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的一部电影,讲述了新奥尔良一个动听的故事……别以为我用错了词,没错,就是动听,听着里面动听的乡村音乐,看着片中闲适的人们,你会不由的融入片中。
约翰·特拉沃尔塔和斯嘉丽·约翰逊这两位主角亦是表演出色,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看点:乡村音乐、出口成章的美妙又有哲理的句子、主角的精湛表演、如果你突然想看一些闲适的电影,就看它吧,闲适而不索然无味,可以慢慢的品……Sep.3, 2006
爱和孤独都是这样绝对,不同之处在于你是愿意忍受一人独处,还是两人相处——就象影片里的一首歌《我的心是孤独的猎手》所唱的:“恐怕我需要去爱,如果我还没有打算飞走。
我在黑暗之中呼唤你,怀着一颗孤独之心的猎手……心是孤独的猎手,带着唯一的渴望,在爱人火一般的怀抱里寻找持久的抚慰。
被不顾一切地饥饿所驱使,扑向霓虹灯影下的黑暗……哦,心是孤独的猎手,当眼前没有任何爱的影象。
”影片的原声专辑选曲精良,包括低声吟唱的民谣老将Grayson Capps、梦幻感十足的Trespassers William、甚至还有Travolta 抱着吉他来上一小段。
斯佳丽·约翰逊。
我最爱的斯佳丽·约翰逊。
全世界最年轻最有才华的女演员。
20岁的年纪能把角色诠释成五种不同风格和味道,并且每一种都无可挑剔,连导演也无话可说。
丧母的堕落少女,潦倒的退休文学教授,追随而来的文学院学生,三人之间同一屋檐下薄弱的结合关系,痛苦和脆弱随着一次次的争吵和激烈的碰撞逐渐显现,而真相,原是天堂之人的馈赠。
小众文艺片,看到的都是精湛的演技和出色的编排。
无论是《逃出克隆岛》中的乔丹2D,还是《赛点》中的诺拉,她都是狡黠的维纳斯,一不留神,就掉入她的陷阱。
“我们不愿停止寻找,但寻找的结果却是回到了起点。
”
美国的生活电影,总能够把人与人的关系刻画得很人性很生动也很深刻,这或许就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状态,这也许就是我们时常感觉到生活很无聊很单调的原因。
我们总追求一些流于表象的快感,却忽视了生命力最真实的一些情感。
约翰屈伏塔的表演很出彩,斯嘉丽约翰逊继续让我着迷,她的外表身材和气质,无一不是梦想中的女人形象。
如果没有一次契机,是不是再也没有找回生活的可能?
We shall not cease exploring,没看出波比的exploring,但毫无疑问,他的确更了解了最初达到的地方。
影片很美,但是情感链略经不住推敲。
好好对待生活中闯入的每一次闯入,或许就是你探索的开始哦
褪尽浮华 John Travolta-Barbara AllenMother go make my bedmake it long and narrowMy true love died for me yesterdayI shall die for him tomorrom《A Love Song for Bobby Long》中约翰·屈弗塔自弹自唱的一段插曲,这段歌词本来的原唱比较快速,但是在电影中,Bobby把它唱成了一段带有淡淡忧伤的乡村歌曲。
Bobby年轻的时候是个花花公子,然而时过境迁,现在他是一个害怕孤独,渴望家庭美满,为了女儿可以付出一切的老父亲。
John Travolta的表演如此入神,让我忘了他是那个《断箭》中的动作明星,忘了在《低俗小说》中的摇摆舞,忘了《蛮荒大镖客》中的搞笑,他的事业和他表演的角色一样,褪尽浮华。
不经意的点开斯嘉丽的标签,看到了这部片子,突然就想起了那个大二的下午。
阳光明媚还是阴雨绵绵,已经记不得了。
只是那个时候的没心没肺安静悠闲呼之欲出!
影片的细节已经模糊了,只是还隐隐的记得好听的音乐以及影片最后跳舞旋转的父女。
影片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她讲述的故事,引起我们的共鸣或者感动,然后这部影片以及影片中的故事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故事和回忆,在不经意的某天,又被我们翻出、想起、感动、慨叹。
后来,给我们上课的听力老师移民去了荷兰,我的同学们也已经散落到各个城市,自己现在也已经面目全非,呵呵!
只是在那个下午,拉着窗帘的听力教室里,我曾经被一部影片,几个人物,若干段旋律感动过;一如现在,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的感动一样。
看完《给鲍比·朗的情歌》,安静下来。
这两天行进得相当匆忙。
事实上心里对这样的匆忙是有抗拒的,毕竟我喜欢从容不迫地展开一件事情。
但匆忙亦有好处,否则,事情也许就那么拖了下去,没个结果。
有时候想,“结果”这东西,是不是非得要呢?
我是典型的人生无常论者,心底有虚无的影子,所以成为所谓“结果”的恐惧者。
在真正的“结果”到来之前,我们的人生,究竟能不能够阶段性地设置结果而且裁定成败得失?
我一直怀疑。
可是我也同时怀疑“过程”的重要,因为只有和“结果”相对应,“过程”才能够成其为“过程”,而且在这“过程”里,实在有太多无意义的细节发生,琐碎散漫,如同日光在池塘里的碎影,晃动得无以捉摸。
后来,我渐渐相信,人生并非由结果设定,也不由过程决定,人生是一个或者一个个跳跃的点,镶嵌在我们的回忆之中。
生命里的一个或者一些重要时刻,生命里的一个眼神、一次凝视,生命里一个特别的姿态、一次心灵的触动、一种留恋的氛围,无论电光石火,都是一生。
如此,去除琐屑,斩断过程,不理会结果,一生一刹那,一花一世界。
然而这终究是抽象而抒情的领悟。
人生或许能够如此看待,却不能够如此度过,所以我们在漫长的一生中创造和拥有过程亦承担该死的结果,所以我们才会那样地想着一次次地折返。
身为大学教授以及诗人,鲍比·朗可能和我有相同的认知。
他引用T·S·爱略特的诗——“我们永远都不该停止探索,在我们的探索的终点,我们将到达我们所开始的地方,并且就像是第一次认识此处。
”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是出生;终点也不一定是死亡。
正像电影里,那首给鲍比·朗的情歌。
可能很久不接触这样清新的电影,看完了只想说Goddamn beautiful。。
难以名状的感动to影帝John Travoltabeauty Scarlett Johansson和让我神魂颠倒的我家帅大叔Gabriel Macht
看了片子,没那么喜欢。
觉得John演的老头不够老,不是指年龄或外貌什么,只是心态上的感觉不够苍老,当然也不是因为他老把性的美好挂在嘴上就让我觉得他年轻。
是那种归隐中的过分自大,盲目自信,以及不真实矛盾演绎让我不太舒服,请允许我这么说吧。
个人觉得bobby那种被压抑和隐藏的感情没有得到很表现,有所表现的部分又夸张的有些失控...反正音乐确实很应景。
想说的就这些。
终于搜索到这部片,虽是优酷网在线观看,效果还不错。
因为《迷失东京》注意到金发美女斯嘉丽·约翰森,她性感的身材宛如梦露,从选片的眼光可看出还具备头脑,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良家妇女》,不然怎会成为伍迪·艾伦的御用女演员。
饰演劳森的演员虽是生脸孔,沉着的表演还是能胜任两大明星的绿叶。
《给鲍比·朗的情歌》更大的惊喜反而是约翰·特拉沃尔塔,饰演酗酒、潦倒的文学教授鲍伯•朗,白发造型,痛苦时会坐在厕所里痛哭,兴致来了,拿把吉他自弹自唱,吟唱的民谣小曲舒缓而亲切;当然少不了秀一下他所擅长的舞步,穿插了两段与斯嘉丽·约翰森共舞的情节。
虽然没看过他劲歌热舞的成名作《油脂》,可《低俗小说》里与乌玛·瑟曼对跳扭摆舞已跟影片一样成为经典。
本片以他的脸部侧影开端,昏暗的酒吧里,只有他一个客人。
酒吧老伙计提醒他,还不快去参加劳拉的葬礼,已开始5分钟了。
他抽着香烟,提了一瓶啤酒,蹒跚地走着去,一个脚穿着便鞋,一个脚趿拉着拖鞋,孤单的身影掠过旧的、新的房子,来到墓园。
劳拉生前是名民歌手,与鲍伯•朗是多年的老朋友。
某处18岁的帕斯琳(斯嘉丽·约翰逊 饰)陷在沙发里,吃着垃圾食品看着电视,房间凌乱不堪如垃圾堆。
男友回来,两人冷嘲热讽争吵起来,当听到男友无意间说起劳拉的死讯,帕斯琳立马收拾行李怒气冲冲离开。
劳拉是帕斯琳的母亲,帕斯琳从小跟着外婆生活,母亲从来没来看过她,对此难免心怀抱怨。
帕斯琳乘坐公车来到新奥尔良,来到劳拉位于郊外的房子门前。
房子外表残破不堪,惟有门廊的一排罗马柱多少有些残存美感,进到屋里还算满意,宽敞而干净。
她发现鲍伯•朗与劳森两个大男人住在内也不觉得奇怪,他们是母亲多年的老朋友。
反到是鲍伯•朗处处刁难帕斯琳,表现如咸湿老伯,意图赶她走。
劳森私下里劝他对帕斯琳坦白,劳拉的遗嘱将房子留给帕斯琳,他们仅可以再住一年。
帕斯琳渐渐认识母亲的老朋友,他们喜欢围坐在一起,聊天、讲故事、吟唱民歌。
其中有深爱并一直守候母亲的园丁,他解释帕斯琳名字的来由,虽然亦是一种野草的名字,类似太阳花,只在白天开花。
但是野草又怎样呢,小孩子不也会向着蒲公英许愿吗!
与鲍比·朗惹人厌相对的是劳森沉静的绅士风度,散发着学者气息,他是鲍比·朗的学生,与鲍比·朗对话时,互相经常引用名人名言。
他打算写部关于鲍比·朗的传记,花了9年的功夫仍没完稿,写作陷入瓶颈。
三人生活在碰撞中前行,帕斯琳与劳森暗生情愫,却相互误会在对方心中的分量,这一切老鲍比·朗都看在眼里。
帕斯琳正是该上学的年龄却宁愿去做酒吧服务员,她极度缺乏自信,无论是外貌或头脑,她悄悄告诉劳森从小的愿望是做医院X光机操作员,她觉得人类的骨架很迷人。
劳森陪帕斯琳进城找工作时趁机劝她应该去上学,反正也没什么事要做,帕斯琳同样劝他不要再酗酒了。
在两人的约定下帕斯琳开始复习功课准备大学入学试,鲍比·朗积极参与辅导,希望帕斯琳考上大学离开这里。
圣诞节来临,劳森提出将搬出与女友酒吧老板娘同居。
鲍比·朗反应激烈,认为劳森对女友并不是真心,大家不欢而散,却也令劳森看清自己的感情。
当晚在火炉边,帕斯琳与劳森相偎在一张毛毯取暖,听劳森流着眼泪忆述令他们放弃所有,蛰伏于乡间的不堪往事。
鲍比·朗渊博的学识、开明的教学在大学里让学生热爱、同事忌恨,劳森很崇拜他,追随他做学问。
那天鲍比·朗本该去接打棒球比赛的儿子,却因听到同事嚼舌,说他跟劳森热爱的女友搞在一起了,他把对方狠揍了一顿,错过了接送时间,儿子发生车祸死去,妻子无法原谅让他离开。
劳森觉得跟自己多少有些关系,于是陪伴他至今。
劳森担心鲍比·朗的健康,圣诞夜他表现异常定另有原因。
连哄带骗拉鲍比·朗上医院检查,情况不乐观,鲍比·朗尿血有一段时间,脚肿得穿不进鞋子,脚趾头变蓝。
鲍比·朗隐瞒真实的病情,做些孩子气的行为,如将劳森的车卖了买酒喝。
帕斯琳前男友找上门,拿着律师寄来的信。
帕斯琳获知母亲的遗嘱,生气地将鲍比·朗与劳森赶出门去,甚至委托中介将房子出售,无论其他人如何劝说,鲍比·朗与大伙将房子外墙重新粉刷一新也没能让她消气。
直到她翻到母亲的一封信,信中说出谁是她的父亲。
她到河边找鲍比·朗相认的一幕是影片的小高潮,没有刻意的煽情。
因为思念母亲,她习惯了编造与母亲的记忆,所以她恳求鲍比·朗,要跟她分享与母亲所有的回忆。
又是新的一年,帕斯琳已上了大学,她回到小镇,手捧着花,走着影片开头父亲走过的路线,穿过一栋栋房子,来到墓地,父亲葬在母亲身边,不用再害怕孤独。
劳森走过来,献上为鲍比·朗写的书,书名就叫道:“给鲍比·朗的情歌”,两人拉着手,生活拉上新的序幕。
影片以四季的长度讲述故事,春夏秋冬的循环,正如影片中鲍比·朗曾说的:“我们不愿停止寻找,但寻找的结果却是回到了起点”。
红色是许多导演钟情而且内涵丰富的颜色,影片就鲍比·朗父女穿过红色服装,鲍比·朗的有深红色睡袍及红色中袖暗纹衬衫,帕斯琳在高中毕业庆祝party上穿的是一袭红色连衣裙。
导演夏妮-加贝尔将视线关注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生活在城市边缘,从表面上看,生活或许不如意,颓废、得过且过,可是每个人都有值得探索的故事,有温暖的友情。
当我们同样感到孤单失落时,或许能从中得到些许勇气。
(2009年5月4日星期一凌晨)
堆满台词的小文艺
青春逼人
不知道电影要说明什么~不过感觉很舒服
i just had a lover's spat with the world
约翰逊和特拉沃尔塔老少配的治愈系,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挥洒之后失去一切,突然发现,只有这个时候,才真正了解自己曾经的起点,失去或拥有,便都具有了意义。
大狗气场全开!
约翰特拉沃尔塔的自谈自唱很好听啊,跳舞那段想起了.....
找回家的感觉,只要有心,从不嫌晚。
多老的男人心中也仍住着一个小孩儿
尽管那时正值花季的斯嘉丽·约翰逊浑身上下弥散着青春无敌的性诱惑,但这种老生常谈的关于自我寻找的美式独立制作也没什么过人之处,通篇的旁征博引最多只是让片子看上去更有深度而已。
斯嘉丽真好看
音乐很好听
半吊子文艺片。
伴着曼妙的歌声,夕阳西下、火红色的天空下一起共舞,美妙绝伦。
跟书真的没什么关系。。。四星半
如果看到三分之一就能猜到结尾的影片一定不是好影片。顺便跟导演说一下,您怎么能用《心灵是孤独的猎手》和艾略特,这也太俗了吧?!
1小时9分是个分水岭 之后有点遗憾 但瑕不掩瑜 好片啊好片 我的词穷无法描述 唉
3星半
音乐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