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看了上一部《东方快车》基本上就知道很烂了,还是忍不住花16新刀去看看到底能烂到什么程度。
感觉爵爷找出了一种翻拍波洛新思路,就是反正你们已经知道结局甚至推理过程了,那么我就放飞自我吧。
推理无所谓直接走过场就行。
所以波洛说表哥律师推了石头,律师就懊悔抱头了,一个没有任何推理和证据,一个没有任何反抗就认了。
所以波洛和博尬聊的时候,一句come on就死了。
之前一部里面所谓“大声说”“慢慢说”都用不着了。
所以最后指认凶手的时候也不用任何抵抗了,直接就殉情了。
真是搞不懂手帕上就算有颜料和男主有啥关系。
更不要说去找打在桌角的第一发子弹了,反正观众看过第一版应该会知道?
爵爷找出了拍阿加莎的新路子,就是把探案变成了《波洛自传》?
配上那出戏的黑人布鲁斯,配上那些悲剧故事还真是挺成功的。
这不禁让我在想爵爷到底在演员和导演上有何才能,能有那么多资源?
可能戏里莫名按上的波洛“自大”的标签,爵爷还是蛮享受的。
他大概真的以为这个舞台就是他自己演的波洛的了。
对于我们这种7080后来说其实问题不大,一笑而过。
倒是可叹对于那些没有看过原著没有看过以前版本的00后来说,会不会他们觉得阿加莎、波洛,那些推理只是过期了的配料,大家来看看肯爵的“自以为是”的独角戏和加朵美女就好了。
如果那样那真是太不公平了。
~~~~~~捎带做个广告:有在新加坡🇸🇬的朋友可以私信我一起玩。
《刺杀神奇女侠》2022真人版柯南埃及旅游宣传片既不注重人物塑造又不注重细节影片结构就是:拍美女--拍景--死人--问问题--死人--问问题--死人--咔咔推理演员演的也不是很到位,我没看过老版,甚至从面部表情和台词都看出来谁是凶手了老头子的戏份太多了,海报上的站位明显欺诈......🙄 🙄 🙄 🙄 🙄 🙄
主线剧情基本保留,支线大改并加入了种族平等啊等等好莱坞政治正确元素也算正常,且基本上都扣上了爱情的主题。
但我真的不理解电影为什么要加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内容?
真的有人想看波洛的前尘往事吗?
Linnet上船度蜜月前什么wedding party啊各种纠结啊就是为了给女主加朵加戏吗(毕竟故事到一半她就得下线了)?
真是冗长又毫无必要…让我最无法接受的是,为了给这些画蛇添足的片段腾时长,对于Jackie的人物刻画草草略过(当然演员演技也不够),她才应该是原著的真正女主角好嘛!
冷静睿智,心细如发,对金钱不屑一顾却又甘愿为爱情飞蛾扑火,这么复杂立体又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一点都没表现出来。
关于她内心的矛盾痛苦与最终的解脱,电影给的镜头甚至还没有Rosalie多….以至于结局处我相信没看过原著的人都有点懵。
加朵你就不能演Jackie嘛?
Linnet除了富家女的人设之外在故事一半就被谋杀了有什么意思!
你就是为了戴Tiffany的黄钻嘛!
你要是演了原著真正的女主Jackie,电影前一半的胡编乱造内容能少一半。
以及从导演非要加一些画蛇添足的一战内容来“丰富”波洛的人物形象来看,估计是想拍一个波洛宇宙,把阿婆的波洛系列都改编了…阿婆粉们,你们的福气在后头!
1.演员的表演很出色。
几乎所有的角色都刻画地非常成功。
相较之下,波罗算是比较平淡的角色了。
2.叙事清晰流畅。
没有废镜头,该交代的东西也一个没落下。
3.画面非常精美,几乎张张可做桌面。
镜头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大量语言无法表述的信息通过镜头变化交代的清清楚楚。
4.抛开先入为主的成见。
波罗的人设改的很新颖。
影片中的人物塑造方面,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动机。
首先是女主角是一个聪明、机智且富有魅力的女子,与其他人物之间产生了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奎琳是自信且聪明的女性,两人之间的关系紧张。
还有其他一些次要角色,如聪明的侦探和神秘的女仆路易斯,他们的出色表演为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感。
以尼罗河为背景,以一次豪华游轮旅行的惨案为引子展开。
从开始到结束,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动机,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揭开了一个个谜团,令人猜测和推理的空间不算小,转折间也会让人感到意外。
但整体的评分没有太高,主要是看过小说后觉得发展过于平铺直述,没有侦探思考细节,就很直接的述说他的猜测,角色不太立体。
最开始看,有很大的期许,希望故事情节的推进可以充满着克里斯蒂一贯的狡猾,每个线索都似乎指向一个嫌疑人,却又在最后一刻转向另一个方向,但是在影片中并无过多体现。
他家什么背景?
哪里都有他除了自恋想不出别的有点导和演自信心爆棚拍出来总是差那么点意思翻出老视频,他连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都能轧一脚他的水平真的不应该是一线回到最开始他是钢铁侠吧???
我最满意他的表演,只有阴谋里的海德里希真的是本色出演一个过度自信的人还没到140??????????????????????
昨晚(初三)下饭看了22年版,记几句。
一个经典的案例类型。
仅以此片进行推论分析。
一.癔症状态的热恋正品开头,闺蜜第一次热舞就呈现出弗洛伊德伊始维多利亚癔症女子的热恋状态。
一战前后,贵族式微,资本蓬勃,两股气流交织成当时的上流社会氛围象征界。
故事发生在1937年,弗洛伊德去世前两年,《梦的解析》发表已约四十年。
四十年时间,现在的癔症已经不是当初娇滴滴的癔症状态,而是美式西部牛仔般枪与火的癔症。
何为癔症?
癔症是生命长期压抑的无意识爆发,呈现为心理情感身体全方位的着魔状态。
二.癔症是女性无意识的渴望闺蜜了解女主的寂寞,无与伦比的财富与美貌,万众瞩目的女王,王冠之重便是所处之地众人皆是人格面具。
癔症状态的人是不在乎金钱的,在乎的是癔症的释放,释放为表演型人格,或者展现为表演才华。
所以闺蜜与女主在表演戏剧时相识,成为闺蜜。
才华让位给资本,女主当了戏剧主角,闺蜜在戏剧中实践癔症人格的道路被女主以资本阻碍。
闺蜜的癔症便转入了爱情。
女主以美貌与财富成为女王,而闺蜜,在戏剧中,在热恋中,她是唯一的女王。
癔症状态便是女王状态。
三.癔症的传染 爱情的传染闺蜜故意在女主面前展现出她与西蒙的热恋,这热吻就像一颗子弹,一弹就击穿了女主的胸膛。
一山不容二王,可以拥有整个国家的女王,在最原始的热恋性力比多奔涌中,一瞬之间黯然自卑了。
女人的敏感,同样敏感的女人怎能感受不到,癔症状态的闺蜜,就像一个接收器与释放器全开的突触受体,内外激素挥洒肆意。
闺蜜以帮西蒙寻工作为由,让西蒙与女主跳舞。
一瞬,只一瞬,女主的潜意识愿望就实现了。
她一下就感受到了刚才闺蜜与西蒙的那种热恋,那种力比多全面释放的畅快。
对于长期呆在一众人格面具中的女主来说。
这一瞬,是她真正的巅峰。
以往无意识中总感到的缺憾,被弥补了。
她成了世俗层面与精神层面双重的女王,成为了大母神本尊。
所以说闺蜜可能会比你更了解你。
上一秒女主在意识层面很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潜意识的涌动,下一秒闺蜜就主动把她推进了潜意识河流。
四.不在癔症中活,宁愿死原始防御机制,总是震撼人心。
文学史以来,各种荡气回肠的故事,千古流传的爱恋,其情感的真挚浓烈,可能都是原始防御的流动。
看着自己的恋人西蒙与女主亲热,闺蜜的妒忌嫉恨,早就冲上了九霄。
虽然这个计谋是她一手设计的,但是她那无比强烈的占有欲,在与波洛的每一次对话中都显露无遗。
这个计谋摧毁女主的同时,也一步步摧毁了闺蜜的自体。
最后她一枪与西蒙共死,不止是事情暴露后,偏执人格的极端选择,更是她的自恋自体在这个过程中被西蒙与女主的热恋一步步摧毁最后崩溃的爆炸。
.这是从心理癔症层面推论一下女主和闺蜜的心境。
波洛的脉络、其他人的脉络、一战二战之间欧洲各阶层氛围以及与精神分析的关系,本片展现不深,需要自己拓展,有机会下次探讨。
写几句,像波洛一样,在喧嚣杂乱中让大脑灰色的小细胞保持下理性的活跃。
波洛能够在复杂喧嚣中宁静理清各脉络,是一种可初步践行的状态。
半个死忠原著党——因为我没看过原著小说,但1978年版的译制片,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推理片启蒙,让我用录像机录下来,看了不下20遍,每个角色那经典的译制片腔我都能熟背于心。
但2022这版属实给我看懵圈了——咱就不说,写黄色小说的奥特伯恩太太和她女儿怎么就换了职业和肤色,架空出来布克母子这一对角色,还按插布克和罗莎莉·奥特伯恩爱得死去活来,婆媳关系剑拔弩张有什么意义??
本来刻薄贪财的贵族范斯凯勒太太,突然投共希望资本家被吊路灯了,还和让职业拳手一蹶不振的女仆鲍尔斯直接成了拉拉?
大写的迷惑。
更让我无法忍受的是第三位死者。
原著第三个死者是奥特伯恩太太,因为她误打误撞看到了杰奎琳杀害女仆路易斯,则立刻跑来告知波洛。
而当时的杰奎琳,对于自己被目击是一无所知的,所以当西蒙听到奥特伯恩说知道是谁杀害了路易斯的时候,立刻大声的对奥特伯恩太太说:“什么?!
你知道是谁杀害了我的妻子?
我求你冷静下来,从头说起!
”西蒙故意提高音量是为了让隔壁的杰奎琳听见,让奥特伯恩太太从头说起,则是让杰奎琳有充分的时间,去安德鲁的房间偷枪出来,在奥特伯恩太太讲出凶手名字之前,完成灭口,情节上即紧张又合情合理。
而新作里把第三个死者直接设计为架空人物布克,要知道在西蒙和杰奎琳的视角里,他们并不知道布克目击到了案发现场啊!
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沟通并迅速赶到约谈现场灭口的?
78年版时长140多分钟,却几乎没有一个镜头,一句台词是无用的,前一个小时非常好的塑造了所有角色的人设,每个角色都棱角分明个性突出,也完美的交代了所有人都对林内特抱有“杀机”。
完美的营造了全员恶人+暴风雪山庄的环境。
最后半小时波洛推理个人秀直接把电影推向高潮,像剥洋葱一样,从空指甲油瓶里的红墨水味推理出假血,从披肩上的枪孔,推理出这把枪曾经射出过第三发子弹,一步一步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就是唯一的可能。
而新作只有120分钟,却时刻让人昏昏欲睡,首先除了波洛(侦探)西蒙和杰奎琳(凶犯)以及林内特(受害者),其余人物都是纸片人。
然后剧情发展非常唐突,杰奎琳故意激怒林内特,并和西蒙发生争执到开枪,再到要求鲍尔斯必须陪护杰奎琳,几乎看不到情绪的递进。
原著里是杰奎琳故意喝了很多酒,开始撒泼耍酒疯再到开枪,情绪是一步步升级的,开枪后杰奎琳又立刻意识到自己险些杀人而进入近乎崩溃的情绪,才合理的引出西蒙提出必须要有人陪着她一整夜的剧情(制造不在场证明)。
而新作里最后最期待的推理秀,波洛的嘴就跟借来的似的,语速越来越快不说,几个最关键的推论也草草两句话结束,根本不给观众任何反应的时间,就直接快进到凶手二人殉情了。
我不反对老歌新唱,不反对推陈出新,但要改编经典,最起码要把经典的内核要保留住,再去考虑融合创新,否则没有内核的作品,就是个空中楼阁罢了,不是说让一群30年代的人弘扬LGBT和黑命贵就能把作品拔高到一个新高度了。
啊对了,我老妈,一个阿婆死忠粉对这片子的一句评价特别到位:新作里,还原度最高的——是那艘KARNAK号船。
我不是原著党,也没看过1978版本。
因此,这部影片让我无比震撼地领略了欧洲上流社会在20世纪30年代的奢靡生活。
从伦敦酒吧里豪华派对开始,影片就在极度渲染欧洲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物质文明的日常。
古埃及巨大的金字塔前,一个人,一杯酒,一份精致的甜点,一把沙滩椅。
更是将这种常态演化到变态的程度。
在静穆的狮身人面像荒凉的注视下,这些披着文明外衣的野蛮入侵者如此坦然而心安理得地独享着一份虚华的特权。
看似在缅怀,实则是觊觎乃至疯狂践踏着曾经辉煌的异族古文明所创造的一切。
在上下埃及众多的文明遗迹中,能席卷的早已被席卷一空。
它们至今仍然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以及遍布西方世界的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和那些殖民者后裔的家中。
在尼罗河蜿蜒的深处,在豪奢的城堡式度假酒店,在伫立千年的上古神庙,在那艘无比豪华的游船上,欧洲贵族们不可一世的傲慢与奢靡一次次上演。
十几个人与上百名侍者;船上闲适的游戏派对与码头上搬运他们如山行李的挥汗如雨。
这样的对比诗意而赤裸。
衣着得体地品着红酒,一边欣赏尼罗河两岸绝美的风光,一边与河里赤身戏水的土著挥手致意,带着那份仿佛与生俱来的卓越与优雅。
这些上流社会的饮食男女似乎早已忘却了自己的父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杀戮成性、恣意掠夺。
当女主潇洒地说出“我带的香槟可以灌满整个尼罗河”,“我可以买下这整个国家”的时候,那份来自于欧洲贵族狂放的自信与倨傲尽情释放。
我不知道导演想表达的是一份炫耀与怀念,还是讽刺与挖苦?
我只知道这些都是这部影片刻意呈现出的堕落。
在这疯狂的物欲横流中,罪恶一幕幕上演,人性一如既往地贪婪与血腥,一如他们的父辈,一如未开化的野蛮人。
千百年间曾经无数次上演的忠诚与背叛、爱恋与阴谋都成为那个时代、那些人的精神世界的底色。
所以,这是怎样一部电影呢?
侦探推理?
别闹了!
这是一部纪录片而已。
毁原著的罪人,有点自知之明好嘛!
下次别拍了行不!
路人党会以为阿婆的推理小说不过如此!
其实这版跟阿婆小说有什么关系?
阿婆小说的精神内核和重点一个没抓住!
马上去找了78年版重看洗眼睛。
简直天上地下!
导演太自恋了,自己形象气质没有一点像菠萝🍍没点数吗?
非要演还给自己加一战戏爱情戏内心戏枪战戏,你这跟菠萝🍍有屁关系?
真以为会有人感兴趣?
菠萝🍍的幽默亲切一点没有,这个沉闷又无聊的大叔是谁?
所有角色全部面目模糊,看完根本记不住特征。
给加朵加戏还是正面人物戏(演的还差),导致后面林内特招所有人记恨没有逻辑支撑,作为推理剧连矛盾都没树立起来,人物之间的关系莫名其妙。
两个凶手不知道是导演的锅还是本身的锅,演技很差,浮于表面。
其他角色连互动都没几下,更别提个性特征了,完全工具人。
更别提30年代背景,非要加上黑人,有色人种,同性,以及公众场合大跳男女OOXX舞蹈等庸俗设计……这可是30年代啊!
优雅的时代啊!
导演是如何完美避开任何一个优点的?
第一部东方列车不怎么好看,这次纯粹冲着盖尔加朵去的。结果比东方列车好看多了,场面阵容表演角色塑造都不错,节奏也比较紧凑。作为一部侦探片的缺点大概是推理部分太弱,角色一出场就看到头了没啥悬念,“每个人都有动机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的紧张气氛没堆叠起来。
女神好美,女同幸存,阿婆泉下莫怪,继续多拍多拍为敬,票价十五块IMAX版周六晚八点黄金场。
有点过于华丽了。可能我被弹幕影响的,没有看过原版,都在说原版简洁表达更好这版特效假啥的(刚看了一下我居然看过1978年那版本)。拉拉那段是原著里有的吗
2022-04-04 真希望有高人能教教肯尼思·布拉纳怎么拍电影。
比《东方快车谋杀案》有进步,但华丽的外衣依然不能掩盖全片的平庸。叙事基本上是很笨拙的平铺直叙,头重脚轻在所难免。演员有几位倒是选的不错,特别是三角恋的三人。
之前东方快车是真不行,但我还是忍不住点个想看(捂脸)——我终于还是看了,槽点太多了。唯一能看的就是谋杀时的长镜头
别恋爱脑,特别是富婆。
就差把凶手二字写脸上了
有阿加莎的原著打底,即使最后波洛推理的部分稍显薄弱,整个影片的情节性也没有掉链子。天环Luxe厅观影下,镜头撇除导演莫名其妙给了自己很多没必要的特写外,其他很多时候都美轮美奂,布鲁斯音乐也很加分。败笔是艾玛麦基,自修室那套演技和奇怪的脸部动作,在大银幕上非常突兀。
西蒙是最老最不帅的一版,减一分。其他游船和埃及风光有些过于现代、过于AI化。菠萝的表现是最好的,比较实在可信。莫名其妙地加入男配喜欢一黑女人的情节,黑女在他死后也很镇定并未抚尸大恸躃踊之类,情绪波动甚至还没有为己辩护时大。因为刚去过上海动物园,在黑珍珠龇牙咧嘴说话时我问小孩像不像我们看的大猩猩?我们都觉得还是有点像的。快结束时回过味来,她这是强行插入的近年西方的政治正确啊。
我没看过小说或者之前的电影。感觉还不错。尤其后半部分推理起来就明显感觉紧凑了。。虽然刚开始就怀疑过凶手是他,但不在场证明确实洗刷了嫌疑。要怎么说阿婆厉害呢后面给的解释不仅让行凶合理。也让爱情合理了。
无聊,又臭又长。肯尼思·布拉纳太可怕了,没才华不说,偏偏又很勤奋,没才华偏偏又勤奋不说,还能拿到好IP,阿婆这几部杰作,您是挨个糟蹋啊。
您真的觉得大家对胡子的起源感兴趣吗??
视效max,盖尔加朵女神颜值max,这版的菠萝演的挺好的,就是剧本有点降智连带菠萝也显得降智,甚至还不如谋杀疑案有趣,不知道是否原作就是这样?
(6.0/10)简陋的CG水平开始让人以为是经费紧张,后来大面积地放弃治疗倒给人了一种布拉纳在刻意舞台化的幻觉。经典名著影视化改编从来看的是各个年代不同电影人独特的诠释角度,哪怕像是科恩的麦克白至少也在摄影上贡献良多。本片一直貌似在补全乌斯季诺夫那版无法充分展示的埃及美景之中的隐喻,可是虚假的特效让人大倒胃口。
(这一部影片是我抱着极高的期待值去看的,因为这一部影片是改编自阿加莎的同名小说) 但回到正题,我只能说这一部影片仅仅只是及格的。首先说优点影片服化道十分精美,完全符合我对华丽风的追求。影片中出现的蒂芙尼黄水晶项链真的很戳我心。影片会出其不意地制造惊吓点。(我真的有被吓到)但除了这些之外,这一部片其实就是典型的密闭空间杀人案,推理过程真的很烂,完全就靠嘴说的。所以这一部片如果有时间无聊的话可以看看,但不必抱有太大期望。
我没看过阿加莎克里斯蒂之前的小说跟拍摄的版本,但是!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这男的是为了钱跟她结婚的!但是我没想到,原来他真的对杰奎琳是真爱?反正女人啊不要看他帅就跟他结婚啊!?
整体还不错,节奏好,画面好。没看过原著的人表示很投入。群星卡司666
2.5。前半段节奏太慢、剧情又无聊直接睡过去两三次,直到推石头那儿才被惊醒看下去。原著中强烈的悬疑氛围很少,导演添加的元素太多——资本入侵、种族、同性…“全都压上,票房保证”。可如此一来什么都没了。大银幕上几位女主演看起来倒是很漂亮,几段舞蹈场面妩媚妖娆,“无床胜有床”。最后的确改了不如不改,拍了不如不拍。
尼罗河风光纪录片,全片也就能看看盖尔加朵的美貌。波罗朝天一枪强人锁男实在太过出戏,剃了胡子谈恋爱的波罗大侦探太更是OOC。若实在无聊进影院打发时间,可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