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共和国

Πολίτικη κουζίνα,情寻色香味,Politiki kouzina,A Touch of Spice

主演:Georges Corraface,Ieroklis Michaelidis,Renia Louizidou

类型:电影地区:希腊,土耳其语言:英语,希腊语,土耳其语年份:2003

《香料共和国》剧照

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2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3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4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5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6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3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4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5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6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7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8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9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20

《香料共和国》剧情介绍

香料共和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7岁的凡尼斯(乔治斯·科拉菲斯 Georges Corraface 饰)与家人生活在伊斯坦布尔,他的祖父拥有一家香料店,在那里,凡尼斯度过了他的童年。祖父通过类比香料的特性来教授凡尼斯关于生命、宇宙和地理的各种知识,年幼的凡尼斯还爱上了与他一起玩耍的土耳其女孩,姗美。然而不久后,政治的暴乱破坏了美满的家庭,凡尼斯和父母因持有希腊国籍而被驱逐出镜,迁往雅典,身为土耳其公民的祖父则得以留下。时光飞逝,不惑之年的凡尼斯已经成为了一名天文学教授,备受尊重,但他却觉得生活中充满迷茫,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点香料。离开家乡的35年来,他依然渴望着回到儿时的故乡,渴望着再见到那个美好的女孩…… 本片根据编剧、导演Tassos Boulmetis的真实经历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相爱的人啊德州电锯杀人狂临时演员第二季赌神来了危险的她布兰丁斯城堡第二季新青春之歌堕落对手战神灶神来了灰色的乐园特典荒村客栈拉契特营盘镇警事糟糕的兄弟情五月的鲜花灵能百分百II火线救援第三季托芙的房间炽热之夏紫香槐下回归光影颂新龙门客栈番外篇金镶玉矛盾效应你还好吗商谍如果被关注那就完了彗星的轨迹香槟之力

《香料共和国》长篇影评

 1 ) 美食与情感

《情寻色香味》(《A Touch Of Spice》)在我的硬盘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当时下载这部希腊影片的原因只是因为简介中提到片中有土耳其的美食,“透过味觉领略美食的魔力和浓浓乡愁”。

土耳其号称香料之国,对美食一向兴趣的我怎能不为之所动?

寒风凛冽的晚上,在厦大附近的公寓里,我百无聊赖的打开电脑,跟随着影片缓缓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伊斯坦堡。

少年凡尼斯是希腊裔的土耳其人,经常躲在外公经营的香料店的阁楼上,聆听外公对于香料的见解。

阁楼里总是充满欢乐,他还喜欢上了一个少女珊美,用所学到的香料知识换来了珊美的翩翩起舞。

可是五十年代的土耳其与希腊交恶,归根到底还是宗教冲突吧?

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但从影片反映的情况来看,应该还是东正教与回教的矛盾引起的。

反正凡尼斯只好和其他在土耳其的希腊人一样被驱逐回国,只好和外公还有珊美分开。

在希腊,凡尼斯一直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正如影片里所说的“在土耳其,他们把我们当作希腊人驱逐出境,而希腊接纳了我们,但是却把我们当作土耳其人。

”凡尼斯一直期望着外公和珊美能够来看他,为了实现做饭给珊美的诺言,他经常半夜偷下厨房做菜,在学校也不和男同学玩而只是做菜给女同学吃。

可是等到实现愿望的时候,外公已经逝世,而珊美也已嫁作他人。

很久没有看到过这样精致的好片了。

单是贯穿全片的美食让我垂涎三尺。

土耳其人的聚餐真是丰盛啊,讲究什么菜加入什么香料,比如外公教导一个顾客往丸子里加肉桂更能让人两情相悦。

影片所着力的感情部分更是让人嘘唏。

凡尼斯与外公的感情,与珊美那纯真的爱情,父亲怀念伊斯坦堡的感情,花花公子的舅舅希望成家的感情,无不刻画得细微而精致。

当一向古板严肃的父亲后来留着眼泪说当时根本不想离开伊斯坦堡,移民局的人曾经提出如果改信回教可以留下,他拒绝了,但是“想象中的希腊很美,比实际搬来所接触的更美”,那种思念伊斯坦堡的感情让人为之动容。

当然,影片也不乏幽默之处,往往恰到好处,令人莞尔。

比如姑妈有帕金森症,跑船的舅舅带回高压锅的爆炸声愣是把病给吓好,后来舅舅又带回了水果搅拌机,姑妈捧着搅却引发了老毛病,等到舅舅的未婚妻在学土耳其料理的时候说到从来不象土耳其人那样往菜里藏香料的时候又把病给吓好了。

 2 ) 一场盛宴,然后离别。

相聚入席,开胃菜--主菜--甜点,然后曲终人散。

如果说爷爷一直不愿意来是因为离不开自己的故乡或者因为疾病,那么孙子为什么一直都不愿意回去看看呢?

那里有亲切的爷爷和相亲相爱的青梅竹马啊!

仅仅因为父亲说了是爷爷自己不愿意来的那些话,就割舍掉至亲至爱的感情吗?

我怀着相当纠结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仍然觉得无法理解主角的人生价值观,很讨厌又是另一个《天堂电影院》版本:都是一大把年纪了才接到说某某至亲去世的电话,然后回到故乡,想起那些人那些事,唏嘘不已,也无能为力。

我讨厌这样被动的人生(结果自己也是只会说不会做= =)当然其他都堪称完美,画面,音乐,人物,香料的主题,香料!

最喜欢刚开始描写伊斯坦布尔的场景,黎明中远方静诣的古堡,鸟群飞徙,一个大胡子男人拉开嗓子朝向远方吟唱,然后镜头缓缓拉开,伴随着神秘的民族音乐,一个童话般的城市出现在我们眼前…………伊斯坦布尔,雅典,爱琴海……等着我,我一定会来看看的> <

 3 ) 品尝人生的三道菜

开胃菜在伊斯兰清真寺的遥想下,可敬的外公,两小无猜的女友,情圣船长舅舅和反复抖手的姑妈,从被启蒙到反作用舅舅,香料教会了他对真情、真爱的等待。

主菜但是,这份等待竟是漫漫人生的大部。

即使他功成名就,仍然不能忘记当初的那份情感。

甜点终于见到了老人,圆了双方的心愿。

往昔女友也见到了。

然后,曲终人散,外公走了,女友也为人妻、为人母,也离开了。

剩下的,是他的香料哲学和广阔的宇宙。

 4 ) 我从《香料共和国》里看到了《教育的目的》

在同一天遇到这部电影和这本书实属巧合,而能从两者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也无语了。

“外公说「美食家」这个字藏身在「天文学家」的字里面于是我的天文学课程也少不了香料” (事物的本质是一样的)外公在教我天文的同时也在教我认识香料。

外公:辣椒,热情中带点火爆Fanis:像太阳太阳照到什么?

什么都照得到没错,所以每道菜都要加辣椒接下来是水星也散发热力然后是金星像肉桂金星维纳斯是最美丽的女人所以肉桂像女人一样甜蜜中带点苦涩再来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上有什么?

生命。

地球上有生命生命需要什么?

食物什么能让食物更美味?

生命也需要盐食物和生命都要加盐才会更有滋味(再次证明事物的本质是一样的)《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外公教Fanis如何运用香料来学习天文。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这样的教育让知识变得有趣。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普通的文化课程中,学会对特殊的问题产生兴趣;同样,在专业学习中,学科外在的联系使学生的思想驰骋于专业领域之外更广阔的空间。

”就如Fanis的女朋友问他到底是厨师还是天文学家时,他用外公曾经说的这句话回答“外公说「美食家」这个字,藏身在「天文学家」的字里面”。

电影最后的画面,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香料化为宇宙。

事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从《香料共和国》里看到了《教育的目的》中的理论。

Fanis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天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美食家,正印证了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理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高远之境。

”就如同怀特海本身,既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和教育家一样。

这也和某些呼吁取消“文理分科”的学者的理论有类似之处。

 5 ) 未老莫还乡

辣椒,热情中带有火爆,像太阳;金星,如女人一般甜蜜中带有苦涩,像肉桂;地球,承载生命,就像盐巴,食物中的必须。

希腊人向来专注于自然界的谜题,同时也执着于朴素深刻的哲理。

所以,主人公凡尼斯的童年,氤氲在外公不散的香料气息,和他关于天文的趣事里。

然而,凡事总有,民族的纷争和战事让凡尼斯举家迁移到了希腊,只剩下年迈慈祥的外公和两小无猜的小女朋友。

带着对香料挥之不去的记忆,凡尼斯在希腊逐渐长大,才明白当年外公的用心:食物因香料可口,而人生却往往充满了苦辣酸辛。

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勇气接受那些注定不完美的结局,就像可敬可亲的外公永远不会来希腊和他相聚,还有长相厨艺俱佳的舅舅终究找不到一个会做饭的妻子,患有帕金森症的姑妈总是徘徊在治愈边缘,还有,留在希腊的美丽女友注定了只能为他人妻……何必去计较在意那些本就无法完美的结局。

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完美,而外公告诉我们,那些看不见的,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影迷喜欢影片的结尾,离别十分,凡尼斯对迈向站台的女友说:“不要回头,因为我会看到你的泪水。

 6 ) 童年即人生

小男孩凡尼斯一家和外公生活在一起,他们住在伊斯坦堡。

外公开了一家香料杂货店,他熟悉香料、做菜。

外公教凡尼斯用香料去认识宇宙星辰。

看着大人们做菜,听着他们聊料理,是凡尼斯最快乐的时光。

凡尼斯和邻居小女孩姗美在外公的阁楼上玩耍,小女孩跳舞,凡尼斯做菜。

香气氤氲的童年美好被战争打破了。

凡尼斯的爸爸是希腊人,被土耳其驱除出境。

凡尼斯一家与外公告别去了希腊。

回到希腊后,凡尼斯迷上做菜,而且还做得不错,可是他才7岁,这是什么奇怪行径,于是父母、老师、神父和穿制服的警察等等都反对。

自从分开后,外公几次说要来看望凡尼斯一家,可是每次都没有来成。

有一天凡尼斯偷偷穿好衣服,提着珊美送给他的过家家厨房玩具箱,独自踏上了开往伊斯坦堡的火车。

可是在下一站他就被父母拦住带回了家。

于是,从儿童到少年、青年,直至中年,漫长的岁月里,外公从没有真正抵达过,除了那次半途而废的火车之旅,走遍世界的凡尼斯,也没有回去过伊斯坦堡。

直到一天,外公再次提出他要来。

可是这次也没有例外,外公在来的路上发病,等凡尼斯回去伊斯坦堡的时候,外公已经不能说话,很快离世了。

在葬礼上,凡尼斯见到了姗美。

尽管两人间还有好感,但时过境迁,此时的姗美已经嫁为人妇并生了一个女儿,丈夫是小时候与凡尼斯有过一面之缘的小伙伴。

听说姗美与丈夫分居,凡尼斯决定努力一把,已是天文学教授的他走进当地大学,表示自己愿意担任客座教授,系主任表示受宠若惊,又疑虑他决定的原因,凡尼斯说,能在伊斯坦堡讲课,对他意义重大。

凡尼斯把消息告诉姗美,姗美没有拒绝,但是说要等女儿生日之后再说。

在姗美女儿生日那天,转折出现了,姗美的丈夫来了。

最后,姗美决定结束分居,回到丈夫身边。

分别的月台上,凡尼斯与姗美紧紧相拥,姗美说,这次轮到我说再见。

望着姗美的背影,凡尼斯大声喊到:不要回头。

此时姗美已是泪流满面。

凡尼斯回到外公的杂货铺,他在之前玩耍的阁楼上,找到了遗留的香料。

圆圆的小珠子是星球,撒上一把盐,用手指划成星云的形状,撒上一层面粉,鼓起嘴巴,吹一口气,面粉升腾为雾,像是宇宙初诞生,一切回到原点,回到童年~凡尼斯的父亲曾向他解释,外公不会来,是因为他离不开伊斯坦堡,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

而姗美曾问凡尼斯,这么多年为何不回伊斯坦堡?

凡尼斯说,因为害怕再次别离啊。

大概,外公也是如此吧。

 7 ) 只要还记得回家的路

"人生中有兩種旅人 一種看著地圖 一種看著鏡子 看著地圖的人是要離開 看著鏡子的人是要回家。

"——香料共和國下厨房最近发来的会员通讯里包含了九部和美食有关的电影,随便选一个来看,于是挑中了这部香料共和国。

恰巧去年两次在伊斯坦堡转机,心心念念地想在飞机起降时看一看这座横跨欧亚的城市,至少看一眼那标志性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结果不是赶上半夜就是遇到阴雨。

倒是去了希腊,好似把全世界蓝色都用尽的国家,美得信手拍下一张相片都可以做明信片。

那时还不了解它和土耳其之间由来已久的龃龉,只是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伊斯坦布尔的美食,葡萄叶饭卷、酿番茄和街上小贩售卖的扭结面包,会忽然记起,咦,全都和雅典一模一样?

温暖唯美的画面,合着音乐娓娓道来,用盐、红椒与肉桂的味道,串联起一个背井离乡、思念不止的故事。

东正教堂里,外公抱起Fanis去点他够不着的白蜡烛。

香料店的阁楼上,小女孩的舞步写满风情,眼神和笑容却格外澄澈真挚。

土耳其浴室则是最适合展开谈话的地方,因为在这里,souls open up like mussels in steam.没错,“伊斯坦堡是城上之城,是全世界最美的城市…”然而被逐出故乡的滋味,只怕远比肉桂要苦涩得多,那一场月台上的告别,省略了多少来不及述说的不舍。

所以外公一直不肯来雅典,所以父亲流着泪讲起自己一生的梦魇,所以多年以后Saime问起Fanis,why didn't you come back all these years? 他轻轻地答,"I was afraid... of the moment of having to leave again..."好在斗转星移,总有些不变的东西聊以慰藉,Saime保留的明信片上仍有淡淡的香气,外公的阁楼里仍能用香料创造一个星系。

最能唤醒记忆的从来都是味道,无论离开多久多远,熟悉的味道都能立即带你回去某年某月某个夏天。

有人说,每一种味道里,都埋葬着一段时光。

到今天,仍记得中学去美国当交换生时所住人家的味道,大约是因为记得第一次离家远行的心情。

也记得大学宿舍走廊里特有的味道,每一次拖着箱子回来,闻到它,才开始有“又离开家回到学校了”的实感。

甚至记得某个人惯用的香水,那天一定是因为瓶子里剩得不多,于是索性用光它,一不小心就太浓,浓到我再也忘不掉。

可惜这些味道和记忆,大半和漂泊有关。

这一点也不值得羡慕,世人看不到的是,每一个自由自在的灵魂背后,都有颗渴望安定的心。

我的家乡是一个和伊斯坦堡一样美丽的城市,小时候盼着离开去看这世界,可真正离开以后,却发现自己没有一天不想念她。

前不久请一位通灵的姐姐替我占卜,她开口第一句话就让我心惊胆战。

她说,“你会远离故土,落叶不归根。

” 如果这是命运,那么前面的二十年人生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由不得我不接受。

最怕失去的也许最终失去,唯愿不要迷失,忘记了回家的路。

 8 ) 香料共和国

7岁的凡尼斯(乔治斯·科拉菲斯 Georges Corraface 饰)与家人生活在伊斯坦布尔,他的祖父拥有一家香料店,在那里,凡尼斯度过了他的童年。

祖父通过类比香料的特性来教授凡尼斯关于生命、宇宙和地理的各种知识,年幼的凡尼斯还爱上了与他一起玩耍的土耳其女孩,姗美。

然而不久后,政治的暴乱破坏了美满的家庭,凡尼斯和父母因持有希腊国籍而被驱逐出镜,迁往雅典,身为土耳其公民的祖父则得以留下。

时光飞逝,不惑之年的凡尼斯已经成为了一名天文学教授,备受尊重,但他却觉得生活中充满迷茫,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点香料。

离开家乡的35年来,他依然渴望着回到儿时的故乡,渴望着再见到那个美好的女孩……本片根据编剧、导演Tassos Boulmetis的真实经历改编。

 9 ) 只有味道忘不掉——《香料共和国》

电影的结尾,凡尼斯回到了童年的阁楼上,外公的香料粉在暖黄色的日光里纷扬弥漫,那是他所熟悉的,看得见的星空和看不见的记忆。

故事开始于伊斯坦布尔,凡尼斯从小生长的地方。

外公的香料店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东岸,那里有圆顶尖塔的清真寺。

让人变得内敛的小茴香,令人两情相悦的肉桂,各式各色的香料开启凡尼斯人生之初神奇而美好的记忆。

阁楼是天文课程的教室,外公说,希腊语里,“美食家”一词就藏在“天文学家”里。

辣椒,代表热情与火爆,像太阳不可缺少;金星(Venus)是美丽的女人,像肉桂甜蜜中带点苦涩;地球承载着生命,就像盐,而食物和生命都要加盐,才会更有滋味。

那是外公关于香料的哲学,也是小小凡尼斯和珊美的秘密。

“……你来做菜,我跳舞”,她的舞蹈,她的微笑,都凝结在香气氤氲的空气里。

博斯普鲁斯的海岸,寂寥的灯塔,随风而起的红伞,翩然盘旋,那也许便是伊斯坦布尔传说里的女儿塔,见证着童年一段最真最纯的感情。

奶和糖,生命最初的味道,让人最念念不忘的味道,而尘世烟火烧就的人生主菜,总有百般难言的滋味。

雅典,凡尼斯踏上国籍上的故乡。

战争开始关于双城的故事,染满香料气味的明信片是传递思念的云雁。

“土耳其人赶我们走,因为我们是希腊人;希腊人收容我们,却又视我们为土耳其人”,总有些事,人无能为力,一如父亲的无奈,又一如季节和距离。

那些浅浅微笑,长长思念,终渐随了时间,沉入记忆的深处,偶尔,被卡曼彻琴声从心底撩拨起来,用来填满食物的香味。

“人生中,有两种旅人,一种看着地图,一种看着镜子。

看地图的人是要离开,看镜子的人是要回家。

”天文学家,凡尼斯,仰望着星空,不断漂泊往远方,却再未回到过伊斯坦布尔。

而外公,守着他的香料店,总说着不久就来团聚,却也始终也没离开过故乡。

电话铃声带来外公病危的消息,改变凡尼斯的旅程,多年以后,他第一次重返伊斯坦布尔,童年的故乡。

葬礼,冬雨,洗净岁月的忧伤,落在记忆中的红伞上,伞下,她温暖的微笑。

“……你做菜,我跳舞”,他为她做一道美味的甜点,她带他看另一个小小珊美的舞蹈。

而,生活远比烹饪食物更微妙,他们已走得太远,太久,她无法舍弃的,他无法触及的。

分离时不要回头,幸福才会相随。

相似的微笑,在离去的模糊的背影里,清晰明亮。

凡尼斯回到了童年的阁楼上,外公的香料粉在暖黄色的日光里纷扬弥漫,氤氲成他所熟悉的星空和流云,那是他曾不得不忘记的故乡和从不曾被遗忘的味道。

http://ealinealin.spaces.live.com/blog/cns!EB8EFA6C21DD28EF!321.entry

 10 ) 从伊斯坦布尔到雅典的离散史

▲ 《香料共和国》海报 © Village Roadshow Greece“胡椒的味道,是又辣又焦,就像太阳一样;盐的味道, 有需要时可以为生活增添点情趣;肉桂的味道,既苦涩又甜蜜,就像女人一样。

”——《香料共和国》 《香料共和国》看似是一部大谈美食的电影,但事实上食物不仅仅是食物,香料也不仅仅是香料。

Fanis的外公用香料摆下星阵图,姨妈用食物的味道唤起家人间的温暖。

片中Fanis的舅舅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看地图的人和看镜子的人,看地图的人将要远行,而看镜子的人准备回家。

而在导演塔索斯·布尔梅提斯的眼中,食物意味着流落“异国”的伊斯坦布尔人回家的唯一途径。

▲ 《香料共和国》截帧 @ Village Roadshow Greece影片选了一个微妙的切入点——香料。

伊斯坦布尔从古代起就作为东西物品交换的重要港口而繁荣,香料市场是伊城旅游必到之地。

而食物,民以食为天,它更代表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国家政治与个人命运的结合在这部电影中不仅仅只是一种噱头和影射,而是实实在在的干涉,以食物作为勾连,政治对每个人心灵上的创伤,被导演处理得像稀松平常的对话一般,甚至带着优雅的幽默,云淡风轻。

▲ 《香料共和国》截帧 @ Village Roadshow Greece电影关于美食,内容却说的是故乡——伊斯坦布尔。

祖父、父亲、Fanis都是希腊人,信仰东正教,故乡却是远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祖父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也根本就不想离开。

《香料共和国》最重要的命题,不是被土耳其驱逐的希腊人,也不是被希腊人看作异族,更不是关于夹在土耳其与希腊这两个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争论,而是关于一群被困在过往的历史中,无法被定义的古老族群身份和记忆失落的现代悲剧。

这一点从影片的希腊文原名可见一斑。

▲ 《香料共和国》截帧 @ Village Roadshow Greece在原希腊文的片名“Politiki Kouzina”中,其实是包含着两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首先从字面意思看,“Politiki”指的是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的城邦,“Politiki Kouzina”顾名思义就是“属于这座城邦的菜肴”,但是往更深的意味去解读,不难发现在希腊语的字母转换之间,“Politiki Kouzina”可以引申指“the politics of the cuisine”(美食中的政治),这一点在英文片名的翻译中是完全体现不出来的。

导演在其中回忆的不单只是被驱逐的过往,更多的是隐藏在味道之间的故乡——伊斯坦布尔,陷入游离状态的自我文化归属才是这部影片忧伤的所在。

▲ 《香料共和国》截帧 @ Village Roadshow Greece影片将历史的离散作为最核心的主题,通过前菜、主菜以及甜点三个部分分隔整体。

第一部分在伊斯坦布尔拍摄,以Fanis一家的流离失所作为契入点。

从拜占庭时代开始,希腊裔少数族群在土耳其的社会地位一直暧昧不清。

从1922年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到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希腊与土耳其两国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希腊-土耳其人口交换公约》,土耳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镇压政策,迫使其境内百万希腊人迁出。

例如,二战期间为非穆斯林建造的劳动营,以及在同一时期对非穆斯林征收的财富税(varlık vergisi),引致成千上万希腊人的经济崩溃和死亡;1955年9月,制造社会恐慌,迫使希腊人伊斯坦布尔大逃亡推动了人口外流;1964年罗马人(Ῥωμαῖοι Rhomaioi)驱逐法令;直到1978年,土耳其境内希腊裔人口锐减至7000人。

这一交换强迫约150万来自安纳托利亚和东色雷斯的希腊人,和来自除西色雷斯以外的整个希腊的50万土耳其人重新定居。

▲ 《香料共和国》截帧 @ Village Roadshow GreeceFanis一家的撤离便是从1964年法令颁布的前夕开始,作为世代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希腊裔族群,影片的第一部分通过祖父与Fanis之间家族饮食文化的传承,带出了这一群体的集体文化和生存哲学,以及家族聚会谈话时,希腊族群对于彼时社会紧张气氛的恐惧。

直到1960年起,塞浦路斯从大不列颠帝国殖民版图中独立成为共和国起,土耳其开始以前主权国的身份意图吞并塞浦路斯,这一举动激发了希腊人和土耳其人更加白热化的敌对状态。

Fanis一家除了祖父外,所有人一夜之间被警察带到边境,迎接他们的是另一张冰冷的警察面孔,所谓的“祖国”只是把他们当成同一血统的难民,所谓的“同胞”视他们的土耳其口音为笑话,影片的第二部分写满了格格不入。

▲ 《香料共和国》截帧 @ Village Roadshow Greece导演塔索斯·布尔梅提斯以自身经历创作的《香料共和国》,借Fanis的处境发出文化归属与身份认同的双重拷问——何处是我的家。

故乡的驱逐和故国的疏离让Fanis不得不重新思考自我身份精神归属。

食物与烹饪带来的感官体验,让他在物质中找到一种高概念性的认同感。

味觉上的体验开启了异常特别的世界观,不为流离失所的经历而破裂的文化链条,让身处希腊的Fanis依旧保持着,伊斯坦布尔香料店中感受到的体验。

Fanis对伊斯坦布尔的记忆,以及自我身份认同,都与味觉感官直接相关。

▲ 《香料共和国》截帧 @ Village Roadshow Greece在电影所描绘的伊斯坦布尔味道地图上,这座城市属于人民,而不是特定的地缘政治身份。

味觉感官上的差异,这种文化的感性地理特征,对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族群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导演选取了只有熟悉伊斯坦布尔味觉感受和视觉景观的人才能获知的电影语言,在某种程度上“隔绝”了外人在视觉上的文化理解,同时通过味觉感官唤起对城市的记忆。

同样地,影片中的希腊裔伊斯坦布尔人来到希腊后,依然根据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来确定方位,存在于脑海的记忆地图。

当他们离开伊斯坦布尔时,带走的是隐藏在食物味道中的记忆体,即便离乡背井也还能指引着他们,“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

当片中一位老妇人发现Fanis在毛绒藤叶中放糖时,马上辨认出同样来自伊斯坦布尔的同乡。

味道所创造的纽带,形成了这个特殊群体对于伊斯坦布尔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

▲ 《香料共和国》截帧 @ Village Roadshow Greece从这个意义上讲,食物是这部电影主题的基本来源:通过不同的食谱和配料,不同的记忆变成的生命印记,打破地缘政治的边界,以食物作为身份认同的入口。

本周五将放映VCD影促会2018年秋季“及时飨宴”唯一一场《香料共和国》,机会难得,一同来苞谷汇以美食打开味蕾记忆。

▲ 《香料共和国》截帧 @ Village Roadshow Greece参考文献:1. Aesthetics of Displacement: Turkey and its Minorities on Screen,Ozlem Koksal, 2016, New York and Lodon, Bloomsburg publishing.2. Istanbul and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Ottoman Empire, Bernard Lewis, 1963,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p 29.3. "Rūm"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Alexander Kazhdan, 199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 3, p. 1816.4. The Greek minority of Turkey, HRI.org, Retrieved 22 January 2017.

《香料共和国》短评

想吃土耳其料理=。=

6分钟前
  • 🐠
  • 还行

凡尼斯外公的喪禮上,忽然下起傾盆大雨,眾人紛紛開傘,而所有的黑傘中,只有一支是紅傘,那就像印在胸口上的硃砂痣,忽然隱隱作痛起來。有與親密的人分離過的地方才是故鄉啊...

10分钟前
  • Ricci D.
  • 推荐

完全是被名字吸引,没有想像中的好看.

11分钟前
  • 盛盛
  • 还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6037628画质不好,字幕太小,看不清楚。肉桂像女人一样,甜蜜中带点苦涩。他们说话好快呀,听不习惯。孩子做饭好吃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不让他进厨房?这么小就早恋,太早熟了。想去土耳其澡堂洗洗。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NoVcZnZSrY

12分钟前
  • O型血
  • 还行

看完后我花 了一个小时跟纠纠吵 争论这个片到底好不好看

16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推荐

这个美食类电影怎么可以无聊成这样啊,还是我重病对美食完全没有感觉啊。。都是几个肥嘟嘟满是皱纹的50多岁的土耳其老男人撑起的整部电影,哎。。。破旧干太强烈,精致点很难么。

21分钟前
  • EmmaSchnee
  • 还行

以为是讲美食的,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24分钟前
  • 坠入
  • 较差

真想去这两个国家。真想吃authentic地中海菜而不只是hummus feta啥的虽然hummus已经够好吃了TAT。那儿的人都是小时候可爱长大一般都残的嘛。其实挺喜欢餐馆里的宇宙的。只是男主和他外公的线有点脱节感觉跳戏啊。

25分钟前
  • 蔴石。
  • 还行

分数:60虽然有些特点,但也没什么惊喜。

30分钟前
  • 髙雲謙
  • 还行

一般,就是有点不好看

31分钟前
  • Faker
  • 较差

我觉得还是没有办法和《天堂电影院》比,无论从画面还是故事情节都没法比,音乐当然是各有特色了。

34分钟前
  • 落尘寰
  • 还行

浓郁而飘散着香味的土耳其美食

39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力荐

伊斯坦布尔真美

41分钟前
  • 冰疙瘩
  • 还行

东方文明和欧洲西方文明的冲突背后 是一颗向往自然和温暖的心

42分钟前
  • 明月隐山
  • 推荐

当我以为男主要成为料理大厨做出一道道土耳其大菜时,电影却止步于轻描淡写,或许这香料只是男主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调味品吧。

44分钟前
  • 伊兰月
  • 还行

藏在香料中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那些关于爱的回忆

48分钟前
  • 柠檬
  • 力荐

对故乡的思念要是化成嗅觉和对青梅竹马的爱恋,漂泊他乡多年,重返故里,只是味道就洋溢着熟悉和亲切,在温馨的家里,亲人都在,再无他求。单从影片角度讲,叙述线过多,但每条都没有叙述完整,网状结构铺陈,应以线状结构收尾,这样故事才讲得好。头重脚轻了。香料和星系有关联的概念非常动人。

51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辣椒是太阳。

54分钟前
  • 夏目冬耳2.0
  • 还行

羡慕他叔叔,想做一个船长

59分钟前
  • 提姆
  • 还行

外公,初恋,童年,美食......都是值得一生回味的啊,如同信仰一般神圣,美好。这个中文名,真是搞得太大了。。。

1小时前
  • angel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