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者
Los Colonos,The Settlers,Les Colons,血色之路(台),殖民溅血路(港)
导演:菲利普·加尔韦斯
主演:萨姆·斯普卢尔 ,马克·斯坦利,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马里亚诺·利纳斯,本杰明·韦斯特法尔,马斯洛·阿兰瑟,路易斯·马辛,卡米洛·阿兰西比亚,海因茨·K·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阿根廷,英国,中国台湾,德国,瑞典,法国,丹麦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年份:2023
简介:1901年,南美洲最南端的智利火地岛,西班牙富商坐拥广袤土地,立起围栏放牧羊群。然而长居在此的原住民,并不了解资本主义的私人财产观念,擅自猎羊引起富商震怒。富商雇用了凶残的英国前军官与美国佣兵,以及一名印地安与白种混血的当地人为向导,「清理」出一条通往海边的安全路线。当殖民的铁蹄哒哒响起,历史的粉饰亦纷纷重演,原..详细 >
【8】很不一样的殖民片,也叫《智利的殖民回忆》。牛仔,士兵,混血儿,原住民,碰撞出一个关于寻找,拓荒,屠杀,身份认同与政治迫害的故事。在长达近半小时《米克的近路》式的温柔拓荒与寻找之后,迎来一场迷雾中射杀。如同穿堂风,无声亦恐怖,将摄影与配乐共同交融,催情这场温柔的野蛮,文明的血腥的殖民屠杀。视角格局拔高,用正确且美化文明的政治需要,残忍且彻底抹杀掉智利土地上残酷,罪恶,血腥的野蛮殖民气息。完成一次迫害,一部殖民剥削片上升到政治片,野人进化成更文明的野蛮人。@深圳湾金鸡影展
权力和政治的游戏变成疯狂的印第安人猎杀,小标题一层层揭开殖民者的权力结构。唯一拥有姓名的印第安人,是名女性,片尾的拒绝摆拍是她最后的抵抗,看得我眼泪打转。导演说他自己的家人几乎都因为军事独裁流亡在外,但他有意识地跳脱出受害者视角的叙事,从一层层殖民者的视角去拍,好可贵,真的太棒了。
23/11/2 金鸡影展 “你想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员吗,请喝茶”
音效果然是港台制作,没想到这种港台的音效会在拉美电影上起死回生。
不是特别吸引我,或许需要一点耐心和相应的历史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感受。摄影挺美的。
原住民的血泪史。下雨天不应该看这么沉重的电影。
颇无聊......
孰为文明,孰为野蛮?
风景宣传片一样,还是更喜欢《杂种》
意外的好看,摄影很棒,风景很美,比花月杀手强
看过殖民地电影,这是集政治残酷美学一体,拍的最好的一部,那种阴冷的人性的恶从开篇延续到结束,真觉得人类的文明都是不值得被铭记的
和其中片段一样,殖民就是强奸,还要强迫你认同。音乐太过了,有些部分好吵。土鳖第一次看影展长见识放映后鼓掌了。 23.11.11
南美血泪史,作为导演首作是有力的,画面尤其精美。导演之前是剪辑师,可影片最大的特色恰恰是固定机位长镜头,也是很有意思。电影的文本有缓慢升温的力道,将欧美对智利阿根廷的殖民史从见血肉见涂炭的外部征服,到见独裁见谎言的征服内化,做了精简扼要的叙述,托出一个被出卖国家可悲的历史。比较喜欢最后一章,展现了放下屠刀后的政治如何进行,前面几章则太直奔主题,平铺直叙男人与马对绵羊的殖民史,内容相对老生常谈。影片最后一个长镜头的力量是可以连接到今天的,罗莎的拒绝诉说了无论谎言如何包装,看上去如何利好弱势,受害者只会相信自己的经验,绝不合作的态度,这恰与今天各种进步思潮的境遇对应。导演也没忘记用片中角色的国别背景影射现实中几个国家的关系矛盾,尤其是那场突兀的男男戏。
不太为人知的南美殖民史。大地主派遣三个手下清理出安全的牧羊路线,所谓“清理”,就是把牧羊范围内的“野蛮”原住民全部杀光。唯一展现的一次屠杀在迷雾中进行,而最大的屠杀只是混血儿的口述。这段历史如同电影里呈现的一样,消失在迷雾中。南美的近代史,是暴力的近代史,谁有力量谁就是上帝,就像残暴的英国前军官被另一个前军官强奸一样。殖民者们想要展示的文明是被驯化的原住民,最后的女人始终不愿举起茶杯,于是她便没有出现在历史视频中。视效和音效都很突出,插曲也好听,特别是片尾曲,优美又忧伤。
沉闷。不好看。但是历史。
色调有点像老电影,故事简单但厚重。
+
直到最后一个章节才展露了影片最具野心的部分,可惜已经为时太晚,前半部分更像是南美风光片
很无聊
摄影颇有壮美感,那个深夜的本土精灵是南美奇幻必打卡角色。古典的杀戮原理获得高效率的枪炮,就会迎来现代的司法打击。尊重人权的伏尔泰最后清算了开辟基业的堂吉诃德,可以说是某程度的卸磨杀驴,但国家共同体的稳定和国际视野的和平共处,又不得不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