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柳与睡女
Saules aveugles,盲柳与沉睡的女人(台),随盲柳入眠的女人(港),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导演:皮埃尔·费尔德斯
主演:阿毛里·德·克赖恩库尔,马蒂尔德·奥恩维尔,阿诺德·梅拉德,布鲁诺·帕维奥,费奥多尔·阿特金,皮埃尔·费尔德斯,希奥菲尔·巴奎特,朱利安·克朗蓬,Damien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卢森堡,加拿大,荷兰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一只流浪猫,一只喋喋不休的大蟾蜍,和一场海啸促使一个无抱负的推销员,和他深陷沮丧的妻子以及有着精神分裂的会计拯救东京幸免于一场地震,他们也因此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详细 >
2024.02.27:《琳达想吃鸡肉!》→ 第49届法国凯撒电影奖 最佳动画片 →《关于我家的一切》→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盲柳与睡女》:给此条目上传海报、图片报错,保存资源决定观影。—— 2024.03.25:看的英语配音版。「法国 / 卢森堡 / 加拿大 / 荷兰」四个国家联合拍摄的日本题材动画电影却讲着英语台词不免让我感觉有点违和。画风不太讨我喜欢,内容也不够引我入胜。个人观感不及豆瓣两千多人评价7.5分带给我的预期。
非常的超现实,丑丑的画风,也没看过村上春树的这几篇小说,看不懂。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Kyoko二十岁生日到底许了什么愿,Komura带去北海道的盒子里究竟装了什么,亦或是开箱前猫到底在或不在,短故事串联,处处透着怪诞巧思,处处写着村上的名字
有关孤独,有关选择,有关精神状态,这会是我们未来都市生活的常态吗?
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11部。村上春树小说改编,关于爱、关于孤独、关于恐惧、关于怀旧、关于寻找自我。充满隐喻,形式上做的也特别有创意。
“电影艺术永远不要在故事、文本层面做无谓的挣扎,因为文学艺术发展了千百年早就领先无数倍;电影是影像的艺术,视听语言才是电影的语言。”这部电影大概是最好的例子。村上春树的几篇短篇小说被忠实地复刻为动画形式,甚至过分依循原著导致完全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视听水准严重受制于文本。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贫瘠的影像(尤以与青蛙人交谈段落那些俗套的心理幻想画面为最致命),裹足不前而毫无见地。我们看小说自然会纵情臆想、幻想、畅想,村上小说的魅力也源于此。但这样的动画则是一种不必要的具象化,它反倒成为了一种限制、一种框定,拘束了我们自由的想象。所以,它是无力的影像、小说的傀儡,同时也是电影错误创作方向的典型反例。
村上的人物怎么总在找猫
一种奇异的体验,仿佛跨越语言与行为;只要村上的对话与故事存在,空气蛹般的东西便能悄悄诞生。
欧洲人拍的村上春树粉丝电影。绘本样式的画风挺有意思的,人是透明的如同悬浮在都市里的幽灵,舞台背景感觉并不仅限于东京,放到伦敦巴黎纽约都能成立。不能看作是独立的故事,应该是诸多村上小说经典元素和桥段的糅合拼贴:出走的女人、形单影只的男人、一段公路旅行、超现实的幻想、猫、古典乐……但单只有这些小资标签符号,又未免有点轻薄和矫情。两组主人公,更喜欢片桐先生和青蛙君拯救东京的奇遇,一个似梦似真的荒诞故事。
没看过原著就是难懂
Like watching a bunch of air. 谜一样的女人,谜一样的生活,谜一样的自己。后311生活的崩塌,有考夫曼那点意思了。Watanabe是个好名字。(诚哥原来你也看村上啊
台词处理像机翻的
6.4 不太对劲,只有村上春树的氛围而没有村上春树的内核,关键在于本土语境的缺失,导演显然没有想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去表达,日本的背景和角色却说着诡异的假日式英语,遵循着欧洲式的抒情方式,调性再对也没法获得所需的感受,况且这样生硬地拼凑短篇只会让故事失去重心。
丈夫说,就得用这个文本来学英语,地道的表达加东亚的内敛性格。在地铁上昏迷入梦,在蚯蚓的肠道里漂浮;小猫穿过气息的地图,他就是渺茫的希望
都市流水账,没看懂各自有什么人生意义。
走下楼梯,进入河合隼雄式的地下室,故事从311地震开始。就像导演在放映前所说,电影在描绘人们心中的余震
村上真·红人。完全日本的故事/形象+完全不日本的举止/语言=
哈高中晚自习看村上的美好回忆(¯▽¯)/♫•
3.5上班前的早场电影
我挺喜欢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