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密特

About Schmidt,心的方向,薯唛先生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凯西·贝茨,霍普·戴维斯,德蒙特·莫罗尼,朱恩·斯奎布,霍华德·海瑟曼,哈里·格罗内尔,兰·卡琉,菲尔·里夫斯,马特·温斯顿,詹姆斯·M.康纳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关于施密特》剧照

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2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3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4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5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6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3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4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5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6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7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8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9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20

《关于施密特》剧情介绍

关于施密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66岁的施密特先生(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退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他颇感无聊。每天依旧7点起床,可是陪伴他的只是无聊的字谜游戏和令人生厌的妻子,施密特需要找点事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他打算资助一位坦桑尼亚的孤儿恩度古,并提笔给他写了第一封信。妻子的忽然离世让他的生活显得更加冷清,他曾至开始想念那个乏味的女人,可是就在这时,他在妻子的换衣间里找到妻子和另一个男人的情书。施密特决定独自驾车去旅行,他去了很多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回忆当年感慨良多。在一时冲动亲吻一位有夫之妇之后,他慢慢的原谅了自己的妻子。女儿的婚姻比自己想像的更糟,平庸的丈夫和不可思议的家庭让他对女儿的未来愈加担忧,然而这一切都非他所能改变。旅途中他从未停止给恩度古写信,在信里,施密特详尽的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和困惑。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扫黑英雄斯塔内第一批亡兵再见,我的灵魂伴侣闪电十一人GO3期银河国土安全第二季卧底高中江湖告急X医生: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第4季最后的缉毒探员超感猎杀第一季美丽见习生银河护卫队2军情五处第一季三小强颂乐人偶真探第二季摇摆少女涉谷怪谈云上太阳祖母的生日巨塔杀机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第一季8英里受益人一球定江山大明按察使萌宠入殓师同居牢友通往内心的桥-儿童心理诊所-

《关于施密特》长篇影评

 1 ) 一把温柔的刀

在爱奇艺上找到看的。

片子的旋律如淡淡流水,毫无跌宕,如标题说的:很温柔。

但却像一把刀,逐渐割开幻象的大幕,把残酷的现实展现在人面前。

一辈子循规蹈矩直到退休的施密特,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成功,退休前有高层的管理工作,挣得了一大笔退休金,有42年婚姻相伴的老婆,有一个他很引以为豪的女儿。

可是,退休、老伴去世、女儿出嫁相继发生之后,他还剩下什么?

一路顺风顺水走过的人生,积压了悲伤、恐惧和愤怒。

就像他说的,他会死去,可能是20年后,也可能是明天,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

曾经认识他的人都死去后,这世界就没有他活过的证据了。

多么痛的领悟。

一思考生命的意义,就无处可逃。

“没有幸福的结局等在那里,因为时光已经耗尽”——杰德

 2 ) 我们该怎样孤独

第一次对杰克•尼科尔森这个演员有印象是因为《飞跃疯人院》中,他满怀希望的眼神在会心的微笑下显得神采奕奕,那眼神是会跟随他的双臂一直延伸到DVD的封面外。

之后,又看过他主演的另一部《尽善尽美》,我才发现我更喜欢那个固执,有强迫症的老头。

是的,杰克•尼科尔森的眼神本应如此:碧绿的眼睛看着天花板,它是那样倦怠,松懈,麻木,充满了松软和慵懒的早晨。

实际上,在《关于施密特》中,杰克•尼科尔森就是这样从床上,在闹钟还停留在6:59的时刻,这样醒来。

他醒来的第一眼,如同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真实得完美。

之前的镜头是这样的,干净整洁,显得肃穆和沉闷的办公室里,施密特坐在属于自己一整间的办公桌前,收拾好的公文包摆放在桌面,他四平八稳地坐着,不紧不慢,和墙壁上的每一秒钟保持相同的步伐。

当最后一秒跨过5点整时,施密特没有疑迟,拿起公文包,走到门口关灯,然后,最后,轻轻看了一眼办公室,关门。

他背后的灯光随着关闭的门,一切都暗下来,成为黑色。

这是施密特最后一次上班,他退休了。

我想起我的父亲,想起他最后一天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机关大楼,他是怎样关门的,是怎样走过一条寂静和空旷的走廊,被所有的黑包围,他是怎样步履平平地走过这么多年可贵的时光,那些蔓延出的情绪始终在我胸口,这沉默,是有味道的,它是酸楚的。

确切地说,我的父亲与施密特是相同的人,他刻板,固守成规,循规蹈矩,且默默无闻。

如果说施密特先生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保险事业的分析员一职,我的父亲则在铺满数字与小数点的无尽报表中用完一生,那些蝌蚪一样的数字,出现在纸上,出现在电脑上,父亲就在数字堆中,计算着,加减乘除没有让他过于平淡的人生走向成就,反而地,那些数字如同童话世界中的小人,将他带入无人秘境。

父亲做完最后一份报表,他知道再没有任何期待,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在下班的时候,如同往常一样走出这幢黑漆漆的,冰凉的大楼。

是时间让我们走向了孤独。

接下来,施密特在人生的轨道上,依然准时醒来,只是有些无所事事,或者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施密特不知道需要做些什么,但时间会派给他任务,他先是退休,然后丧偶,再然后嫁女。

人生悲伤的事情,仿佛说好要聚集在一起,让他悲伤。

好在,这个时候,施密特用一个月22美元收养了一个远在非洲的孩子。

他开始给孩子写信,他以一个年迈老人的口吻向一个孩子叙述生活中的种种不是,他的愤怒,无奈,失望,离别,他是希望有人能看到。

在描述施密特丧偶的片段中,镜头干净简洁,感情被抹去,剩下的只是人物的语言与动作。

从妻子在收拾洒在地上的白糖突然倒地,到教堂里最后一面的离别。

施密特始终无动于衷,人们从镜头中看不到他神色的变化,感觉不到他的悲伤。

他依然用杰克尼科尔森式的眼神,看着人们将悲伤一点一点往死去的人身上倾注。

只是,第二天早上,面对马上就要急匆匆赶回去工作和筹备婚礼的女儿,他试图挽留。

他承认,自己只是不习惯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有孤独从脚跟开始缓慢地往上爬。

女儿的拒绝,是在意料之中。

不是婉拒,而是决绝。

她知道父亲不赞成她的婚姻,不希望她从小女孩的身份从家庭中脱离出去,从此成为一个女人。

无奈,施密特只能开始新的生活,被孤独薄膜包围的生活。

施密特看见女儿和男友头也不回地踏过机场的安检,消失在一条长长的走道上。

人影消失在转弯的时刻,这个时候孤独是一种长久的疼痛。

我也曾这样经历过,在我即将通过安检时,父母只能,只能站在原地,越过人群看我的背影渐渐地消失,越走越远,空旷的是身边的人群,而父母的心,却一直能够追随我的背影到转弯的地方。

我清楚地走在这样一条走道上,我的心和他们一样经历着疼痛与不舍。

可是,我不能回头,我知道,哪怕一次,我都会忍不住。

分离,在此刻成为了很重的呼吸,很慢的脚步,很痛的回忆。

施密特在回忆妻子时,无意中发现几十年前他最好的朋友写给妻子的情书,于是,他找到那个老头,质问他。

然后将妻子所有的衣服,鞋子,皮包,香水,化妆品,总之是与妻子相关的一起丢掉。

他以为这样,他会好受点。

之后,他生活在成堆的垃圾中,生活一下子没有了主宰和方向,一团乱七八糟。

好在,他还有一辆房车。

他决定出门旅行。

他买了妻子喜欢的中国小瓷人,他将它们放在车顶上,点上蜡烛,他就这样在漫天的星空下披了条睡毯,独自面对整个世界。

他的孤独,渐渐弥漫开来,它不怀好意地裹挟着困意将他击倒在车顶。

他一路在空旷的田野上,只有风和那些滚滚的低矮乌云经过,孤独如同被压抑的情感,暴露在旷野之中,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施密特在路途中遇见有夫之妇,那个女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悲伤与恐惧,他突然感觉找到了懂得自己的女人。

可惜,不久之后,他的吻带了羞辱,他被赶下了那对夫妇的房车。

他只有继续一个人上路。

他来到未来女婿的家中,最后告诫女儿不要嫁给这样的男人。

得到的是女儿更加决绝的回答:如果不能祝福,就请离开。

半夜,他无奈地睡在水床上,翻来覆去,直到落枕。

孤独,已经成为了某种身体疾病。

他在《危情十日》中饰演变态中年女杀手凯西·贝茨的带领下,领略到另一种有趣,兴致勃勃的生活。

比如吃能产生幻觉的兴奋剂,比如一起泡澡。

似乎,孤独并不是怎样难以承受。

但是,生活终归会回到它原来的轨道上,旅行和参加完女儿婚礼之后,施密特回到了空荡荡的家中。

这时,施密特收到了养子的回信。

他看到只用四种颜色的画,一个大人牵着孩子,阳光撒下来。

顿时,施密特握着这张稚嫩得显得粗糙的画,放声大哭。

此时,施密特的孤独才被放大,整部电影没有特别的剧情,没有矛盾冲突,甚至没有所谓的剧情高潮部分。

它是那样平淡,却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孤独,这孤独,几乎是悄无声息,却无处不在的。

最后的一刻,让我想起了卡佛的写下的故事《好事一小件》,也让我想起一句话:那么,我们该怎样孤独?

 3 ) 【转】难得糊涂---关于《关于施密特》的影评

作者:绿杨骄 发表日期:2004-9-2 22:07:00    杰克.尼克尔森老了。

   一个叫岁月的不速之客爬上了《飞越疯人院》里那张生猛得跋扈的脸,堂而皇之的安营扎寨,大兴土木,把生活的坎坷崎岖都形而下的还原成额上怵目的层峦。

   尼克尔森,当之无愧的“老戏精”。

这个拿奖如拾草芥的洛杉矶湖人队球迷,演艺生涯绚烂的令侪辈忌妒,一如他在风流场上的分花拂柳、金戈铁马,战果累累。

他自降片酬演出了《关于施密特--心的方向》,差点再捧一座小金人。

估计奥斯卡评委也有梁山好汉“劫富济贫”的遗风,或者出于奖掖后进的考虑,尼克尔森、凯奇、刘易斯,这些奥斯卡的老常客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充当绿叶,拱月般托出《钢琴师》的男主角布洛迪,他长着一张难民的面孔,令人望之顿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讨论尼克尔森的演技是件挥霍形容词的无聊事。

好比站在泰山脚下感叹它的雄伟,纯属多余。

在此,我就不显摆我的马屁功夫了。

   尼克尔森在本片中演的是一个老人,名叫施密特。

   施密特老了。

   空空荡荡的办公室,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办公桌。

墙上的挂钟一秒一秒的踱向下班时间,那是施密特光荣退休的时刻。

钟声一响,施密特拎包走人。

真正意义上的晚年,确切无疑的来到了。

   为工作和家庭奔波忙碌的壮盛年月里,无暇思及“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的大问题,幸福和快乐在生活的压榨下变成丝丝缕缕的碎片,只在忙碌的间隙,随遇而安的得享乐且享乐。

   待到年老力衰,投闲置散,仿佛被社会扔到回收站,不解风情的死神随时可能进行“清空回收站”的操作,彻底删除。

被遗弃在人生大道末端的荒径上,年轻时的信条一一模糊,自己伙同社会,把多年辛苦围起的心理保护网扯烂,影影绰绰的尽是无助和愤怒的目光。

   无职一身轻的施密特,面对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似乎还不太适应。

不能说施密特天生的劳碌命,只是习惯的力量是如此可怕,一旦形成,便如蛆附骨。

《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可怜的监狱图书管理员,在监狱里小心翼翼低眉顺眼的度过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熬得自由身,却怀恋起监狱里的“自由”,肉体上的自由却变成精神上的枷锁,最终,为了解除精神上的窒息,老头消灭了自己的肉体。

   命运之神见惯了世间的悖谬,养成了玩恶作剧的坏习惯,施密特不幸成了它捉弄的对象。

时不时的下个歹毒的绊马索,摔得施密特仓皇失措。

公司里,继任他职务的那个“高傲的臭小子”(施密特语)我行我素,浑没把德高望重(施密特的自我感觉)的施密特当根葱。

家里,老伴似乎一身的坏习惯,处处让施密特不爽,但就是这个糟老婆子,也抛弃施密特,独自上了天堂。

鳏夫的职业看上去没什么前途,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妻子的遗物中,施密特意外发现了她30年前红杏出墙的证据,更沮丧的是,摘杏人竟然是自己的多年知交。

女儿是施密特引以为豪的心肝宝贝,却非要嫁给一个猥琐男,为此,父女俩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事业,爱情,家庭,生活的三大支柱动摇了根基,施密特眼前一片漆黑。

   一个素不相识的非洲儿童杜古成了施密特唯一的寄托,施密特是杜古的赞助人。

在给杜古的信中,施密特虚构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对现状的不满,在虚构的自我安慰中得以稍许疏解。

   画饼无法充饥,孤独,愤怒,悲伤,亦步亦趋的骚扰着施密特。

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施密特走出家门,驾着一辆房车,上路了。

这辆车由亡妻生前做主买下,动机中带点罗曼蒂克的味道,正如小品《超生游击队》里,宋丹丹所说的:“寻找咱俩人儿重(从)前的影只(子)”。

伊人已去,施密特只好陪同自己的影子上路。

   影片没有就此变成一部公路片,导演并不想沿着公路展示美国的大好风光,而是让施密特回到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自得其乐的寻找旧日的一鳞半爪。

还让施密特邂逅了一场未遂的艳遇。

愁雨晨风中,满天星光下,施密特三省其身,似乎理解了什么,内心里原谅了出轨的亡妻和好友。

   死者已矣,事情倒好解决。

活人的问题就难办了,女儿决意和猥琐男结婚。

施密特决定作最后一次尝试,挽救“误入迷途”的女儿。

但女儿咬定青山不放松,施密特只能无计可施。

   婚礼上,施密特终于妥协了,勉强接受了女婿一家人,并违心的奉承了一通。

但言语中透出迂回的讥讽,比如,他赞扬亲家公的好口才(其实是爱吵架),女婿的兄弟的真诚(其实是个弱智,想不真诚都难)。

   皆大欢喜中,放弃了自我坚持的施密特又找到了幸福。

   几百年前,扬州老怪深沉的说了句“难得糊涂”,引无数英雄折腰,迷糊了原本如炬的目光,化悲愤为逍遥,他人生气我不气,打个哈哈,心情舒畅。

年少无知时,我也曾赶时髦,郑重的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四个字,奉为箴言。

   施密特穷则思变,居然和古老的东方人生哲学暗通款曲,让迷失的心灵成功软着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71861.shtml

 4 ) The Most Valuable Takeaway : I am weak and I am a failure

I am weak and I am a failure. There is just no getting around it. Relatively soon I will die. Maybe in 20 years, maybe tomorrow, it doesn't matter.很欣赏Schmidt,因为在意识到了最悲剧的自己之后,他接受了这样的深深悲剧,平静地回到了自己的命运之中。

这种人生,想想,令人尊敬。

 5 ) I am in love with you——关于施密特的史诗

Longer than there've been fishes in the ocean Higher than any bird ever flew Longer than there've been stars up in the heavens I've been in love with you. Stronger than any mountain cathedral Truer than any tree ever grew Deeper than any forest primeval I am in love with you. 婚礼上这首颂曲给我以惊艳的感觉,充满民歌风味的悠扬长笛,配上女子略显尖细但十分自然的嗓音,以及百转千回的弦律。

施密特的故事,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其实全片说不上什么高潮不高潮,基本是平缓的曲线前进,贴心的小笑料是微微的波澜。

歌声把影片的氛围烘托得温馨又甜蜜,几个高音句唱过,陡然降了一个八度,"I've been in love with you."仿佛山盟海誓罢了,再来一句昵昵儿女语。

从"Stronger than any mountain cathedral"的第二个歌曲小节,镜头颇有意味的拉回到施密特和女儿身上。

外国婚礼的习俗之一是岳父引新娘进场,亲手交给新郎,象征着父亲把女儿转交给另一个男人保护。

第二小节的歌词写得荡气回肠,与第一段的温柔甜蜜有天壤之别云泥之判。

“坚如山间古堡,真于万木迎春,深似茫荡山林,我是如此爱你。

”镜头在三人身上周旋,施密特老气横秋的苦脸,珍妮脸上抑制不住的憧憬和幸福,新郎兰德尔洋溢着稚嫩和希望的脸,形成了鲜明有趣的对比。

形容的是谁呢?

年轻人之间的爱,还是父亲对女儿的爱。

结尾高亢的"I am in love with you"声中,施密特亲吻女儿,看她走向自己的丈夫。

音乐余音绕梁,久久不绝,长笛吹完了一个略显哀怨的尾巴,配上施密特的一脸无奈。

他最后的一点寄托也失去了。

从一个拥有充实饱满生命的人,到这一刻,经过一步步地减去生活的填充物,已经所剩无几了。

充满笑料和喜剧细胞的片子,到这里,彻底咂摸出点伤感的味道了。

其实前面的笑料也基本上是些黑色幽默或是强打精神吧。

刚退休老头子的水土不服,让人忍俊不禁,回过头来却不得不让人惊得汗湿重衣。

我们向死而生的生命,在初期我们或许还能对最后的结局视而不见,可是能一直蒙混过关到退休吗?

退休,不用工作,并不意味着轻松自由的开始,而是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兵败如山倒的开始彻底倾颓崩塌,死亡是那样近了。

死亡,是逃不过的根本命运。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之前我们用工作、家庭、交际、学习、娱乐来给生命涂抹上种种意义,可是当死亡的镰刀逼近,那些脆弱的意义不堪一击。

我们来到世界上的原因本身就已经不起推敲,生怕得出“荒谬”二字,那么死呢?

岂不注定了这百年之旅就是一场分明的悲剧。

这是存在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批驳但却也难安抚内心。

施密特的一生不可谓不功成名就,事业家庭双丰收,但是面对死亡的逼近,人生开始用减法过活,也免不了满腔惶恐悲愤以及失落凄凉。

也许生活对我们一点也不珍贵,就像施密特那个烦人老伴,可一旦要是真没了,我们却忍不住的悬起心来。

也许填充物不能产生实际的意义,但起码能让人产生安全感。

加法的人生,疲惫但是安心,减法的人生,说是轻松,却抵不住阵阵来自幽冥深处的恐惧。

《关于施密特》是小老头对抗人生虚无的小小挣扎,当然他是以卵击石。

"The cowards never started/The weak died on the way/Only the strong arrived/They wear the pioneers."在死亡面前,我们必败无疑。

可是我们又需要勇气,走过这充满困惑和艰辛的百年之旅。

有意思的是,充满灰色调的主题却是以诙谐智趣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失落中充满着喜悦的空气。

这是有何而来的呢?

即使是施密特最伤感的嫁女段落中,歌声却是无比的清亮和喜悦,热情的赞颂而不是喟叹。

这是嘲弄吗?

不,当然不是,"Stronger than any mountain cathedral/ Truer than any tree ever grew/ Deeper than any forest primeval--"这不仅是新婚典礼上对爱的颂歌,更是一曲对生命的颂歌,准确的说,是对生命轮回常新的颂歌。

《Longer》的原唱者是Dan Fogelberg,男声较为深沉,此处的女声则是充满生命活力和饱满情绪。

女性本身又是孕育之征,代表了新生命的希望。

个体的生命固然短暂而迷茫,可是更新与轮回使得群体在某种意义上得到永久的生机。

死亡,也是新生的代价,新陈代谢,才能保持整体的生命力欣欣向荣,就像婚礼上老施密特的倦容被新婚夫妇朝气蓬勃的脸庞替代。

然而背景音乐对此替代是充满喜悦的,因为"I am in love with you."逝者已矣,但在我们的血脉中传递的是丰富而永恒的爱。

伤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新的生命里,也凝聚上一辈的爱,你的爱,你的生命通过爱的传递得到了永生,而且这爱是现在时,不是完成时。

因此,对死亡的忧惧,也就没有存在的根据了。

《关于施密特》和《毁灭之路》主旨上其实很类似,但是格调一喜一悲,风格一个欢快一个崇高,原因也就在此了。

所以结尾施密特复杂的一段表情变化,与其说是沧桑无奈的泪水和欢笑,倒不如说是因为施密特为那分神圣而颤栗感动——神秘的人生,庄严的轮回,个体的渺小与生命的延续,配合上片尾曲的诙谐与宏大并存——这是小人物的史诗。

 6 ) 关于施密特

66岁的施密特先生退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他颇感无聊。

每天依旧7点起床,可是陪伴他的只是无聊的字谜游戏和令人生厌的妻子,施密特需要找点事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他打算资助一位坦桑尼亚的孤儿恩度古,并提笔给他写了第一封信。

妻子的忽然离世让他的生活显得更加冷清,他曾至开始想念那个乏味的女人,可是就在这时,他在妻子的换衣间里找到妻子和另一个男人的情书。

施密特决定独自驾车去旅行,他去了很多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回忆当年感慨良多。

在一时冲动亲吻一位有夫之妇之后,他慢慢的原谅了自己的妻子。

女儿的婚姻比自己想像的更糟,平庸的丈夫和不可思议的家庭让他对女儿的未来愈加担忧,然而这一切都非他所能改变。

旅途中他从未停止给恩度古写信,在信里,施密特详尽的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和困惑。

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度古的回信,看着那些简单的文字和恩度古充满童真的图画,施密特忽然泪如泉涌……

 7 ) 人生的回顾

类似《关于施密特》的电影很多,最著名的日本的《东京物语》、德国的《樱花盛开》、美国的《天伦之旅》、《破碎之花》等,我称之为人生回顾之旅。

也许人到老年都会回味逝去的时光,尽量让自己少留一点人生遗憾,但往往事与愿违,随着真相的深入,你会觉得人生太多遗憾是你用一生都弥补不了,反而心生更大的失望。

施密特先生是个老派的事业有成的人,66岁退休,妻子突然离世,他开在妻子执意要买的豪华房车去参加女儿的婚礼,一路上我们一起观看他的行为和思考。

有人说现代社会,私密的东西太多,你在离世前最需要销毁的东西是什么?

或者说人都走了,还有什么可牵挂的。

施密特妻子就给丈夫留下了让他如鱼刺哽喉的秘密。

最终施密特释怀了,人生诱惑太多,难免有感情转移的情况。

最让施密特不放心的是女儿的婚姻大事,他觉得女婿不可行靠,恐女儿所托非人。

这是家长最揪心的事,但是他还是在婚礼现场违心的讲了祝福的话,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在非常讲究独立的美国,居然父母还在为儿女们操心,可见这是人类最为真挚的情感,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

看这类电影,不紧不慢,我们在电影中看别人的生活,对照着自己的人生,辉煌也好、孤独也罢,这都是自己的人生。

 8 ) 人生过半,终而复始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尼科尔森饰演不那么aggressive的角色。

这是一位和《飞越疯人院》中的McMurphy有着太多不同的角色,人格无重合,但前者带给我的感动不亚于后者。

在影片开头就展示了退休危机,三段式叙事,第一个节点是妻子海伦的去世,第二个节点则是与女儿产生冲突,结尾5分钟处才出现“心心念念”的转折。

完美的视角统一,全片以Mr. Schmidt视角展示信息与故事发展,不曾偏离,人物弧光逐渐完成的同时,电影前的我也逐渐带入人物情绪。

最后五分钟时尼科尔森的哭戏,完美、自然的表演一下子句触动情绪了——褪去名为“疯狂”亦“强势”的外衣,他在“无奈”与“无助”设定下的表演照样有说服力且动人。

在妻子的意外去世的戏中,镜头运用上的“特色”留下深刻印象。

在发现妻子尸体后,最后将镜头留在了吸尘器头的特写,一方面是展现这场死亡的突如其来,另寓意着日后生活的空洞与寂寞。

类似的特写表达寓意,在这场戏前后都有出现,尤其是在退休后焦虑时。

妻子过世这一情节,文本上来看,是大部分电影会采用的情节转折,情绪急转直下,”妻子死去“这件事在电影中被宣告,正想着“又是这”之类的话,表演与紧凑、贴近日常的后事竟然让我产生难过。

葬礼后的戏也是亮点,邻居等人简单出现,其行为、语言贴合现实,他人的问候与Schmidt独自一人(尤其是调侃”单身汉生活“的情节设定,即”批发“速冻食品等行为)形成对照,人生孤独随之传达。

中产阶级伪善被讽刺,体现在主角本人之上。

一方面是写下的信件,旁白(即信件内容)与事件的不符,带着冷幽默,比如”遇fraternity故交“对应现实中Schmidt面对年轻人,被女儿拒绝却在信件中炫耀似的讲诉与女儿之间的联系。

更直接展现伪善的情节是女儿的婚礼致辞,苦笑般的平铺直叙,传达对片中其他人物的感谢、欣赏。

剩下还有一个细节很有趣,77分钟处出现、79分钟处重复的配乐旋律,竟然出现二胡,喜剧感出现,也带出郁闷之感。

这是第二次看亚历山大·佩恩讲人生晚年(之前看过他的《内布拉斯加》),影片最初展现”老年“设定之时,就想到了伊斯特伍德的《老爷车》,那是与这部完全不同的视角,只有人物人生阶段设定比较相似。

而《老爷车》中的”老当益壮”让我更加关注本片所展现的消极,主要体现于未能改变女儿的婚礼(也算得上是对类型片的突破吧)。

本片想探讨的主题在Schmidt在片中写下的最后一封信中直接传达出来:“Relatively soon, I will die. Maybe in 20 years, maybe tomorrow, it doesn't matter. Once I am dead and everyone who knew me dies too, it will be as though I never existed. What difference has my life made to anyone. None that I can think of. None at all.““I know we're all pretty small in the big scheme of things, and I suppose the most you can hope for is to make some kind of difference, but what kind of difference have I made? What in the world is better because of me?” 在对自己的质问中,展现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却在最后5分钟收到回信——至少,收信人的生命是“我”改变他人生活的一次实践,尽管历经种种以失败告终尝试。

 9 ) 给施密特先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施密特先生:您好,我又重新观赏了这部影片。

那是自我从高中,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高中二年级的时候,直至现在到大学二年级的暑假,这段时间已经足足有四年多了。

我也如电影里面的你所想的那样,是的,我原本以为我会是个特别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做一些特别的事,当然没有华特·迪士尼那样了不起,但会建立一家大公司,会在财富排行榜的钱500名,会在杂志上读到我的事迹。

然而,我却在一家保险公司的高层工作了50年。

我的生活平淡无奇,有一个平淡无奇的妻子。。。

好吧,我不该重复电影里面的内容,我想说的是,是的,我也以为我会因为我的才华,我懂得一口流利的日语和英语,我可以成为一个演员,我懂音乐,弹得一手不错的钢琴,会拉小提琴,写了几出伟大的音乐剧,我懂戏剧,就算我不能饰演莎士比亚剧本里的人物,但我也是一个伟大的经纪人,把所有被人遗忘的经典作品从新搬到舞台上,同时我也是一名作家,翻译了不少作品,而且这个对我很重要,我唯一认可的就是能够成为一名作家,能写出像卡夫卡那样的伟大作品,是的,我以为这个世界应该爱恨分明,不满就要讲出来,以为自己能够代表一下什么,就算不能改变什么,至少能代表一点什么,比如一些人的心声,我会很幸运,所有东西都不需要自己去找机会就会自动找上门来。

而最后,在我人生的最后阶段,我完成了我的工作,赚到足够的钱去做我想做的事,去我想去的国家度过余生,或者会在英国的一个小乡村,又或者会在日本的北海道,一个县里头。

是的,上面的一切都是我幻想而已,我以为,我的人生不会平庸,因为我以为,我就是上帝选中的人物。

亲爱的施密特先生,当我现在每天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又没有多余的钱能让我搭个便车去我想去的地方时,我的生活就像没有了支架的木偶,昏昏欲倒,我的心压抑着乌黑的死血水,却没有一个孔,随便一个小孔把这些死血水释放出来。

我找不到工作,像无业游民一样,每天晚上打开电脑找一部已经下载了,看过的电影,但很可惜,那么久了,没有一部我会安静的把他看完,我的心一直都安静不下来,好像少了一些什么,但又说不出是什么,我知道有一天,如果我一直呆在这间屋子里的话,我知道我会疯掉的,这间屋子总让我感觉潮湿,阴阴暗暗,幻觉里总是让我感觉到不好的东西在附近,尽管别人不认为是这样,或者实际上就不是这样。

我每天打开电脑,总要想想有什么可以搜索的,因为我不打游戏,能做的也就是打开网站,不知道,其实我一直都不知道我上网是做什么的。

我没有什么朋友,实际上找我聊天的人几乎没有,我是说,我交的大多数都是点头之交,在热闹的场合附和几句。

我想我应该去远方,你知道么?

我很难忘那次的踩单车之旅,那次旅行让我充实,我和十多个同学,从早上到晚上12点一共踩了1300公里,别人都说我们疯了,但回想起来,我很开心,很难忘,这几年,这是让我其中觉得难忘的一件事,这是多么珍贵。

现在我每天都生活在沮丧之中,虽然我从来不觉得我需要人在乎,这个世界少了我根本就不影响什么,就算我不说话,也没有人会注意到,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学着能不说就尽量不说,因为就算我的知识多渊博,也不会认为我说了一句多么有哲理和深刻的话,他们就会围着我转,你就会成为一名诗人,突然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会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会突然有很多钱,让你可以去你自己喜欢的国家的大学留学......不是的,我还是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人会因为一句话改变,我没有那么幸运。

亲爱的施密特先生,当我写这几段话的时候,我的眼睛里不时的流出眼泪,就好像您最好看到你养子给你画的画一样,或许我不会用一些睿智的词语去形容那种心情,只能做一些比喻,那些比喻也就是大概这样的,就像我上面说写的。

愿您一切安好,您真挚的Sullivan·X

 10 ) 有一种老无所依

美国人不尊老,只爱幼。

施密特退休后,成了一个讨人嫌。

尽管他生活富足,却百无聊赖,看什么都不顺眼。

他正在逐渐脱离这个社会的节奏,当一个人对这个社会不再有价值,他就不被关注,甚至被遗忘了。

生活真是无聊。

施密特开始讨厌每天睡在自己身边的那个老女人,想着自己怎么就和她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

后来,有一天,她脑溢血突然死掉了。

施密特感到了彻头彻尾的孤独。

他想起了自己外地的女儿,想去跟她一起生活,却遭到了直接的拒绝。

在收拾老伴儿的遗物时,发现了她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多年前曾有一段红杏之恋,于是一段友谊结束了,也彻底结束了对亡妻的怀念。。。

他驾着房车四处旅游,途遇一对房车夫妻,在对方好客的气氛下,他莫名其妙对女主人动了情,却闹得灰头土脸,抱头鼠窜。

人一老,生活怎么就这样不如意呢?

他把所有的遭遇都写给自己赞助的一名非洲儿童,只是想找个人倾诉而已。

当在女儿那场自己并不赞同的婚礼上,讲了一大通情不由衷的话,后来又回到没人打扫的家中时,他发现那个非洲儿童的监护人、一位修女给他回了一封信。

这封信写得很客气,寥寥几字,但是顺道附上了这个小孩子的画——阳光下,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子牵着手,简单的脸上有种幸福的感觉。

突然,施密特哭了。

《关于施密特》短评

一豆友说“希望便是宿命得以不断折磨他坚持下去被折磨的理由”。即使最终老无所依,我仍不会后悔那些命运让我们曾一度在一起度过的时光。

5分钟前
  • 小小
  • 还行

生活重新变得充满无限可能,但他只盯着那些失去的。

9分钟前
  • 苏莫
  • 还行

很有趣,可爱的

13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I guess movies back then were all this transparent

16分钟前
  • LAVIE
  • 还行

节奏稍慢,原来他就是Jack。。。

18分钟前
  • Zwei Schwerter
  • 还行

虽然一直也就是大爷的独角戏,但大爷真是有戏啊~~~看惯了他那些张牙舞爪的演出,平淡起来也能很出彩。剧本节奏慢慢的,但不拖沓,并且囧点设计的也还挺囧的,嘿

21分钟前
  • 斑点骨
  • 推荐

站在孤独的路上,心该何去何从。一部属于杰克•尼科尔森的独角戏。

22分钟前
  • LoCo
  • 还行

非常不着痕迹的叙事,没有刻意的抓马,本以为婚礼一part老父亲要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他还是选择了善意的谎言来维持和平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佩恩拍摄的人生哲学总是能打动人心,因为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施密特的呆滞与落寞是无数个中老年人的孤单缩影,尼科尔森也用精湛的演技把这个人物诠释地十分到位。

27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佩恩的电影总是那么有趣,虽然还是美国白种中产阶级的视角去看一切。但确实非常有趣

31分钟前
  • 猫猫
  • 推荐

当我们老了,不再工作,儿女自立离家,老伴离世……

33分钟前
  • N多松鼠
  • 还行

如果以后另一半能老得这么可爱就好了2333 在轮胎店里回忆小时候的时候有点感动,但总体来说感觉不合适我这个年龄,快进着看完,房车旅,阻止女儿婚事失败,一切都很无奈,最后看着资助小男孩的信哭了,the end.

38分钟前
  • momo
  • 较差

你不得不从容,但也能快乐,尼克尔森迄今为止最收敛的表演

40分钟前
  • 影子熊揉着眼睛
  • 推荐

奥斯卡影帝影后都有出境,却成了小众片,老年人的题材热不起来。JN的表现不过不失,但的确不算上佳。另一部也是奥斯卡影帝影后出演的老年片《最后一站》(普卢默/米伦)可以拿来对比下,后者显然更阳光。trailer上遇到的女主人也应该是她自己所称的sad person,引着陌生的男人进入内心情境,被人亲吻,她自己也有责任吧。。。

43分钟前
  • N.V.Ianovskii
  • 推荐

居然把大帅哥德蒙特·莫罗尼 Dermot Mulroney搞成这个德性~~~

46分钟前
  • 开花的刺
  • 推荐

Sometimes, life sucks. 日复一日在端坐偌大办公室里我的小格子间中,有时候也会出神想起小时候的雄心壮志和自命不凡,现在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鸟~真心觉得Nicholson特别适合演这种固执别扭的老怪头,还疾世愤俗地——与自己的内心的愤怒悲伤和解吧!平淡中见趣味,3.5星。2011.11.14

50分钟前
  • m.
  • 还行

看了一半有点看不下去了,抽个空把最后十五分钟补上吧。

53分钟前
  • 从今往后
  • 较差

tag: 美国 电影 喜剧 DermotMulroney2022.04.28这就是生活呀……

57分钟前
  • 小悬子
  • 推荐

老杰克的深情演绎,影片感人至深,令人在快乐中体会施密特心中的孤独、失落与对新生活的向往

59分钟前
  • 七七
  • 还行

几年来我是如此的喜欢公路片,几乎所有公路电影我都是五星,可是却到现在,加上昨天的《杯酒人生》才看了这两部绝佳的满分公路电影。有最爱之一的尼克尔森,婚礼上那一段昧心的讲说,贯穿始终的让人脊背发凉的独白,这个狂欢的世界,其实是世人的孤单坟墓。100分

1小时前
  • 诺皮
  • 力荐

“一旦我死了,那些认识的我的人也死了, 我就会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很多往事我似乎都已经记不得了, 我的大半生就这么过去了。”“懦夫不敢上路 弱者死在路上 唯有强者才能扺达 他们便是拓荒者”沃伦·施密特与亲爱的恩杜古

1小时前
  • 云Y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