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条无声的河,它悄无声息地流,你全无知觉,但最后却让你措手不及。
十九大开幕了,颇为感触的是,又一个五年过去了。
五年前的十八大,是2012年,我在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佳琼镇二村。
那时候在村子里,没有电,没有移动信号。
进了村里,我们仅能凭借卫星电视和一部信号有延迟的卫星电话,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今天,我来到了当下中国的金融中心——浦东陆家嘴,一睹大都市的繁华,以及迷离。
站在金茂大厦的楼顶,看对面醒目的东方明珠,看黄浦江在脚下流过,看外滩一栋挨着一栋的西式大楼。
我仿佛看见了叱咤上海滩的杜月笙,看见了文坛流芳的张爱玲,看见了影史留名的阮玲玉,处处皆是时光留下的痕迹。
从外滩往回走,微信上一个叫“香港电影”的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文章封面照片上的人,吸引了我点进去看。
照片上是香港的一代笑匠——许冠文,曾几何时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三兄弟的喜剧片曾称霸香港影坛,更创出了属于香港自己的喜剧片的特色。
他们的【半斤八两】,【鬼马双星】,【卖身契】【天才与白痴】等电影更是长时间占据香港电影票房榜冠军,他主要负责冷面和自作聪明,许冠杰负责真聪明和吃亏,许冠英负责倒霉。
我看见许冠文上一次作品,是与成龙、古天乐合作的【宝贝计划】。
这一次,他拍了一部台湾电影,叫做【一路顺风】。
片中还有从前一直在台湾综艺节目中露面的纳豆,台湾优秀的演员戴立忍,庹宗康的哥哥庹宗华、台湾的综艺节目主持人梁赫群等等。
至于为什么会熟悉这些人,则是因为大学时候喜欢看的台湾综艺节目。
电影讲了一个非常规贩毒的故事,导演也借演员的口,说出了“时间”这一个命题。
老许(许冠文饰)是一个出租车司机,香港人。
他说年轻的时候,自己总觉得世界这么大,自己应该要出来看看,也许就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来到台湾的老许,就一直开出租车,不知不觉开了快二十年。
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想自己的以后会怎么样,只是觉得,活着一天就开一天的车。
庹哥(庹宗华饰)是一个毒贩,有点暴躁,时常对手下大吼大叫,最后被手下背叛,一命呜呼。
他说自己有一天,手机响了一声,拿出来一看,是日历里提醒自己生日的功能,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五十几岁了。
于是,他开始滑手机,将日历滑到了公元三千多年,手机显示那时候他已经一千四百岁。
他笑骂,设计这个功能的人是脑子有毛病,怎么可能有人活到这么久。
虽然,他知道自己不会活那么久,但也决计想不到自己很快便会离开这个世界。
就像老许载纳豆去南部的时候,想不到自己差一点就会没命回来。
因为那一天,纳豆是替人送毒品给庹哥,而那一天,庹哥的手下(梁赫群饰)刚好杀掉了庹哥。
索性,纳豆和老许没有被杀掉,只是被庹哥的手下丢进了车后备箱。
后备箱里,老许开始絮叨,说明天是自己的生日,还在考虑自己明天要不要吃个小笼包庆祝。
原来老许去年的生日,带着岳母、老婆及孩子去吃小笼包,为了省钱,把车子停在了很远的地方。
等自己赶到餐馆时,家人已经吃完,当他要回去取车的时候,老婆说要先打车回去。
他苦笑,自己就是开出租车的,老婆居然要打出租车回家。
旁边的纳豆,身世不明,影片的开头,一直找不到工作,后来便做了运毒的伙计。
纳豆老板大宝(戴立忍饰)是一个斯文的毒贩,最终他找到了杀害庹哥的两个人,他将泰国毒贩用在自己身上的招数,用在了这两个人身上。
其中一个,叫做阿文,绰号“烟不断”,因为他可以抽完一根烟,而烟灰不断。
大宝放了一根烟到阿文嘴里,说如果这根烟不断,就饶你一命。
虽然最后烟灰断了,大宝还是放过了他,手下小吴不解,问到不怕阿文寻仇吗?
大宝答道:“做我们这一行,回来寻仇的,多他一个阿文,和少他一个阿文,没什么区别。
”电影的开头,大宝去泰国,小吴在机场说了一句,一路顺风。
平时,小吴都会问大宝,什么时候回来,几时去接他。
大宝心有不快,或者说有一丝隐隐的不安,大宝不知道,小吴已经患上了一种大脑的疾病,会影响他的心智。
在大宝和小吴料理完事情,回去的路上,病发,车毁,小吴死在了车身燃起的大火中。
而另一边,纳豆根据大宝的指示,拿货和钱。
开到半路的老许,说实在是开不动了,便在车上睡着了。
当老许醒来时,纳豆回来了,不仅付清了他的车费,还给他带了一笼小笼包。
纳豆打开笼盖,说了一声:“老许,生日快乐。
”电影结束就此结束,而时间继续在走。
老许回了台北,还是开晚班计程车,还是得忍受老婆的责骂,但那一刻他应该会觉得,时光异常美好。
而日复一日在生活中,向前行进的我们,会有太多的转折,以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就像五年前坐在村委会火炉前的我,想不到如今会在上海重新开启学生生活。
既然生活无常不可期,何妨珍惜当下诸般事。
《一路顺风》。
9分。
钟孟宏编剧、导演,许冠文、纳豆主演作品。
差不多10年前,台湾电影迎来了一波创作的小高峰,一大批中青年导演破茧而出,推出了不少黑色现实主义好片子,不仅在故事上讽刺得颇富深度,在台词上十分考究,摄影和剪辑也都是一流水平。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老、中、青顶级戏骨,他们的表演朴素自然,就像在演角色原型,也像在演自己。
比如黄信尧的《大佛PLUS》和《同学麦娜丝》,以及钟孟宏的这部《一路顺风》。
非常过瘾,过瘾到每每有很爽的台词,你也会跟着念一句:XXX纳豆受老板大宝的委托给庹哥运毒,途遇每天必须赚够1500元的士费的的士司机老许,两人一路颠沛流离的到底目的地,没想到庹哥的下手反水,杀了人截了道。
大宝带着马仔小吴杀回,大获全胜,没想到小吴患病遭遇严重车祸。
纳豆和老许,这两只人间的蝼蚁莫名其妙得了好处。
即是蝼蚁的劫难,也是人间的凄凉。
如果一定要安慰自己,就只能说:你尽管做个好人,剩下的呢?
剩下的交给上帝。
钟孟宏新作《一路顺风》,讲一事无成的鲁蛇(纳豆饰),搭上香港人老许(许冠文饰)的出租车,要从台北运毒到台南,却一路不顺风,遇上一堆怪事的故事。
以导演擅长的黑色幽默为基调,结合公路元素,成为台湾少见的公路电影。
然而,观影过程中,处处使人想起的,却是钟孟宏的处女作《停车》,一个始终上不了路的故事。
在《停车》中,主角陈莫(张震饰)赶着回家,车子却被并排而动弹不得,他为了找出车主,从下午到深夜,在承德路一排旧民宅里上上下下、进进出出,遇到了热心的理发店老板、隔代抚养孙女的老夫妇、被黑道讨债的裁缝……,虽然几次有机会开车走人,却又都被奇妙地绊住,整夜折腾下来,连简单的开车回家都无比艰难。
两部电影看似相反,在情感上却共同演绎了平凡人物的生命困局,以及对生活的自嘲和悲悯。
首先,「移动」作为明显的主题,大概是两部作品最大的共通点。
这得从片中角色的过往说起:《停车》中的裁缝师傅来自香港,母亲死后来到台湾,眼看台湾生活无甚前景,又抓住机会前往广州,但广州的投资失败收场,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台湾。
《一路顺风》中的老许同样来自香港,二十年前听说开出租车能赚钱就来到台湾,在台湾结婚生子,有了牵绊,日子却过得浮浮沉沉,不上不下。
老许放弃了他乡致富的投机,转而发展敲诈小市民的哲学:「九千零七十块钱,我就收你九千五算了,交个朋友。
」幸或不幸的是,老许视野比裁缝师傅窄,却比他更看得开:「其实过日子嘛,哪里都是一样的。
」人物带着生活在他方的希望远行,导演却否定地理移动带来的转机。
因此,空间的转变不再是重点,上路或者不上路,重点在于人被放置在陌生环境,与周遭他者的互动是否足以产生救赎。
由与他者的互动衍生的,便是黑色基调中闪现的温情。
导演不断以一种「过头的温暖」缝合角色间的疏离。
这种温暖多于礼貌,却又远远少于热情。
虽然时隐时现,却成为推动电影叙事的最大动力。
在《停车》里,陈莫被一对老夫妻(误)认成儿子,半推半就下,他撒谎承诺晚点再回来,事情可以到此为止,但他偏偏真的又回去,一回去就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
只需要越出常轨一点点,角色间的意义就全然翻转。
在《一路顺风》中,老许与纳豆有多次机会可以丢下对方,但出于某种未知的情感,两人虽互看不顺眼,却还是一路相伴。
这些过了头的温暖当然能被解读为刻意,但当刻意的痕迹对上角色笨拙的善良,越刻意就越笨拙,到头来竟真的是诚心诚意了。
除此之外,「病」也同样是两部电影叙事的暗流,《停车》中混过黑道的理发店老板与黑道大哥叙旧,提起当年与一位「小四」的过节,不料黑道大哥淡淡一句:「小四那家伙前阵子挂了。
生病。
」让话题戛然而止。
同样在《停车》里,戴立忍饰演的皮条客与人打架,鼻血流不停。
一旁小弟看了,却碎碎念起自己父亲得鼻咽癌的经历:「我爸之前被机车撞到,整个鼻子肿起来,他想说没怎样,就没去看医生,然后去检查,鼻咽癌耶。
」疾病的偶发与无常性,如同远方风暴,总在思绪边缘却无法忽略,一种惘惘的威胁。
到了《一路顺风》,疾病的元素更显直接,黑道小弟小吴罹患怪病,被大哥问起时佯装没事,还能逞凶斗狠刑求他人,然而不过相隔数小时,小吴开车时突然发病,就出了车祸,就死了。
钟孟宏将病痛的无常与黑道江湖的凶险结合,以肉身的不安定隐喻黑道生活的不稳定,在类型元素的表面底下,说的还是小人物生命的困境。
但《一路顺风》与《停车》不同,《停车》中虽也有「黑」、有「恶」、有暴力,却仍大致在可接受的范围。
《一路顺风》中,导演却将这些元素极端化,黑道的暴力从单纯泼漆到严酷刑求,欠债者╱背叛者的下场从侥幸逃脱到以死偿命。
「人」的存在也不断被降格:主角的身分从中产雅痞到鲁蛇混混(后来甚至被当成狗),夫妻间的争执从相互和解到放弃沟通,连故事发生的背景都从老旧但尚有人居公寓,到彻底坏毁的废墟,小人物遭受到生活的损害更为彻底,角色们必须忍受更为残酷的日常。
更为残酷的日常里,是否有更为柔软的光芒呢?
从《停车》到《一路顺风》,可以感受到导演始终隐忍的温情,在喜剧调性底下,一种极为严肃的温情。
导演宽容了所有会被主流价值谴责的角色:青年混混、黑道、无用的中年男人,甚至以一种近乎超现实的方式,补偿了角色生命中的重大缺口:《停车》里一直得不到小孩的陈莫抱了一个女儿回家;《一路顺风》里从小失去父亲的纳豆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
这股隐忍的温情在《一路顺风》的结尾汇聚成流:纳豆特地买了老许一直想吃的小笼包,迂回却真诚地表达关心。
收敛了《停车》中抱得女儿归的超现实,却让人感到更务实的温暖。
导演说:「一路顺风是一个祝福,也是一种期待。
但是在人生路上,哪有可能顺风到底,常常转个弯,风向就变了。
」如此现实下,真正的祝福也许是「有惊无险」吧,因为「有惊」,彼此开始产生友情,又因为「无险」,能够捡回一条小命,无论《停车》或《一路顺风》,角色们所得到最大的祝福,也许正是在荒谬奇遇之后,能够一点一滴,将生活的价值重新寻回。
目を闭じて 何も见えず 哀しくて 目を开ければ 荒野に向かう道より 他に见えるものはなし 呜呼 砕け散る 宿命の星たちよ せめて密やかに この身を照せよ 我は行く 苍白き颊のままで 我は行く さらば 昴よ
息をすれば 胸の中 こがらしは 鸣き続ける されど我が胸は热く 梦を追い続けるなり 呜呼 さんざめく 名も无き星たちよ せめて鲜やかに その身を终われよ 我も行く 心の命ずるままに 我も行く さらば 昴よ
呜呼 いつの日か 谁かがこの道を 呜呼 いつの日か 谁かがこの道を 我は行く 苍白き頬のままで 我は行く さらば 昴よ 我は行く さらば 昴よ
**************************************** 闭上双目,什么也看不见;无奈地只好睁开眼睛: 一条道通向荒野,除此之外苍茫一片真干净。
呜呼,零散的宿命星星们啊,再聚合些吧,至少能照亮吾之孤身!
走吧,苍白着脸、默默地行;别了,昴星!
只要还在呼吸,我的胸中就犹如风场,呼啸长鸣。
然而一腔热诚,唯有继续追求我的理想憧憬。
呜呼,骚动的无名星星们啊,再鲜亮些吧,至少能淹没我之孤身!
走吧,指示着心、默默地行;别了,昴星!
呜呼,哪天哪位还会到此一行?
呜呼,哪天哪位还会到此一行?
走吧,苍白着脸、默默地行;别了,昴星!
**********************************目(め)を闭(と)じて何(なに)も见(み)えず (かな)しくて目(め)を开(あ)ければ 荒野(こうや)に(む)かう道(みち)より 他(ほか)に见(み)えるものはなし 呜呼(ああ)砕(くだ)け散(ち)る运命(さだめ)の星(ほし)たちよ せめて密(ひそ)やかにこの身(み)を照(て)らせよ 我(われ)は行(ゆ)く苍白(あおじる)き頬(ほほ)のままで 我(われ)は行(ゆ)くさらば昴(すばる)よ 呼吸(いき)をすれば胸(むね)の中(ない) 凩(こがらし)は吠(な)き続(つづ)ける されど我(わ)が胸(むね)は热(あつ)く 梦(ゆめ)を追(お)い続(つづ)けるなり 呜呼(ああ)さんざめく名(な)も无(な)き星(ほし)たちよ せめて鲜(あざ)やかにその身(み)を终(お)われよ 我(われ)も行(ゆ)く心(こころ)の命(めい)ずるままに 我(われ)も行(ゆ)くさらば昴(すばる)よ 「ハミング......」 呜呼(ああ)いつの日(ひ)か谁(だれ)かがこの道(みち)を 呜呼(ああ)いつの日(ひ)か谁(だれ)かがこの道(みち)を 我(われ)は行(ゆ)く苍白(あおじる)き頬(ほほ)のままで 我(われ)は行(ゆ)くさらば昴(すばる)よ 我(われ)は行(ゆ)くさらば昴(すばる)よ 我(われ)は行(ゆ)く苍白(あおじる)き頬(ほほ)のままで 我(われ)は行(ゆ)くさらば昴(すばる)よ
这片挺好,很安静,没有多余的音乐,有音乐时感情早已到位,所以是一段特别慢热的观影过程,到沸腾时,温馨已入味。
很有台湾经典时期电影的style,有点侯孝贤、有点杨德昌。
再加上许冠文,精彩!
全程演技担当。
习惯性找中心思想,但是不明显,靠脑洞想了一点,最后说。
我觉得这个片达到了一个目的,这是韩寒追求过的目的,也是冯小刚追求过的目的:痛快地哭一场。
尤其老男人,活着活着得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但冯小刚和韩寒没做到。
都是公路戏,都是一段生活,都是台词特多,韩寒那部有种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感觉,没多大事儿哭不出来。
冯小刚那部也是用力过猛,又绝症又自杀的,太尴尬,一滴眼泪没有。
而这部一路顺风,不知怎么的,许冠文等几个老戏骨大段大段的独白和情景一映衬,一段故事说下来,让人想哭好几次。
我前几天看《故事》这本书说:好的剧本得把浩瀚的生活浓缩在两小时,但同时也要表现出自己舍弃的那部分,简单的说好剧本得见微知著。
韩寒那部电影《后会无期》,没生活。
说来说去都是特想当然的青春时期发生的那点事,本来就没生活还浓缩个屁啊,更别提表现别的了。
冯小刚那个《非诚勿扰》上下部就更搞笑了,观众都能替你把广告费算出来了,到处塞着心机还指望观众感动。
观众的情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故事》里提到,好剧本要用很独特的生活细节,来表达一个很广为共振的人类情感。
你电影里要没这个情感核心,或你包装上一个情感外衣,其实核心要不就是大空洞,就是和客户签的软文合同。
观众共振到的感觉就是空洞和广告。
观众不会被表面一层情感外衣糊弄到。
这部《一路顺风》就做到了这种春风化雨的过程,让几位主人公背后的故事,通过几个人互打嘴炮就让观者接收到了全部信息。
各种兄弟情,父子情,用很日常的对话就表达出来。
电影开头就能看到戴立忍和庹宗华这俩人的兄弟情,就从戴立忍调侃庹哥的沙发和手表,就看出这两人是朋友,他俩说话跟我们身边两个特好的哥们没区别,就是格外搞笑了一点。
庹哥临被枪杀前还跟戴立忍讲了个他觉得好笑的故事,搞得庹哥死了,戴立忍的心情大家心里都能感受到,逗逼的好兄弟死了,心里能不难受么,这也为了他之后的报仇做了铺垫。
纳豆和许冠文,则形成了类似父子般的情感。
这个情感怎么建立的?
一开始许冠文回去搭救纳豆,两人因为白搭的葬礼礼金,争吵。
可是,这点真的很香港,两人吃着吃着东西,就和好了。
香港无论是tvb电视剧还是电影,吃吃吃情节特别多,糖水、煲汤、叉烧饭、钵仔糕许冠文果然是带着香港身份出现的,和纳豆相处没一会就问他要不要一起找找吃的。
最搞笑的莫过于两人被关奔驰车后备箱,许冠文一个劲地讲自己以前为了找免费车位,找了很久,结果自己老婆和岳母,等都不等自己,也没给自己买小笼包的心酸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日常,就像我前几天我对我老公一个样。
但许冠文在后备箱和中弹的纳豆说出来,还说:你提醒了我,如果今天我能活,我一定要去吃小笼包。
他说完这话我就莫名戳中了。
而纳豆过去的心酸也是超搞笑台词揭露的,拿出一张照片说这个大概就是自己的爸爸,结果许冠文来一句:你是不是生过病,这个照片上的人这么高大帅,哪点像你爸爸。
不要随便认爸爸!!!
这里我脑洞开了,这是不是在说香港和台湾的关系呢,一个是无论戏里戏外都风华不再的香港老戏骨,如同走过黄金时代的香港,只剩硬撑,这是许冠文的角色。
而纳豆,则是亚细亚的孤儿,如同到处抱大腿的台湾。
被许冠文一句不要乱认爸爸!
骂的哭了出来。
现在如果大家看FB,香港和台湾经常像这爷俩一样,在他们共同怕怕的大陆强人国面前,互相勉励“撑住”。
这部电影是不是在诉说这样的情怀呢?
不过如果这样想,那戴立忍和庹哥是干嘛呢?
所以这个理论可能撑不住。
最后情节收在戴立忍撞车,纳豆还是坚持要完成戴立忍部下的任务,管许冠文借车,许冠文有说了一大段他辛勤一辈子,感觉拥有的东西也就是这个车。
许冠文最后钱都不要了,直接爱谁谁了,睡了。
这时电影响起了一首日本歌曲,据说非诚勿扰也用过同一歌曲,可是这效果,刚刚交完心的纳豆和许冠文,在这疲惫的夜晚,伴着这首歌,有种说不出的哀愁。
这里正是电影化雨的哭点。
雨后必有彩虹,这是一部暖心之作。
许冠文一觉醒来,似乎一切麻烦都消失了,更令人惊喜的是,纳豆也办完事(说实话这段细节没看明白,还要二刷一下)纳豆开着宾士给他买了小笼包,还祝他生日快乐。
电影就完在这温馨的结局里结束。
美丽的歌曲再次响起,哇,银幕里大家都活着好好的,大合照好么~北野武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使用的手段,好手段!
立刻哭了好么~B站弹幕:莫名感动
影片由黑道与出租车(运将及乘客)两条线交织而成。
一开场就是黑道大哥死里逃生的故事。
无法预料,惊心动魄,但这种“非常”却正是黑道的日常。
他们是游离于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外之徒,过着高风险的生活。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只是跟正常社会相比,破与立的代价太大。
黑道的代表是两个个性做派就完全不同大哥,分别由戴立忍和庹宗华扮演。
好:人物塑造出彩,几个人都很有特色,纳豆的不善言辞 老许多话但孤独的司机 冷静的黑道大哥 tmd挂在嘴边的贩毒分子 说出一路顺风的小武 。
事件排布不错:尤其喜欢由借车带到老许自白的部分,那一段的配乐和画面就像有人在黑夜里讲故事一样。
拆沙发 电话联系交易-上一次看到还是《骡子》,没想到是通用的 宾士车上的黄色小灯一闪一闪讲出老许的前史,发现导演好喜欢用这种光源吃小笼包 成为最后的一个伏笔两人关系的变化:休息区问其他司机 下车吃饭被敲竹杠老许返回救人 一个馒头 宾士车 没有父亲 老许的故事 -借车 拿钱付钱买小笼包最喜欢吴中天的最后一场戏不好:纳豆的塑造吧。
《一路顺风》中觉得最逗的桥段:戴立忍:我们认识多久啦庹哥:15年了戴:为什么这15年来,你沙发上面那塑胶膜都不拆啊庹:Cao,我这沙发怎么啦戴:没有怎么啦,就是有点怪庹:我告诉你,只要它包着的,它永远都是新的戴:新的,可是它现在看起来很旧啊,你的新的以后留给谁用?
我们买东西我们就是要用它,不是说一直保持它新的感觉而已。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好沙发吧你这个,你有看过哪个好的沙发上面还包着塑胶的啊?
庹:cao你妈的,不要批评我的没学风格喔,你这样是人身攻击。
你呢,妈的整天就穿着这个白衬衫,搞得跟外面那些搞慈善机构,那些师兄一样,切戴:就像你不穿衣服,你的衣服也不会因为你没有穿它它就一直保持新的啊庹:我的衣服怎么啦,我他妈就喜欢这样子戴:你的美学风格倒是蛮特别的,穿着背心还配一只金表庹:卧槽,这手表跟衣服又有什么关系啊,哎,你不要看不起我这块表啊,这可是劳斯乔登的啊戴:什么劳斯乔登?
庹:就是劳斯莱斯和麦可乔登的联名款戴:在哪里联名的?
庹:台北啊戴:劳斯莱斯跟麦可乔登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他们怎么联名啊?
庹:cao你妈的,不要再批评我的品味喔,小心我会翻脸啊戴:我不是批评你。
我们东西我们就是要用,不管他旧了脏了,到最后我们都会跟它有感情嘛。
但是坐在一个包着塑胶膜的沙发上面就是很奇怪,不对啊。
庹:那是怎么样嘛,难道你现在要帮我拆了它吗?
戴:可以啊,反正我现在也没有事情庹:好!
哇cao,他妈的裤子都黏在屁股上了戴:它就不透气嘛
看完电影,被谷村新司的《昴》惊艳(我之前没听过),忙着在手机上搜索。
好巧,映后的Q&A环节,我邻座的观众第一个提问:“为什么选用这首歌?
”导演:“……这里面的东西是很接近的,就讲几个无奈的人在他们的生命里想要做一点翻转。
这个歌词我看完之后也觉得很感动。
据我所知,因为我住(台湾)南部,在南部的一些地方,常常会在深夜的时候,有些节目会放这个歌。
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学啊,把这首歌放进电影里,送给那些生命需要抚慰的人。
”的确,电影中这首歌就出现在夜晚的车载电台里,戴立忍的脸随着车子经过的路灯时明时暗,意味不明。
另一个画面,老许开着他的老旧计程车在荒野小径上兜兜转转寻找出路,可是小径结束于海边草丛中。
老许下车,往前走几步,看着海面,无言。
「荒野に、向かう道より。
」那生命的荒野中,唯一的路啊。
“开了半天还是开不出去,什么鬼地方。
”这样的抱怨,只有当路还在向前延伸的时候才有意义,一旦“开不出去”的结果不带商量地摆在你面前,就只好沉默,也只能沉默。
“过日子嘛,在哪里都是过日子,没有什么这里好那里不好的。
”老许二十多年前离开香港,想趁着年轻闯荡世界,最后不知怎么地来了台湾,听人说开计程车好赚,又可以学国语,二话不说就买了车。
可是二十多年过去,结果发现既不好赚,又没学好国语。
“二十多年,不知道怎么的就过去了。
”每天得拿一千两百台币回家交给老婆,赚不够还得拿私房钱补上。
“回头一看,好像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最后确定是自己的,只有这辆车。
”纳豆问能不能借老许的车,老许絮絮叨叨地讲了这些话,忽然回过神来似的问他:“你刚才问我什么?
”许冠文到底是许冠文,精明市侩、看破世事、疲倦、坚持,都不动声色在镜框后面的皱纹里。
导演说,希望这部电影能让人看完后,“觉得这个世界更好看了”。
因为“人生不可能一路顺风,但是你只要撑下去就会好的。
”大概因此,影片最后,小笼包腾起的蒸汽中那句“生日快乐”,虽然透着点让人觉得“到底还是这样”的鸡汤感,也平淡得有点滋味了。
荒废了一样的保龄球馆,被海水淹没的村落?
还有可能活了几百年的树,我都很喜欢,剧里的超长的皮沙发,我也喜欢,大概我和庹哥的美学风格是一样的。
刑逼的场景又让人学会了两个冷知识,一是不要以为说狠话,对方就不敢怎么样,甚至可能会不耐烦,在你话还没说完之前就领便当了。
二是戴着安全帽被爆头,血才不会到处喷。
拿锯子隔着安全帽开头血腥程度虽然不高,但恐惧性极强,以至于我以为自己是在看《电锯惊魂》,嗯,这才是刑逼。
除了摄像很喜欢,其他不是很懂好在哪里
鍾孟宏是有中年危機嗎? 為什麼可以拍得那麼無聊? 文案寫的是黑色幽默、公路電影、久休復出的喜劇泰斗許冠文,搭老班底納豆戴立忍,多吸引人阿。結果拍得莫名其妙,情感欠奉,劇本超有問題,黑道線和主線根本沒接起來,但又佔去大半時間。拿這時間去多鋪陳許冠文和納豆間的互動不好嗎?
总的来说 虽然这部电影在叙事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欠缺 但其所包含的黑色幽默 小人物的无奈 喜剧元素与血腥场面等元素让这部电影仍不失为一部不错的公路电影 在突出命运的无常后又能回归到人性的温暖上 就像片中经历了鸡飞狗跳的一夜后 第二天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 片中很多触景生情的地方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除了锯子锯头那段残暴变态到不得不捂住眼,其他部分都不错
发自内心的喜欢,发自内心的孤独。
装逼装的让我大爱这部电影!车牌号是亮点!
幹拎娘雞掰哩賣勾靠北
全片有点生硬,为了黑色而黑色。许冠文是一大亮色。周星驰更多是底层年轻人的喜剧。许是中产和中年的喜剧,写实,关心社会,冷面笑匠后面有英式幽默的影子。可惜近二十年都没啥好本子。这回露面演出很难得。
整部片子都很奇怪,风格不断在跳,剧情和类型都很不稳定,挺失望的片子,只有许冠文正常发挥
节奏很奇怪 一个故事多线嘛但是屡屡被其他事情干扰一段连贯又被打断 但是镜头很镇定大气 星起范儿 台湾这个还是很够味的 如果有象征意义没看懂 老许的故事不错
这部电影在参加金马影展的时候,路演宣传各方面都做得很到位,几乎快要被媒体们捧上天了,而且也在金马影展上荣获八项提名,带着十分的期待去观看这部电影,但看完之后甚是失望,故事散,节奏乱,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要是好好剪一剪,倒是一支非常不错的小笼包广告。
幹,我真的不知道這片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借用開場戴立忍的台詞)。QT式廢話、鍾孟宏一貫手法主義(難怪跟焦手跟燈光名字排這麼前面)的類型混搭。有時不賴(鋸頭那段角色反應鏡頭的背景色塊及線條),有時超爛(依然抓不到梗跟表演),最大問題仍是完全無法說服的情感核心,入圍八項沒劇本,不意外。
许冠文和戴立忍都很好,只是纳豆作为双主之一却几乎没有人设可惜了点。
看过后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情有点问题,不稳定,唯一让我看的下去的是许冠文的表演,很精彩。
又看哭了是什么水平…
两个二百五想去葬礼蹭吃蹭喝,结果最后倒贴了十个二百五。
真民族性才有真叙事性,某朝导演们永远无法理解这个道理,直到他们找到自己的族群,本片可以说是真正立足台湾本土语境的杰作,连同之后《大佛+》看下来,更是提升了可关注程度。
说实话,不太值得专门去看了啦…弯弯的电影,总是磨磨唧唧,以微见著的视角是好,可惜看多了,就会审美疲劳,就会有一种疑问:一种有事没事啊?这点儿破事说这么久?确实,弯弯当下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环境,也难怪会这么多末世时代、悲情都市的风格了啦…
鐘孟宏也是拍出過好電影的導演,比如他的《第四張 畫》我便挺喜歡的,但是本片讓人看得挺尷尬,一來是劇本問題,主次線不明,許冠文飾演的老許多麼有故事的一個角色,筆墨還是不夠,二來是導演問題,敘事節奏起伏不定,三來是部分演員問題,表演不及格,以至於全片顯得十分故作姿態。
不走一般情節建構與角色動機的基本功,而是不斷透過把玩敘事、視覺、冷笑話、暴力等偏鋒把戲把電影帶到一個怪奇的境地,這樣想來是非常台灣式的藝術類型極致。不斷的拖延離題反預期的敘事迷途,除了許冠文外所有的演員都有些勉強,但導演調製的獨特男性情懷實在冷到一個特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