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2至2022,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先生用四十年银幕时光完美演绎了约翰·兰博悲情亦惊心动魄的传奇一生。
如今,孤胆英雄兰博谢幕离场,但传奇的故事将注定永远流传下去。
兰博并不是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在存的人,他甚至都不是只属于泛美文化里的独有英雄。
在我看来,每一名战士心里都住着一个兰博,兰博亦是每一名战士的化身。
记不清在几年前了,反正是很长时间已前,我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了《第一滴血4》,当时就被惨烈的激战画面和残肢血浆横飞的战场真实震惊了。
就在我的心神还游离在兰博最后斩杀“政府军首领”的血腥和快意中时,一段清晰悦耳的吉他旋律响了起来。
却见画面中,年老的兰博背着背包孤独地行走在他家乡的乡间土路上。
放眼望去天空澄澈蔚蓝无云,大地一片金黄,微风吹拂着麦浪自由翻滚。
看着兰博渐渐远去的背影,回忆着影片中他那一闪而过的年轻身影,我突然无比渴望了解一下他曾经的故事。
于是,我从网络上翻找出那尘封的岁月……遥远的1982年,《第一滴血》上映,然后是1985年《第一滴血2》、1988年《第一滴血3》,再之后就是《第滴血4》。
战场只有生与死,没有善与恶,没有美与丑,没有对与错。
但是,战场外这一切都有。
所以,当军人回归和平后,迎接他们的也将是完全不同的境遇。
有的是军民鱼水情、鲜花和掌声;有的则是鄙夷、排斥甚至是仇视。
很悲情,等待兰博的是后者。
无论他在战场上如何……如何英勇、如何骁勇善战、如何荣耀。
就像兰博自己所说的,“我在战场上负责上百万美元的装备,而回到这里却连个停车的工作都找不到!
”实际上兰博的真实境遇比他所说的更凄惨,因为他甚至在假日小镇歇下脚、吃顿饱饭都要被警察驱逐。
于是,在被逼无奈下,兰博流下了他的“第一滴血”,这是一名遍身伤病的战士对命运的不公、对扭曲的政治社会的无力却绝命反击。
后来,将结局无法收拾时,兰博唯一信任的,也是把他锻造成如今铁血战士的崔普曼上校来到了他的身边。
兰博在向上校哭诉了战争对他的创伤后,卸下了压在心里的包袱。
后来,兰博进入劳改营——当然,这也许算是此时的他相对较好的去处。
至少,他不必再为生活奔波了。
相比于已经牺牲的战友们,兰博很“知足”。
不过崔普曼上校知道,兰博最好的去处依然是那个被绝大多数人视作是人间炼狱的地方——战场!
带着“国家的期待”和军人的使用,兰博再一次回到了曾经的噩梦之地——越南。
可是在这里,兰博被他的国家出卖了,但即使如此兰博仍然不辱使命,营救出了战俘营中受苦的战友,甚至还邂逅了瞬间消逝的爱情。
大难脱险回到部队驻地后,兰博用愤怒的子弹打烂了美军军官客吹嘘的引以为傲的现代化指挥所,然后又用唯一能给他安全感的匕首,逼向了腐败的军官。
不过兰博最终没有把利刃插进一脸无辜的腐败军官的身体,理智和崔普曼上校拦住了他的杀心。
兰博要离开了。
上校对兰博说:你现在是英雄了,牢狱之灾忆消,应该回归正常的生活了。
但兰博拒绝了。
上校又请兰博不要因此而憎恨自己的国家。
兰博反问上校——憎恨?
既而又说,我是如此地深受着她。
上校问兰博,那你到底想要怎样?
兰博手指自己和即将被抬上直升机的正在向自己敬礼的羸弱老兵,然后冲上校吼道:“我,他们,以及所有应国家征召来到这里的人们,我们只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像我们爱她一样爱我们!
”兰博再一次转身离去。
上校追问兰博,你要去哪里?
兰博摇头说不知道。
上校问:你将如何生活。
兰博说:一天挨过一天。
是啊,如果信仰都崩塌了,去哪里和如何生活还有那么重要吗?
寺庙也许是能够净化心灵的好去处。
兰博平日里会参加棍棒比赛,然后把比赛得来的钱捐给寺庙,其他时光则帮助僧人们修葺庙宇。
本来,如此简单的自我救赎的生活足以填补兰博失落的身心,可是这里终究不是战士的归属。
崔普曼上校接到了深入阿富汗敌营的任务,而他所能想到的最好帮手就是兰博。
可是当他千方百计找到兰博并说明来意后,兰博却婉拒了他拯救苦难的邀请。
兰博说自己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上校也没有强人所难,只在留下一句“请正视自己,你是一名真正的浴血奋战的军人”后,转身离开了。
不出所料,缺少好帮手的崔普曼上校被敌军俘虏。
驻地武官找到兰博,只说事实而不给任何许诺,这可能也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而兰博对此更是早已看惯。
为了与上校的友谊,也为了重拾自己的信仰,兰博只身进入了阿富汗战场。
将一上校被解救出以后,兰博仿佛也找回了曾经的自己。
再一次分手时,兰博脸上不了些悲凉,心里却多了一份释然。
兰博答应上校,等安顿好以后跟他联系。
只是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却成为了他们之间,无论现实还是故事的永别。
岁月流逝,年华不在。
光影流转间,曾经风华正茂的铁血战士已进入垂垂老矣的暮年。
老年的兰博在东南亚一域靠捕蛇摆渡过活。
生活清苦却也平淡从容。
传教士们要带着书籍和药品进入缅甸战区,为了进入能够顺利进入战区,他们找到了兰博。
从此,兰博平静的生活又一次被扰乱了。
兰博曾经告诉他们,此一行什么也改变不了,并奉劝他们回家去。
可来者却决心已定。
果然,在传教士一行深入战区不久,便被“政府军”所俘,身受凌辱命在旦夕。
雷雨交加的夜晚,兰博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梦里,兰博又一次听到了上校的呼叫:“连长呼叫乌鸦……约翰·兰博!
”年轻的灵魂从年迈的身体里苏醒。
牧师踏雨而来,他请求兰博驾船送雇佣到传教士一行上岸的地方。
兰博接受并绝收了全部报酬。
雨夜中,兰博于烈焰前打磨长刀,并对自己发出了灵魂的拷问——杀人有时就像呼吸一样简单,以暴制暴挽救善良就是一个战士的宿命。
也许你所努力做的根本什么也改变不了,但难能可贵的时,你仍然还在坚持。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信仰。
战火熄灭,流血和死亡停止,虽然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但属于兰博的战争真的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兰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值得欣慰的是,兰博在家乡,度过了十年拥有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
只是在兰博的世界里没有圆满,甚至没有侥幸。
视如己出的侄女被墨西哥犯罪集团杀害,兰博则把自己的农场变成了战场或者说屠宰场。
兰博用尽毕生所学,逐一猎杀了前来行凶的恶徒。
而这一切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复仇。
这是兰博为自己的最后一战。
以暴制暴,是一名战士解决问题的最好也可能是唯一的办法。
当将其他匪徒猎殆尽后,兰博徒手掏出了匪首的心脏。
从此,也完全了他人生最极致的屠杀。
拖着年老重伤的身体,兰博瘫坐在了摇椅上。
可是片刻之后,兰博又从摇椅上站了起来。
作为战士,他不想更不能这样无力地流尽自己最后的血。
于是,兰博骑上战马迎着夕阳向旷野远方跑去,他用鲜血染红了最后的余晖,自此也结束了他悲情又传奇的一生。
战士!
请,一路走好……
先说说打分吧,综合分给74分。
动作设计 70多岁的史泰龙表演,这个没话说 满分10分给9分。
编剧剧情比较普通给5分。
再说说故事我想老爷子的实力和班组也不至于缺钱请不到好编剧吧,很多影迷都在说这个故事糟,我倒是觉着这个非常生活化的常见的故事倒是很贴 史泰龙动作兰博这个角,拍成盗梦空间那样剧情 你让兰博干嘛呢?
你们看看前4部电影, 兰博这个主角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和人设?
再来扯扯英雄的暮年爱尔兰人当中 三位老英雄是那样的一个扮相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再来看看史泰龙在这部影片里的动作,能想象他已经70多岁了吗?
你们大伙儿身边70多岁的人都是什么样?
兰博这样一个人物,终于有了一个结尾,他并没有在摇椅上苟延残喘 流尽最后一滴血,他是策马扬鞭 昂首挺胸,血洒征程,夕阳西下中奔着前进的方向,去了!
就冲这一点 我们就应该给他鼓掌!
故事老套吗?
能把一个老套的故事说的真诚,这是一种本事。
兰博,洛奇,金刚狼,爱尔兰人,教父 等等这些个人物 再怎么叱咤风云 不可一世的成功人物,最后也不就是那样吗?
银幕如此?
现实中呢?
些个互联网大佬 些个各行业的人物们,去看看结尾又能怎样?
毕竟,人生,哈哈哈哈,就是那么一回的事儿。
【转载请链接说明出处。
】
载具6辆SUV:3辆5座奔驰G,3辆7座雪弗兰死亡共:39人按时间顺序地面:12人7人随车被炸死1人进屋被机关箭射死1人在门口被散弹枪打死3人在谷仓门口被炸,后各挨一枪打死地道中:27人1人先被机关耙子扎伤,后被散弹枪爆头1人先被散弹枪正面喷倒,头部被补枪2人被散弹枪从背后喷死1人被钢矛穿头1人被钢刀断腿、刎颈(6人死后,兰博在地道中放起音乐🎵)1人被钢刀断头1人踩陷阱被斧头飞劈后脑1人被钉子木桩砸中,并被补枪1人被标枪刺死2人被散弹枪射死3人被机关炸死2人掉落陷阱,被铁钎刺穿1人被飞刀扎死(兰博拿枪瞄中头目未开枪,头目愤怒开枪打烂喇叭,音乐停)1人踩中钉板被补枪1人被机关铁丝木桩砸中脸,并被补枪1人被机关手雷炸死1人被机关砸烂脸1人被镰刀刨腹1人被机关手雷炸死3人被兰博弄塌的地道埋葬(兰博受伤)1人(头目)被4箭射中、钉在木板,心脏被掏出
史泰龙的代表作,除了《洛奇》,还有经典的《第一滴血》系列。
今年的《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已经距离1982年首部《第一滴血》有37年的时间了,史泰龙也从当年的36岁打到现在的73岁。
你能想象吗,73岁的史泰龙还依旧拍着硬核狂暴的动作片,而且史泰龙还保持着每年2部动作片的节奏,继续为观众卖力输出动作类型片。
《第一滴血5》上映以后,也成为了恐怕是今年最审美隔离的电影。
去年审美隔离榜首的,没记错应该是《毒液》。
在烂番茄,《第一滴血5》专业番茄评分仅为30%,大众爆米花则高达85%。
在评分最苛刻的metacritic也一样,专业评分仅为29分(满分100分),大众评分为8.5分(满分10分)。
我大概看了些专业影评人的点评,基本上对《第一滴血5》的评价是“乏善可陈,黯淡无光”(当然是翻译过来)。
而大众对影片的评价,大部分留言是:“不要相信专业的点评...”那么,史泰龙的《第一滴血5》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
影片为何产生如此大的评价差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要了解《第一滴血5》,最好还是先大概要了解约翰.兰博这个人物。
在1982年的《第一滴血》中,兰博是一位越战退伍军人,在回到美国后,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还被无良警察老大羞辱和追杀,两方展开激烈对抗。
最后兰博的上校过来调和,事件得以平息,兰博入狱。
1985年《第一滴血2》,上校和官方达成一些灰色协议,骗兰博出任务,他再次回到越南。
兰博到达越南后,装备武器全部丢失,身处逆境的兰博,绝境重生,逃出生天。
1988年《第一滴血3》,又是上校again,找到了在泰国隐居的兰博,想派兰博前往阿富汗,被拒绝,上校只能自己被抓,逼着兰博出山,到阿富汗营救他,然后又是一顿火爆动作打戏。
2008年的《第一滴血4》,这次没有上校了,兰博隐居在了缅甸,某日一支教会义工小队想提供人道主义,结果遭到当地军人袭击。
教会总部得知后,组织雇佣兵,和熟知当地环境的兰博一起前去营救。
于是,兰博又一次化身热血战士,秒杀一众敌对势力。
解救完义工小队后,兰博终于踏上回美国的路途,回到了自己的家。
今天现在要聊的《第一滴血5》,就是接着《第一滴血4》的结尾,兰博在他的老房子过着自己老年生活,还有带着自己一直挥之不去的PTSD综合症。
和兰博一起住的,还有一直照顾兰博起居的某个亲戚阿姨,她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兰博原来还有个被父亲抛弃的侄女。
侄女为了去墨西哥找到自己父亲,结果被墨西哥黑帮绑架,兰博不得不再次延后自己退休生活,出面解救自己侄女,粉碎黑帮团伙组织。
别担心被剧透,对于动作打戏为主的《第一滴血5》,剧情简单到全部都可以写在预告片里了。
由于兰博硬汉形象存在了几十年,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第一滴血1,2》,在作品深度和品质上,在今天看来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第一滴血1》的片尾,兰博最后在被警察包围时,硬汉男人掉下眼泪,哭诉着自己从来没有要求过越战,越战都是别人要求他去做的。
但当越战结束兰博回国时,却在美国被排挤和不受欢迎,越战军人在美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等等,这些都是兰博最后暴走的真正原因。
《第一滴血1》的片尾,升华了一部纯粹动作片背后要表达的含义,控诉了美国对越南发动战争的质疑。
这也是影片经典的原因所在。
《第一滴血2》则是反讽美国政府的一些所作所为,虽然想试着挖掘深度,但已经没有第一部如此惊艳了。
到了3和4,该系列就仅变成了纯粹动作爽片炮制出来的续集。
到了今天的《第一滴血5》,距离4已经有11年了,影片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不想放弃这经典的IP,让兰博的血继续滴。
所以《第一滴血5》在某种程度来说,是针对性很强的粉丝向电影,喜欢的人会一直为兰博爱豆充值,不喜欢的人可能在《兰博3或4》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
情怀牌和动作爽片,是《第一滴血5》两大法宝,尤其是影片最后30分钟的大暴血浆的超燃枪战戏,断骨断头飙血挖心脏什么都来,这也让《第一滴血5》成为《第一滴血》系列最血腥的一部。
我相信很多观众给予这部作品肯定,很大部分原因是最后30分钟值回了票价。
而对于专业点评的人来说,他们要考虑的因素和角度就会很多,爆米花爽片很难在专业评分上捞到好处,除非那部爆米花爽片惊艳十足。
比如同样简单故事的《疾速》系列,但该系列动作戏和枪战戏都十分出色,拳拳到肉枪枪暴血,没有一句废话,彻底反转了传统的打斗废话过多的诟病,让观众新鲜感爆棚,这种作品是很少见的。
但如果细细品味《疾速》系列,虽然主线故事简单,但故事背景却如同洋葱层层剥开,最后你会发现《疾速》世界,充满着复杂和猎奇。
所以坦白讲,《第一滴血5》如果稍微去中肯点评的话,影片整体确实水分太多,尤其是前半段,虽然影片只有短短100分钟,但居然能在前面半小时演着一些有的没的剧情,对白比白开水还要纯净。
而且看一场戏就能猜到后面十场戏的剧情,哪怕一点点的惊喜都没有。
比如兰博侄女说想去墨西哥找父亲,兰博不批准,但我们都知道,侄女一定会去,之后影片又专门再安排一场第二天的戏,再一次强调不让侄女去墨西哥。
然后!
侄女找借口开车离开,又专门开一场戏描写侄女心理如何矛盾,到底要不要去墨西哥。
影片整整用了三场时长不短的戏份,去告诉观众侄女势必会去墨西哥。
影片像这样啰嗦和没有营养的戏份还有很多,所以剧情都是为了引发让兰博和黑帮的冲突。
并不是说这样的戏份在做无用功,但可不可以做得不要那么...无聊。
应该这么说,《第一滴血5》除了动作戏份,文戏简直就是小学生阅读理解,这样长短腿的搭配,也就造成了专业评分和观众评分的差距。
所以,如果你喜欢兰博,喜欢不用脑回路直接看最后30分钟爽片的,那么《第一滴血5》值得你去电影院爽一爽。
但如果你想追求惊艳无比的《疾速》系列,或者一部比一部不可能的阿汤哥系列,那还是省省你的票钱吧。
哦对了,《第一滴血5》副标题叫“最后的血”,但我猜不会是系列最后一部,官方也没说是最后一部,只要史泰龙继续活在荧幕上,第一滴血系列应该还会一直持续暴血。
一码归一码,史泰龙今年已经73岁高龄了,对于如此敬业的动作演员,史泰龙在影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应该值得大家尊敬的。
如果你想专程为如此敬业的演员献上自己的票房,也是值得的。
记忆里的兰博是一个人可以端掉一个警署,消灭一支部队的无解存在。
只要让他有了喘息之机,就没有恶人的活路了!
但是兰博也会老去,也会向往田园居家生活,每天有一杯香浓的热茶,每晚有一首催眠的好歌,一个温馨有归属感的家庭,一个可以寄托爱意、可爱机灵的儿女,然后平静安逸地老去……但是世间恶人实在太多,你不犯人,人却来招惹你,于是乎曾经的杀人机器又一次捡起了利器,与恶人搏杀……最后的20分钟,兰博在自己一直准备的地道里,用他擅长的丛林机关虐杀了墨西哥毒枭团伙,荡气回肠的场面不禁让人回想起兰博前面几部的辉煌……老史虽已老迈,但是招招见肉,鲜血横飞,骨断筋离的场面还是让人大呼过瘾,他还是那个大家记忆里的兰博,只是岁月削刻了他的脸庞,时间沉沦了他的灵活而已……当兰博身受重伤,颓然倒在摇椅上,慢慢摇动,苍茫而孤离,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又见到那个满脸英气,桀骜不驯,全身喷发着荷尔蒙的兰博……再见,兰博!
再见,不朽的青春!
这什么nt编剧,墨西哥乱不乱一个女大学生不知道?
片头一墙的枪刀,继父什么背景不知道?
一人开车去墨西哥找人属实无敌,带着史泰龙去不行?
我以为一个人一把枪一把刀还把所有人引过来是要去屠杀,结果一句台词一顿群殴导致女儿人没了,我是服了,既然是收官作让史泰龙死换女儿生不行?
结尾也是厉害,整一个反派摇变受害者,地道大逃杀。
就这还普遍4星,你们是真爱这ip还是侮辱前作??
电影节奏很棒,前缓后爆的结构值得很多动作爽片学习。
兰博的心路历程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与发展,对反战与人性的思考并未停止,挣扎与救赎刻画的还算到位。
前面一个小时的铺垫让后半小时的嗜血爆发来的自然、合理、纯粹。
动作场面短平快,很优秀很B级,甚至超越了老三部,十分过瘾。
地道战设计脑洞大开但是考虑到兰博的身份却又合情合理,看似《敢死队》实则是本土地道版“越战”,并未脱离系列主旨与风格。
毒贩对战越战老兵?
来一支军队又何妨?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七十多岁的史泰龙继续着他的“滴血”传奇,虽然副标题是“最后的血”但难免不老英雄还会归来,毕竟影片给了一个开放性结尾。
在我看来,这一部至少四星起。
90后或者00后没看过《地道战》的朋友,可以先补一下,你就明白史大爷最后在家的那段不就是新版美式的《地道战》么,史大爷坚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原则,英勇杀敌。。。
前面的剧情就是利亚姆·尼森 《飓风营救》。。。
整个电影来说基本就是个串儿。。。
节奏上来说不算太紧张,也不算太松弛,就是感觉该紧的时候有点夸。。。
哦哦哦,对了最后史大爷把反派大佬钉在门上那块又让我想起来李连杰的《英雄》
先说一下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看这部电前,我的印象里觉着只有我们国家才能拍出这种结局复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
其实这部电影我是不愿意用“热血沸腾”这四个字去形容的,因为我私自认为与这四个字搭配的最完美的应该是刻画人生理想或者家仇国恨这种具有宏观意义的主题的作品(电影/小说等)。
而这部电影是讲述一个父亲为了女儿去向恶人复仇的主题,我深知父爱也相当伟大了,但用“热血沸腾”去形容观感,还是不那么合适吧。
诚然,对一个老父亲我相当佩服他的勇气与智慧了。
值得一说的是他女儿是他的养女,所以这种父爱又更为挚真可贵了,人类的这种意外联系起来的情感真的让人可爱可敬可叹。
所以我想如下形容:剧情激动人心,结局的复仇尤其大快人心!
再谈一下故事中我读到的东西。
电影女主伊维特·蒙雷尔表现出来的有我们青春年少时候的那种倔强和不知人世险恶与轻视父母告诫,她执意要去寻找她dad,只为所谓的答案,为什么抛弃她。
而这简简单单的答案,却能也是要了她年轻的性命。
可悲的同时透着可憎,养父约翰·兰博冒死救出她后她在车上听养父的话语时她淌下的泪水里应该满是她最痛也是最后的悔恨了吧。
那一句“外面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这一句也是我们中国父母最朴素原始的执念,而这种爱出发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电影中有很多血腥的画面(少儿不宜),这也是构成令人大快人心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恶首被开tang的那节,给读者了一个恶的下场。
不卑不亢也许也难以做到,但那不等于我是病猫。
生命也是有容错率的,在自然界,动物的容错率极低,基本被上身就轮回了。
在从前的社会,人的生命也很低,如蝼蚁。
如果你不安生,那么你将为一件事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这件事也许很微不足道。
只有这个时代,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存活有了史无前例的保障,虽然你要为了碎银二两奔波。
年少时我们不懂识人,误认恶人为友;年少时我们固执任性,非要问个究竟;年少时我们放纵悲伤,轻易放松警惕。
年少时我们不听劝告,让爱你的人伤心。
而更让人可惜的是,这些其实都算不上是错误,都是成长的代价,只是有时候这代价太大了些。
Rambo阻止Gabriela去墨西哥时说,我见过人心有多黑暗。
最后他就把黑暗的心挖了出来让大家看看。
我并不太在乎血浆喷张的打斗戏。
我只是想,Rambo将马全部放了,地道全部炸了,人全部杀了。
那他呢,他的生活是不是也全部完了呢。
即便杀人不犯法,他的精神家园呢,Gabriela没了,马没了,地道没了,Rambo还有么。
这种复仇并不是将你打入地狱,而是我跳入地狱然后拖你下去。
Rambo将房子布置成战场之前,让Maria驾车离开,她说,我会悲伤到我死的那天。
留下面部神情失调的英雄,让造成这一切的人付出代价。
但无论如何,回不来的终究是回不来。
你依然会悲伤到死的那天。
反派主角第一眼看还以为是John Snow的演员演的,一度以为他会从良…最后的掏心真太爽了,居然忍不住笑出声来,够硬核!
兰博老矣,尚能饭否?能饭,连捅人都带拉丝儿的!最后的血故事很简单,卖的就是情怀,但很实诚,为你献出心脏。看到片尾系列高光升格剪辑十分动容,没办法只能加一星了,这种质朴的硬汉电影现代再也没有了,除非巨石强森能脱去花架子当个糙汉子,或许还能复活这种感觉。
5.0
英雄迟暮,壮心不已,磨刀霍霍向禽兽,快意恩仇,血债血还,壮志饥餐恶人肉,笑谈渴饮仇人血。
打卡新加坡GV。心都在颤抖和燃烧。最后一幕不由自主捂住了眼睛。这还是我们的史泰龙。从头到尾只会有强烈的情绪燃烧着五脏六腑。必看。必看。必看。
【C+】观赏性不错,但仅限于此。剧本写的毫无逻辑不说,角色没有半点魅力可言,且兰博本就不该是这么个角色,OOC过头了。整个故事像是部初中生作文版的《飓风营救》,最想吐槽的地方是兰博第一次营救时在观察地形,我还以为会和以前一样利用地形打个敌人措手不及救出女主,结果他只是在找楼梯,最后光明正大闯进反派大本营被缴枪不说还被暴揍了一顿,我头顶缓缓冒出一个问号……
last blood end
7/10 完成了无脑爽片的目的,剧本就没好好研究过,铺垫只是为了展现后半段各种机关和眼花缭乱的杀人手法,以及那种血淋淋的视觉冲击,这不是在杀人,这是在打兔子。。。 剧情什么的到了第五部也无法圆满展开只能强行续,只不过如果是作为终章,这种一看就忘的剧本无疑是很遗憾的。
花式屠宰。
一个傻B引发的血案
影片评分完全取决于你看电影的心态,一个IP也不可能永远的像第1部那样能成为经典,因为很多东西只能用一次,所以第5的存在就跟第4部第3部一样,这是第1滴血+飓风营救加+地道战+死神来了,最后30分钟简直是太爽了,什么爆头腰斩挖心,只要你能想到的死法,这里面全部都有,对于这样的黑帮,他们的存在就是活靶子,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也是死有余辜!
兰博的精彩就在于一个人单枪匹马对抗一只军队。20分钟的B级场面也让人大呼过瘾。
73岁的史泰龙我看出是最后一滴血了,后半段仿佛真人版happy tree friends,美国版手撕鬼子。
预算:5000万首周末票房:1887万北美票房:4481万全球票房:9149万上映日期:19.09.20-19.11.21上映周数:9周分级:R最高院线数:3618北美最高排名:3发行方:Lionsgate
Never mess around with a guy whose name is John ! 你敢害死John Rambo 的养女,他把你整个毒窝给端了; 你敢杀死 John Wick的狗,他会一路杀到第三部;你敢从John McClane 眼皮底下偷东西,他跟你纠缠到底。 一向偏爱复仇类型电影,这部第一滴血第五部,让人血脉喷张的血腥复仇令人感到大快人心的过瘾。最后,青少年们,真的应该多听听老一辈人的意见和看法,不要自以为是,不分黑白滥交朋友,误入歧途。
兰博版死神来了,老年史泰龙,经验丰富,亲手教学,一万种虐杀方法,非常血腥,非常硬核。。。当然剧情非常无聊。
剧情老套,打斗够血腥就好... 泛泛之作。加半星,作为一个经典系列动作片的句号
太狠了…真他妈硬
简单粗暴的剧情,最后的复仇血腥暴力,看的很过瘾,简直就是史泰龙在演示花式杀人
只有最后二十分钟勉强能看,满屏塑料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