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选择

Kongens Nei,国王的抉择(台),The King's Choice

主演:加斯帕·克里斯滕森,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卡尔·马克维斯,图娃·诺沃妮,卡塔琳娜·舒特勒,埃里克·黑维尔,斯韦恩·廷德贝里,茱莉安·柯勒,安德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瑞典,丹麦,爱尔兰语言:挪威语,德语,丹麦语,瑞典语,英语年份:2016

《国王的选择》剧照

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2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3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4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5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6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3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4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5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6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7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8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9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20

《国王的选择》长篇影评

 1 ) 坚守

看这部影片,你会觉得简直是在搞笑,发动军人还要用信件,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黄花菜都凉了几拨。

打个仗见到几十个德国兵,挪威人就说人太多,打不过,一点没有战争惊心动魄的感觉,顶多算个局部小游击战。

但挪威只是个小国,小国的坚守虽然看着让人憋气,不过人家毕竟一直争取中立,不想打仗嘛!

科赫部长说:“就像希特勒说的'当一个民族屈服于外来侵略就不值得存在',我们拒绝这种俯就。

”不容易,明知必败仍然坚持是真勇敢。

国王在森林里逃窜,真如丧家犬,这时候让我想起中国在二战时没有制空权,是否也是这个惨样?

其实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国王对君主立宪制的坚守,不干预政治,与他儿子的对比,这也是蛮重要的一部分。

片尾字幕上打出国王的选择虽然干预了政治,但是为了挪威的自由、民主、政治,包括国王发表的演讲中提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的底线,当然议会如果选择为了避免大量的挪威年轻人妥协,他也可以理解,都表明人家真心是把“权力归于议会”当作严肃的原则来对待的。

为什么挪威没像丹麦一样,估计就是因为吉斯林,如果他不跳出来,国王还是会愿意和妥协的。

德国大使也是蛮悲情的,隔着屏幕为他着急,那张苦情的脸那么真诚想要避免愚蠢的战争,可有什么用呢?

他不是真正的掌权者,他敬爱的元首早就宣布了挪威的命运,妄图通过劝挪威人投降满足希特勒的野心,从而避免战争,真是痴人说梦,不过人家毕竟是好心啊。

 2 ) 请认真对待历史人物

1940年9月,纳粹德军发动闪电式袭击丹麦和挪威,在国力悬殊,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四小时之内,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昭告丹麦全国投降纳粹,差不多同一时间,挪威首都奥斯陆在德军仅损失50名军人的情况下被攻占,挪威政府一片悲观,投降浪潮占据主流,哈康七世,这位近70岁一生奉行不干政的挪威第一任民选国王,第一次干预了政府决定:拒绝投降,挪威虽然只是一个小国,但也是独立民主自由的国家。

有感于哈康七世的勇气,百度百科了下“哈康七世”词条,评价里其功绩仅为一条:1954年10月5日与中国建交。

 3 ) 挪威国王的无奈、现实与勇敢

这个国家在干什么?

二战前,希特勒竞选、在任德国首相时,那么多极其煽动式的演说,在民间、著作、网络广为流传,作为欧洲工业大国,尤其重工业如此发达,邻国们都只当与我无关的看戏吗。

国家被入侵,问国防部长,“我们的军队呢?

”“正在努力集结。

”听出什么暗意没?

国王明白,所以他下一问直截了当“靠什么联系?

”“书信联系。

”而不是问的“要多久?

”王储嘲笑“我们的军队是靠书信联系”。

德国这么多的武器、军工设备、军队难道是凭空冒出来的?

平民逃离空袭,暴露在敌机下飞奔,以为是去防空洞,NO,德国就在身边,他们要报复一战失利带来的严重恶果,他们愤恨,可挪威这个国家没意识到,他们没有防空洞,国王和平民拼命跑往的避难所是森林,居然是森林。

他们的军队在正式开战后3天就投降了。

弱国的外交选择?

很多欧洲国家二战时选择中立、投降、原自自身的柔弱,欧洲经济的崛起看似成为人们物质生活羡慕的对象,杜车别在《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书里,提出一个观点“民富不等于国强”,法国二战时,堪称世界陆战军队最强,也是一周就降了。

而弱国更无外交,因为没有可以谈判的资本和条件,挪威国王的哥哥丹麦国王选择投降,不能轻易的骂他怯懦。

而挪威开始的中立,也是在力求避免战争,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打不赢。

只要不助纣为虐。

欧洲贵族的骄傲看《至暗时刻》时有注意过和《国王的演讲》不一样的地方,约克郡公爵(英国国王)从不与平民接触,即使表现的再亲民,也不会和民众交流。

而丘吉尔贵族出身,开始也不与平民沟通,直到被政客利己的威胁下,仍要选择相信希特勒的友善时,他才焦头烂额第一次坐地铁,想起了去听听民众的心声。

这部,挪威国王整片,除了与小士兵的几句调侃外,也看不见他与民众的关联。

亮剑的勇气昨天刚看完一部高分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历经4个有为皇帝,100多年误解、隐忍、努力,才实现了一个国家尊严的维护和民众的高度认可,就是“驱赶匈奴,不再忍辱和亲”,陈汤上书武帝奏章中霸气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国王拒绝承认德国操纵下的政府,就是国家的主权不容侵犯。

中国尚用了这么年努力才有了亮剑的底气,何况一个小国呢,实属难得。

民族尊严、主权有多重要,首相回绝德国大使时说“你们首相说过,当一个民族屈服于外来侵略就不值得寻在”。

外交官与军人的区别本片是个很好的例证。

最后奉上一段希特勒部分演说词,看看为什么丘吉尔是有远见的。

1938年新年致辞在一九三七年的辉煌岁月里,我们伟大的德意志帝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现在我们的国民产值已超过了大不列颠,除了那个杂种组成的美利坚和天天谎报假数字的苏联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能赶上我们,我们成了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

让该死的《凡尔赛条约》见鬼去吧!

我们强大的德国军队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八十万,我们的武器现在世界一流,这是欧洲和世界第一流的军队,德意志已经真正复兴了,万岁!

从耻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仅仅二十年啊,德意志重新站起来了。

让世界看看吧,德意志是永远打不倒的汉子。

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德意志是真正的优秀民族!

我们日耳曼人是最优秀的人种,只有我们日耳曼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那些劣等种族象蚂蚁一样的瀿衍,占据并浪费着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这是世界秩序的不公!

伟大的德意志有义务改变这一切。

德意志要战斗,德意志要复仇!

新的三八年将是划时代的一年,德意志雄狮终于要出击了!

我们的目标是捷克!

我们的目标是巴尔干!

我们的目标是波兰!

我们的目标是巴黎!

我们的目标是西伯利亚!

 4 ) 又臭又长,怎么凑出来的2个小时

节奏拖沓的要死,逃亡和旅游一样。

而且后面明显感觉要加快进度了,后面每个时间刷一下,啊哦,过,前面节奏就起不来,一直慢悠悠,有必要吗,虽然民众死了,但是国王非常的有大义,就差明说我是因为尊重你们,所以去死吧。

结尾那些说教味的虽然国王怎么怎么,但是维护了民众的什么什么,虽然死了,但获得了自由这种话,合着是自己都不知道拍了什么还要整个注释出来是吧。

纯纯恶心人。

 5 ) 国家的尊严

对于欧洲的电影挪威的电影并不是特别熟悉。

今天看到这个电影感觉这个电影很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讲述了挪威在二战面对纳粹的疯狂打击国王的坚定!

虽然挪威是一个小国家,面对强大的敌人没有选择妥协。

坚决反对了首相的辞职,坚信一定能赢得胜利。

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站了出来,表现出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的伟大。

作为一个没有实权的象征不仅面对外国的压力还有本国的政府的压力。

该片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6 ) 国王的选择: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国王的选择”,这部电影是挪威今年选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作品,进入了最后九强,虽然没有能够跻身五强赢得提名,但质量依旧值得肯定。

电影讲述了二战时期,1940年4月9日,德国军队濒临奥斯陆,挪威国王面临着一个选择,到底是选择投降,建立傀儡政权;还是选择抵抗,在炮火之中寻求新生。

无论决策是什么,都可能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

第一,皇冠。

每个人都在渴望着财富、名誉、权利和地位,因为那是正在存在感的直接手段,人人都想要名垂青史,而不是时间长河里碌碌无为的一粒尘埃,但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那顶皇冠的光鲜亮丽,却看不到皇冠的巨大重量,几乎可以压垮肩膀。

即使是国王,褪下皇冠之后,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父亲,一个祖父,一个老人,一个饱受悲伤折磨的人,一个面临炮火无比脆弱的血肉之躯,一个会害怕会恐惧会犹豫会柔软的普通人。

可是,他却必须承担起整个皇冠的重量,承担起一个国家的命运,因为一旦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那么承受后果的是整个国家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壤上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就好像“蜘蛛侠”里说的一样,能力越大,责任越重。

选择投降,那么整个挪威就将生活在纳粹的阴影之下,失去自由,也失去了脊梁和灵魂,国王的兄弟所统治的丹麦已经投降,于是挪威暴露在了德国的炮火之下,一个选择,波及的很有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欧洲大陆,乃至更广。

选择抵抗,那么意味着挪威也将加入战争,不仅仅是正值壮年的的军队将会陷入炮火泥沼,就连年轻一辈也将要走上战场,面临生死的考验,这很有可能将会影响挪威未来十年、五十年、乃至一个世纪的发展。

选择本身不困难,困难的是承受自己选择之后的后果。

一个国家的重量,几乎要压垮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的肩膀。

人们只看到了皇冠的璀璨,却看不到足以摧毁灵魂和生命的责任。

第二,自由。

其实,选择放弃是最简单的事,选择坚持才是最为困难的,因为坚持需要两倍、三倍乃至更多的力量才能走下去。

其实这就和生活一样,选择忍气吞声、碌碌无为、隐藏自己,随波逐流,这是更加简单的,犹如行尸走肉一般,苟且偷生;但选择打破自己、冲破束缚、改变现状、开拓创新,这需要更大的勇气,也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

但,放弃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对于国王来说,投降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抵抗、放弃了战争、放弃了整个国家的脊梁,也许他们暂时赢得了喘息空间,但这个国家的灵魂就彻底分崩离析了,甚至有可能永远都再也站不起来,苟且偷生的代价是后背子子孙孙的屈辱和沉重。

也许,选择抵抗将会困难重重,每个人的生命都将遭遇危险,甚至可能整个国家都遭遇重创,依旧无法抵抗德国军队的铁蹄,但至少,他们的脊梁依旧挺直起来,依旧能够堂堂正正地延续下去,依旧能够在子孙后辈身上看到不屈和坚毅。

这种财富,是几个世纪沉淀下来的财富。

所以,即使国王知道,一旦他选择了抵抗,那些年轻的生命就可能将会葬送在冰天雪地里;即使国王知道,一旦他拒绝了德国的劝告,他和他的家人也将会面临生命危险,包括他只有五岁的孙子;即使国王知道,一旦他选择了反抗,整个挪威都将面临德国的怒火,他们很难抵抗,可能最终的结果依旧是沦陷。

但,他还是挺直了那几乎崩溃的脊梁,勇敢地说“不”。

这让我不由想起了已经灭亡的大清帝国。

第三,电影。

整部作品透露出了强大的历史厚重感,以及在社会潮流背景之下的个人无力感,犹如一幅恢宏的油画,让人惊叹;北欧电影那种特有的凝重和凛冽,在演员内敛而细腻的演绎之下更是令人动容。

剧本以国王和不同人物之间的交集来勾勒出一个特别的形象:老迈而脆弱,却依旧坚强地扛起了所有重要;脆弱而迷茫,却咬紧牙关挺直了脊梁;彷徨而悲壮,却不屈不挠地承担起了自己的命运。

从国王到他的儿子,再到他的孙子,他们统治挪威超过了半个世纪,至今,挪威人民依旧十分尊重皇室。

因为,这是他们赢得的。

顺带一提,挪威政府选择了抵抗,但三个月之后还是被德国攻陷了;可是这段历史却成为了挪威人的自豪。

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不识时务者呢?

傲骨不能屈。

 7 ) 电影背后的历史

电影讲述的是二战的威瑟演习作战,即是Unternehmen Weserübung.这是二战前期(1940/04/09),纳粹德国对丹麦和挪威发起的袭击。

袭击的战略目标一是占领挪威的港口,以扩大纳粹德国对英国时的出击阵地;二是为了控制波罗的海,避免海上封锁,保障纳粹德国顺利地从基律纳(瑞典),通过纳尔维克获得足够多的铁矿石以供其军火工业使用。

而Nicolaus von Falkenhorst认为丹麦是这条航线的必经之地。

不过无论丹麦和挪威都是中立的,尤其是丹麦。

丹麦在1939年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不过尽管这样,纳粹德国依旧给两个国家发了最后通牒,只要它们投降,就保证其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挪威拒绝了,而丹麦在经过几个小时的短兵相接后接受了,直至四月九日的夜晚,丹麦已经被完全占领。

为了进攻挪威,纳粹德国一共出动了五个军舰组:第一组前往纳尔维克,由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和格奈森瑙号战斗巡洋舰远距掩护,10艘驱逐舰运载爱德华‧迪尔特将军率领的2000人山地部队。

第二组前往特朗赫姆,由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和登陆部队1700人组成。

第三组前往卑尔根,由科隆号和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炮术训练舰刹车号,运输舰卡尔·彼得斯号,两艘鱼雷艇、5艘摩托鱼雷艇和登陆部队1900人组成。

第四组前往克里斯蒂安桑,同样是轻巡洋舰卡尔斯鲁厄号,以及3艘鱼雷艇、7艘摩托鱼雷艇和登陆部队1100人组成。

第五组前往奥斯陆的则是由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前袖珍战列舰)吕措号,轻巡埃姆登号,3艘鱼雷艇、8艘扫雷舰和登陆部队2000人组成。

此外还有U-boot潜艇在保护波罗的海的水面舰艇。

这几组,除了奥斯陆那一组和克里斯蒂安桑的那一组都顺利按照预计时间登陆。

在克里斯蒂安桑,由于大雾,他们在早上6点,已经比预计时间晚了45分钟后才开始试图进入峡湾的入口,到了11点的时候,卡尔斯鲁厄号才在火力掩护下突破进入了港口。

奥斯陆方面,这本来是作战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重巡布吕歇尔号在5点15分接近位于峡湾最窄处的奥斯卡博格要塞时,被岛上已有48年历史的德国制老旧大炮命中,之后又中了两枚40年前制的鱼雷,失去控制。

6点23分时布吕歇尔号翻覆沉没,这是布吕歇尔号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执行战斗任务,其上2,202名船员和战斗人员中有830名死亡。

不过尽管如此,奥斯陆仍旧被纳粹德国的伞军占领。

1940年6月7日哈康国王和国会转进英国成立流亡政府,1940年6月10日,挪威中校 i.G. Roscher-Nielsen在特朗赫姆正式签署了投降文件,同时任命了Josef Terboven作为占领专员。

德国在这场战役中一共死了1317人、1604人受伤、2375人失踪,除了人员,战舰的损失更是惨重:一艘重巡洋舰“布吕歇尔”、二艘轻巡洋舰、十艘驱逐舰、一鱼雷艇以及四艘潜艇,海军历史学家迈克尔说德国舰队失去了近一半的水上军队。

空军方面,损失了242架机器。

盟军方面,英国损失1896人,挪威1335人,530法国人和波兰人。

在海上,英国失去了一艘航空母舰,二艘轻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6艘潜艇,共有500人死亡。

 8 ) 一个艰难的选择

 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从小患有严重的口吃,最后,在莱昂纳尔的治疗下,终于克服口齿,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

这个简单朴实的故事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大的戏剧张力,首先就是因为细小的事情发生在了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身上。

时值二战,作为一国之象征的国王,需要发表演讲来凝聚人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口吃治疗就变得尤为重要,细小的事情变得兹事体大。

情节上的生动显然不足以撑起整部影片,最佳影片需要方方面面的完美。

 9 ) 选择。

这是一部包含历史的片子,在1940点四月九日,当时正是二战爆发的时候,德军兵临奥斯陆,而挪威国王必须选择,是选择自己还是人民。

片中的演员虽不是什么大牌,演技却是精彩。

全片精彩的地方有很多,政府上下,首相,外长,议长面对困境的压力,布劳尔为了拯救大局的焦头烂额以及国王护卫队里面的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庄严。

这部片子把历史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外面面前,值得我们一看。

 10 ) 一切为了挪威

威瑟堡行动对于挪威和丹麦结局是如此不同,面对哥哥丹麦国王选择不战而降以及强敌压境傀儡政府政变的局面,挪威国王在艰难抉择面前最终选择了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退位并流亡。

这虽然是对政治进程的一次干预,但他为挪威的自由民主和独立尽了他的职责,因为他的座右铭就是一切为了挪威。

这就是一部"挪威战争"的历史剧情片,十足的现场感扣人心弦。

《国王的选择》短评

20191026@陆家嘴百丽宫(挪威影展)

4分钟前
  • #木鼓鼓🌈#
  • 推荐

小国的抗战史,小国国王的尊严。人物塑造的都很有鲜明,喜爱小孩虚弱坚定的国王,沉着果断下令主动进攻敌舰的上校,为了和平极尽努力的德国大使,还有茫然无知只会笑着给国王敬礼的年轻士兵。来自战争边缘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个经历太多战乱的民族,实在有些寡淡。

9分钟前
  • 夸张到底
  • 还行

皇权有旧事,主权有外侵,民权得维系,终遭倾覆苦。责任推政府,却是老狐狸。

13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还行

弱小国家也有尊严,名义国王亦有坚守。本片没有铺天盖地的枪林弹雨,没有悲壮惨烈的贴身肉搏,也没有震天动地的夺目誓言,只有不同人的拯救探索,落荒的国王不落魄,战争狂的外交官最反对暴力,年幼的士兵怀揣赤子之心行下最有敬意的军礼。宪法里的国王没有选择,但国王可以代表人民做出国家的选择!

15分钟前
  • 载木拓
  • 推荐

好处就是听听易卜生国家的语言怎么讲?剩下的就是看国王怎么样逃来逃去。

17分钟前
  • 一粒家田米
  • 还行

无爱。随便看了下

22分钟前
  • N
  • 较差

一切为了挪威让这个外来的皇族得到了世界的尊重

27分钟前
  • 金属
  • 还行

挪威关于历史和战争的电影。一个北欧国家拍关于战争的电影实在有些为难。全片重点在于国王在历史生死关头的坚定决策。国王或许亲和而柔软,但作为挪威第一个民选国王的尊严心在大军紧逼和飞机轰炸下丝毫没有折损。一个小国也有说不的权利和尊严,以史为鉴。

32分钟前
  • lyfcanfly
  • 推荐

哈康国王逃难记 #挪威主旋律#

34分钟前
  • 江湖遠人
  • 推荐

赶上影展,有幸看到这部电影。个人对二战历史不太了解,德语和挪威语也听不出啥区别,以至于观影期间有些地方跟不上(这个诡异的翻译也有责任)需要映后查资料补足。因为对历史事实不了解,所以对影片中的艺术处理更敏感。电影里用了很多手持镜头和那种忽然放大的特写,临场感很足,感觉有个摄制组一直跟着国王一家,我的心跟电影角色紧紧连在一起;电影里每个角色都很细致,比如国王一直是个柔软的人,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有自己的坚持,尽管有一种划水很久突然让你担大任的无奈(比如恋家不想走,不如犹犹豫豫,比如窝在地板上给他哥打电话等等)很立体

37分钟前
  • Banana
  • 推荐

好莱坞全世界都在学

41分钟前
  • ng
  • 还行

【杭州挪威电影展】国王是一国之王,但他也是国中之普通人,民主选举选择了他,他因代表人民,在危难时刻两难,挪威的主旋律。另一条线是德国外交官,他与国王之间的联络剧情都略去了,以一些战争场面代替来转场,但有些战争场面略显多余,比如那个年轻的小战士,让国王线的节奏和情感有点失衡。

46分钟前
  • 残花
  • 推荐

精彩,算是现代片里把开战气氛渲染出色的范本,结合现在疫情造成的氛围,更能体会那种“战争一秒一秒地迫近”的紧张感。少有的战争/轰炸场面也都处理得非常得当,fjord炮台战看得惊心动魄。演员们的表现(选角也细致,德方角色都是德奥系演员)都非常出色,看得出来是非常用心的。唯一的不足是那个美式情景剧般的镜头调度于我而言拉低了档次,若能有《国王的演讲》的镜头感就完美了。

51分钟前
  • CNBorn
  • 力荐

不够深刻

52分钟前
  • 阿瞒冲起来
  • 还行

@2024-06-03 20:12:44

53分钟前
  • 虾仁🐷心
  • 很差

权力来自人民

58分钟前
  • 六神花露水
  • 还行

国王的选择易于让人潸然泪下百感交集,但通过人物性格塑造和特写镜头的表现来叙事实则中规中矩,加入了德国外交官这个中立的角色就不觉得无趣。

1小时前
  • Dear deer
  • 推荐

国王是个热爱生活的可爱老爷爷,他会在被迫分别的时候,让玩具猪照顾好逃难的孙辈们。在自己去谈判的时候,让可能继承王位的儿子去寻找儿媳,说,重要的时候,你需要有人去信任,去爱。

1小时前
  • 杳圻
  • 推荐

2024055 前面确实把挪威在战争中尴尬的处境表现得很不错,开场的德国军舰入侵挪威时的紧张感表现的很太好了!里面一些小人物的群像表现得特别好,国王一家将要分离时候,那种情绪张力很难不让人流泪!只是我不太明白,整部剧最后的节奏有点奇怪,似乎泄了气的气球。我觉得国王的选择其实挺坚定的,但由于挪威国王的特殊地位与政府之间微妙的关系,似乎因为我不了解挪威历史而很难共情。

1小时前
  • SSakura
  • 推荐

去高潮化的平实呈现。一切为了挪威。这是国王的选择,国王的底线,但如果议会不赞同,他可以理解。

1小时前
  • mOc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