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瞄准》在东方卫视热播了。
随之,黄轩饰演的苏文谦究竟是怎样一个角色,苏文谦式的英雄又与传统英雄的同异又有哪些呢?
戴锦华老师曾经这样总结过关于传统民间神话中的英雄的故事模型:问题与坏人出现,英雄受到感召,英雄临危受命,英雄踏上征程,英雄与坏人对决,坏人失败,英雄获胜,英雄回到故乡,问题解决,生活重新恢复平静。
这是一个经典的英雄塑造的故事。
对于传统英雄的人物塑造上,英雄成为英雄,英雄身上有缺点,英雄必须战胜自己的缺点,才能获得胜利,英雄成长,英雄获得胜利。
我们再来看看《瞄准》中的苏文谦,苏文谦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的英雄形象,虽然他也是临危受命,但是,他是从一个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逐渐转向成为一个人民的英雄的。
但是,他的优柔寡断,他的自私,都是他必须战胜的缺点。
可是,苏文谦注定要成为一名人民的英雄。
我们把这种英雄称之为苏文谦式的英雄,在形象上不一定是高大全,而是一种更为真实,更为人性的英雄。
3天刷到13集。
如果猜得没错,这应该是今年,伍佰真正自己导的一部剧了。
因为两个长镜头,一个码头,一个医院。
喜欢在电视剧里,用长镜头,引入故事,是他的某种习惯。
开局很棒,对环境和周围人物的还原,做到了一种极致。
最让我觉得深刻的是第一集,叶冠英走入码头时的整个过程,叶是完全的,融入了码头的人海。
一个角色,完全融入了场景,而人流感觉像有生命一般的真实。
10集以前,故事都算流畅,逻辑也基本能接受。
特别是在医院夜晚那个长镜头,从背景,很清晰的告诉我们,只有很多闲杂的陌生人存在,才可能混水摸鱼完成暗杀,这是对很多电视剧常见模式的颠覆。
也是更合理的一种诠释。
然后,神奇的第10集出现了,瞬间感觉天雷滚滚。
男主苏在没有在现场,没有参与的情况下,神奇的预知了狙击手的位置;神奇的预知了街角后车辆的人员,速度,并安全截停;神奇的在事后,分析出了所有人的位置和动作。
兄弟,你确定你不是穿越回来的?
整个故事,在火车站反暗杀行动后,就变得漏洞百出。
而火车站暗杀组,逃亡使用的重机枪,居然一个人没能击中…… 个人觉得,这一整集拍成这样,应该还是过审的问题。
其实,如果从水母暗杀组逃亡开始,重机枪扫射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而新加入的3名狙击手都被钟楼逐个点名,牺牲2-3人。
而苏因为自己的消极应对,晚到一步,看到遍地尸体,也为平民,以及新认识的人惨死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从而改变行为,也让官方相信,并依靠他,可能比现有故事,更合理一些。
这也许是主创原本的方案,从医院警察,死得干脆利落,可以看出导演本身,没什么忌讳的。
那么,也许就是这种事关历史的场景,不能太出格,否则难以过审吧。
不过,也可能是有其他导演加入,拍了不同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由于第10集留下了一堆很难圆回去的坑,后面的故事逻辑,人物立场,都开始乱起来,整体故事有向神剧深渊滑去的趋势。
有点儿可惜。
但愿,故事还能有大转变……Ps:女主设定真的不太好,关键戏份还特别多……
原先在电视上看到,因为熟悉的演员和片首曲中繁复的公式和几何产生了兴趣,看着看着便上了瘾。
但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
直到无聊在网上从头到尾看完了整部剧,才发现这是在短短8天内发生的故事,这也是一大看点。
但可惜在于,虽然剧情还是比较精彩,但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有很多在我看来不可忽视的bug硬伤,忍不住要减两颗星。
1、池铁城起初想救苏文谦和与小雪互动的剧情都温情满满。
小雪作为一个陌生人,池陪她打弹弓、给她吃蛋糕、背她、留她住宿,都是善良的闪光点。
当旁白说出十几年的杀手生涯让池铁城睡觉都能保持警觉,而这个小女孩竟让自己睡得这么沉时我都差点以为会是个父慈女孝的结局了——池铁城放弃任务回归家庭。
但是到最后,池铁城就像个疯子一样绑架、恐吓、甚至要杀掉那些最在意他的人,我简直看呆了。
2、小雪小雪对爸爸是有执念的,但是,即便是待她像亲生父亲也不过如此的苏爸爸,她还是有所保留的。
给爸爸的第15封信里说到有一件事情是专留给爸爸做的,而这也是见面的暗号,那就是背在肩上。
而这么宝贵的、连苏爸爸都无法享受的互动,她却让仅有两面之缘的陌生人池铁城做,这合理吗?
这也就罢了,后期她直到池铁城是她的亲爸爸,却又疏远他。
这是得到了就不稀罕了吗?
3、廖杰作为老帅以前战友的遗腹子,他应该是老帅从小就养在身边的,从曹松的《己亥岁》及中秋节等情节中看出,老帅也是对他悉心教导的,言传身教甚多。
甚至,他们的决裂,都是因为老帅主和,而他要去打仗。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却还要冒着风险送老庄出去问老帅的意思是打还是不打,他是傻吗?
难道这点心思都猜不透吗?
这个情节完全无法理解。
4、曹必达和欧阳湘灵前期欧阳湘灵对苏文谦成见很深,处处不相信他;而曹必达一直帮着说好话。
当苏文谦当了教官后,他们两个人的态度就反过来了。
整个片子质感不错,难得的好国产片,但是导演用杨采钰真是败笔,刚出场的时候并未有太多感觉,在车上审问苏文谦那场戏完全就是读台词,让人完全出戏,后边戏份越来越多,这张僵尸脸到底是什么鬼,以至于每次到她的镜头我都要把眼移开,否则真的没有再看下去的欲望,片子是不错,以后选演员真的要慎重。
剧情还可以,就是这女主真的sb,非常影响观剧体验。
不知道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人物............................…........ .............................................................................. sb女主竟然没有死???
,还像疯子一样的质问紫苏??
前十集拼命黑女主,让大家疯狂吐槽。
后面开始拼命狗血,尽量拖延,二十多集讲的是一天的内容,57集讲的就是两天要刺杀一个人,为了把一个电影情节排成电视剧,编剧也是神人。
小雪和紫舒明明是池的人却让苏莫名舔狗,25集还引发低级 狗血的误会,苏直接告诉池孩子和女人都是池的让他收手不就得了?
简简单单的一件事被编剧硬生生拖到五十集,看不下去了,太垃圾了
瞄准,真的是水的世界,它的故事可以叫牧鱼水母灯塔的故事。
水母和牧鱼本来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师出同门留学归来,他们组成了判官组合,专门杀日伪分子,他们配合无间,感情甚笃。
后来他们遇到了灯塔,牧鱼向往着灯塔,于是水母就骗牧鱼射杀了灯塔,牧鱼不愿再和水母在一起。
牧鱼一直照顾着水母的情人和女儿,并在照顾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心,想让小雪给自己叫爸爸。
作为投身军统的水母,为完成暗杀指令,他屡次绑架了自己的老婆孩子老丈人来完成任务,找到牧鱼后一直纠缠不休,并一直要牧鱼跟他在一起,牧鱼受不了这疯子逆反变成卧底套路他让他全军覆没。
牧鱼最后对水母说:“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人在乎你,所以你只有靠做任务才能有存在感"。
然后一枪炸了他身上的炸药包。
随后牧鱼过上了和水母老婆孩子一家亲的幸福生活。
它中间精彩的能够吸引人的是人物命运走向,但每集预告就看完了一集的精华让观众什么心情,看到结局真的想说最后三集真的是灾难性的垮塌。
说实话,我是抱着吐槽的心情来的。
我以为它肯定难免这类型剧的共性毛病:细节不合理,逻辑不严密。
1、物价。
黄轩的伪装身份——一个木雕师,他随身带着一块招牌幡,写着“雕刻人像,立等可取,两千元。
”两千块钱?
这也太贵了吧!
不过这倒是挺合理的,因为剧中是1949年,上海刚刚解放,当时正值上海经济走上正轨的前期,受之前的影响,上海的通货膨胀还没有被完全抑制。
剧中的松江区被称为“上海之根”,物价水平当然也跟上海的总体水平如出一辙。
2、幻灯机和幻灯片。
出现了一部幻灯机和幻灯片的镜头。
原以为这是剧中第一个BUG了吧!
但是想到胶卷是19世纪中叶发明的,有幻灯片也不是那么突兀,果然,搜索后发现幻灯机是1654年发明的,工业化生产是在1845年,幻灯机和幻灯片在剧中出现得合情合理。
3、传真机。
这总是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了吧!
弹幕也有人对传真机的出现表示了疑问,看来这就是剧中的第一个BUG了!
但是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我还是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
这一搜又有点傻眼:1913年,第一台传真机就已经被研发出来了。
1925年,高质量的相片传真机也研发成功。
到1929年,我国就已经购买了一台无线电传真收报机,而且1930年的报纸还刊登了它成功收到传真的照片。
这时候传真的照片还都是黑白的,彩色照片传真虽然也有了相关的技术,但是还没有开放使用,所以剧中的照片也是黑白的。
—————————到这里,我的想法已经有所改观了,第一集结束了,原本的“找茬计划”没能成功实施,自己反而被紧凑的剧情吸引住了。
—————————4、口香糖。
第二集将要过半,出现了一个一直嚼着口香糖的女性角色。
等等,口香糖?
49年的口香糖,出现得合理吗?
实际上,“口香糖”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糖果之一了。
口香糖的基础就是“胶”,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于咀嚼“胶”可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
1848年,第一块经过加工处理的口香糖就已经被用来销售了。
到了1928年,口香糖的生产技术已经经历了几次更迭,在口感上变得更受欢迎了。
5、白雪公主蛋糕。
剧中的陈赫又换了身份,冒充一位技术精湛的西点师,他来到西点房上班,需要做一个“白雪公主蛋糕”来证明自己的专业水平。
蛋糕当然是历史悠久,可是这么漂亮的蛋糕,在当时真的能做出来吗?
找了一下资料,还真能!
1926年的蛋糕就已经是双层且有裱花了,1946年的蛋糕还增加了人偶装饰。
更何况,陈赫这次冒充的是一位来自法国的顶级西点师。
————————查找完蛋糕的资料,我已经没有心思再执行什么“找茬计划”了,吐槽不成,我的注意力已经都放在剧情上了,这些情节牢牢吸引着观众,也吸引着我。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引人入胜的剧情了,但是到了第五集,却又突然出现了让弹幕群众无法冷静的一幕。
————————6、步话机。
一个硕大无比的“大哥大”出现了。
剧中字幕提示的是“我军缴获的先进通讯设备”,可这也太先进了吧?
提示的字幕也无法打消大家的疑虑了。
这个“先进通讯设备”是什么?
这不是移动电话吗?
——还真不是!
这个叫步话机,1940年,肩负式的步话机就已经面世了,后来又出了剧中这种手持式的,通信兵身背这种步话机的形象可是二战时美军的经典形象。
而步话机也可以算是对讲机的鼻祖了。
————————原本抱着想吐槽的心情,却不小心入坑了,希望后续的剧情也能保持这样的高水准。
看完了前7集,感觉还是挺惊喜的,剧情剪辑节奏明快,场面感很好(特别是苏文谦从警局逃离那段),虽然是年代剧,但是悬疑感特别强。
这是一部以苏文谦和池铁城为双男主、围绕狙击与反狙击等主要情节而展开的悬疑年代剧,两个主角的角色性格都很鲜明,彼此的相爱相杀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苏文谦乍一看比较文气,虽然是个身怀绝技的著名杀手,但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性格沉稳,遇事非常冷静。
从他一出场就排除万难救下了被特务叶冠英当作人质的小男孩来看,初步怀疑他虽然曾经是暗杀组织的成员,但是很有怜悯之心,内心比较柔软。
3年前误杀救命恩人杨之亮之后,苏文谦和池铁城这对多年的老搭档因故分开。
苏文谦从此以木雕师作为职业,改名曾思过在松江隐名埋姓地生活,至于他跟小雪以及秦紫舒之间的关系,相信又会是另一个故事。
池铁城这个角色比较复杂,甫一出场就在客船上杀死了凯西点心房聘用的糕点师,出手迅速狠辣,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让人咂舌。
但是回到松江城里,听说自己的旧识牧鱼出现之后却要违抗上级命令去救他,对世界上的其他人统统都无情,唯独对牧鱼下不了手,可见他们两人之间的羁绊之深,而正是因为如此,之后两人相杀的剧情看起来才会特别带感。
风云年代,江山旧颜换新颜故事是从1949年6月7日开始的,这一天距离解放军收复松江(1949年5月16日)才仅仅20天,距离结束南京当局在大陆统治的著名的渡江战役(1949年6月2日)也不过刚刚5天。
在经历过战略防御阶段几个大大小小的战役(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平绥战役、津浦战役、山海关战役等)之后,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北方基本上消灭了国军主力。
1949年4月,因为南京当局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共两党分别以周恩来和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所谓“划江而治”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拂晓5时许,解放军在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开始了著名的渡江战役。
4月23日解放南京,结束了南京当局在中国的统治。
5月17日解放武汉三镇,5月27日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则宣告了整个渡江战役的结束。
跟北方的三大战役硬碰硬、枪炮底下见真章有些许不同,因为双方军事实力相差过于悬殊,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有过一个暂停时间,例如4月23日解放了南京后,并没有马上进攻地理距离上更近的上海(上海在南京东南约300公里,而杭州则在上海的西南约180公里),而是在5月3日解放杭州,直到一个多月之后的5月27日才解放上海。
在此解放战役的过程中,国军方面是“拖”(撤运物资和希望英美干涉),解放军则是“全”,不是像以往那样注重“消灭有生力量”,而是要尽可能完整地占领上海。
解放军不惜给予国军以重整防御的时间而暂停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做好接管准备。
这段时间里接管准备的各项工作都准备得细致完备,从而使解放军在占领上海后几乎立即就恢复了这座大都市的正常秩序。
解放松江也是渡江战役中的重要一环。
5月上旬,上海局外县工委书记周克委派出中共地下组织人员,赶到苏州向地委书记等汇报了松江地区的各种情况,并接受指示,准备里应外合,迎接解放军。
解放松江之后,根据丹阳整训,接管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接管组织人事、入城政策纪律、人民生活安排和统战政策。
在松江市军管会和市、县政府成立后,在各地张贴《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接管了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县参议会、警察局、法院、保安团本部、铁路工务段以及邮电、银行等党政军和经济、文教方面的各个单位。
对大部分旧职人员,要求他们照常上班,由人民政府发给生活费,经过集训和审查后,分别作了安排和处理。
得益于上述提及的接管政策,在本剧中可以看到刚刚解放没多久的松江城政府管理工作井然有序,曹必达接管后进行管理的警察局运作正常,松江码头、市内电车等市政基础设施都在有序运行,在城里除了电车等多处地方高挂着的大红绸布和新领导人的画像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市民生活(学校正常开学、蛋糕店依旧营业、学校门口的摊贩在摆摊等等)也正常有序,看起来并不像刚刚经历过炮火连天、打过大仗的样子。
在剧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标注出时间,除了表示剧情发展的时间紧迫之外,可能还有很多没有说出来的言外之意。
双雄对决这部剧的时代背景比较特殊。
在那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时间段,因为军事实力相差过于悬殊,国军渡江战役败北之后,再以军事实力把丢失的城池赢回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南京当局采取了另一种更隐蔽的战斗方式。
企图利用狙击手和暗杀组刺杀我方的重要领导人,对我方形成重大的打击,而我方对此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也是要奋起反击,双方转而在另一个战场上进行更加激烈的厮杀。
小雪所在的松江小学的校长方晋甫是保密局松江站的方站长,这个保密局当然就是南京当局国防部保密局,是其政府机关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特务机关,该组织继承了特务头子戴笠的衣钵,由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改组而成立的, 1946年7月1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宣告结束,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
保密局本部设七个处、三个室、四个组,另设多个外勤站,水母组显然就是其下属赫赫有名的暗杀组。
心狠手辣的池铁城之所以要处心积虑地杀掉凯西点心房的糕点师傅,我猜应该是跟点心房所在的位置以及他能够居住的阁楼有关,从他刚刚入住点心房阁楼的就着手进行防备安排,以及拿着望远镜监视同盟会元老、楚军创始人秦鹤年的日常行踪,同时联想到三年前他们暗杀的目标本来就是秦鹤年,当年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秦鹤年的秘书杨之亮扮演了秦在广场进行演讲,从而招致了杨的杀身之祸,但同时也破坏了他们的暗杀行动。
池铁城的凶狠是丧心病狂级别的,除了几乎毫无失误的暗杀行动之外,为了得到情报,他会丝毫不顾及昔日的情谊,在医院毫不犹豫地给旧相识叶冠英注射了过量药物导致其死亡,只为了套到几句话;为了跟方晋甫抢夺暗杀行动的主导权,不惜在饭桌上用叉子刺穿崔队长的手,对一起共事的同事都尚且如此,其凶狠毒辣可见一斑。
为了对付凶狠的池铁城和水母组,松江市公安局专案用诚意感动了在民间隐匿三年的狙击高手“牧鱼”苏文谦,以此对抗水母组随之而来的暗杀行动,获取特务叶冠英身上的情报。
牧鱼是池铁城多年的搭档,两人在抗战期间曾一起合作联手刺杀鬼子和汉奸,但抗战结束后两人在三年前分开,牧鱼此后隐身在松江,从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推测可能跟杨之亮的刺杀案件有关,但也有可能是抗战结束后他不想介入国共两党的相争。
黄轩的戏我之前看过的也不多,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推拿》里的瞎子师傅。
我个人觉得他的苏文谦还是很有看头的。
在码头干活时,一头夹杂灰白的头发略显沧桑,但人又很精神,衣着朴素,看起来好像就是战争动荡时期混口饭吃的普通老百姓。
但从他眼中偶尔闪过的一丝精光之中,又能窥见他算计的某种精明。
苏文谦是一个内心非常复杂的人,首先他是杀手,杀死过的人不计其数,但是他却有很多看似杀手不可能会有的怜悯之心,比如在码头用弹弓木鱼贸然出手救助被特务劫持的小男孩,比如多年来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小雪母女俩。
在警察局面对曹必达的审问时,他有一种久经沙场的稳重和冷静,几乎看不到他有任何明显的情绪波动;而在去蛋糕店小雪买蛋糕时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性格切面,显出他难得的柔情;从公安局逃脱时,只手劈晕欧阳湘灵,设计开窗逃脱,足见其身手不凡,非常干练。
从前面这几集看,他演绎苏文谦的各种细微情绪都非常到位。
目前已经看完了第七集,后面的几集中苏文谦应该很快就会被曹必达他们动之以情绕之以理地打动,并被争取过来,到时候苏文谦就能够意识到谁才是中国的希望与未来,这会成为他重新拿起枪支的重要原因,到时他会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地站在池铁城的对面,并挫败对方的暗杀阴谋。
两个昔日好搭档、两个足以匹敌的一流狙击高手因为该暗杀行动就此展开一系列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狙击对决,更何况这两个人的对决又关系到前方十万大军的生死命运呢?
真是太刺激了,非常期待后面的剧集。
2020.11.07更新:编剧真特么是个睿智……你就非要安排欧阳副组长单干吗????
全专案组在家等消息?????
艹了2020.11.07更新:现在人都什么三观???
看不出池铁成这样的人心理有问题吗?
弹幕里一个劲儿的“人家是亲生爸爸”...这种没有尽养育之责的爸爸也配叫爸爸???
2020.11.06更新:这盲人是短跑冠军吗?
谁都追不上?
专案组在枪响之后都找不到人...这不符合大刘的黑暗森林原则啊🤔🤔盲女反侦察能力秀了我一脸...
更新:最新几集更是不得了了……司令员投降都被揭穿了,还不先下手为强?
等屁吃呢?
这可是军队啊,不是朝堂啊,这是掏枪就干的地方!
编剧真是要食屎啦目前已经更新到28集,剧情也越来越emmmm……——————————————————梗概:牧鱼被骗后浑浑噩噩,靠兄弟的女儿——小雪得到救赎,恢复正常。
之后牵涉进公安和敌特的暗杀事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里多说几句:很多人没看懂剧情,牧鱼是对小雪关心则乱,不是要接盘秦小姐。
看到弹幕说给兄弟当接盘侠,实在无语。
)
预测后期剧情:水母得知真相,死于激战或者给家人挡枪。
———————————————————现在的剧情倒不是故事走向崩坏,而是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上崩地厉害,感觉编剧分不清轻重缓急。
就拿新的剧情:码头保卫来说,专案组成员应该是优先保卫秦先生,而不是救小孩。
分出人手去救小孩的应该是部队官兵,最多再加个牧鱼和女主。
这里就凸显了牧鱼和女主两个人物的塑造问题,明明是最了解“水母暗杀组”的两个人,三番两次地被声东击西,牧鱼可以说关心则乱,那欧阳副组长呢?
我没看出她有多“了解”水母暗杀组。
另外,很多电视剧和该剧一样,对于人物的描写都不够深刻,简单的把人物放在剧情里,随着剧情的发展随意变化。
“人无常性”是最大的别扭。
就像这部剧里,编剧和导演就没有处理好“担心小雪”与“处理专案”的关系,小雪和秦小姐沦为工具人,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最后导致牧鱼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和杀手精英的形象相去甚远。
这就是编剧最大的问题:渲染跟不上实际。
前期把牛🍺吹出去了,但后期人物受制于情节需要每次都达不到那个高度。
到现在为止,表现最好的应该是水母暗杀组,这也是弹幕里飘:“希望反派赢”的原因了。
能不能有点科学常识
开篇不错,做到了引人入胜,后期注水严重,拖沓的看不下去,服化道好评,花了钱的。
最喜欢看各方势力斗智斗勇的剧,这部就很好,目前来看逻辑还是很清晰的,节奏也还可以,期待一下后续
刚追完最新的几集,不得不说是非常有突破的剧集,无论在人物设定、节奏把控上都很不错,第一集中非常多年代感的小细节也做的非常有感觉!尤其是凌厉、飒爽的枪战看着非常过瘾,作为一部年代剧,搭档狙击手的题材和设定很有新意,很能吸引人看下去!第四五集里,黄轩被盘问步步紧逼,在荧幕外都觉得窒息;还有跟女儿打电话那段戏看的让人揪心,年度最好看年代动作剧预定!
中国这帮编剧最大的问题就是,连基本的逻辑都解决不了,一堆硬伤,侮辱观众智商。一帮杀手,要么花枝招展走路使劲扭腚,眼神到处瞟,要么留个杀马特,眼神感觉随时要癫痫,总之生怕走大街上别人不注意你。
开场的格局算是超出预期,看似以传统情报战为外壳,由于多了一个大隐隐于市的神秘主角,增加了不少变数,情节推进迅速,几个主要角色在接二连三的冲突中很快塑造成型。对我来说最有吸引力的部分,还是针锋相对的高手对决——训练有素的水母暗杀组,与试图埋葬黑暗过去的顶尖狙击手,一个要大开杀戒,一个要以战济世,二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本身就具有故事张力。
1949年有传真机?编剧脑子呢?至少编之前百度一下啊?1968年,美国率先在公用电话网上开放传真业务,世界各国也随之相继利用电话网开放传真通信业务。1958年9月上海电报局自制成功的我国最早的国产360转传真电报机。那个机器十分巨大,比一般洗衣机都要大。剧里的传真机小巧玲珑。难道这是一部当时年代的科幻剧吗?中国第一台华文传真机”于50年代初期在天津成功开发,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如此精彩的电视剧这几年不多见,这部剧悬念丛丛惊心动魄让人追剧不停。
竟然意外的好看,黄轩演技吊打所有人,眼神里太有东西了,这剧没他真看不下去。就是陈赫太让人出戏了。最想吐槽的是曹必成。
这个五百 不知何德何能 现在好像成标杆了 但是东西 正经差点意思啊
中间的剧情比较拖沓,而且出现了很多为了套路而套路的生硬剧情,导致bug很多,但居然也一路追完了,大概是对这种模仿好莱坞类型片的双雄狙击手题材还算比较有好感吧!
陈赫,他就是一个商人
黄轩还是颜值在线的,总觉得陈赫想表现出一个变态杀人魔的感觉,有点油腻
对陈赫无感,弃
居然出于意料的好看,可能是题材原因,所以不受网生代观众待见。黄轩定下基调,其他角色的演技也都在线,唯独杨采钰,年纪轻轻,怎么比陈赫还要油腻?
抛开剧情不谈。自己打着字幕是6月7日,剧里人物一个个裹得严严实实。你们是在南半球吗?
开始设定听起来挺牛的,可惜剧情越来越水,太多可有可无的了。
真的不行。即便不以谍战戏的要求要评断它,情节也还是太拖沓了。五百团队也只能动用视听语言强化紧张感来救场,但张力还是不够,节奏稀碎。演员方面,黄轩的表演很加分。陈赫的表演让人出戏,这个反派不够冷,不够邪,转型不成功。
看了半小时,实在看不下去,弃剧,演技不行,布局漏洞百出,剧情无创意且抓不到观众。
国共内战片都可以架空成这样了,还中国民间狙击手……打死三百八十个德军的车臣狙击手哭晕在高加索群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