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平行时空之间的多重穿越。
不太喜欢女主,不讨喜。
但她是真狠啊。
女儿是一定要要的。
出轨的丈夫是一定要抛弃的。
帅警察新欢也是必须要的。
杀妻凶手也是要把他绳之以法的。
就像怕观众看不懂似的,太粗糙直白的故事了。
一点也不悬疑烧脑。
还很狗血。
比看不见的客人差多了。
如果剧本把女主设定成尼克,来一场自我救赎就深刻多了。
或者,女主费劲吧啦穿越回来,发现身边的并不是她女儿,而是陌生的儿子就好了哈哈哈哈哈哈。
既然讲了蝴蝶效应,那么蝴蝶效应哪有那么简单,让你穿来穿去随心所愿?!
幼稚!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西班牙导演Oriol Paulo的前作《看不见的客人》,成为了2017年的现象级作品。
它的成功,得益于紧凑而缜密的剧本,处处铺垫伏笔,虚实交错地对真相抽丝剥茧,并通过几次高能(且能逻辑自洽的)反转,将一个犯罪悬疑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
从类型片的角度来评判,完成度极高。
时隔1年半,导演又带来了他的新作《海市蜃楼》。
影片一开场,就用一场发生在1989年11月的凶杀戏+车祸戏,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接下来的剧情也一路高能,剧情几乎每十分钟就有一次反转,看到最后几乎已经数不清反转了多少次。
更难得的是,在一路开挂式的密集反转下,剧本依旧能够自圆其说,前文出现的铺垫也都成功呼应后文。
不同于前作中对真相的抽丝剥茧,影片一上来就交代了凶手,那么后续的剧情又是如何保持高能呢?
导演和编剧在犯罪推理片的基础上,还加入了科幻的元素,玩起了平行时空和蝴蝶效应。
尽管这些元素都并不是新鲜,但编剧和导演却充分利用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将影片的悬念铺陈到最大化。
一场阴差阳错,女主角Vera为拯救25年前意外死去的男孩Nico,触发了过去时间点上的分岔,导致她过于几十年的人生故事线被全部改写。
故事沿着1989年和2014年两条时间线交错进展,生活天翻地覆的女主Vera一步步弄清原委,获救的男孩Nico则一步步探寻真相。
(这里要赞美一下女主的演技,人生刚刚被改写后的部分表演非常出色) 结构上的小心思,让影片至始至终充满悬念,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持续享受解密的快感,即便猜出了部分真相,依然能看得大呼过瘾。
除此之外,导演也很懂得如何运用摄影、音效等视听手段来辅助叙事。
女主几次苏醒,都是俯拍的旋转镜头,也正喻示着人物命运的翻转。
几乎贯穿全片的雷暴,不仅是剧情中的元素,还成功制造了压迫感与紧张感。
前方,剧透预警!!!
下面是按照几组时空,正序梳理后的剧情。
建议在观看完影片后,再继续阅读。
第一平行时空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前奏,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以及西柏林,天空中出现了罕见的对称风暴。
雷暴来临前,母亲出门上夜班,而男孩尼克独自一个在家中,用摄影机记录自弹自唱的视频。
听到邻居家传来的争吵后,尼克潜入邻居家中,撞见了死去的邻居太太Hilda,以及持着刀的邻居先生Ángel。
慌忙逃跑的Nico遭遇车祸,Nico的好友Aitor目睹了Nico的死亡。
手持凶器冲到街上的Ángel先生也被逮捕。
11月10日,雷劈中了学校的钟,学校的电力系统崩溃,停课一周。
Ángel先生在审讯中,向警方透露自己原计划将妻子分尸后掩埋在屠宰场。
入狱三个月后,Ángel自杀身亡。
多年后,女主角Vera在列车上与Nico的童年好友Aitor相识,成为密友,两人在游戏时偷走了车站的站牌。
Vera又通过Aitor认识了他的朋友David,尽管当时David还有一位名为Úrsula的女友,但Vera还是对David一见钟情。
Vera和David相爱后,结婚并诞下一女María。
为了照顾女儿,Vera中途放弃了学业和成为神经外科医生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助理医师。
2014年11月,天空再次出现与25年前一样的对称风暴。
Vera和David带着女儿Gloria一起搬进了新家——Nico曾经住过的房子。
Vera从David的衣服里发现了一包火柴,David神色慌张地解释说是出差时没忍住抽了一根烟,并把火柴丢出了窗外。
Vera从家中翻出了Nico的电视机和录像机,一家人一起看了Nico录制的录像带。
在没有安插录像带的情况下,电视机突然自己播放起了25年前关于柏林墙的新闻。
Vera邀请Aitor和他的母亲Clara一起来新居用餐,聊起了录像机和电视机的怪事,Aitor和Clara回忆起了25年前的故事。
半夜,Vera发现客厅的电视又开始自己播放新闻。
突然,电视机画面中出现了1989年的Nico,两人在相同的地点用录像机和电视机建立了连接,尽管相差25年的时间。
在Vera声嘶力竭的劝说下,Nico没有偷偷潜入邻居家中,也没有发生车祸。
历史被改写,触发第二平行时空,Vera失去知觉……
第二平行时空 1989年11月9日晚上,Hilda太太撞见丈夫Ángel与Aitor的母亲Clara在家中偷情,推搡中被刀刺死。
住在隔壁的Nico听到了动静,但由于电视里陌生女子Vera的劝阻,他没有进入邻居家。
11月10日,Nico发现学校的钟真的如电视里的女人说的那样被雷击中,但尚且年幼的他还是对发生的事感到困惑不已,决定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Nico趁Ángel开车外出,偷偷潜入他家,发现了Hilda太太的尸体和一本假护照。
这时Ángel返回家中,Nico慌乱中躲入床底,目睹Ángel分尸了自己的妻子。
这时,Clara向Ángel打来电话,称自己的手表落在了他卧室的地板上。
Nico拿着刻有CM(Clara的名字缩写)的手表,惊险逃离。
Nico把事情告诉母亲,并一起报了案。
然而Nico的证词中出现了超自然现象(与来自未来的陌生女人对话),警方并不信任一个孩子提出的指控。
再加上Ángel有证据证明Hilda已经离开自己前往西德找寻前男友,并声称是Nico闯入他家偷走了手表。
Nico把手表归还后,与母亲一起搬离了原本的住处。
搬离之前,Nico试图利用电视机再次与Vera取得联系,除了一次恍惚闪现的人影,什么都出现。
Nico被送去各种各样的精神检查和康复机构,期间Nico的母亲向一位作家兼教授Sardón讲起了Nico经历的遭遇。
之后,Sardón把Nico的经历写成小说《海市蜃楼》,其中提及2014年11月会出现与1989年11月同样的对称风暴现象。
Nico想起自己在与Vera的跨时空对话中,看到了Vera与Aitor偷来的车站牌,便每天守在车站,直到他真的看见了当年出现在电视机里的女人——Vera。
此时的Nico已经长大成人,并成为一名警长。
他在列车上与Vera相识,并坠入爱河,但他心中的困惑和秘密还一直无法解开,也无法向Vera坦白自己与她的相识其实并非偶然。
Vera并未放弃学业,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
2014年11月10日,Vera触发了蝴蝶效应,从第一平行时空突然进入了第二平行时空,并丢失了自己在第二平行时空的全部记忆。
她发现自己没有了女儿,David也不再是自己的丈夫。
记忆错乱的Vera来到警局,却认不出警长就是自己现在的丈夫。
而Nico意识到,Vera的变化应该和25年前电视机里的对话有关,但并未说破自己的身份,只是一直在暗中保护Vera。
为了弄清原委,Nico闯入自己儿时住过的房子,偷走了电视机和录像机,并尝试与儿时的自己取得联系,但一看到画面他就立刻关掉了电视机(正是前面出现过的电视机中的黑影),此时的Nico已猜测到了事情的原委。
Vera闯入她记忆里的新家,试图找出电视机和录像机,却发现已经有人在她到来之前闯入过,电视机和录像机也不见踪影。
这时房子的主人——David和“前女友”Úrsula出现,原来他俩已经结婚并住在此处。
Úrsula叫来了警察,慌乱中Vera躲进了邻居Ángel家中,发现Ángel非但没被绳之以法,还和自己记忆中的好友Aitor的母亲Clara生活在一起。
Vera躲在Aitor的车中顺利逃离,但却发现Aitor也已不认识自己。
Vera告诉他,Ángel是杀人犯,但Aitor并不相信眼前这个“陌生女人”的疯话。
Vera看到电视新闻中的报道,作家Sardón在小说《海市蜃楼》中预知了这几日的风暴,Sardón教授受访时表示灵感来自于一位孩子的经历。
Vera发现《海市蜃楼》中的故事正是自己所经历的,便与警长一起找到了Sardón教授打探线索,却发现她也无法联系上当事人,线索就此打住。
但Vera也从Sardón教授口中得知,连通的时空是异常的天气现象导致的,如果想再次改变时空,必须在雷暴结束前,回到相同的地点与1989年的Nico取得联系。
Vera想起案件新闻中提及的屠宰场,于是警长出动警力,从屠宰场中找出了被杀害的Hilda太太的尸骨。
Vera迫切地想找到成年后的Nico,警长给了她一个地址,Vera跟着地址摸索,却发现来到的是女同事的家中。
Vera在茶几上看到了一包熟悉的火柴,冲入卧室,发现了出轨的David。
Vera威胁David利用银行高管的身份查询Nico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找到了Nico家中,才发现警长就是Nico,而自己已是Nico的妻子。
Nico将Ángel和Clara带回了警局,Clara手上的表成为了证据,与他当年的记忆吻合,两人等待进一步的调查候审。
Nico返回家中,向Vera坦白之前是他闯入David家中偷走了电视机。
而Nico给她女同事家的地址,是为了帮她认清David是渣男的真相。
Nico劝刚刚恢复记忆的Vera留下来,不要尝试再去改变时空。
而Vera却执意想要再次改写历史,对着Nico说了一句“这次换你来救我”,便从阳台一跃而下。
Nico为了救回Vera,赶在雷暴结束前与25年前的自己取得了联系,再次改写历史,触发了第三平行时空……
第三平行时空 1989年11月11日,未来的自己告诉12岁的Nico,不要试图找寻和联系Vera,她会在25年后主动找到你。
接下来发生的事都与第一平行时空基本相同,Vera与David结婚并生下女儿Gloria,然后一同搬进了Nico曾经住过的房子。
Vera从院子里的草地翻出自己两天前丢出窗外的火柴盒,确认David在这一时空依然是出轨的。
Vera独自一人前往屠宰场,挖出尸骨并报案。
警长Nico与Vera相见,故事结束。
最终,女主Vera靠一次豪赌,既拥有了真爱Nico,又拥有了女儿Gloria,成为鱼和熊掌兼得的大赢家。
至于事业,男朋友有这么大一座豪宅,谁还想当医生动手术啦(大误)
女主莫名其妙,一遍遍的告诉别人自己原来的生活,私闯民宅还不断强调这是自己家,生怕别人不把自己当疯子,邻居飞行员也是好脾气,我车上要是出现个莫名其妙的人肯定先打一顿再报警,结果他还能跟人坐一起喝咖啡,男主也莫名其妙,我啥都知道但我就是不说,我就喜欢看你着急上火还不得不求我的样子,还有就是人女主急着找到尼克好会去你让人去捉奸,然后嘴炮一通我怎么怎么爱你,我寻思男主这求爱历程莫不是传说中的跟踪狂?
你看,女主都被你气跳楼了(不)跳楼后γ线有了女儿再拿着莫须有的证据撕老公,撕完见情人,奸夫淫妇陷囹圄,女儿情人双丰收,皆大欢喜还有就是所谓的反转,瞎子都看得出警察就是尼克,阅片量得是负数才会猜不到这电影走向吧!
当然,莫名其妙的跳楼除外
以下评论涉及剧透。
第一次上豆瓣,为了评一下这个电影。
原本看了电影简介是满怀期待去看的,悬疑推理,脑中构建的是一个聪颖勇敢的女主形象。
可能是我太过于理想化了吧,说实话女主的人设让我膈应的慌。
主要为几点。
1. 女主说对她原来世界线的老公一见钟情,而从电影中看到,当时他有女友而女友就在边上,所以女主对别人的男朋友一见钟情?
女主是否是小三插足?
我们先打个问号吧。
2. 女主跳跃到第二个世界线的时候,刚开始有点混乱可以理解,毕竟谁突然遭遇这种事情大都会比较混乱。
但是剧情都已经过半了,而女主居然还在不停的跟各种人表明:我不是这个世界线的人,而且我没有精神病,你要帮我。
难道不是应该掩饰自己的情况,然后通过别人探听消息,再想办法收集回去的必要信息和道具。
最后尝试回去吗?
你是非要别人把你当精神病抓到精神病院才安心是吧?
人家尼克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在发现别人都不相信他时,都学会隐藏自己了,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还不知道该怎么做么?
照她这样按平时的剧情游戏的流程,早就bad ending好几回了。
要不是因为男主是隐藏NPC女主还真没有希望过关。
这种智商和心理素质真的能成为主刀外科医生吗?
3. 女主用跳楼来威逼尼克,让他不要去揭发杀人的邻居,因为这会影响她的生活,她的女儿会因此无法出生。
但她没想过尼克会因此承受精神分裂的误解很多年吗?
而且这样利用别人对她的爱,她不会觉得内疚么?
从她最初在第一条世界线通过电视救尼克,到第二条世界线她愿意给一个几乎没有希望的小女孩动手术来看她应该是个有良心的人。
但她利用尼克对她的感情让尼克帮了她后,她跳到有女儿又有尼克的世界线时,居然还好意思面对尼克,而且一点都不愧疚的样子。
我知道她会为了女儿而回去的,此时会利用别人的感情帮她回去是无可奈何的,但利用了别人却毫无内疚感的表现让我觉得很恶心。
如果这不是崩人设的话,我只能说女主脸皮太厚了。
个人认为,一部电影的优劣,包括剧情,人设,画面,配音配乐及选角。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剧情和主角的刻画。
这部电影的剧情算是合理,画面,配音及选角都不错。
而主角的中尤为重要的女主的人设却让人觉得很奇怪,一个能做到行业顶尖的人理应有聪明的大脑,那为什么除了楼顶以死逼迫男主那段以外,会有如此降智的表现?
一个回去救人的善良的人为什么会利用别人只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
而事后却丝毫不内疚?
这样的人设在膈应我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不舒服的观感。
所以我没法给这部电影打高分。
狗血意思指胡扯,夸张,不可思议。
所谓狗血,就是电视剧中被不断翻拍模仿的剧情,来形容那些经常出现的类似剧情,拙劣的模仿,或很夸张很假的表演。
『不得不不客观地说,《海市蜃楼》不可不谓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这部电影的逻辑大概比上面这句话绕了三倍。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种时间艺术,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这部电影的剧情走了比一般电影远得多的路,为的就是把你绕晕,让你最后抵达终点的时候根本认不出来这其实就是你家楼后的菜市场。
除了贪吃蛇一般的剧情线索,这部电影更是彻底贯彻了干打雷不下雨的精神,一个劲地制造一种越来越紧张的气氛,却迟迟不让这气氛落地。
结果就是坐上飞机飞了五个小时,全是在机场上空盘旋,落地的时候还在同一个机场,其魔幻之状不禁让人怀疑起自己神志的清醒程度。
是的,没错,这部电影看起来烧脑又科幻,本质上却是赵本山卖拐——全靠忽悠。
其本质情节简直比一些西语频道的肥皂剧还无聊。
如果说上一部《看不见的客人》还有着本格推理式的缜密和推理小说中正义靠智慧战胜邪恶的快感在其中,《海市蜃楼》则完全是精心设计的《故事会》小说,其中拿出一些素材改造下还能再登一回《知音》。
一个女人凭着两场相隔二十五年并一模一样的风暴,干扰了过去的时间线,把25年前本应死掉的小男孩救活了,所以她的时间线也发生了改变,她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相似但不同的时间线里。
为了在暴风雨结束前回到自己之前的时间线,她和一个警察一通折腾,又是破案又是闯入私宅神经病一样地大吼大叫,最后终于发现原来这个警察就是她救的那个男孩,而警察早就爱上了原本这个时间线里的她。
她用死换来了警察的帮助,他干扰了过去的自己让女人重新回到了一条新的时间线。
在这条时间里,男孩活着,女人也过着和最初的时间线一样的生活。
最终两人再次相遇……这么狗血又奇怪的剧情让我想起了一个中古互联网词汇『男默女泪』。
整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洋溢着一股『你先别多想,你看现在多紧张多感人啊』的霸气,让人只能礼貌而不失尴尬地笑笑,捏着兰花指掏出护舒宝擦擦不存在的眼泪和汗。
值得吐槽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开头一通暴风雨要来的压迫感渲染的可像那么回事了,一位老妇女还装模作样地说『这场暴风雨和二十五年前那场一模一样,我记得』。
我当时就费解了,难道这位西班牙嬷嬷是萧红,不然怎么能认出风暴呢?
还很笃定地说一模一样?
Excuse me???
总之这种毫无因由的自信贯穿每个人物。
女主角在发现自己来到一条相似但不同的时间线后也是一副『我不管,我不管,虽然我改变了过去的时间线,但你们都要相信我,你们都要承认我啊』的姿态,到处咋咋呼呼找孩子,简直是西班牙版可云。
片中的人物关系更是狗血的要死:女主角和对门的帅小伙在地铁上相遇相识,结果约会中她爱上了帅小伙的朋友,两人于是结了婚。
婚后老公出轨,对象竟然是自己的同事。
对门帅小伙的妈妈和另一个有妇之夫通奸,被人家老婆抓到,于是两人合伙杀了老婆伪装成失踪,后面就在一起了。
那个被救的小男孩也不是什么正常人。
因为被救,所以记得这个女人,在自己的时间线去蹲守这个女人,结果遇到后跟人家恋爱了……这情节总让人觉得有些错乱,有种地摊读物的即视感。
他后面更是为了救这个女人和过去的自己对话,改变了过去的自己。
等等!
或许你察觉到了——外祖父悖论怎么解决?
事实上,每一部时间穿越的作品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个悖论。
如果一个人可以穿越到过去杀了自己的祖父,改变了过去,那他也就不会出生,自然也不可能穿越回去,更加不可能杀掉自己的祖父。
虽然这个悖论在这部电影里一样存在,但导演根本就没解决这个问题。
他就当这个悖论不存在,用和电影里角色一样的毫无来由的自信绕过了这个问题。
总之时间线怎么改全看怎么能让剧情更绕,反正跳过来跳过去绕晕了后用一个看似高深的理论一包,观众就会拍着大腿恍然大悟的。
从头到位,导演就没说清楚为什么女主角改变了过去后会被挤到另一条时间线里。
按照逻辑,如果宇宙只有一条时间线,她改变了过去后,过去的自己也随之改变,她一觉醒来根本不可能觉得疑惑。
现在我们就假设有多重时间线吧,她改变了过去,被挤到另一条时间线,那原本这条时间线里的她呢?
就算真的按照片尾她的丈夫暗示的,她和另一条时间线里的自己换了位置,那最后那个小男孩也不可能活着,更不可能最后变成警察和她相见。
只能解释为她又去了一条新的时间线,在这条时间线里,她的生活没有变化,男孩也活了下来。
于是皆大欢喜。
但如果是这样,那分明有无数的时间线,这个故事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数的时间线里有无数的可能性,皆大欢喜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洞悉了这一点后这个结局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啊。
何况,这样又带了一个更麻烦的一个问题,原本这条时间的她去了哪里?
又被挤了回去?
那这有解释不通丈夫说她之前表现古怪的事情。
(假设这个暗示成立的话)可见,所谓烧脑,不过是为狗血服务而已。
如果改变节奏,加足够多的修饰音,你可能一下子根本听不出来这其实只是一首《小苹果》。
但这并不改变其本质,这些所谓的修饰和结构和核心根本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如果只是单纯地欣赏这种结构的艺术性,也未尝不可。
但前提是结构要足够扎实。
像这样四面漏风只会让人徒生疑惑而已。
最后,让我用《霸王别姬》里的一段对话来结束吧。
程蝶衣:菊仙小姐,你在哪学的戏啊?
菊仙:师弟,我哪学过戏啊。
程蝶衣:没学过?
那就少在这儿撒狗血了!
本文同时发表于我的公众号“沉睡的螺旋”。
欢迎扫码关注阅读更多影评。
比保罗自己的《看不见的客人》也差一截,就更别跟《前目的地》比脑洞了。
推荐看,但不可太认真,难圆处与牵强处较多,经不起细推敲。
电影中的谋杀案仅是道具,不值得浪费笔墨。
在一场雷暴雨的作用下,女主通过球面电视机+录像机实现了屏幕穿越,与20年前的男孩对话,救了他。
她因改变历史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偏离,一觉醒来身处异境,记忆却停留在旧时间线上。
丈夫成了别人的丈夫,女儿从未降世过。
她没想到当下时间线上的丈夫(警察)就是她昨晚救的男孩。
在明知过去丈夫已出轨的设定下,她执意通过自杀的方式逼现任丈夫与20年前的自己对话,再度改变历史,使她回到原来的时间线。
似乎两段人生的差别仅仅是多了个女儿,并且把她与被救男孩的信息不对称方向对调,由男追女转变为女追男。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继经典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之后,西班牙导演保罗又推出了这部最新作品,依旧以悬疑作为底色,以爱情亲情等作为内核,而这次讲述的故事,从影片的叙述层面来看,要比上一部复杂得多,这种方式也更为考验了观众们的脑力和耐心,也同时对导演、编剧和剪辑们提出了更高水准的要求,而从影片最终的呈现来看,它明显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尽管跟大多数悬疑片比,它已经足够优秀了。
由于有《看不见的客人》在先, 我曾一度坚信此片必定会是又一神作,而在观影过程中,我就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蝴蝶效应、穿越、平行空间等概念在电影中出现已经有了一定时间,能感觉到,此片的野心其实就是试图将这些元素全部熔于一炉,进而制造复杂而精致的剧情,但可惜的是,它在故事的叙述上过于自我了,忽略了观众的体验感,节奏也出了问题,在悬疑的制造方面显得过犹不及了。
观影前我点击【想看】,给了【看不见的客人】的标签,观影完我把它去掉了。
影片基于蝴蝶效应,描写了两次超时空对话,衍生了三重平行宇宙,精彩绝伦,丝丝入扣。
虽然基于这种超现实的设定,但整体剧情的推进却没有太大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很多细节后面细细想来,仍令人暗暗咋舌。
比如:第一重宇宙:1、邻居母亲的憔悴和饭桌上的失态;2、戴维被发现火柴时反常夸张的表现;第二重宇宙:1、警察探长全程非常关心和照顾女主,并引她去撞破戴维出轨现场,同时以此要挟在银行工作的戴维帮忙查找尼克的信息;2、凶手男借由狗的反常狂吠,发现破碎的门,联想到找不到的手表,然后报案说失窃;3、女主借由坠楼自杀告诉尼克自己坚决找回第一重宇宙的生活和女儿的决心,致使尼克不敢再介入女主的生活,放任她回到原来的生活,也就是第三重宇宙;此外,凶手在第一重宇宙中因为男孩的死而自首(存疑),在第二、第三重宇宙中,男孩活着长大,而凶手却晚伏诛了很多年,这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我也试想过,如果凶手在床底发现了男孩会怎样,虽然是过失杀人,第一重宇宙中也因为害男孩被车撞死而内疚自首,但是在刚刚肢解完尸体,犯罪善后按计划进行的时候,突然冒出来的不确定因素,很难想象凶手会放过男孩,而事实上,如果当时他发现,并且热血上头杀死男孩,那么这件凶杀案就再也遮掩不住了,这些反反复复的脑补深思,也正是基于这样一部堪称优秀的电影,再多的溢美之词也不足为过。
回来的地铁上,我跟朋友说,【看不见的客人】是那种最后揭秘一次性爽个够,而【海市蜃楼】则是看完了,还有点懵(可能是不太理解这个设定),然后慢慢的,细细回味,越想越过瘾。
虽然它们都是悬疑类型,但却不尽相同,这个导演我粉了!
星期五言:悬疑类电影分两种,一种是以已知科学为前提,在现实中找逻辑,电影重在造悬疑和解悬疑这两条线的对立上。
《海市蜃楼》导演的前一部作品《看不见的客人》便是这类电影的代表之作;另一种则是借助一些超自然现象或是一些科技手段尚未达到的科幻元素来制造悬疑,《盗梦空间》、《源代码》是这类电影的典型例子。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海市蜃楼》偏后者。
显然,这类电影“解”的过程逊色了许多。
它靠的是商业片屡试不爽的一个伎俩:做梦。
它让观众在现实中满足不了的事情跑到电影里去完成,比如说穿越、死而复生…如此说来,如果说《看不见的客人》开创了“侦破悬疑”片的全新叙事方式的话,那这部正在上映的《海市蜃楼》则只是悬疑技巧与商业片套路的沿用罢了!
好在,这并不影响观众为这部电影烧脑称奇,但要知道,那不是“侦破”的功劳。
(注:本文章牵涉剧透,未看过电影的朋友请酌情阅读)
文:太虚宫编辑:土豆图片:网络一、《海市蜃楼》的结构▼「电影的故事线结构」《海市蜃楼》的故事线结构段落再清晰不过了(它跟《居家男人》、《土拨鼠之日》、《时间机器》这类电影一样):从女主角睡着后到醒来前为一大段落,外加一个开头、一个结尾是梦以外的真实世界。
注意:通常这个睡着后到醒来前的段落占据了电影一大半的时长(一个小时以上),以至于好多观众都忘记了导演这是在走“做梦”的套路,以至于好多观众在最后那个从女主角床上单人的镜头摇到双人镜头时都惊讶的叫了起来。
如果说《海市蜃楼》的这种“做梦”式的结构跟别的同类电影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导演在开端交代女主角家庭生活的戏份之前,又加了另一个开端:1989年小男孩儿偷窥杀人案被撞死事件。
这个事件也多多少少起到了让“做梦”更隐蔽的效果。
▼「电影人设结构」这部电影的人设结构看上去有些复杂,又是邻居,又是邻居的邻居,又是丈夫又是情人……七大姑八大姨的,我知道这让好多脸盲的朋友伤脑筋了。
但别害怕,其实我们只要抓住女主角(也就是那个做梦者)的轴线,就不难看清电影的人设结构很简单,其实就是两组关系:一个是女主角跟小男孩儿(1989死的那个)的关系,一个是女主角跟家人的关系。
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因这两组人物关系产生的。
一句话:女主角要小男孩儿,就得失去家人;要家人就得失去小男孩儿。
注意,这里说的“失去”指的不是小男孩儿死,而是指失去她跟长大后小男孩儿的恋人关系。
至于其他的一些人设关系,包括邻居家的那个谋杀、包括女主角老公的出轨、包括女主角工作上的那些同事,这些人设结构都是为以上两个主要人设结构服务的,居于次要辅助地位。
话说到这,估计有朋友得抱怨了:把结构说这么直白,还让不让人有点观影乐趣了,还让不让人有点意外惊喜了!
对此大家大可放心,电影可不是靠这点套路性的东西博得观众的意外,换句话说,它的“离奇点”不像《看不见的客人》那样,藏在电影结构里。
那么这部《海市蜃楼》到底是哪里让大家惊奇,接着往下看——二、《海市蜃楼》的离奇点刚才说过,《海市蜃楼》跟其他“做梦”类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导演又加了个“开端的开端”,即在为女主角梦里世界做前景(家庭背景)铺垫之前,又加了个“男孩儿目睹凶杀案被撞死”的开端。
这个开端的开端不是为后面的戏做铺垫的,也不是当案件线索的,它是干什么的,我认为作用有二:一是开场博观众眼球的,二是制造后面“离奇点”的。
第一点好说,故事本身就很有悲剧感了,也挺惊悚了。
我们来着重看第二点:注意,那个男孩儿“死”了!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导演最“狡猾”的一招!
为什么用“狡猾”这词:看过《看不见的客人》的人,谁都知道这是部犯罪侦破片,谁都可能会认为这部电影将会进入到一种“侦破”线路进行下去。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个被车撞死的男孩儿“复活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人连上了线,电影进入了一种“超现实奇幻”的概念里。
因此,我认为这部出自《看不见客人》导演之手的《海市蜃楼》的第一大离奇点便是“电影类型的转换”,即侦破悬疑向“科幻悬疑”的转换。
带着这种“侦破向科幻转换”的概念认识,我们再回头想想电影中那些让人惊异的点,如:女主人社会身份的转换、小男孩儿在成年后的隐藏身份、女主角与丈夫情人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离奇点”都是建立在一个科幻式的、非真实性前提之上的。
如此看来,这些“离奇点”该叫成“奇幻点”才对,他像《源代码》,而不是《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之类。
然而,论奇幻的话这部《海市蜃楼》当然没有《源代码》极致,原因很简单,后者自始至终就是站在一个科幻的立场上让活人和死人对话,用的是未来科学仪器。
可《海市蜃楼》仅仅是个打雷下雨+天气预报+录像带的自然、神秘因素支撑,于是,导演不得不回到他的老本行上:用侦破弥补科幻上的缺陷。
三、《海市蜃楼》的侦破线《海市蜃楼》里的“侦破线”指的是小男孩儿目睹的那场“杀妻案”。
关于这场“杀妻案”本身我们不多赘述,只说说它在整部戏中的地位以及在电影节奏上所起的作用:
显然,从电影故事角度来说它是被套在情节里的情节;它是女主角在处理“找回家人”这件事,进而处理“找到男孩儿”这件事而顺带出来的案件。
当然,你也可以说它是造成女主角失去家人、男孩儿失去理智的原因所在,但那是从编故事角度来说,而在电影的架构上它是作为一条副线出现的,它的地位远远小于穿越、寻找、回忆这些线。
另外,从节奏张力这个角度来说,这条侦破线又辅助了“女主角寻找家人、寻找回忆”这条线的高潮部分,让高潮更紧凑与意外。
可以说,导演在平衡“侦破戏”在全剧中的地位,以及为其安放位置、拿捏火候这点上,做的还是非常到位的,因此,我们并没有看出什么“侦破的理性”与“奇幻的非理性”这两点的矛盾之处。
但这是从商业角度来讲,从艺术和社会角度来说,那就不一定了!
四、《海市蜃楼》VS.《看不见的客人》我在看到《海市蜃楼》中间位置时(也就是女主角被测出脑子没问题的时候),一直怀着一种期待:我期待着导演用一种现实侦破的科学逻辑方式将这一切匪夷所思的离奇事件解释出来。
换句话说,我还不敢断定这是部“灵异”或者“奇幻”片,我期待它是一部纯粹的侦破悬疑片。
就像《看不见的客人》那样。
试想,任何一部伟大的侦破悬疑片或者侦破悬疑小说都会将自己和观者逼到一个死胡同里,然后再用观者想象不到的科学逻辑方式将其解答出来,就像《看不见的客人》里那样:受害者的确在屋里死了,可门窗的确又在屋里反锁着,凶手不可能离开现场...当然,这种期望是建立在一个先入为主的前提下:即我看过他之前那部《看不见的客人》。
另外本人产生这种想法和期望也是有根据的:试想,你如果看希区柯克的电影,你是希望看到他电影里出现“灵异事件”呢,还是期望他电影里的灵异事件背后牵涉一个惊天犯罪大阴谋呢!
然而,《海市蜃楼》终归还是回到“做梦”的套路上来了。
好在作为商业类型片,导演逻辑上处理的还算得体,好在导演还用上了“盗梦空间”式的让人产生真假混淆的伎俩(电影中跨越空间的道具和情节:丈夫酒店开房的火柴盒、成年男孩儿的记忆等等)。
只不过这些逻辑并不是现实侦破的逻辑罢了。
因此,我们在看过《海市蜃楼》、《看不见的客人》两部电影后,尽管两部电影可能都让我们感到惊奇、意外、烧脑,但我们得知道产生惊奇、意外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五、谈点场外的事儿说了半天费脑子的话,最后谈点画外让本人费解的问题来结束文章吧:在电影院里,每次看电影,本人都得跟一些画外之事作斗争!
比如说这次看《海市蜃楼》,我前两排一男人刷了一整场的手机屏幕,中间还穿插了数次通话,他为什么要选择电影院这种场地玩手机呢?
我右边隔着两个位置的女人更狠,一边刷着手机,一边聊了个整场,内容从电影剧情到家室、国事、天下事...当然,看手机聊天的人决不止这两对,她们只是佼佼者而已。
她们这么能聊为什么不去当影评家呢?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结束了,众人都离场了,我心想自己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看着字幕听听音乐了,可“画外的戏”远远没有结束:收拾卫生的人走进屋后,一边收着垃圾,一边平均十秒钟跟我喊一次:电影结束啦!
电影真的结束啦!
电影真的不演啦,不骗你!
这种劝导足足来了三波,一次比一次苦口婆心。
问题来了,他为什么不去劝放映师直接把投影仪关了呢?!
我们现实的奇幻点永远比《海市蜃楼》这种电影多的多的多!
不是吗?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结构读懂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深度解析(一) 这是知识分子向中产宣战?
《看不见的客人》深度解析(二) 解读大卫芬奇《心灵神探》的10+1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这10部犯罪悬疑推理小说,可比看电影刺激多了!
这6部经典间谍小说既烧脑又刺激 烧脑电影十二阶,你能爬到哪一层?
《双峰》第三季全剧结构解读与部分疑点分析 用“侦探形而上”解读韩国电影《燃烧》
第一部在大银幕上看的悬疑惊悚片,全程精彩,但并没有像很多人的观感那样感觉很惊艳。
思来想去,觉得原因可能是虽剧本的细节铺陈和完成度很高,氛围营造也很强,但叙事手法还是太匠气,太中规中矩。
换句话说,这种本子若给了诺兰或芬奇,可以想见将会是怎样的呈现效果。
不过,如今的诺兰和芬奇,早已经不再需要这样繁复的剧本加持了,他们已经到了大道至简、大象无形的减法阶段了。
由此,“海市蜃楼”是优秀的匠人导演的优秀作品,它与“盗梦空间”和“消失的爱人”相比,缺的是一个更高层面上的大师级导演。
不到72小时,女主成功的换了一个老公。超喜欢小警察。守在地铁站25年慢慢长大的场景,真是泪奔。
雷暴制造了三个平行时空:1. Nico在小时候就死了,Vera嫁给渣男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2. Nico在Vera的警告下逃过一劫,长大之后找到Vera成为男女朋友,杀妻邻居一伙人落网,Vera自杀;3. Nico没死,Vera和渣男生了女儿,帮Nico成功破获杀妻案,最后应该甩了渣男和Nico在一起。只有Vera能在三个平行时空穿行,怪不得她是女主角,最后还做到了winwinwin,主角光环也太大了吧。
暴风雨来的那三天之黑洞频率,你的名字之蝴蝶效应,前半部分还挺好看,核心设定一出来大家全傻眼了,圆不起来就不要硬圆,有意思吗?男主角就不怕不小心碰到女主角全部露馅吗?
跟着我大声说:遇到险情,及时报警!!(警察小哥成长史切女主上楼找到真相和女主跳楼那段私心想给五星 第二世太甜了 最后回来女主还是没当医生 气死我了
【实用!如何在一场时空穿越中同时保住和前夫的女儿及现男友——科幻元年必备】 宣传语真的应该这么写
一开始还以为是鬼片,然后又以为看得是悬疑片,突然发现自己看得是爱情片,结果最后发现自己看得是现实题材的都市爱情片。成年人真是太可怕了,什么都想要,最后结局真是圆满得不能再圆满了🙄
狗血的又臭又长!恨不得不停快进!
别吹了,是个不错的悬疑片,但远没有那么强,在《蝴蝶效应》、韩剧《信号》面前这片就是小儿科,别被营销号带偏。自从《回到未来》开创这种时间悖论的片子之后,同类作品太多了,内容八九不离十。不过本片的好处就是没有过多纠葛于时间线和悖论,而是以情感弊之,跨越25年的情感刻画非常不错,点炮出轨男这段略狗血,爱情版的《黑洞频率》,男一号长得贼像帕托
失望子。
本来很想给四星 但事件内核源于俗套的出轨情杀 再次链接交互又基于发现另一个欺骗 婚姻怎么就这么可怕 还是可爱的女儿大于一切 然而来自未来的拯救终究升华为爱 不免又落入另一个俗套了
最后竟是该死的爱情!女主真是血赚呀,不用再经历生孩子和养孩子头几年的痛苦,还踹掉了出轨渣男,换了个年轻好看又痴情的养成系小奶狗!
7.0/10 分。完成度挺高的,不过还没有达到惊艳的程度。。。总的来说,值得一看。。。
不怎么高明,逻辑和合理性。和黑洞频率比么,差之千里
还好人类是三维生物,如果是四维的话,要看到多少身边人的阴暗面,要在多少选择之间颠沛流离。
1.还算不错,蝴蝶效应+黑洞频率+灵魂拼图;2.不喜欢结尾,比前作结尾弱太多;3.不出轨不是西班牙人。
和看不见的客人一个导演,质量还是有的。但是相比之下脱离了现实的悬疑少了些真实感。有点奇幻感觉了。
要女儿、要家庭、事业退而其次,要救人、要抓凶、情人不能丢弃,进可实力出轨暗藏栈道,退已揪住丈夫辫子留一手,神级玩家不惜一切只在乎追求完美通关......鱼与熊掌都要兼得,无敌了。
顶级狗血,顶级烧脑,顶级好看。(最后半小时每分钟爆口一句“卧槽”)
我只能说女主角真的有点贪心啊,bug也有很多,莫名的和小男孩爱上了??
Nuri Şahin en España 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