人物性格扁平剧情转折突兀,团灭结局更应归咎于个人选择却硬要甩锅ideology,关于战争,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对个体性的压迫这一方面的表现明明可以更深刻;优点是镜头剪辑干净利落,音乐与舞蹈的编排十分出彩,故事紧凑高潮迭起,全员演技在线,我在电影院笑得和哭得都很爽。还有都暻秀和朴慧秀也太可爱了叭

27分钟前
  • 线性代数
  • 推荐

无论从歌舞片还是剧情片来说都不合格,好的调度场面是有的,但人物全都虚头巴脑地飘在空中,萝卜白菜和黄油龙虾什么都往里搁,最后什么都没讲清楚

30分钟前
  • 唐那啥
  • 很差

调度乱。韩影现在的问题可能也是一种文化恐怖吧。

32分钟前
  • faroe.
  • 较差

缺点当然不少,但是绝对能看出来韩国音乐剧的发展高度,荒诞元素用的蛮搞笑。后半段hold不住真心是韩片的惯有缺点,但是想了一下还是五星吧,因为某一部分确实让我想跳舞了:)而且肥宅快乐水的广告打得真足啊

36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推荐

这系统两种类型不兼容啊

37分钟前
  • 浅层睡眠
  • 较差

5.5,导演的命题作文,先有「战争」「意识形态」这个主题再把元素一个个安排进剧情里,人物和剧情都没有自发性。后半部的冲突煽情的时候很无感。逻辑上不适的是战争俘虏营里居然歌舞升平,还有刻意用一个娘小胖来暗指抗中国志愿军。 踢踏舞做为重要元素很黯淡。

40分钟前
  • 夜空飞行的银鱼
  • 较差

热爱就是热爱本身,没有任何形容词能形容。

43分钟前
  • 叽里呱啦
  • 还行

观点倒是政治正确,但故事太扯了(虽然是安插在真实历史事件上),种种细节违和,选角也有问题。

47分钟前
  • 门房大爷
  • 较差

视点太乱,削弱故事性,高分也不知道哪儿来的。把战争娱乐化总觉得切入点有些愚弄战争,二者之间协调并没有做出令人信服的点。

50分钟前
  • 啸杨
  • 还行

庞大的野心之下,是平庸、单薄又俗气的剧情,人物也略脸谱化,只能硬跟着剧情走,乏善可陈。

53分钟前
  • 等到火焰变蓝
  • 较差

只有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才能享受舞蹈,而舞蹈其实意味着真正的生活,“人过的日子”。但当苦难袭来,归附于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狂热又是最不费力的选择。除非你能相信自己的才华,相信自己的情感,相信世间有真正珍贵的东西,足以抵得过所有黑暗,不应该被他妈的理念弄脏和取代。

58分钟前
  • #暗蓝#
  • 力荐

7.5/10

60分钟前
  • 又子又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