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京霖《川流之岛》,算得上一部很出色的处女作了……影片对准了在社会底层挣扎过活的人群,作为单亲妈妈的阿雯整日面对国道收费的枯燥工作,又因为儿子同班上女同学发生关系而不得不赔偿巨额补偿金,委身于吊儿郎当的火车司机志豪……导演处理爱、性、钱之间的关系极为细腻,在表现底层小人物对爱无法奢求的无力感与卑微感时十分真切,他们用力活着,接受现实的操磨,直到没有力气承担内心渴望的爱……阿雯面临裁员下岗还必须承担家庭重担,志豪倾尽所有也得不到阿雯的心,儿子超人口中彼此相爱的女生到底与他还是隔着无法跨越的阶级,贫穷剥夺了他们爱的权利甚至是生权利,如同片中在实验台上的鱼,被生生剪掉了腮,绝望到底……好在结尾处儿子同母亲的和解给了我们一丝安慰,母亲尝试理解刚满十六岁儿子口中的爱,儿子尝试理解母亲在种种重压下还依旧硬扛着的不易……蛮佩服女主尹馨的表演,把一个扛着重压几乎要走向绝望的单亲妈妈的复杂情绪诠释的极其到位,尤其结尾处在车辆川流中追到那张空白的回执票时,阿雯瘫坐在路边流泪嘶吼,好像那时的她本就不该对爱有什么奢望,尽管在钱与性的交易中她早已产生了一种依赖,但我还是不希望把它称之为爱情……郑人硕疯癫模样的背后藏着孩童般胆怯的真情,他用自己尽可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去爱,但结果还是被伤害……有些爱,注定没有办法上岸,它被掐死在每一次现实的蹂躏中,有温度,却不能长存……
水再脏,鱼也得游,起码还有鳃可以呼吸;生活再穷,人也得活,起码还有希望去期盼。
把鱼的鳃剪掉,观察鱼怎么在水里活;把人的希望剪掉,观察人怎么活。
可没有了水,鱼也便走到了尽头;没有了希望,人还得照样活着。
生活的真想是并没有什么苦尽甘来,大多数人生活在自己的困境中难以解脱,于是通过一次次的自毁推开了仅有的温存,最终仍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独自去面对生活。
影片中富人的乐趣就是给你一个还不起的债务,看看你如何做困兽之斗;就如同看没有鳃的鱼如何呼吸。
而完全掌控不了生活的女主角却被生活逼迫的无处可逃,被丈夫抛弃,被儿子拖累,被富人逼迫,被朋友鄙弃;明明处理不了任何事情,但总是自己死扛,于是失去了仅有的爱情机会,虽说和志豪这样自己都活的一地鸡毛的人在一起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但起码还有生活的小浪漫和小开心。
可最后女主角抱着已再没有字的票撕心裂肺的痛哭之后,她知道一切已不会再来,生活仍会继续,不管你是否有勇气。
于是抹去悲伤,画上妆,拿着凑不齐也不愿再凑的钱,带着儿子一起去面对生活的艰辛。
当挣脱逃跑的儿子拿着饮料回来又和母亲坐在富人的门口一起等待的时候,母子两喝着饮料若有所思的时候,这一刻,天地宁静。
生活中很多人就像孤岛,穿梭于一个又一个收费站,片刻停留后再奔赴下一个。
就像影片中被问及多次的“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也许选择停留是爱,选择开始也是爱,选择执着是爱,选择迷茫中去自省也是爱…但终归初衷和终点不一致的爱,无法驻扎。
爱的起点是看见你仿佛看见了满天星光,爱的终点是我愿为你放弃远方的星空,从此安营扎寨,为你停留。
其实一个人的状态就能判断这个人的能力,就比如说郑志豪,他目前的状态是一个司机,所以自然也就决定了他的生活水平,他的金钱来源于他有一个哥哥,在他每次去找女主的时候,他的哥哥接济于他,所以他说他可以解决女主的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但因此两个人产生了一段感情。
要说女主完全不喜欢郑志豪,那很难说,只不过这是因为金钱关系而牵进的一段感情,而显得这段感情没有那么纯粹。
但女主对志豪的期待,在最后一次收费时一直去追被风吹走的钞票,不顾生死,可以体现她对志豪的感情。
两句话安利!
“来的时候太着急把手机屏摔碎了看完以后觉得碎了也没关系了!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也都渴望爱。
影片以台湾国道收费人工转电子的大时代为背景,写了一对边缘化的“小人物”——收费员阿雯和每天都经过收费站的卡车司机志豪,单身母亲和与女友发生关系被告的叛逆高中儿子超人。
人物在困境中挣扎,夹杂着欲求与爱,生活所迫也好,情感缺失也好,究根结底其实是人物的“漂泊感” 。
影片片名据导演所说,在没有剧本的初期就已经定了下来,创作根源也是很久之前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的几句话,有一天,他在看到收费站的时候突然想到,其实每一个收费站都像一个岛屿,车流就宛若河流,来往的人就像一条条鱼,他们不会停下来,转瞬即逝。
就这么几句话,后来就有了《川流之岛》。
影片中三次出现鱼的镜头,也是导演的一个隐喻。
人和鱼一样,即便失去了水,陷入了困境,仍然会用力挣扎。
鱼的腮一张一合,人一呼一叹气。
影片中,志豪带着阿雯超人去河边野餐,阿雯对志豪说,“还说去夏威夷呢!
这里的水那么脏。
” ,志豪躺在阿雯身边,蹭着她,“再脏的水里不是也有鱼吗?
就像人,再穷不是也得活着吗?
”影片台词中有许多反问句,并且都是没有答案的,突然想到老邵和我们说的,写台词要仙儿一点儿,人和人是不交流的,反问也是不需要答案的。
阿雯得知儿子的事情以后训斥超人,超人反驳,“我爱莉雅莉雅爱我,这有什么不对!
”,阿雯盯着超人,问他,“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
什么是爱?
超人和莉雅,志豪和阿雯,每个人都问过自己或者对方,什么是爱。
爱是一个动词,爱也是一去不复返的,就像奔腾的车流。
钱,影片中的外部压力。
为了在一个月内凑够82万赔款,阿雯接受了吊儿郎当的志豪,志豪说五千块我可以睡一个水姑娘哎!
但是他给阿雯一次一万的价格。
自己的私房钱也拿出来,跟哥哥借钱,偷用哥哥家的钱…最后没钱的他没有办法,和阿雯开了口,“对不起,我没钱了。
” 其实他完全可以不用道歉,他对阿雯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好吗?
”。
阿雯推开了他,告诉他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只有钱,志豪盯着她,“我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
”志豪每天都是嬉皮笑脸的,每次经过收费站都会在回程单上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给阿雯,在过路费的钞票上写自己写的情诗,发现了阿雯偷换假币帮助隐瞒,他对阿雯的感情是认真的,他告诉哥哥,他有女朋友了,认真的那种,和以前的不一样。
他会给她准备胃药,一个电话打过来什么事都不做赶紧过去。
他和阿雯说,“我带你去野餐吧!
像外国人一样,多浪漫!
不过他们都是一家人一起去。
”,第一次在阿雯家留宿,他早上起来准备离开,超人拦住他,问他跟他妈是不是男女朋友关系,志豪回了一句,“废话!
” 接着问超人,“我们去野餐吧!
” 一个下午,志豪开着货车在楼底下等着他们,三个人像一家人一样,在河边玩到了晚上。
志豪帮超人拦住莉雅家的车,在和莉雅谈判后,超人倔强的憋着眼泪,志豪一把拥住他,两个人抱在一起憋了几滴泪。
对于志豪来说,他不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他像《菊次郎的夏天》里的北野武,自己跟小孩子一样。
包括他在教育超人的那段都是他嫂子教育他饭前洗手这些事,看着阿雯给超人夹菜自己也学着阿雯,他用他的方式,笨拙的表达着爱。
可阿雯却告诉他爱的含义其实是钱,流浪了几天后,他回到哥哥家,抱住哥哥痛哭。
而阿雯此刻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志豪,想了一切办法联系他,终于,在收费站最后一天营业的时候,志豪再次经过阿雯的站,给了她回执单,志豪拽着票,冲着阿雯笑了笑,然后松开手,和其他车一样,向前开着,最后隐于车流中。
阿雯愣了神,回执单被风吹到路上,她一路追着,最后扑在回执单上,翻到背面,是一张空白的回执单。
国道上川流不息,一个个收费站像一座座岛屿,她却没有了可以停靠的地方。
影片最后,母子两人坐在莉雅家门口默契无言的场景,被生活所逼的二人达成了和解。
个人的情感得到了回归,人物和时代也达成了和解。
现场的提问环节,大奇特老师问导演,剧本在创作阶段有没有参考田纳西·威廉斯《玫瑰梦》,因为人物有些类似。
导演本人说影片拍完也有人问他,他去看了才发现确实有些巧,但是在此之前是不知道的。
影片拍摄只用了12天【这里全场鼓掌说666】,对于一个导演的处女作来说剧情上虽然元素用的多了【收费站工作人员抗议争取工作权,青少年性问题等等】,但是主线故事非常好看,对于情感的把握拿捏得当,演员表演十分出彩【by the way 男主演像刘烨】 个人真的很喜欢很喜欢!
然后依照国际惯例,本人悄悄地经过了导演身旁没好意思要个微信🤷🏼♀️最后,摘一句木卫二老师的影评,“阿雯和志豪的投入,令这些涸辙鱼的垂死挣扎,多出了一些人生过客的感伤。
”人始终是漂泊的,所以需要爱。
说起台湾电影,小清新的风格独树一帜。
《蓝色大门》的暧昧青春心
《海角七号》跨越时光的信件和爱情故事。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塑造的校园女神沈佳宜。
都成为「小清新」的代表作品。
派爷最近却看到了一部不一样的台湾片。
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一不唯美,二不浪漫。
反而羞耻得有点「不可描述」。
「由性生爱」的过程,还掺杂了肮脏的金钱纠葛。
都想手动给它分个级,未成年人谨慎观看。
不过,爷偏偏被这样的爱情打动了——《川流之岛》(2017)
影片入围了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的竞赛单元。
在参赛影片中,少见的获得一致好评。
挑剔的影评人给出高分,观众也喜欢得不要不要。
原因可能是,这部电影很有「新鲜感」。
比如这张电影海报的同款剧照。
女主裸着肩膀(上身),口衔羽毛球。
大概是所有中外电影里第一个叼着羽毛球的女人。
看起来莫名其妙,又引人浮想联翩。
整个故事的背景沉重而压抑。
女主的儿子被指控强奸。
证据确凿,女主无话可说。
除了——这不是强奸,只不过是两个早熟的孩子早恋。
一不小心,跨过了禁区。
然而根据台湾当地的法律:女主的儿子刚满16岁,女孩却差一点,未满16岁。
男孩被认定成强奸犯是没跑了。
这时女孩的父亲提出,不打算起诉,可以私了。
女主只要在一个月内拿出一大笔钱,就能保住儿子的人生不留污点。
婊婊们一定猜到了接下来的发展。
女主离异带娃,前夫不管,亲戚无能。
而她本人的工作只是个公路收费员。
从里到外,彻头彻尾的社会底层人士。
而她的转机,就是男主——男主几乎天天开车经过女主所在的收费站。
无视女主的冷漠,持之以恒地撩骚。
他的人设也很新鲜——贱萌。
虽然一开始,派爷只能感受到「贱」。
只知道冲女主嘿嘿嘿傻笑,看起来智商不高的样子。
直到有一天,他无心的一句话,激活了女主蠢蠢欲动的芳心:别看我这样,我可是小开啊。
小开意味着有钱,意味着能解决女主眼下的困境。
她第一次接受了男主约会的邀请。
约会结束后,吊儿郎当的男主开了个玩笑:睡你一次给你一千怎么样?
女主一狠心,开出「天价」:一次一万。
两人达成交易,就开始进行深入的肉体交流。
「为儿子年少的性冲动埋单,母亲被迫出卖肉体。
」爷仿佛又看了一则小报社会新闻。
起初男女主的关系,相当于嫖客和妓女。
肮脏可耻,不值一提。
但男主的心里不这么想。
女主拿他当嫖客,他却拿自己当男友。
一步一步,介入女主的生活。
替女主管教儿子,到女主家里吃饭,伪·一家三口外出郊游。
男主还凭借「智商不高,嘿嘿傻笑」的特质,和女主的儿子顺利打成一片。
女主嘴上不说,心里一动。
男主的出现,同时填补了这个家庭丈夫和爸爸的空缺。
然而这段关系的开端太过畸形。
想让它「改邪归正」,困难重重。
除了吸引眼球的「畸恋」,这其实是一部严肃深刻的电影。
「现实主义」色彩格外浓厚。
影片的大背景,是女主工作的公路收费站面临拆除。
全台湾的收费员集体下岗,安置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此外,还涉及到离异家庭子女教育,性侵法律漏洞等社会问题;以及校园早恋、性早熟,暗娼等伦理问题。
没了台湾片一贯的「糖水味」。
赤裸裸的底层社会现实,充满焦虑,危机四伏。
影展的策展人也评价为——简直不像是一部台湾电影。
尤其不像台湾的爱情电影。
以往派爷看过的台湾爱情片,大多是小清新,小确幸。
唯美浪漫的爱情,止于轻描淡写。
出现稍微激烈的冲突,就有无病呻吟的嫌疑。
《川流之岛》的爱情暧昧,挣扎,却有真实的痛感。
随着情节推进,观众也发现——男主根本不是什么小开,他寄人篱下,游手好闲。
「嫖」女主的钱都是借来的。
这就是两个穷人的爱情故事。
影片的主旨由男主的一番话点明,正是无可回避的「穷」——水再脏,也有鱼。
就像我们人,再穷,也要继续游。
不再是霸道总裁灰姑娘,屌丝逆袭女神的爱情;也不发生在仙界或者宫廷。
《川流之岛》的男主傻呵呵,身无长技。
女主穷困,不再年轻,甚至道德底线模糊。
两个一身毛病的平凡人,照样可以相互温暖。
因为爱情不是意淫。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爱情,未必能感天动地。
它只是一种最普通的生活需求。
一蔬一饭,肌肤之亲。
派爷之前也很疑惑,国产片为什么缺少好的爱情片——关键还是「接地气」三个字。
我们要的不是漫无边际的爱情想象。
而是让爱情「走下神坛」。
放浪的大卡车司机,恋上了收费站寂寞的收费员。
缴款币纸传情,一通死缠烂打。
《川流之岛》的啼笑奇缘,让我想起苏照彬编剧,张华坤和陈以文导演的那部《运转手之恋》。
一阙轻松诙谐的都市小调。
出租车司机爱上了女交警,为吸引她注意,不断违规驾驶,罚单成堆,最终赢得了美人芳心。
相似的生活戏码,全然不同的调性人物。
可以说,《运转手之恋》有多看淡人生,皆大欢喜,《川流之岛》就有多灰色颓丧,一脸迷茫。
台湾电影的制作,在这十几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一代年轻导演所描述的人物对象,似乎更加边缘,偏远,暗藏在那些不见光的阴暗角落。
电视电影体量的《川流之岛》,有弥漫的个体挣扎和悲观痛苦情绪,堪比社会新闻纪实风格的《白蚁》。
尹馨饰演的绝望母亲,焦躁,无援,没有出口可逃。
枯槁的中年女性形象,也被不少人串到钱翔导演,助陈湘琪摘得金马影后的《回光奏鸣曲》。
片名川流之岛,容易唤醒河流之类的小清新画面联想。
在电影里,它不甚美好,是车水马龙的收费站隐喻,从画面视觉到核心题旨,不断被深化。
大车小车,带着毫无情感的速度与噪音,似洪水冲刷,如猛兽般轰隆跑过。
这份收费员工作,收入菲薄,机械又枯燥。
单身母亲阿雯,显然也没有社交生活,成天同钢铁机械,囚笼岗亭和水泥马路打交道,应付社会事务的能力也已经大大退化。
偏偏穷母亲摊上了熊孩子,坏事情总是自己找上门。
与钱打交道的她,在一笔巨款面前,不知如何是好。
影片从熊孩子造作且欠扁的撩妹发问开始,“你相信人生是美好的吗?
”故意制造戏剧反差。
这个难以破解的千古谜题,成功栽种了《川流之岛》的孱弱树苗。
观众将要看到的惨淡人生,那是非常不好。
熊孩子没有教养,却不至于作奸犯科,称不上无药可救。
回看这段早恋苦果,照现实中的正常处理,显然也不至于要让母亲如此丧失尊严,去背锅洗地。
然而电影导演总喜欢跟观众过不去。
《川流之岛》设置的囚笼感,似乎堵死了母亲的退路,也封住了其他出逃之道。
她不得不考虑去求助那个精力充沛,看起来又没心没肺的顽劣司机志豪。
在《醉·生梦死》让人过目不忘的郑人硕,以表演张狂,感情丰沛的大卡车司机形象出现。
这个志豪,“见了鱼肉,连性命都不要”。
这个台客风范的人物角色,可以说相当不讨喜,大声嚷嚷,大摇大摆,大口吃饭。
照着电影看下去,你又会发现,他几乎全程抖S,啃兄败家大龄孩童的浪荡形象,是与愚顽的熊孩子有严格的性格对照,互为镜像。
他们都用手抓饭,狼吞虎咽,吃相难看。
熊孩子在窗外勾不来的衣服,他取了回来。
更不用说,他的到来,确实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紧张关系——即便中间过程是如此短暂。
他承担了不称职的双重角色:朋友和父亲。
片中还出现了活鱼和生物实验课。
它就如同阿雯的中年女形象,发色枯燥,衣色单调,似乎已经不把自己当做鲜活,对异性仍有吸引力的女性看待。
随着阿雯与志豪的两人关系达成,影片出现了淋漓大雨。
然而贯穿《川流之岛》全片的,依然是不断的失水麻烦,越来越强烈的干涸危机。
《川流之岛》的祸害是熊孩子,熊孩子引出了钱。
母亲为钱委身于卡车司机,彼此以为是交易演戏,慢慢达成了身体与情感默契,终归还是因为钱财中断,功亏一篑。
原因也很简单,卡车司机是熊孩子的长大成人版,他所赖以生存的钱财,依然是靠兄长的施舍救助。
他不是大款,更没有能帮助和改变爱人生活的能力。
他的爱是真挚的,但他的爱又是无能的。
失去爱人的郑人硕,与那个在家长车外哭泣的熊孩子,形象再次融合在了一起。
无能为力,缺乏责任感的爱情,从青春期,慢涨到了另一个年纪,再次催生着如出一辙的悲剧。
电影结尾,阿雯母子二人撕破脸皮,正要彻底完蛋之际。
儿子突然从镜头外走了回来。
两个人就那么坐地上,就着各自饮料,大口开饮了起来。
他们暂时得到了水,也仿佛可以逃过一劫。
但是,看着这些涸辙鱼啊。
好像已经有什么东西,被喧哗和流水给冲走了。
(影评转自木卫二)
影片中三次出现鱼的镜头,也是导演的一个隐喻。
人和鱼一样,即便失去了水,陷入了困境,仍然会用力挣扎。
鱼的腮一张一合,人一呼一叹气。
影片中,志豪带着阿雯超人去河边野餐,阿雯对志豪说,“还说去夏威夷呢!
这里的水那么脏。
” ,志豪躺在阿雯身边,蹭着她,“再脏的水里不是也有鱼吗?
就像人,再穷不是也得活着吗?
”影片台词中有许多反问句,并且都是没有答案的,突然想到老邵和我们说的,写台词要仙儿一点儿,人和人是不交流的,反问也是不需要答案的。
阿雯得知儿子的事情以后训斥超人,超人反驳,“我爱莉雅莉雅爱我,这有什么不对!
”,阿雯盯着超人,问他,“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
什么是爱?
超人和莉雅,志豪和阿雯,每个人都问过自己或者对方,什么是爱。
爱是一个动词,爱也是一去不复返的,就像奔腾的车流。
车水马龙的收费站,承载着几百号人的时代记忆和经济来源,也是陌生人短暂交汇的叉点;一个需要金钱,一个需要情感,两个陌生人在肉体上交织,通过每次一万的数额维系;主线的由来是青少年所谓“爱”的代价,也正因此深刻抛出什么是爱?
金钱可以解决问题吗?
这样的疑问。
影片通过小人物的挣扎诠释了在这座熙熙攘攘的川流之岛,每个人都像那条奄奄一息的鱼无所适从,孤独。
整部影片从女性侧重点的基调是冷淡悲情的,她是一位单亲母亲,收入仅仅是收费站的工资,却面临赔偿80万或者儿子留有案底的压力;台运客将始终嘻嘻哈哈,像个长不大的熊孩子,而他背后所需要的仅仅是肉体上的交欢吗?
不是的,他需要情感寄托,甚至嫖客与妓女的交易也把它当成美好的恋爱,每一张过站票据都像是一次情感的输送,甚至失恋后大哭一场,情绪的起伏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也象征性的结束了,收费站的取消,以及留下一张无言的票据,收费女追逐着那张飘飞的票据的长镜头,内心的苦楚瞬间爆发,那些她不曾注重的情话、生活的关心、情感的传递,终究化为一座孤岛、一个泡影。
一种克制隐忍的情绪是单亲母亲的困境,像一条随波逐流的鱼,被生活的压力推着前行,甚至没有太多冲突,冲突的淡化性在人物的刻画上突出情绪,为筹钱的挣扎,对儿子的无奈,情感上的冷漠,甚至对台运客将的情感也转向问儿子“莉雅是真的很漂亮吗?
”他们对爱处于一种模糊的理解,什么是爱?
两个人的相遇短暂而又唏嘘,对情窦初开的儿子也好,对单亲女性的妈妈也好,同时他们也在收获,在成长,感情没有年龄之分,经历了才知道什么不是爱吧。
在人生的川流之岛,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孤独的鱼,唯有那些爱的记忆是氧气、饲料。
对《川流之岛》的印象是金马奖开场短片中,“你知道什么是爱呀 “,那时还不知道这个片段来于这里的母亲对儿子的发问。
故事的起因是超人的“爱”。
当他还在回味和沉溺于他以为的纯粹的年少两情相悦时,女生却先退后,让成人介入了这段关系。
在这段爱里,只有他还在守着一份单纯和执着,而这之后的金钱和屈辱只能由他的母亲来背负。
单亲,独自抚养一个孩子,贫穷,每天面对着一辆辆驶过的车,一天只是跟人手掌相触,连话也不必说,只有在晚上跟隔壁窗台的小姐妹打羽毛球聊天时才有了表情,林嘉雯在城市的边缘麻木地存活。
厄运从不单行,在她苦于筹集高昂的赔款时,她工作的地点要被取缔了。
她要面临的是没有收入地面对巨额赔偿,前夫冷眼旁观,所谓的姐妹也有自己的难处,谢家步步紧逼,在这种情境下,走投无路,现实只给你两个指向:犯罪和出卖自己。
她与王志豪的第一次正面接触是她将钱动手脚。
每次王志豪经过都是他的独角戏,第一次的接触倒是一场苦涩的“陷害”。
林嘉雯需要钱,她厌恶这种恶心的金钱交易,可是别无他法,她对这段关系的设定就是金钱。
所以,在他问钱真的能解决她的问题时,她吼出来,钱就是能解决她的问题。
王志豪渴望爱,吊儿郎当,流连花丛,在家中被排斥,他也想一家人一起去野餐,在金钱之外,他渴求更多。
他粗手粗脚地闯入了她的生活,帮她去找回翘课在书店看小言的超人。
跟超人去追谢莉雅的那场戏是我最喜欢的一场。
在一番拉扯之后,竟然发现志豪和那个司机在一旁点烟看着两个小屁孩儿谈论爱,甚至还与司机闲谈。
在司机的描述中(因为是闽南话且没有字幕),志豪的神情慢慢变得严肃,在一颗破碎的心噙着泪走过来时,他上去拥抱了他,他也流泪了。
这时才发现,哇,这个男人认真起来可以这么深情。
他会在回数票写下表白的话,他带给本已枯萎的林嘉雯的生活带来了爱意与生机。
林嘉雯被感动了,她不是不渴望爱的呀。
但甜蜜终究不会长久。
在年轻貌美的露比面前,林嘉雯产生了动摇,她嫉妒了;而当金钱从这段关系中抽离,根基已经彻底支离破碎了。
一方苦守,一方逃避,而当那一方决定离去时,逃避的那方却想要再去追寻,抓不住的票根,得到却只是一张普通的票根了。
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困境。
也许双方在误解的一开始就先自我反思呢?
不存在的呀。
最后,嘉雯揽住超人的胳膊,两人一起喝汽水,在亲情的困境里,这两个人似乎找到了出路。
什么是爱啊?
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有那么一瞬间,恍惚以为他们三人可以在一起活下去。却只是各自困在岛上干涸的鱼。结尾一罐饮料也只能暂时解渴慰藉。
本想看小寡妇,结果到影院才发现在放这部。导演痕迹特别重,非常风格化的调度和摄影实在让人印象深刻。看的时候特别特别喜欢,但是后劲似乎不是特别足。
没有人完整地爱过。从立意、剧本、表演到剪辑,一切都蛮仓促,倒有几分契合片名。整个剧组也是够野,这么急的项目硬扛下来。那些捕捉到女主性爱时恍惚惊惶的镜头很赞,郑人硕对角色的理解方向是对的,再多给一些时间几个角色之间能打磨得更好,演员之间劲头不太对付。三个处境局促的大小孩。
整体其实可以更好,也缺少了为之一震的感受。小孩子和母亲的相处模式虽然能理解,但小孩的表演有那么一点令人不舒服。郑人硕太好了,把哆嗦的那种劲儿演的不油腻也很讨喜,恰到好处。
怀疑是否更是一种男性的关于渴望和亲密的重述
三星半,大概永远都会记住羽毛球这个梗了。多么希望你们在川流中又相遇递上那一张票。孩子线还是太刻意故意发起冲突命题作文80分吧。
很喜欢影片的质感,手持机的摇晃把两个底层人的生活烘托成一碗盐放多了的路边摊小吃。尹馨在台湾影视界也一直扮演着边缘人,在热度尚可的电影或剧中她永远是不起眼的配角,任何地区的娱乐圈都有鄙视链。郑人硕在片中老阴着笑出声,前半段癫狂的状态,只是为了铺垫最后回归正轨的不得已。最后尹馨把钱赔给儿子女朋友的父亲之后,他们的生活跟之前不会有任何变化,而影片停格在坐在豪宅外进食的母子俩,很值得回味的结尾。
完全被郑人硕圈粉,有型有样有演技,看着就想和他一起哆嗦,非常有代入感。小成本快制作,故事完整流畅,但缺乏令人为之一振的东西。摄影师一定非常有数。总体自然光,增加了压抑感,但除了郑的感情令人心疼之外却没有获得什么沉重的东西。结合了收费站的社会现实但似乎也只是个插曲和环境营造的作用。
男的有多动症是不是?
70分。尹馨的表演不着痕迹,一上来就能够让人明白角色的痛处,清晰不花哨。结尾戏拿捏最佳,茫茫然不知所去,导演和她将行为举止的声响更是作为了表演的延续,是一高招。那场梦也处理得巧妙,她到底想要抓住什么,完全的被欲望吞噬,一觉醒来又有男人又有钱,却是巨大的失去。她也顶住了那么多的特写
为情色而情色,为故事发展而发展,为表演而表演,太空洞了……一度一度让我看不下去。
爱有很多表达方式,给钱交易也是,但我是为了得到爱,最终我承受不住了,你却后悔了,,错过后才知道珍惜的完美伤感提现,不是谁的命不需要谁承担责任,都是自我选择。
尽收眼底的人情疏离,隔得远,在不经意间走近,离得近了,就分开。
永恒的主题“爱与金钱”成了城市孤岛人与人最后的联结。戏剧冲突、剧情走向把控到位,社会观察、人文关怀、私人情感表达都算饱满。特写挖出了至少100个两位主演的“金马奖”时刻,结果郑人硕还没提上?(可谓金马五四最大血案)。当然最震惊的是成本低到不可想象,40W达到这种质感,太不容易了。
啥玩意啊!!吵的人脑袋疼!女主这表演怎么就能提名啦!
在川流不息的车流里,每个人都有一座孤岛。
。。。这个故事奇烂无比,烂到不要跟我讲什么艺术了👎刚开始我把名字看成“川岛之流”,还想说这什么烂名字。。开片十分钟儿子让人毛骨悚然。狗儿子把自己代入了父亲的角色挑逗母亲🤮把自己代入世上最有种的男人强奸女同学🤮他名字写错了该是超雄。郑人硕虽然说是被迫成为了这女人和儿子play的一环挺可怜的,但本能驱使他共情强奸犯,并将此视为爱情💩女主同样让人无语,忍辱负重给强奸犯儿子还钱,同时为了保护儿子那可怜的自尊心没有告诉他自己在🐔,完了带吃的回家还被儿子挑肥拣瘦😅最后的镜头不懂想表达什么。。
好片。
巧妙的将社会新闻和工人斗争放置在一个家庭的危机当中。男女主角的表演可圈可点。故事节奏紧凑,影像成熟。声音的设计也让人印象深刻。
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