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一座山城小镇关乎夫妻情感的故事,《忘了去懂你》一同《万箭穿心》般,以其质朴的镜头与方言,营造了极为写实的电影氛围,在这座比邻重庆的小城里,那城那人那事,倾述着一个平凡中不平静的七年之痒。
没有浮夸的辞藻,也没有做作搞怪的桥段,电影《忘了去懂你》的真实,令人仿若并非在看一部电影,而是真实的走入了一个看似平凡普通却暗流涌动的家庭,开篇以并不和谐的婆媳关系为引,折射出了老年人缺乏关爱的社会问题,随之电影中的人物关系虽着剧情的递进就在不经意的生活话语间令人一幕了然,年近中年工厂濒临破产,又渴望在搏一把的郭晓冬饰演的木匠蔡伟航,经营着不温不火的超市陶虹饰演的陈雪松,以二人系平淡中却又饱含猜疑的关系得以展开剧情。
当爱情的灼热散去,面对现实生活的重压,时间淡化了情感,夫妻感情间透着冰冷,没有了沟通,彼此的猜疑代替了交流,丈夫发现妻子绯闻不断,曾与地产商老板有着理不清的旧情,当下又疑和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勾勾搭搭有了新爱,妻子同样总觉丈夫深夜不归看手机闻衣服满是猜疑,夫妻间没有了信任,其实这互相的猜疑又何尝不是因爱而生,只是当积累得以爆发,感情似乎也走到了终点,电影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其并非要给观众一个团圆性明确的答案,而是寄予希望观众能从电影中去读懂面对情感时坦诚与信任的重要。
作为重庆女作家的权聆,使这部四川风情人文浓厚的电影更趋近真实,人物把控细腻接地气,但这并非一部完美的作品,首尝试水剧情的青涩之处在电影的后半段尤为凸显,其妻子陈雪松与出租车司机和地产老板的感情过于草率收场,开放式结尾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影手法并非不可取,只是感情渲染不足的戛然而止同样令人倍感突兀,这种后期无力的苍白感使电影予人的情感积淀明显欠缺厚重,不禁稍显遗憾。
《忘了去懂你》虽有其剧情收尾的不足,但面对现实很多时候,正如这部电影的名字那样,因为生活所迫,我们逐渐遗忘了去读懂对方,那城那人那事,电影用一出小城中平凡夫妻的感情事,令人为之共鸣,知晓爱的真谛。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记得以前电视上经常播放一句广告语:“明天的明天你还送我水晶之恋吗?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婚姻里的人也经常会问:明天他还会爱我吗?
电影《忘了去懂你》也同样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部电影是女作家权聆的第一部电影,因为贾樟柯的监制,这部电影在微博上成了热门话题。
本片和许多描述七年之痒婚姻的电影一样,讲述了底层小人物面临的赡养老人、男人下岗、妻子出轨等问题,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压抑而苍白的婚姻图景,这也是激情遭遇生活造成的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说,婚姻最大的敌人是生活。
影片开场就展现了一个已婚女人无聊的生活场景,陶虹饰演的陈雪松在自家开的小超市里无聊的打盹、看电视、以及和前来换零钱的小年轻打情骂俏……枯燥的婚姻生活让她无聊,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新闻吗?
”她渴望激情、渴望理解。
电影中,她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猜忌与怀疑,郭晓冬饰演的丈夫蔡伟航不但不理解她,还怀疑她和初恋情人有染,同样,她也怀疑丈夫对自己不忠。
影片中,两人互看对方手机一段充分展示了夫妻之间的不信任。
同时,这一段也展示了电影蒙太奇的力量,两人在偷偷翻看手机的同时,电影同期画外音是电视剧《潜伏》里的对白,暗示着两人的婚姻关系像间谍一样。
他们已经成为熟悉的陌生人了。
电影就是这样,它截取了生活中片段给人看,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只是故事中男女,看到的还有自己,这就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力量。
观影过程中,一直在替电影中的夫妻惋惜:“如果他们不这么做或者那样做就不会出这样的结果。
”但是,生活在故事中的人永远看不到或者忽略了这些,他们只看到“生活在别处”。
电影中,女人因为男人不挣钱,殊不知男人为了干一番事业喝到酩酊大醉;男人以为女人不孝顺自己的母亲,而女人却偷偷给老人钱去买营养品;男人没钱投资,女人却冒着风险去找旧情人借钱。
他们都是按着自己的理解去看对方,只看到了生活的一面,他们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对方对自己的付出。
这种理解的错位,只能造成一个结果,他的柔情你永远不懂。
银幕面前的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不管以前如何相爱,在生活的磨砺下,也经常“忘了去懂你”。
人问苏格拉底应不应该结婚,他答:两种结果都会懊悔的。
就像冯小刚在《非诚勿扰2》里说的,婚姻怎么选择都是错,好的婚姻就是错上加错。
这才是婚姻的本质吧。
片尾,丈夫蔡伟航和妻子吵完架看两人婚礼的录像,录像中,两人笑容满面,幸福溢于言表,在司仪的口令下各种秀恩爱。
两下对比,生活带走了爱情,改变了两个人。
呵呵,又是一部让人看到悲剧婚姻的电影,还让不让人对婚姻有信心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规律吗!
婚姻到底是因为爱才在一起,还是因为责任。
知道为什么那么多艺术家文学家都没有结婚吗,很多就是因为他们读过太多的作品,看到太多爱情的始终,所以对婚姻产生了恐惧,对爱情的生命力持有怀疑,所以宁愿单身,或者只有情人,也不愿被婚姻所困。
受困于市井、世俗生活的不幸女性,哎,一切都源于幸福,不要否认婚姻的始,只是谁也不知道感情会在生活的日夜轮回中从量变发生怎样的质变。
其实不是忘了去懂你,而是而是一次次尝试去懂,却发现对方已经不愿意让自己懂,于是再也懂不了了。
逼自己的老婆做那件事,算不算强奸?
如果女人想用这件事告老公,能成立吗?
婚姻就让这事儿顺理成章吗?
还不能不愿意啦?
看到最后,出字幕了,我发出了“啊?
”的声音,就这样剧终了?
导演处女作,还需多多努力,逻辑的梳理还不是很顺畅,表现手法也稍差,可惜了演员的好演技。
前一分钟想杀了他,后一秒又感激拥有他,婚姻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中考验着明明相爱的两个人,也许会走一些弯路,也许还在思索是否可以重新选择,然而依然还相互陪伴着前行,就是最好的表达。
去爱,是个动词,只有这样才能让爱弥漫在四周,爱是包容,爱是成全,爱是理解,爱是宠溺。
年纪越大越能体会到爱的责任巨大和对应的付出。
愿所有的婚姻都可以白头到老,愿所有的老去都是相互陪伴。
看完这个片我忍不住要吐槽一下郭晓冬的普通话,故事发生在重庆白沙镇,整个片子都是以这个小地方为背景,所以我觉得如果用重庆口音来拍摄的话效果会更好。
而郭晓冬的普通话口音说重庆方言有点让人出戏。
一对七年之痒的夫妻,褪去了爱情的激情之后,留下的是无限的互相猜疑与吝啬。
电影中有个片段是蔡伟航在网吧看到自己的妻子与别人的桃色新闻之后回到家中,当他去洗漱的时候陈雪松翻出丈夫的手机开始查岗,又掏出丈夫的钱包查看,然后偷偷的拿走了蔡伟航的身份证,等蔡伟航洗漱完,趁着陈雪松睡觉的功夫拿出她的手机也在查找着意外收获。
这样的一对夫妻,最熟悉的彼此的人,如今却是最不相信彼此的人。
影片的开头的片段给人的感觉是陈雪松很霸道,对蔡伟航的母亲太过冷淡,可是镜头一转,嘴上抱怨婆婆不好的她知道是婆婆的生日之后还是去看望了婆婆,这代表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通情理。
她的丈夫把她带到她曾经情人的工地羞辱她,这是对她的不公平。
她和小吴的感情线并没有她丈夫想的那么不堪,她也不过是想气气他,在爱情中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小计量。
后来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带着孩子去做亲子鉴定时,她的那种失望再也抑制不住了。
珍惜眼前人,这五个字中包含了太多,既然选择了相守扶持,就给彼此多一点的信任,不要让爱情经历过时间的风霜之后变成渣。
影片暴露了婚姻中几乎所有的丑陋面,婆媳矛盾,夫妻猜疑,无数琐事带来的矛盾,麻木,争吵,疲惫,无力,这些构成的这对中年夫妻的生活常态,看完后只觉得无比压抑。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幕,雪松彻夜未归,伟航坐在沙发上,看着两人结婚时的录像,当时的幸福更加反衬出现在的一地鸡毛,巨大的落差,让人倍觉唏嘘。
中年夫妻就是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在时间和生活的挫磨下,他们早已放弃了解对方,而长久稳定的关系却需要动态平衡。
我始终紧跟着你的脚步,你也一直懂得我的需要,丧失了这一点,婚姻要么名存实亡,要么分道扬镳,这是大多数夫妻的常态,毕竟婚姻就是和漫长生活的一场较量,而鲜少有人能取得胜利。
但也永远有人,从未放弃过努力。
雪松,人如其名。
她讲,她的名字很有意境啊,因为生在东北 的大雪天,所以身为军人的父亲为她取名:雪松。
真的,这样的名字更像是男孩子的名字,女孩叫这名给人一种很刚强的感觉。
1.电影描述的大环境是处于这个社会偏底层的人群,人的精力主要用于生计,工作,忙碌。
所有的心思似乎都是焦躁与束缚的。
雪松羡慕有知识的中年夫妻,说他们的生活就是不一样,好有情调哦。
这倒出了她对浪漫生活的向往,可是她有她既定的责任和生活模式了,生活所迫让她没有条件去追求精神向往,这是一个矛盾的心理。
2.其实,我不认为生活总是无力改变,一个家的温暖氛围是所有人来一起营造的,当有消极与破坏性语言时,我们需要的是沟通,一个家庭里的人物关系只剩下互相拆台,而没有齐心努力的劲头的话,只会越来越糟糕。
所以,我国固化家和万事兴,真的是一个家庭最根本要素。
我们遇事需要多沟通,包括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互相尊重与关爱,不论是上一代与下一代长辈晚辈之间,还有同辈之间。
我想我们的聪明应该用在对待事情的时候,而不是对待人的时候。
影片中,雪松虽然与婆婆有芥蒂,但是她还是会感动于婆婆与女儿的小温情,亲情是最难割舍的情感,不是说不见就可以消除,血缘关系是最深的牵挂。
雪松给婆婆送钱,虽然仍然倔强得不愿从语言中流露任何切心的关心,我想中国人的交流为什么总要这么膈应呢,亲密的语言没有什么不好,爱是需要表达的,如果你永远只是做却从来不表达,那么对方对你的爱的感知力真的不那么多,人们都喜欢听让自己开心的语言,3.这个电影给了我们一个隐忍却坚强的女性角色,以及一个懦弱无能力的丈夫角色。
两个人都主要是猜忌对方的忠诚,却从来不去想改变自己让夫妻关系更和谐,让家庭生活质量更高,知识疲惫疲惫,总想逃离现在的生活有好的改变,却不愿做些具体行动,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共性,那就是习惯和惰性。
好的习惯让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坏习惯和惰性只会让生活更糟。
所以,人们日常的休闲很重要,我们需要时间去思考去休息停下来感受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慢节奏柔软下来,这样我们感知幸福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会更强,所谓一张一弛。
影片描述了一对儿夫妻的“七年之痒”,相对而言,更为紧张。
感情生活,事业家庭处处危机,步步惊心式的体验,随着导演营造的环境式表达缓缓揭开。
西南小城的闷热潮湿,人物额头与脖颈时刻都有的汗珠,透着人物内心的不安与焦躁。
生活化的情节直接了当,互相看对方手机,闻对方衣服的味道,甚至把妻子拖到荒郊野外去强暴以示主权,粗砺的风格间接把现代夫妻的不健康情感现状指向原始粗暴式的占有,如同禽兽。
陶虹与郭晓冬所饰演的妻子与丈夫都是现实中最常见的,女人有点儿姿色,跟小伙子玩儿暧昧,与丈夫疏远,婆媳关系紧张,还有点模糊不明的“过去”。
丈夫中年下岗,为生计发愁,窝囊没骨气,小心眼儿,没啥本事脾气还不小。
结局采取了留白的方式,妻子要离婚,夺门而去,丈夫尾随,黑幕升起。
或许在导演心中,家庭仍旧是最后的选择,中国女性本就有着太多的无奈。
在影院看完《忘了去懂你》,忍不住要多说一些。
真可惜,这么好的影片,几乎无人问津。
空荡荡的影院,稀稀拉拉坐了一点人,远没有平日大片放映时的热闹。
看多了平日暴躁喧嚣的大片,初初回到这种节奏缓慢意境淡然,讲述老百姓平淡感情和平凡生活的小众电影,咋是有些不习惯。
没有片头,直接切入,毫无预兆,感觉的确有些闷。
本来就坐着稀拉几个人的放映厅,才几分钟便有人离场了。
更加担心自己好心邀请友人观影,却是一部闷闷的烂片,好不尴尬。
可是极快的,你便被小陶虹和郭晓冬淋漓尽致的表演,电影有些躁动不安的情绪,以及各中矛盾一触即发的情境吸引和感染,瞬间融入其中。
剧情逐渐展开,男女主角以及一众配角狂飙演技,这个发生在重庆某小镇,讲述社会底层小人物生存艰辛,以及婚姻中男女的细腻复杂情感的非普通故事,开始淋漓尽致的展现。
它瞬间让你忘记,你自己到底是谁。
实在过瘾。
电影讲述了一对小镇夫妻,如何在生活压力下,面对婚姻七年之痒的种种困惑和矛盾。
命运给了他们诸多难题,也给了他们再次选择的机会。
面对种种诱惑,可能的错觉,自己都无法看清的事实和真相,如何和内心那个懦弱胆小的自己抗争,特别是对于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男主角而言,是一个大难题。
但最终,是爱,责任,理解和宽容战胜一切,使这列几乎要土崩瓦解的婚姻旅途得以继续。
故事发生在火炉重庆的夏天,炎热的天气,不仅让男女主人公和一众配角衣衫汗津津,头发湿漉漉,更渲染了他们内心的躁动不安,和种种矛盾一触即发的气氛。
电影拍得相当真实朴素,情节不算跌宕,就是普通人的普通故事,完全没有那些司空见惯的华丽。
也许用当年特别流行的马伊琍体,最能贴切表达电影所要传达的主题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早在《空镜子》时期,就很喜欢小陶虹,她是那种很有灵气,始终给人一种既舒心又跳跃的如小兔子般的演员。
这种气质在大陆女演员中是很少见的,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喜欢她在《空镜子》中塑造的那位始终被姐姐的光环遮挡的,实则内心敢爱敢恨的姑娘。
如今,时过境迁,岁月早已爬上她的额头,步入中年的她,演技却愈发精湛了。
在这部电影里,小陶虹把女主角内心细腻又充满矛盾,极有层次的情绪拿捏到位,很多东西似呼之欲出,又在临界点上戛然而止。
这让观众抓狂又过瘾。
而一号男主角郭晓冬,在片中饰演小陶虹的丈夫,相对女主角情感的含蓄内敛,他在片中的角色定位要奔放些,富有男性的阳刚和爆发力。
他将一个来自社会底层,自尊又自卑的中年普通男人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和女主角的表演很是呼应。
这两位毫无市井世俗气的演员,在这部电影里,却要无痕迹的刻画出社会底层小人物身上特有的市井气。
那举手投足,眉眼之间皆是戏。
当片中男二号,一位年轻英俊的,一直默默爱着女主角的出租车司机,驾车带着落寞的女主角来到废弃的民国建筑内,当他独自爬上空荡荡的高台,没有任何煽情的,对着站在台下的女主角唱出“我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
我哭了。
也许是被他的真挚和执着打动了,也许是想起了过往。
似乎每个女孩的生命中,都出现过,或在正确的时间出现,自己却未曾珍惜的男孩,或在错误的时间出现,自己无法去触碰的人吧。
这是电影永恒的主题,更是人生永恒的遗憾。
影片从头至尾都弥漫着山城重庆的夏日气息,显然此刻你不在那里,你正在舒适凉爽的影院里,可这部电影就能够让你直接穿越过去,感受影片里季节和情绪的双重躁动。
电影里弥漫的这种感觉,很有越南经典电影《青木瓜之味》的气质,夏日的躁动不安,一切蠢蠢欲动又莫名克制。
仿佛即将要发生什么,仿佛又原地停滞。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不该错过,需要慢慢去品的好电影。
能够静下心来,看这样的一部电影很不容易,却一定会很有收获。
在这个一切都需要关注度,需要爆炸式宣传,需要愚蠢的名人效应的商业社会中,这样如此出色的娓娓道来的,演员表演不露痕迹的国产小众电影,却不出所料的被埋没了。
没有宣传,鲜有人问津,拥有最差的排片时段,最短的上映时间,被大片狂轰滥炸的挤压,几乎很快被撤片,是这些优秀小众国产电影共同的命运。
而那些声势浩大的烂片,一边被骂,一边大家又争相去买票,一不小心就出来个炸天的票房,这真是国产电影的悲哀啊。
面对这些很有诚意却名不见经传导演的作品,倘若广电总局再不采取些保护性措施,或者引进分级制度等,面对资金和票房的压力,此类电影市场会越来越窄,这种“好电影无人问津”的窘境,会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此类电影无人去拍,想看的人也无处找片的尴尬遗憾境地。
不要除了去电影节,他们别无出入。
这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希望我们观影者也可以慧眼识佳作,不要做随波逐流的人。
推荐给大家可能是2014年公映的最好的国产电影之一-《忘了去懂你》。
( 初稿写于2014年某个夏日午后 )
《忘了去懂你》是导演权聆的银幕处女作。
陈雪松是现代典型的中年女性的代表,总觉得在她身上少了些什么,因为悲哀而迷失了自我。
和蔡伟航的婚姻一直在冷战和热战中盘旋。
当他们的爱情灼热散去,同时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却让时间消磨了他们的感情,却没有磨平他们的棱角。
他们的生活看似平淡,可丈夫瞒着妻子借钱给朋友,妻子埋怨丈夫没情调,生活的磕绊中,丈夫怀疑妻子与人偷情,又怀疑和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勾勾搭搭有了心爱……彼此的猜疑代替了所谓的沟通。
就这样彼此失去了所谓的信任,这一切的在乎又何尝不是因爱而生,就在积累所有的矛盾到了尽头时,他们的婚姻也貌似到了终点。
其实他们是彼此爱着对方的,就算最后到达的地方,没有任何人能分担,谁能永远独自去闯荡,就算将灵魂筑成围墙,也不可能安然无恙。
何不就勇敢走到边疆,何不彼此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爱情里没有谁是自作多情,说出来才是最真的美丽。
彼此两个有多不一样,任性倔强都能原谅,不完美又怎样,痛过疯过 ,再不问然后呢爱情不怕失望 只怕你我少了一份健忘,忘了懂我。
爱情到了半路,不必不孤独。
哪怕遗憾 是一辈子必经的流浪,心还是会发烫。
人生半路, 谁先离场。
从不奢望 幸福能无限延长如果还能 在无怨无悔去爱一场我不留恋 错过的每一个天堂忘了去懂你爱情半路 我不孤独抚平旧创 背起了新的行囊重复回忆 能洗掉生命中的狂妄不对自己说谎人生半路 我不离场尽管命运 总是比爱还嚣张我会守着 一寸一寸握着你的力量等在未来 藏一段最美的时光用最熟悉的陌生人来诠释着部电影史再完美不过的。
内容来自 大众影评网
王紫逸这种痞子模样,不是荷尔蒙,更不值得鼓励,你TM谁啊,勾引人家有女儿有老公的女人?谁也不希望自己三十岁的妈妈被别人拐走有外遇,也不希望自己老婆有外遇。郭晓东这个角色憋屈,女儿不像他就去做亲子鉴定,有点许三观的感觉,但是他太自我,太固执了,干不了就拉到,再想办法,你女人找她的前男友借钱你也好意思拿?现在是讲法治社会,所以不能对那些说闲言碎语的人,开出租车的那个人,使用暴力,能做的就是自己混成功,没别的路。婆媳关系,七年之痒,这类问题是常态化问题,导演注意到了这个,但是只是抛出了问题,并没有好好地解决。要成功,一要脸皮厚,二要能说会道,三要抓住机遇。急功近利的社会,物欲横流的环境,人们评价你不是看你努力的过程,他们巴不得你放弃变得更差,他们踩一脚,可你不能自己放弃自己。短视频剪辑标题诱导垃圾
演员很努力,故事没讲完。
唯一缺点是戏多,其他都挺好,尤其是演员,对婚姻和世俗的关系把握到位
沒事找事的傻逼男
结尾???是我电影没下完吗
人与人之间在很多时候都是误解大于理解。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说过一句话:“恋爱是美丽的误解,结婚是凄惨的理解。”
情节生硬,对白不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不适合当导演。
缺少爆发力,尤其结尾。
很好看啊~王紫逸很帅呀~
电影很像欧洲片,闷,结尾也是嘎然而止,小桃红表演100分,郭晓东的话,为什么一直演渣男?明明就是很帅。 小吴的话,不够骚,不吸引啊,有点遗憾,给分的话,3星,主要给的是摄影音乐小桃红。
前面都还可以,够7分,本来想给4星拉拉分,可是结尾太仓促了,甚至有些莫名其妙。陶红、郭晓冬的演技不错,导演也比较认真,剧本还可以吧,不知道为啥就烂尾了。几十年的婚姻不出问题太难了,解决了可能就是外人眼里的美满,过不去了难免要做个了断,人到中年的坎谁也躲不过。幼稚是男人的通病,也是男人的活力!
点的选择没有错,但故事的铺陈总是感觉或不到或有离奇,人物把握还是有所欠缺
生活总是囿于一角又苦苦挣扎常会导致没事找事。叙事清晰,镜头也问,只是立足点弱了。
以这样的群体为主角的本土电影太少太少,所以出了这一部很值得去看一下,而且演员表演和剧本都不弱,编剧和导演都是同一人,可似乎导演的导演功力远没有编剧功力那么扎实。喜欢本片那个无言 结局设计,截然而止,很好。。。
就是一电视剧都略显得直白了。女性幻想的唱《传奇》表白之流的,不觉得较土鳖吗?结尾也很差,没有一丝半点回味的空间。
生活化的电影,女性心理的描写很细致。忠诚很多时候建立在宽容之上。 生活就是需要有沟通才能相互信任。
爱无返程,奋不顾身,忘了去懂你。这些年的小众圈的文艺片的男神不就是那几个人嘛,郭晓冬,秦昊,耿乐,黄觉。
補記2013大銀幕看, 那會還叫陌生....
7212——婚姻除了得有感情,还得有信任——2022.2.5
感觉故事都还没怎么展开就结束了。节奏并不慢,故事也较杂,所以整部影片看上去没有重心且头重脚轻。其实处理这种故事恰恰就该用监制贾樟柯的做法吧,尽量的冷静和旁观,让故事变成生活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