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以香港18区中的“贫民窟”天水围作为背景,故事剧情与一般“古惑仔”港产片无太大出入,无非是满篇充斥着“童党,黑帮,强奸,毒品,偷窃,乱伦…”,而真正吸引我的是作为女主角pan家姐的蒋为了挽救pan的小男孩而作出的两次“违愿”的决定,但终于还是敌不过残酷的现实,最后“横尸街头”,剩下不足2岁的小男孩无人照料的悲惨结局。
倒是通过蒋在近四年间参演的两部反映不同时代香港青少年生活的电影,让我有一个较为感官的形象去感受两个年代的脉搏。
或许,我们可以怀念80年代的青少年更为有理想有激情,现在的青少年则只顾吃喝玩乐,图一时之快,但这可能也是时代的一种变迁,一种特点,不要太多地责怪时下的年轻人,因为他们和我们都只是时代的产物而已!
六亲不认的电影,从头到尾都是负面。
片中没有一个好人,校暴 家暴 黑暴 强暴 毒品 最心痛的是,小孩子最后的镜头,满街找妈妈。
总之这电影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
我知我不屬于這座城 從來都只居于天水圍 就算別家燈火點點 賭馬的老爸不會溫情待我回去 蝸于天橋下或是垃圾堆 總好過自家親人對我造罪 兄弟姐妹只會躲開 知我受欺仍視作不見 就算 不講對不起 我都 不會責備 誰叫我們住在天水圍 認識一堆兄弟也有幾多仇敵 不是被人追 就是做上前挑釁的那位 會迷戀糜爛 假裝內心沒有那點黑 會心慈手軟 好在有人肯與我登對 其實 无人知曉 自己傷痛有多少 約好 不去揭這瘡疤 寧愿你話我墮落 我都只是想忘掉 未講出口的心愿 是想你飛出這地獄 逃離天水圍 讓城中有屋供你睡 終于嘗試看個青春電影 開始是沖著蔣阻曼看的還不錯知道真的有個影子 可能永遠不能站到太陽下
坚持看到最后一幕,姐姐还是逃不掉报应。
姐妹俩一直想要保护的乐乐迷失在围城深处。
好绝望。
然而,导演真的是一点希望都不给我们吗?
应该不是的。
灵杰是整部电影的线索,他原来只是想和弟弟俊杰撇清关系摆脱麻烦才去接触弟弟的朋友,但也因为这样,他有机会重新认识弟弟。
他在俊杰的故事中穿梭连线,看到了这些边缘少年的苦乐悲伤,还有他们的纯真。
在这些叙述中他看到了弟弟的善良,从panadoll的姐姐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他开始了良心的谴责,更从panadoll的遭遇中吸取了教训,明白到自己再不做些什么,他们的结局可能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所以他向俊杰说了对不起,向俊杰表明他开始要做一个真正的“哥哥”,并告诉俊杰“不要轻易放弃自己”。
悲哀的不是这些被迫走上绝路的孩子,而是明明有思考和改变的能力,却不为所动的冷漠的旁人。
明明姐姐也是个孩子,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下她单薄弱小的身躯可能无法保护另一个孩子,但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思考和想要改变的动力,就是希望。
1、这是一部反映香港童党生活的电影,可谓是一部香港青春残酷物语电影 2、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香港电影了,导演刘国昌的早期作品《童党》以前家里附近对面的碟屋有出租过,可惜我当时没有租来看,以后一定要补回来。
这个导演的作品很好。
3、男主角俊杰好可爱,我好喜欢,哥哥俊杰长得有点像林一峰。
4、我一点也不喜欢灵杰这个角色,身为俊杰的哥哥,却眼看着弟弟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而懦弱的只能躲在远处观望,看着爸爸殴打自己的弟弟,却只能懦弱的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听着弟弟的惨呼声而无能为力,导致自己的弟弟不堪虐待而逃出家门,二年后,当他在学校考试的时候,被警察叫出来询问有关弟弟的情况,才知道弟弟杀了人,然后自杀处于昏迷之中,而他自己也莫名的被一个叫拗柴的手下要挟交出弟弟俊杰藏起一批毒品,为了查找出这批毒品解除掉自己的麻烦,他找到这二年来弟弟在外面所交往的朋友,试图寻找出线索,慢慢的,在寻找过程中,从弟弟的朋友的口中也慢慢的了解了这二年来弟弟所经历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也逐步的了解了这个虽然生活了十几年却不怎么了解的弟弟。
我很喜欢俊杰这个角色,被欺负,被虐待,一直忍受着,虽然有个哥哥,却是那样的懦弱和自私,只求自保而不保护自己,在被迫逃出家门后,交往了一群朋友,虽然过着看似堕落的生活,但是我想,那个时候的他是很开心的,在逃出家门的这二年中,他偶尔的认识了朋友PANADOLL的姐姐绮华,善良的他没有遵照PANADOLL的指示上她姐姐绮华,并且还打开门让绮华走,从此,我想他们二个之间就有了纠缠不清的关系,我想俊杰是有点喜欢绮华的,否则也不会在后面绮华为了救俊杰而失手杀死自己的妹妹后,冷静的叫她带着乐乐走,自己独力承担所有的后果,割脉自杀,甚至在医院清醒后也一口咬定是自己杀了PANADOLL,这个角色真的让我觉得有种心疼但又怜爱的感觉,这个俊杰比起哥哥灵杰起来反而显得那么的勇敢。
而PANADOLL,一个可怜的角色。
被自己禽兽不如的亲生父亲给强暴,而亲眼看到这一切的姐姐绮华却像俊杰的哥哥看到灵杰被打而无能为力一样,我想那个时候的PANADOLL是很恨姐姐的,在她自己怀上孩子后,面对绮华要求她堕胎的要求,她发狠的说,要生下来.生下一个“弟弟”,生下被父亲强暴后不知道算是弟弟还是儿子的乐乐,我想从她被父亲强暴而看到姐姐面对这一切无能为力的时候,她的世界已经塌了,她的结局很可怜,在一次争执中,癫狂的她拿起剪刀刺向俊杰,结果被姐姐绮华失手打死。
而另外一个可怜的人是绮华。
这个跟灵杰一样懦弱的姐姐,自己被父猥亵了不说,在亲眼看到妹妹被父亲强暴后,也只能默默的关上门而走开,为了救俊杰而失身杀死自己的妹妹,最后被自己妹妹的男友黑社会老大朱轩的手下一棍打死在街头。
)
下载《围城》是2年前,因为钱钟书,可是大概知道是关于婚姻问题,所以下载后一直没有看,今天第一次耐着性子看的时候发现版本错误,此围城非彼围城,但很开心有机会偶遇它,我很喜欢。
一直对黑色,悲剧电影感兴趣,因为可能内心也很叛逆孤独吧,所以当这样的作品呈现眼前时立刻不能自拔了。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孩子的一切思想又来源于家庭,看到他们的生活,我是幸福的,但又不幸的。
没有理解,挨打,强奸,生活本来可以那么美好,可是家长的一切恶习却让纯洁的孩子承受太多,如果我是不幸家庭中的一个,或许我早就离开了家,宁愿选择未知恐惧的世界也不会留恋每天能够预想的冷漠结局。
何灵杰真的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我只能这么说,母亲精神有障碍,父亲嗜赌又暴力,班上的同学没一个正常的,弟弟又是那种状况,在爸爸打弟弟的那场戏中,他是如此痛苦如此挣扎,但是还是忍受了,没有任何暴力想法滋生,开场邻居家挟持事件和后来厕所女同学欺负男生事件对我们来说是那么可怕和难忘,但是他是冷漠的,完全的冷漠,在教室如此氛围下他居然还可以那么坦然地看书。
我很佩服他适应环境的能力,他有的只有不满,决无其他不良思想滋生。
而弟弟作为懦弱被欺负的代表是极端善良和可怜的,但是这样的他没有获得任何的关爱,无论是爸爸,还是哥哥,他的生活被一切人一切事破灭得一塌糊涂,但他还是希望保持善良,无论是后来4p事件还是后来让他强奸女主角姐姐事件他都是一个旁观者,有他不愿参与的同情心和善意,也可能说是一种面对同样的欺压时的恐惧吧,毕竟自己就是这样走到这个不被人爱的团伙中的。
他或许也爱这样一个坏事干尽的团队吧,因为他们给了他爱,自尊和存在,在这里他是有用的,是一个真正的个体,即使大家的爱还是那么放肆那么畸形,或者谈不上爱,但至少在这里大家都是被需要的,是自由的,是存在的。
很喜欢女主角,她很自由,很奔放,很理解大家的需求,有时很霸道,但一直都够勇气承担和保护自己的人,她也善良和爱过,在被爸爸强奸之前,从她的撒娇和无知可以看出本来她也可以成为幸福中的一名行者,但强奸,怀孕,生孩子彻底剥夺了她幸福的权利,她开始暴戾,开始不满一切,生活的一切像玩物,想骂就骂,像偷就偷,只要知道自己还是存在的,虽然一切看起来糟透了,但是她还是无法摆脱人性的良知面,她爱自己的孩子,爱那个坐牢的男人,她是有爱的。
而矛盾点又似乎永远存在,在这样一个无望世界中她又是如此绝望,在姐姐讯问她给孩子吃了什么时,她很懒散地说了一句“反正他迟早会知道的”这样的话,她也是绝望的,看不到真正的幸福源头,没有信心给予孩子幸福。
团伙中所有的孩子是够义气,够勇敢,够缺少爱,同时又是如此无知,他们会分赃不均时有怨言,所有他们没有真正的爱,只有暂时的情感寄托和释放,也是玩乐主义者,而根源也是一样,他们没有信心找到爱,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他们没有理由相信混乱的世界。
他们是可悲的。
黑社会头目,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但我记得他玩乐中的专一和宽容,在杂乱的世界中没有人真的会追究孩子问题,这也从来都不是问题,他可能只知道那个女人够ok就好,他的一句“你以为我真的只是为了那点东西吗?
(毒品),我想知道到底是谁杀了她”时,我哭了,因为即使这样也有真男人的出现,真爱的诞生。
他很帅,真正意义上的帅。
在知道是姐姐杀了妹妹,但是了解实情后,他放了姐姐,他手下的那句“你也还不快走?
”让我再次感动,我的世界中他们应该都是黑色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杀,可是出现了正义,出现了理解,我投降了。
在混乱中可能唯一正常的人应该是姐姐了,我简直要疯了,因为突然发现深深喜欢上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色,因为他们面对困境或者说绝境都是那么坦然面对。
她是心理最健康的一个,她没有把任何不幸加注给任何人,也没有让自己的不幸扩大蔓延,她很认真的过着自己的人生,抚养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或许她没有任何想法想改变什么,但她确实做到了,在下一代中,她让不幸终结了,她很爱这个孩子,即使在妹妹说出“我要给你生个弟弟”来报复她时,她也没有对这个孩子存在任何可以滋生的坏思想,只是静静的关注着那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她很单纯,这才是真正的单纯!可是不幸就是不幸,在世界本可以开始美好的时候,她死了,孩子最后叫着“妈咪,你在哪里,”见证死亡,见证失去爱的时候下一代的悲剧又产生了,那个孩子再次失去了爱,失去了幸福的起点,他的世界注定了悲惨色彩,故事真是太伤感,但又太发人深省了。
给予理解,给予爱,给予自由,放弃暴力,放弃一切低层次的文明吧。
我们需要幸福,从父母做起,请从你我做起。
看了刘国昌的电影《围•城》和漫画《17岁监禁杀人事件》,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当一个人处于不幸状态时,所有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推她一把(两部里的受害者都是女性,我就用这个她了)。
所有的压力、事件堆积在一起把她推下悬崖。
那些推的人又再说:不关我事,不关我事……在只要一个人稍稍做些努力就可以挽回的情况下,往往怕受牵连,或者屈服于强势力,或者仅仅是怕麻烦,还是推了。
好吧,谁的事都不关,那么是谁杀了知更鸟(大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这句 觉得这语气很衬 不过意思就大误了 鹅妈妈的童话里这篇《谁杀了知更鸟?
》说的是因果报应 但我不是说这个)?
那些形形色色的参与者们,或许有始作俑者,或许有眼见同情心生怜悯什么都不做不关我事者,却一个个的都在推卸责任。
“不关我事”是逃避的咒语,只要说了这句就万事大吉,什么都没发生,什么都不知道。
看着她掉下悬崖,有一副叹息怜悯悲愤的表情,可能还会说“她终于解脱了”。
这些参与者们何异于杀人犯,不过是暴力和软暴力的区别罢了。
这世界并不真善美,残酷的现实没有尽头。
就好像众多的踩踏事件。
你一旦摔倒被人踩在脚下,所有经过的人都会踩上一脚。
你不会因为某个人踩的某一脚而死,但是最终你会被踩死。
而且人群几乎以誓不踩死不罢休的信念往前冲着。
说回来故事,故事本身也并不是很绝望,受害者们都有人再为她们寻找真相,最后当然真相大白,因为要给我们看。
(摊手)加害者们 基本上 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围•城》差不多是对等的报复,《17岁》里则只是法律程序上的惩罚(其实我觉得某种程度上 法律纵容了犯罪)。
也可能因为是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未成年人吧。
电影、漫画里,加害者至少都还受到惩罚。
现实中,可能很多情况下,加害者可能还是生活的多姿多彩,该多好还多好。
对被害者做的事情好像从来都没发生过。
不过往往都是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破坏程度,才会有人去注意它。
那时一切已经晚了。
人偏偏就是对这种重蹈覆辙乐此不疲。
总觉得很难给这类电影 下一个评论诸如围.城 诸如天水围 这种毁誉参半的电影说08的香港影坛 说围.城 都要提到天水围的日与夜 提起天水围 都要拉个围.城来做对比在我看来 两者大为不同其实我更喜欢围.城 大抵是因为没看过童党 我喜欢刘国昌做出来的这种悲怆得同归于尽的调调围.城 天水围的围 香港的城是对香港天水围问题的探讨 也是对香港在九七回归后该何去何从问题的探讨香港人喜欢把 九七回归后 称之为后九七(后殖民时期)好难就这个想法的对错 去下一个定论香港的文化一直没出现过断层 并且在英殖民时期 也并无抵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中华民族渊远悠长的文化和思想开化的外来文化 长久以来包容并蓄 形成了今天的香港思想文化香港文化开化的那一部分 自然是接受不了中国大陆在思想上的"闭关锁国"但这个是一个无法述论谁是谁非的问题所谓百样米养百样人 回想以前做班长 管理数十人面对心思各异的这只有几十人的小群体 都意见不一 难于管理何况中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 加上倘大的国土 南北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各种差异矛盾是势必存在的我个人 其实极少去香港 香港这个繁华之都 总给我一种说不出浮躁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 我是受香港文化熏陶长大的15岁以前 都不曾看过CCTV 甚至至今都不知道CCTV到底有多少个频道而求学阶段 受的却是正统的中国式教育所以很能理解港人的呻吟 和大陆人的无奈围.城的好 在于它终于跳出了后九七时候香港电影过于隐晦的隐喻(诸如无间道等等)直接挑出围城来隐喻香港的处境但是作为一部"撞墙"的电影 刘国昌在做结局的时候 却又把过多的个人悲观色彩带入到电影里去这样的电影 充其量只是给城墙在"瘙痒" 无法解决日益尖锐的矛盾和差异而香港影坛上 这类充其量呻吟一下的电影 已经太多太多了相比之下 天水围的日与夜 侧重于人性和温情的展现 这大抵就是 男人和女人之间 看待问题和叙事的不同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 但是在包起静(贵姐)身上 我总是不时见到我母亲的影子单身独自抚养大一个孩子 自尊心极强 不愿接受其他人的帮助 觉得那是施舍怜悯却在朋友或者弱势群体需要帮助的时候 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贵姐在天水围里面代表的 更是这种倔强又温情的香港精神我想 ANN想表达的是 在这种香港精神的支撑下香港的情况很快会得以改善结局天水围的万家灯火 和广场上围成一圈圈点灯 笑得幸福的人们真有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幸福再用明月千里寄相思作为片尾重复人间尚有真情在我也喜欢这种 有浓重许鞍华特色的 光明又柔和的叙事形式许多人说ANN老了 再拍不出去时那些轰烈的电影 但是轰烈过后 终究要归于平静 一如铅华洗尽后的香港 与其一直呻吟 不果还不如 做点实事 给人去改变现状的力量没人知道 这种改变是好是坏但我知道 一成不变 终会什么都不得后九七 港片从"向外看"到"向内看"的转变港人从无处可走 到拥抱过去,拒绝未来香港的大环境从迷城 走入围城再到现在如今这种"撞墙"的呻吟香港电影一直都反映并代表着香港社会的精神状态而香港 也一直都在找适合它自己的路犹记有次在香港 和一个普普通通的 某大学电影专业的在校生攀谈她说 她老师总说 在香港 搞艺术 太难这句说话 总不时在我耳边响起其实看香港电影这一路走来 在香港 做艺术 真不算太难就像foo fighters在Grammy上说的 It's about what goes on your heart and your mind
危机重重的少年时代 = 滥赌的父亲 + 麻木的母亲 + 自私的兄长 + 同学的欺负无度 + 拳头 + 混黑道的朋友花季少女的夭折 = 兽性大发的父亲 + 抛夫弃女的母亲 + 懦弱的姐姐 + 乱伦的孩子 + 坐监的黑社会男友 + 吸毒的疯狂 + 姐姐的误杀简言之,这就是围•城讲给我们的故事,学校、家庭、社会成了一个逃不出去的城,罪恶疯狂无度地上演。
没有大牌聚首的阵容,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主义,没有山崩地裂的场面,没有唯美浪漫的柔情,有的就是一帮平凡而卑微的人被生活作践,又作践到死。
有的人因为被甩操起菜刀,有的人无望跳楼自尽,有的人嗑药过量到死,有的人被人街头一棒子打死,当然,还有那个年幼的孩子乐乐,等待他的也无非是面目全非的生活,没有幻想没有温情。
本着无所谓的心情看了这部片子,看完就象心里下了一整夜的雨,透心凉,不知道这样无望的现实距离我们多远。
与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描写普通香港人的生活琐事不同,刘国昌的《围。
城》从乌云压城的海报背景到“不要明天,没有未来”标语,就把灰色调的压抑一股脑儿抛给观众。
通过强化剧情冲突,加上选取童党作为观察对象,影片的主题用意与所持立场,均站在了许鞍华的对立面,两部影片恰好是天水围身处边缘状态的不同写照。
简单说,《围。
城》中触目惊心的苦涩青春是与天水围乃至香港这个母体都分不开(片名的拆分方式),正如在牯岭街杀人的不是小四,而是60年代的台湾社会。
何俊杰、panadoll几个人物的家庭组成都是残缺不全,父亲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不说,形象几乎就是败坏。
他们的母亲位置缺失,要么无能为力,要么就当不存在。
上一辈支柱的坍塌,没有了遮荫与守护,造成这帮少年少女无所适从,提前面对社会残酷。
电影以哥哥何灵杰的视角带出对天水围的大致印象,高层住宅区成群林立,片中更是多次传达着建筑所带来的压迫感,不断强调着少年与天水围息息相关的命运事实。
他需要重新面对弟弟,重拾那些他不予理会的生命荒唐。
童党真正出现之前,交代了噩梦、惨案还有家庭和学校的混乱,它们与主人公有着直接联系,也为后面的血淋淋埋下伏笔。
哥哥的冷漠与弟弟的入伙有着必然联系,这种憋闷设定甚至让人联想到港人对于天水围的暧昧态度,满腔愤懑感触压在心底,表现出来的竟是熟视无睹。
刘国昌擅长表现童党题材是不争事实,表面上离家出走、毒品械斗乃至乱伦都是杂糅的残酷青春内容。
来自不同时代的童党,他们宣泄的情感与面对的困境却是大体类似。
但从《童党》、《无人驾驶》到《围。
城》,由九龙城、屯门到天水围,刘国昌镜头对准的都是因不同原因兴起的(新)市镇问题,相同的少年迷失却带出香港城镇建设的一条变化隐线。
年轻人是香港未来的希望,《围。
城》以这一群不良少年的悲惨遭遇,敲响了沉重的警钟。
他们被抛弃,继而走上了歧路,更会因为冲动作出傻事。
社会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伸出任何援手。
用青春片的标准来衡量《围。
城》,演员表现以及叙事技巧上有所欠缺,尤其是跟刘国昌前作相比,影片更属于残酷有余、紧凑不足。
《围。
城》的用意并不是观者给它强加的,相反片中一句“我就住在这个著名的无人理会的天水围”准确无误地点出了要害。
香港的困境局面并不全是来自于外力,更有来自自身肌体的病变。
天水围之所以惨案频发,更是与香港政府没有及时重视和采取得力措施有关。
某种程度上,《围。
城》对社会的关注及反思价值要远大于青春残酷的老题本身。
三星半吧。。。有些人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过来的,想忘记以前的事吧,
青春残酷物语
黄孝恩靓女仔一枚!故事过于猎奇,没有深刻主题。虎头蛇尾,糟蹋了好开头。
虽然尾声残酷到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很多细节触目惊心中透露出的绝望和享受,悖德中却满藏酸楚
一部与年轻人有关的影片,但不是青春成长题材。初看该片时,我很随意的将其划为青春题材。直到今天看了许鞍华的《夜于雾》后,我才想起这部同题材的影片。这也是一部天水围的故事,是更为人熟知的天水围,而不是《日与夜》那般温情。关于天水围的一切,不在于论其是非,故事背后的本质探讨。
操
纠结。
Panadoll…那么彪悍,应该可以从一开始就阻断悲剧的,不是么…
影片多处使用了镜面手法,结合片中兄弟和姐妹的关系,可以知道其中被暴力的,被强暴的,都是“局外人”自己的影子。“局外人”看着围城中的影子悲戚却无能为力,而影子则绝望地被关在围城里无法逃出。
天水围
挺好一片子~~
黄孝恩美。
天水围的故事还真多。
比《青春期》强多了!!!!!
两位囧脸男猪,演绎得不错。
violence and crime。黃孝恩好萌啊。
天水围
围.城 天水围的围 香港的城 是对香港天水围问题的探讨 也是对香港在九七回归后该何去何从问题的探讨 我喜欢刘国昌做出来的这种悲怆得同归于尽的调调 结局用孩子胡乱奔跑做的隐喻更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香港的青春电影总有着一定的水准
看得超压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