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内地电影人最擅长的就是跟风。
创作者们发现喜剧好卖,就都一窝蜂地做起了喜剧;过了几天,发现爱情片市场也不错,就把爱情与喜剧结合一下,搞出一堆爱情喜剧;又过了几天,听别人说惊悚片有机会以小博大,就义无反顾地搞起了惊悚片,等惊悚片拍了一半,发现还是喜剧票房高,就索性在惊悚片中也加入了喜剧的成分。
于是,内地市场上八成以上的电影,最后都成了喜剧烂片。
这也是为什么提到国产片,几乎不会有人想到类型片这三个字的原因。
其实,国产电影要发展,两点至关重要。
其一是坚定不移地做类型片,其二则是需要建立一套减法思维。
《金刚王》虽然算不上华语片中的杰作,但它却是难得的能将这两点贯彻得相对较好的一部国产片。
首先,在类型化的定义上,《金刚王》可以划入标准的动作片范畴,从头到尾实打实,百分百拳拳到肉。
在长达40多分钟的动作戏中,传统武术、空手道、泰拳、巴西柔术等逐一亮相,打法多样,不断给人制造出不同的新鲜感。
《画皮》制作团队搭建的客家土楼,那酷似角斗场式的美术搭建,也在搏击过程中渲染出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紧张氛围。
至于闯关式的结构设置,基本上是致敬了40年前李小龙时代的动作片结构,而新生代打星释延能的硬派搏击风格,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或许是由于同样是打日本人的关系,在某些瞬间甚至让人看到了李小龙再世的影子。
可以说,在这个先辈已逝,成龙、李连杰逐渐淡出,甄子丹后继无人的时代,释延能这位少林寺俗家弟子的银幕亮相无疑还是让人看到了一丝国产动作片的新希望。
打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明星。
普通明星在电影中的形象通常都得经过导演的调教才得以呈现,但是一位杰出、有潜力的打星,却总能迫使导演根据他的形象对影片风格与人物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任何时刻,提起《精武门》、《红番区》、《杀破狼》,人们都只会用李小龙电影、成龙电影、甄子丹电影来称呼,很少有人会说那是罗维作品、唐季礼作品、亦或是叶伟信作品。
在好莱坞也同样如此,史提芬西格、尚格云顿这两位有真功夫的打星,他们黄金时期的作品都能令人忘却导演的存在。
在泰国,《拳霸》刚刚问世的时候同样也是只让观众记住了托尼贾。
当一部动作片结束后,如果观众只看到了片中的主演,丝毫看不到导演的特色,那这位演员就无疑是以为成功的打星。
《金刚王》便是如此,当全片结束的时候,没人会想到这片子的导演居然是银河映像的二把手罗永昌,这位实力派老将在银河PTU时代的个人风格完全被释延能的搏击才华所取代。
也很有可能是释延能的潜力,让罗永昌放心地将自己的叙事才华退居二线,因为作为一部动作片,有这个一个能打的人,就足够了。
其次,《金刚王》的主创非常具有“减法思维”。
一部电影能把一件事情讲好,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在平日里,大多数的国产片都是为了丰满而复杂,搞到最后什么都搞不好。
就像武侠小说中装备复杂的江湖人士,看上去什么都会,真打起来尽是花拳绣腿;而真正的高手,只需掌握一招就可以独步天下。
杨过一生的绝学,最后还是汇集成一个黯然销魂掌才打败了金轮法王。
《金刚王》的主创们在这片子的思路把握上很精确,动作片,故事没必要整太复杂。
打足一半以上的时间,打得漂亮就可以了。
文艺片剧情片爱好者们都不在目标观众的考虑范畴中。
毕竟文艺青年普遍斯文清高爱干净、怎么见得了鲜血淋漓。
至于惊悚、爱情之类的其他类型元素,统统可以减掉。
只有经过了几轮减法之后,最后呈现出来的类型片才是最纯粹的。
这种类型上的纯净,对于国产类型片的发展却是一次十分必要的尝试。
尽管在即将到来的十一档中,金刚王神都龙王将展开双王对决,但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它都是一部值得那些跟风者们尊敬的作品。
当然,所谓的第四代功夫电影,释延能的崛起只是开了一个头,新生代打星们的集体涌现,才支撑得起全新的动作片时代。
警告:本片观影无聊至极,笔者神魂颠倒,百无聊赖之际,只好写这篇辞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的文章,自我娱乐一番。
笔者是微博中了票才去看的。
一般来说什么样的电影会在微博进行送票活动呢,就是像这部电影一样,有自知之明的,才会在上映之前大量送出票票。
之前也有两部这样的电影笔者去看过。
一部叫早见晚爱,另一部叫青春派。
早见晚爱勉强凑活,青春派则有很多惊喜。
于是,笔者运用神奇的演绎法推理,这部叫做金刚王的电影,会不会也有什么看点呢。
说实在话,笔者之前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第一反应竟然是——金刚狼终于定档了!
没错!
我竟然可耻的把这电影的片名看成了金刚狼!
当时笔者实在是等金刚狼的消息等的心焦火燎的,等的花都开好了,等的花又开好了,于是笔者就可耻的看错了!
为毛要叫金刚王这名字!
明显是想借金刚狼的名头来搞视觉误差啊。
就像之前功夫侠占了太极侠的便宜啊。
但是这一次便宜可占得大了。
都有金刚两个字,而且真的是非常容易看错啊!
如果你看错了的话,那就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啊!
神啊,救救我吧!
把我浪费的那两个小时还给我!
为了寻求自我安慰,笔者查看了影片的相关介绍。
嗯嗯,空手道。
嗯嗯,泰拳,嗯嗯,日本截拳道?
我艹,韩国舞王!
这尼玛明明是抗日神剧,怎么会有截拳道!
还是日本的!
难道李小龙不仅穿越早生了几十年还叛逃到日本去啦!
更夸张的是,竟然有棒子的舞王!
你确定是舞王不是武王!
从电影中可以看到,那个饰演疯猿的应该就是韩国舞王。
啊,他确实是在跳舞而不是在比武啊。
你他妈竟然在跳舞!!!!!!!!
气死我了啊。
我他妈是来看打架的,不是臭棒子在那里跳舞!!!!!
笔者一直以为这电影是真功夫,但看完以后才发现,除了几个主演,其它的全是真功夫啊!!!!!
什么主演的少林拳,什么铁幕雷的柔道和空手道,什么疯猿的指甲舞蹈,什么苍生大介的棒子跆拳道式的空手道,都他妈的花拳绣腿啊。
不堪实战。
最后一场大战,主角K29刚要运气开打,天空突然下雨!
尼玛,吓屎我了。
这不是孙悟空吗,难道他要变超级赛亚人三号,竟然能够影响天地的气。
这一段打斗,有刻意模仿一代宗师的嫌疑啊,雨中作战,各种特写镜头,就看见两坨肌肉,飘来飘去。
然后,K29开启计时器,发动大招——17秒必杀技!
这尼玛不就是爆发小宇宙吗,早不发晚不发,偏偏在被打残了的时候发,你这不就是星矢小强附体吗。
而且,K28苍生大介以掌代拳,完全的紫龙嘛。
最后K28被K29击中心脏,完全的星矢紫龙第一次大战啊。
然后,打完收工,没错,天气竟然可耻的突然放晴,除了地上的几摊水,完全看不出下雨的痕迹,明明刚才雨那么大啊,怎么会说停就停,停了地上的水说干就干呢!
这电影在成都拍的吧!
最让笔者蛋疼的,就是电影的文戏了。
你说你打就打吧,为毛说那么多废话呢。
打一拳要说十句废话。
什么哈迪斯精神,什么佛家哲学。
就是在相互洗脑罢了。
笔者看了半天电影,就是没看见电影中把那个神马哈迪斯精神讲清楚,恐怕编剧自己都不清楚吧。
不过有一点倒是很明确,就是电影中哈迪斯神社的人自己都被这哈迪斯精神搞糊涂了,分成了两拨.你们看苍生大介最后看见自己手下违反自己信奉的哈迪斯精神时那死不瞑目的表情,太可爱了!
笔者可以在这里不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破电影谁看谁傻逼!
我已经傻逼一回了,不能再让更多的人变成傻逼啊!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个人觉得如果老是用老印象去评价国产片的话,对现在的很多国产电影还是有失偏颇的。
毕竟这个社会在发展,再差的导演看多了西方的影片也能提高一定程度,虽然有些人始终保持着烂片记录。
不过《金刚王》这部影片我看到的是国内影片的不断进步。
第一次看到影片简介是在CCTV6,对主角的采访。
虽然我叫不出他名字,但是我知道他演过好几个配角。
同张家辉一样,我觉得他是个好配角,在这部影片里是个好主角。
打戏看多了,今年到现在为止能给我在影院里震撼的是张家辉和彭于晏一起演的《激战》,不过感觉这是香港的打戏,内地的我觉得这部《金刚王》拍的也很棒。
互相一比较两部片子有很多类似也有很多不同。
同样片名起的不够鲜明,听起来很有金刚狼跟风之嫌,但是此金刚并非彼金刚,看过影片的都能清楚。
没看过的有些人就会以此来讽刺了。
至少我还没进影院就看到豆瓣上有人写着: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很烂了。
而且打了一心。
我只能在这里鄙视一下这类人。
一部电影花费了多少人的心血,不管拍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主旋律还是娱乐大众,人家导演编剧演员都是画时间去做这件事情。
你凭啥看都没看就直接吐口水。
难道在现实生活中被别人欺负够了,到网上来找点对象撒气。
如果换成他自己拍的片子,不知道他下次会不会先扪心自问下。
当然国产片一般情况下观众寥寥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我去看的时候也就最佳位置的那几排坐着零零散散的人。
有几个还是内部工作人员溜进来打发时间的。
但是看过影片后我觉得可以打四星吧。
国内的编剧还是不够强大,硬伤的地方有好多,大概最多也就算三星。
但是打斗的拍摄,后期的特效制作我觉得能达到四星,甚至更高一点。
里面打斗有很多场,但是大的只有三次,一次比一次给人震撼,从场面的气氛烘托上来说,逐渐进入佳境。
视觉的冲击逐步的提高,到最后的高潮爆发。
能看的出拍摄的手法借鉴了很多类似影片的方法,但是融合的挺好的。
第一场金刚王和狱霸的打斗就能体会到力量感,虽然都穿着上衣,但是搏击的关节撞击都能听的清楚,你能感受到一个空灵的武术高手同一个蛮牛在打斗的场景。
能体会到打死恶霸后的那种快感。
第二场的疯猿出场前就很恐怖。
真的感觉是和一个疯子在搏斗一般。
诡异的身手加上在石牌坊上面的互相追逐,武术加上西方的跑酷方式。
打的很精彩,站在牌坊顶部的时候有种漫画里高手对决的效果。
真正打起来,双方对地形的互相应用,结合自身的肢体进攻,有种行云流水的连续感。
不过觉得用磷火来最后瓦解敌人有些画蛇添足。
第三场是高潮,不过高潮之前就有一小段的搏斗铺垫,同假人练习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决斗双方的强大。
真正开始的时候漫天大雨,加上赤膊上阵,健美的肌肉,力量的爆发,让人看的屏住呼吸。
雨水中拳头冲出的慢镜头很像张艺谋《英雄》里长枪刺出的场景,特效即夸张又很符合情节。
个人觉得整部电影里打斗的武戏都拍的很到位,是我见过的上乘之作。
拳头和肌肉的撞击特效也只能在影院里能切身体会,鼓点的配乐给场景加分很多。
至于宣传中的土楼到没给我都深的影响。
需要吐槽的就是别把日本人搞的如此弱智好不好,在占领区连把枪都没有,还关着如此多的搏击人士,鬼子也不会傻到相信以功夫能解决一切吧。
其它的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歪歪的,不过总体上是部好片。
有时间还是推荐大家亲自去影院看一下,虽然以后你们也会在CCTV6看到的。
不过那种感受完全是两样的,看情节在哪里都一样,看居中的性命搏斗,没有个上万音箱你不会体验到的。
因朋友的强力推荐,特意去看了《金刚王》。
导演对整个故事的阐述以及其中关于自由、慈悲的探讨,我只能用幼稚来形容,而且斧凿的痕迹极为明显,硬生生地把吃斋和尚们的哲学观套进打怪升级剧情中。
对于电影中出现的哈迪斯信仰,所谓的不用刀就征服世界,不过就是电影中所想借以宣传的拳拳到肉的幌子。
而这个信仰根本没有存在的一丁点可能性,话说当年可是武士道横行之际,鬼子以玉碎为荣,虽然不管是怎么死的,都能冠以玉碎的美名。
很是奇怪为什么导演要从希腊神话中把哈迪斯请出来,并开辟正面战场之外的第二战场,用功夫征服支那。
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第一批的金刚入选者似乎选秀的范围是世界级的呢,而且还有我们可爱的支那人呢。
既然要借以征服支那人,为什么还把支那同胞抓进去训练,难以自圆其说。
最后,还是探讨下,影片中的哲学问题吧,金刚怒目,也是慈悲。
杀人以救人,不失为慈悲。
说的都没错,但是我偏偏觉得矫情,本来佛教宣扬的那套理论就有点自欺欺人的嫌疑,而套用在国破家亡之际,还在跟小日本探讨慈悲,生死问题。
其实,武侠片中植入价值观的探讨,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矫情。
我们不能因为要宣扬主演的武僧身份,特地把少林寺的标签刻画地这么明显,而不管这样的组合是不是符合这个影片的价值取向。
幼稚的探讨。
功夫片一直是华语电影的热门的类型。
当我们的功夫电影产量越来越多,细微的区别也越来越大时我们不得不梳理一下这个类型的来龙去脉。
从最初的“硬打”到后来戏份中越来越多的“文戏”,中国的功夫电影其实也一直奔走在寻找国际化的路上。
从胡金铨开始,人们似乎不再热衷于纯粹的“打”,而要总结出“打”的哲学意义。
在《侠女》里,武打甚至成了一种修饰,更多地在讲人们心中就纠结和自我救赎。
而《英雄》这样的电影,更多是在寻找“打”的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打”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个人的爱恨情仇,开始与“天下”有关。
而李安的《一代宗师》,是在寻找“打”的诗意。
在他的审美中,打不是徐克式的飞檐走壁、腾空驾雾,是一个人心中的诗意,甚至是一群人心中的诗意和通向彼此的有效语言。
功夫电影,也从硬功夫的视觉效果,开始转向心灵,转向天下,转向更广阔的未知领地。
现代化的电脑特技给功夫片插上翅膀,让那些习武之人有了更为逼真的,上天入地的本领。
但它也像一个双刃剑,让人们在满足视觉的同时忽略了电影其他的养分。
相对来说,《金刚王•死亡救赎》(以下简称《金刚王》)是一部纯粹展示“功夫”本身的电影。
这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几乎只用“武”来说话。
为了那个关乎民族荣誉的“金刚王”,更多人选择了硬打硬拼,甚至选择牺牲。
而那个曾经修身少林的年轻人却懂得武强身,禅修心的道理。
在整个民族的危机之时他遵从师命选择挺身而出,并连续战胜金刚神社的三员大将,保留住了民族尊严。
如果换一种角度看,这也是少林与金刚神社的对战,是两种不同信仰之间的对战。
对于两个阵营内的人来说,“强者”都是他们的目标,而达到目的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金刚神社用大量的杀戮来体现强者精神,而少林精神更主张在平时修身养性,在大难来临之时做到绝不退缩。
在一次次硬对硬的对决中,“金刚王”内心的禅意最终给他挽回了胜者的身份。
在单线故事下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用更多的时间来修饰片中的武戏是《金刚王》的特点,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
对战两队的阵容各不相同,心中的理想各异,他们却用一个交汇点展现自我。
占据绝大篇幅的武戏勾起我们儿时的回忆,让我们想起香港功夫片盛行时那些为民族荣耀而战的英雄。
但《金刚王》不是简单的怀旧,是要给人们展示真理存在的途经和普世价值观的潜在的力量。
作为影片中的唯一女主角,枝子在《金刚王》中具有柔化电影线条的作用。
她与片中的孩子们构成弱势群体,让金刚王的存在更具有意义。
作为这部电影最弱小的角色,她让这部看似冷冰冰的电影变得温润。
虽没有缠绵的女儿情长,但她为真理和真相挺身而出的勇气也一点不逊色于电影中的男人们。
曾看过一部叫《勇士》的美国电影。
影片讲述了兄弟二人在拳台上的相见。
在生死关头,天生的亲情让他们成了亲密的敌人,一场激战最后让他们原有的裂缝弥合,身体上的伤痛过后他们的内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曾经的隔膜早已不在,变得亲似一人。
《金刚王》也讲述了这样的兄弟情。
曾经对哥哥的愧疚在获得哥哥原谅之后被转化成了无穷的力量,最终让“金刚王”赢了这场战斗。
如果说金刚王救赎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我们不得不说,是亲情救赎了功夫,救赎了金刚王。
罗永昌导演是什么人?
银河的嫡系,以剪辑成名,导演生涯中最出名的作品……嗯,八成是网剧《盗墓笔记》——第一导演是导演《大闹天宫》的郑保瑞,很悲剧的赶脚。
不少片子都是剑走偏锋的类型,有可以只看颜值,比如《赏金猎人》,有的可以只看动作,比如本片,所谓“第四代功夫片”名副其实,尽管我不知道这个第四代是怎么算的……但本片在动作上非常出彩,三场打戏各有风格,第一场的综合格斗,第二场的镜头调度,第三场的高速摄影,玩出了花样,玩出了技巧,玩出了水平,拳拳到肉,最起码看动作戏,这波不亏。
话说回来,与动作场面比起来,那故事情节就不知道是哪个中二编剧喝high了以后把网络小说和动漫嫁接过来了,福建莆田少林寺,金刚王,哈迪斯神社,17秒必杀技……看这些关键词,你能想象这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吗?
仓田保昭老爷子这酱油打的,本以为还能来一场《精武英雄》般的对决呢,结果老爷子后来悄无声息莫名其妙地跑路了……
对于功夫电影的偏爱,使得俺格外关注这部《金刚王:死亡救赎》,原因很简单,在华语功夫片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一部以纯粹功夫格斗为主的电影出世,少林武僧释延能首挑大梁的作品,在专业武打演员的护航之下,在小弟看来,电影里的真功夫格斗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如今的华语电影中,功夫片与动作片的比例已经不比从前了,更让人沮丧的是,以往实打实的真功夫打斗更少了。
成龙、李连杰已老,甄子丹独木难支,吴京不拍功夫,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国内武打演员一抓一大把,但关键问题在于现在市场已变,由大明星话事的内地市场,即便有功夫和动作也并非专业化,看起来不太美型。
而且现在特效和摄影技术的发达,很多动作都依靠电脑特效完成,比如冯德伦的《太极》。
或者电影技术的发达,让很多专业演员也不会像以前成龙那样拳拳到肉的“真打”,比如《不二神探》中的打斗,不提非专业演员的打斗效果,就连李连杰、吴京、邹兆龙等人的功夫,也在摄影剪辑的条件下变了味道,现在是明星时代,已经没人肯拼命摔打了,就连几年前《杀破狼》《导火线》那种追求技巧硬战的打斗如今也很少反观泰国的《拳霸》,印尼的《突袭》,这些电影拍摄方式都是比较旧派,说穿了都是老港片用剩下的东西,但却是真刀真枪的在“打斗”,而且大段大段的肉搏缠斗戏也正是老港惯用的技法,效果很理想。
而这些东西反倒我们没有了,这就是华语功夫电影现在的处境。
这就是我推荐《金刚王》的理由,并不是说电影有多么好,而是该片满足了一个功夫片影迷的需求。
剧情不必多说,像是《拳霸》等以打为主的电影剧情并非突出,假如一部拥有美观格斗的功夫片配上很棒的情节,经典无疑。
很显然《金刚王》没有达到经典的高度,但这部电影把好钢全用在刀刃上,电影从头打到尾,几乎一刻不停歇,所谓的拳拳到肉,暴力美学,也不过如此。
按理说,《金刚王》绝对处于cult电影,纯粹为打斗而生。
本片的剧情与《少女杀手阿墨》类似,都是杀手自我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方式就是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武力解决。
片中大小打斗数场,雄性气息不能再多了,扑面而来的狂暴与血腥之气使得本片成为华语功夫片中非常热血阳刚的一部。
无论是快慢镜切换时的动感,还是最后雨中大战微观镜头对肌肉力度变化的特写,都十足生猛,非常暴力,是一部典型的cult功夫片,不禁让人想起了多年前的《力王》,二者有相似之处,震碎头骨、打凹心脏这些暴力镜头很直观。
而本片的动作在专业武打演员的演绎下,更是非常养眼。
当年小弟业余练传统武术套路时,教练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武术注重神与魂,眼无神,拳无魂”。
意思就是一个习武之人除了要掌握基本技巧和过硬的训练之外,所谓的武者的修行也是必不可少。
这是对习武者的气质培养,教练曾说,以前他们的就时不时的到山顶静坐,叫做在大自然中采气,这都是修行功课之一,听得跟武侠小说一样。
这些就是一个专业武者与业余练家子的区别。
别看很多明星经过了后天培训都具备了不错的身手,但与专业人士想比,差的不在形而在神。
比如刘家良、李连杰等人身上的气质,招式之中就能带出来。
《叶问:终极一战》中的黄秋生,尽管动武不多,但气质颇显,黄秋生曾是大圣劈挂门的传人,这就是区别之处。
释延能是少林寺第32代弟子,12岁就上山了,所谓的修行必定不输其他专业演员。
从《功夫》中的苦力强再到《西游降魔篇》中的降魔师,无论是招式的扎实、狠毒,还是眼神凌厉、倔强,都能看出作为一个专业武术演员的气势,神形兼备。
而且释延能身上带有少林弟子那种硬气的风格,他的角色都突出了力量和刚猛,放到这部《金刚王》中,也就更能突出其长处。
片中最重要的几场打斗出现在结尾,风格不仅相同。
与暴坛“狱霸金刚”铁穆雷的战斗是力量的角力,突出硬碰硬的招式,职业柔道运动员姜宝成饰演的反派高大威猛,这场战斗表现的是最原始的狂暴,身体上每一寸肌肉都得到充分燃烧。
与伤坛“魔尸金刚”疯猿的大战最具特色,亚洲舞王南贤俊饰演的角色在动作中融入了舞蹈、跑酷等运动风格,其招式诡异,上蹿下跳,还记得当年玩FC版《双截龙2》时,里面有一关boss那两个非常难缠的忍者,到处乱飞,也不知道谁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疯猴”,本片里疯猿正如前者,通过动如灵猿的绝地拼搏来展示格斗技巧,招式狠毒。
最后一场与绝坛“冥神金刚”苍生大介的战斗称得上的武者之间的持久对抗,其中融入了精神、力量与武学造诣的对抗,雨中大战更显出战斗的惨烈。
空手道对抗少林功夫,无论气势还是动作美感都颇有看头。
之前《金刚王》打出的旗号是“第四代功夫电影”,一直对这个称号很纳闷,电影又不是战斗机,怎么还分代系。
最后在片方的一个活动中,一幅由数千张纸片做成的巨大的李小龙画像背板,当人们经过背板,一一撕下这些纸片后,留下的就是电影《金刚王》主角释延能展现真功夫的画面。
这才明白所谓“第四代”是什么意思。
通过本片,打算将释延能在李小龙、成龙与李连杰、甄子丹之后,培养成第四代功夫巨星。
从《金刚王》的打斗风格还是主旨上,能看出本片是在向李小龙致敬,尤其是他未完成的遗作《死亡游戏》,通过与无数不同派系的高手对决,达到武者修行的目的。
可以说无论电影还是释延能,都是非常纯粹的,从李小龙去世之后到2013年,整好40年。
释延能在武术造诣方面自然不在话下,而且他在硬气和刚猛方面也与李小龙很相似,从成龙的诙谐打斗、李连杰的技巧招式、到甄子丹的搏击实战术,释延能能否成为硬派功夫明星的代言人呢?
目前国内唯独缺少硬派功夫明星,释延能假如从此能够以自己的风格发扬下去,那么离第一个“从少林寺到功夫巨星”的星光之路将不会遥远。
《金刚王》将于9月26日登陆国内院线,在国庆档逐渐成为以《狄仁杰神都龙王》为首的3D大战时,《金刚王》在2D影厅也会有一番作为。
本片的目标观众群体很明确,功夫迷、爷们戏,花痴女子也照单全收。
看完之后,真的非常有感触。
现在像这么优秀的功夫片真的不多了,演员的表演都非常棒,特别是释彦能,作为一个前嵩山弟子,在这部电影里非常完美的展现了他的武术功底,个人觉得,释彦能这个演员论功夫并不比甄子丹那些明星差,只是名气没那么大罢了,反正这部电影后,我是真的喜欢他了。
这部戏拍的非常的真实,主要是不做作。
里面的演员不论是释彦能还是刘承俊都有武打功底,动作真实有力,几乎拳拳到肉,而且很少有特效,对于功夫片,个人觉得,演员的功夫就是最好的特效。
虽然没有什么明星阵容,但谁说没有明星就拍不出好电影,但感觉豆辨5.8的评分对这部电影来说有点不公平。
总之,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赞。
1.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又优秀又纯粹的动作闯关电影了,拳拳到肉。
2.刚在看的时候突发奇想,要是这部片放在《死亡游戏》那个年代,那今天的华语动作影片又是怎样一个地位怎样一个天下。
3.按照影片的年代设定,原来那时候的福建还有这样一个土楼,呵呵。
4.铁幕雷的对战,就像李小龙《死亡游戏》第一关,或者像吴京《狼牙》第一战,都是一个巨人的设定,打出了影片的第一个高潮。
5.三关战,感觉还是吴京的《黑拳》中的街霸例爽。
6.最后的台词太文艺了:生命无须向死而生,爱才是进入天堂的通行证。
只是我很喜欢,专程抄了下来。
其实这是点题之笔,不过看爽的人谁又会回过头来思考这句话和影片的关系呢。
向死而生,本质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拯救,所以影片名为《死亡救赎》。
只是这太哲学,动作片嘛,差不多就好,再讨论这个思想轴心,那又要长篇大论了。
金刚王是一个玩家,然后打一个副本,副本名叫哈迪斯神社,位于南少林寺。
第一个BOSS叫魔尸金刚,该BOSS身体柔软,会释放缠绕,会爬墙。
第二个BOSS叫魔狱金刚,防御力高,动作缓慢,攻击力高,具有一招秒杀的技能,点名要躲。
最终BOSS是冥神金刚,攻防,速度都一流,可惜不是主角。
小兵有玩家一起进本的NPC清掉。
副本全通之后,玩家可得到成就,金刚之王。
======================2333333==================作者:师凉大大!
三场战斗一场比一场差劲,最精彩的还是与狱霸金刚的决斗。打死疯猿之后剧情就开始各种狗血。前半部分的女主还蛮有看头的,不说话看不出来是新人,蛮帅!说是拳拳到肉,但是照着拳霸和突袭还差着两个档次。。。拍不成黄飞鸿,杀破狼也可以啊,为什么现在的功夫片都成了摄像机的天下了啊?
在连豆瓣都把它移出“正在上映名单”的情况下,某之前已经在电影院看过的杰森同学表示“实在太好看,拳拳到肉,真材实料,受不了,得再看一遍”,一查,就剩天地开明有了,果断来看,上一次来这还是五六年前,大一大二的某个寒假,和那时还没回新加坡的凯哥。专注打戏而看,还是挺不错的!
赶紧打就行了 ,两个人矫情了两个小时。。。
武打动作真心不错,不过感觉像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风格。第四代功夫电影,没什么进步啊,感觉倒像是第三代功夫电影的倒退了。
抗日神剧中的科幻抗日剧
动作设计得没什么看头
5分片,10分内涵。
少有的精彩,难得!
精彩
我就是去看打架的
打一星是不是过份了点,还是两星吧。女演员的演技真是。。。他师傅还真是。。编剧编的还真是。。果然看不下去。。。
并不是说电影有多么好 而是说该片满足了一个功夫片影迷的需求 剧情不必多说 像是《拳霸》等以打为主的电影剧情并非突出 假如一部拥有美观格斗的功夫片配上很棒的情节 经典无疑 很显然没有达到经典的高度 但本片把好钢全用在刀刃上 电影从头打到尾 几乎一刻不停歇 所谓的拳拳到肉 暴力美学 也不过是如此
久违的纯粹功夫片,一场肌肉和血浆的视觉盛宴。虽然罗永昌一如既往地不会讲故事,但是片中的动作戏真的是场场高潮,各种关节断裂的声音此起彼伏,让人不免想起泰国的《拳霸》和印尼的《突袭》。影片中释延能与南贤俊对打的那一场堪称年度最佳!
看完我就能理解为什么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映的再一看就已经下了..
《金刚王》:一看标题像《金刚狼》,一看阵容《杀破狼》,一看道服像《精武陈真》,一看搏斗又像《霍元甲》,不文不武,不伦不类,我不知道“四不像”《金刚王》到底在向哪部电影致敬,中国文化参杂西洋元素,少林禅道融合日本忍术,全是槽点,这是要一泡尿尿死我?两分送给星爷御用演员释延能,不谢…
像拍给基佬看的
剧情就不提了,动作设计还是不错的!
剧情好扯,杀人还要扯个大旗帜。不过不看剧情,光看动作还是很推荐,基本从头打到尾,很过瘾。好吧,我就是图动作进去的,但是起码动作戏没让人失望。
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是为什么
动作还不错,设定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