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有点俗,但是还是笑料不断,看了以后让人觉得自己人生也很精彩,没必要去羡慕。
电影里演的杰米这位经常被丈夫忽略的妻子,或许能点醒忙碌的丈夫,多给妻子一些温存
是奔着这个电影名字看了这部电影。
大家看了开头都应该可以猜到结尾。
变身,互相体验生活,感恩。
变身。
恩。
就是这样,电影的真谛还是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人珍惜生活。
或者是换位思考?
电影还是好看滴,虽然是俗套的情节。
我们总会羡慕别人的生活,没工作的羡慕有工作的,有工作的羡慕好工作的,好工作的羡慕当老板的,但老板的却羡慕没工作的,但是当我们的身份调换才发现原来自己不适合别人那些事,不适合别人的那些感情,就算外表包装的和羡慕的人一模一样但是骨子里心里却还是自己!
所以做自己最重要!
要相信不论在什么环境什么工作都有自己的价值!
因为有了这份价值所以同一个人可以做老板做的很好但是不一定你打工就可以像做老板一样出色!
不要眼高手低更不要看不起自己!
相信自己!
享受自己的生活!
你现在过的生活大概自己已经适应的差不多了,哪怕是个小小的追求也无法立刻改变你现在的生活,所以 呢,自信的过自己的日子是无人能摧毁的。
交换了生活一切都要从新开始,不绝对是,准确的说是重头再来,可是这样的转变你不会适应,哪怕是刚开始的新鲜感,还是后来的慢慢习惯,总归来说,你就是你。
写于2012年3月25日常常地我们羡慕着别人,别人的工作,别人的家庭,别人的身材,别人的一切。
如果有个给你与心中羡慕的人互换身体的机会,你会答应吗?
看了电影,最终会让人明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自己一直放大自己的不幸,却忽视了那些别人没有的幸福,其实每个自己也被别人羡慕着,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电影的确有些少儿不宜,美式的粗口几乎每分钟都出现,但我却发现,这样的美国男人性情很真实,甚至电影中还出现了好几个女人裸体的镜头,但也因为这些镜头,才增加下个镜头的幽默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了这样的电影总能让人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了,连一觉醒来身体莫名不是自己的,必须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过别人生活的轨迹,这么可怕的事情,最终都能化险为夷,并大圆满,那么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吗!
生活,勇敢点,看着自己的方向,珍惜身边的人。
哈哈哈哈哈,喷泉承包了最大的笑点。
太太看完感慨:一个这么自律上进又体贴把持得住不乱搞的思想,交换到一个帅气逼人的肉体里,这样的男人真是太完美了。
并且一再追问我,这世上真的没有如此完美的男人吗?
恐怕这就是一个虚假的故事。
(都身体交换了能不是虚假的吗)虚假在于:能把家里2个小屁孩收拾好还能元气满满地去做大律师?
不可能。
梦想中的女孩都骑上来准备自己动了,看到一个纹身就能想起自己被掉包的家庭立即软下来?
呵呵男人不可能。
三言两语装模作样就能多赚1亿成功当上合伙人?
绝对不可能。
感觉此片是由两个人一起编剧。
一个是男人。
一个是女人。
男人意淫了一切中年男人所希望的春梦:交换身体,英俊不凡,美女相伴,心无牵挂,脏话段子张口则来……女人则替女性观影者意淫梦想中的伴侣:英俊和自律不可兼得,要能干大事业也能顾家最好每天回来吃饭,遇到美人在上能及时软掉回家,对自己不管什么样的容颜身材都永远迷恋……如此这般,男人和女人们都能在观影过程获得各自的快感,可算是做得非常niubility了。
很久没有一个人看一部新电影,回到了比较忘我的状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抱怨着挣扎着,习惯了自己固有的生活形式却又渴望改变,一边麻木地日复一日消磨着生活的激情,一边羡慕着自己生活之外的不可及的新鲜感。
然而人生不如戏,不是真的会有这样的交换,不会真的有机会去感受外表光环下别人不可知的心酸隐忍。
我为大卫最后回归的兴奋动容,生活的每一分每一毫其实都是生活给予的恩赐,都值得被珍惜。
生活最终都会回归到这样平淡的日常,两个人的心态和状态直接决定了日复一日的折磨还是幸福感知足。
片儿就是这么个片儿小喜剧,编剧更有名的作品是宿醉系列,那个真是HIGH到爆且无节操。
但没想到这次玩起了小治愈来也是轻车熟路,笑点十足。
分 割 线-DAVE是个成功人士,有房有车有老婆孩子,谈着一分钟几千万上下的单子,忙的老婆要跟他撂挑子,闲下来的时候偶尔觉得恍如隔世,才会泯一口小酒发发牢骚:“嘿,Mitch,我TM到底图个什么,看你多自由,像个没笼的鸟儿。
”而Mitch,他的好基友,除了廉价的自由,一无所有。
Dave偶尔会陪陪他,但他内心深处鄙夷着Mitch,成功者总是憎恶卢瑟的,哪怕Mitch在总是思念着他的朋友,Dave也是不屑一顾。
是啊,他忙的都顾不上老婆了,但又或许他需要一个这样的朋友,因为差距总能让人感觉良好。
至于Mich呢,脑袋单纯,法克到底,生活一塌糊涂,事业一事无成,呼着麻操着妞儿拍着AV,逃避了一切。
糜烂的青春就如潮水,褪去之后便只剩下干涸地沙滩,总有一天,他可能会吸着大麻一睡不醒,但这样的人遍地都是,也不足为奇。
问题是why人生会产生这样的差距?
因为MITCH是个QUITTER,丧失了理想的人,真的会变成行尸走肉,没有人想半途而废,一事无成,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理想或者偏离了现实的轨道,开到了一片荒野,又或是因为各种机缘,让人被迫中途下车,能活着开到终点的人,真的很少,大多都掉进了看不透的那团漩涡中去了。
于是或纠结,或浑噩,终于随波逐流。
自尊与自信被一点点剥离,学会了跪着活下去时,也就什么也无所谓了。
这时,有人会突然警醒,OH,GEE,这样下去我就完蛋了,必须要改变!!
可这并不容易,因为改变需要契机。
一切因势利导,必须顺势而为,如果中途急刹车大回头可能又会跳进理想主义的险境,那是另一个摸不着边儿的黑洞。
电影里的两泡尿改变了Mitch.换身的他成了个事业有成的大温拿,也有机会让他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与艰难,让他明白了做成一件事的喜悦,这个契机成了他改变自我的开始。
友人的不屑激发了他的自尊,搞定了大单给了他自信,再加上一点追求理想的勇气,便能让他重启人生的列车。
人是泥做的,所以很脆弱,也很坚强,就看时运如何造就了。
要造出美瓷,就要不温不火。
而讽刺的是,我们的世界就像没安控制器的火炉,每种人生都出乎意料,最终烧出来的瓷器不多,陶器不少,更多的是奇形怪状的烂泥,也正因此,世界才丰富多姿,也正因此,我们才看到了DAVE 与 MITCH.电影就是电影,编剧的笔给了角色们恰当的温度,所以他们能造出虚拟的世界,与不同的人物。
现实中不能,你无法决定家庭,无法决定少年的经历把你塑造成何种性格,故而也就无法左右你的命运。
当然这不意味着人是命运的傀儡,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我们“能做的”,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到底,去努力完成或大或小的理想,在成败间看清自己,从而坦然面对最后的审判。
不要做一个QUITTER,因为我们终将退出在那之前,请留一份完整的纪念给你的回忆。
导演是大卫•道金,男主是瑞安•雷诺兹和杰森•贝特曼,而在电影中一个叫大卫,一个叫米奇。
这部电影整体节奏还是蛮轻松的,但是主题却挺有意思的。
这句话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中的。
大部分人往往都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可能有时会想:真羡慕TA,如果让我过上TA的生活该有多好,我会怎样怎样。
我们总是会从别人的生活中看到我们所没有得到的,好像这是所有人的通病。
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你和你所羡慕的人互换。
你是否可以享受那些你所羡慕的人,背后所不知的,每个人都有的烦恼和痛苦呢。
最后的最后,我们是会愿意留在那样的生活?
还是也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所拥有的生活,才是最想要的呢?
这两天连续看了两部以换体梗为核心创意的电影。
一部是2017年上映的意大利电影《夫妻之间》,一部就是《两男变错身》。
《夫妻之间》虽然是意大利电影,但它从叙述结构上也沿袭了美国好莱坞黄金时期所发展出来的喜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现代性的自由。
这种模式是好莱坞一帮创作人员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市场反馈,所得出的一种剧作方式或者说制作风格。
虽然这种所谓“模式”有它的局限性并且受到一部分艺术影片创作者的诟病,但是并不能否认的是它也是一种复杂的、精妙的系统。
这种根据人类的心理认知特征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如何让故事更加吸引人、引人发笑”的情节创作方式,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被总结为“大情节”,美国好莱坞传统喜剧就是大情节喜剧的优秀代表。
看这些电影的时候往往让人非常轻松,不自觉地会心一笑。
先说说我看《夫妻之间》后的一点感受。
意大利电影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新现实主义的辉煌之外,我注意到近年来的意大利商业电影带着一种特有的灵气,新一代意大利一线电影人似乎比起其他国家的商业电影制作者来说,显得更加放松。
例如16年的《完美陌生人》和这部《夫妻之间》。
它们仍是商业电影的生产模式,但是在情节上总是显得不那么拘谨。
例如在《夫妻之间》的结尾,按照一般此类电影的套路来说,两夫妻在通过换体所带来的一系列事情之后,达成互相理解,就应该换回来给一个happy ending。
但是这部电影的结尾,两夫妻却似乎并没有换回来,而是继续共享记忆,享受“双倍满足”。
当然,相互理解的情绪延续到结尾已经有了很好的收束,似乎换不换回来并不那么重要,但这样的戏剧处理就在表面上对于大情节的设定有了一点点突破,同时在处理幻想和现实叙事时,导演也显得非常游刃有余。
比如那台导致夫妇俩换体的机器外形就进行了刻意夸张,让它看起来像是从动画片中出来的一样。
说回《两男变错身》。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美国传统性喜剧的魅力,两个主角张口就开车不说,这种类型电影已经讲性作为戏剧元素融入到了整个设计中。
最典型的就是,米奇和戴夫互换身体的契机是两人一起在喷泉里小便,而他们最后想要换回身体时,却发现喷泉被移到了一个人头攒动的大商场正中央——他们必须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小便才行。
如何完成任务弧光,在此期间抛出一个又一个梗,这是美国传统喜剧的关键,它的优点是轻松,笑点密集。
然而缺点也很明显,与最早的法国喜剧、滑稽电影不同。
虽然法国喜剧是美国喜剧的引路人,但那时的法国喜剧主要从人物出发,“在引人发笑之前,先创造了一个世界”。
比如雅克塔蒂。
美国喜剧发展到今天,从一个概念出发成了更加普遍的选择,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剧作上的难题。
因为在创作一个故事的时候,如果从一个概念出发,人物的很多行为便要服从于概念来发展,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向就变成了“如何让人物的行动在概念下更加合理”,而不是先创造一个人物,去思考“如果是这个人,他会怎么做”。
例如在影片中,为什么戴夫看到蝴蝶纹身就放弃了和美女上床的机会,跑回了自己家庭身边;以及推动两人不得不继续换体的原因——喷泉被移走了。
除了这些小细节之外,戴夫和米奇两人的价值观并不是对等的,米奇明显是更不成熟的那一个。
所以在整个电影中,得到成长的实际上只有米奇一人,他体验了戴夫脚踏实地的生活,决心改变,而戴夫则只是学会了如何放松。
如果两人的价值观并不对等,从对方身上学到对方的优点所带来的人物弧光就不成立。
同时,电影所宣扬的带有现代资本主义倾向的唯成功论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也就是说,”戴夫的生活方式真的就是最好的吗?
“这些问题其实都问得有点过头,这只是一部商业喜剧而已,没有人在乎这些。
所以更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在于大情节应该如何拓延,或许当我们真的了符合生活真实的大情节,也就找到了获得幸福的方法。
题材好弱
整片满口的F*CK,您能想点别的词吗?
今年的R级喜剧已经多到让人厌烦了,这部也只是靠重口味的黄段子来吸引人,庸俗无聊。
典型好莱坞喜剧,但是不喜欢其中透露的主流价值观,卢卡斯从宿醉2开始就没有那么叛经离道了
介尼玛律师是这么好当的嘛
剧情什么的完全无感,一星给斯嘉丽的前夫,两星给这句话:In fact,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 in your life,no matter how small,call your wife first.
读了一天书后看这个突然间好放松 洗洗睡了。。。
其实我觉得这片子挺烂俗的,除了跟俩baby的互动让我笑了,其他整一恶俗。
不知道哪好看了。。
结束字幕部分太逗了~~~
是不是我对喜剧都比较宽容,还是大家都喜剧都比较苛刻……我不明白为什么只有6.6
终于两个男的也互变了 这类型齐了
阿帕图老婆身材好正点喂!
笑笑就好
烂
衰仔又是你!!但整个就是没必要啊……
当你羡慕别人的生活的时候,别人也许用更羡慕的眼神渴望着你的人生,你就是你,谁也替代不了。
本来应该是个挺扯淡的俗套喜剧。但加上一些重口味屎尿屁段子,居然戳中我好几次笑点,意外的好看(好吧我就是好这口了怎么地!)。虽然结局还是那么俗套,但中间部分亦有不俗之处!奥利维亚·王尔德真像凯拉·奈特莉呀!三星半
额,唯一亮点,Olivia Wilde在里面真的非常漂亮。至于换身体这个题材,小姐好辣和女男变错身里面我都看腻了
硬伤太多了,不过也有更多的小细节感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