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日子无聊时,在PPS上随便刨点儿喜剧看看,结果就看到了魔法保姆麦克菲1,当时看得我那是相当地开心愉悦。
今天也是随兴所至,突然间想起麦克菲已经出第2部了,于是也找出来观赏下。
尽管把感想写在这儿,其实想表达的不仅仅是对第2部的感受,也包含了第1部的内容。
主要原因是想省事,懒得多写一份文字。
虽然2部的剧情各不相同,可我何必非得把2部看片感受一一拆开来写,让自己绞尽脑汁呢?
况且历来看片就图个热闹,2部片里各位小正太小萝莉都是我所好的菜,就算分别写评论那也只是在展示我流口水的花痴样儿,也没什么意思。
哈哈,将就着一并写了吧。
总的来说,个人还是更喜欢第1部。
第2部的剧情相比之下比较单薄,如果没有农场的大儿子诺曼千里救父(有千里吗?
姑且这么比喻一下吧),那这个剧就没法儿看了。
可即使有这个情节的支撑,片子还是很散漫,特别是第二个课程的内容,最小的孩子文森特对小象说“虽然床很挤但我还是喜欢跟你一起睡”(大意如此,原文记不住了)就让麦克菲去掉一粒代表孩子们恶习的疥子,这也太简单、太不负责任了吧?
如果没看过第1部直接看第2部的话,可能不会有这种感受。
毕竟魔法保姆的概念是多么新颖啊,而且纠正孩子们的方法难能可贵地与第1部并不重复。
但我既然是从第1部看起,当然知道麦克菲有的是法子教育小孩,不管她用的具体方法是什么,总离不开惩戒他们不听话就会失去心爱之物这个大框架。
当然当然,以上这些并不影响我对片子的欣赏。
对于我来说,看片不就图个高兴嘛,有超级可爱的孩子们当法宝,当然能搏得我的最爱啦!
美形至上的我,最最喜欢的要数第1部中的大儿子西蒙,其次是第2部中的诺曼以及小儿子文森特,等等。
在此不得不提下饰演西蒙的托马斯·桑斯特,小家伙太漂亮啦,但害我看片时深深沉迷不可自拔,宁愿变身为怪蜀黍站在他回家的路上掏出棒棒糖去引诱他。
我查了下资料,托马斯演第1部麦克菲时15岁,但看片时感觉才12岁左右,最后在雪中的场景,那吹弹可破的肌肤、那晶莹剔透的容颜,真像个纯洁的小天使(额……话说小托是正太不是萝莉,但我当时就是这么想滴)。
上世纪90年5月出生的小托现在已经满20了,我看到最新图片上他露出有肌肉的胳膊。
还好还好,没有像众多西方男性童星一样越长越悲剧,那小模样依然还那么俊俏。
还有饰演诺曼的阿沙·巴特菲尔德,虽然没有小托那么让我惊艳,但跑到伦敦去见勋爵那一幕的阿沙一旦穿上了西装,那俊朗的小身板立即让我眼冒桃花——啧啧,太帅了,又一枚面孔精致的小正太!
带魔法的片子只要不是太脑残,我统统都喜欢的,这2部也不例外。
看的过程中,一直感觉充满希望、温情、爱与被爱。
要是生活中也能一直这样,真的挺好。
(最后,无耻地画蛇添足一句,纯洁的请无视:要是我的生活中能一直环绕着更多美型的正太与萝莉,那就完美啦!
挖咔咔!
)
看第一部的时候就觉得Nanny Mcphee的这句话"When you need me, but do not want me, then I will stay. When you want me, but do not need me, then I have to go." 好意味深长。。
令人深思。
第一部拍的太完美了,乃至第二部再美好也无法超越第一部,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吧。
第二部的开头很平凡,但后来越看越有劲,直至升华主题。
不得不说,又是一部好片。
虽然这是一部喜剧片,当然片中也会逗笑观众,但看到最后我却有些伤感,虽然不像催泪片那种悲痛,但感觉告别Nanny Mcphee好感伤。。
好舍不得告别Nanny Mcphee啊。。
也许,Nanny Mcphee也不喜欢离别,所以她总是选择默默地离开,逃避这种告别的场面。。
可其带给我的伤离别之情怀仍无法宣泄啊。。
哎。。
Where are you, my Nanny Mcphee?
I need you
小孩们真好看,三分给电影一分给最后老太太和她的铃铛。
感觉比起第一部像月升王国了,虽然月升王国感觉是讲纯粹的小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单纯 憧憬。
服饰颜色变了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时代变了?
而这部剧的话细讲和第一部有点类似,剧情也有点老套。
但是也是补充了第一部的内容吧,比如说伯母迈克菲去过很多地方。
总的来说还是适合小朋友来看吧。
麦克菲教会孩子们五堂课——第一课:不打架;第二课:学会分享;第三课:学会互相帮助;第四课:学会勇敢;第五课:保持信念。
她的工作原则是:在你们需要她,却不希望她留下时,她必须留下;等你们希望她留下,却不再需要她时,她必须离开。
没想到那个老奶奶是第一部的小baby,很有重温第一部的冲动……很温馨……
她说,我是nanny McPhee,小写的n,大写的P。
这部片子的年龄定位很奇特,给小朋友看吧,小朋友很难领会其中的某些深意;给成年人看吧,情节又嫌过于直线。
也许只有永远长不大或者不肯长大的成年小朋友才最适合吧。
但从另一面来讲,就是哪个年龄都适合看这个片子。
故事很单纯,度娘剧情简介如下:在战时的英国,魔法保姆麦克菲(艾玛·汤普森 饰)出现在一位焦头烂额的年轻母亲的门前,这位夫人名叫伊莎贝尔格林(玛吉· 吉伦哈尔饰),丈夫因战争在部队服役,她正努力经营着家中的农场。
在保姆麦克菲到来后,就发现格林太太的孩子们正在与两位刚从城里搬进家中的养尊处优的堂兄争斗不休。
同时,拥有农场一半产权的菲尔叔叔(瑞斯·伊凡斯 饰),因为现金吃紧,沉迷赌博,不择手段地试图说服伊莎贝尔卖出农场。
为了帮助这个家庭,通过一系列跌宕起伏的神奇事件,保姆麦克菲用她的魔法教给了五个孩子重要的人生课程。
勇气、爱心、决心、热情、勤奋、想象力和信念。
这七种重要的品质的传递,是麦克菲出现的原因。
没有成长的孩子是灾难,但是带着这七种品质的,成长着的孩子却无比可爱。
在你需要麦克菲的时候,她随着狂风出现,在你成长之后,她却悄悄地离开,只有在她踏出最后一步你就看不见她的时候,她才会回首一笑。
而她拯救和帮助的不止是孩子们。
母亲的无奈和困苦,是孩子们的视角看不见的,当伊莎贝拉微笑着洗净被孩子们弄脏的婚纱,她心中已经没有了愤怒——物品只是一个纪念,孩子们成长之后,付出这点代价,又算什么呢?
那美好的记忆,始终最真实的存在于自己的心里,不会因有没有婚纱而忘记结婚那一天的幸福表情。
场景切换回从前,新婚夫妇欢笑、拥抱,脚下的土地再泥泞,也影响不了他们的幸福。
那洁白的头纱,飘扬飞起之处,是新娘幸福的笑容。
同样的头纱,如今已发黄破烂,但晾起之时,依然会轻轻的飞扬起来,后面田野上的麦浪灼灼反射出金黄。
她依然幸福的微笑,相信自己的丈夫有朝一日能从战场上归来,再度抱住自己和孩子们。
这一幕幕让我忍不住得泪水涟涟,谁说这是喜剧?
这分明是煽情片!
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信念,确实是有力量的。
他们因此而强大、美丽。
而尚未获得这种能力的人,需要麦克菲。
而麦克菲,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边的。
她也许不会魔法,也许不是某一个人,也许最后你是在心里找到的她。
我们都需要一位nanny McPhee,小写的n,大写的P。
写于2011年7月17日(那些年的渣渣影评)想对世界大声说,我喜欢,呵呵,快节奏的工作之余,能进入这样充满温馨的魔法世界里休憩一会,知足啊!
二战时期,城里的一对小孩要到乡下“避难”,公子哥和大小姐脾气带到了那个满地大便的原始村庄,和姨丈家的三个小孩从敌对到最后都成长懂事。
同第一部如出一辙,那是因为保姆麦克菲出现了,最终,当孩子们不再需要她,却希望她在时,她还是在大家欢庆的时候悄悄离开了。
第一部的小婴儿如今已经变成皱巴巴的老奶奶,可是,麦克菲依旧不停地从丑变美,不停地游走人间,仿佛救世主般。
因为有了爱情,电影的最终也变得温馨无比,明明是幸福的感动,我却心痛到不停地流泪,是因为想他,还是因为恨他,或者是那种习惯性地怕,总怕有什么事情发生,他就会像当年那样把我丢掉。
于是,晴转多云,至暴雨,两湾湖水满溢……
艾玛·汤姆森将再次扮演魔法保姆,总在紧要关头突然出现。
这次的事件发生在一个家庭农场里。
这一家的父亲去打战了,赌钱赌输的小叔子(这一家父亲的弟弟)因为没钱还债,想拿哥哥的农场来还债。
正当野性难驯的农场孩子和娇生惯养城里来的表兄妹开始异常混乱的打战时,忙乱无序的家里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魔法保姆。
她使用魔法,让孩子们自己惩罚自己,孩子们虽一开始不喜欢她,但也怕她,只好听话。
每当让孩子们进不了一点,魔法保姆就会变得比以前美丽一点。
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历练、实践,魔法保姆麦克菲居然用魔法,让小猪爬树、花样游泳,让摩托车飞起来等种种魔法手段,交给了5个孩子重要的人生课程。
在此过程中,还有父亲的弟弟不择手段的想得到农场来还债,他弄丢了小猪,发他们父亲阵亡的假电报,最后,都由孩子们不顾艰辛一步步的完成。
而魔法保姆的工作程序是:当你们需要我,却不想要我的时候,我一定要留下;当你们不需要我,却想要我的时候,我便不能留下。
魔法保姆离去了,孩子们、母亲和爸爸也终于团聚了,谁都没看到,魔法保姆,变成一位高贵、美丽的女士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印象特别特别的深刻,虽然它的故事太过离奇,但是,却充满着幻想、温馨。
我很喜欢魔法保姆,她勇敢、善良、聪明、温柔、神秘,她带给孩子们的不只是一个奇妙的童年,更是一堂人生哲理的课。
这里面有爱,有温暖,有感人,有幽默,有勇敢,有人间所得真情和一些人性的丑恶。
其实,这里面并不是童话,更多的是孩子们的幻想,不屑于那些社会中丑陋的现象。
也是魔法保姆,改变了孩子们,让孩子们不再调皮、任性,孩子也最终会记住她的。
画面上没有第一部那么鲜亮,但是战争的主题里简单朴素的画风更加吸引人。
拍摄手法和构图一如既往地优秀,麦克菲出场得时候熟悉的特效把我笑到了。
演员们都是耐看型,属于第一眼觉得没有第一部小演员那么可爱但是越看越漂亮和可爱类型,对了,小彩蛋阿吉奶奶让人非常惊喜。
故事上,不知道为什么,这部我笑得更开心,很多剧情夸张童真可爱,符合童话的特点,但是笑容的背后是战争。
算是乐景衬哀情。
一切故事的源头都是战争,因为战争,父亲在外当兵,舅舅扁平足没有参军,表哥表妹被送到乡下躲避战争,才有那么多的故事。
中心还是一个,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幕后制作 演编俱佳女星担当核心 2005年,一部诙谐幽默的娱乐大片《魔法保姆麦克菲》赢得不俗反响,成为当年孩子们津津乐道的佳片。
而在5年后,我们看到了这部《魔法保姆麦克菲 2》,与上部相比,汇集了艾玛·汤普森、拉尔夫·费因斯、玛吉·吉伦哈尔众星的续作更为抢眼。
而其中,焦点当属5年后再施魔法的“魔法保姆”艾玛·汤普森,她堪称本片灵魂人物,不但担当主演,更是本片编剧,这部电影的编剧工作无疑凝聚了艾玛的心血,这个系列的剧本改编花了她九年时间,而为了出演这部续作,她甚至推掉了热门的《哈利波特》最后一部的片约,由此可见她对本片的偏爱。
实际上,在电影界,艾玛·汤普森一直以能演能写的才女形象著称,在1993 年,她因在《霍华德庄园》(1992)扮演玛格丽特一角摘得当年奥斯卡影后称号,更在次年,凭借《告别有情天》(1993)和《因父之名》(1993)两片分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两个奖项。
两年后,她再次赢来自己的奥斯卡双提名时刻,凭借《理智与情感》(1995)获得1996年年度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主角两项提名,并成功摘得前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编剧才华。
多面手女导首导电影长片 与声名显赫的艾玛·汤普森相比,女导演苏珊娜·怀特似乎不太引人注目,实际上,对于喜爱BBC英伦古典电视剧的观众来说,她就是电视剧质量的保证。
《荒凉山庄》(2005)、《简爱》(2006)无一不是名著改编的精品,而在2008年,她又突然转向,参与导演了以伊拉克战争为背景的《伊拉克战争亲历记》(2008),涉足现实战争题材,同样取得上佳口碑,甚至已经有人将她与凭借《拆弹部队》拿下奥斯卡的凯瑟琳·毕格罗相提并论,其游刃于不同风格的导演能力可见一斑。
此次尝试儿童喜剧电影,无疑是又一次挑战,但是显然长期转战于电视剧领域的她早就期待这样一次执导电影长片的机会,“我期待拍一部电影长片已经很长时间了,当然,对于一个电影工作者而言,你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当我收到这部电影的剧本时,我正在非洲拍《伊拉克战争亲历记》,我坐下来读着它,接着瞬间便感到了一种亲切感。
部分在于这是一个浓郁的情感故事和我眼中的真正的感伤之作,同时它又是个开心的故事。
我认为这部戏会比一个单纯的儿童电影展开更多的内涵。
因此,我真的深深的被艾玛的剧本和里面格林夫人的角色迷住了,对我来说,格林夫人虽然生活于二战期间,但她其实就是一个现代女性。
她一直试图满足家庭的需要,面对她丈夫不在身边的现实,她要独自承担这一切,还要担心经济问题,这都是些现代生活中普遍的问题,所以,我并不为拍摄这部电影担心什么,而是感到非常的兴奋。
” 不是每一部电影都适合下到3岁,上到93岁的观众观看,而要让续作达到前作的高度则常常更难。
艾玛巧妙的没有顺着第一集的思路来个复制式的续集,而是将故事设在二战,相关角色几乎都是全新的,这自然也就给了麦克菲新的表现空间,而非受前作太多牵制。
尽管这是一部带着魔幻色彩的电影,但是和大多数家庭喜剧一样,它还是试图表现着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就如麦克菲在片中教导孩子们的:停止争斗、学会分享、勇敢、坚持,向我们表现着家庭生活的可贵和童年的美好。
无论你如今已经多大岁数,或许都曾幻想那可以无拘无束,无所顾忌的探险生活,哪怕你已成年,这部影片或许也能唤回你曾经的童年幻想,带给你欢笑,甚至喜悦的泪水。
幕后花絮“魔法保姆”重返大银幕《魔法保姆麦克菲2》由曾经两次获得艾美奖提名的苏珊娜·怀特(Susanna White)执导,剧本则是由得过奥斯卡的主演兼编剧艾玛·汤普森(Emma Thompson)执笔,她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Christianna Brand)的儿童系列读物《玛蒂尔达护士》(Nurse Matilda)中的标题角色……距离2005年《魔法保姆麦克菲》(Nanny McPhee)的大获成功已经过去整整5年的时间了,汤普森和制片人林赛·多兰(Lindsay Doran)决定再一次联合英国的电影制作公司Working Title Films,为这个结合了魔法与迷人魅力的童话寓言,展开一个全新的故事篇章,为人们带去更多无穷无尽的快乐,多兰解释道:“我们总是喜欢将之前的那部《魔法保姆麦克菲》描述成是‘会魔法的保姆对抗这个世界上最顽劣的7个小孩’,在我看来,这类电影作品真正的重心并不是超现实主义的奇幻色彩,而是孩子们通常会养成的糟糕的习惯或行为,然后会出现一个懂得使用魔法的保姆,来帮助他们改正恶习。
第一部影片与续集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故事的侧重点已经从父母与孩子的对抗转移到了孩子与孩子的战争——这一次,‘魔法保姆麦克菲’必须得教会这些孩子们5个全新的教训,不仅仅需要引导他们明白应该如何融洽地相处,同时还要以一种不同于战斗的更具建设性的方式,解决他们正在面对的问题。
”除了担任制片人和编剧,艾玛·汤普森还将在影片中饰演麦克菲,她表示:“在这两部以魔法保姆为主角的系列影片中,那种因为‘缺失’所带来的痛苦和空虚,占据的是绝对主要的位置……在第一集故事中,类似的感觉是因为布朗夫人的去世而引发的,她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而在当时的环境里,这种情况是非常地真实且普遍的;到了这部续集,孩子们的父亲去参战了,同样符合他们所处的那个背景年代,而且不幸的是,似乎也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一种遥相呼应的共鸣。
”事实上,在第一部《魔法保姆麦克菲》还在紧张的制作中的时候,艾玛·汤普森就已经开始着手创造全新的故事了,随后她花掉了超过3年的时间去完成剧本。
在整个过程中,汤普森一直都在努力地维持着原著素材所具备的灵魂和风格——“魔法保姆麦克菲”这个角色是从“玛蒂尔达护士”演变过来的,本来只是原作者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家睡前故事里的中心人物而已,这些故事已经流传超过100年的时间了,每一代人都会在里面添加一些全新但大同小异的内容,都是关于一些行为举止非常糟糕的淘气小孩受到拥有着超能力的魔法保姆的管教的童话。
差不多是在上世纪60年代,布兰德第一次将它们写了下来,从那个时候开始,这套系列儿童读物也逐渐积累了一些不朽且永恒的品质,这些全部都是汤普森竭力想要在剧本中呈现出来的东西……也许故事和里面的角色都是新的,但与“魔法保姆” 有关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却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包括她给孩子们带来的教训、她逐渐从丑陋变得好看的容貌、她那根拥有着神奇魔力的手杖以及她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全部都是一样的。
到了续集影片,导演的权杖也从柯克·琼斯(Kirk Jones)移交到了苏珊娜·怀特的手中,由她负责将艾玛·汤普森所创作的讲述新一集故事的剧本搬上大银幕,制片人艾里克·费尔纳(Eric Fellner)说:“怀特之前拍摄的电视电影和剧集拥有的是一种惊人的吸引力,直接把我们带到了她的面前……她赋予这部影片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情感,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我看来,完成后的影片充分地说明了她优秀的拍摄技巧和专业角度。
”相同的保姆,全新的家庭当苏珊娜·怀特收到《魔法保姆麦克菲2》的剧本时,正在非洲拍摄电视剧《伊拉克战争亲历记》(Generation Kill),她在制作这个与美国入侵伊拉克有关的剧集的过程中,每天需要处理的都是一些让人震耳欲聋的巨大的爆炸场面,怀特回忆道:“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我晚上回到房间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剧本……随着我阅读里面的内容,一下子就与它产生了某种无法言明的联系。
虽然我非常喜欢第一部影片,但我觉得新一集故事中最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这里对焦的是一位工人阶级的母亲,虽然她没办法应付自己正在面对的问题,却仍然拼命地想要让一切都维持住完整。
在我看来,第一部影片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还得归功于那个由艾玛·汤普森和柯克·琼斯共同创造出来的充满神话色彩的人物——保姆麦克菲,她是一个会魔法的保姆,虽然看起来很可怕,不过既没有危险性也没有攻击性,完全可以成就一个极具标志意义的电影偶像。
”而且,一直以来,像《铁道儿童》(The Railway Children)和《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这种经典的家庭电影,曾经带给怀特极大的影响,她继续说:“虽然我从来没有给电影做过导演,但我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实力,不仅能够将幽默气息与情感维度完美地结合到一起,而且还能制造出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真情流动。
”在苏珊娜·怀特看来,她在电视和纪录片领域所积累的相关经验,肯定能够帮助她以最快的速度进驻到相对比较陌生的电影世界里,怀特表示:“我觉得之前制作纪录片的经历,有效地帮助我理解了人们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情感变化,我总是把此当成一种衡量的标准。
我曾经亲历过人的死亡、婴儿的诞生以及验尸的全过程,还包括所有的庆典——我想我真的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摄像机去捕捉到那种‘真实’的感觉,哪怕我正在制作的是一个像《魔法保姆麦克菲2》这样完全虚构出来的故事。
”当续集影片的制作成了一个势在必行的电影计划之后,几位电影人也一致认为,完全有必要展开一个全新的故事内容了,制片人林赛·多兰承认道:“那些没有读过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的原著的观众可能会认为,我们的改编电影是完全依照小说的内容所创作出来的……要知道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当艾玛·汤普森着手第一部影片的剧本工作时,她从全部的3本小说中提炼出了每一个用得上的线索和人物,所以到了续集的时候,我们已经没办法继续将原著当成影片的改编依据了,她不得不从零开始。
”不过,新一集的故事应该关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容呢?
从最开始的时候,电影人们就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决定,就是不会让魔法保姆重新回到布朗家去解决一些全新的问题,多兰继续说:“一位导演朋友曾经对我说过,‘我们应该只制作那种有关一个角色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天的影片,因为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他们生命中第二重要的日子。
’事实上,我知道他所指的是那种‘全员回归’的续集电影,几乎没有超越前作的可能性——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至于解决的办法,就是让麦克菲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去拜访一个全新的家庭,艾里克·费尔纳说:“魔法保姆这个角色看起来有点像‘蝙蝠侠’,不仅拥有魔法超能力,而且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运用她认为必须执行的解决办法。
”艾玛·汤普森则补充道:“麦克菲是永远不会变老而且不受时间限制的,没有人知道她花掉了多少时间、拜访过多少个家庭……当我们决定让她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中时,我一下子就有了一个好点子,那就是回到战争年代。
我希望她能去一个父亲远离家园奔赴战场的家庭,而母亲则留在了家中努力地让一切都维持丈夫离开前的模样——既有孩子们需要面对的全新的问题,也有父母不得不处理的混乱局面,而麦克菲将会留下5个全新的教训。
”虽然已经明确了战争时期的背景环境,但《魔法保姆麦克菲2》从始至终都没有标明具体的年代,看起来很像是上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过并没有严格的参照或指代。
花絮·电影界有说法,不要和孩子或动物一起演戏,因为你的风头定会被抢光。
艾玛·汤普森显然不把这话当回事儿,不但在片中,跟一群小孩儿打成一片,还跟小猪配戏,甚至在首映礼上,她还牵了头小猪走上红地毯,堪称首映礼最大亮点。
·为拍摄这部影片,艾玛·汤普森推掉了出演《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的机会。
我有一件耿耿于怀的事情。
在读小学的时候,算术课堂上,在老式的木头抽屉里偷偷看一本童话书。
入神,然后书就被收了。
当年的老师对我说,等学期末了,让我去领回来。
我用类似看鬼片过度的心情度过了一个炎热潮湿的南方夏天,在放暑假的前一天鼓起极大的勇气去到老师办公室,结果老师忘记了这回事。
自然,那本书也就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那是我小学4年纪的事情。
如今我还能记得,小学的校歌最前面的一句,学校里高的那么高的白兰花树,当年曾有小男生赠我白兰,我却恐慌的统统扔掉,心里头却暗暗忐忑带笑。
那本遗失的书里面,挥之不去的是三个故事,一个是小飞侠彼得潘,一个是麦菲阿姨,一个是孔雀石。
当年没有保姆这个词,只有阿姨。
当年人和人说起来不是平等的,但没有人会看不起一个扫地的叔叔。
当年妈妈还在市场上买来新鲜牛奶,回家煮煮就有一层厚厚的奶皮。
当年妈妈还能挤得下套裙。
当年新加坡的总理还是李光耀。
当年就是我哗啦啦希望快点过去的当年变成今天的当年。
然后我就变成了现在了。
现在,与老公与家婆斗,其乐无穷。
与孩子斗,焦头烂额。
与父母斗,伤神伤身。
与勇气爱心勤奋想象力和信念斗,早就相信了好人的确往往没有好报。
里面那个我又忘记了名字的老太太,从遇见的时候开始,就知道这个走过她童年的同样magic老太太来了又会走,从“不希望有但是需要有”,到“希望留下又不需要有”的过程,正是每个人渐渐告别父母的过程。
童年时候,多少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多好啊,自己有工资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吃多少零食就吃多少零食,那样多好啊。
而现在我倒是很怕有那么一天,我会握住妈妈渐渐冰冷的手,我多希望你能留下而我其实已经可以独立生活的打掉门牙肚里咽。
我想把美好的都放在孩子手里,可现实又那么的龌龊。
我想我能有一个nanny mcphee让孩子们听话懂事不操心,其实每个父母都是自己孩子的nanny mcphee,孩子也都是孩子,拥有的时候都太弱智也太小而不懂得珍惜,等到珍惜了却又要再见。
好一般~
Nanny McPhee一步一步教孩子们学会爱与关怀,她给孩子们上了五堂课:爱心、决心、勇气、热情、勤奋、想象力和信念。这才是真正的童话。
适合跟小孩一起看
最后的动画好看
不拍更好。
众星云集,但是感觉没有1好看。。。
剧情太烂看在小男孩长得不错的份上
英國鄉間的風光真是太美了~小豬那段萌翻。~比第一部稍差點。
看了一后实在对二没好感。
还是1好看,可能我长大了不喜欢这种了
和叶华看的第一部。定情电影啊 不过看到我睡着。只能说意义非凡 但是故事一般。
好生硬的桥段,虽然满满的都是第一部的梗和感觉,但是有点像爱丽丝梦游仙境第二部那样,不如不拍……
延续了1的风格
给小孩子看的,我也美颠儿美颠儿地看得冒鼻涕泡
虽然很童话全我喜欢嘛,风光好人品又纯仆
emma tompson。。。你的片子打酱油的都是这种超豪华阵容!
我不是很懂保姆最后变漂亮的设定。有小时候看的魔幻童话书的感觉,尤其是花样游泳的猪仔们和田野会发光的麦子。
超美好的小孩子电影。。。
麦格+Mordred
随便拉一个时代,凑一群来路不明的演员的作品。没想到居然看得是一部续集,烂的还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