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别派对
מיתה טובה,安乐派对,Mita Tova,The Farewell Party
导演:塔尔·格兰尼特,沙龙·迈蒙
主演:杰夫·里凡奇,艾丽莎罗森,宜兰达累,Levana Finkelstein,拉菲·塔佛,Yosef Carmon,希拉·萨尔琼,Ruth Geller,Michael Koresh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德国语言:希伯来语年份:2014
简介:安老院最受欢迎的是什么,你懂的。老耶爱扮上帝致电一只脚已在天堂的老人:“天堂暂时无配额,继续和日子拼吧。”他很得意做了续命天使,不过上天看上这个机器达人,另有安排。垂死老友的妻子怂恿他发明死亡机器,知情者竟勒索老耶帮老婆圆梦安乐死。老耶如再世阎王,更组成死亡兵团,德行传遍安老院。自救自强相扶持从来是对付命运的杀手..详细 >
没看明白
这样的题材本身自带道德屏障,从电影的角度看,视听只是其次,故事最重要,可惜处理得浅了,人物太多,剧情分配不恰当。对比《爱》,差距明显。
补标
草,在电影院看这种片最怕纸巾没带够。年度最佳。
没太懂
学会不去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天国里的永恒回响也许仅仅是时光流逝的节奏,一个在苦痛中受折磨的老年人放弃了对天国的期待又何妨?此外本片还呈现了一个多样化的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鳏寡孤独者,老年同性恋种种。几年后的AMOUR《爱》可以说是一个子主题的深入展现,更动人更切肤。
类型化加强 群像式的《爱》 又一部讨论老人尊严死的电影 用尽量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这样的主题是不少同类题材喜剧类型化的选择 本片做到了在喜剧和正剧间比较自如的转换 “老人杀手集团”成员各自的背景、初衷也做到了一些描写 题材的叙述方式让人想起了今年国内大热的《药神》不过本片的人物塑造 情节表现并不如《药神》 结构上也没有那么强的野心 “作案”结束后的超车细节设计的比较好
安老院最受欢迎的是什么,你懂的。
带着微笑离开
不罚了,我不罚了。。。
如果活的够长,终要回归到伊始,步履不齐,依依不舍地独自走进那扇门。几十年的光阴将牌匾上的“幼儿”染成了“养老”。记忆呈抛物线对仗着衰减,身体同样跟着衰变。有人苟延残喘,拖着残骸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多活一天赚一天。而我们这类人却觉得人固有一死,与其整日被镰斧悬在脖颈边,交给不知何时戛然而临的死神,还不如自己手握着引线,决定生死的边缘。趁着还没忘记一切,趁着脑海的沟壑还深藏着Ta的名字,在平静的水面放一把烟花,在绚烂中沉寂。
这部电影虽然融入了喜剧元素,但它的本质上和【爱】一样,关于爱,关于有尊严的选择如何生死,还有友谊。
描写老年人生活的影片,看过不少,拍得都很感人。这些影片成功的原因皆在于细节,在于有着有趣且感人的桥段。这些细节支撑起一部电影。此片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即老年人如何有尊严地死去,来探讨老年问题,拍得很有新意。
很出色的电影,讨论的是选择死亡的权利这一严肃命题,却拍得很有生气,并不悲伤,结尾着实发人深省
说到死亡,有时无关活着,就像《爱》中的老人希望在离开世间时保持最后一丝尊严,对于他们或许会比坚持下去更体面。这本是沉重的话题,导演丝毫不掩饰自己冷幽默的本质,让老人们在苦中作乐,勇敢面对。
还好吧,讲了老年人对自己生死的选择,既然苟且痛苦的活着,还不如有尊严的死去。安乐死到底符不符合伦理,能不能合法化,还真不知道。
众人问:“那么你妻子到底得了什么病?”老人悲伤地回答道:“肺癌。”然后又狠狠地抽了一口烟。6.3 chatlet ugc
关于人性终点的关怀
看过几部关于老人、安养与安乐死的电影,总觉得在面对重疾、痴呆种种令人感觉尊严、意义以及欢颜逐渐流逝的情境时,能够自主选择是否安然离去是个极其人性的体现。沉重而现实的问题,但表现时加入这许多苦涩却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成色,很有意思。几个老头老太赤裸笑候那段,真那友谊长青!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