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确下立场,《无名狂》是我本年度看过最烂,不太会有竞争者了。
我一向认为时间和精力是最珍贵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等同犯罪,为了不给别人犯罪机会我看片子都很小心翼翼珍惜羽毛的。
那我这次怎么踩了坑了呢?
一是北影节选片我是信任的,二是资料馆的公众号幕味儿不吝溢美之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期间还看到不少电影自媒体的通稿,没仔细看的就不说了,但肯定加强了印象。
大周末的我要从北五环赶到二环,来回就是半天。
我看到半个小时就有点心虚,不会吧这片子不是那样的吧?
应该后面会有大招吧?
新派武侠应该是在不走寻常路。
等到片子出字幕,我终于意识到,这片子就是那个味儿的,就是我避之唯恐不及的网大味儿。
我起身就走试图多挽救几分钟自己的生命,身后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我当时怒发冲冠,特别想大喊一声:鼓什么掌啊!
这么烂的片子你们还鼓掌!
把自己当个人行吗!
后来我忍住了,我怕我一时冲动给这烂片做反向营销。
题外一句,谁给大家养成的看完电影鼓掌的毛病?
你花钱了,花时间了,给眼色了,主创应该谢谢你,何必多那么多礼数。
艺术是高尚的,但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高尚,有些人有些作品,真不值得。
然后我就陷入了深深的愤怒和幻灭,每天盯着豆瓣开分,扭扭捏捏过了一周才出评分,一看5.4,当下反应,高了,好在这两天分数一点点往下走了。
但我心里也不好受,说明又有不少兄弟被骗了感情。
愤怒驱使我弄明白自己到底怎么被骗的被谁骗的。
导演李云波,谁啊不认识。
影评人?
警铃大作。
众筹拍片。
已经有一部长片作品,现代故事。
行了,导演怎么回事我基本懂了,就是一位电影发烧友不甘于做影评人,非要实践一下自己的艺术理想,第一次出手失败的情况下居然还没有认清自己还想再来一次,又不想担风险让自己的粉丝集资给自己拍电影。
我跟你们说,别天天嘲流量明星,就这众筹拍电影的手法,比流量明星手黑多了,你出钱我花钱,你浪费时间我出名,人流量明星还客客气气说一句谢谢我的粉丝宝宝大家辛苦了路上注意安全,众筹的同志们不仅看不到自己投资的电影出现在院线(影院又不傻),还得自己买票进电影院。
这一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人扒你两遍皮,真黑!
真漂亮!
张杰让粉丝集资给自己赎身时不时就要被拉出来群嘲,李云波让观众出钱给自己拍电影看起来还挺沾沾自喜。
这一层想明白了,我知道这片子是怎么出来的了。
我这几天白天黑夜地琢磨这片子是怎么被我看到的,缺点那么明显的片子,是怎么得到各位影评人大V的青睐的,他们是在选择性装瞎吗?
动机呢?
我昨天突然明白了,是,是在选择性装瞎。
动机就是影评人是个利益共同体。
如果你作为影评人批评李云波拍得不行,就是在承认云中这个人其实根本不懂电影。
那所有影评人是不是有可能都根本不懂电影?
如果你作为影评人批评李云波没有拍电影的才华,就是在承认影评人其实都是眼高手低的废物,万一哪天自己手痒也想下海自我表达,怎么说服别人给自己这个机会?
挺好的,大家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想拍电影又不想自己担风险的可以众筹,不好意思打同行脸面的睁眼说瞎话,就剩下一帮观众傻了吧唧花了时间浪费感情,还浪费钱。
都自己血汗钱,可没人众筹养我呢。
想想那些抵押自己房子拍电影的,真是真高尚,知道什么叫高下立判了。
另外还有件事,想给众筹的兄弟们说,心疼你们,不是笑话,明白你们对武侠这个类型的热爱和期待。
但是事物有他自己的发展曲线,一个类型发展到顶了,自然就会衰落,歌舞片、西部片、武侠片都是如此。
不是这个时代有问题,而是武侠片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那些天才大师前辈已经把自己的才华贡献了,当代的人如果没有另辟蹊径的创意,没有超越前面高山的才华,就别踏足这个领域了。
还有,好电影不是靠众筹养活的,不能老想着用爱发电。
电影这个行业是资本最敏感的地方,因为每一个作品都很贵,李云波前面一部失败了就很难再说服人给你下一部的机会,他自己明白这一点,我估计他连PPT都没做teaser也没有就舔着脸来跟大家要钱了,别地方他知道自己没机会,又不想花自己的积蓄,我看这大兄弟开了不少公开课不是没收入,何必用这种站着要饭的方式。
我知道大家对这个行业的现状很失望,也对电影这种艺术有热爱有期待,所以才会参与众筹想要看一个奇迹的发生。
但是我想说,让一个行业变好,首先是要尊重商业规律,绝对不是用扰乱商业规律的方式。
拍电影这就事是最适合说you can you up这句话的,有没有东西,是不是那块料,一部片就能看出来。
优秀的导演,处女作没有烂片。
既然行业不给李云波机会,那就尊重这个事实,李云波认不清自己没才华这件事,我们也没必要哄着他,大家都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对大家都好。
至于那些影评人公众号自媒体,人在做天在看,谁说谎谁知道。
生树下,三个人。
一个简单执着的人和一个简单无奈的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相,了解了事实的全貌,做出了自己认为对的选择。
却浑然不知,都被另一个掌握着更多真相的人说控制和摆布。
即使回到树死的故地,也只是盯着眼前的那点事实,而奋力徒劳地挣扎。
而那个了解更多真相的人,最终却回到死树下,寻求自己的归处,还祈求自己能得到一个想要的结局。
到头来,也逃不掉那棵死树的循环。
人类最愚蠢的地方,其实是一直妄图突破循环,冲到直道,殊不知,自己只是继续落入循环之中。
罗生门式的叙事,揉合了香港与日本的风格,终于是学到了点。
此心安处是吾乡。
《无名狂》李云波2020
因为张晓晨去看的。
晓晨这两年的质感越来越好。
以前,帅是帅的,现在,丢掉了偶像和美貌的包袱,生出一种沧桑肆意的磨砂质感来。
流量时代,想来晓晨可以拿到男主角的必定不是大制作。
但是美工和摄影好得惊人。
实景。
在美丽的实景风光里拍的片子不少,但很多只是用了天然的美。
《无名狂》对景物的选取、构图、角度、光线,堪称一流。
除去中后期女主露面的那一小段,大部分的时间,可以关掉声音,当作画面浏览也是非常可的。
三个男演员都很好。
晓晨气质上越来越接近浅野。
(我的前男友,日渐长成了另一个前男友,这是什么鬼?
)男二的隋永良神似张鲁一,有种神经质的味道。
演晓晨少年时期的上白,不太帅,但是质朴与淡然并存,也很难得。
故事简单到单薄。
无名门与唐门对立。
无名门五年收一徒,但是这一年破例收了两个。
张未然与白笑天。
瑜亮相争。
小师妹送他和他同样的手镯。
张未然被派去刺杀了唐门继承人。
掌门人选拔大典这天,无名门毁于烈火。
江湖追杀张未然。
传说只有大盗郭长生知道他的行踪。
故事从郭长生被追杀开始。
竹林。
露水。
郭长生不羁的表情。
被捉住,麻袋里装着,跟银子一起扔到金盆洗手的镖头王一刀面前。
这趟镖,没有目的地,只在偏僻地方行走,引传说中的张未然出来。
唐门几度劫杀。
尾随的神秘人出手相救。
他讲了无名门的故事。
同样的故事,郭长生也讲了一个。
到底是谁赢了比武,谁去刺杀了唐门,谁杀师灭门,谁是报仇的人,谁是被报仇的人。
一切都是罗生门。
落脚在尼姑庵里。
唐门再度寻来。
神秘人一场厮杀,郭长生却抱着王一刀跑了。
像当年比武前几次落跑的张未然,不想争,跑了也许天地广阔。
很喜欢那一小段。
郭长生和王一刀在草丛中的场面。
都有过太多不想说的江湖往事,都放下过。
王一刀想再跑回去,郭长生只想跑得更远。
——出世/入世,都反复过几回的人了,素昧平生,却惺惺相惜。
王一刀扯着嗓子唱了几句歌。
郭长生笑,没听过这么难听的歌。
两个头发胡子乱蓬蓬的男人在草丛里大笑。
那一刻的江湖,有点动人。
苍凉、旷远,可是有点热乎乎的血气流动。
情义难忘与豁达无我并存。
大概,那一刻,也最接近理想的江湖。
狗血故事总是要讲完的。
神秘人追来,他是白笑天,一生在寻找张未然。
王一刀死去。
白笑天和郭长生两败俱伤。
打斗中,郭长生怀里被挑飞的物件,是小师妹的手镯。
神经兮兮张狂得瑟的郭长生,看向镯子的眼神,那瞬间的明亮,像少年的张未然还了魂。
(晓晨这男主角,戏份比少年张未然少太多。
但是,就这个眼神,男主角当之无愧)已成师太的小师妹赶来。
原来她是唐门故意放在无名门外的弃婴,被师父收留养大,却也被师父强暴。
知道了身世,也知道了不过是唐门的棋子。
同时引诱两位少年,送出一模一样的手镯,希望他们兄弟相残,最终在比武大典下毒,杀了欺侮自己却也是养育自己的师父,烧了无名门。
可是,并没有天地可以安放复仇后空落的自己。
在原地建一座庵堂,等待这两个人最终的复仇。
这一段的故事讲的最差。
小师妹在故事前面出现时几乎只是一个影像。
青瓦木墙,黑衣的白衣的少年。
她立在旁边,一抹红衣,人比花艳。
虽然没有叙述。
但少年从怀里掏出来又放回去反反复复摩梭的手镯。
这个人物是有分量的。
到这里故事反转的重头戏,她又哭又笑过于歇斯底里的表现,那段连构图和画面的美感都没有了,是全剧最差的一部分。
女主角选角比较失败,面相太家常了,年岁也稍微大了些,像温婉的姐姐。
要清丽有破碎感的少女气质才好演绎这样一个祸乱师门的角色。
像《御法度》里妖娆的少年,美,谁都想得到,掀起无穷暗涌,搅乱一池原本平静的水。
郭长生和白笑天,作为几乎并行的双男主,都有神经质气质,失去了对比的美感。
少年张未然偏木衲淡薄一点,感觉那个阶段的两个人物更丰满。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低。
单凭美术也应该够及格线了。
也许和电影之外的众筹风波相关吧。
但是影片本身,自然流畅,有非常好的美学贯穿。
虽然看到《罗生门》《新龙门客栈》甚至《双旗镇刀客》的影子。
或者,只是这个习惯了解构的时代,我们已经无法“相信”地去欣赏这样的故事了。
武侠盛行的时代,我们不光喜欢郭靖杨过和令狐冲,我们也喜欢惊鸿一瞥的风清扬。
世外高人,仙风道骨,无拘无束——而今天,倘若把风清扬的故事单独拿出来说说,我们会问:这么多年,他吃什么?
他每天那么呆着寂寞不寂寞?
他有没有对偶然路过的迷路少女动过凡心?
数十年如一日,落在从前的文字里正常且坚定,而今我们会问,“几十年如一日”,一万多天的日日夜夜,怎么就云淡了风清了?
所以,一个个简单的概念,“报仇”,“胜负”,“爱与妒嫉”,如果没有丰满的足够令人信服的情节和逻辑,这个时代的我们,想要深深扎进去共情,真的非常困难了。
就像,也许今日再看王家卫,我不可能如当年那么喜欢了。
就像,这部精致也美感的电影,充满了武侠的写意味道,有很多瞬间可以带人入梦,水流云在,江湖无边。
可是,出戏也出得很快。
前不久,一部不算低调的电影“悄悄”登录了优酷平台。
为什么说“不算低调”呢?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云舅,就是《电影公嗨课》的云舅;监制比导演名头更大——连片头的字符比导演大——冯小刚;最不低调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两年前就发起众筹,等于蓄积了两年,令人期待了两年,这种感觉和当初期待《大鱼海棠》一样。
当然,比《大鱼海棠》的结局还惨。
《大鱼海棠》上映后豆瓣标记4万多人,产生巨大争议,评论两极化,喜欢的与厌恶的双方几乎呈现针锋相对的局面。
而《无名狂》呢?
登陆登陆海南、上海、北京三个电影节,8月27登陆网络平台,截止至今,豆瓣评价不足1700人,讨论刚满20个。
要知道众筹人数是4475个啊!
要说艺术片,没见获大奖;要说商业片,没见多少人看,简直拿着大家的钱,取悦自己嘛!
那么,《无名狂》电影本身如何呢?
一、俗套的故事与乱套的叙述方式《无名狂》故事很简单——寻求灭门真相。
江湖上有两大门派,无名门与唐门,两派世代争斗,相互渗透,直到有一天无名门众人中了唐门的毒,惨遭灭门,却活下来两个弟子……一个弟子疏狂,一个弟子偏执;一个弟子因灭门厌弃江湖纷争,退而隐居,一个弟子因灭门复仇之 心益强,执著复仇。
就在二人展开生死斗时,冒出一个小师妹说她是幕后黑手。
有人说,你怎么剧透?
相信我,不,相信你自己的智力,只要看了这部片子就能发现一定是小师妹干的。
因为整个故事就是俗套的复仇故事,尽管很多影评人说这是一部“反武侠”的“武侠”,是一部“武侠悬疑”片。
其实,老老实实拍一个复仇故事,未必不精彩。
偏偏导演觉得自己应该有“格调”。
导演觉得自己有格调是很常见的事情,前者有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2001》,后者有侯孝贤的《聂隐娘》。
关键是这些导演成名已久。
“成名已久”不是说他名声很大可以胡来的意思,是他已经了解自己能拍什么,不能拍什么,哪里是局限,哪里可以突破。
云舅的《无名狂》是他的第二部电影,在第一部算作试水的情况下,基本可以算作处女作。
一部处女作,就要展现成熟的导演风格,确定一个新的电影类型。
上一个有这种自信的人还是拍出震惊寰宇的《逐梦娱乐圈》、掀起对最高学府学术水平质疑的毕导。
说回“格调”这件事。
导演显然想玩弄叙述手段,显示结构的精巧与自身智力的高超。
用所谓的“罗生门”叙述,分别通过两个师兄弟和一个小师妹,讲述两个“残缺”的故事与一个“完整”的故事。
“罗生门”原本指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后来被桥本忍改成剧本,黑泽明拍成一代经典之作。
主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真相没有因为众多的故事水落石出,而是消失在故事之中。
讲述故事的背后,显现的是每个讲述者幽暗莫测的人心。
《无名狂》套用这样的讲述形式,并不是为了表现人性,而是设置一个形式上的圈套,为结尾的“真”故事做铺垫。
意图给人“哇!
原来是这样子!
”,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是假如你看这部影片,能坚持三十分钟不睡着就很不错了,迷迷糊糊看上几眼,基本剧情就能搞清。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杂糅了众多元素:有日本剑戟片、香港武侠片、大陆武侠片、悬疑、人性、哲学……许多造型、场景、镜头都十分相似。
虽说是致敬,可致敬有加深或者消解的效果才是真正的致敬,《无名狂》只做到了把这些元素拼凑到一起,勉强讲一个故事。
看完《无名狂》之后,你非但没有见识到一个新类型武侠的感觉,甚至会觉得《卧虎藏龙》简直是艺术片,《绣春刀》简直是大陆武侠之光。
二、概念的人物与荒芜的镜头每一部有格调的电影都宣称自己直指人性,《无名狂》也不例外。
但,《无名狂》里面的主角没一个讨喜的。
“狂”是题眼,也是人物的核心。
张未然,疏狂。
武学天才,投在暗杀流派,却心慈手软,门派惨遭灭门后,消失在江湖。
白笑天,执狂。
要达到武学至高境界,为了复仇,苦苦寻觅。
小师妹,疯狂。
因为一次强奸,策划了整个灭门。
乍一看,每个人物各有特色,也仅此而已。
福斯特说,喜剧人物多扁形人物,悲剧人物多圆形人物。
《无名狂》有探讨大问题的野心,偏偏设置的人物全很单薄。
张未然疏狂,总是喝酒总是笑,总是漫不经心的样子,反露出故作洒脱的尴尬。
白笑天执狂,总一脸严肃,遭了大难,仅仅嗓音变得更深沉。
这些角色像纸片人一样单薄,看不到性格的侧面。
换句话说,人物没立起来。
导致《无名狂》的悲剧既不是因为性格,也不是因为命运,谁也不知道因为什么,结尾音乐一起,拍几个唯美镜头,黑幕一上,颇有导演摁着你的头说:“够惨吧?
赶紧哭吧!
”的感觉。
苍白无力的人物,打动机就说不通。
张未然投到无名门下,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一个家。
可无名门五年招一个弟子,允许弟子间比斗滥杀,有什么家的温暖可言?
相比之下,作为反派的人数众多的唐门反而更像个家吧?
其中,唐门弟子向白笑天挑战之前,还有一个唐门兄弟之间相互阻拦的镜头。
大概导演自己也没搞清楚自己要树立什么样的人物动机与背景。
小师妹的灭门动机就更混乱了。
一个一岁的弃婴,因为无名门有唐门的卧底,得知自己的身世,加上被强奸后“最后一根稻草”,灭了无名门。
倘若仅仅是强奸,还能让人稍许理解。
偏偏多嘴说自己身世。
这个世界上的确有潜伏多年的间谍,但是一岁就送进去潜伏,还不多见。
大概是有史以来头一例。
从这个角度,不得不说,开创了电影史的一个传奇——一岁潜伏者人物形象。
很多人夸镜头漂亮。
其实除了开头的镜头与配乐,有流畅感,有许多风景镜头十分废笔。
“废笔”不是说拍的不美,是叙事无效。
那些云啊、草原啊,你能理解导演试图用景物表现人物的心境,给故事一个留白。
但是在一个故事混乱,人物单薄的电影里的留白,就成了“斑秃”——光洁的头皮不能说皮肤不好,放在整个脑袋上很不协调。
三 所谓的阐释与智力硬伤什么是阐释?
印象派有一句话叫“灵魂在作品里的冒险。
”意思就是说,看作品许多时候是看自己。
电影也是一样,从电影中看出许多感悟,并不是电影教给你什么,而是你本身积累了这些感觉,经过电影触发了。
这些感觉就算不看电影,也会通过别的事情触发。
所以有一个著名的求佛故事:一个人问什么修佛。
禅师说:吃饭,睡觉,挑水,种菜。
并非吃饭种菜就能成佛,不然每个农民都是佛学家了,而是日积月累的经验在这些活动中触发了。
很多人解释《无名狂》有文本效应、视觉艺术、人性探讨、类型突破……等等,并不是《无名狂》本身真的做到了这一点,而是那些人用自己的知识套在这部电影上来。
相信我,一个有充分建筑知识的人,见到一坨屎也能想到一些建筑理论。
但屎终究是屎,不会因为建筑家头脑里的建筑知识,变成一栋大楼。
最后,我想提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看《无名狂》无法回答的,感觉触碰到了我知识的盲区:一个一岁入了无名门并在其中长大的女孩,为什么会是小师妹?
是她的名字叫唐小师妹吗?
简单说一下。
这部电影自然是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场景非常好看,真的这部电影的视觉导演要加鸡腿。
然后BGM也非常不错,这部电影的音乐制作人也要加鸡腿。
缺点是前半段节奏过于冗长,我一直到50分钟才真正看进去。
其次是我觉得白笑天和张未然各自眼里的无名门没有什么不同,大差不差,如果要凸显不同的话,可以搞得差别再大一些。
整部电影里最喜欢的情节是张未然喝着酒跟白笑天笔试那一段,那一段对话也非常的有深意。
然后就是女主最后说的原来我只有一个家,就是无名门。
这个我感触非常深,她把无名门烧了,她该去哪儿呢?还有就是白笑天死前靠近郭长生,死后郭长生摸着白笑天的头那一段我觉得也比较合理,也符合他本人,也就是张未然本人的富有悲悯之心的特质。
本片我觉得刻画得最好的就是张未然和白笑天截然不同的个性,也就是从张未然的视野看的这两个人的个性,一个杀人如麻,一个是奇才,却只想要一个家,不忍心杀人,显得与武林格格不入,这让我深陷思考,深处武林,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
不过张未然杀气唐门的人却毫不手软,这可能也合理吧,没有真正的大善人,只有相对善良的综合体。
本片的故事情节其实有点俗套,我指的是无名门被灭门的原因,有点俗套,而且郭长生是张未然这一点也表达得过于明显。
如果不认真工作,你的上司一定会指着鼻子问你:“你能不能干?
”看完真的想问一句,你能不能干?
当然我不是导演的上司。
还挂个冯小刚的监制名,他来了吗?
他来过吗?
扯这个犊子干啥啊?
好好把剧本加加工,怎会至于如此境地?
开场就整稀烂,导演你听说过节奏这种东西吗?
开篇师傅教徒弟,搞得神神秘秘,紧跟着就是老太太声旁白,这在结构中相当于两层旁白,开场就稀烂。
你自己把悬念都踢没了。
后边怎么发展都没有弹性了。
全靠台词往外蹦招,你这是火影忍者啊,打之前还得介绍介绍,全靠嘴炮,狗掀帘子。
后边毫无人设,剧情崩塌。
你这剧本是王二小放牛,就没往好处赶啊。
这两段罗生门回忆也没有形成悬念,最后无论是什么,包袱都不响啊,麻烦有空看看《剑雨江湖》和《武侠》,让甄子丹演就已经很露馅了,但是那也做了悬念啊。
你这给人物卖性情是闹哪样?
他潇不潇洒,是否放荡不羁对剧情有什么作用???
太业余了。
不是没有优点,讲良心话,美术挺好的,服化道场景啥的都行。
那个“穿白衣的”(不一直是绿衣吗?
你怎么看出里面穿白的,难怪武功高)最后小丑脸加白衣的形象都挺好的,就是人物你没给立住。
一些广角镜头也很好,只是对剧情没有帮助。
还有从树林里看的窥视视角,我就想告诉场务,能不能帮摄像把挡住中心画面的树枝和草整整,都糊住了。
镜头定好角度做个构图啊,就这么糊弄。
最后你这精修三环套月的剧本还是肌无力,好好修修再拍。
没那么多钱这么造。
到我发帖为止,已经看到两位大佬:一个通篇抱怨,自己无能狂怒,觉得自己看了浪费时间,人家谋财害命,我寻思着我也认真把他的长篇负面辣鸡情绪评论看完了,我怎么也觉得他也在谋财害命?
且不谈这片子被其他的影评人夸是不是为了让你掏钱看然后赚你钱这个阴谋论,自己装作观影量很大,去过电影节看你就镀金了?
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通篇抱怨,和电影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放屁。
第二个列举出无数这个电影的bug,当我看到第二点时我就想努力喷他了,真的,不动脑子看电影真的好吗?
还是说打键盘很舒服?
求求你动动脑子看然后你再喷好吗?
你最起码说人家辣鸡你要有理有据吧?
这还没怎么样就脸滚键盘不怕是要贻笑大方之家吧?
最后,我也不是说观影量多大,我来这部电影下面就是看看有没有点睛之笔的分享的,没想到竟然看到如此情况。
有的是一般观众,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可以理解,最怕的是那些不懂装懂,脸打的啪啪响的那群人,显得自己多高大上其实就是章口就莱的人。
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没有太好,也不能因为导演是影评人身份就掐着这个不放,把这个因素故意放大,就故意挑刺。
影评人就像是自学成才的一样,我看导演就是像走一条创新之路,不管他探索的成功还是失败,《无间道》就是很好的例子。
也许这条路上会有无数想创新却默默无闻的,但是武侠片是走老套路还是焕发生机也正是他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你不走我不走就不会有新路出来。
冯导说得好,为什么会有辣鸡电影,那还不是有辣鸡观众?
还请各位键盘侠键盘底下留情哦!
希望多些人关注这部国产电影,(划掉) 也希望那年那月那群人在摩点上众筹的回报早日到手(划掉)哈哈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票子买的很巧,本人是在影厅最后一排正中位置观影,首先认真夸一下无名狂吧,作为商业片还是值得一看或者二刷,画面取景很漂亮,演员颜值耐看服化道够讲究。
特别是很多镜头的布局很对称很巴适,另外全片的中国风BGM音乐与剧情发展相彰得益,松紧有驰妙不可言(笛箫尺八还有手碟,能感受得到在BGM方面的用za心qian) 。
注意!
接下来全是含剧透吐槽,请 酌 情 阅 览,不喜可以迅速下滑……注意!
接下来全是含剧透吐槽,请 酌 情 阅 览,不喜可以迅速下滑……注意!
接下来全是含剧透吐槽,请 酌 情 阅 览,不喜可以迅速下滑……~~~就光这个剧情这个故事发展推动的逻辑方面,个人搞不懂的细节有些略多。
比方说始作俑者白衣人为何花费重金,把好不容易捉到的张未然的江湖好友郭长生交付雇佣的镖局走镖?
自己还跟在镖局队伍后头大摇大摆的"跟踪"?
既然雇佣镖局带郭上路是为了诱出张未然好完成复仇心愿,突然好巧不巧,同时被仇家唐门派和几个来救郭长生的手下缠上,如果是为了增加部分精彩的打斗场面,但这难道不是白衣人自己在给自己复仇的道路上添堵?
在酒馆的郭长生忙着吃面不肯逃走,任凭小弟被打趴在地(小弟们心里委屈但小弟们不哭´;︵;`)郭长生作为大哥居然还只顾埋头苦吃一点不担心小弟被杀的危险性,看到面对劣势小弟们起码喊他们快溜不也是能体现一下大哥风范?
(此处脑补猜想,如果在开头那段郭长生被逮住前的追逐戏里,加入郭被某小弟背叛的短时场景,可能才更好帮助理解此刻当小弟来救郭时郭的表现与选择) 后来在二个不同版本的回忆过程中,多年前掌门争夺战里帅气张未然和英俊白衣人两位风华正茂的少年,他俩中的奇毒又是如何解去并且幸存下来的……(勉强打开脑洞猜测,孤儿张未然可能偶遇好心世外高人学过些草药知识,土豪家里长大的白衣人有独家解百毒的神药随身携带,否则真是一头雾水,压根不知道他俩是咋活下来的╯﹏╰)在郭长生从张未然了解到的回忆版本里,面对千里迢迢来无名门送人头的朝廷太监手下,掌门Boss果断一人送上团灭了,并语重心长的和张说做人要狠不狠不稳,把本就神经紧绷的张宝宝吓到增大了心理阴影从此练剑只用木剑……掌门你说你,就算帮朝廷做过事又怎么可以如此嚣张杀了朝廷要人,捅了这么大的娄子还不搬家呢?
莫非这边土地的风水很好嘛?
(脑洞再开,也许就因为此刻掌门天不怕地不怕不肯搬走(ノД`),为无名门的未来埋下了个重磅炸弹嗯……)黑化的小师妹这条线藏到最后才揭晓,作为1岁起就被唐门设计丢在无名门附近树林里的准内奸,是怎么知道自己是唐门的人,并且还听从了唐门间谍指示?
(难道唐门中有人打探出无名门掌门Boss好年轻小姑娘这口?
)小师妹到底有没有救幸存下来的那两人的?
(老师妹在白衣人快死的时候出现,说白衣人在进入无名庵时没有认出她和那棵树,可见她至少对白衣人有些好感,个人倾向于当年她为他解过毒)按常理,唐门的人在看到无名门成功灭门后,居然也没有为了掩盖事实处理掉她这个奸细(亦或是小师妹回到了唐门,而某个唐门中人对其有一定感情基础才得以存活?
)……多年后无名门消失的地方变成了一座无名庵,在年老小师妹收留镖局一行人那晚,除了她其余尼姑都死了,很好奇她本人怎么安全躲过那个变态嗜血嗓门尖细的唐门头子及其手下的毒手(莫非唐门头子对小师妹有些感情故意放走?
或者庵内有暗室暗道可藏匿?
)……本片从头到尾完全没有体现小师妹有习得武功的任何蛛丝马迹,我感到特费解并且特惋惜啊,如果小师妹这条暗线情节可以多丰富那么一点,比如拍点她偷看师兄师弟交流练剑的镜头,或者让无名门里当内奸的那人瞒着掌门传授给个啥擒拿手点穴技之类的小本事,让她后期武力值升级更方便行走江湖(为老年版的小师妹成为避世的居士埋下足够伏笔),电影还可以借此蹭个女性主义边边倒也好啊!
等人死的差不多只剩下郭长生的时候,年老的小师妹姗姗来迟(此处达成无名门唯一生还者成就🤣),更离谱的是已经是老师妹的小师妹还认真表达出了她后悔灭了无名门的举动,因为这么多年她觉得无名门是她唯一的家……晕死,这是斯德哥摩尔症候群嘛?
我又琢磨了一下,如果结尾改成小师妹从佛教方面来阐述自己后悔灭门无名门的话,倒也是不失为一个点睛之笔。
可惜了这条小师妹的暗线处理的实在欠妥太多,忧桑(┯_┯)。
还有个蹊跷的地方就是掌门秘籍,掌门活着的时候说得好好的,无名门只能有一个传人,那白衣人是怎么知道秘籍里还存在着一种可以伪装他人面貌的特别的技能?
(难道是白衣人闻多了毒烟,导致他精神错乱神志不清?
脑洞开不动了我也只能这么想了。。。
)剧透吐槽完毕。
剧透吐槽完毕。
剧透吐槽完毕。
~~~感谢各位豆友围观。
总之,这片重画面轻推理但因为有我两份投资所以勉强给个7分吧,希望有兴趣的傍友带着包容心,等上映了去看一场吧👀(MD我才不要说我买了两份众筹产品呢😂)
巧遇。
低调无名——李云波带着他的《无名狂》与名震地表——诺兰的《信条》,狭路相逢。
对决。
一个是籍籍无名,得来的满是无知猜忌。
一个是名扬四海,得来的是满屏跪舔。
愚蒙。
无知者是完全可以看不懂电影(或者根本不看电影),即可妄下评论的。
他们跪舔权威,他们踩踏赤城。
他们以脑补《信条》的漏洞百出而完成自我优越,他们以喷粪《无名狂》的格外惊喜而达到自我荣光。
他们是商业游戏里的提线木偶,他们是皇帝的新装里的愚昧群众。
谩骂。
对,应该狠狠的骂。
还施彼身,以牙还牙。
他们以用恶毒的文字嘲讽为乐,我们更应该以更加恶毒的文字来问候他们。
如果互联网是一块舆论的厮杀战场,对付这群无知者,最好的方式是用商业运作的方式,运营疏通权威,让那些曾经洋洋自得,放生叫骂,贬低精粹的无知者们,狠狠地被打上一巴掌。
获奖。
是给无知者制造皇帝的新装的第一步,无知者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所谓的“品味”,他们只会自卑的模仿上位者,上位者即使说“此屎好吃”,他们也会莫名觉得该屎莫名增香几分,口感更佳了呢。
封神。
获奖是你李云波的封神与正名之路的“步步糕”,大奖不好运作,先运作学院类的小奖,小奖不好运作就给作品增加电影学院教授们权威评价。
让那些无知者都不好意思打低分,那样会让他们的无知原形毕露。
就像此时此刻诺兰的《信条》一样,当你被神化之后,放屁都会变香。
拍的是小学不及格的作文级别电影,也会被打成满分作文。
惊喜,《无名狂》整体美学和剧本几乎接近完美。
的确可以看到很多张艺谋、侯孝贤、王家卫、黑泽明的影子。
但是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人类学习和进步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
全人类们听的故事,无非就那些事,编来编去,又能玩出几朵花来?
当代艺术家又有几个不是把古代故事包上新皮又卖一次的?
还有那些把国外作品,包上国内皮又买一次的?
形式多种多样,其实内核几乎一样。
形式。
《无名狂》的各种形式表达,从很多细节都能看出其用心。
不管是人物那合身的衣服,还有那日常化的道具,还有行云流水的镜头取景。
形式上虽有一点“演员”的略微青涩,但是那种青涩未必不是一种自然传神,老戏骨就像老油条,演技全靠技术,根本不走心。
新演员的青涩,我觉得不算大碍,换一个角度看,也许更“真”。
内容。
故事的最后,形式上好像没有明说郭长生是不是张未然,其实导演已经点名。
剧本前半段看似有罗生门的意味,实则三人都没有说谎,而只是以自己的主观来加以叙述,客观上三个人都说的是真话。
本质上和《罗生门》的都说谎,有着本质区别,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是逾越罗生门的另一层哲学境界。
最后。
来嘲讽一下无知者们。
“无知是一种病,而且无药可救”。
剧本烂,处处不符合逻辑,演员表演烂,扭捏作态,这大概是导演要求这么演的,旁白装腔作势,动作设计更烂,只有结尾处跟断刀哥打的那几下还算漂亮,其他的动作全都一塌糊涂。
1、男主角自始至终就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说玩世不恭也罢,愤世嫉俗也罢,问题是剧情里根本没有交代他摆出这幅德行的道理,只让人觉得此人装逼且欠揍。
2、女主角复仇动机说不通,另外她从小就被师父养大,不说恩情问题,要强奸也早就强奸了,然后突然搞了一个强奸,就要杀光无名门?
她一直在无名门里,那么多唐门的毒是怎么学来的?
不会被发现?
说得通?
3、中间加了一段宣传西洋剑比各家中国剑法都高明得多的,且不说一下就破坏了武侠片的气氛,让人想到现代击剑更厉害,接下来又跟剧情没有任何关系了,意义何在?
只是让人出戏?
4、整个片子画面阴暗,节奏拖沓,我知道导演是为了拿腔拿调,但是如果你拍的片子里,把人物表现得真的够屌,弄出那些阴沉沉的样子也是可以接受的,问题是整个看下来,从动作画面的观感上根本让人感觉不出来这些人很厉害,一个在那里冷森森的装逼,另一个(男主角)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反应都跟个精神病似的。
很多场景之下,我都怀疑,就那么近的距离,他还在那装疯卖傻,对方足以一剑捅死他了好吗?
5、全片完全的日系风格,人物装扮,连建筑都是,甚至连比武时都是有剑道的动作,别说什么日本也是抄唐朝之类巴拉巴拉的,日系跟中国风显然是有差别的,难道他没看过李安甚至张艺谋的电影?
非得拍出一个让外国人看起来像是日本片的东西吗?
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我觉得把这种拍中国古代的故事却全搬日式风格的片子有点丢人。
6、剧情反转多多少少有一丁点亮点,也是这片子的所谓卖点,但是稍微反思一下就是在扯犊子,如果一个案情片查来查去最后指向了某个人并能够自圆其说,那没问题,如果指向村口老王说是他干的,虽然也是让观众想不到,但是那就是搞笑了。
女一为什么不杀男二,她大张旗鼓的杀师怎么就没人看到或猜到了?
男一又跑哪去了?
最后说无名门根本没有秘籍,那男一的脸怎么又变了?
这不是所谓练了秘籍才有的效果吗?
最后暗示俩人在一起了,那么女一为什么杀人后要栽赃给男一?
有什么必要性?
这里有些地方说得可能不太准确,也许是哪里没看到,这种到处都是窟窿的剧情我也是懒得看那么仔细。
7、培养一个弟子至少需要十多年的养育和训练,这都是门派势力的基石,无名门动不动就要宰到只剩一个,唐门也一样,自己人一不开心就把所有人全杀了,所以光凭一个人就可以成为江湖上最厉害的让人闻风丧胆的一个门派吗?
编剧的常识在哪里?
脑子在哪里?
8、女一看起来既不想杀男一也不想杀男二,那后来她又冒出来毒杀了一群无辜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无解,可能只是因为导演需要她出来告诉观众:大反转了。
这女人莫名其妙且心狠手辣啊,还拍了好几个唯美镜头,为啥?
她这个角色很美好?
整个片子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各种逻辑不通,矫揉做作,画面质感不错那是拍摄硬件问题,调色问题,然而具体画面里的东西也跟美站不上边,唐门那个门洞是个什么玩意?
孤零零且简陋,导演觉得这个很好看?
一个洞就拍了个大反派唐门, 不嫌寒碜?
一群唐门高手跟打更老大爷似得拎着灯笼呲溜呲溜的跑进去,这不是一群废物的样子吗?
怎么想的?
这么烂的片子真是武侠片的耻辱。
布景和摄影还是不错的,鼓励一下!
#BJIFF2020# 第三场,韵味不足,剧本有些问题。映后交流制片人刘雯的解答有些避重就轻,云中导演本身的解释还不足。
无名门唐门穿越《罗生门》,无名狂少年狂曲通《死狂》。各种烫头和undercut发型古今结合是一大亮点,把明代武侠片演绎成了男性荷尔蒙十足的时尚大片。竹林、客栈和无名庵的戏较好,后面有点散,“真凶把自己伪装成线人”这个点子挺好,剧情留白太多,锦衣卫和唐门成了无头公案。打戏各种跃起出招,配乐值得赞。
太烂了!太烂了!
各方面都还不错,特别是美术风格,真的太喜欢了,可惜这个剧本真的太平庸了!非常的俗。。。。ps:特别讨厌这种隐晦的性暗示
节奏慢,有黑泽明的影子,剧情硬伤,画面看起来舒服(竹林那段尤其)
真的是期待太久了,抱着对武侠片的好感一直等待着,结果武也不武侠亦不侠。就画面布景这些挺好看的,故事讲的真不成。原来武术指导是秦鹏飞,怪不得打戏做的这么差劲。
无名罗生门,比《呼吸正常》还是正常多了。
😅
很质朴的电影,去伪存真,有武侠奥义在声画之中,不错,比大部分网剧和一部分院线都好看。电影,是声画技术,是故事和意义,也应该是一种态度。这态度大概就是“我管你喜不喜欢,我管你买不买票,我就爱这么表达”,对于这种态度,我还蛮有兴趣的。
七分左右的武侠片,支持!
叙事是拉垮版《罗生门》,连表演都是奔着三船敏郎去的
很武侠又很不武侠的一部片子,竹林镖局朝廷庙堂的元素刻画➕罗生门式的内心描摹。
张艺谋单传,华丽的摄影已经成为烂片的代名词。
我知道问题在哪里,找梁朝伟,周润发,刘德华,林青霞,张曼玉,刘嘉玲,梁家辉,就解决了。
冲着张晓晨去的 如果没有弹幕是万万看不懂这部电影的 剧情拖沓 衔接不够紧凑 结局很意外 居然是因为女人 还是落入俗套了 给四颗星 因为第一次看文艺武侠片 还因为张晓晨还是很帅
2020年北影节的第一场# 三星半吧,影评人拍的,钱确实花在实处了。只不过电影本身跟武侠其实没什么关系,感觉自己看了个迷影人对符合他口味的电影的致敬集锦。
虽然有装B的嫌疑,虽然剧情略显苍白,但是这种冷色调的武侠,配以孤离悲怆的音乐,挺合我的胃口。有原声碟的话,一定要买来收藏
最后女主的视角是个败笔,本来挺写意的一个故事掺上狗血感情线,实在是拉低分数。
感觉有好多电影的影子,但糅杂的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