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主角家人的设计有点落了观看的期待,尤其他老婆,十年已足够久,不管是从外部还是内心,都应该设计一些她对家庭对生计的差别转变,比如让女儿认了那人干爹,自己也会时常尽心照顾一下干爹的起居,而流言蜚语她早已看破不甚在乎,至于贞洁到底失没失去,倒是可以作为留给男主和观众的悬念一直维持到片尾,而归来的男人最后是为了守护他老婆现在喜欢的生活去主动战斗,却不是被说服而战。
冒昧了,一些即时想法,不吐不快,夸的就不说了,别人说了很多,用王家卫的那句结尾吧:我没碰见过什么高山,没想到人生最难翻越的却是生活。
[抱拳]
首先该片的动作指导,绝对要加鸡腿。
该片不论剧情,还是动作,还是深意,都是到位的。
剧情方面虽然有些老套路,但人物刻画真实,节奏把握紧凑不拖沓。
有些东西,是能细品的。
陆虽然坏,但不像某些电影里纯粹的恶。
思维正常,是一个现代的所谓聪明人的缩影,他们心里点子多,胆子大,很像“张天宝”。
好多人都这样,鸡贼,算计,自私自利,卖友求荣,会混,混得确实比一般人好。
虽然居心不良,但确实帮男主照顾了十年妻女,期间没有染指。
心心念念,想要一个公务员的虚名,表面上达成了。
最终还是被说成“帮闲”,很不甘心吧。
男主是一个认真的人,读过书,有些文化,懂剑经,顾虑多,显得有些迂腐,有些懦弱,但刀客的身份,又使得他出刀凌厉,像极了三少爷谢晓峰。
怀璧其罪啊。
刀术方面,没得说。
非行家不知,剑多劈砍,一点一刺,而刀法常轻薄,轻触即透。
刀法相扑,步法,身法,尤为重要。
加上电影的黄沙小镇的氛围双旗镇刀客即视感。
男子气概应该如此,江湖如此!
小鲜肉何来谈江湖。
节奏方面,没有拖泥带水,虽然有套用了老套路,但又有根据人物性格作了修改。
最后大战,没有酣战,点到而止,全片没有废话。
全片像极了片尾主角的那一刀,一触而过,自己也反中一刀。
爱人、黄沙、时代,悲凉、不舍、不甘。
这才是悍刀行。
不,是千里不留行。
现在是2022年1月10日的0点47分,看到孙虎毅导演的处女作长片电影,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这其中的曲折、不易、反转、坚持、挣扎,实在太太多太多,搞的我现在心情复杂。
所以,让我们还从电影开始说吧。
江湖,到底是什么。
在这部电影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江湖,都是为了吃饭。
影片中官府的地位,官员说话的语气,永远是颐指气使,这像是一种设定,也注定了电影悲剧的内核。
再江湖,说到底还是官老爷们的玩具罢了。
电影史上这样反抗的故事比比皆是。
但很多都比较含蓄,但在这部电影中这种官府带来的压抑感,会让人感到无比无奈,你可以逃,你也混,你也可以混的很好,但那永远是在江湖中,在老爷们的手掌之中。
不说别的,但但这种潜在的设定,塑造了潜在的对立和无奈,就让电影非常的具有可看性。
最后男主角回归时,一种梁山式的悲壮呼之欲出,刀已出鞘,怎么可能回头。
想过安定的生活只能是痴心妄想。
杀过的人,做过的事,还都要有个说法的。
这种悲剧的情怀很让人感动,最后同归于尽,官府把这个事掩盖,也算是最好的结局。
回到现实。
孙导演是我多年的朋友。
良师益友。
当初他去北京,我属实是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对电影的无比热爱。
到现在也已经10年有2了。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你愿意用10年换一部电影吗?
我们不常联系,偶尔打电话,聊到深夜,我能感受到,他很孤独。
有时想放弃,但我们只要一说到电影,就会停不下来,我也忘记了白天要去单位班的无奈,就这样聊啊聊啊,说到哪就算哪。
他说他一直学习,学习戏剧的结构,学习编剧,学习动作设计,我其实不太懂,是个门外汉,但能感受到他的激情永不减退,这是非常令我佩服的点,10年了,几乎和大学时期有着一样的脑子,一样的梦,这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艰难的。
可见对电影的那份纯粹,天真的爱。
在电影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我们那么快乐。
孙导也帮我很多。
他的经验和能力,对我的片子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孙导和杨老师,就不会有我的电影。
孙导在北京,我也会很羡慕。
我总说他离梦想比我近的多,他一定会成,因为他坚持不屑,他对电影有激情。
现在还有谁对电影有激情?
电影已经快完了。
回到电影。
这部片子定位是网络大电影,但其实却比一般网大要用心很多。
不管是编剧还是动作设计,都是经过用心打磨的,绝非流水线商品。
立意和故事都倾向主流这是不争事实,但打戏的设计,台词的打磨都非常非常纯熟,无法想象是一个导演的处女作长片。
这和孙导演常年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常年保持积极的学习充电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也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用心和不用心真的是不一样。
再进一步。
电影说到底,还是在写自己,拍自己。
孙导演可能自己没有感觉,但主人公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在电影行业底层挣扎的刀客呢。
话语不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也不是你的,你什么都没有。
只能在边缘江湖徘徊,等待扬名立万的机会。
这也是电影行业的弊病,大部分的资源和市场都已经被大鳄牢牢控制,刀客想出头,难比登天。
此刻的孙导演应该很释放吧。
那就尽情的开心吧,让这些年所有的不快乐,所有的压抑,都随着这刀光剑影,喷涌而出的热血,滚滚黄沙,尽情的挥洒出去,再也不要回来。
《千里不留行》双手长刀,打过倭寇,拔刀是猫步,弓背,出刀一半用手拖出来,扔刀鞘。
说明刀柄部分有没开刃的地方,能用枪法或者混法。
提到了《俞大猷剑经》都很有类似徐浩峰《倭寇的踪迹》用戚家刀的动作。
《倭寇的踪迹》P.S.重心低不滑铲,谁用谁知道。
《俞大猷剑经》而千人斩,动作大开大合,更类似西洋长剑和阔剑的用法。
剑柄也十字型,更加实用的长护柄。
动作明显模仿《绣春刀》“要加钱”的师兄丁修,可以说打的很润。
《绣春刀》你看这刀是什么刀,保熟的西瓜刀P.S.丁修和千人斩共享一个Tony老师,拼剪剪砍一刀不加钱。
加钱居士:我收了钱不办事还把东家砍了。
千人斩:俺也一样!
将传统的林教头和陆虞侯的故事,用《龙门客栈》的方式又来了一遍。
还有《东邪西毒》里一样的开头叙事。
都是一代高手行走在沙漠,一间黄沙漫天的土坯房子,一个爱你的女人,和演得非常好的大木头车轮,然后给你讲一个遥远又即将发生的故事。
《新龙门客栈》这房子这沙子熟悉不
《东邪西毒》虽然处处盐铁生意,但又像这个城市996 的打工人,而鬼刀林不过就是大厂外包小公司的社畜,还不给上社保那种。
最后过活不下去,纵然拥有天下第一的绝技也得做好打道回江南的准备。
等等,项目该交付还得交付,撒手不管不讲义气,大侠是不能留Bug的。
正如《笑傲江湖》里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离开?
而刀在这里就是江湖,你放不下的。
主创和导演,一定是港片武侠迷。
p.s.老婆好看得藏好了——人生总结。
《千里不留行》这部电影,最亮眼的地方应该就是打斗戏了(应该没有人反对吧,哈哈)。
虽然主演和群演加在一起只有寥寥数人,可打戏确实用心了,没有特效、没有慢动作、没有花里胡哨的剪辑、更没有故弄玄虚,很多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可以说,拍摄水平绝对的一流!!!
片中的长刀拼杀相当精彩,有点《绣春刀》既视感。
一招一式都是实打实的在拍摄!
值得推荐!!!
他叫林大卫。
太平镇第一刀客,绰号“鬼刀林”。
浙江义乌人。
早年,他在沿海打过倭寇,解甲(脱了战衣)后开始行走江湖。
走到西北后,遇到了现在的内人婉玉。
本来,他想放下刀,过普通人的生活。
可隔行如隔山,他又不会别的营生。
只好在县衙当个帮闲。
专杀朝廷通缉犯。
比如这种武艺高强的江湖人——
县衙帮闲,就是官府雇佣的外围刀客,无固定俸禄。
而朝廷呢,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常常给他们发绢布当俸禄。
聊以糊口。
曾经有个前辈对他说:刀口上这碗饭,端起了就放不下。
这不,又有人慕名来比刀了。
他不想比。
可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内人婉玉是江南人,吃不了西北粗粮,平时都是吃大米的。
为了赚钱买米。
他来到了后山坟地,跟人比刀。
看他拖刀而行。
趁机反杀。
这套刀法,他是从俞大猷[yóu]的《剑经》里学的。
俞大猷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名将,可他的《剑经》里,其实是棍术——借棍存剑,将常见的剑法融入到棍中。
跟林大卫比刀之人,也读过俞大猷的《剑经》,可他把棍术当剑术练,不得其法,惨败于林大卫之手。
江湖人比刀,一般是败者死。
可林大卫没有杀他,反而将《剑经》的秘密告诉了他。
此后,他的剑术进境一日千里,十年后,他有了自己独有的外号——千人斩!
林大卫有个朋友,叫陆谦。
可这个朋友,并不拿他当朋友——人家看上了他老婆。
陆谦这个人,有脑子,能说会道,是个当团队老大的人。
经常拉林大卫捞偏门(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这次他想借林大卫之手,除掉黑道上的商贾——金满堂。
在西北,凡是贩盐铁的,都得拜金满堂的山头。
而陆谦,需要林大卫这把菜刀。
当然,他也不是白让林大卫出力,他承诺,事成之后,让林大卫当上捕快。
进朝廷,有编制,有稳定俸禄。
林大卫心动了。
以林大卫的刀法,打金满堂和他那群狗腿子,犹如虎入羊圈,砍瓜切菜。
可他也心怀愧疚。
只因他不小心误杀了金满堂的妻子。
而金满堂也被陆谦一个背刺。
捅死!
这次捞偏门,林大卫拿到了两大包黄金,于是他把刀埋了,准备退出江湖,跟老婆女儿安安心心过日子。
然而,既入江湖路,便是薄命人。
陆谦这种人,压根就不能当朋友交。
他为了林大卫的老婆婉玉,跟蔡捕头设下毒计,让林大卫为金满堂的死,背了黑锅。
于是,林大卫被流放了三千里。
陆谦还花钱请千人斩杀林大卫,可千人斩有自己的原则——他醉心武道。
他想杀的是拿刀的鬼刀林,而不是手无寸铁、流放千里的林大卫。
“等你再拿刀的时候,就是我杀你的那天!
”
林大卫被流放十年,而太平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人斩成了太平镇最厉害的刀客。
陆谦左手握刀,成了背靠朝廷的捕快,右手垄断了太平镇的盐铁生意。
金满堂死而复生,原来陆谦那一刀偏了一寸,没刺中他心脏。
只有林大卫的老婆婉玉,依旧还在等他。
十年后,皇帝大赦天下,林大卫重回太平镇。
可等待他的,却是陆谦的再次利用、金满堂的报复、千人斩的生死决斗。
只是,在千人斩眼里,陆谦、金满堂这种渣渣,根本不能跟鬼刀林相提并论。
他连续两个背刺,干掉了陆谦和金满堂。
这时,最搞笑又心酸的一幕上演了——金满堂:“你妈的,又捅这里!
”
无疑,拿刀的鬼刀林,才是千人斩的真爱。
在太平镇没有敌手的千人斩,只有亲手杀掉鬼刀林,才能让他获得极致的爽感。
决战,拉开了帷幕。
两人旗鼓相当,招招搏命。
今天,是千人斩十年来,最爽的一天。
可惜,死神的镰刀还是挥向了他。
影片名叫——《千里不留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结了婚的男人,还是得防着点自己身边的假朋友、真小人。
万一有个陆谦这样的,偷了家可能都不知道。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二、混江湖的,都是为了口饭而已。
可一旦混了江湖这口饭,想金盆洗手可就难了。
仇家会追杀,朝廷也不会接收。
所以才有了那句话:刀口上的那碗饭,端起了就放不下。
三、对一个刀客而言,名声在外,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高手也只不过是晚点死。
当捕快,进体制,找靠山,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王道。
四、李白的《侠客行》写的是真好:“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黄沙滚滚,天地苍茫,这才是侠客!
公众号:剧情向
这部武侠片的名字取得太赞了——《千里不留行》。
当我看到电影海报时,我就被这部电影的名字所吸引,我立刻想起李白的《侠客行》里的诗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是何等的豪气冲天。
在腾讯视频上上映第一天,我就看完这部电影,和我一起看的朋友都说,第一赞的是这部电影的名字,第二就是苏振华饰演的男一号大卫,很久没有这么眼前一亮的男主人公。
一部电影有个好名字,又有一位好主人公,那么这部电影就算编剧故事情节再弱,制作多不够好,这一定也是一部足以让观众记住的电影。
很多观众说,苏振华特别像张鲁一。
作为演员,张鲁一一直以来并没有大红大紫,成为顶流,但看过陈凯歌《妖猫传》的很多观众都被张鲁一饰演的唐玄宗击鼓的那段给震撼到了,有影评人觉得张鲁一饰演的唐玄宗击鼓时有赤子之心。
我要说的是,在看《千里不留行》时,我身边一些朋友也是觉得整个作品,别的不说,男一号大卫的演员真是找对了,不止是长得像张鲁一,那种赤子之心的个性,干净的眼神,纯静如水的表情都足以证明他是演男一号的好料子。
并且,浓眉星目,身上那种纯静的感觉,确实像练家子,颇有侠客风范。
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孙虎毅,这也是他的大片处女作,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调动男主大卫的情绪,让他气场全开,但苏振华在镜头下的形像足以深入观众的心里。
有些镜头,摄影师调度不够,比如大卫流放回来洗澡那一幕,要拍男主的背,那就要一定做充分的准备,光影下男人的背要么不露,要在镜头下裸露就要拍出艺术的美感。
其实我也非常喜欢饰演大卫的妻子婉玉的刘楚玄,但我想说的是,整部在大卫的家里,一家三口坐在烛光之下喝粥。
大卫说,“粥熬的有点稀啊。
”大卫的妻子婉玉说,“这是家里最后一点米了。
”大卫露出惊讶的神色,那个惊讶神色的特写实在拍的毫无美感。
特写镜头一定要有美感才叫特写镜头,如果一个镜头拍的不够美,也没有意义,那会把电影的整体美感往下拉,可以说,这部武侠电影的镜头最大的优点就是镜头朴实无华,没有炫的一面,很大程度让人想起香港早期的武侠片导演胡金铨的电影。
2000年,布莱恩·海尔格兰德执导《圣战骑士》,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社会等级森严的欧洲中世纪的故事,布莱恩·海尔格兰德找来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希斯·莱杰担当主演骑士威廉·撒切尔,这部电影当时票房一般,但很多观众对希斯·莱杰的骑士扮相眼前一亮,面孔清新,演技也说得过去,很快便被好莱坞挖掘,于是便有了日后堪称影史精典的《蝙蝠侠》里的小丑。
苏振华在《千里不留行》里的侠客形像,让我想起希斯·莱杰出道时的这段际遇。
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之一,便是向华语电影市场贡献了一位形像气质、演技都在线的男一号。
当然,但愿苏振华将来在华语电影上有着那位伟大的影星希斯·莱杰一样的天才演技。
至少,在今日今日,我们华语电影日渐呼唤像苏振华这样肯在演技上下功夫、具有男一号气质、戏路更宽广的男影星。
好的演员确实能拯救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其实聚集了很多好演员,不止是男一号苏振华。
我也喜欢刘楚玄,很遗憾的是,我其实一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对刘楚玄饰演的婉玉看着着急,说实在话,并不出色,但后来,当我在网上搜索一下刘楚玄的资料,我被震惊到,她确实是一位不错的美女,但她在这部电影里的古装扮相实在乏善可陈。
但作为男配角的王城,无论是装扮造型,还是台词,都非常抢戏。
相比之下,我认为男主苏振华的造型、服装都太一般,从流放回来,男主应该换衣服的,衣服的基调也不应该和从前的一样,一个等了丈夫十年的妻子,她应该为丈夫归来做一点准备,即便不知道他归来,但只要还会等着他归来,或者念想着,她就会用针线给丈夫缝套衣服。
那应该是套十年用心准备的衣服,为男主后面打戏出场的造型做准备。
看完全片已经一个多月,却仍然没有动笔写篇影评,其实在看完那一刻就有不少的想法在嘴边,但不知为何就是很难说出来,也许,是在等那些文字发酵成其他东西本片剧情非常简单,用导演的话来说,一个家里揭不开锅的大侠,在漫天黄沙的镇中讨生活的故事。
看过片子的朋友留下的影评里,有不少说着剧情和台词不合理、不顺畅的问题,和导演聊天时提到,导演无奈表示,剧情方面因为拍摄周期问题,其实有很多删减。
当然,这片影评并不是为片子强行洗白,电影行业里常讲一句话: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的命运。
它命中注定无法展现剧本中,导演编剧所想的那样,现实拍摄中现场的那些灵光一现和失之交臂,天气的或晴或雨或大风大尘,充分的准备和事后诸葛,创作者们在赌,赌自己的才华、操作能力甚至运气是否能撑过创作制作过程中的风浪。
作为影视从业者,没忍住多说了两句,因为深知拍片的不易,就像是造物主创世一样,你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创造出一丢丢所谓的真实展现在世人面前,之前另外一篇影评《刀已出鞘,无法回头》写的非常好:“电影说到底,还是在写自己,拍自己。
孙导演可能自己没有感觉,但主人公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在电影行业底层挣扎的刀客呢。
话语不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也不是你的,你什么都没有。
只能在边缘江湖徘徊,等待扬名立万的机会。
这也是电影行业的弊病,大部分的资源和市场都已经被大鳄牢牢控制,刀客想出头,难比登天。
”话语不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也不是你的,那主角有什么?
他只有那把长刀,是实实在在的握在自己手里的,像是每一个影视从业者,能掌握的只有自己手中的摄像机/微单/单反/手机,挥出自己的刀光剑影
被人拿刀比着脖子,笑着说出这句话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为什么混口饭吃的刀客的故事,会取名叫做 《千里不留行》?
会取一个如此侠气的名字?
我想,你可以再去看看片中的动作场景,他们拔刀是单纯因为仇恨么?
或是因为钱?
想要名声?
还是说,想要证明些什么?
还是都有?
江湖恩怨,尔虞我诈,主角林大为的长刀,锈了又磨,埋了又挖,千人斩对他说:“只要你拿着刀,我就能找到你。
” 其实对于林大为来说,他又何尝不是拿起了刀才能找到他自己呢?
千人斩:杀林大为,我有个要求,他不拿刀,我不杀那些刀光剑影中的人们,眼神中流露出了什么?
他们将去向何方?
我们将去向何方?
思考这些问题,我想是武侠电影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忽略掉那些你觉得不顺畅的台词,那些你觉得缺失了的场景和叙事部分,也许这块片子确实一定程度上没有交代好人物的动机,人物决策没有过程,不合情理,但这并不影响前半部分优秀的氛围塑造出来的整体气质,并不影响观看这部片子的人问问自己上面那些问题,语言文字有时是无与伦比的辅助,有时是不易察觉的累赘,当你意识到一部片子有超越语言逻辑的精彩部分时,我们可以暂且放下语言和逻辑,去体会,看看这部分能引领我们去向何处《千里不留行》的英文名叫做《生锈的长刀》,也是片子最初的名字,这两个片名,无比正确合适,一个是指向天空的刀刃,一个是深插黄沙之中的刀鞘,合二为一,缺一不可
这是一部武打片+黑色电影,作为小成本电影来说,看完第一感觉,满足了视觉享受,武打动作到位了,紧张,节奏感强,拳拳到肉,刀刀见血。
为什么不能说是武侠片,印象中传统的武侠片,是有武功高强的一面,也有行侠仗义 舍己为人的一面。
这部《千里不留行》有显示武功高强,但剧情类似黑帮相互仇杀。
剧情走势都在情理之中,没有意料之外。
为什么叫林大卫,男一的名字,就透露了编剧的小心思。
林,有模仿豹子头林冲的一面,其妻子被兄弟看上,中了奸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重新拿刀杀人之路;大卫,常见西方名字,也许蕴含着绅士之意,被兄弟设计陷害,却一个人死扛不透露半点,10年大赦回来却不报仇。
这个人物设定,家国情仇,爱恨离别,男一有仇不报,个人感觉不符合练武之人的性格。
但也许,这就是“鬼刀林”吧。
金满堂,号称要屠城,本以为要杀光镇上所有人,以彰显林大卫舍己为人的侠义,结果“又捅,同一个地方”,尬死了。
电影画面有模仿《新龙门客栈》的感觉,但可惜因为成本问题,打的场景,看得还不过瘾;服化道没有跳脱感,但有的场景看出来经费不够,例如林大卫服刑的片段;电影音乐音效感觉没有特别烘托剧情,太平和了;另外后期制作时,还有出现了部分打斗场面时,画面颜色前后不一致的问题;部分场景设计,也许可以再精细,多一些氛围建制镜头。
总之一句话,离香港巅峰时期的武打片还有距离,但已经远远好于现在内地的武打片了,至少看完了,有些许回味,期待下一部
看了之后,最大的亮点是动作戏,美术也很好。
剧情有些老套。
不过很久没有这样风格的武侠片了。
男女主演演技还算可以。
反派弱了一些。
总体来说网大的标准合格。
就是编剧上应该在狗血点。
还有江湖的本意,希望能看到续集,看到林大卫鬼刀林初入武林时的状态,和女主结识的故事。
还有于大由的剑经的故事。
这刀真长
故事很简单,打戏是真的用心,良心之作,值得一看。
江湖刀客的味道是有了,打斗不错,大电影的小成本能做出这种调调很不错了,几个演员也是到位的。可惜这年头硬派江湖式微,播放量是真不行。一声叹息
打戏还可以,剧情太抽象了
命定论
该片场景可称简陋,估计成本不高,整体质量不是很高。
命运都是幻象,一切早已发生。
除了所有演员不行,剧本剑术对招还是很牛逼的。
刀刀溅血,杀人不废话,布景用心有质感,动作利落无慢镜,光凭这几点就完胜热搜上的一堆古装剧。PS:回马枪真是YYDS!
腾讯视频能不能认真点拍戏?慢🔪行真的恶心到我了,这啥破玩意啊拍的,抖音上去找几个业余的拍吧
看封面和开头还以为是东邪西毒
被封面吸进来的,网大算是比较努力了,但也就仅此而已。镜头不错,但剧情不够硬核,台词前言不搭后语,武打动作摆拍的太明显了,对方刀还没过来这边已经架好等着了。个人最有洁癖的是语言,两个南方人标准北方口音,实在没法入戏。抱歉。
5.5/10,除了再次给小白强调戚继光多么猛之外也没啥其他可看的,影片动作基本就是普及辛酉刀法十二式。ps:主角三退防贼势然后突然一记丁字回杀很标准。
台词,布景 跟东邪西毒一个模子。
总想给个五星吧。但是总觉得很难。导演和编剧很有想法,一个掺杂了东邪西毒、双旗镇刀客的武侠片。想着导演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彻彻底底有自己的想法又很难。打戏倒是不错少见的不那么滥用威亚和慢镜头,就是真的不过瘾。网络大电影,哎只能降低一下要求
简单明了,清清白白。
都不知道为啥豆瓣武侠类把这部网大推给了我。除了名字很武侠很意境外,的确不能算一部合格的武侠电影。
比多数网大确实要好,但是和正宗武侠片差距还是巨大的。
故事前半段还可以,后半段很拉胯,剧情转折生硬不合理看得人好尴尬,男主老婆本来还挺好的,可后面就越来越圣母(还有其他bug就不一一说了),即便全片硬凹了悲剧感,可剧本不到位的情况下,也只能说导演装笔了,至于武打,虽然不是慢动作,演员本身参与也比较多,但实在没什么能记住和能夸的设计,武侠真是式微了,以至于有部正常一点(仅仅是正常一点)的武侠片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夸赞,但我能夸出口的只有摄影和外景了
4.0分,作为网大来说,能做到不谄媚已是难事,单画面来说武侠的质感塑造是有的,但也有很多其他佳作的影子在内,兵刃之感可以更好,剧作也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