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鱼片蘸芥末和麻辣火锅涮毛肚,绝大多数人都能吃得惯。
但如果非要在涮好的生鱼片上涂上一层厚厚的芥末,这味道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的。
电影就是这样,每年都会有适合不同口味的各类作品出现。
既有《北京遇上西雅图》这类的Chick Flick(小妞电影),也有《敢死队》这类的Lad Flick(爷们电影),当然还有一小批的Cult Film上映。
《唯神能恕》就是一部2013年不可多得的Cult Film。
那个泰国大叔实在太酷了,像狄龙和马龙·白兰度合体,还配上《老无所依》里那个杀手的镇定。
他其实就是泰国地方的神,能判定人生死的神。
不过影片里的慢镜头太多,就像火锅里的白沫,我需要不停地快进才能剔除。
7.0分送给这部“辉煌的怪胎”(法国媒体的评价)还算中肯。
电影里“翁翁”的背景音乐让人感到压抑,昏暗的灯光,暗红的色调,人物一个个动作僵硬,面无表情的定格在画面里,静止的只是画面,是一种隐喻,让人在含蓄的表达中去发掘人内心的东西。
故事里的人都在犯错,警察抛开法律,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裁决有错之人,这本身就是不对的。
当比利奸杀了十六岁妓女后,警官Chang将妓女的父亲和比利关在了做案现场,面对着满身是血的女儿的尸体,那父亲会做些什么呢,将要发生什么是可想而知的,结局无论怎样,比利和妓女的父亲都将受到惩罚,比利犯下的是杀人之罪,那父亲犯下的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之罪,后来Chang砍下了那父亲的一条手臂。
Chang周围的那些警察们默然而视,心里应该都带着虔诚之心,好似这Chang是他们心中的正义之神。
朱利安痛苦的活在迷宫里,他的居住的地方就象一个暗红色的迷宫,幽长的走廊不知延伸至哪扇门,朱利安寻觅着那扇救赎之门,遐想正义之神从门中出来,用刀砍断他的双臂。
然而,他的母亲在另一个屋里等待着他。
贩毒、弑父是罪,但对母亲变态的畸恋是他无法承受的最大罪过。
当他母亲在他女友面前评论他和哥哥的阳具大小时,他默然承受,然后将脾气撒在未从震惊中出来的女友身上。
他用手臂无数次的意淫,那双沾满罪恶的双手,盛着满满的污碎。
他尝试挑战“神”,然而面对强大的力量,他已无力还击。
除了畸恋,他骨子里仍透着一分正义,他放过了杀死哥哥的凶手,杀死了举枪对着Chang的女儿的手下。
这是他的一种救赎方式。
邪恶的母亲最终死在“神”的刀下,在母亲的尸体而前,朱利安割开母亲的腹部,用双手寻找他那未出生时的居所,暖暖的子宫。
Chang手起刀落,朱利安最终还是失去了那双充满性隐喻的手臂,这对他是一种救赎,因为他还活着,只是失去了那心中的邪念,当邪念死亡,他会以一个正常人的心态去生活。
想起比利离开拳馆时说:是时候见魔鬼了。
面对内心的那种近乎变态的罪恶感,比利选择了以一种血腥暴虐的方式释放心中的魔鬼,然后等待死亡。
而朱利安却在等待另一种救赎方式,因为他明白他的罪恶 唯神能恕 。
电影具有强烈的个性化标签,表现形式上反差于印度电影《戆徒》,高于香港电影《枪火》,带有隐晦的象征寓意,看似晦涩难懂的心理真实,已随着随着剧末Chang的那一曲挽歌跃然纸上,相信那时的朱利安,也在火红灯笼下的某个角落倾听。
本来是不想写这片子的,但是看到豆瓣很多装逼的,纷纷在分析导演大量的灯光颜色运用,以及手的暗示,泰国警察刀的运用。
我想这里大多数的人是没有在影院里看到这部片子。
如果在巨幕下,一部90分钟的电影,充满了大量的蓝红色,除了视觉疲劳,就是想早点走人。
因为真心是看的很累呀。
最奇葩的是,那泰国警察总是没事来个KTV,我靠了去。
真的很想骂。
本人是很喜欢导演的DRIVE,特别是几场光的运用太让人赞叹了。
但是这部,真的是只有神才可以去原谅。
如果你们大赞特赞,导演的蓝红光的用法,麻烦多看点时装杂志,这种打光技法这两年都已经被用烂了,或者你要找到来源,70年代时装杂志早就开始用这种光。
或者比如天生杀人狂,里的几场黄绿灯光的戏,但是都是为了更好的支撑故事,表现主角的内心情绪。
但是这部电影,这些灯光,完全没有更好帮助故事走向,无非就是把这部片子打造成一个非常非常有风格的暴力灯光片。
而必须说的是,这部片子的预告片,真心是太好看了,我在电影院里起码看了十遍预告片,每次都让我更想看这部片子,但看的结果非常的失望。
故事其实很简单,而主旨其实也就是以暴制暴,最终还是被暴力所害。
比如警察,这个警察就相当于很多港产里那种,觉得司法正义不可信,要用一种个人的暴力,去纠正,去惩戒那些人。
比如片头,当那女孩子被杀,场景大量红色,而女孩的父亲和警察是在蓝色的一方,而之后警察把“权力“交给父亲,那父亲杀了强奸并杀害女孩的人,之后父亲站在红里。
即有罪。
于是,警察要处置有罪的人。
而之后也大抵是这种来处理。
其实警察的形象类似于阿修罗。
性狠好斗,那场他处置外国佬,就很明显证明,人家不是一刀解决,而是一点点折磨。
而他那把随时可以拿出来的刀,也不过就是处决的象征意义而已。
高司令的戏份,手,导演老是拍他的手,想让忽略都很难。
相对于警察的刀,高司令的武器其实也就是手而已。
当然导演那几场,摸泰国妹的戏,当然让手更多一份性涵义。
而且与母亲的戏,无非就是表达下西方的俄狄浦斯情节,杀父淫母。
而警察平时裁决别人的性命,到最后自己的家人,也无能力保护,也就是一个报应,以暴制暴最终没有结果。
高司令最后的选择结束了这个循环,于是,最后是开放式结局。
所以麻烦各位看这装逼电影的豆瓣er,别多么装逼的分析此电影。
给三星都已经不错了。
整部电影也就是西方导演对东方文化,佛界文化,东方传统的一场意淫。
而且意淫的很失败。
拍电影,起码先把故事讲好先。。
不过鉴于这个故事简单到不行吧。
麻烦导演还是重视下剧本吧。
咳。
当然出来混,总会拍几部烂片。
不过,能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也算奇葩吧,或者为证明电影节是大肚容百川吧。
有什么罪是不可赦免的?
看完这部高度风格化的作者电影,我头脑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或许是导演一心想在作品中阐述的主题,然而我却没有太大兴趣在纷繁而抽象的隐喻情节中去揣测所谓的深层含义。
看起来,这位丹麦导演距离大卫?林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整个观影过程,我只感到眼睛经历了一场五彩斑斓的奇妙盛宴:色调、灯光和摄影角度几乎做到极致,不少画面简直美得有如置身摄影大师的作品展现场。
我坦承,在所看过电影中的泰国从未呈现过如此暧昧迷离的景象,这很可能就是西方人眼中的神秘东方色彩,跟Gaspar Noe那部在日本拍摄的《遁入虚空》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这位戛纳宠儿显然不止一名调色工匠,虽然我没看过《亡命驾驶》,但他早期的《末路狂奔》三部曲以及歌剧般的暴力史诗《布朗森》均让我印象深刻。
这部犯罪题材的新作竟让我嗅到阵阵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而不时突兀的暴力场景却又给我北野武和杜琪峰黑帮电影的错觉,更多场景却出乎意料地渗出超现实的意味,最后打出向墨西哥导演 Alejandro Jodorowsky致敬的字幕进一步证实了此前种种暗示。
唯神能恕,看完了。
看过的三部nwr,每一部都不长,但每一部都不轻松。
nwr的美学里,光影特别强烈,很多镜头会让你觉得,这就是nwr才会用的镜头。
没有霓虹恶魔那么极致的红蓝霓虹美学,也没有像危险驾驶那样起码是在讲故事。
40分钟,泰国警察舞刀加上音乐,才感觉自己进入了电影。
病态的母亲(恋儿),取代父亲的长兄(这可能是他选择去奸杀未成年的原因,成为母亲,杀了自己),因此,朱利安便同时仇母又恋母。
母权控制下的女性凝视,不再是阳具崇拜,而是阳具竞争。
打戏,虐杀戏,都非常美,在暴力的仪式感上是危险驾驶的全面升级。
可以说,比危险驾驶优美,比霓虹恶魔有趣,也可以说,没危险驾驶有趣,没霓虹恶魔优美。
三部其实都是美学电影,在美感上差距不是特别大,但故事性其实是可以给原本的美学加分的,这是我更喜欢危险驾驶的原因。
无人能恕的罪,无人能更的执。
前20分钟真的不咋地,太安静,太难以入戏,很多场景太黑,还有很多场景打过太刻意,那个大光穿过网格找到高斯林脸上那里我实在觉得也太做作了…但后面越来越好了。
高斯林在这片子里其实不帅,甚至可能因为我刚看过让子弹飞,觉得他甚至有点像姜文…依旧木头脸,心理全靠导演设计的动作表现,例如怼母亲尸体一刀再把手伸进肚子(子宫),纯靠动作表现复杂情感,不过有一个吼,还行,那个吼没有太过…这个泰国人倒是很有想象中这个角色该有的样子。
你杀的是一个拥有复杂感情的人仅有的希望,他重回母体的愿望破碎了,即使这个愿望实现的概率太低,但这是一个愿望满足的愉悦比愿望落空的失落大的多的人,原因似乎他的精神阉割。
这个片子肯定不算唯神能懂,这要算唯神能懂,一大票导演要被钉十字架的…我特怕这个故事最后走向亡命驾驶一样的同归于尽,那样就一点都不酷了,还好没有。
于是,他献出双臂,于是,你得以歌唱。
这个警察,有一点像老无所依里的齐格加上巴顿芬克里的两个巴顿芬克,也像是此房是我造里的杰克,杀完人,就像是解决了某种创作焦虑。
5.5分。
嫌这片装逼的人,好奇你们看完哭泣的草原会是什么反应,都闷,都不讲人话,故事也有相似之处。
一部意象大于内容的影片,浓烈的色彩,分明的光影,加上缓慢的节奏,甚至像是一部画片集。
故事本身并不难懂,带动影片发展的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情绪。
观影过程扑朔迷离,一如片中“高司令”徘徊在空旷的走道,看着一扇扇精致的门,却不知道门后面有什么。
艺术作品本身就带有个人印记,若论及电影,不少作品都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而为世人所不解。
对导演的意图理解因人而异,而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意象主题,我解读为欲望。
欲望在主角朱利安心中似乎极为挣扎,在“看”与“触”之间徘徊。
他伸向欲望的手,好像总会被一个审判者斩断。
影片前段,我找不到这种矛盾欲望的源起,直到朱利安母亲的出现,似乎才有了头绪。
朱利安的母亲是一个强势的女性,对朱利安的软弱大加斥责,而大儿子比利才是她所认可的,可想而知,似乎有着恋母情节的朱利安的成长过程必然极为艰辛,“自我”得不到母亲认可,对母亲的欲望又只能压抑,弑父的举动多少可以理解为摆脱困境的尝试。
母亲来到曼谷,因为比利的死,要求朱利安为兄报仇。
朱利安试图摆脱母亲影响,找歌妓扮演女朋友与母亲共进晚餐,又被母亲打回原形。
自此,心头的“善”与母亲要求的“恶”在朱利安心里矛盾挣扎。
与铁面警官的决斗似乎只是向母亲证明自己和比利不一样,“自我”在呼唤关注。
在同伴要杀小女孩前,“自我”再次觉醒。
母亲被杀,朱利安剖开母亲的肚子,伸手进母亲的身体,“看”终于变成了“触”,又象征一种回归,欲望似乎得到了宣泄。
最后,朱利安主动接受审判,在铁面警官的歌唱中影片结束。
铁面警官扮演了审判者的角色,总是从背后抽出短刀(像极了《圣子到》主角总是从背后抽出平底锅)斩杀罪犯。
事后必然歌唱。
唯神能恕,宽恕的是朱利安不伦的欲望,还是人性中的暴力?
今天本来不打算写了,看完这电影之后原本的安排是睡觉。
可是旁边这哥们呼噜打得就像三峡泄洪,我看这一宿就别想睡了,洗洗醒吧。
不写影评不知道影评的开头很难写。
一上来介绍背景的,那是学院派,正经,但是偏死板;一上来语出惊人的,那是标题党,看似新潮摩登,经不起推敲揣摩;一上来不说电影的,那是像我这样失眠的人。
列位,你要是耐心看下去,相信还是有收获的。
上次看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片子是《亡命驾驶》,对这个人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由于当时紧接着又看了《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对这个一度寄予厚望的《亡命驾驶》就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因为值得玩味的东西太少了。
要说有什么引发好奇的话,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评分偏高,让我觉得名不副实。
这样说恐怕又有一群死忠不知从哪冒出来大放厥词,说什么复古独特别具一格艺术至上之类的蠢话,都是脑残粉。
不过这次这片子有点意思:主题先行,架空叙事,行文调度颇有点库布里克的意思,但可惜只有声息,没有气韵,难成上乘之作。
就欧美后起之秀诸导演的真诚程度来讲,我觉得本片导演不如乔·怀特,不如大卫·拉塞尔,更不如史蒂芬·达德利。
尽管有瑞恩·高斯林压阵,但他十年如一日毫无进步的演技着实让尚未出柜的男观众觉得兴味索然,早已不是《充气娃娃之恋》时的况味了。
这个电影的主题是东西方的文化碰撞,但导演的功力显然太浅,驾驭这个题材的能力明显不足,和李安同题材的作品比不了,甚至还不如伊斯特伍德的《老爷车》。
《老爷车》起码有个一以贯之的精神线索支撑着情节发展,本片则演完前80分钟还处在矛盾中。
这种矛盾不是丰富人物性格层次的矛盾,而是从一个潜意识里边根深蒂固地坚持西方中心论的男性的角度出发是否应该为东印度公司曾经犯下的罪行忏悔的矛盾,是质疑一个奉行人道主义的罪犯的后代是不是应该为奉行自由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祖先向奉行保守主义的受害者致以深切哀悼的矛盾,是反省工业文明替代农业文明、海洋文化渗透大陆文化、市民社会瓦解封建社会过程中种种战争罪行是用历史达尔文主义解读还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矛盾。
当然,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要是能想得这么深刻细致全面,这电影也不至于这么惨淡。
在本片中他明显地暴露了自己在学问方面的无知和思想方面的浅薄,试图用画面构图和场景调度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反而弄巧成拙,把这片子搞得更乌烟瘴气了。
我有时候也在想,为什么黑泽明和库布里克的片子可以穿过时间的迷雾而永远如丰碑一样指引着后来者?
十分肯定的答案还没有,但是我想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的电影都在很高的水准上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这样的电影还有不少,例如大卫·里恩的《桂河大桥》、比利·怀尔德的《桃色公寓》、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和乔治·罗伊·希尔的《骗中骗》,等等。
但是似乎并没有人能达到他们二人那样精湛的水准,说明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关怀确实高人一筹,凝结着隽永的品质,涵盖了形而上的考量。
而这,无疑是很多如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一样的生活在娱乐至死的快餐时代的导演们最缺乏的,即使是不那么看重票房回报的欧洲电影人,也很难望其项背的原因所在吧。
打打杀杀的电影总是有点吵,雷弗恩想必是打算来一场静态暴力展示,通篇,大BOSS都处于一种僵尸状态,即便是单挑时的闪转腾挪也闲的笨拙,但谁让人家是BOSS呢,就是打不着。
慢镜头堆砌而成的电影,这点让很多习惯快节奏动作片的人觉得乏味,有限的对白给出了断断续续的故事线索,剧情的跌宕起伏,完全靠观众脑补完成,这种节奏推进就不能太快,否则大家就只能不断的回放来找回丢失的内容。
意象,这是片子几乎时刻都在说的事儿,雷弗恩说的有点絮叨。
意象本就是意识的外部替代表征,但拿来说事,甚至填满全片就有点着力过猛了。
美女的偶一回眸算是留情三分,那么左右摆头眨眼,就不能不怀疑,是不是昨晚枕头太硬了。
对于导演的自我展现,痞子昆作为近年来的代表人物,也已经金盆洗手,回归尘世,并不是说要粘上世俗手段的锈迹,而是应该把个人审美和观众口味,有一个良好的嫁接,把观众都当白痴,那是太天真。
但把观众都当知己,那就是犯傻了。
所以,从片子里,我们看到雷弗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骄傲的卖弄着让人目眩神迷的慢镜头、意象、暗示、心理学恋母、弑父、性癖等等,以至于在观影时,观众也可能时不时的左右看看,避免自己太过于失态。
虽然这不是部AV,也没多么血腥暴力,但看片时总会让人觉得自己有点卑鄙。
电影的本核始终应该是内容和故事,表现形式始终应该是为内容和故事服务的,就算是要装B,基本的逻辑还是要有的。
1、男主和哥哥是地下格斗的庄家?
既然是地下,开场那个女的为啥要偷偷摸摸的拿钱,地下拳场,开张就不合法出筹码压选手不是越公开越好麽?
搞得跟地下党一样。
2、男主的哥哥去寻欢,为啥要杀了妓女?
杀完妓女不跑等警察来抓,警察来了之后不抓让受害人父亲来,还让这个父亲棒杀了外国人?
给我个理由先3、警察头子知道有仇家来寻,把女儿藏起来?
但没藏好?
4、男主的母亲,就是女大BOSS,很嚣张,但是很弱,一刀被毙,凭啥嚣张?
就因为是泼妇?
我承认,我不喜欢这种故弄玄虚的片子,节奏缓慢,暴力不够
《唯神能恕》以古典乐开场,这似乎预示着某种改变。
不同于我印象中的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他的电影中有着带感的电子配乐。
像《布朗森》中的“Digital Versicolor”,弹动着这位“英国最残暴的犯人”的每一根肌腱;又如《玩命驾驶》中的“Nightcall”,在静夜中潜伏着令人亢奋的骚动。
雷弗恩的电影往往给人以奔跑感,就像他在《末路狂奔》三部曲所设定的角色那样,为自己的命运前程毫无退路的奋力一搏,带有强烈的玩命之徒的色彩。
而这种色彩在他华丽的暴力中得以绽放,霓虹的灯光成为其飞溅出的血花。
在悠扬的古典乐中,影片缓慢的开场,直至缓慢的终结,没有一个加速度。
记忆中,影片有两处“奔跑”,都发生在谋杀泰国刀客的场景中。
一是,一群人驾车前往泰国刀客的路上;二是杀害不成,落荒而逃,在被泰国刀客追击的路上。
其余的时间,片中的角色们不是站着就是坐着,或是缓慢地走着。
泰国刀客也不忘在台上唱掉一首歌的时间,台下的人们木讷的坐着。
唯有手起刀落,迅捷的刀锋能制造出一点速度感来。
影片就像是全程被开了“子弹时间”,但是你却看不到射出去的子弹。
于是你也不清楚影片究竟要往何处去。
击中哪个靶子,或者射杀何人。
它成为了漫无目的的梦游。
也许它是把潜意识无限放大,臌胀在九十分钟里,而你找不到像大卫•林奇那般迷人的路口。
它把大部分人拒之于门外,自己乐在其中,独自陶醉。
在影片近末了,Julian和泰国刀客打斗之时,似乎终于来了点电子乐的味道,但是速度仍旧是没有起来。
画面时不时地插入静止的雕像,拳头凝固在雕像的前方,制造着“阻力”。
这毫无生气而疲软的打斗,像是两个幽灵的相遇。
闷死我了,好奇葩的片。
《亡命驾驶》有着窒息一般的寂寞,到这片就只剩下乖戾了。剧情太蛋疼——不对这片有个屁的剧情,它就是砍来砍去然后各种灯光下对高司令的正面背面侧面特写就对了!神能恕我不能恕,尤其这种暴殄天物的拍电影方法......
西方人一东方,就jb让我笑。再加上最可笑的幼稚精神分析,还尼玛向佐杜洛夫斯基致敬。。西方艺术钻牛角尖总遇死胡同,艺术家一烦闷就到东方寻找灵感和救赎,需要我告诉你到底艺术真谛是什么不?拿根搅屎棍沾上点新鲜的屎使劲敲自己脑壳,听见没,给我使劲敲!
说不上神马。。感觉不太好
影像太风格化故事叙事就没太懂。有好几次荧幕不动,误以为卡在那儿了,连着摁快进……
唯神能恕
文强之那些年我在泰国砍的美国人
一部具有强烈的弗洛伊德式蛇精病气质的cult片
真心看不懂也不喜欢
别以为只有大陆导演才拍出这种装神弄鬼的垃圾
超讨厌里面的灯光,白天的镜头超不过5分钟。你砍,我砍,大家砍,WTF!!!
虽然装的一手好逼但是真的好喜欢啊!导演一定是爱慕高司令的美貌所以才让他全程面瘫【?
本片生动地告诉大家:为什么当年玩《街霸》,小伙伴们都爱选泰国老警。
有可取之处,做了这么多坏事真的是唯神能恕。但是完全不能跟亡命驾驶比,那故事性,那原声,那画面。
烂到不可再烂,烂到海枯石烂。
帅倒是帅 可老这么拍就有点儿无聊了
3.5。比霓虹恶魔和亡命驾驶来说在叙事上做的更简练,极少量的台词支撑起故事,其实重要的已经不是故事走向,是人物身处于矛盾之中的选择与心境的改变,很多地方省略逻辑改用作者风格的影像呈现故事,依旧是标志性的霓虹美学与暴力风格,NWR拍男人比他拍女人更有味道,高司令太有魅力,被一顿暴揍还是这么帅。
重口邪典
Cannes Day 8.我我我真的不打一星会死
暴力美学、形式美学、意象化的叙述,摄影、剪辑、色彩运用出神入化。当把这些做到极致时,必然有人捧有人骂。其实故事并不空洞。虽然无限慢的慢镜头让我恨不得一直按住快进键不放,但我还是忍不住给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