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贝、抢劫、追车,三个形容词叠加在一起,似乎已经能勾勒出影片的轮廓。
作为本片导演,《亡命救护车》是一部典型的“爆炸贝”电影:高速剪辑节奏、晃动的运镜、频繁的特效、枪战、爆炸以及被撞飞的车。
文:摸鱼暴龙兽策划:抛开书本《亡命救护车》已于4月22日与中国观众见面,北美地区更是4月8号就已开画,影片在评分网站上褒贬不一,不少影评人对角色的塑造以及剧情的逻辑提出了质疑。
但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是在电脑上看完的整部电影,它确实有不少漏洞,如果你选择走进影院的话,《亡命救护车》就是一部品相还不错的爽片。
《亡命救护车》烂番茄评分该片改编自2005年的丹麦同名电影,虽然不完全是原创,但迈克尔·贝根据自己的风格为影片量体裁衣地进行了改编。
原版两兄弟的关系变成了阿富汗归来的老兵和罪犯兄弟,角色身份的改变也意味着人物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升级,电影的高能场面增加。
丹麦原版《亡命救护车》剧照在演员阵容方面,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杰克·吉伦哈尔直言,自己正是因为迈克尔·贝才参与了本片的拍摄。
杰克·吉伦哈尔在片中和饰演了一名极具魅力的职业罪犯丹尼,与他的亡命兄弟威尔一起,共同诠释二人之间这段充满了混乱、暴力,但却真实深刻的兄弟情。
“爱会让你打破自己的底线”,这是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对这段爱恨交织的兄弟情的见解。
因为他扮演了一个左右为难的角色——威尔·夏普。
身为一个战功卓著的退伍老兵却又与抢劫犯丹尼有着不可磨灭的情谊的威尔正是全片的矛盾,同样将扣人心弦的故事推向高潮。
威尔·夏普作为这个飞驰的狭小救护车里另一位目的迥异的角色之一,在面临危在旦夕的爱人与继续坚守底线之间不断摇摆,夹杂着兄弟情义与救赎生命的道德枷锁,和丹尼一起绝命逃亡,在洛杉矶街头与警察急速追逃,生死一线。
兄弟俩在一次次的疏远、冲突之后,因为需要摆脱困境再次重聚,是拔剑弩张,亦是情同手足。
这种进退两难的人物设定,以及快节奏、刺激的故事主线,都激发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有了更多的灵感去诠释这个角色。
艾莎·冈萨雷斯认为虽多数时间都在救护车这一封闭空间中拍摄,但当她看到那些巨大的爆炸才意识到,“哦,这果然还是一部迈克尔·贝的电影”。
与此同时,在这辆被亡命兄弟挟持的亡命救护车上,绝美实力派演员艾莎·冈萨雷斯饰演的急救专家卡姆·汤普森也将在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之间做出抉择,在艾莎看来,这样的女性角色让这部极具戏剧化色彩的动作巨制电影更加饱满充实。
谈及现在观众需要什么院线电影,他表示,“我觉得我们需要各种类型的电影。
我喜欢超级英雄,但看过这么多超英相关作品,我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元一点。
”此次《亡命救护车》拍摄中,迈克尔·贝作为整个团队的主心骨,依旧在不断追求着鲜活的拍摄情绪,对每一个拍摄场景都尽可能做到亲力亲为,以奇妙的方式捕捉精彩瞬间。
正如杰克·吉伦哈尔所言,“迈克尔·贝能使每个场面都令人激动,他试图用最让人身临其境的方式来触动人心。
”大量使用的无人机拍摄镜头使得本次作品的写实感与代入感极强。
在他高超的镜头表达手法下,救护车本身狭小的拍摄空间里,充斥着丰富立体的情绪与故事表达,追逐、枪战等惊险刺激的画面也得以完美呈现。
曾与迈克尔·贝合作过九部电影的迈克尔·凯斯作为本片监制,受访中曾提及他在每部电影中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最先进、最酷的装备。
相比于迈克尔·贝之前的“巨制”们,《亡命救护车》是个“小项目”。
项目摄制时长仅38天,耗资4000万美元。
但迈克尔·贝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目前我撞的车比你这辈子能撞的加起来都多。
我确实是世界上比较能撞车的导演。
”
总而言之,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生死时速》+《绝地战警2》+吴宇森式兄弟情+丝滑的无人机拍摄,让人瞬间high翻了。
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爆炸贝”将为观众带来又一场视听盛宴。
没错,这么多年,就吃“爆炸贝”这套,就是看着开心!
要不是中间男主的老同学说丹尼之前抢过37次银行,我绝对会以为这货是第一次作案,手下都知道戴个面具防止被认出来,作为老大就是不戴,就是玩。
如果说不戴面具是为了体现他作为行家里手的自信,那我还勉强能接受,但是他作为一个有37次经验的老手,在抢劫FBI的巨款时居然连个plan B都没有,接应车辆熄了火就束手无策,最后还是那个傻叉警察帮他们修好的,最离谱的是他们进银行还知道走地下车库,出银行就直接走大门,这么玩警察不抓你抓谁啊?
既然反派都这么蠢了,作为警匪片弱势群体的警察就更不用想,堂堂洛圣都警察局长竟然因为一条狗让自己手下放弃对劫匪的围困,这段真的给我人都看傻了,这是编剧想讽刺美国官员滥用职权?还有影片最后倪哥给丹尼来的那一枪,我真的只能说国产片都不会这么拍,你卖拷贝搁着恶心谁呢,真的好久没看过这么烂的片了。
不过有一说一,这片节奏其实还可以,有点生死时速的感觉,毁就毁在这弱智剧情上了,最后总结是没看的就不要看了,否则你看完后会感觉自己就是花了两个小时吃了一坨💩,恶心却不知道该骂谁。
这简直是我看过的所有劫案类电影里最无组织无纪律的一次行动了。
3200万,如果不是美联储调现金,都不会在银行出现这么多现金。
那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你要如何策划呢?
你可是上过刑侦学校并是家传黑社会的狠人啊。
结果你带去的人是:一个穿着拖鞋吃着棒棒糖,拿着钱出错门;另一个一直一脸不屑,出门就朝警察开枪,你在后面一边喊一边拽,根本就不理你,自顾自的继续枪战;再有就是你弟弟,你弟弟今天来找你借钱,你拉他就来了,他知道你的计划么,他有什么准备么,什么都没有。
有计划的行动是最忌讳临时变动的,但你居然临时拉人。
此外出发前一刻司机才知道换车,而且这个司机似乎也在枪战里玩嗨了,直到被击毙没有接上任何一个人上车,撞了一堆东西,外加一个同伙。
再加上留守的小弟也是一副没头脑的样子。
真让人奇怪这个黑帮是如何生存到现在的。
以上是剧情的荒谬,然后是人设的。
同伙外面喊着该出发了,Danny还在劝弟弟参与,不知道的以为是要出门蹦迪呢。
而成年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弟弟在本片就相当坚定,反复横跳的相当坚定。
Anson说你现在停车,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停车。
”;车开到桥下,小弟在喷漆,Danny对弟弟说,你赶紧走吧。
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扔下你。
”;逃到贼窝,贼头既没有要杀他们,也没有想多要钱,就是要把人质留下,这个时候又又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留下他们。
”;最后看见弟弟奄奄一息,气愤不已的Danny决定和枪击弟弟的护士同归于尽,却被弟弟抢先一步击毙,就是因为他曾经对护士说过“我绝对会放了你。
” 而不知道这个被颠了一路的警察和护士是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发作。
他们是造成一切的始作俑者,甚至警察的伤都是Will开的枪,结果居然就像他是英雄一样。
他是救了你的命,但你之所以需要人救命可都是因为他啊。
而震惊还不止于此,护士最后把一叠钱放到婴儿篮里,可就是板上钉钉的共犯了。
似乎情感是凌驾一切的,法律、道理、专业在情感面前都显得毫无地位。
而更可怕的是这情感的建立完全不合情理。
而为了彰显这次经历让她一下子具备了丰沛的感情,在这次惊心动魄的大劫过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去看再前面的一起救援里的小女孩。
下面是不是打开花名册,照着营救顺序一个一个去关怀一下呢。
整部片子看着让人十分分裂,当两个人都坐在前座瞪着眼睛看着空中的直升飞机的时候,是不是忘了后面还有人质了。
你们心也太大了。
而这种心大的情况在本片中一再上演,护士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后面看着受伤的警察,直接打电话和警察聊天都没人管。
而制造了这么大劫案,和警察枪击了这么久的Danny,居然对于杀警察这么谨慎。
作为策划者,这起案件中所有死伤的警务人员是不是都会算在你头上,你这么执着于自己不杀警察是不是有些太不拿自己当回事了。
Michael Bay似乎更在意飞车爆破,在追车的过程中,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毫无必要的撞车场面。
明明救护车并没有做出如马拉多纳般的急停急转假动作,可警车一个个的都撞出去了。
而片中所有人物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没有一个展开说的。
兄弟俩的故事只有小时候的闪回,他们一个接手黑帮,一个报名参军,是如何分道扬镳的,两人的情感回路是怎样。
而一众配角就更没有着墨了,Cam的药物上瘾过往、Monroe和狗的故事、Anson出场时候明显是和同性恋人在做心理咨询,而鉴于他和Danny的同窗情谊,又酒后失踪,他俩关系又是如何。
似乎与追车无关的都没必要赘述,但其实一切都能让这场追车更丰富,我们要视觉效果,但不是光看视觉效果。
飞车可不仅仅是满天飞的火星和零件。
当心晕车 《亡命救护车》,简单说下。
全片136分钟(内地院线删了一分钟),看了两个多小时的的汽车广告+城市宣传片+音乐MV。
当然并不是说这部电影烂,恰恰相反,该片是近期内地大银幕上最“正常”的一部爆米花电影。
如果你不喜欢《新蝙蝠侠》近3个小时的压抑黑色侦探风、也不待见《神奇动物3》“老两口”磨磨唧唧的离婚故事,这部《亡命救护车》还是比较适合的,毕竟爆炸、枪战、追车、美女,要啥有啥。
当然更不是说这部电影好到哪里去,《亡命救护车》给人的感觉就是可以拍好,但就不给你好好拍,而是整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导致喧宾夺主。
因为电影是导演迈克尔·贝的玩票之作。
就是玩儿迈克尔·贝,以《世界末日》《珍珠港》《变形金刚》等大制作电影而闻名、国内观众戏称其为“爆炸贝”,一言蔽之。
《亡命救护车》改编自2005年丹麦同名电影,是一部“小片”,仅耗资4000万美元,是迈克尔·贝生涯作品成本的倒数第三,前两位是1995年的《绝地战警》(2300万),2013年的《健男抢钱团》(2600万)。
拍摄缘起很有意思——因为疫情的原因,被“关在家中”的迈克尔·贝无聊透顶,要出去“活动活动”。
由于各大公司预算紧缺,所以老贝说要拍个“小电影”,就盯上了这个故事,尤其是片中“被困在小空间内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跟自己被隔离时的状态很像,随即拍板并亲自执导。
电影38天就拍完了。
另一个原因,该片是他本人喜欢的那种电影。
之前迈克尔·贝多次表示自己被大制作电影困住太久了,尤其是《变形金刚》(本来三部就收手,但他们给得太多了)。
而他本人是B级片、恐怖惊悚类电影的狂热粉丝,成名之后他甚至成立了白金沙丘影业(Platinum Dunes,见文末),专门拍一些中小成本电影,虽然作为老板他不自己上手,但据说经常坐在监视器后面过瘾。
所以这部《亡命救护车》,是受疫情影响的爆炸贝自己执导的B级片,因为这部电影,虽然有着其标志性的爆炸场面和运镜炫技,但体量还是偏小。
很多影迷了解电影故事之后,觉得该片不适合迈克尔贝。
从劫案到救护车追逐,全程纪实,很典型的单一事件类电影,比较典型的就是《生死时速》《血溅十三号警署》《银行匪帮》《局内人》这些。
老贝从未拍过这样的片子。
作为广告导演出身的他,叙事方式一直饱受诟病,但他的独到之处就是画面和故事节奏,而且迈克尔贝是好莱坞少见的完全放弃故事、单纯的用画面和剪辑推进故事的导演。
这种类型的导演,片子体量越大越适合他,这样可以掩盖叙事功力的不足。
比如《变形金刚5》,故事烂成一坨,但那么大的格局,竟然不乱,仅靠画面调度就能把这么混沌的线索和角色关系串联起来。
所以这种“烂故事”大片,特别适合迈克尔贝。
(我一个朋友形容,迈克尔贝擅长“屎上雕花”)但《亡命救护车》这种小格局作品就不适合他喽。
格局越小越考验叙事能力,所以这部《亡命救护车》很简单的故事,却让他拍成了一坨。
故事基本上是散架的,动机和人设混乱,缺少抑扬顿挫的情绪调度,最简单的例子,中段外部飙车追逐,救护车内部做手术,不能过快的车速与尾随的警车相互牵扯的戏剧冲突。
这样原本极具张力的情节,电影完全没有做出来。
类似的设定,看人家28年前《生死时速》是怎么表现的,到了这个片里就只剩聒噪了。
尤其是二位还在车里干了一架,晃动的镜头和吵闹的背景音,我要是女主角,就直接跳车了,吵得脑仁都疼。
迈克尔·贝还用拍“伟岸角色”的手法去诠释两位主角,电影里两位主角各种背光特写、宣言般的台词,把拍擎天柱那一套全用在这里了。
但恰恰角色们狗血又套路感极重的角色弧线是割裂的,无法让人产生共情,导致这些镜头毫无意义。
还是那句话,迈克尔·贝是个擅长用画面和剪辑营造气氛、推动故事的导演,这种小空间叙事、强调对峙张力的电影,根本不适合他。
所以他拍这部电影,上述理由都摆在那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玩儿。
放飞自我《亡命救护车》全片几乎把“放飞自我”写在迈克尔·贝脑门上了,虽然电影没什么太大的动作戏让他发挥,但就凭一条——他喜欢拍追逐戏。
迈克尔·贝从不掩饰自己对追逐戏份的喜爱(不去拍《速度与激情》可惜了)。
不仅仅是追车,还有人追人。
在他的电影里随处可见的是高速运动的汽车,高速奔跑的人类和机器人,以及高速运动的镜头。
当年哪怕跟追车无缘的《勇闯夺命岛》,都被安排进去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飙车。
对于《亡命救护车》几乎全程追车的动作片,很适合他的发挥,而且他把拍《变形金刚》《珍珠港》的手段,全用在拍追车之上了。
各种变换角度的航拍、360度旋转、无人机跟拍、第一人称视角、高速运动镜头,快速剪辑,手提摄影等等。
说好听点的就是“炫技”,不好听的就是“过度包装”。
明明没啥特殊亮点的角色奔跑或者过场戏,哪怕只是几秒钟的换景,他的摄影机动线也要跟抽风了一样的九转十八弯。
但效果真的不错!
电影任何一幕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当样板片使用,无人机摄影,算是让你玩明白了。
对了,说到无人机摄影,《亡命救护车》的器材提供的也是迈克尔·贝和制片人迈克尔·凯斯自己的无人机公司。
这家坐落于洛杉矶著名的威尔希尔大厦(Wilshire Grand Center)顶楼的无人机公司,是地道的LA土著企业,拍摄过很多洛杉矶城市宣传片,片中街景素材和城市风景也是尽收眼底。
而且摄影器材敞开了用,都是自家的,实报实销。
PS,这片不建议看IMAX,没啥必要,而且各种旋转画面,甚至有眩晕感。
但杜比影院,是非常适合该片,那音效棒极了。
此外,“爆炸贝”也是个实拍狂魔。
像是《变形金刚》里CG机器人之外,其余部分能不用CG就不用。
这一点他跟克里斯托弗·诺兰有点像。
但迈克尔·贝跟诺兰那种完全追求真实物理效果的实拍不同,这家伙的“实拍”,强调的是夸张。
比如两车相撞,其中一辆不在空中翻个720度是不会落地。
车们都是“纸糊的“,撞击或爆炸后,马上就散成零件。
(下图是用《信条》的方式呈现《鬼影特攻》,跟诺兰的实拍,明显区别)
而且他善用各种火花塞、烟幕、爆破,辅助大量碎片制造离奇的猎奇效果,尤其是这些效果进行中,镜头里一定会有一名或者几名活动的角色,把镜头运动、爆炸效果、人物动线组合在一个镜头里,层次感极强,视觉冲击力超赞。
关键是物美价廉啊,这是迈克尔·贝的长项。
《亡命救护车》耗资才4000万,就把追车场面做到了极致。
效果不亚于那些耗资过亿的超级大片。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变形金刚》系列死抓着他不放,因为在好莱坞乃至放眼全球,用几根雷管就造成这样视觉效果的,“爆炸贝”排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常听人有个说辞,“这种片子谁看剧情啊,无脑看视觉效果就完事了”,但凡碰到这种话术,平时俺都要反驳两句。
因为电影是蒙太奇,故事是基石,视觉效果是锦上添花。
二者不能反过来。
但这句话用在《亡命救护车》上,我却无力反驳。
摄影花哨、节奏快、动作戏炫目,追车刺激,谁看剧情?
哪儿有剧情啊!
这片连过场戏都没有……就当看MV和广告大片了。
说白了该片就是从大制作电影里逃离的迈克尔·贝玩上瘾的作品,放飞自我,但体量小,只能过度包装。
好似一个被关在屋子里的多动症少年,虽然没啥空间能让他施展,但一定要嗨起来。
《亡命救护车》北美票房惨败,上映首周末票房仅为700多万,截至目前,全球累计4100万,是迈克尔贝生涯最低票房没有之一。
而这部任性的作品,烂番茄新鲜度68分,但观众评价达到了88分(A-)。
所以口碑还是凑合,只是观众们觉得,迈克尔贝的“大片”属性还是太强了,他自己拍这类“小片”,吸引程度还是不够高,但导演本人似乎也不在乎,就是玩儿。
片子很有情怀,片尾字幕都是仿8、90年代警匪片的风格。
迈克尔·贝在片子里还CUE了自己两部旧作《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以及肖恩·康纳利(RIP)和巨石强森两位合作过的演员,看来这些作品和演员,都给导演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女主角艾莎·冈萨雷斯很美,但该片里她的傲人身材并无展示。
PS,迈克尔贝不适合导演这部电影,那么谁适合呢?
《训练日》《生死狙击》的安东尼·福奎阿,或者或《警戒结束》《狂怒》的大卫·阿耶,他们都拍过类似的故事,更加适合执导该片。
格外推荐一部《紧急44分钟》,两个悍匪大战特种部队,效果不错,当年央六还播放过。
个人心目中最适合该片的是已故导演托尼·斯科特(《壮志凌云》),尤其是其导演遗作《危情时速》,那剧情张力和镜头运用,人家开火车都比你飙车紧张,玩镜头方面,老贝还是不如前辈啊。
彩蛋:白金沙丘白金沙丘影业,成立于2001年,迈克尔贝自己的公司之一,也是他投入精力最大的制片公司。
公司早期以翻拍80年代恐怖为主,除了两部《德州电锯杀人狂》,还翻拍了《猛鬼街》《鬼哭神嚎》《黑色星期五》《搭车人》等80年代经典恐怖电影。
而且由于B级片成本低、拍摄周期短,有利于新导演们练手并“注入”自己的想法。
爆炸贝说了,虽然自己不会亲自执导这些电影,但会提供建议,并寻找“大片”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德电》《猛鬼街》这些公司早期作品,老板迈克尔贝全程在片场盯梢,而且好为人师,虽然不是编导,但经常越俎代庖当编导。
他的“白金沙丘”公司,平均成本仅3000万美元的翻拍恐怖片,经过“白金沙丘”的制作,再交给狮门、派拉蒙等大厂牌进行发行,往往会拿到8000万甚至过亿美元的票房收成。
而且这里也是新晋导演的训练营,很多导演都是爆炸贝带出来的,最典型的当属《德电:前传》的乔纳森·里贝斯曼,这位后来独立执导的《诸神之战2》《洛杉矶之战》的效果,深得“爆炸贝”真传。
如今做大了的白金沙丘,也开始参与制作如《忍者神龟》这样的大电影了,也开发了原创电影《人类清除计划》和《寂静之地》两大系列,已成该公司的招牌。
但《亡命救护车》,白金沙丘并没有参与制作。
这是最熟悉的爆炸贝打开方式,各种花式撞车、枪战,以及特有的运镜、剪辑、调度等,只是这些早已烂大街的动作桥段早已勾不起观影欲望,他居然还生搬硬凑出两个多钟头,如此勉强的冗长造成了最典型的裹脚布,不免怀念起卖拷贝的光辉岁月,《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变形金刚1-3》等等,绝对教科书级别的好莱坞动作片范本,现在也就徒剩情怀了。
本片翻拍自05年丹麦同名电影,时长却肆意地增加了近一个小时,而本片的最大败笔又正好体现在失控的文戏上,全是行为逻辑的断裂。
策划惊天大案,但没有成熟的脱身计划;拼死救活车里的警察,却可以无视生命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生命的个体差异这么大;白人大哥以为黑人弟弟被枪击身亡,决意跟美女救护员同归于尽,黑人弟弟为救美女救护员直接把白人大哥一击毙命,这就是影片浓墨重彩刻画的兄弟情?
最要命的是根本看不到两个主角的兄弟情,却偏要硬卯出两次无趣的反转。
看点就只剩艾莎.冈萨雷斯塑造的美女救护员了,可惜本片也没发挥出她的最大优势,足够霸道的身材被隐藏了,上几张她祸害雄性生物的标配行头~紧身牛仔裤搭贴身上衣!
如题,个人认为是一部美式政治正确的烂片,荒诞且反智。
简直是槽多无口。
一边驾车狂奔跑路,一边输血救人,嗯,这很政治正确......不是,就算你要伟光正,你找个空当把人放下,专业的事留给专业的医生去做不好吗?
就算想留个人质,把女主留下不可以?
伤者是警察欸,救过来放身边继续和你死磕??!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联系上帮派帮忙跑路时,把车刷绿,还找几辆一样的救护车开影分身。
然后就还开着喷漆后花花绿绿的救护车,依旧带着车上救治的受伤警察继续跑路....嫌目标不够大呗?
两人换辆小轿车跑路难道不香吗?
曹操都还知道割须弃袍呢,你...就这???
刚开始看的时候,本来只想吐槽剪辑特别是那些无人机视角,和计划稀碎的劫案的。
看完全片:小细节,无所谓了当你无法理解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动机的时候,这电影叫人怎么看得进去嘛。
从救护车骗过警方的拦截卡开始,“我看不懂,但大为震撼。
”
在好莱坞一众名导中,迈克尔·贝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位,他崇尚大制作和大场面,即便是有着不俗的票房战绩,但是浓厚的商业气息,却无法给他带来各大电影奖项的荣誉。
能够拿得出手的电影奖项还是23年前的一尊土星奖杯,而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大作《变形金刚4》,给他换回来了一尊金酸莓最差导演的奖杯。
但是这并不能影响他对于大制作和大场面的追求,2017年由他执导的《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在全球就拿下了超过6亿美元的票房。
所谓大制作和大投入,无外乎就是舍得花钱,更通俗的说法就是烧钱,迈克尔·贝非常钟爱爆破、追车和枪战镜头,所以为了更好呈现这些镜头,他会不惜代价的投入,这也为他换来了“爆炸贝”的诨号,人们常说付出总会有回报,但是在电影这门生意上,很多时候会翻车。
上映于2022年的《亡命救护车》是迈克尔·贝时隔《变形金刚5》5年之后的一部大制作,该片的成本超过4000万美元,虽然不及《神秘海域》上亿美元的制作成本,但是在当下的全球电影市场极端环境之下,也是一个很大的冒险。
影片《亡命救护车》由杰克·吉伦哈尔、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和艾莎·冈萨雷斯主演,讲述了杰克饰演的丹尼和叶海亚饰演的威尔两兄弟合伙抢劫银行的故事,属于是一部翻拍电影。
在电影界有关抢劫银行的桥段,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对于观众们来说早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对于迈克尔·贝来说,这是一个挑战,所以他另辟蹊径,采用了一种另类的拍摄方法。
这种拍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效果就是,全片80%以上的戏份都是在描写警匪在路上的追逐战,中间还夹杂着枪战戏和爆炸戏,空中更是有数架直升机做呼应,剩下的戏份就是对人物角色的描写。
该片属于是双男主的设定,艾莎饰演的救护人员卡姆属于是女主,很多有关人性的探讨,也就是在他们三人中间展开,剖析一下角色,我们会发现虽然丹尼和威尔不是亲兄弟,但是他们的感情却非常深厚,这份深厚的感情也支撑他俩一直撑到了最后,虽然两人是劫匪,但是丹尼重情,威尔重义,他们的目标是那3200万美金,并不属于滥杀无辜的恶匪。
也正是他俩内心善良部分的驱使,导致他俩最终一死一伤。
对于救护人员卡姆来说,她的工作非常的模式化,多年的工作经历已经让她麻木不仁,任何的突发事件她几乎都可以从容应对,因为这对于她来说,仅是一份工作,强烈的责任心驱使她要履职尽责,这与丹尼和威尔组成的抢劫团伙是不同的。
影片在整个追逐过程中,警方可谓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车辆毁了不少,警察也伤亡不少,最后就连现场指挥官都中弹倒地,而两个劫匪却一路驰骋,过程中还端掉了一个匪窝,不得不说丹尼和威尔两兄弟太生猛了,警察们反而显得太逊了。
《亡命救护车》在我们国内票房仅过千万,全球累计票房也仅仅勉强过5000万美元,这绝对是远远低于迈克尔·贝预期的,其实从影片在大本营北美市场的表现已经看出端倪,这部剧情冗长,看似紧张刺激的老套影片,在剧情和人物角色的设计上并非合情合理,更是有观众对片中的角色人设提出质疑,当然迈克尔贝显然是充满自信的,所以他在片中不忘搬出自己多年的经典电影作品《勇闯夺命岛》和《绝地战警》来打趣。
很遗憾的是这部影片无论是从口碑还是票房上来说,非但没能复制经典,反而扑街了,这恐怕是迈克尔·贝无法接受的。
【END】
虽然剧情问题太多,但在片荒之际还能看到一部能让心跳加速的,已经感恩了,且行且珍惜吧,往后的日子可能连烂片都难得一见啊!
有鉴于此,还是得发两个奖给这部“大片”最失败的高智商犯罪组织头子奖~大哥带着一群无组织无纪律无特长的三无人员就想吃三千万的大茶饭,况且银行门口有已经有两个探员在等他们,虽然人少,但呼叫大部队支援就几秒钟的事,所以,这个最烂犯罪组织从开始就是瓮中之鳖。
最无脑最身体棒警察奖~刚过试用期的新丁就在执勤期间穿警服去泡妞,结果被绑做人质,接着,在面对两个持枪劫匪居然敢抢其中一个的枪!
当旁边那个劫匪是木头?
此行为居然会是一个受过训练的警察做出的,真是匪夷所思!
后来中枪之后,在救护车上辈被几番折腾,居然还精神抖擞!
身体之棒不得不服!
典型的迈克尔贝的电影,各种飞车追逐、密集的枪战,作为爽片看还是不错的。
但是剧情似乎有些弱了,号称洛杉矶最大的银行抢劫案,劫匪一开始就一副亡命徒的样子,没做周密的规划、不戴任何面具就让包括银行职员在内的人认清大家,洛杉矶警察如此不堪?
让劫匪如此轻视?
从电影的设定来看,洛杉矶警察确实有些儿戏了,警方头目破案紧急档口惦记的是自己的宠物狗,因为有一个负伤的警察在救护车上,所以警察只能跟车跑,前面就不能放个破胎器?
黑人弟弟驾驶救护车撞别追击的警车导致警车上警员毙命毫不手软,但对救护车上的警员就不同了?
反正是不能细究情节
电影记录了急救医生Cam的一天,从抢救车祸重伤儿童开始到儿童在医院获救结束——然而我是看过电影简介的,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看完电影不知道电影想突出的主题是什么。
是EMT救死扶伤不改初心?
还是退伍军人生活窘境亟需关注?
是美国军人身经百战威武雄壮?
还是黑社会帮派机智勇敢装备先进?
是LA downtown高楼林立多样且包容?
还是 LA 治安堪忧,警察无能,抢劫枪击枪战屡见不鲜?
电影片尾标特意突出了AMBULANCE 中的LA,是想通过电影让人了解 LA?
但说实话看完电影我只留下了LA治安差这个印象。
电影里也充满了夸张和矛盾。
Will 出身黑社会世家却能参军(不需要背景调查?
),出生入死为国效力退伍后却生活艰难被迫铤而走险(无情冷漠的资本主义是怎么让人死心塌地的?
),明明身强力壮车技无敌却没有工作(这说明什么?
),明明“想做一个好人”却参与抢银行(兄弟情之下依然是财帛动人),对自己逃跑途中撞伤撞死的警察和平民视而不见却坚持要保住救护车上EMT和受伤警察的性命(不死在自己眼前的就不算人命?
)。
导演太想塑造一个复杂又正面的主角了,要有情有义,要爱国爱家,要盗亦有道,要出淤泥而不染,可惜漏洞百出。
Will 的兄弟黑社会老大 Danny ,一个重感情的高智商罪犯,抢劫几十家银行被 FBI 记录在案不用换脸也能逍遥法外,坐拥万贯家财却不接济兄弟,作为一个精明的老大却能容忍吊儿郎当糊里糊涂属下(一开始死的长发男和喷漆的那个绿帽子)。
被劫持的救护车油箱一定通着加油站,风驰电掣无坚不摧。
警察全靠人多和火力,毫无谋略,无脑自大,后续的损失和伤亡一半要算在警察行动不当身上。
警察领导爱狗胜于爱同僚,坐拥高科技却看不出来黑社会的车是自动驾驶的,顶着机关枪包围空车,最后莫名中弹牺牲。
导演本意大概是让警察领导承担一些幽默感,但却不痛不痒最后只让人觉得他不专业。
被压做人质的警察经历中枪失血AED、被新手开膛取子弹缝合醒来后却面色红润精神抖擞。
坏人Danny中弹被捕后即使在医院大院里却无人救治,反而都在围观,这也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吧?
更不用提Will妻子藏匿的赃款,没有来源的大笔财富怎么躲过警察和税务?
32M的一半已经被警察缴获,剩下的钱中8M被Danny给了黑社会,兄弟俩夺路而逃的时候没见到他把黑包裹带回救护车,去掉追逐途中飘散的一部分钱,车上至少还有8M的绝大部分,甚至包装完整,后续调查其实很容易就能查出少了一包钱的。
除去这些不能自圆其说的部分和双标的部分,电影中充满了()正确的味道。
两个抢劫犯中的惯犯黑社会是白人,好人退伍军人是黑人;两个警察里上班时间谈恋爱被劫持的是白人小哥,维护同事为同事复仇的是黑人小哥;屡屡判断失误却傲慢自大的是白人警官(牺牲了),机智勇敢最强大脑是出柜的FBI小哥——实在不理解电影中穿插一段FBI小哥出柜实录对故事发展有什么意义,他是不是 gay 都不影响他的业务水平。
也不是说故事不可能这样发生,但全放一起就透出了一股刻意,或者说“重视”。
但我对主要人物的结局是比较满意的,基本是按照一报还一报安排的。
黑社会团灭罪有应得,Will 一枪伤了警察却也因为保住了他的性命得到了救治,Will 妻子获得了赃款可以治病,EMT全身而退。
只是在枪战追逐中受伤被害的无名警察和无名路人何其无辜。
我已经对 Michael Bay 无话可说了。
GTA大型cosplay
爆炸贝1小时25分才给我第一个爆炸镜头,抢银行连个手榴弹都不扔,这两年电影行业真的穷。
挺火爆的。我是指女主角。
迈克尔贝导演的最新力作!无论是影片的节奏控制还是镜头调度,都展现了绝佳水平,尤其是不断地从高楼“坠地”般的快速镜头、飙车时围绕高速行进的车辆180度大回旋镜头这些炫技的操作,都让观众直呼刺激!仿佛身临其境被紧张的节奏紧紧抓着走。主演吉伦哈尔引领一众实力派演员稳稳拿出了上佳演技,几位主演的视角展开后线索多而不乱,情感描绘也很到位,结尾的多条感情线收束让人十分感动。
迈克尔贝居然还有这一手意识,蠢笨俗套当然是,但对人物、车辆和镜头运动视角和运动形态的探索就已值回所有,可比那些彻底的陈词滥调精品强多啦。
So ridiculous it's awesome. 每个洛城居民最喜欢看的新闻直播追车抓人用无人机拍了一遍放在imax屏幕上夫复何求。I'd watch this over Batman or Nolan or any new A24 movie any day. ANY FUCKING DAY.
故事实在是没什么好多说的,所以尽可能在视听上调动你的感官刺激,各种无人机俯冲镜头,快切剪辑、特写穿插中近景,加上鼓点式的紧张音效,制造一种宛如过山车一样的头晕体验。但这也是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视效上极尽所能,但另一方面故事上又过于一眼望到头,甚至可以说全程“高潮”,看到最后未免有点累。文戏勉强能看,但基本也还是在we are伐木累中间打转。看完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要想日子过得去,总得身上带点“绿”。(?大雾。
爆炸救护车…
圣母男害死一个团队的史诗级翻车故事。
storyline不出所料地弱智。。但是观影蛮爽的。。。。太久没进影院啊啊啊
迈克尔·贝发现了无人机摄影,从此以后世界便是另一番模样。扎扎实实的bayhem,从疯狂的动作戏到土掉渣的煽情段落,爆炸贝彻底回归自我,期待他接下来的作品。
5.0/10 分。初看,蓝光。我是来看杰克·吉伦哈尔的,我个人最喜欢他的《夜行者》。看完才发现导演是狂轰烂炸贝贝佳。难怪这么吵。。。实在是太一般了,特别是这狗血的剧情,简直是无力吐槽。本来我以为看的是抢劫银行的高智商犯罪,结果却是一出生死时速,还是那种半桶水的。剪辑是真的乱,又快又乱眼花缭乱。。。
LETSFUCKINGGOOOOOOOOOOO
节奏挺紧张的,剧情很瞎编
真的蛮好看的,除了有点扯以外。
两个人消费120+看了个全程呜呜喳喳的电影,其实看之前也能猜到很难看了,但是就是觉得我们需要看一场电影,需要通过看一场电影来证明我们(似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今年几个票仓城市都历经劫难,听说连南京德基的影城都倒了,不胜唏嘘。Bork说,算了,就当支持一下电影院吧。
我寻思大陆版被剪掉的一分钟是那个FBI探员刚出场时的家庭情况。
导演在片中依旧秉持了他以往最擅长的高能动作片路线,采用多种运镜表现手法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动作巨制大场面,疯狂的情节内容,紧凑的故事节奏,这场洛杉矶有史以来最疯狂刺激的逃脱立现眼前。(转自1905电影网、时光网综合评)豆瓣电影的这个分数太低了点吧?是好看的动作电影啊。
在LAPD总部门口抢银行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