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平常的东西,也许是最伟大的。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让世界和平。
但是,直到我看到《麦兜—饭宝奇兵》,被麦兜的幼稚萌到了大脑,擦出了火花。
妈妈做的一碗米饭,到底有多大力量?
米饭做好了,我吃了,做好了,我吃了,吃了三十年。
却从没有想过这碗米饭有多大力量。
这不仅是一碗米饭,也是母亲的乳汁,是母亲的爱!
在人类遇到危机,对付小怪兽时,无论是地球人的领导者,还是来自外星的扎肉超人,都试图用更强大的武力来制服他。
但都失败了!
然而麦兜用他母亲照顾他的方式,却使小怪兽从此变得舒适愉悦,也不再来地球捣乱了。
麦兜成为了一个懂得为他人提供舒适愉悦的人。
爱会传递!
从麦兜的母亲传递给了麦兜,麦兜又将爱传给了小怪兽。
麦兜很伟大吗?
也许他只是想,如果自己是这只小怪兽的话,他的母亲也会这样对他。
学会了麦兜的法宝,我们也可以去打小怪兽了!
PS,行动之前记得提醒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也住着一只小怪兽。
麦兜问妈妈,小怪兽屁股痒怎么办?
他的手那么短,够不到呀!
画风柔和,脑洞清奇,这里只说麦兜吧,麦兜很善良,善良到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生活,包括侵略地球的怪兽和大家所说的三八,所以才有了大饭宝和他大家想不到的功能。
在所有人都想办法怎么打跑怪兽时,麦兜在想怪兽挠痒痒的事。
这些是主线,还有很多画面,等像麦兜一样可爱的你去发现。
最后大饭宝不是想念月亮,是想念陪他看月亮的麦兜吖。
亲情友情爱情,最后希望大家像麦兜一样好好生活呀!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一看到麦兜大战外星人再加上3D这个噱头,就天然生出来排斥的感觉来,就会认为这片不好。
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在陪着儿子看了好多遍以后,我渐渐明白了电影的好。
里面的好多情节让我感动,那段“妈妈妈妈,眼睛爱看我”,每次想起都让我想哭。
还有校长,淑娴,M博士,将军,扎肉超人,小尼奥尼……儿子看的很欢乐,我想,他是更喜欢和我腻在一起看东西的感觉吧!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始于新世纪的麦兜系列,主角总是那个长不大的猪头小朋友:麦兜。
电影背景从密密层层的大角咀,慢慢过渡到一个不知名海岛,中间还北上内地学艺淘金。
这一集《麦兜·饭宝奇兵》干脆飞出了国,去保卫地球。
唱歌无论麦兜怎么变,它制造的最大错觉是电影不断在缅怀上个世纪的香港生活。
从纸包鸡、去马代的底层人民吃喝玩乐,到越来越多的新编古典和怀旧金曲。
这一集的扎肉超人(咸蛋超人),即从日本引进的奥特曼系列,在香港流行一时。
麦兜与喜洋洋灰太狼的最大不同,是它更面向成人观众群。
如果看过贴在这部电影前面的国产动画预告片,你会坚信无疑。
上一集《麦兜我和我妈妈》,我在香港 AMC 电影院看到许多携孩子进场的大人,结果哭的都是妈妈,小孩子不明所以。
《麦兜·饭宝奇兵》接了个上集的母子煽情戏,突然就奔月而去。
保卫地球这件事,做成奥特曼有怪趣味。
做成《环太平洋》那是高举高打。
麦兜接过这一棒,罔顾逻辑,简直把浮夸当做了天真傻。
电饭煲的煮饭煲汤,与机器人的实际功能南辕北辙,眉毛胡子一把抓,堪比又有了新发明的搞笑达文西。
怪兽麦兜系列惯有的啰嗦重复,更让本来也不指望看到机器人打怪兽的观众如坐针毡。
后半段的拖沓、无聊和匪夷所思,直接把影片拉低到失败了的,以北上武当学艺为幌子的《麦兜响当当》水平,与学龄儿童的睡前故事无异。
一年级小学生麦兜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虽然事件过后,周围一切什么也没有改变。
但是,麦兜成功了这件事,恐怕比家务机器人打败怪兽还可怕。
这个猪头一旦成功,就失去了他与麦太相依为命的草根属性。
我不是见不得寒门出孝子,但一下子变成了地球英雄。
这样的楷模故事,低幼得令人发指,观众有什么理由不去看好莱坞的《超能陆战队》们。
咸鱼凭心说,怪兽和它的舞蹈都做得 Q 蠢萌。
但是,这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拯救不了麦兜角色的一碗水端平。
《麦兜·饭宝奇兵》的失败还体现在那些飞来一笔的人物情节上。
隐世埋名的校长,几乎没有提示的 Miss 陈,大饭宝带来的国防部长、十大富翁等闹剧人物。
即便不说大饭宝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麦兜的单薄戏份。
电影制造的笑点,依然是来自语言梗,从 S-O-R-R-Y 到麦太埋汰顾客的三言两语。
一旦没有了来自语言的幽默美感,而是干巴巴的爆裂式惊天动地报菜名,《麦兜·饭宝奇兵》画风就彻底分裂了。
香港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这是香港电影留给世界的一句台词。
一旦涉及科学,香港电影多是抱着自嘲、娱乐和不信任的姿态,这与高度城市化的地域文化不无关系。
正如香港可以成为雷德利·斯科特和押井守动画的城市背景,却无法出产相应的严肃科幻科学作品。
因此,《麦兜·饭宝奇兵》做成现在的奇形怪状和两边不靠也没有让我太意外。
主打怀旧情调、关爱底层生活未必是麦兜系列的命门,却是一条最便捷可靠的制作路线。
一旦背离了麦兜和失败小人物的生存基础,很难相信,这个系列还能走到多远。
【刊载于《新京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影片的最大萌点集中在大饭煲这个由麦兜设计出来的机器人上,可以讲,这个大饭煲的脑洞大开让人印象深刻也在反应着当下我们童真的缺失,而当大饭煲一出场的时候,这其中既有一定的原理,但它又超乎常理之外,也因为这种奇妙的设定,最终让观众被这种天真无邪所打动,忘掉成人世界里的不美好与阴郁,而被这种童真所俘虏,这就是麦兜这个系列最让人敬佩的地方。
所以,《麦兜·饭宝奇兵》是一部让人暂时忘却烦恼的电影,这其中既有对这个世界的恶搞戏谑,但同时也有美好愿景在其中,你若窥见麦兜的智慧,你也许就能更好的与这个世界共处。
我认为,只要谢立文继续担任编剧、导演,麦兜系列就会比《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之类的国产动画片,更有看头。
曾经,麦兜是香港的象征。
它充满了熟悉的港式符号,比如高楼林立的城市、鳞次栉比的繁体字招牌、鱼丸粗面式的粤式餐饮。
这些本土的、原汁原味的符号共同建构了二次元的香港,而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主角麦兜,也自然成了香港的符号。
前几部电影的片尾,出现一行小字:「本片100%香港制作」当年《麦兜故事》上映时,许多香港观众看到这行字,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
首部曲《麦兜故事》向观众绍介了一个迥异的香港,确立麦兜在银幕上的符号,紧接着,主创谢立文利用它展开独特的香港历史重述。
《麦兜:菠萝油王子》是借麦兜父亲麦炳的归去来故事,讲述了香港城市的起源和崛起,将香港历史的源头限定在二战结束;《麦兜:当当伴我心》是用校长组建合唱团、苦苦维持春天花花幼稚园的故事,带港人回顾金融危机的辛酸岁月;《麦兜:我和我妈妈》,在麦兜和麦太的成长故事线中,埋藏了香港城市建设变迁和底层香港青年的共同回忆。
这三部电影历史重述成份最多,艺术水准高过其他几部,也暗合了香港新世纪以来的政治思潮。
《麦兜:饭宝奇兵》淡化了香港的地标符号,也无涉香港的历史重述。
春田花花幼稚园升级为鲜鱼小学,黄秋生不再配音校长,麦兜的官方CP由阿May变成了April,原本港味明显的大角咀成了一个不知名的渔村。
但弱化香港的地理存在,不代表谢立文、麦家碧对港味有所妥协。
他们的目光转向了香港的文化,比如超人大战怪兽、周星驰的无厘头等文化视觉符号。
所以别担心,《饭宝奇兵》依旧是地道港片。
比《寒战2》更有港味。
除了从香港的历史挖素材,谢立文还有两个法宝。
首先,是类型片的拿来主义。
《麦兜:我和我妈妈》包了一个侦探故事的外壳,《麦兜当当伴我心》是一部音乐片,《麦兜响当当》戏仿了功夫片。
《饭宝奇兵》,很显然,模仿了奥特曼、环太平洋之类的怪兽片。
乔布斯说的好,「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剽窃。
」谢立文从真人类型片直接拿过来的结构和桥段,用粉嘟嘟、胖乎乎的麦兜演绎,就像杜尚为《蒙娜丽莎》添上两撇小胡子,有种可爱的萌感。
谢立文的第二个法宝,姑且称为「无用」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贯彻了整个麦兜系列。
如春天花花幼稚园Miss Chan教小朋友吵架、讲价,鲜鱼小学里学习「晒咸鱼,打鱼肉、捏鱼丸」,《春天花花同学会》通篇对社会栋梁的嘲讽,本片最后由家用电器制造的大饭宝击败了外星怪兽,全片「好好生活」的主题,都是「无用」价值观的体现。
史上最「吃饱了撑的」、堪称「无用思想家」的人物,非麦兜的祖先麦仲肥莫属了。
他是孔仲尼同时代人,是我国一名「极次要极次要的思想家和发明家」。
他发明了电饭煲,但忘记了发明电。
他发明了史上第一台电话,但只有等贝尔发明了第二台电话,才能通话。
为此,他苦等多年。
麦仲肥最伟大的发明是一台计时器,一年等于一秒,一千年报时一次,十万年才会有公鸡报时。
《饭宝奇兵》里的麦兜也是一名发明家,发明出的机器人「电饭宝」,后来成为「总设计师」发明出集合电动按摩椅、洗衣机、电饭煲、风扇等多种家用电器的超级机器人「大饭宝」。
别问麦兜的发明天赋从哪里来,他有大思想家麦仲肥的发明基因。
谢立文曾经说:「什么时候才算悲观,就是你说好一个人一定要做什么,一定要成为社会栋梁,一定要买楼的时候,就是很悲观了。
」要为无用之事,遣有涯之生。
人的行为,不一定无时不刻都必须追求有用。
「好好生活」,偶尔无用地生活。
为什么家用电器能打败外星怪兽?
原因大概在这里吧。
By.梦境玩笑家家里养了一只缅甸陆龟,名叫汤圆。
最近汤圆脖子上的皮肤有些感染,兽医开了抗过敏的药物,每天给它换药成了我最头疼的事儿——谁能告诉我怎么让它把脑袋伸出来吗?
在线等,挺急的。
度娘给出的答案有两个:1.头朝下倒吊着提溜起来,凭重力让脑袋掉出来;2.把它四肢都赛到壳子里去,脑袋就被挤出来了。
两种物理疗法分别试了几次,很成功地将汤圆身体上的痛苦转嫁到了心灵上。
它每天龟缩在壳子里,变得担惊受怕。
先生实在看不下去,于是每次上药的时候都把汤圆放进温水,再打开一盏温馨的台灯,不一会儿,汤圆遇热慢慢地探出了头。
先生用涂满药膏的手指轻轻抚摸它的脑袋和脖子,它也很享受地配合着,身心都在这温柔的抚摸里被滋养和疗愈。
麦兜就是这样一双温柔的手。
地球上来了一个懵逼兮兮的怪兽,它长着厚厚的绿毛,拖着榴莲形的尾巴,不修边幅,最可怕的是它的看家本领,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比广、破坏性特别大,是的,他爱放屁。
科学家们竞相发明可以战胜它的机器人,那些机器人个个威风凛凛,身怀绝技,浑身都是武器,简直无所不能——除了打败怪兽。
麦兜也加入了机器人发明者的行列,他的发明是一个叫做大饭宝的电饭煲。
大饭宝是一个内心戏丰富的电饭煲,堪称家用电器之集大成者,它不仅会煮饭煲汤,还兼具洗衣机、吸尘器、电熨斗、电动鼻毛机、按摩椅等多种功能,耐力极佳,还可以给自己充电呢!
科学家们纷纷表示,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电饭煲。
发明的灵感当然来自发明者麦兜小朋友每一个深夜里对自己灵魂的拷问:“——怪兽的鼻毛那么长,谁给他修剪呢?
”“——怪兽的肚子那么大,饿了怎么办呢?
”“——怪兽的手臂那么短,怎么给屁股挠痒痒呢?
”当所有的科学家都在想如何让怪兽痛苦的时候,只有他在想如何让怪兽更舒服。
当所有的科学家都在想如何打败怪兽的时候,只有他在尝试更懂怪兽。
大饭宝本着海底捞的服务宗旨,想怪兽之所想,急怪兽之所急,耗尽自己最后一格电量为怪兽送去最贴心的服务,在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怪兽打理鼻毛,喂饱肚子,做马杀鸡……无坚不摧的怪兽先森就在这无微不至的全套护理中松弛柔软下来,带着可以手提的大饭宝,离开了地球。
大饭宝打败怪兽的躯体了吗?
没有。
它只是赢得了怪兽的心。
攻心为上。
忽然发觉很多电影都喜欢拿家用电器说事儿,多年前周星驰的《百变星君》如是。
只剩一颗脑袋的残障人士周星星根据《家电宝典》被改造成了机器人,从此可以变幻冰箱电锅微波炉等各种家用电器,最后打败了根据《武器大全》制造的杀手机器人。
《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也是一个软萌的家庭医生机器人,除了会做大保健简直百无一用,可是最后,它也让可怕的黑恶势力低头。
于是,天真打败怪兽,温柔拯救地球。
汉朝刘向的《说苑.敬慎》里有这样一个老生常谈,叫做齿亡舌存,大意是有一天年轻的孔子向耄耋之年的老子请教学问,老子指指自己的牙齿,很坚硬却已经掉光了,又指指舌头,柔软却长存。
吾辈深以为然。
年纪越长就越明白温柔的力量,表面的狰狞往往来自内在的虚弱,越是平和安详的就越蕴含着能量,能量的来源不啻悲天悯人的善意和德兰修女那般不畏爱至成伤的凛然勇气,而所有这些都来自一颗强大的心。
可是如何温柔呢?
《圣经》上有一条带着应许的诫命——爱人如己。
这就是对温柔最好的诠释,假如我是他,我希望被如何对待?
麦兜在深夜里一遍遍追问自己。
他的心里有别人,并且把别人当做自己,哪怕那个别人是一只怪兽。
几年前,外婆中风以后,她开始行动不便起来,于是终日待在家里,很少外出。
今年仲秋节那天带她去湖边赏月,推起轮椅的那一刻,我发觉自己太天真了。
公园为了制造园林的古典气氛,环湖的一周全都是青石板路,常人走在上面闲庭信步,可是轮椅的轮子完全无法灵活地转动,于是短短几百米,我和外婆走得颠沛流离,车子每一刻都在颠簸震颤,环顾四周,并没有一条平整的残疾人通道,外婆就像一个流落到荒岛上的难民,由青石板铺就的汪洋大海将她层层围困,她的神情尴尬而无助,看上去那样没落,让人不禁唏嘘。
《超级演说家》来过一个残疾的台湾姑娘,她去过很多地方做演讲,鼓励过很多人也接受过很多人的鼓励。
一次她说起有一件事情很让她心酸,就是她经常听到大家对她说:“要加油哦!
你能行的!
”每每听到这些话她在欣慰的同时也深知这些空泛的鼓励意义不大,她需要的其实不是有一个人在她无助的时候给她加油呐喊,出于自尊甚至不是让对方伸手帮一把,她真正需要的是无助的时刻越来越少,假如有更多的残疾人通道、残疾人卫生间、残疾人可以乘坐的公交地铁和更少的台阶,让她可以自理、自助、自主,不再索取帮助也不再期待一双搀扶的手,那么她就不会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无法自立的残疾人,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那一刻,才是真正的平权和自由。
也许我们城市的设计师大部分都很健全,于是没有人想到还有这样一群寸步难行的残疾人,那都是别人。
所以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城市越是人性化,那里就有越多残障人士的坦途,那条步道考量的不仅是市政建设的文明程度,更是这个城市里人们心底的温柔。
而社会文明的程度,其实就是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所以,冷漠未必不热情,温柔却是润物无声。
我爱你,就像爱我自己。
天真的麦兜教我们温柔。
PS彩蛋:1、该剧已集齐马云爸爸为首的十枚首富爸爸,可以召唤电饭锅。
2、麦兜唱给妈妈的歌,感动到哭!
《麦兜响当当》影评传送门: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71884/
虽然这部没有之前好——前作通常都是五星,至少也是四星——但依然让我看到麦家碧的试图突破,也让我相信还有好的麦兜电影在前。
更重要的,是让我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采访。
很庆幸是麦家碧。
也特别感谢是她。
鱼蛋粗面的人生哲学——“麦兜之母”麦家碧专访你翻遍网上东拉西扯的豆腐块文章,怀揣宅、腼腆、说话慢等别人敲上去的标签,憧憬一见听闻多年的麦家碧,渴望好好聊麦兜系列以及最新上映的《麦兜·饭宝奇兵》。
然而相谈甚欢的大半小时,你以为你在采访麦家碧吧,其实麦家碧也在揣测你。
一个人话锋中藏一份尊敬、好奇与童趣,本就值得对方敬重和喜爱。
而且,原来她的机敏、利落、搞笑、聪慧、爽朗、随和、俏皮、少女心、笑点低、天然萌等属性,差点就要被遮掩。
“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一画廿数载■若从1990年算起的话,麦兜已经诞生26年了。
麦家碧:我从来都不知道的,你们说多少就多少(笑)。
我不会画了一个东西,然后说你是几几年出生的(转身面向沙发垫指点一下)。
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长大了之后有很多人理会他。
■第一部麦兜电影《麦兜故事》上映后市场反应挺好的吧?
麦家碧:其实我很喜出望外。
因为没想到在电影院上映,以为是在艺术中心,放几场给fans(粉丝)看看而已。
■当时就想继续做这个系列?
麦家碧:因为好玩啊。
譬如之前我们做书,做杂志,都是平面的,你也猜得到乐趣差很远。
做电影的话,不说看的那个,我们也多了很多玩的东西,音乐啊,节奏啊,配音啊,调度啊。
我想所有导演都是在这个时候就停不下手了。
■麦兜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是否要兼顾很多东西?
有什么要取舍吗?
麦家碧:首先就是要来中国内地做宣传。
我很怕出门、很怕上街的,上一次来就是两年前了(笑)。
另外就是什么都要多做一个简体版,电影里面的image(图像),就要多做一个。
香港的话会是繁体字,其实有点像两部电影了 (笑)。
但尽量都少一些,希望两个version(版本)一样。
■兼顾中国内地市场的话,港味是否会少些?
麦家碧:其实港味我觉得绝对不用专门避开的。
就像我们看日本电影,看欧洲电影,这些反倒都是乐趣。
“教我如何去小便”:尝新与突破■每一部电影之间不一定是连续的。
可以看作“诗选式”的编排,还是平行宇宙的呈现?
麦家碧:其实我不懂你说的term(术语) (笑)。
但没你想的那样这么有计划。
我们都是创作先行的,当然首先要有剧本。
写剧本的就是谢立文了,我想他都是相当即兴的。
就像是抓药那样,看看我们身边有什么好玩的人,聪明的人,没合作过的,或者合作过的但这次这类故事会适合的。
比如我们找了黄炳,又有3D公司,有了更成熟一点的3D技术——我们之前每一部都有一点点,但这次我们有很多。
因为我们有把握可以做动作大一点的东西,所以就可以玩超人打怪兽咯(笑)。
虽然3D技术比起好莱坞还是不太成熟,但对我们来说够用了,那就试一些速度快点的,视觉冲击大点的。
■麦兜系列的风格一直有微小的变化,比如《麦兜当当伴我心》古惑仔的风格就已经不一样,《麦兜·饭宝奇兵》不仅有3D,扎肉超人生活的环境画风也不同。
是想着怎么去处理的呢?
麦家碧:其实画风经常都是混杂的(笑)。
就是抓药的方法,看身边有什么厉害的人,比如,原来杨学德可以画那些市井的人,于是谢立文设计了这个渔村,里面就有很多这些人——借高利贷的,搞水电工程的,撑艇的阿婶。
于是故事就已经很有趣了。
每一个艺术家、画家的功力汇聚起来,就建立起许多质感很有趣的东西。
这次我们找了黄炳,他的活力就体现在外太空景上。
这个空间不知为何很大,颜色很怪,而且在里面让人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外太空了。
而我们也不认识外太空,扎肉超人的家不过是我们作出来的而已。
反正就让黄炳去玩,而他也确实玩出一个我们觉得很可爱的东西。
又譬如《麦兜我和我妈妈》,细心看的话,树是很漂亮很可爱的,很有港味的,因为我们有一个艺术家是只研究中国香港的树木、landscape(景色)的。
■那做到《麦兜·饭宝奇兵》,觉得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麦家碧:其实每一部都有不同的突破。
首先,突破了我自己所有的画风。
就是说,我虽然不用画那些不会画的东西,但是我要去接受,要看怎样才能磨合。
杨学德是显然跟我背道而驰的,但不知为何还是混了进去(笑)。
有些人接受得了,尽管还是有些很纯美主义的人会说,我不喜欢这些啊,好丑啊,好恶心啊。
但还是会越来越放开手脚,多找几个更不相似的艺术家摆在一起,看看可以不可以。
■除了画风,最喜欢里面哪些新鲜的元素?
麦家碧:Detail(细节)是喜欢的。
有很多东西,就是自己脑子里想过,但是从来不知道可行性如何。
譬如谢立文说,扎肉超人最后练成了那个“倒挂腊鸭”,我觉得好好笑啊(笑),看到后自己也丧笑了好久(笑),“倒挂腊鸭”两次喔。
很多时候不是要用口说的gag(笑话),而是动作层面的,而这都是3D可以做到的。
所以虽然一开始我很不喜欢3D,还是以前那种想法,就是什么都要很诗意啊,讲故事要很浪漫啊,但其实,讲故事也是可以打着鼓去跟你讲的。
■这次确实很不同,希望大家会接受。
麦家碧:我也明白会有一些旧粉丝死都要粉红色的猪,虽然这次猪有一点点咖啡色,因为他在渔村晒咸鱼晒成这样。
他的同学仔全部都很咖啡色(笑)。
April就更深色了,她其实是野猪(笑),而且比麦兜大一点点。
不过比起阿May,还是要小一点点。
■那这次为何阿May、得巴没戏份了?
麦家碧:是哦,因为他们是在春田花花幼稚园的。
这次幼稚园也没有了,现在是一家小学来的,就是给你一个新鲜感。
就是有这么一班小朋友,个个牙齿不齐,而且都是黑漆漆的(笑)。
■也不怕观众会很怀念这些陪了那么多年的角色?
麦家碧:那就下次出来咯。
但这些说不定的(笑)。
■这次麦兜似乎“成才”了。
麦家碧:长大了。
不过其实对这件事,我还很不习惯。
至于《麦兜我和我妈妈》那次,在造型等方面是很仓促的。
现在这次就在原初造型上再加多一点点,让他晒黑些,长高些。
■有高吗?
麦家碧:稍微高了一点点吧。
(笑)因为他的手手脚脚要长一点,还要穿鞋子,但是他还是这样笨手笨脚,转啊转啊又要转到篮球架里。
连我们配音的小朋友张正中都长大了一点点,正好。
他已经配了三部了(笑)。
■希不希望麦兜继续长大?
麦家碧:其实没关系的。
反正可以随时缩小。
刚才也跟你说了,这两年真的需要很多新刺激。
麦兜3D化后,已经完全不是我所能掌握之内的,他有些地方也是我从来没见过的。
■那接受吗?
麦家碧:有些地方接受得了,有些不能。
比如有些地方3D后会很硬,所以换回2D。
像是麦太的头发,平时我可以画几条线,然后整一些轻轻的色,但3D后她就会有一块尖尖的东西凸出来,我就想,哎呀,好尖啊,那怎么办啊?
就会把整个3D弄得比较2D一点。
这次多了很多3D,是我们本来就驾驭不了的。
反正,不是为了3D而做3D,而是有些地方确实需要一些强烈的视觉效果,而3D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手段而已。
■以后不需要弄成需要戴3D眼镜的吧?
麦家碧:不会有这种东西的,戴自己的眼镜就好了(笑)。
“春风亲吻我像蛋挞”:港味与温情■这个渔村没有明确指是中国香港还是潮汕的。
麦家碧:其实没关系,不用说死。
但要是有渔村这种情怀。
而渔村里的食肆在中国香港都会找到。
我们有首歌是叫《默记》,里面的“唛记麦记”在中国香港上OpenRise网站是全部都能找到出来吃的。
旅游发展局的项目(笑)。
■这么多金曲,是怎么想出创意呢?
麦家碧:从来都是谢立文选歌。
这次我们有钟氏兄弟唱,有刘小华唱,有小朋友唱,有何博士(即何崇志)一直帮我们arrangement(编曲),填词是谢立文。
有一首《从图图嫩多到巴尔的摩》,关于母爱的,是麦太在打鱼蛋时出现的。
很多人就问,图图嫩多在哪里啊?
其实图图嫩多是墨西哥的。
为何有这些名字呢?
我们经常乱答,但后来我证实了,谢立文就嘻嘻哈哈,“你猜不到有人拿着Google Map(谷歌地图)来作词吧” (模仿谢立文声音) 。
他可能为了押韵,找了这个地方。
■听说在做《麦兜我和我妈妈》时已经在做这一部了。
麦家碧:是啊,不想这么慢,又再搞三年,就贴着一起做。
动画组每个星期开一次会,议题就是说完《麦兜我和我妈妈》说《麦兜·饭宝奇兵》。
当然,做创作的人是很水的,不能分心太多,所以还是很慢。
真要做完《麦兜我和我妈妈》才赶紧speed up(加快速度),但也还是要搞两年。
你现在再给我半年,我还是可以继续改善的。
■《麦兜我和我妈妈》有很多温馨的市井温情,这次是想让新故事有更多空间去讲其他东西吗?
麦家碧:是的。
但是妈妈爱麦兜的深度是一样的,会去借高利贷等等啊。
■这次表现的篇幅少一些。
麦家碧:就是没打很多份工咯,一份搞定。
(笑)■这次格局比《麦兜我和我妈妈》的“上太空”又进了一步,宇宙都出现了。
麦家碧:那除了要给观众新鲜感,我们自己做也要新鲜感。
大哥,两年对着同一个故事,逐格逐格地做,是不是疯的啊这帮人(笑)?
你们几十块,90分钟就消费了我们两年青春(笑)。
那必须要新鲜。
“林荫下你的光芒”:动画乐与路■动画方面有没特别喜欢的?
麦家碧:有啊,日本就有一些。
不过也有很多是我没法应付的,比如那些很男孩子的。
我都是看小丸子。
或者一些欧洲的,英国的,stop motion(定格动画)我都很喜欢。
最近的《失常》就好好看。
■《麦兜·饭宝奇兵》的扎肉超人、屁屁怪、电饭宝都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比如超人打怪兽、《金刚》、《天空之城》和大白等。
麦家碧:我刚刚才知道什么是大白。
我没看过,只看过poster(海报),觉得form(外形)很漂亮,我还买了它那盏灯。
什么都买了,就是还没看,我应该去看的。
《金刚》是没看过的,《天空之城》是看过的。
但是当时《天空之城》最初不是在电影院放的,而是一些人在影厅凑起来,围着看share(分享)的电影。
(那时)已经惊为天人,对我来说,它是比所有好莱坞电影都要厉害的。
如果蹲在这里就是pay tribute(致敬)的话,我想所有人都pay tribute了。
不过其实有个很实际的用途,这么小,难不成你把它摆在脚那里吗(笑)?
你摆在哪里都是错的,就要摆在这里。
而且这也浪漫。
■那机器人变成行李箱这类很赞的创意,是怎么想出的呢?
麦家碧:我已经不记得了。
因为已经开了千千万万次会,很可能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人冒出一句,或者是谢立文这样说,“嘿,你就把它按来按去,变成一个行李箱那样呗”,然后3D动画组的人就花心血将它变成3D。
“这个地方再贴服一点好不好啊?
”到下次开会的时候就成了这样的一件事。
这些visual(视觉)的东西很多时候3D是帮得上忙的,比如那个它那个眼翻啊翻啊翻的,是这样翻呢,还是这样翻呢(用手比划了半天),都要试的。
■花了很多心血。
麦家碧:其实做动画从来都是一帮傻的人不停地花心血。
(笑)■那这次是否也是谢立文创作故事呢?
麦家碧:是啊,创故事,做音乐,全场指手画脚吱吱喳喳。
(笑) visually(视觉上)我们做的任何东西他都会有很强烈的意见,他就是要很准确的。
我觉得对他来说,现在都还不是最满意的状况。
我们差不多到了last minute(最后一刻),才觉得外面那个太空真的不行,就打电话给黄炳来救命。
本来是要他来帮忙art direct(艺术指导)那场戏,后来没时间了,就叫他做,结果黄炳画了几幅东西来给我们做background(背景),我们就animate(绘制)他的东西。
■就是要见招拆招。
麦家碧:但那也是乐趣所在。
“默记”:科技与旧物■你曾说过不信灵感这种事,反正就像麦太那样,麦兜有什么问题就去解决好了。
创作《麦兜·饭宝奇兵》有碰到什么困难吗?
麦家碧:很多困难。
人才不是很够,所以我们做得这么慢。
电影始终不是我们之前那种耕田式,农夫农妇两个在这里耕啊耕啊(笑)。
而是很大一帮人,这些人做动画是inhouse(自家的)的,那些人是别家的,很多东西就控制不了。
所以就要花时间,因为要reject(驳斥)回来再reject回去,而且很多东西是你想不到的,都要试。
譬如饭煲它不是直行的,而是摇摇晃晃,撞到后又转个圈,笨手笨脚的(模仿机器人)。
这个我们幻想不出来如何令一个high-tech(高科技)的超人表现得很low-tech(低科技)、很笨拙这样(笑)。
那时就买了一堆六七十年代翻做的那些铁皮公仔来研究,再跟3D动画人谈,这样就做出了现在它这种笨拙而又浪费时间的走法(笑)。
出来的效果是很可爱的。
明明是要拯救世界,却用一些很旧式的电器,而且很low-tech那样。
■当时你提过,《麦兜响当当》中,麦兜的生活哲学就像是你们夫妇俩对工业化的一种反抗。
麦家碧:我一点都想不起说过这些话了(笑)。
那这部电影刚刚相反啊,有这么多饭煲。
简直是对工业的致敬。
但是你看到这些饭煲都是旧式的饭煲,大家扔了都不在意。
还有洗衣机啊什么的(笑)。
你要我做一个很high-tech的,但其实最high-tech也就是大尼奥弥。
但再high-tech,也不知为何会有一条内裤绊倒它。
就是会有那些笨手笨脚的东西(笑)。
■那这次有很多比较高新科技的内容,是否反过来强调“科技改变生活”的意蕴?
麦家碧:其实是不是科技都不重要的,最后的ending(结局)才重要,那就是要“好好生活”。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去买一个电器,都是改善自己的生活。
改善生活有很多方法,你做运动也可以,你跟你妈关系好一点,或者你建立一些友谊,都是改善。
你看完后买一个饭煲同你妈煮一顿很好的饭,也很好啊。
■而且电饭煲是当时引进最早的那批电器,对于很多人来说感情很深。
麦家碧:对于中国人,(就是)饭啊米啊。
而且现在你一个人生活的话,很少需要自己拿一个饭煲出来。
(拿饭煲煮饭)都是一家人开饭的那种感觉。
■那这次用了饭煲的造型,特别含义是刚才说的,还是说麦兜喜欢吃,而饭煲又特别像它,且是粉色的?
麦家碧:“电饭煲”三个字好好笑。
我知道一个鬼佬被人纹身 (在左臂上比划,笑) ,好好笑,好像被人耍。
但电饭煲又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啊,你究竟是笑他还是赞他啊(笑)。
■那它的特别含义是?
不过似乎凡事找含义不是很合麦兜的主题。
麦家碧:那就是啊。
真好啊,你还会自己搞定 (笑) 。
其实光是设计电饭煲就弄了好久,开了很多次会,试了好些颜色。
但它明明是一个饭煲,不如就白色。
然而原来白色在动画世界里很麻烦,因为有很多反光位,(特别是)对于3D。
搞了差不多大半部电影才决定用粉红色。
却忽然发现,那当然是粉红色啊,还有什么色可以选,真是的,想了那么久 (笑,进房间找手机) 。
那天我跟谢立文去买水壶,应该是上两个星期的事情,他就在找水煲,而我居然发现了两个饭煲,好好笑。
(翻出一张粉盖白身电饭煲,腰上还有花)不知是否中国内地出品来的?
好低能(有“幼稚”、“蠢萌”的意思)啊(笑),是不是特意这样设计的呢(笑)?
对于它做出来的饭一定不是很期待咯。
■说sorry(对不起)那个地方,是否有很多讽刺的意思?
麦家碧:其实似乎不是只有我们玩这些串字讲sorry吧,这是很旱(即“干巴巴”)的一个笑话,但是大家依然笑得很开心(笑)。
很怀旧,而且现在的人很时兴把所有东西都放到电视上。
就是笑我们这些东西咯(笑)。
搞得这么大一件事,地球都快要灭亡了,都还是要把它变成一个娱乐事件。
■对照这种浮夸,麦兜他们相对就踏实了。
麦家碧:各有各踏实吧。
超人踏啊踏啊,就甩了一个东西出来。
我都觉得好离谱啊(笑)。
其实这里都不能自圆其说的。
无端端有一帮打鱼丸的,跟十大首富,再加上几个收高利贷的,为何加上一个电工就会变出这个东西呢?
■那是“执死鸡”(捡便宜),还是“傻人有傻福”?
麦家碧:(笑)不是啊,都很精密啊。
但after all(终究),它都不过是一个家电,都应该能处理得来的。
■电影有没一种狂想曲的味道?
麦家碧:我想笑你这个词啊,狂想曲这么旧的(笑)。
很vintage(古老)。
狂想曲,有什么电影不是狂想曲?
尤其是甩开现实生活的电影。
而动画就一定是狂想曲啦。
如果不是,我就请一个明星拍就好了(笑)。
“仲有最靓嘅猪腩肉”:再见会有时■你觉得是什么让这个系列可以一直这么旺下去呢?
麦家碧:我从来都觉得我们是在挣扎期,还不是很有勇气的(笑)。
你不去电影院看,你就不知道麦兜咯,你不买这个公仔,你也不认识麦兜咯。
就是还是很小众的东西。
■你最看重麦兜故事系列什么最重要?
麦家碧:我觉得观众是最重要的。
因为你那么努力地做了一件事,必须有一些愿意听你絮絮叨叨的。
比如你为什么要听你阿妈夜晚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因为你爱她嘛。
我相信很多喜欢麦兜的人是真的还有麦兜那一份,不是蠢,是善良、单纯,追求quality(品质),所以喜欢麦兜。
我是真心尊敬喜欢麦兜的人。
像是《麦兜·饭宝奇兵》,我从来不想界定它是一部儿童片还是大人片,虽然这次感觉上会更儿童片一点,因为这个类型是小孩子的,大人已经不相信超人,不相信怪兽。
但拜托大人也都去看咯,因为不止是在说超人和怪兽(笑)。
大人和小孩在看不同的东西。
■下一部听说麦兜要去深圳打工,然后收获了一份爱情?
麦家碧:(笑)这个我也隐隐听过,但其实谣传很多。
其实经常是几个剧本混在一起想,所以我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反正就是等着看就好了。
麦家碧:谢谢!
(原载于《看电影》)
不太明白为什么麦兜的豆瓣评分一部比一部低,不知道能不能做一个评分与年龄和职业的相关分析,也许只有年纪足够大才会有感触?
当卖萌越来越高龄化,70后80后还在纷纷庆祝儿童节,却有谁敢活着像麦兜一样——纯真、率性?
麦兜生在香港,不论是前几部的城里,还是这一部的渔村,无比充斥着香港的元素——实用主义。
连鲜鱼村的鲜鱼小学的教学课程都那么实用——打鱼丸、晒咸鱼——这不都是这些小朋友们的家长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同时也是他们长大后最可能做的事情么?
连暑假补习都是这些实用的课业,想必家长们也很开心小朋友们小学一毕业就可以来家里的铺子里帮忙了吧。
大家仿佛都有了明确的方向,觉得生活,不就是该如此?
而偏偏不懂事的麦兜并不喜欢帮妈妈分担家务,所以他一向不是好学生——也没有人理解他想做的事情——没有人明白风帆和衣服的区别,明明都是布做的?
也没有人明白什么是发明家,你和牛顿(发明家牛顿是什么牛顿?
)、爱迪生长相都不一样。
也没有人会想到创新,大家都没有自动打鱼丸的机器,你怎么可能做出来?
然而,打鱼丸晒咸鱼的普世价值总可能会变的,突然一天的改朝换代便教全世界的人放下手里的事情改做什么“战斗机器人”,哪怕大家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东西。
麦兜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时代到来了,奋力想去做些什么,而只有比赛的结果会改变对他的看法——事实上谁也不会关心比赛的过程,哪怕再无厘头。
而至于麦兜对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哪怕是参与设计的校长到最后可能都没有明白,不知道麦兜自己是不是真的明白,毕竟全世界并没有人关心,也从未有人问过。
而麦兜自己不过是太天真,所以并不会关心别人是不是关心他的想法——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坚持的做下去。
那么大家都是彻头彻尾的冷漠么?
十大富豪会亲力亲为的帮助麦兜造机器人,村民们会放下手里的鱼丸过来帮忙。
不,大家只是不懂,也不想懂。
帮忙不过是体现了自己在事件中的参与度,至于为什么,他们可能自己也不清楚……而愚钝的只是这些村民么?
将军还有那些既得利益的科学家,好像也并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从头到尾就没有人想过怪兽为什么要袭击地球,只是一味的打打打——用简单粗暴的西方思维,拿自己的弱项去搞怪兽的强项(不怕打)——当然麦兜很可能也是误打误撞,用自己最纯真的善良改变了那遥远的一个星球的怪兽。
渔民,观众在说。
愚民,鲁迅在说。
哪怕现在,包括我们自己,还有身边忙碌的朋友们,每天兢兢业业的加班的时候,有多少想过自己正在做的到底是为什么呢?
而那些我们日夜笃信的“规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过大的生活压力让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停下了,想一想我们做过的事,以及将要做的事——也许,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全世界其他人一样,从一开始就错了呢?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被人们左右,却又难以被谁左右。
只有麦兜这样的纯真和率性,这样做事的不管不顾,才能做出与别人不同的东西。
也许,谢立文不过是在鼓励文化的多样性?
但我猜,你们就算认可麦兜,也不敢真的像他一样吧。
2018-5-26
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之一。
还有一个就是小丸子。
好吧,他们都很快乐。
这部片子口碑并不好,个人观点是看片子的大人太多了。
我们都想从电影里看出什么或获得什么。
用小时候做阅读理解的思维看电影,我觉得很无趣的。
打败大魔王的想象,我觉得每个小孩都会有。
这个电影就像小时候一场午睡前的幻想。
像麦兜一样哼哼咔咔,咔擦咔擦…我们并不知道他有怎样的想象。
那就是天真。
所以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是一种偏爱。
可爱还是可爱的,情怀也有,但是麦兜系统这么突破自己是想学哆啦A梦剧场版做任务这种转型吗,反而丢掉了以前的味道了。不过歌还是好听哒。
仍然用麦太来催泪……前面恶搞特摄片的段落我不喜欢。饭宝可爱,指路歌也很可爱。
“地球的命运,要交到这个戴假发的猪头身上?”
都说麦7变了,鱼蛋插在鸡爪上。。。可是要知道香港也不是从前的那个HK了啊。。。
多一星,因为是麦兜
反正麦兜他妈一出来就能戳中我,挺好玩的,好好生活呗
除了歌曲没什么亮点,可是麦记卖猪扒饭……
画风很奇特的一部,而且有点污,不太适合小朋友观影,周日下午场观影人数不超过10人,还有人中途离场
好失望,不是感动我的那个麦兜兜了,全片只是靠低幼的剧情来吸引小朋友和污污的画面迎合成人的低俗趣味,只剩配乐还有点麦兜的味道。这部香港本土制造系列的成功最大的原因是那种融合了香港底层日常的喜怒哀乐,现实的无奈与执着的理想,那种打不死的小市民精神,让孩童天真的声音告成人有爱有未来。
麦兜连拯救世界都这么温情,简直是在宇宙中心呼唤爱
呵呵呵
有点尴尬地睡了三觉。
不管拍成什么样我都爱。
这种近乎天真的可爱实在应该被看到
下午在学府影城包场看的。麦兜自从离开香港打算讲故事开始,就失去最本质的东西了,这一系列的尴尬在于成人看太低龄,儿童看太低俗,大陆资方还是收手吧,把小国寡民还给孤岛。另外,改编when you and i were young maggie的主题曲很棒,要是粤语就好了。
最后对决的画面有点色情。
苦苦把它看完,和大家观点一样,电影选了一个大家看到吐的主题——英雄打怪兽就基本奠定了电影的失败,麦兜更多是给大朋友看的卡通片。麦兜系列愈拍愈走下坡,虽然还能看到一点草根的影子,却被“浮躁”所吞没。
崩了
上一部开始,背景从香港到了小渔村,怀旧的气氛,物哀的调子都变了,妈妈和校长的人设,麦兜的朋友都变了,回头去看第一部,已经是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作品了,但喜欢也还是喜欢,微不足道的事情才重要,天下大事都可以一笑了之这个内核还在,并且这一部的bgm那真是太好听了,延续了一贯的好品味呀!
电饭煲拯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