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生一页
Epizoda u životu berača željeza,三不管人生(台),采铁人的渺生一页,采铁人生命中的一页,收废铁的人生插曲,An Episode in the Life of an Iron Picker
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
主演:纳兹夫·穆吉奇,塞娜达·阿里曼诺维奇,瑟穆萨·穆吉奇,桑德拉·穆吉奇
类型:电影地区:波黑,法国,斯洛文尼亚,意大利语言:波斯尼亚语年份:2013
简介:纳齐夫和他的女人塞纳达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生活在远离城市中心的罗姆人居住区,纳齐夫每天出门找些活计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塞纳达则在家里做饭洗衣带孩子。在没有留意的情况下,塞纳达怀了五个月的第三个孩子胎死腹中,然而因为没有医疗卡,也没钱支付980波斯尼亚马克的手术费,医院拒绝为塞纳达做手术。纳齐夫做了一切可能的尝试——..详细 >
是不是没有医保就不能看病,坐在家里等死。平实的镜头下有深深的质疑。
让我想起《卖炭翁》,原来这并不是一部纪录片,真实性的冲击有,但少了一些。结尾的淡出,仿佛在说“好了,看完别人的故事了,回到你自己的生活去吧。”没有一点留着观众的意思,喜欢这个结尾。
想想剧中演员在5年后的经历,觉得这译名更绝了
喜欢的电影类型。伪记录片形式,素人出演,以第三者的角度叙述一切,克制不煽情却让人感觉到刺骨的凉意。
波黑拾荒族的惨淡人生,纪录片也没拍这么晃的,看得头晕,就这还拿银熊呢,眼瞎。
电影真实到不像电影而更是生活本身,伪纪录片式的手提摄影记录了底层人物的贫穷与困苦。全篇没有配乐,只是以一个旁观者是姿态在冷静观望,让我看到了达内兄弟的影子,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一直是我的最爱。
影帝去世前买了张去柏林的车票
不怕死,也不怕活
三星半#十年回顾#莫名想起了大刘的《赡养人类》,或许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事情才会有转机吧
很真实,几乎没有什么戏剧冲突,更真实的是在电影以外男主在18年因为贫穷而去世了。对他们来说治不起病只是他们生命中最正常的一页,展现得都是最正常的生活。他们参与了战争,却在战争结束后被丢弃,很艰难地活着,而我们认为可能是非常悲惨的故事可能真的就是他们一天天的日常。2023-1-16看
看来看病难看病贵是全球性难题。中文译名太好了,渺小的人生中波澜起伏又平稳的一页
这么痛苦这么真实的75分钟,摇摇晃晃的人间
比达内肯洛奇更彻底地剥去戏剧性,试图让电影完全以生活的面貌呈现。
前面很平庸,結尾纔有亮色,很切題---這一頁在借了保險卡,砸了車以後翻過去了,一家人似乎高高興興迎接下一頁。誰知道到時候能不能翻過去?
当面临困苦时,这个世界反而更加冰冷、残酷。底层人民一场病就能轻易摧垮,唯一能做的就是坚韧的活着。导演纪录片式的表达,不加修饰的现实场景呈现不会合一些人胃口,没有天降好运,也不会路遇贵人,这就是真实的贫苦人民。就像有人说这海报好看,看了就知道这是泣血的控诉。
为什么不能找活干,为什么非要生。见了太多吉普赛人就是偷抢,要么就和主人公一样捡垃圾,赚钱的活塞到他手里他还是要捡他的垃圾,下一代跟着一起捡垃圾长大,又重复上一辈的人生。根本无药可救。还要道德绑架医院不够慈善。无病呻吟,我不同情。
穷,其一生;尽,所不能。
钱难挣屎难吃娃难养
说实话我不明白男主怎么拿到影帝的,我感觉这片子根本不用他发挥演技……
生活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