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小学的时候,全校一起去的那种大会堂看的电影了,最近可能是东京的奥运会,点燃了大家的抗日精神,在爱奇艺上这部电影搜索很多,我就和侄女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还是那么好笑却又不那么好笑。
小时候,大会堂里总会发出一阵哄笑,在家看感觉没有那种氛围了,但它确实是一部好的片子。
里面的每一个人形象都很丰满。
赶驴的大叔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会误以为女学生的呼救是金菩萨变成人,会想要拉手榴弹和小日本同归于尽,会借着骂驴这件事来骂汉奸走狗。
他就是一个赶驴的村民。
说是实在的,一开始准备看这部电影是记忆里记得它很好笑,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实在是一部好的抗战片,首先这里面没有绝对的有光环的主角,你会觉得下一步的情节设计的很自然又很好笑。
其次这里面没有特效,如果有那也很真实,我是完全没看出来。
吊打很多五毛特效的高成本电影。
这里面对日本人的刻画就比较简单了,总觉得是傻傻的,是一种丑角的形象。
也是比较符合的,总不能他们做了坏事还塑造成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吧(可能是日本自己的英雄吧)。
感觉自己写了几个观后感就江郎才尽了,行吧本来也没有才,但是电影确实是消遣时光的一个好影。
当初看这片子是在学农时看的,全级都在很欢乐地笑到最后,我在最后也笑了,多可笑不是?
如果日本鬼子都这样,我们还用打8年仗?
还付出了这么惨重的代价?!事后和朋友这样说,结果不见他们有丝毫反应。
许多人说这是一部喜剧而已,何必计较那么多,这么惨重深重的历史岂是用来给我们开心娱乐的东西?!
相比于此片,如果说他丑化敌人来体现我国人英勇抗战的话,我更喜欢《十月围城》和《亮剑》,当初看《十月围城》,里面的人给我的震撼至今无法忘怀,然而对于此片?
我连剧情也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了,何谈留下深刻印象?
看了《鬼子来了》之后,介绍给同学,说这样的抗日电影很特别,于是她就介绍我看《举起手来》,说是巨搞笑,我怀着无比的期待和好奇看完了,觉得很烂,笑不起来。
把日本人弄得都跟低能儿似的,连个驴都不如,尤其是潘长江演的那个日本兵,说他是刚从精神病院出来我都信。
中国人民打了八年仗的对手描写成这样也太低估我们的能力了吧,丑化人家的同时不也在丑化自己么?!
对于电影中的笑料,我看是抖不起来的包袱,陈芝麻烂谷子的段子,没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看喜剧的话,倒不如去看看《冰河世纪》这样的动画片,至少笑得也痛快阿这一次,冯小宁让我失望了,后果很严重。。。
一句话,这就是一部把姿态放得低到地里去只求观众一笑的十分用心的喜剧电影。
这类电影多数都是为了给观众以一种轻松诙谐、幽默搞笑的视觉享受啦。
不过也难为了一些喜剧演员了,能做到这份上都不容易啊!
要是真正谈到严肃的战争的话,怎么会有这么逗的日军呢,能被平民耍的团团转,想想都不太可能!
看的时候心里很复杂,当看到里面潘长江的表演是忍不住想笑,但是想笑的同时发现他是一个侵略者,是来入侵我们的国家,残害我们的人民,又笑不出来了。
所以这就是这个电影的矛盾之处,战争是残酷的,是严肃的,不是拿来拍喜剧片的
电影《举起手来》讲述了一个一只日本精锐部队为得到一个无价之宝而进军一个小山村,但是最后只剩下一个日本兵的故事。
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
刘薇饰演的孙女回忆自己姥姥的故事。
她的姥姥还在上学时,正是鬼子大闹中原的时候,而且学校时长发生日本兵抓爱国学生的事件,又一次她的姥姥被日本兵盯上了,慌乱之中她躲进一个木箱子,并且不知不觉的被日本军方运走,又被游击队队员截获,又传到了郭达饰演的农夫手中。
于是,故事的高潮也由此慢慢展开。
情节还是环环相扣而且悬念总可以在搞笑之后被揭开,这也是其他剧所不能及的。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冯导很有高明之处,便是再让观众笑翻之后才想起这还是一部爱国教育片。
除此之外,电影浓厚的东北味还有朗朗上口的台词,这都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把原本沉重的历史演绎出令人捧腹的效果,让笑声成为历史的回音。
我去看了一眼虎口脱险的评论几乎全是好评,恶搞德国就是经典,举起手来恶搞日本就被骂的狗屁不是,还有狗逼腆着逼脸说当初逗得哈哈大笑现在翻脸就开始骂起来。
这些脑残们生怕别人不知道抗战打了十四年,打的多艰难。
拿喜剧片和纪录片比,把喜剧片当抗日神剧。
神剧看多了,似乎骂恶搞日本的片子变成了政治正确,阿猫阿狗都过来凑凑热闹骂两句。
这些弱质们有那闲功夫去治治脑残吧,别他娘一天天在那装大尾巴狼了,让人恶心
是在大巴车上看的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我被rape了如果小日本都是那么弱智的话,如果中国人都是那么无畏的话如果游击队个个的身手都不亚于jack Bauer为什么抗战要打八年呢?
(这还没从918开始算)像这种电影,还是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有人说,喜剧嘛,夸张一点又何妨?
why so serious?
但是,喜剧和闹剧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靠廉价笑话堆积起来的“喜剧”只会让人感受到导演和编剧的懒惰更何况,如果让日本人看到这部电影,只会白白送给别人一个嘲笑我们的机会
我说的真的,这个电影在回老家的公家车上,看了好几遍。
我承认我笑了。
但我丝毫不承认他的搞笑价值,就像他妈看凤姐都让我笑了很多次。
没错,就像看到了凤姐尼玛好几年了,根本忘不掉那种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别的就不比了,和《鬼子来了》,都是云壤之别。
再返回重新去看这部影片时,才发现里面很多事情充满戏剧化,虽然电影需要这些戏剧化,但整部影片给观众一种智商受到污辱。
在欢笑的背后又有谁知道当年抗日战争时所带来的痛苦,当年的南京大屠杀有充满喜剧元素吗?
不,那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现在的中国强大了,更应该重视历史教育……,总而言之,不是很喜欢。
潘长江老师演的日本鬼子真的很搞笑 让人不禁想看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影片 真实的还原了一部分历史 主角太有趣了,因为有了他,所以才充满了魅力💕老师在教室上课的时候让我们看的 我基本上都看完了 潘长江老师演的那个日本鬼子绝对承包了我们的所有笑点 而且郭达老师演的那个角色也是很有意思的
就是个 歌舞剧。。。独立出来的
不错不错。
太理想化 肥皂剧
现代音乐剧果然有好多现代元素。。但是歌并不动听。。差今年的tony 魔门经 远了
大学的时候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内容不记得了但是女主的独立还记得
还是更喜欢电影
那个粉红色的吉娃娃装扮真的很雷我。
这是音乐剧的词条啊...打之前看看演员对不对啊...
我是看得很欢乐。
可看可不看
文广20171216打卡 文广爹真的太不走心了 gay or european基友小哥开口麦坏 干吼完半首歌 唱到后来主角妹子的麦也不灵光了 三楼刚好能看到整个band区的头顶 小号小哥真是忙死了 一有空档就疯狂打消消乐好皮 你们玩小号的这么皮的吗
典型的小妞喜剧片
这个也就第一部还行了,通篇的粉红色让我真受不了
让人看完心情好好~大爱女主角这样的女生
傻!白!甜!但我好喜欢!being true to yourself never goes out of style!
不懂
Brava!
这种狗东西。。。
中规中矩,剧情有点好玩。女主的人设前期不是很讨喜,后期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