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小女孩
Little Girl Blue
导演:莫娜·阿查切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莫娜·阿查切,玛丽·布奈尔,玛丽·克里斯汀·亚当,皮埃尔·奥瑟达,雅克·布代,狄迪尔·弗拉蒙,布里吉特·希,亚历克斯·布伦德穆尔,杰里米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本片是以《刺猬的优雅》(2009)为人所知的法国影人莫娜·阿查切编剧执导的新作。在母亲突然离世后,莫娜· 阿查切发现了母亲留下的成千上万张照片、信件和录音,而这些秘密成为了她追溯、寻找与靠近母亲——这个谜团——的线索。通过电影的化身力量,阿查切邀请玛丽昂·歌迪亚饰演自己的母亲,让母亲重生,在这个过程中,她追溯母亲..详细 >
向下的自由不如没有,双女主的连接居然靠一个男的,除了男的这对母女什么都没有传承,爱男虜虜的孩子如果不能学会独立,那是真的一辈子都要活在阴影中。第一次看到华语原耽同人的影响力,后来发现是仿的另一部同语种的片傻屌百分百。
追溯自我时,拼凑出了三代女性同源相似的痛苦,声音串联了时间与空间,伤痛与孤独似乎有了某种连结,当导演和扮演的“妈妈”相拥的时候,看哭了,或许此刻有了某种情感的共撑与慰藉
鉴于《玫瑰人生》里以假乱真的模仿(尤其是对嘴)能力,这个角色还真就马良莫属。文字与声光电融合了时空,精湛的表演让人们熟知的演员只剩一个陌生但鲜活的灵魂,是一种很新的纪录片。“既是好人也是畜牲”,一位真实又拧巴的女人,用身体的追求自由掩盖着内心的懒惰,使堕落玷污了反叛的自我、最终走向自毁,过往的忧郁又沿着母系循环地继承了下去,因为时代与环境没怎么变,那些现实的妥协与幻灭自然也不会变。
唔,不知道怎么评价。视觉效果非常好,可是我中间一度觉得看不完。有关母女三代一代一代延续的痛苦。日记,照片,视频,音乐,纪录和电影所有元素剪接穿插的表现形式是会让人有记忆点的。可又因为近期似乎看了好几部类似纪录片电影,有些审美疲劳。
歌迪亚的表演很好,但这段故事对我来说还是太法国了,难以进入
实质上不是但形式上就是纪录片
「他們說我寫的故事是假的,但我受到的折磨都是真的。當所有讓我絕望的事物都是活生生的,我將創造什麼呢?」
是家庭史也是法国史。是一段不分性别的抛弃、抑制文明(自然也是知识分子)的记忆。“你的房子着火时你会带走什么?”“带走火焰”——当一切秩序、规则、旧有的方法都失效时,唯一能自由的只有身体,选择自毁或许就是自救。如此巨量的历史纪实影像,如此无章法可寻却又连贯、利落而精确地把时空、感官缝合,必然是、只能是女性才能实现。
歌迪昂在表演中进行表演,又松弛又紧张的渐进式极具感染力
继《刺猬的优雅》后看的第二部阿查切的电影。探讨“我”与母亲、母亲和祖母间的关系,三代女作家有着相似的境遇,就像一种诅咒;杜拉斯说“只有两种想法让我解脱自我,自杀和写作”;“我对自己的孤独负全责,这份孤独难以忍受,是写作让我活着”母亲最终选择自杀;三个忧郁的小女孩;喜欢配乐;我看的第二部声画分离的电影,第一部是杜拉斯的《恒河女》
素材繁复但主线也蛮突出的,量大密度高的素材可能某种程度上也在支撑这样剧烈复杂的痛感吧……
2024,标记第652部
絮叨的谈话,内容不对胃口。
伪纪录片
14th BJIFF 第4场。真实的记录影像与表演的场景复现,一位女性试图通过现存的文字、录音、影像,还原自己陌生又怀念的母亲。太私人了,情感太强烈了,所以感受一股到不可言说的伤感。不被善待却顽强活着的人生,好爱。(后劲有点强,想妈妈了)
你的母亲一生都在写她想死,就像你一样。对法国文化的了解不足影响了对文艺片内容的捕捉,所以看了犯困,形式倒是蛮有意思的,喜欢躺在昏暗房间的床上进行的那段自述。
4th@14th bjiff@五棵松。某类好电影的典型:成功传达感情,有思考让观众回味并代入自己生活。这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一件礼物,也带来了我每次电影节选片时所期待的那种惊喜。几个让我看时全身发热的点1、床上俯拍谈论在纽约酒后将身体物化换取20美金,从而消解一切对自由的追寻,此后行差踏错自暴自弃。2、对自己作为amir和女儿的中间人却不割席而令女儿更痛苦。说自己被父母和juan三人伤害,无处言说,但表达这些不是为了belittle女儿受到的伤害,而是愤怒表达自己的痛苦,很有力量的一段。也从这里开始感受到为啥要自杀。3、杜拉斯说的只能做盘算自杀和书写两件事。不停书写不停退稿。4、刚开始就想到,我自己家很多女人也值得被书写,每个女儿都书写自己的母亲的话,可稍微弥补这世上herstory的远远不足。
2025.03.08 中国电影资料馆 小西天1号厅
马良把纪录片演绎到了新的高度
很有新意的尝试,通过女演员的角色代入还原母亲们的故事。但感觉理解上有一定门槛,话很密,镜头切换很密,看得很慌乱,我是那个门槛之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