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恋

鮀·恋,鱼和它之恋,鮀恋,Love & Swatow

主演:杨婕,吴启垒,朱海彬,张楚芝,林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潮汕话,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2

《鮀·恋》剧照

鮀·恋 剧照 NO.1鮀·恋 剧照 NO.2鮀·恋 剧照 NO.3鮀·恋 剧照 NO.4鮀·恋 剧照 NO.5鮀·恋 剧照 NO.6鮀·恋 剧照 NO.13鮀·恋 剧照 NO.14鮀·恋 剧照 NO.15鮀·恋 剧照 NO.16鮀·恋 剧照 NO.17鮀·恋 剧照 NO.18鮀·恋 剧照 NO.19鮀·恋 剧照 NO.20

《鮀·恋》剧情介绍

鮀·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林奕新(朱海彬 饰)一家在汕头经营一家小杂货店,他和妹妹都在读中学。他在汕头金山中学就读,和同学梁梦洁(卢倩 饰)青梅竹马,互有好感。本来梦洁准备大学考中山大学的,奕新也跟着报了中大。谁料后来梦洁反而去了杭州一所大学,只有奕新上了中大。在大学里,两人仍有书信往来,虽然梦洁也有了男朋友。奕新(吴启垒 饰)被选去演话剧《暗恋桃花源》,和他搭档的是可爱的女生,来自苏州的苏心蕊(杨婕 饰)。日复一日的排练中,心蕊对奕新情愫暗生。然而奕新却对梦洁念念不忘,他无法接受心蕊的爱也有因为心蕊是外省女生的缘故。于是心蕊狠下心来到了汕头,准备了解奕新的成长环境,更好的接近他。奕新和心蕊偶然在汕头重逢,两人回到了广州,正式成了恋人。然而有一天梦洁的突然出现,又扰乱了奕新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的阶梯破军X档案隐身人替身中国家庭421我的美女老板堡垒危机2幸福来敲门我的上高走向共和同年同月同日生杀手游戏怪诞小镇第二季橙花盛开奇葩一家亲嘎达梅林彪哥闯奉天之做梦没想到信仰一切全包爱情失事大有前途富翁教师东四牌楼东雷霆行动八月的雾人生典当行之三世乾坤肥田喜事三十里铺现视研玻璃假面唤醒

《鮀·恋》长篇影评

 1 ) 请别说在传播潮汕文化

听说是第一部潮汕话电影 ,感觉很亲切,也很迫切想看,不知为什么,自从离开潮汕,当了几年外省仔,对潮汕的东西都越发地热爱,也许只需是“潮汕话电影”这几个字,我都会去支持一下。。

对于拍电影的胶几人,很欣赏他们的才华和热情。。

不过看完影片,感觉这影片的要表达的东西跟我是多么不一样,没有多少共鸣。

在我看来,潮汕人的观点和一些精华被拍得一无是处,那个男主角没有多少特别能代表之处啊,那个梦洁的形象也体现不出潮汕女孩的特点。

片中那个爷爷的形象塑造挺不错的,但是描述出来的潮汕父母辈的观念也不是很有代表性。

就像是影片中那台window95系统的电脑和那个“传真”公务员一样,都是很过去的东西啊,看到这些,感觉是20年前的潮汕可能会贴切一些吧。

实在没能从这些古董中找到共鸣。

很不喜欢那个宣传片里面说的传播潮汕文化。

在我看来,这个直接就是让别人来误解潮汕吧。

影片中男主角的态度,表达出来的更多是对这些传统更多的只是反感,或许你们想表达潮汕孩子的无奈和责任、对拜妈祖、潮剧、算命更多的是否定。

就你们那个“七星伴月”、“以为是弟弟吧?

”,这些都是潮汕的传统,你们不能只是用来让人嘲笑的。

偶是越来越觉得这些传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男主这么孬种,那苏州女主这么好都受不了,以后哪里的女孩子还敢嫁潮汕啊。

请别再说你们在传播潮汕文化,它不具代表性。。

 2 ) 你喜欢的只是初恋的感觉,却误以为是真爱

有很多人看了预告片和mtv后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片子非常像潮汕版的《那些年》。

不可否认片子很有台湾小清新的风格。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片三年前就开始拍了,那时《那些年》还没出呢。

难道这才是小清新的鼻祖。。!

试映会的版本中,《鮀恋》比《那些年》残酷多了。

《那些年》即使最后两人没有成功,起码回忆总是美好的。

而《鮀恋》试映会版本看完后,我脑海里不停地重复一句话:你喜欢的只是初恋的感觉却误以为是真爱。

让你会不停想到更现实的世界。

片子所讨论的主题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

我想起我一个朋友说起的一件事儿,他初中还是高中喜欢一个女孩子,当然可以说初恋咯。

两人互相写了很多信,后来男的去外地上大学,女的留在本地上大学。

可能是大家后来面对的世界不一样了,见识的东西不一样,导致话题越来越少。

后来我朋友说,最近见到那个女孩子,看到她的谈吐举止,不知道为何觉得那么俗气,那么无聊,甚至有点冲动想删掉她的联系方式。

他一直感叹为何当初还跟对方通了那么多的信。

在片子里,上了大学的林奕新也在努力修复和梦洁那种渐渐缺失的默契。

可是越修复越感觉距离远,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他们价值观世界观变了。

你也许想批判其中某一个人,可是到头来,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何尝不是这样。

有一些朋友有一些曾经对你很重要的人,当两个人所处在的境遇让两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或者通俗说品味习惯发生了变化。

也许陌生的不是你们之间的关系而是默契,拉开距离的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心灵的感觉吧。

我甚至会想,你十几岁喜欢的那个人,也许你喜欢的不是那个具体的谁,而是那种懵懂的爱的感觉。

那时候我们第一次意识到爱是什么的时候,而有一个人很符合你对爱的定义,于是你爱上了对方。

可怕的是有一些人像林奕新一样,固守等待初恋的那个人,却在长大后残酷的意识到,那个人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人。

也许青春的残酷就是这样的直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直白的残酷我们才成长了起来。

 3 ) 纯属个人吐槽

首先,电影情节确实一般,对情节不做过多评论。

然而,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息,只因剧中某些情节产生强烈共鸣。

同样来自潮汕、中大求学、在校6年交往一个省外女孩,最后没能走到一起,只因自己的思想无法摆脱潮汕那种桎梏。

恰如剧中心蕊说的:你是不是想说只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女孩儿才能融入你的家庭?

即使现在在省属单位工作,仍心思故乡,念着家乡那一方故土,是否是潮汕那种特有的文化已深深埋藏心底,冥冥之中呼唤着回去。

看完这个电影之后让我内心更加纠结……

 4 ) 如果要跟现实妥协, 请一定要记住当初的梦想,,,

对我一个在潮州生活了19年, 在汕头生活了7年, 最后离开了的人来说, 这部影片看完半个小时后, 泪流满面, 不知不觉地开始对号入座. 影片是在深夜一点钟看的, 其实挺喜欢高中时期那些故事的, 可能是因为高中时期大家就是在这样懵懵懂懂中度过, 不用去想所谓的选择, 不用去想自己的责任. 至于选择什么大学, 确实有时候选择的并不是当初想选的, 你告诉了可能因为你的选择而选择的人, 结果又没去那家学校, 对方又去了那个学校, 这是上天开的多么大的玩笑. 现实并没有那么多李大仁和程又青. 这就注定了以后无法走到一起 到了大学, 感觉人生才是真的开始, 这时候接触的人, 遇到的事, 形成的观念, 才是构成整个完整的人的基础, 如果两个人大学都没有在一起四年, 那么, "我越来越不懂你"这句话, 是真的. 我觉得这段之前是跟潮汕的习俗什么的没有关系, 摆在任何背景下都可以理解.到了奕新开始喜欢心蕊, 但是却说因为背景的原因走不到一起的时候, 我觉得这是男生视野和勇气的问题. 以前经常听到男同学说, 快毕业的时候压力好大, 家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 许多亲戚都供着读大学, 不可能不去回报的, 的确需要回报. 但是回报的方法不一定要一直在家里陪着他们, 或者可以跟他们许诺一年之后接他们出来, 或者一年之后回来, 反正可以哄着, 如果对自己足够自信, 是可以给予他们富足的生活和关怀的.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这么的自信.李先生曾经过大概是这个意思的话, 如果想要成就多少, 就要经受多少的痛楚. 如果能够跨过这个坎, 才是真正的赢者. 许多人都没有勇气去反抗家里人的意见而选择牺牲自己的选择. 我的身边太多太多了, 有时候觉得很唏嘘.最后我只想说, 不管最后选择是什么, 忠于自己的选择, 好好地疼爱身边的人, 过好每一天, 即使心中的梦想可以不说出口, 但是绝对不能够被现实侵蚀,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 无论是多少岁, 无论身在何地, 我们还是要记得梦想是什么, 并且有实现它的勇气, 无论是喜欢的人, 喜欢的事业, 喜欢的地方,,,如果说最后我们都要直面平凡, 是因为心中已经失去了激情. 但我也不同意说奕新当居委会工作就是平凡了, 如果你是金子, 无论是哪个岗位, 都可以做出不一样的事情, 例如在居委会可以进行一些健康教育讲堂, 文化传承活动, 改善观念等等, 一部影片的成功不在于它的画面有多精美, 演员有多精湛, 而是能不能唤醒一代人心中想要呐喊出来的事情, 并且使这代人有勇气去改变它, 从这个角度上说, 我希望这部影片是成功的..........

 5 ) 上映十年再看的电影

看了前三十分钟觉得还是打四星吧,看到后三十分钟略显抓马的剧情还是打三星好了。

十年前这片子上映的时候还在读小学,今日视线上看到了这片,后来读了金中上了大学,想起来还有这片,看一看以此回忆一下高中的岁月。

高中我们一般也不会穿礼服上课,不过的确比较好看。

片中赋予主角的悲剧色彩以唤起观众同理心,这是正常的,但用的是整个潮汕大环境的影响,我担心这会造成文化误读,问题虽然存在,但没有上升到这个层面,有时候我想,刺痛我的可能不是具有攻击性的概括,而是某些被点破的现实。

导演确实是非常有想法,有些安排有炫技之嫌,但无可厚非,但整体影片的节奏并没有把握得很好,呈现先松后紧,看起来比较奇怪。

剧本写作显得有些仓促,有点为了拍片而赶路的样子,本身有些bugs,但还是过去了,主要是结尾关乎大走向的抓马剧情实在是难以忍受(为此必须要降一星)。

台词的写作尴尬得很成问题。

演员的表演其实才是全片的最大问题,让许多没有什么说服力的剧情显得更没有说服力,念白时也经常有棒读感。

但影片的整体看下来,大概还是够格的。

零片酬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到拍片是多么困难了。

必须要进行鼓励。

整个故事的脉络,以奕新展开,主题我还是喜欢,这种情感逐渐成熟的过程,故事驱动的几次情节本来也还好,但也有刚才说过几次的抓马,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怀念那一段还不够成熟的岁月。

电影其实还是显得小清新的,这也是区别于现在新出的潮语电影的重要表现。

上映十年了,真想知道当初那些演员和幕后工作者们现在怎么样了。

 6 ) 关于鮀恋的一些杂感

这部片子刚出来的时候,我正好在大四的毕业季,找完工作比较清闲的时候。

微博上的金中校友各种@,在广州的大学城有好几个放映点,在潮汕大学生的圈子里炒的还是蛮火的;我比较懒,没有到现场看,自己找了个枪版一个人宿舍看了。

观后还是唏嘘了好一阵,并非电影多么感人催泪,只是让人想起中学的青春和潮汕老家的很多事情;感觉这部电影是拍给我们这一代潮汕学生看的,所以我从不推荐周围打工的同龄同乡或者外地的同学去看,——所谓一蜜顶十黑,除了给这部辛苦拍出来的片子制造更多恶评之外别无它用。

现在7.6的评分还是高了点——7.5以上就是佳片的水准了,7.0左右的评分应该是既能照顾主创心情又不致误导不明真相群众的分数。

本来我是没有写影评的习惯的,但是这部片子的设定真的和自己太有缘了,好像不写点什么就对不起这份缘分的感觉:首先我高中是在金中读的,大学在中大,毕业后第一份工又在苏州,电影里的很多取景都曾经印过我的足迹。

看这种电影,虽然技术上有欠缺但是主观上很有诚意,就我个人而言,很难没有代入感。

我对金中的感情比较寡淡,毕业后一直没有回去看过;这部电影还是勾起我很多对中学生活的回忆。

男主角很像我的一些同学:学习很好的乖乖仔,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在社团或学生会混的开,有一些女同学暗恋的那种。

猥琐的男二号有时会爆两句经典的潮汕话对白,让人莞尔,不知道为什么使我想起金中的元旦晚会:整个学年大家最high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一些很有意思的情景剧,带有早期中文互联网的无厘头因子,让人惊异这帮学霸居然也有创造力勃发的时候。

作为观众我比较喜欢电影的前半段,有点潮汕人自己的青春电影的意思,后面渐渐有点虎头蛇尾,好像有点主题先行的羁绊。

男主在剧中的表现不太讨喜,承受太重,前行自然艰难。

这方面我还是有同情的;因为在金中读书的基本就是潮汕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远的不说,中表亲戚的小孩都是看着你成长的,背后很多眼睛盯着你,所以要规行矩步,不能随便出轨。

所以大家压力还是蛮大的,哪次模拟考的分数跌的太厉害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记得当年高考数学比较难,考完去饭堂吃饭发现满屋子的学生家长哭成一团,好像到了追悼会现场一样。

扯远了。。。

说回这部电影。

有段时间我常意淫,如果我来拍这部电影,会把他拍成什么样子:首先要像侯孝贤一样不厌其烦地用长镜头,让人物在金中古树葱郁的校园里或者汕头老市区富于沧桑感的老巷子里自由活动;对白用很地道的潮汕话,男主生硬的普通话对白尽量减少,总之前半段要有侯氏的乡土气息;后面的恩怨情仇要师法杨德昌,表现世道的灰暗和艰辛,苏州女生设定得更加温婉执着,发小女则在堕落中蜕变得奔放而勇敢,这样一来男主虽然还是温吞水一样boring,但是起码的戏剧张力应该有保障了;另外,大妖都的城中村这样后现代的活背景不涉及真是太可惜了,所以可以把康乐园的背景换成神魔乱舞的康乐村——没有岩井俊二的功力,整部片子都是这么干净的色调会显得我们像没走出过校园的书呆子一样。

(MD中花总的毒太深了)毕竟是半年前看的片子,现在来写观感有些隔膜了;脑子里残留的只是人民广场的渡口,金中门口那条阳光灿烂的坡道,康乐园里面的红墙绿树……也不知道哪些是电影里面的,哪些是自己杜撰的;虽然前面说了很多刻薄的话,还是要感谢电影的剧组,为我们这个特定的人群呈献一部深度定制的青春电影,让我们在谋生余暇可以感概下我们的青春——虽然大多时候不像电影里的那么诗意和优雅。

 7 ) 有部本土电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身为一名潮汕人,一开始是冲着“潮汕第一原创电影”看的鮀恋,估计就是小打小闹,有些汕头景色,有些潮汕话,没想到竟有意外惊喜,拍摄手法唯美,内涵深刻。

第二次带着老婆(湘女)一起看,老婆看哭了,我倒是觉得这部片子的缺陷不少,剪辑上,演员上。

但这确实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让人感动。

就像老婆说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电影里看到熟悉的场景的。

影片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当然是里面的潮汕文化,导演为了表达这些花了不少镜头。

功夫茶、牛肉丸这些不在话下,学生说话时潮汕话和普通话夹杂的风格也让我们惊喜。

在对潮汕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潮汕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潮汕孩子对父母的孝顺,潮汕人凡事喜欢求助神明,不外娶不外嫁的观念,无端看不起外省人的观念,封闭排外的观念……好的坏的。

现在大陆拍的电影,很少刻画人物性格的,就算有,也是正面宣传的。

鮀恋能够直面现实,展示自己族群的缺点很难得。

当然,要全面展示一个族群的性格谈何容易,感觉鮀恋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显得有点杂碎。

潮汕人作为一个如此特殊的群体,确实饱受非议。

但潮汕人很奇怪,不管好的坏的,自有一种自豪感。

有一种说法是潮汕是中华古文化保存得最好的地区,最好不敢当,但确实很多古韵保存了下来,细究潮汕话就有很多古方言。

喜欢生男孩?

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地区都想生男孩,但潮汕人确实更喜欢一点,而且有些地方没生男的决不罢休,我想这是因为旧时代出海打渔,没男的话估计得饿死有关。

但现在计划生育,男的女的不也一样。

大男子主义?

这点估计得认,但大男子主义往往责任心更强,勇于担当。

我不是想在这里考究潮汕人是好是坏,每个族群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好与坏也是相对的,就看你喜欢怎么样的性格而已。

只不过没必要总是对一个地方的人指手画脚,有本事也拍个本土电影出来啊。

鮀恋的故事是一个好故事,只不过导演插入太多的潮汕文化,故事没剪辑好。

听说只剪辑了三分之一,希望导演有机会能剪个完整版出来。

奕新和心蕊的结局让人无奈,我和老婆深有感触。

当初父母在我们确定关系之前也提醒:“找老婆要找潮汕的啊。

”这其中不仅是“品牌”的原因,也考虑到独生子女不在一地,没法很好地照顾双方父母。

但是当我们确定关系之后,父母立即欣然接受,并且由衷地去喜欢他们的媳妇。

现在我们两家人都很幸福。

但是就像鮀恋要表达的,直面平凡也是一种伟大,该争取的争取了,不能改变的也应当快乐地活下去。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在生活。

感谢鮀恋剧组,让我们有了一部本土电影。

 8 ) 一起成长的人,真的很重要。

.今晚在汕大的礼堂里看完了《鮀恋》。

虽说是电影,但是面对这样的作品,去考究镜头剪辑配音等细节已经没什么意义,心里满满的是感谢,感谢有人记录下这个时代的一些情景。

起先想看这部电影,原因很简单,想看关于金中的一切。

后来听爸爸说,入读金中的第一天晚上,妈妈在家里哭了。

她担心我去到那里吃不好睡不好,甚至还总叮嘱我要多跟同学去吃饭,不要一个人独来独往太自闭。

我笑她太多虑,她笑我太年轻。

后来报考志愿的时候一心想报北京,叔伯们都鼓励我出去闯世界,妈妈却没说一个“不”字,而是努力压抑着满脸的不快,奶奶也旁敲侧击地劝说我,语气淡淡却又字字心长,她们仿佛就等着我“幡然醒悟”。

后来妈妈又希望我去广州,离家近一点,可是我对广州无感,妈妈叹了口气,转身走进厨房。

后来第一志愿组全都落空,补录的时候来了汕大,怎么说也没掉到二批去。

全家人都很高兴,除了我。

三年的时间里,能发生很多事。

为了社团利益和团委老师吵过架,顶撞过自己很尊敬的师兄,在别人洗澡的时候盛凉水冲他,把暗恋的女生名字写在上铺的床板下被室友揭发,晚自修巡查阴暗的宿舍时互相讲鬼故事,晚上和同学探秘学校幽暗少人的角落,在他借地小便的时候为他放风,帮别人写情书,偷偷录下别人夜谈会时候的真心话,同桌瞪着我语文课上左手诗集右手情书很无语,晚上躲在没开灯的社办里听庄XX的脚步滑过,在角落里心惊胆战地交往过密,为了劝一个人别退社写了几张纸的长信,也因为月考考得奇差坐在床上哭,为了一个政治问题争得脸红耳赤,时而澄海腔时而潮阳腔众乐乐着……还有很多很多为了应试而学习是件乏味的事情,我们成了能不断为自己找乐子的人。

还蛮喜欢影片讲的故事,但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不是那句盛传的“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生,才能融入你的生活”,反而是那句“一起长大的人有那么重要吗。

”是的,一起长大的那些人,早上叫我起床读英语的人,睡不着的时候窝在一起听歌的人,在社办里互相击掌鼓励互相指责斗嘴的人,在成绩榜前嘲笑我的人,拿着相机一起在校园里发现美的人,一起坐在图书馆天井的玻璃上看脚下人来人往的人,偷偷爬上宿舍天台喝酒的人,互相沉默着走过观海平台的人,互相写着长长的信述说近况的人,周末在QQ上聊得火热在校园里装作疏生的人,被我辜负的人,抱成一团一边说不要哭一边哗啦啦地哭的人,读了我的博客后来关心我的人,读了我的意识流长博文然后留言说拜托写直白点好不好的人……很多很多这些人和故事要向谁说呢,曾经模仿李丽丽陈俊才装饰熊滚水弟的模样,用潮汕普通话说“汕金学XXX号”“秀长很yong幸”等经典话语而笑得前俯后仰,这样的场景如昨日之事栩栩如生,但是要和别人谈起,还得费尽一番口舌讲谁是滚水弟。

正是这些人,才有最精彩的文化冲突。

家里有钱的,家里当大官的,家里开工厂的,家里种田的,父辈是小白领的,父辈是官位不大不小的公务员的,父辈是文化人,各色人等,都被压制在这个高密度的空间里。

甚至有一天几个人闲聊打屁的时候有人蹦出一个结论“澄海腔最好听”而且“潮阳人最喜欢说普通话。

”一度有段时间很抗拒周末返校,看着路灯和霓虹招牌在身旁后退,总觉得被人抛弃了。

但是想到还有那些人,想着新一周会有新剧情,心里又有了期盼。

那个奋战如困兽的自己,那个不知道怎么去爱的自己,那个戴着牙套不敢舒心咧嘴笑的自己,那个那时候的自己,在来回的轮渡和公车上,在日日夜夜里,不断刷新着自己。

有一次路过写满高校录取名单的龙虎榜,突然觉得那像个巨大的墓碑,那些相识的人在这个校园里只剩下一个名字,真想献花给他们。

时代在变,金中也在变,也许再过几年学生们已经没有了写BBS的习惯,但不变的是他们还有一群知根知底一起成长的人。

汕头在变,不许找外地媳妇的母亲要问生辰八字的母亲毕竟越来越少,至少我的妈妈不会。

当汕头变得越来越像其他城市,在这个没什么特别的世界里,特别的就只有这一群人了。

高三时一个下午吃饱饭走回课室,看到师妹拿出相机对着晚霞狂拍,心里蓦然感觉“三年里,金中已经被拍完了,似乎没什么好拍了。

”金中是个符号,那些人和事的集合,那群人走进回忆以后,还剩什么呢。

我隔着荧幕寻找过去的自己,只是我不会站在21岁的渡口感伤,拾起记忆的碎片,总会扎伤自己的手。

现在最可惜的是没有在学校里打过架,哈哈。

有故事但是没有剧情,这只是青春的一部分。

回想起来,就像《As time goes by》唱的那样,情感浓烈而语气浅淡地: You must remember this A kiss is still a kiss A sigh is just a sigh.

 9 ) 说些批评的话

以下是一个非电影爱好者的业余人士的絮絮叨叨。

一、看起来不大像电影,我必须时不时地提醒自己这是部电影。

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点:1、剧情衔接生硬,并且和所想表现的潮汕民风没能很好地融合。

民俗的片段拍得太像纪录片,很突兀。

整体的镜头节奏没处理好,看上去疙疙瘩瘩的。

2、大约因为是业余演员,表演还是比较生涩的,特别是饰男主角少年时期的那位,常常让我觉得他有点半含羞的意味。

片中女孩子的妆偏浓,话说现在屏幕上看到的多数是裸妆的效果了,感觉有点穿越。

也正是这些原因,让这部片显得非常质朴,且非常的有诚意。

3、个人原因,轮渡、金山中学、中大的场景,都是我所熟悉的。

二、想表现、表达很多东西:潮汕的习俗和日常(饮食、老一辈的传统、迷信、固守、排外等等)、高中以及初恋的单纯美好、城市的变迁、关于成长、爱情、回乡与走出去的矛盾、家族的观念家庭的责任等等。

让一个苏州女孩来回忆,这个切入点很特别,但处理得不够好。

大部分内容不完全从她的回忆和视角出发,叙事显得混乱,很多情节和细节带有明显的主观意图,没能很好地融入剧情,太生硬。

总之就是,串得不好。

三、剧情进展很依赖解说,习惯的表现很依赖对话,而非一些有特色的细节,所以易流于刻板和表面。

表现心蕊在汕头受排挤的那段,太夸张刻意了,潮汕地区很多老师都是外地人,十年前我读书时就这样了。

四、作为一部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青春电影,能感觉到创作者的真诚以及强烈的情感,最后一幕即是如此,但不够顺理成章,不够浑成,那样的感动像被架空似的。

创作者应该更多些思考,更高些高度,汰去空浮的情感,多一些客观和冷静,也留给观者更多的余响。

想表现的东西太多,是很难驾驭的。

片子里一些日常的片段让人想起《天水围的日与夜》,但整体的距离,究竟在哪些地方?

五、个别小片段还是拍得很见心思和灵性,天才少年、心蕊和奕新对的《暗恋桃花源》的台词、市井的场景等,是这些片段在闪光。

最后说一句,这样一部自筹自编自导自演的片子,背后应有许多旁人无法了解的困难,虽然说拍得并不够理想,这份行动力,也确实很让人充满敬意和感动。

 10 ) 最纯净的小清新!

你能相信现在还有一部片纯净到连牵手镜头都很少吗?

或许因为现在各种无底线无下限的东西多了,突然出现一碗清汤白豆腐,不得不让你喜欢得不得了。

真是清新得一塌糊涂啊。

从导演的叙事风格来看,他肯定是个台湾新电影的痴迷者,至少是侯孝贤、杨昌德、魏德圣、吴念真之流的粉丝!

故事非常朴实真实,看似波澜不惊却意味深长!

很多画面桥段都能让你想到自己的人生,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

总体上是属于,看后回味型的片子。

当然,假如你是美剧商业大片的爱好者,喜欢大悲大喜一惊一乍的,我劝你不要看了。

侯孝贤、杨昌德之流的片子都是爱看的人爱之入骨,爱得醉生梦死,不得自拔。

不爱的人觉得平平淡淡,昏昏欲睡。

从片子本身来看,导演手里拿到的资源还是太局限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催。

可以看出导演花了很多心思来规避自己的先天条件的不足,场地的限制、人员的调度困难。

比如高中的来说,导演可能没办法调度大批学生的剧情,所以选择了很多巧妙的剧情设计,把故事的主线相当清晰地压在了课堂以外的少年成长烦恼上!

从个人关怀的角度去折射整个青春期的烦恼!

同样在中大的部分,估计导演申请不到更加给力的场地。

所以用了很多跳跃式蒙太奇和声音蒙太奇的方式,都是很有意思的处理!

如果说这部片有专业电影难媲美的地方,它的电影原声带,我相信是其一。

纵观当今中国数字电影,其实能够创造真正交响原声带的电影很少很少,很多电影甚至都不用原创,去盗版日韩的音乐。

其二、剧本。

这是一部非常干净真挚的剧本。

看过60分钟的试映后,很多场景的话语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不能说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而是说,你的生活中本来有这个味道,这个剧本让它们一股脑的跑了出来,是你生活中的自己感动了自己!

而,电影成功之处正在这里,无论它是不是剧情本身感动,至少它确实做到让你感动,而且是无法磨灭的感动到你的内心。

第三,不得不说导演挑选演员的独到之处。

这些非专业的演员虽然没有表演的技巧但是他们却是用自己的生活原态展现了片子的内容。

正是因为他们是本色的,没有了虚情假意才让你会错觉这也许是真实的!

这点应该也是受到侯孝贤这一类导演的影响,尽量让片子看不出表演的成分在!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片子,它虽然有青涩地方,但它让绝对不能让你选择去错过它!

另外,真的很欣赏他们勇敢地做自己,特别是在汕头这个看似缓慢、循规蹈矩的城市!

《鮀·恋》短评

最残酷的青春也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http://v.qq.com/cover/u/ulu3mcsuinlofi7.html

3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青春时候的恋爱说多了满满都是泪。

6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5年后不知道为什么重新看了这部电影,镜头语言方面运用与部分高潮音乐的搭配得蛮不错的。内容方面除了爱情这条线,也无形中宣传了潮汕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潮剧文化、语言文化等等,其实身为一名潮汕人还是蛮感动的。但是剧情对潮汕文化中一些不好的东西会有夸张性地刻画,演技有点一般……

10分钟前
  • 魏雄锋
  • 还行

压根看不下去

12分钟前
  • 西木雨山哲
  • 较差

再见,过往,你我。

13分钟前
  • Leo
  • 力荐

好久之前看的剧情有些遗忘了,记得这个题材还是挺贴切的,也让我对潮汕那个地方多了一些认识

18分钟前
  • 🌸
  • 推荐

谁的青春不扯淡!!

19分钟前
  • 还行

接地气。作为学生作品来说,惊艳了。

22分钟前
  • 连辰晓
  • 推荐

你十几岁喜欢的那个人,也许你喜欢的不是那个具体的谁,而是那种懵懂的爱的感觉。那时候我们第一次意识到爱是什么的时候,而有一个人很符合你对爱的定义,于是你爱上了对方。

24分钟前
  • CG
  • 较差

纯粹处于对片名中那个奇怪的字的好奇才在腾讯视频上看的这个所谓的首部潮汕本土电影,基本上也就是学生作业的水平,但真的挺有地方特色也很小清新,特别是前半段学生时代的小爱情很有80后的代表性,另外摄影很棒,把汕头拍的很美。

29分钟前
  • 正能量小圆头🔒
  • 还行

背景是真实的,就差人物了

32分钟前
  • Golovin
  • 较差

中国电影有没有未来啊?

37分钟前
  • 季轩
  • 较差

单初明明就多把人家当女神 还刘亦菲巴拉巴拉 然后就那不是爱 我的感情很单纯 不能犯错巴拉巴拉 男主真烦,不过片尾字幕真是很感人 鼓励一下

42分钟前
  • 杀手欧阳短手
  • 还行

友情赠送一颗星~

46分钟前
  • 苏菲
  • 还行

至少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在本土电影中还是第一部。

49分钟前
  • 魂不守舍
  • 还行

人生太长,影片的时间太多,却意犹未尽

52分钟前
  • 奈何虞姬也
  • 推荐

真的只能给到这里了。。。。。。。。。。。。。。

53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对白不像电影中的语言,略显生硬不接地气。

58分钟前
  • 比尔石
  • 推荐

呵呵,不好意思说什么,必定拍出一部90分钟的片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这样的青春片,如果可以叫做青春片的话,只能当做记忆体,如果做到高端可以是沙龙文化。可惜这部电影的质量确实有些水准之下,说不不好听就是很烂。不过两颗星给电影的真诚吧。腾讯视频观影

59分钟前
  • oddwoo
  • 较差

对于潮汕地区以外的人而言,好有喜剧效果的微电影(甚至有点像手持dv纪录片…用小成本打开一个近于闭塞的场域,很有勇气的尝试。

1小时前
  • Artemi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