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很犀利,还原3.19枪击案,矛头直指陈水扁当选黑幕。
部分场景是事件实拍,指向性明确。
片中很多熟悉脸孔,阵容实力强大。
以文艺片和偶像剧起家的张孝全,这次算是实现了角色类型的突破。
但在众多实力派名角的包围下,终略显稚嫩,似乎形象改变只停留在了外表设定,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比如表情、动作、语气,依旧带有浓重的张孝全特色,少了角色本身的气质。
好在刚正不阿的感觉到位了。
刑侦组组长徐瑜昌(张孝全)带领手下侦查 一起枪支改造案,抓获了黑帮老大庞天南(柯俊雄)之子。
时值政府大选,庞天南又参加了黑帮选举赌盘。
总统候选人吴立雄(沈孟生)的部下方正北(张国柱)找上门,答应搭救庞天南的儿子,条件是要他暗杀一个人。
另一方面,由于庞天南一案的政治背景,刑侦局长官孙学仁(任达华)接到调查局局长的命令,要其停止对该案的调查。
庞天南找来越南杀手(林家栋),并联络枪贩(戴立忍)制造了一把打不死人的改造枪。
孙学仁和徐瑜昌暗中监视庞天南,发现了庞买通了一个暗花,但不能确定暗杀对象究竟是吴立雄还是另一个候选人田正(王道)。
终于,枪击案发生,吴立雄中枪。
徐瑜昌等人追击凶手,却不想同事(张翰)惨死于杀手手下,同时一切的线索都被警方以搜查的名义清理殆尽。
就在此时,警方公布了一个叫陈二同(廖启智)的凶手,然而这个陈二同的台北中年男人根本就不是一开始追踪的那个越南杀手。
检察院成立了一个调查枪击案的专案组,并由孙学仁担任组长。
一方面让徐瑜昌追查陈二同下落,另一方面却渐渐陷入政府的威逼利诱之中,徐瑜昌从香港带回最关键的证人陈二同,与杀手决斗杀死枪手,此时的孙学仁已经判若两人,两位张孝全手下被杀,任达华儿子生病不能输血,方正北以血库来威胁任达华,任达华接船时杀了陈二同,让张孝全离开。
新闻发布说陈二同畏罪自杀。
方正北安排庞氏父子到日本,被灭口。
任达华升官,张孝全找他说有陈二同录音,任达华要开枪杀张孝全时被灭口。
方正北也被总统灭口找车撞死。
最后张孝全面对现实。
同学请客在MOMA的百老汇电影院看了一场只有三个观众的胶片FILM。
《弹道》故事蓝本来自陈水扁枪击案。
演员里有好些熟人。
两个歌手。
方季惟演吕秀莲,黄仲昆演调查局局长。
方季惟已经43岁,出生在艋舺眷村,那里是原住民生活的地方。
88年出道做歌手,玉女清纯形象,演过琼瑶剧《海鸥飞处彩云飞》 。
吕秀莲那么面目可憎,可想而知,看的时候只觉得演员漂亮,实在没看出来是唱海鸥飞呀飞的方季惟。
黄仲昆如果不熟悉,“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熟悉不熟悉?
就是他的原唱,比迪克牛仔多一份力道和男人味,迪克牛仔除了嗓子的沧桑感,实在无他。
两个香港人。
任达华和廖启智。
任达华演艺生涯很长,老婆是模特琦琦,他从出道演到现在,从舞男变成警察,变成“老戏骨”,总觉得他身影中那个情色味儿挥之不去。
男主角张孝全来自《盛夏光年》,除了做模特出身的身材好,演技乏善可陈,换成小谢也一样正气凛然。
众多资深演员。
张国柱演陈水扁身边的幕僚,老谋深算,事件都是由他策划。
他是台湾资深演员,还是张震的老爸,余姚人,长相是老而有味儿的类型,中年之后无数次出现在台湾偶像剧中《斗鱼》《战神》《白色巨塔》。
如果有人对他在60岁时候和37岁的女人再婚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叹,那他的作品就是另一种感叹,除了和儿子一起出现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还有经典的《欢颜》,喜剧的《表错七日情》,和夏文汐一起的《唐朝豪放女》。
沈孟生演陈水扁,一看他那副戴着眼镜的脸就想笑,他是台剧里面的常客,《八月桂花香》《春去春又回》《八号当铺》,演得很好,超爱那个镜头:当他和吕秀莲站在车上,朝人群挥手致意,本来安排枪手把吕秀莲打死,却发现她中了枪但没死的时候,那个贼兮兮诡异的眼神特别到位。
戴立忍出演改造枪支的人,技术高超,控制子弹火药的数量使得人中枪但不会死, 弹头不爆炸。
他本是导演,电影产量不高但有品,比如《台北朝九晚五》《不能没有你》,很爱客串。
柯俊雄演黑帮老大,是我觉得演的最好的。
那个强大的气势和情绪控制很准。
可能因为他多年以出演诸如张自忠谢晋元之类的英雄著名,多次拿奖。
是里面分量最重的演员。
我特别偏好他的一句话“菩萨,该死的人活不了,该活的人死不了”特别偏好那场他出手狠打手下的一场戏,他年事已高,打人之后颤颤巍巍,但出手之时毫不手软,心手合一,配合凌厉眼神,散发不可抵挡的压力。
导演刘国昌,听着不熟,可绝对不会对《雷洛》《庙街皇后》《PTU》不熟其中任达华是刑侦局副局长,本来是个好人,有个儿子,孩子患上重度地中海贫血而且是阴性AB血型,政客因此拿这个胁迫他抓替罪羊结案。
他看到整整一个冷藏柜的军用血,也就从了。
香港有约55万人患地中海贫血,有轻度有重度,重度是需要定期输血和吃药。
让我想起曾经相过亲的一个男生,江西人,有地中海贫血,最近才查出来,但是轻度的,不会像重度的,需要输血。
长的很好,好的我压根不敢信任他的长相,也许是我的偏见,我们见过一次就没再联系,但保留有QQ,偶尔我会和他说上几句,因为我觉得我们有相同的处境,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都至今落单,遇不到合适的,也会相亲,但总是不成,而且也不愿意凑合,家庭观念都传统, 孝敬父母,看不得他们年年为儿女婚姻事情操心,可惜没有办法。
大我4岁,想必经受了更长时间的心理压力,有时他会一个星期不下楼,不是因为他宅,而是孤单成瘾,被动的。
有时候会冲动的想,不如告诉他:我们在一起好了。
人生漫漫长路,什么都有可能改变。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虽然也有“东方好莱坞”之称,可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地域、政治和历史的原因,香港电影在政治片和战争片两个领域相对显得平淡。
战争片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许鞍华和吴宇森的有关战争题材作品背景大多只能安排在越南或其它地域展开。
而对于政治片而言,香港相对开明的民主氛围却未造就大量出色的政治片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香港商业电影发达的情况下,追求“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的氛围下难以容下有深度的影片,这也是香港难逃“文化沙漠”的恶评的原因之一。
虽有类似张坚庭的《港督最后一任保镖》和邱礼涛《等候董建华发落》等政治题材的佳作问世,前者却因蓄意的恶搞和低级趣味评价不高,后者也因过于“曲高”的题材而应者甚少。
不过,相对于台湾电影部门的严格的审查,香港的电影拍摄氛围相对还是比较宽松的。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近几年有关于台湾政治的最好的电影竟然都是香港影人拍就的。
一部是1997年麦当雄拍摄的《黑金》,而另外一部就是这部早已在2008底就在香港上映、但直到2010年4月才莫名其妙的被引进公映的刘国昌的《弹•道》。
如果说麦当雄的《黑金》以揭示台湾政治背后的金钱交易为卖点的话,这一部《弹•道》则是不折不扣的以政治热点话题为噱头。
影片非常明显就是以发生在2004年台湾大选前夕的“三•一九枪击案”为背景,虽然剧中人物做了“避讳”处理,可是剧中的主要人物的身份特征都与当时的情形不谋而合。
不过,作为一部电影,影片还是在真实的背景之下虚构了台湾警方的几位有正义的警察的形象,以凸显电影的冲突感和美丑、善恶对比。
整部影片很难说有一个中心人物,虽然开始和结束都是以徐瑜昌警员的独白为主,可是影片本身就是围绕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围绕大选的两派、主要是吴立雄一派所进行的阴谋策划与付诸实施,另一条就是警方对于枪击案前后的变化之下的人物的选择和结局的描绘。
应该说,影片在还是比较优秀的做到了轻重有序,前半部分有关枪击案的设置步步相扣,直到大选结局;而后半部分的警察在枪击案之后的遭遇也张力十足,让观众有触目惊心之感。
导演刘国昌对于这种政治题材的影片也算是驾轻就熟,《雷洛传》虽是典型的商业套路在内,却也显示了这位导演对于政治和历史题材的把握能力颇为出色。
应该说,刘国昌一直是一位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从其赖以出名的《童党》再到《围•城》,无不体现了这位导演对于社会底层和青少年集体的关注。
这次涉足比较敏感的台湾大选题材,还是比较流畅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的非常清晰,再加上电影后半部分娱乐色彩较浓的正邪与善恶的对决的戏份,整部影片倒是保持了一定的深度和可看性,在政治片大多被诟病“沉闷”的影坛,也属难能可贵。
台湾的“三•一九枪击案”至今未有真相,这部影片也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一种猜测而已。
时至今日,当年的风光无限的阿扁业已沦为阶下囚已多日,按照台湾的法律体系,这种已经结案的案子想要翻案似乎是遥遥无期了,真相也许也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也许永远看不到。
不过,对于整部影片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结论,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影片在台湾上映之后,据称有80%的观影者对于影片中的表达表示认可。
这也是政治影片的一个威力所在,有可能推动更多的人来反思社会、政治和真相。
在好莱坞,有关肯尼迪遇刺案和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的影片已经拍摄了很多,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作品推出,来探讨这些事件本身的真相和背后所存在的价值。
遗憾的是,台湾的民主号称“全民民主”,却也因民主的过度泛滥造成民主的暴政。
本片中,编导没有对这场选举表明明确的立场和态度,刘国昌也只是冷静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结论来引导影片的发展。
不过,在细节之外,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影片本身的倾向所在。
影片中疯狂的人群冲击另一候选人田正的候选总部以及枪击事件发生之后的极度混乱局势,还有那些声竭力嘶的所谓“为了台湾”的地下电台的年轻人,无形中在整个政治布局中充当了愚昧无知而可怜的被利用者的角色。
这些自诩“为台湾民主奋斗”的人在剧中吴立雄的老婆(暗指吴老太婆)的金钱暗示和方正北的政治赌盘下注的细节下变得可怜可悲。
在“黑金政治”盛行的台湾,民主可能还只是一个表面而已,虽然民众获得表达的自由度大大增强,可是无形中却成为政客的棋子和牺牲品。
影片最后的是一个典型的俯拍镜头,摄像机在示威游行的拥挤和愤怒的民众头上缓缓掠过,带有些许的悲悯色彩,仿佛是上苍在悲哀的看着这一幕闹剧的发生……作为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电影,影片对于影片中故事的真相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安排。
因此,在悬念上就显得稍差一些。
作为一部商业色彩依旧浓厚的影片,影片还是安排了大量的警匪冲突的场景出现,一方面虽使得影片的观赏性大大增强,却也无意中使得影片的深刻性打了一些折扣。
影片中,几乎所有参与事件的人都死于非命,来证明政治阴谋的残忍和黑暗,颇能触动人心,恰恰与香港影片的一贯“疯狂”的风格比较一致,却也无形中显得过于戏剧化。
尤其是安排的任达华饰演的孙学仁这一角色的儿子患有重病的细节,则又显得过于刻意,颇有煽情和制造悲情的之嫌。
从整部影片来说,作为正义化身的徐瑜昌这一角色担当了完全的正面形象,演员表现也算中规中矩。
不过影片最为出色的当时反派方正北和陈二同,尤其是廖启智饰演的陈二同这一角色,无愧于“钻石男配角”的称号,可谓整部影片发挥最为出色者。
台湾的政治选举是公然的乱,比如那个叫阿扁的刚下台去就被整到了监狱,我想这是世界上其他地儿任何一个领导人都从未遇到过的。
而这些黑金的政治选举却又牵涉了许多无辜的人,他们成了所谓的政治牺牲品,像陈二同一样很随意的在这个世界被抹掉。
而操纵任达华看起来可牛的那个人最终也被一辆车撞死,我想那不是有意,在这个选举背后还有最终的BOSS,选举只不过是他们的一场游戏,而我们却是他们在操纵的棋子。
从电影本身来讲《弹道》并不是很强。
警匪片,最主要是要营造一个紧张的气氛,但是《弹道》的节奏有点散,并没有到达作者想要的有张有驰的效果。
两场追击的戏都拍得平庸。
从人物塑造来讲,阿雄不够本尊一半无耻,女副手过于漂亮,如果不想加个婚外恋,大可不必。
坏蛋里面,方正北演的不错,所以阿雄就明显弱了。
柯俊雄本人就亦正亦邪,演黑社会驾轻就熟。
尤其是亲手打人那场,很是传神。
任达华和张孝全都很脸谱化,没有任何惊喜,因此影片也没有什么悬念。
廖启智演的陈二同有亮点,但是刻画的不够,退伍军人和可怜虫的反复过程显得有点生硬。
所以,如果不是有个3.15的真实事件在那里,这个片子本身是个二流的警匪片。
但是,无论如何,电影创作者可以拿敏感题材进行创作,证明了创作者的勇气和当地政治环境的实际宽松。
有了这个片子,我们就无法真正嘲笑台湾的失败。
同样,这部片子在内地的公映也不代表我们的优越。
想起以前一个前苏联的笑话,美国人说:我们很自由,可以骂总统。
苏联人说:那有什么,我们也可以骂你们总统!
当正义遇上了政治,当公平遇上了权力,当向往权利的政治和黑帮结合,就会成为民众最无奈的哀伤,这部片子就很好的诠释了这点。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黑帮?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
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
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
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黑帮在我国台湾省。
”
韩浩月 台湾影片《弹道》目前正在全国院线公映,这部低调上映的电影在公映几天后观众陡增,吸引了不少眼球。
在电影院里看《弹道》,有很新鲜的感觉,因为内地院线,似乎从未有这种类型的影片公映,仅此一点,《弹道》便有理由成为年度华语电影不可忽略的一笔。
《弹道》的电影类型被归类于“政治惊悚片”,这类片子一向是好莱坞所爱,《国家要案》、《辛瑞那》、《刺杀希特勒》、《真相至上》等都是其中佳作。
《弹道》以2004年台湾大选的“3.19枪击案”为创作灵感来源,尽可能真实地勾勒当年枪击黑幕背后的真相,在台湾关于这部电影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民众相信《弹道》揭开了枪击案的谜团。
很难确定《弹道》说的究竟是不是真相,当然,电影只是故事,虽然有事实作为素材,我们仍然要把它当作一部娱乐片来看,况且电影本身在政治与人性之间,仍侧重于讲人性。
英国学者沃拉斯所著《政治中的人性》这样描述,“环境中的象征符号能激起人的情感,诱发人的无意识。
许多政治家正是利用这一点,操纵选民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看《弹道》,愈加能够理解沃拉斯的观点,片中政治人物的博弈,相关人等卷入政治纠纷后的身不由己,不明真相的选民的盲动,都让电影中的政治显得像个游戏。
这个游戏当中唯一真实的就是人性的呈现。
如该片导演刘国昌所言,《弹道》的确是在用港片方式讲台湾故事,香港电影中常见的灭口案、兄弟反目、追杀等桥段,被设计到了《弹道》中,因此《弹道》具备一般商业片的娱乐性。
看完这部电影,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任达华背叛职业准则和兄弟,换来用于延续儿子生命的稀缺血浆,再者就是任达华和逼迫他完成“交易”的高官被双双枪杀在街头。
这种娱乐化描写,并没有削弱《弹道》作为“政治惊悚片”的冲击力,反而深化了“政治影响个人”这个主题。
为了得到权力宝座,电影中的吴立雄自导自演“苦肉计”,这个“苦肉计”如同被扔进湖心的一粒石子,波及出的每一圈波纹,都带着欺骗与杀戮,而且无休无止。
片中吴立雄的饰演者沈孟生很出彩。
“政治惊悚片”有其先天吸引人的优势,好的“政治惊悚片”应该可以帮助观众清醒地认知政治,但搞不好影片就成了政治的一部分,该片在台湾拍摄时经常接到恐吓电话便是证明。
无论怎样,像《弹道》这样的影片拍成并公映还是一个好的现象,这种类型的电影实在太少了。
[0002] 弹道据说这部电影放映以后,台湾有三四成以上的人认同电影中讲述的就是真实的历史。
所以对我来讲,这是一部还挺期待的电影,但是看过以后不仅仅失望,也意识到自己的智慧不比对岸同胞高多少。
电影真正的名字是《弹。
道》,两颗子弹引发的故事,引领着不同的人和道路,这或许是导演的本意。
所以,和CSI里面的弹道分析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也和华裔李神探没什么关系。
本来应该是个非常好非常戏剧化的故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导演让情节断续得很厉害,仿佛老片子一样多次出现“黑幕”来切换场景,即使故事的完整性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后半部分,曾恺玹的出现让电影变成偶像剧了,幸好导演没有安排她和年轻警察的激情戏什么的。
虽然挂着主演的名号,任达华用一贯的老酷哥模式打着酱油。
他也做了影帝了,但是在《岁月神偷》里占了大便宜,要不是吴君如实在太出色撑着他,也轮不到他做影帝。
也特别不喜欢他在颁奖礼上说的大实话,那么多亲戚价,显得他真的很高尚似的。
出色的人物是张国柱,原来这个的老帅哥是张震的老爸啊,最好的形容词就是“风度翩翩,老奸巨滑”,难怪这个世界上选的总统总理们越来越多俊男美女,有张好脸的政治人物实在是太先入为主了。
在P民时代,看看帅哥美女是唯一的娱乐了,不让他们占领更多的电视画面,实在说不过去。
沈孟生的模仿能力真不错,神似扁哥,以后台湾要是拍个传记片,不妨考虑让他出马。
林家栋,唉,依旧惨不忍睹,扶不起的阿斗就算给他再多机会也枉然啊。
智叔的演出中规中矩,他凭着《证人》获奖,我觉得也有些勉为其难,对他多年表现的一个褒奖吧。
一直觉得他是非常出色的演员,尤其是在一些电视剧里,但是在大萤幕上,不知道是不是太珍惜每一秒出境的机会,他会稍稍有些夸张和脸谱化。
不过,这次听不出有配音,难道他的普通话和闽南语都那么好?
曾恺玹,我心仪的大美女啊,为了增加一个女性的角色在里面,导演和她,都不容易。
故事影射当年陈水扁雇枪手自残骗得民意支持,由于情节发展过于耳熟能详、全在意料之中,对政治黑暗的展现、当局人物的刻画却完全不及当年《黑金》有劲道,致使影片毫无观赏性,仿佛只是重温一段过时的新闻纪录片。
不过这样的政治事件,能去拍出来,就是要值得肯定的,从这点来说已经比内地好很多。
很赞同单纯的把政治黑社会化!
看睡着了
影射阿扁。。。政治很无奈。。。
子弹最多是8mm而不是8cm,不晓得是原来台词写错还是内地版瞎配音。
政治就是他妈一妓女。
珍爱生命,远离政治
狗血香港剧
台湾片看的不多啊
对台湾政治的白描,差劲的纪录片- -看到方季惟有点惊讶- -
台湾的选举的幕后……跟我党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绝好的题材,绝好的班底,但是缺了那个班霸,云泥之别
纯粹为张孝全多给一颗星。
我又手贱
諷刺台灣政治的一部片子.有點歷史重演的感覺.但是總頭到尾都看得我想睡覺.香港演員是演不出台灣當地feel的.那個堂口不就是艋舺裏面那個么.P.S.除了張孝全,我沒有看到什麽東西. = = 給兩星似乎也給多了.
能够拍出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胜利。有黑暗,但希望有光明,只是黑暗太久,亮光只有那么几分钟。(20100606)
根据“3·19”事件改编,本身故事便没什么惊喜,加上节奏的紊乱……实在是一般!
政治是一场游戏/自身利益才是至高别说什么自尊原则/这世界要是还有正义那只剩可耻/ 笑话
我们很渺小
题材敏感,勇气可嘉,只是一下香港一下台湾的总觉得有点儿串味。
一个不小心,还以为在看的是火龙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