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侠里体现了中国人对一种精神的渴望——侠——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精神。
可惜自古我们人治的成分太重,可怜的老百姓良田被占,好女被辱、只得寄希望敢于拔刀相助的人来伸张正义。
所以我们会认为除恶就是扬善,侠士即英雄。
在另外一种文化里,也充斥着很多侠士,如蜘蛛侠、蝙蝠侠、夜魔侠等等,但是他们除的恶不像我们的恶那么具体,而是威胁到世界和平发展的恐怖邪恶势力。
暂且不评论是否他们的侠士是否更高一级是否力量更强大,只是我觉得,在他们那种文化里,我们所畏惧的恶被他们的法律所挟制,所以他们只用去担心幻想中的恶即可。
但是,法律只是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的向往,因为总会有各种逍遥其外的人。
警察应该是最无法忍受这种明知有罪却无法正法的人。
可怜的警察们认为是自己的无能或是说权利太小,所以他们需要一种超越法律的力量来捍卫上帝的子民。
于是警徽旁边的枪赋予了他们更大的权利。
一切的杀戮起源于信仰的丢失,若是所有的杀戮righteous的,那么杀戮合理吗?
最大的权利是决定人的生死还是宽恕?
我想这就是人类与上帝的区别吧?
欲望是人类最大的推力,而克欲或许就是世间最大的力量吧?
这或许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谛?
DE NIRO和PACINO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没想到HEAT里两人只共同演出了两场戏),表演无可挑剔,导演的镜头也无懈可击,结局更是完美!
过去我一直不解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和文字到底有什么区别?
而这次电影的叙事方法就让我深刻体会到电影的别样魅力。
一部具有了我认为完美电影的全部要素:天才、细节以及不可预知的结果——我就感觉像是巴乔维耶里罗纳尔多同时复活在inter,凭借大壮手球,肥罗越位最后巴乔在超过补时的时间里假摔骗到点球3:2战胜av或38,第二点报纸还一个劲的赞美这三人一样——你只需大呼过瘾!
本片由阿尔帕奇诺、罗伯特德尼罗主演。
两个演员都是演艺界里教父级的人物。
不过对罗伯特德尼罗我知道的很少,之前也没看过他的电影。
阿尔帕奇诺我看过他演的《教父》系列,只有三集。
但是真的非常喜欢看他演戏,他只要一站在那,就已经是一出戏。
剧情我就不多说了,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
导演在情节的处理上(德尼罗的火气、帕奇诺的内敛、众人的反向误导)使人走进了误区,也使最后的剧情达到了高潮。
在地下场的最后一场戏,就是两个老戏骨的飚戏。
可能是个人偏向,我更喜欢阿尔帕奇诺的表现。
他的眼神、他的脏话、朝空中开出的数枪,是最后的疯狂,同时每一个动作都流露出一种悲凉。
失去信仰,走投无路却又无法回头。
这部戏让我见识到了老男人的魅力,人老了你可以不再帅气,但是你一定要有内涵、有东西。
眼神中的积淀,脸上的沟壑不是我们这些小辈能够领悟的,能够模仿的。
本片告诉我们,无论你做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信仰、坚信。
一旦你不小心打破了或被别人打破了,要寻求帮助(心理辅导),弥补你的信仰、坚信或确定新的信仰。
因为只有信仰才能使你生活的有意义,不是行尸走肉。
另外不要走极端,哪怕是极端的正义那也是邪恶的、危险的。
还有任何时候回头都不晚(话是这么说,不过我要想真正想明白这些话,还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这是一部好影片。
冲着两位老戏骨,值了!
两个老东西非要出来赚票房,虽说你们是老戏骨吧,但是也不能驾着烂剧本骗美国老百姓的钱啊。
从头到尾整个影片就一个悬念,然后就是按着你那儿不告诉你,无趣的杀了一个又一个,耐着性子看到最后只能有大呼上当的份了。
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的片子我基本每部都不落下的,这片就算再烂因为这两名神一样的演员我也要去瞧瞧。
但这片...飞速的剪辑,闪烁的台词,莫名其妙的死亡,多次跟随镜头摇晃镜头这一切都让人很不舒服,刚开个头就知道是个快餐片。
导演把片子往《谍海计中计》这类型的片子引导,想设置悬念和刺激,但这样非常浪费老帕和老罗的才能,相比较神作《盗火线》里两人经典细腻的刻画,这片子真的非常失败。
首先角色挑选我就觉得有问题,德尼罗往往冷峻有城府,适合演各种性格复杂的角色,但在片子是个简单偏执粗暴的货;阿尔帕西诺是出了名的爆发性演员,往往一篇演讲一个动作就能让人热泪盈眶,但在这里是老实人兼变态双重性格合体。
并不是说这两个人演的不好,但在德尼罗和老帕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让德尼罗演粗哥们让老帕演变态实在别扭,角色换一下不是挺好。
其次导演可以制造悬念让大家猜不到结局,但这需要线索齐全且没有逻辑错误的情况下才能让观众过瘾。
这里面设计的实在太过突兀,况且仔细会看会有许多漏洞。
最后,虽然老帕和老德在我心中是神,但看他们70多岁的高龄还在卖肉还在追杀,看着德尼罗挺着大肚子做爱,看着老帕嘶哑无力的吼声,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他们这种年龄只适合演文艺片了,动作悬疑片还是交给下一代吧。
感觉凤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警员,不过有点过头了。
有点强迫自己不择手段的去惩恶除暴。
这也让我知道了,美国不是天堂,那里也有罪恶和丑陋,以及不公等等。
甚至有些情况还是比国内还要恶心。
让我明白了,一生中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快乐所在。
好好的过好自己
很多人对这部影片评价不高,由于其温和简约的叙事形势,大家似乎都感觉看懂了剧情,大呼无聊,但是我感觉大家还是没有看懂。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故事中的两位将近退休年纪的警探搭档,几十年的警察生涯,经历的是什么?
一幕幕形形色色的罪犯和犯罪现场:qiangjian自己情人闺女并杀死的渣男,却因为恐惧于凶手的恐吓作伪证,使凶手无罪释放;白发苍苍的教父,一生换了八个教堂,难掩其虐童癖的肮脏罪行;一个刚下早班的风尘女子,被嬉皮士滑板青年继续逼着去接下一个客;一个花样白领因为去夜店被酒吧老板送了所谓高级的白货,在男厕吸食时候被警察碰到转为线人去钓鱼的时候,险些被夜店打手枪杀;因为有钱可以找牛逼律师钻司法漏洞致人死命而逍遥法外,受害人家属万念俱焚;……诸如此等,作为警探,几十年目睹这样的社会垃圾肆虐,却因为司法制度而逍遥法外!!!
影片开始的靶场,实际在说,做了一辈子警察,除了拥有可以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所谓荣誉感和警枪带来的威慑,作为警探,你的枪只能打在靶子上,很多需要被制裁的人,你只能手扶着枪套咬碎了牙齿怒目圆睁看着其,扬长而去逍遥法外。
于是,本片在罗伯特德尼诺的自拍录像下开始,叙述亲自动手枪杀这些罪恶之人的一次次行动,看不到凶手,只有死尸旁边的一把带着消音器的手枪和一张写着惩罚诗文的纸片。
关于剧情,就说这么多,无论你看过,还是没有看过,总之建议再看一遍,之后再看我写的这篇影评。
剧终,警察杀手被自己兄弟两枪击中,两人在最后关头的对决和对白,真的很感人,从始至终两人并没有商量过做这件惩戒恶人伸张正义的杀戮行动,但是默契的一直配合到最后,一个顶了全部的罪,一个继续活着,或者当警察或者退休开始另一个生活,他必须活着,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另一个维护他而死去的人一起活着。
从拿出证物手枪栽赃幼女jiansha案凶犯,到一个个被处决的凶犯,都是罗伯特德尼罗在做,从军火商打手被枪伤之后的案件都是阿尔帕西诺补刀,只为了自己兄弟的全身而退。
影片中阿尔帕西诺说他信仰倒塌,明指自己的警察兄弟需要犯法才能栽赃罪犯,有暗喻是对这个社会各种各样不可思议令人发指惨绝人寰道德沦丧的犯罪行为导致的社会扭曲而迷失。
因此,他选择了即使死也要继续与自己的兄弟搭档,他们最后的对白,阿尔帕西诺一直问诺比特德尼罗,我们是伙伴,一直合作的很好?
是不是合作的很好?
我们是伙伴。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美国司法制度,阿尔帕西诺要去qiangjian诺伯特德尼罗的女友前,专门去找了该美女,说了是我哥们让我来和你啪啪,只是为了加深该检验官的愤怒感,从自身受害的角度,做足证据链,完完全全为自己哥们洗脱罪名。
包括他告诉另外两名已经怀疑的年轻警察,换枪栽赃的事情是我们俩一起搞得,也是在为兄弟洗脱罪名做铺垫。
请大家记住,这个片子是演绎一个违法操作凌驾于司法体系上实施的所谓正义。
因此,人性本身就是,规矩的人一生都会规规矩矩,犯规的人从开始那一刻起就已经无视规则,并且在钻漏洞会有惯性的侥幸心理,而老实人不会,一旦老实人准备犯规了,他会首先想好对自己的惩罚:打伤一个打手冒出自己嫌疑人身份,打死一个无恶不作的垃圾,最后死在兄弟手下,他心安理得。
值得尊敬,那一刻真的很感人,很感人。
但是,规则就是规则,信仰就是信仰,这是我们活着的最大保证和一生该去维护的。
我选了推荐,大致是因为这两个老头子,而毕竟电影也不算差。
很想说一说两个人的关系。
先定性吧:我觉得Booster对Turk是有基情的,而且是夹杂着恋父的基情。
有人诟病说Booster莫名其妙当Turk是偶像,Turk并不是个可以成为他人偶像的人。
倒是觉得,首先大概Turk很难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偶像,他并不是多么地智慧、多么地有才干、多么地强大,人格上也有很多的缺陷。
但是显然这些都不影响他成为Booster的偶像。
不过不得不承认影片在这方面居然没有作出相应的铺垫,两人的感情基础表达得虽然已经很好,但是考虑到“偶像”这个层面,还不够充分。
只是流于话语间。
有人说Booster是Turk与其情人间的第三者。
其实说不过去。
当然Turk有调戏此女的时候,但是最后鸡奸此女,说明了一切。
他对这个女人,不是爱慕,对Turk和她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嫉妒,而是彻底的厌恶和痛恨。
而正是这个痛恨,进一步说明了基情的存在。
电影的导向是朝着基情的,结尾处算是点睛,但是显得有些弱,不管是台词还是表演,都有些弱。
至于结尾处Turk的表现,我想是因为Turk是怀揣着原来的信仰的。
Booster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彻底的罪犯,他的表现也正正地符合这一点。
Turk应该是处于一种认知上的混乱中才对。
而他对Booster并没有相应的基情,那个女人,就是证据。
Booster的基情由何而生?
年幼时期受虐,而施虐的是眼中的宗教权威。
价值观崩溃之后,寻求价值观上的依托。
Turk正是这样的一个依托。
信赖、依赖、时间堆积起来的感情,终于转化为基情吧。
这算是电影的逻辑吧,但是也是个说得过去的逻辑。
这样的现实例子也是有的。
但其实我并不赞同电影中的基情表达。
这更像是被作为了一个噱头,一个卖点,其实无助于电影自身的完善。
显得有些戏耍。
如果非要说它烂,这倒是一个很客观的烂点。
至于说这片子开始时卖关子、躲躲闪闪,结局大转折,过于老套。
我倒是挺接受这样的老套的。
这种类型的片子看多了,确实会觉得乏味,容易审美疲劳。
但是正是因为多了,使之已经成为一种表达手法,一种常规的布局手段,而很多故事,正是因为这样的布局而显得精彩。
如果要评判这种布局,似乎只论喜恶与否而不论好坏与否,是比较公允的做法。
关键是,电影虽然在二人的名字上卖了关子。
但是还是给出了很多提示的。
这样就比较有意思。
Booster在开场的时候看那个神父领着小孩儿的神态;以及心理医生所言这个诗歌男其实就是想留给警察线索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获得成就感(Booster首先引导大家认为嫌疑犯是个警察,而Turk则竭力回避,Turk的表现与心理医生的解读恰恰相反);还有看到Turk的情人说Turk的笔迹与诗歌男的笔迹根本不一致的时候,就完全有理由猜到是Booster了吧?
再有Booster在大家都怀疑Turk的时候,各种对Turk进行避嫌和帮助,也算是一种基情的展现诶。
比较有感触的地方。
一来是是两个老头的暮年抉择。
尤其是当中那个棒球手的故事,400分,已经可以功成名就,在最灿烂的时候飘洒而去,却仍旧坚持,制造了更灿烂的406分。
Booster正是这样去选择了孤注一掷,结果使自己的人生,转了个圈再度回到原点以至于无,没有灿,却最终无奈地烂掉了。
Turk显然也是不甘心的那种,最后还是平静地接受了做棒球教练的命运。
二来是影片中对恶人的处理方式。
当中该受到惩罚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惩罚。
逃过死亡的二人,显然也并不好受,尤其是俄国杀手,很是惨淡。
整个片子中都包含着这样的气息:并不指责这个越权而用死刑处决恶人的做法,而每个恶人的受罚,都是畅快淋漓。
这个理念的表达,我还真是喜欢。
当然其实很多片子都用过,算不得新鲜。
看到有人讲摄影不好。
我一直不太留心这类影片的摄影效果,过得去就行了的。
况且也不大懂,就不多说了。
只是觉得实在没有找到太多把这部片子定义为烂片的理由,而金酸莓奖显然也算不得是评烂片的权威。
个人理解金酸梅把阿尔帕西诺提名为最差男主角,不是出于对他的表演能力的评价,而是由于他在当中垂垂老态却吊儿郎当的形象不好让人接受吧。
这是剧情真相的解读,没看过电影的不要看。
********************我是你还来得及的分割线*******************德尼罗只做了一件案子:利用职务便利,对证物枪支做手脚,陷害了炼铜癖Charles Randall,使其入狱。
帕西诺受此启发,从此不动声色地私刑处决了其余法律无力制裁的恶徒,他就是“诗歌男”。
由于德尼罗脾气火爆,行事粗放,帕西诺很容易地将“警察内部”作案的嫌疑引向了德尼罗,他自己再利用不受怀疑的优势,从旁协助德尼罗逃脱调查。
终于,帕西诺有了一次失手,俄国杀手叶夫根尼将有机会指证他,他便在“蜘蛛”和德尼罗的会面处导演了两出戏,包揽下全部罪责,再被德尼罗击毙。
当然,帕西诺把德尼罗陷害炼铜癖那件事也揽在自己身上,德尼罗将不再有职务污点。
帕西诺伤害德尼罗的女友Karen,是因为K对他俩素有怀疑,Karen最后将成为德尼罗“主持正义”击毙诗歌男帕西诺的强力证人。
影片情节其实很简单,两人中必有一个是凶手,而埃尔帕奇诺是凶手更为合理。
演员阵容很强大,影片节奏把握得也很不错,基本上全篇无尿点,只是对导演的价值观不敢苟同。
影片的致命伤是最后十分钟,对人性的逻辑分析也出现了错乱。
当德尼罗向帕奇诺开枪的一刹那影片的分值熔断了:1、两人是好朋友,30年的最好的朋友,彼此非常尊重。
2、帕奇诺并不想伤害德尼罗,如果想伤害,早有好几个机会可以向他射击了。
3、德尼罗也干过陷害罪犯的事情,特别是帕奇诺是受他影响才发生的转变。
4、德尼罗明知道帕奇诺不会伤害他。
5、德尼罗抢来情妇的枪追出来是为了拯救帕奇诺还是为了拘捕他呢?
6、德尼罗取消了救护车,是为了让帕奇诺有一个光荣的死亡吗?
如果是何必开始和最后交代个一干二净?
7、帕奇诺如果想死为什么不体体面面的离开或者干脆别跑了。
匆匆的结尾看似离奇而洒脱,实际上是商业片急功近利的草草收场,那两颗子弹击碎了对教父们本来美好的期待。
即使现在他们年届退休之龄,但依然宝刀未老,被他们亲手送进监狱的罪犯更是数不胜数。
但有时候正义却难以得到伸张,虽然逮到了嫌犯,可司法上的漏洞却让不少恶人仍旧逍遥法外。
这次一名强奸嫌犯因为证据不足被当庭释放,大卫冷笑着“祝贺”他,并语带凶狠地提醒他“小心背后”。
几天后,大卫和托马斯奉命前往调查一宗凶杀案,发现死者居然是日前被无罪释放的那名强奸嫌犯,在尸体旁边还留下了铲奸除恶的四行诗句。
命案继续发生,一个个逃脱了法律制裁的嫌犯接连被非法处决,种种迹象让两位干探联想起多年前曾经处理的案件,但 当时已经将凶手捉拿归案了。
时隔数年的案件重演,是有人刻意模仿,还是至今仍未捉到真凶呢?
两位老了也还是帅,但故事挺无聊。
八股警匪片,满屏臃肿男。
两颗星给巨星,其他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
两个老鳖犊子又凑到一起去了,真过瘾。中国商业片能拍成这样就行了,就不做更高要求了
瞧瞧这俩老家伙~
你们怎么总爱拿过期了的拿到天朝改个名儿当新鲜货卖?!
虽然片子一般,但是两大天皇在一起彪戏,就算是烂片也值得一看。
烂片
不太给力。我更喜欢正义杀戮这个译名,什么火线,什么特攻,一提起这两个名字我脑袋里回想起一大堆类似的。。
演员不错
匹夫老矣,尚能饭否?
不解释
罗伯特德尼罗和艾尔帕西诺的爱情故事。。
又被导演耍了
警察内部滋生的私刑,最后依靠反转来建立观感上的刺激。两个人的表演都透露着无穷尽的痕迹,角色的共性太多已经没有新鲜感。PS.正当杀人这个译名挺好的哪位高人手贱给改了?
内容跟名字有关系吗……
悬念虽然在最后 但过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赏心悦目 浪费了两位老戏骨
三人时光。
看不到火花 看不到驚喜 甚至看不到平庸 白白浪費了這倆老傢伙 話說他倆這幾年也確實沒什麼作爲了 本片平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只是沒想到都淡出鳥來了
得亏Pacino演得好,大卫这个角色真的是写的很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