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如题。
早早地带了很大的期望,提前一周,花了五十买了IMAX3d场内最好的位置。
结果就给我看这种玩意。
没玩过这游戏,所以非原著党。
明明手持摄影拍的动作戏还要这种IMAX3d,眼睛真的痛。
晃得真的很难受。
而且色调很尴尬。
贴合主题用昏暗色调(地下和室内,)可以理解(搞得我犯困好几次),但是一切就切到纯白色调(实验室)和黄色(沙场和城镇),同样是让眼睛十分难受。
说的主题明明很好,自由,暴力与反暴力。
但是就是没深度。
人物也是,女主悲天悯人,女主爹自私自大,男主沉迷输出。
几句概括完因为人物基本平面没有立体。
所有人都在为了各自的“信条”,然后抛弃所有情感。
套路很一般啊。
看到女主他爸出现在实验室的时候,后面会发生什么基本上就猜得到了。
又来几个打酱油的,几个完全不知道在剧情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的男主同党。
如果不是打酱油那就是自信满满地给续集铺垫。
谁给你的自信,育碧吗?
看完几部下来感觉对法鲨的演技并不满意。
总觉得他在面瘫和浮夸之间徘徊。
唉。
没有任何剧透请放心食用。
今天看了,表示刺客是可以看的。
不知道比多少爆米花电影好看多少倍真的……我觉得值三星吧。
不要期待有任何游戏角色出现了,导演说了一个游戏角色都没有,故事也是新写的。
不过我了解了一些资料,一些基本的设定应该是没有改的。
古代戏拍的特别好,打戏+精彩配乐,效果很好。
信仰之跃是有的,我和玩过游戏的人一起看的都觉得不错。
现代戏弱了些,反派气势完全没出来……两点不足。
一是台词少了点,基本没有废话一直在打,说的那么几句话也是苦大仇深,严肃的不行,可能你稍微一个走神就不知道人家在干嘛了,所以别玩手机紧盯字幕。
二是结局萎了点,没想到那么轻易男主就(哗),也不知道刺客们是怎么混进(哗),哎,就当是为下一部做铺垫吧,可以原谅。
如果电影剪掉一些法鲨精神分裂的部分,增加一些推动剧情或者补充背景的部分更好,比如增加一些对苹果的介绍啊,增加一些解释结局部分bug的剧情啊什么的。
PS:如果你是法鲨的粉丝,去看吧,别犹豫。
法叔风姿不减。
1.没玩过游戏别去看了。
真的。
玩过游戏也差点睡着。
游戏里可以跳过剧情真是太赞了。
2.如果这个片子值两星,那么一星为了实拍的信仰之跃,一星为了裸了一半时长的法鲨。
3.法鲨真的很帅,叙事真的很迷,配乐真的很催眠,色调真的很黑,大概是怕我们偷学了刺客的招式吧[微笑]看完头疼[微笑]不过古代部分粉丝看着还是挺爽的,刺杀镜头很还原,狂战士信条名副其实[机智]感谢育碧爸爸给我充值信仰的机会。
Nothing is true,every is permitted.
《刺客信条》动作戏昏暗混乱到看不清,家庭因素虽情绪化却让人毫不关心,剧情没有逻辑更无意义,让游戏改编的电影上了一个压抑的新台阶,原来用法鲨这么优秀的演员,也能拍得和其它电影一样烂。
作为没玩儿过“刺客信条”游戏的电影观众,可能看电影版的《刺客信条》时,没法确定电影和原著游戏的剧情有多少关联,改编是否准确。
新手导演贾斯汀·库泽尔的这部电影中,一个死刑犯(“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发现他的祖先是刺客,他们祖祖辈辈接受训练,需要找到一个会消除人类自由意志的设备。
这个片子没有任何好看的点,还浪费了2016年最棒的几个演员。
即使是天赋异禀的法鲨也救不了这堆由老套神话、秘密组织和脑子跟不趟上的存在主义问题炖成的一锅粥,让观众对着重复又看不清楚画面的动作镜头凌乱,看电影就跟看差劲队友打游戏一样难受。
法鲨(《X战警:天启》)在片中饰演男主角Callum Lynch(Cal),这位杀人犯在死刑即将执行之前清醒过来,发现他被Sophia Rikkin(《间谍同盟》的玛丽昂·歌迪亚)选中,要参加一个能让人类摆脱暴力冲动的计划。
虚拟现实机器Animus能让用户体验祖先的记忆,被绑在机器上之后,Cal意识到他是生活在西班牙宗教法庭时期一位杀手的后裔,他们寻找的是可以控制自由意志的“伊甸园苹果”。
迫于父亲Alan Rikkin(《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杰瑞米·艾恩斯)的压力,Sophia不情愿地操纵着Cal寻找“苹果”在现代世界的下落,威胁着他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但在杀手同行Baptiste(《超能敢死队》的迈克尔·威廉姆斯)暗示了Cal,Rikkins有可能动机不纯之后,Cal开始重新考虑他的行为和动机,而人类自由意志的命运悬而未决。
为了避免和《黑客帝国》过于相似被人对比,电影将原著游戏中的Animus机器,从椅子的样式修改得更具互动性,这个改动的结果就是好像把椅子和武术合二为一了,让人困惑,还留不下深刻印象。
影片中的动作戏在15世纪的西班牙和现代世界的实验室之间闪回,一种跟鬼影似的“重叠”效果不知道除了Cal自己,别人能不能看出来,适得其反般得削弱了悬疑效果。
Cal到底是在参与过去的历史事件,还是只是在回溯他祖先的足迹,一边打一边踢?
也许电影确实解释了,但无处不在的电脑烟雾和好像从《电锯惊魂》片场中借过来的照明方案让人看蒙圈了,完全不可能对剧情提起兴趣,更不会投入感情。
法鲨演技高超,工作投入,基本上在所有参演过的影片中都表现得出类拔萃,但巧汉也难为无米之炊,剧本这么混乱不堪,他也只能这样了。
歌迪亚也是类似,在弄巧成拙的糟烂剧本中游离,努力给自己的角色带来一些灵感和激情,感觉像是哲学系大学生写不下去了的毕业论文。
更不用说在本应以动作戏为主导的游戏电影中,“终结暴力”这个概念的出现简直俗到爆炸。
有杰瑞米·艾恩斯,迈克尔·威廉姆斯,布莱丹·格里森,伊斯·戴维斯,丹尼斯·门诺切特,还有无与伦比的夏洛特·兰普林作为配角,这部电影的扑街简直不可思议。
但电影确实难看,老鹰没完没了地在CGI做出来的灰烬废墟上盘旋,动作场面既没有逻辑也没有意义。
库泽尔曾执导过吓人的《雪镇狂魔》,他好像很喜欢夸张的父系戏剧,去年的《麦克白》也是法鲨主演的。
很少有电影能像《刺客信条》一样,虽然对主角家庭的描绘通过动作戏的支撑,非常情绪化,却能让观众看完了之后毫不关心。
他到底是怎么把这部电影搞坏了的,可能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也许是因为钱太多了,也许是制片厂管得太多,或者因为剧本撑不起复杂的主题。
《刺客信条》绝对是让游戏改编的电影上了一个压抑的新台阶,原来用这么优秀的演员,也能拍得和其它电影一样烂呢。
其它媒体评论: “库泽尔的《刺客信条》哼哼唧唧地扑面而来,像二流莎剧作品一样枯燥乏味,不知道游戏的真爱粉们能不能忍。
”—《芝加哥论坛报》 “表面上看着本片好歹是个动作片儿,但演员们大部分时间都呆滞而迷茫地站着,只能猜他们是听了导演的令。
”—《纽约时报》作者:Todd Gilchrist
本文的前提是——一个没有玩过游戏的人的观影感受在下没有玩过游戏,但是知道游戏很经典,因为没时间玩游戏了,所以就想看个电影来了解下酷酷的兜帽下那个刺客到底干了些啥。
可是通篇下来,估计已经看到一半了,我还没明白他们在干啥,就知道是为了找一个苹果,那苹果里有人类的基因图谱(从科学的角度我是这么理解的),但是凭什么在亚当夏娃出现以前就已经有那么NB的文明了?
人类之前的远古文明么?
就算是这样的话,那么在1492年的圣殿骑士团就算是找到了这个苹果,他们懂得基因是什么东西么?
那苹果怎么用啊?
是会发出闪电烧尽一切么?
反正我当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思考这苹果有啥用,如果没啥用的话凭什么一群人不要命的保护它?
看完电影回来之后无奈之下我翻了翻大家的影评,这才明白这个苹果是干啥的,但是也感觉这个背景本身就是虚构出来的嘛,那么干嘛还非得放在1492年的大背景下,宗教迫害,十字军东征,伊莎贝拉女王,包括哥伦布,这TM可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一直把这个电影放在历史背景上来看呢,闹了半天还只是借用的,怪不得我怎么也不明白那苹果算是个啥,话说要是这样的话至少开篇也来个交代呀。
再有,最后,影片女主莫名其妙的默许让男主把她老爹杀了,然后又说要对付男主(意思是要报仇?
),这不太符合逻辑啊?
难道她是个大阴谋家?
反正莫名其妙的电影结束了。
总结一下,观影感受是,开篇不知道一群人在干啥,结尾处不知道故事已经讲完了,也不知道到底讲了个啥故事。
如果坐在电脑前来看的话,20分钟的时候我绝对会关掉了,又不是悬疑片,20分钟还没交代清楚在讲个什么故事,我还看个什么劲啊?!
作为一个魔兽老玩家,我回想了一下《魔兽》的剧情,感觉一般没玩过游戏的可能也不太能看懂(其实就算是玩过游戏的但是不关心魔兽历史的人也不见得就懂),但是《刺客信条》不能和《魔兽》比啊,一来,你的玩家数量根本没法和人家比,就算是单纯想圈玩家的钱,也圈不到一个数量级吧,你拍这种只有游戏玩家才看得懂的东西,我一个没玩过游戏的人必然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况且不说我还本打算通过这个电影来了解这个游戏,说不准还是潜在的玩家,可是看完了电影之后,如果不是自己又看了看其他人的影评,估计我对这个游戏的印象都变差了;再者说,魔兽的世界观太大,估计拍个前传都得拍三部才说得明白,至少我给一个玩过游戏但是没看过魔兽历史的人讲那段历史都要讲好久,但是《刺客信条》你这要有个20分钟的叙述,说说苹果是啥,说说刺客是啥(毕竟电影里的刺客我所了解的荆轲那类的刺客不是一号人),我也就明白了,也不至于看完电影只觉得里面所有的人都是疯子(因为个苹果打的不可开交,苹果也不知道咋用)回头想想,没玩过游戏还能看得懂电影的貌似只有《波斯王子》了,可能在下电影鉴赏水平不够,或者对来龙去脉太较真,不过既然是拍了电影放在电影院里放的话,应该是希望更多的人、无论玩过游戏与否的人来看的吧,否则的话,干脆拍个长点的游戏CG回馈购买游戏的玩家算了。
导演和编剧显然做的不好。
最近的银幕主宰者,由歌舞片变成了游戏改编电影,其中一个是打“情怀”牌的系列最终篇《生化危机6》,一个是大咖领衔的育碧游戏改编大片《刺客信条》。
不过,两者在国内交出了全然不同的票房成绩,初看起来像是情怀把大咖打得满地找牙。
之所以出现这样巨大的反差,并不说明《生化危机6》有多么好,但肯定能说明《刺客信条》有多么差。
《刺客信条》几乎是全方位的渣。
片中的故事,明确地划分为古代戏和现代戏两个部分,古代戏是电影的主要卖点,全是一言不合就开打的动作戏。
那些跑酷一般的动作戏,经常出现在黑漆漆的画面之中,时间一长,次数一多,难免乏味。
即便是保留游戏精华的“信仰之跃”,也没能让人觉得有多么震撼。
单论动作方面,《刺客信条》与上一部出自育碧公司的游戏改编电影《波斯王子》相比,也差了不少意思。
电影中的现代戏文武兼备,但整体上疲弱不堪,即便是迈克尔·法斯宾德、玛丽昂·歌迪亚、杰瑞米·艾恩斯三位颜值与演技兼备的大咖在一起,也没能产生多少化学反应,来挽救这个无比瘫软的剧本。
可能是主创们觉得游戏玩家足够多,他们的电影根本没必要交代故事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戏剧化的处理,所以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圣殿骑士团与刺客组织的来头与纠纷,都是一笔带过。
更不要说1492年和安达卢西亚在世界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那标志着伊斯兰教在伊比利亚半岛800年的影响终结,之后统一的西班牙开始在全球的殖民扩张。
也是在1492年,西班牙的伊莎贝拉女王资助哥伦布开始了大航海。
所幸,片中后来还出现了哥伦布,但由于剧本的渣,即便出现了存放哥伦布墓的西班牙历史名胜塞维利亚大教堂,相信不少观众看完电影,也没意识到之前看到的那个接下伊甸园苹果的男人是何方神圣。
如此一来,非游戏玩家看《刺客信条》,大概是全程莫名其妙的感觉,闹不清里面的一大堆人杀来杀去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哦,是为了那个伊甸园苹果,但它的重要性只是通过主角之口那么一说,电影根本没有丝毫展示出它有什么强大功能,等于削弱了戏剧的吸引力,很难让观众紧张兮兮,巴望着刺客们速速阻止那个大阴谋。
至于那个结尾,你只想喊一句什么鬼。
《刺客信条》的扑街,似乎再一次证明游戏改编电影,根本就是个天坑。
游戏与电影的受众大不相同,像《刺客信条》这样动作冒险游戏,玩家主要是体验完成刺杀任务的快感,故事性相对次要。
电影则不然,观众看的主要是故事,剧情不能牢牢吸引他们的话,那基本就是失败的结局。
另外,这样一部多数画面都黑漆漆的电影,还要做成3D,观影简直是花钱找罪受的自虐。
这部电影的男一号法斯宾德还是制片人,他选了这么一个项目,不知会让很多粉转黑。
对了,住在监狱中的法鲨,以及经常喊饿的他,倒是让我想到了他另一部电影《饥饿》。
那可真的比《刺客信条》好得太多了。
游戏改编电影总是有着很大的风险。
在之前诞生过《魔兽》这种怪物级游戏改编电影的2016年,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内容是“魔兽:情怀是把双刃剑 打交不能全靠它”没有说明白的了。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每一部新的游戏改编电影总是舍不得进步,顽固地守着来自用户规模更小的游戏圈的既有财产,不情愿在一部好电影的方向上多走两步。
技术的升级无法改变观念上的陈腐,而后者才是实现一部成功游戏改编电影的绝对关键。
为什么游戏改编总是比漫画改编要难?
我觉得两个字:交互。
要将高互动的游戏产品改编为低互动的电影产品,其中自然有着必须舍弃的内容。
电影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都是一次性消费品,通过对观众的引导,强调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而游戏则尽量避免成为一次性消费品,注重观众/玩家的主动探索,增强对游戏机制/背景世界的理解,并且高度强调内部圈子的作用——这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就大不相同。
具体到《刺客信条》上,就不难发现电影的创作者们犯了哪些错误。
《刺客信条》的魅力在于复杂多端的阴谋论吗?
在于圣殿骑士和刺客组织的延绵斗争吗?
或许是。
但其最具吸引力之处,应该是历史的参与感。
玩家操纵刺客祖先潜行刺杀,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中自由活动,并且在虚构和真实的历史人物之间互相往来。
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是这些内容提供了游戏的绝大多数乐趣,而不是绝大多数时间不见首不见尾的远古外星科技伊甸苹果。
但无论是《魔兽》还是《刺客信条》,都过于依赖“游戏本体”这根拐杖,后者甚至到了坐轮椅的程度。
出于保护IP的意愿,随着游戏大厂纷纷自建厂牌突入电影行业,和上个10年的游戏改编电影相比,今后的游戏改编电影将受到更多来自于游戏大厂方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两面的。
首先,更多为人称道的游戏元素将在电影中得到保留,我们再也见不到“德意志游戏改编世界第一”的乌维·鲍尔之流随便糟蹋他人心血了,再也见不到《生化危机》这样把原型拧成麻花捧老婆了;其次,游戏厂商的保护欲望和影视行业的既有规律必将展开更深层次的碰撞,是游戏玩家优先,还是电影观众优先?
是想讨好旧粉丝,还是想拉入新粉丝?
以及最关键的问题,是想拍游戏衍生品,还是想拍电影?
编剧构成上,我们见到了来自“惊世大作”《法老与众神》的两位编剧,以及和导演贾斯汀·库泽尔合作过《麦克白》的迈克尔·莱斯利。
这种经验缺缺的编剧和导演的搭配显然很经济,并且对于游戏大厂来说,也更容易传递想法和施加压力。
出于此,在《刺客信条》的游戏中,才有了不断强调“信条”这一做法,将抽象化和世界规模的对垒,转为世袭和家族化的门派斗争,为个人编织复杂的,或者说苦大仇深和波澜壮阔的身世背景,再将其投影到所谓的正邪对抗之中。
但不要忘了,游戏体验的重心依旧是历史。
但到了电影中,占到篇幅1/3的西班牙宗教审判的历史背景根本没有任何必要性,只是为了给一系列炫酷和高还原度的超长动作戏码添加表演空间而已——事实上,这些下了巨大功夫的动作设计是本片为数不多的可取之处,片方对其重视程度甚至达到了影响正常叙事的地步——人物没有交代,和历史没有交集,来龙去脉没有得到很好地照顾,为数不多的台词量还全是西班牙语自带硬字幕,于观众于自身都产生了严重的割裂,呈现出巨大的架空感。
那么另外2/3的现代戏份呢?
和游戏的做法一样,形而上的正邪对立一定要落到个人私仇上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但全片绝大多数时间都局限在Abstergo的研究机构内部,和古代情节一样,只见一叶不见泰山,必然会导致割裂和架空。
典型例子,就是我们虽然见到了小时候的主人公卡尔·林奇,见到了他的父母惨剧,但是高度片面和短暂的表现使得观众无法与其产生任何有效的情感联系。
而整个现代戏份由于过于强调故事的神秘感而显得非常空洞,不厌其烦地抛出哲学和神学词汇,但除了Animus功夫练级和拗台词拗姿势以外,对整个极富talent的演员卡司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
没有任何规矩禁止历史题材电影不能跑跑酷玩杂耍,但对一部电影,以及电影观众来说,肤浅的虚构世界和愚蠢的正邪对抗,是不足以撑起一部有着雄心壮志的游戏改编电影的。
Not attractive nor connected. 《刺客信条》就是游戏改编领域的《灵魂战车2》,视觉语言上的高度风格化是一招险棋,但是很遗憾,过于羸弱的底子,令这招没有奏效。
我听着电影的BGM,写下了这段文字。
没有玩过《刺客信条》的游戏,故而不敢班门弄斧,只是想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仅仅谈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
无关游戏,无关人物。
剧情略显拖沓,前期紧凑度不够,备感疲惫;后期打打杀杀,总算给人以振奋,但是迟缓的动作也稍有尴尬。
可是这样一部剧情的处理手段不够高明、吐槽声四起的电影,我亦有所收获,也算是意外之喜。
信仰与自由,这便是我的收获。
先谈信仰。
好像那台逆天的机器就是被卡尔信仰的力量所摧毁的吧,也是信仰,让卡尔不同于和他父亲同处一室的那些“刺客”们,没有变得迷失自我,宛如孤魂野鬼般飘荡。
经典的“信仰之跃”,在我眼中是赞叹,也是悲壮。
纵身一跃的下场是送死,但是刺客们却义无反顾,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凄美。
不得不说,信仰的力量的确超过想象。
仅拿IS举例,那些被派遣做人肉炸弹的人,大多都是自豪和自愿的。
所以作为趋利避害求生存的生物,为了其他事情放弃生命慷慨赴死,情感如果是正面的,也的确是被世人称赞的。
于是我觉得,无论是信佛祖信阿拉信上帝,甚至信自己,信仰这东西,最好还是有,倒不是说用迷信给自己找心里安慰,以求庇佑,信仰,只是在给人划定原则底线,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值得去坚持的。
有了信仰,便有了约束,有了目标,就不会任凭自己堕落无为而毫无愧疚。
同时,正因为信仰的强大,如果不引导它走向正轨,也势必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恐怖分子就是绝好的例子,不加以赘述。
如此一来,也算是对信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不是要出家什么的,但至少信善的心,是要有的。
提醒自己的为人处事,收获之一。
除了信仰,便是自由。
自由这个概念向来很模糊,人们往往陷入的误区就是自由等价于为所欲为,但是自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但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自由的绝对相对性,而是自由的思想,同信仰一样,最好都要有。
自古以来,君王统一天下容易,统一民心难。
难就难在,民心是思想,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也很难折中达到共赢。
而为了限制思想的自由,历史上有用过宗教,用过政治,而现在,用的是科技。
大量信息涌现的今天,我们将更多的时间投入以接受信息,而非分析信息。
渐渐地我们丧失了思考的自由,变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科技对于自由的禁锢不是镇压,而是悄然抹杀,思想不再活跃,人心也会逐渐麻木,最终也会臣服于环境压力,丧失行动上的自由。
内心不想去了解自己,不想为了信仰去打破禁锢谋求所需(当然没信仰就更可悲了),自然行动上也就循规蹈矩,仿佛机器。
这样的人,即使每天微博跟风炮轰去追求言论自由,思想上,仍然是一个丧失自由的可怜人。
因此,以此警醒自己无论如何要保持思想的自由,去敢想敢质疑,这便是收获之二。
不论剧情,只论感想,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
以上。
#剧透警告##简而言之就贴贴wiki##欢迎纠错捉虫#刷了一轮影评发现还没有人讨论这一块,每一代AC都寓教于乐(?
)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个人视角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历史是AC的魅力之一,电影限于时长等等原因可能无法像游戏一样把某段历史展现得非常完整,不过这段历史本身还是非常有趣的。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AC电影继承圣殿骑士和刺客兄弟会二分站队的传统。
骑士站队的是卡斯蒂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有一部西班牙电视剧叫伊莎贝拉,讲的就是这位女王的故事,开头五分钟就开车十分钟就全裸感兴趣可以去看一看)。
刺客站队的则是摩尔人,也就是中世纪欧洲南部地区的穆斯林居民,准确的说是故事发生时已经灭亡的奈斯尔王朝。
片中看到被骑士抓走的摩尔人王子和后来拿出金苹果赎回王子的王子他爹都是典型的阿拉伯长相和打扮,这是因为……他们就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帝国从阿拉伯地区蔓延到非洲北部,在8世纪初进入到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南部,这也可以解释片中为什么有黑人刺客和阿拉伯人。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基督教国家持续同南部的穆斯林作战,终于在1492年结束了这场著名的收复失地运动,也就是片中白衣僧侣所说的“圣战”。
而收复失地运动的最后一个战场就是Aguilar的故事发生的地方,格拉纳达。
1492年,格拉纳达是奈斯尔王朝的首都,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个重镇。
故事开始的时候正是格拉纳达被攻陷之时,奈斯尔王朝的王子藏匿在平民家中,被骑士发现抓走,又被刺客所救,然而刺客和王子最后都落入了骑士手中,这是Aguilar的第一段记忆。
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由伊莎贝拉一世于1478年建立)内,白衣僧侣,大法官托马斯·德·托尔克马达主持,将对刺客行火刑,Aguilar挣脱束缚和同伴一起逃脱,这是第二段记忆。
苏丹以金苹果与骑士交换王子,刺客杀进,骑士挟持Aguilar的同伴,Aguilar挟制大法官,最终同伴死,骑士死,Aguilar受重伤后逃离,找到即将启航的哥伦布,将金苹果交给了他,这是第三段记忆。
(有趣之处在于哥伦布曾经反复向伊莎贝拉一世请求出航寻找新大陆而未获准许,最终得到允许的关键正是收复失地运动的成功。
)至于金苹果明明被哥伦布带去了新大陆,最后怎么又成为陪葬品收藏在他的棺材里,这个电影就没解释了。
(此处有勘误)(按照时间推算是第三苹果?
可是第三苹果一直在新大陆流传下去了。
难道是新苹果。
)(勘误:下面评论有人指出这里是Aguilar在对话中让哥伦布把苹果带进坟墓,应该是我没听清。
)这一段历史本身算是波澜壮阔,承前启后,与此后西班牙统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葡萄牙和西班牙广泛殖民都有着联系。
电影只选取了一个极小的切面,但不得不说是一个有趣的,见微知著的切面,至于最终表现结果怎么样就见仁见智了……
预感到电影上映后可能会有大批人马跳刺客坑,这里稍微做一点游戏介绍,以方便大家了解。
刺客信条系列是一部非常好的游戏,无论从画面,人物,剧情,还是在历史的还原上,都无可挑剔。
以下附录每代介绍,内容大多直接来自百度百科,只是省去了大家一条条查找的时间。
正确的游戏顺序:《刺客信条》Desmond(戴斯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一群人给抓了,他们自称是圣殿骑士,并且知道Desmond是刺客,需要通过Desmond的DNA来探索古代一些伊甸园圣器的信息。
[1] 于是Desmond就只能被迫进入一台叫Animus的机器,来读取自己祖先留在DNA里的记忆。
他读取到了一位刺客大师Altair(阿泰尔)。
Altair作为刺客首领Mualim最得意的弟子,被派遣一项任务和两名刺客兄弟去一个古墓中拿取一件宝物,但当Altair到达的时候发现圣殿骑士已经取得了宝物。
Altair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硬碰硬,结果害死了自己的一个兄弟,另一个兄弟夺回了宝物死里逃生。
于是回来后Altair被贬为最低等的刺客从头开始学习。
同时,师傅Mualim让Altair刺杀九位圣殿骑士首领。
Altair一步一步完成任务,但直到杀死最后一位圣殿骑士首领Robert(罗伯特)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师傅Mualim是深深隐藏着的第十位圣殿骑士首领,为的就是利用Altair取得宝物,还能干掉自己的同伙。
当Altair返回刺客基地马西亚夫城堡的时候,Mualim已经对那件宝物——伊甸园圣器金苹果有所研究,并得到了巨大的力量,但Altair作为正统的刺客,凭自己不屈的毅力杀死了背叛刺客的师傅。
回到现代,圣殿骑士们已经对金苹果有所了解,Desmond面临着被处死的危机。
同时,他发现在Animus中呆久了之后,学会了Altair的一项独特刺客技能——鹰眼,并通过鹰眼发现了地面、墙壁上的血迹。
原来在他之前已经有人被这样当做实验品,但不幸死亡。
(那就是16号,Desmond是17号。
)《刺客信条2》Desmond在刺客信条1之后本来是准备要处死的,但是Lucy帮他逃了出来,和另外两个现代刺客会合。
为了找到伊甸园圣器的下落,Desmond不得不再次进入刺客兄弟会的机器Animus 2.0,这一次他成为了中世纪佛罗伦萨的贵族Ezio Auditore(艾奇奥)。
Ezio的父亲和两个兄弟被陷害以后,他在自己的叔叔Mario Auditore(马里奥)的帮助下脱离险境,并且知道自己的家族是刺客家族。
于是他开始自己的复仇之路。
在复仇的过程中,Ezio慢慢知道了伊甸园圣器的事,并且自己也在慢慢成长,直到有一次圣殿骑士从外地运回威尼斯一件很重要的物品,被Ezio夺到,原来就是金苹果。
于是Ezio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在罗马有一件伊甸园圣器“教皇权杖”,它和“金苹果”结合就能打开一些秘密。
于是刺客们就前往罗马,一来为了杀死陷害Ezio一家的罗马教皇Rodrigo Borgia(罗德里格·波奇亚),二来为了抢夺教皇权杖。
谁知Rodrigo早有准备,反刺伤了Ezio,抢了他的金苹果。
但是Rodrigo没有刺客的血统,结合了教皇权杖和金苹果,但却无法激活。
而后Ezio赶来,两人赤手空拳搏斗,Ezio最终胜利,但心一软没有杀死这位陷害自己一家的幕后主使。
Rodrigo逃脱。
Ezio身为正统刺客,发现自己的血统使两件伊甸园圣器合体激活,打开了罗马教堂地下的一间密室,而密室中出现的影像却是给后来人,也就是给现代正统刺客Desmond的信息。
然而回到现代,正在此时,圣殿骑士出现,Lucy和Desmond不得不展开战斗,Desmond通过Animus的血统效应已经学会了Ezio的一些技能,击退了圣殿骑士以后逃离。
《刺客信条2:兄弟会》Desmond和Lucy一行人一直逃到蒙特奥吉欧尼,也就是中世纪Ezio叔叔Mario的庄园。
他们开始继续搜索金苹果的下落。
回到Animus中,Ezio打败Rodrigo之后载誉归来,回到Mario的庄园,但不想第二天凌晨,Rodrigo的儿子Cesare Borgia带兵攻打庄园,并最终抢夺了金苹果,还杀死了Mario。
Ezio也只能带伤逃离。
逃离了以后,他孤身一人来到罗马,再次踏上了复仇之路。
在Machiavelli(马基亚维利)、Da Vinci(达芬奇)和罗马当地的佣兵、交际花和盗贼的帮助下,Ezio解放了罗马,拿回了金苹果,并最终杀死了Cesare。
夺回金苹果后,Ezio把它埋在了罗马大剧场地下的一间密室里。
回到现代,Desmond等人立即赶往罗马大剧场遗址,并进入密室,拿到了金苹果。
但Desmond一碰到金苹果之后就被控制,不由自主走向Lucy,刺杀了她,随后陷入了昏迷。
《刺客信条2:启示录》Desmond昏迷之后,其他刺客急忙将他放回了Animus,希望通过Animus能让他苏醒。
在Animus中,Desmond的意识和肉体已经分离,他的意识遇见了另一位在Animus中游荡的“16号”意识,来自一位现代已经遇害的刺客。
16号告诉他只有在Altair、Ezio和Desmond完全同步的时候才能让Desmond找回自我。
于是Desmond第三次进入了Ezio的记忆。
Ezio为了寻找古老刺客的知识,来到了Altair所在的马西亚夫城堡,发现一间Altair建造的密室。
为了打开密室,Ezio必须找到五把Altair留下的钥匙,而这些钥匙已经被当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带去君士坦丁堡埋藏。
到了君士坦丁堡之后Ezio卷入了宫廷斗争,还认识了一位有魅力的女人Sofia(索菲亚)。
找到五个钥匙之后,Ezio和Sofia一起回到了马西亚夫城堡,打开了密室,见到了Altair的遗体和Altair留下的另一个力量更强大的金苹果。
这时金苹果又被激活,Altair、Ezio和Desmond的意识完全同步,Desmond聆听了人类诞生前的文明留下的信息,需要Desmond拯救世界。
在那之后,Ezio扔下了身上的武器,把它们和金苹果放在一起留在了密室,结束了自己的刺客生涯。
回到现代,Desmond从Animus中苏醒了过来。
《刺客信条3》本作剧情设定在1753年至1783年间,场景主要发生在纽约和波士顿。
主角是一位叫Connor(康纳)的英美混血儿,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美国原住民。
在《刺客信条3》的开局阶段,玩家将体验Conner的父亲,到了第四章就会体验康纳的生活,当时他由莫霍克族(原住纽约州的印第安人)抚养长大。
在英国殖民者进攻并烧毁了Conner的村庄后,他最终走上一条对抗暴政(和圣殿骑士)的道路。
本作的故事仍然以刺客组织与圣殿骑士的斗争为主线。
由于故事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主角将会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众多著名历史人物,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查尔斯·李等人都会悉数登场。
其中主角与华盛顿的互动将是本作中的核心关系之一,查尔斯·李将是本作的最终BOSS。
海战,育碧在科隆游戏展上向媒体透露,《刺客信条3》的海战部分将在游戏中占一整条任务支线。
游戏的主线剧情将涉及到之多3到4场海战,如果玩家喜欢的话,可以继续在支线任务中体验。
完成支线任务将得到金钱奖励,并且可以升级船只。
剧情将向我们解释,为什么康纳会得到晋升,并拥有自己的船只。
虽然《刺客信条:启示录》中的塔防元素非常鸡肋,影响了游戏的主体,但这次添加的海战似乎与游戏主体非常搭调。
游戏中的海战场景由育碧新加坡分部负责,但其中也包括很多登船作战的时候,这些就是由育碧主要的《刺客信条3》团队负责的了,海战与刀剑的结合让游戏充满新鲜感。
玩家最开始的船很一般,搭载常规大炮。
玩家可以升级船只的外壳(增加船只HP)和大炮,解锁火炮铁链,燃烧炮弹和散射炮弹。
《刺客信条4:黑旗》《刺客信条4:黑旗》时空背景将回到1715年的加勒比海,他们在此建立起无法无天的国度,腐败、贪婪以及凶残手段早已司空见惯。
玩家将扮演年少轻狂的叛逆刺客“爱德华·肯威”,他是海尔森的父亲、也就是前作主角“康纳”的祖父。
这位由刺客训练而成、极具魅力却又手段残酷的海盗船长,能驾轻就熟地使用刺客组织的袖剑以及全新的武器,包括全身上下四把燧发枪以及双手各持西洋弯刀等战斗姿态。
爱德华·肯维,本作的主角,他是海尔森·肯维和珍妮·肯维的父亲,也就是3代中康纳·肯维的祖父。
他是“寒鸦号”的船长。
他有着艾吉奥一般的潇洒帅气,他独断专行,他高傲自负,他叛逆并且贪婪。
他的野心似乎都放在了四处劫掠和享受女人身上,而不是因为是某个人的祖父,就要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乖乖儿。
他这个角色总是会出现在烧杀劫掠的第一线,或者是在妓女的温柔乡里。
《刺客信条:叛变》《刺客信条:叛变》的游戏背景设定在1752年到1761年的英法七年战争期间,将是《刺客信条4:黑旗》的续作,确切的说是与三代早期平行时间段的一个故事,将会以一位名叫“谢伊”(Shay)的圣殿骑士作为游戏主角。
《刺客信条3》中的海尔森·肯威,威廉·强森等圣殿骑士还有阿基里斯和《刺客信条4:黑旗》中的阿德瓦勒也会在本作中登场。
1751年,北美,法国与印第安人之间关系紧张,时局相当动荡。
Shay Patrick Cormac是一位年轻叛逆的刺客组织成员,然而,一次关于某个任务的争论与该任务的最终惨败,使得他质疑刺客兄弟会的信条。
于是,Shay决心要干掉阻碍他的人,这使得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圣殿骑士。
《刺客信条:叛变》背景故事发生于北美,玩家将扮演名为“Shay”的圣殿骑士。
当然我们都知道以往的《刺客信条》中,圣殿骑士都是主角的主要敌人,本作在游戏设计上可说是大翻盘。
游戏中谢伊会将北美殖民地中的刺客组织屠杀殆尽,只有阿基里斯一人被谢伊放过。
在本作中,谢伊会遇见《刺客信条3》中的诸多圣殿骑士与刺客导师阿基里斯。
并刺杀《刺客信条4:黑旗》中的阿德瓦勒。
也解释了在《刺客信条3》中的阿基里斯为何瘸腿(是在本作结尾被海尔森开枪击中)。
玩家可以旅行至纽约,并且在大西洋上“尽情航海”。
故事设定在1752年,发生于《刺客信条3》的时间段早一些。
最后游戏剧情会通过谢伊刺杀亚诺父亲作为结尾,与《刺客信条:大革命》完美的互动在一起。
个人强烈推荐这一部,配置要求低而且优化极好,shay是我认为几代里最帅的哈哈。
《刺客信条:大革命》《刺客信条:大革命》凭借新主机平台的画面表现力,真实再现了18世纪的巴黎,其效果完全令人震惊。
正如玩家对每款《刺客信条》系列期待的那样,游戏也缔造了大量令人惊叹的事件和场面,如登上巴黎圣母院的顶之后,把视角拉远一些,整个场景的恢弘和伟大就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玩家面前。
(游侠网评)《刺客信条:大革命》登入到次世代主机平台后,凭借平台优秀,造就了美丽的巴黎和优秀的合作模式。
但是,尽管身披诸多优势,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游戏的本质问题。
反而又增加了很多新的麻烦。
比如说镜头非常的笨拙。
虽然多人合作与角色定制是成功的,但薄弱的故事让角色缺乏感染力。
加上操作问题还没有解决,让玩家稍显失望。
但是不得不为《刺客信条》系列加油鼓劲,毕竟《刺客信条:大革命》是作为第一部登入到次世代平台的作品,期待这部作品是未来育碧《刺客信条》卓越作品的创世纪。
(游民星空网评)《刺客信条:大革命》使用新世代主机的性能,为该系列增加了新的景色和成功的多人游戏模式,不过与此同时它没有解决以前的问题,相反还带来了新的问题。
游戏场景规模令人震惊,角色自定义令人满意,多人游戏部分显露出一定野心,但由于缺少强大的主角,也没有对《刺客信条》的世界背景设定做出新的扩展,所以本作总体给人感觉缺少尽头和激情,而游戏的操作也依然存在以前的问题。
作为第一款真正的新世代《刺客信条》,《大革命》的画面华丽,内容有趣,展现了该系列作品未来的潜力,不过并不能说是一款革命性的作品。
(3DM网评)《刺客信条:枭雄》1868年的伦敦处于工业革命的巅峰,史上最强大的帝国正在徐徐上升,但与此同时,作为帝国的心脏,这座城市却愈发陷入压抑绝望的氛围中:少数人拥有了更多的财富,多数人却饱受煎熬,贫富差距从未如此分明,底层的人们不甘其 苦,开始走上犯罪的道路来寻求自我救赎。
《刺客信条:枭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时期,游戏将带领玩家回到阴霾密布的维多利亚伦敦,操纵游戏的两位主人公——雅阁·弗莱和伊薇·弗莱,他们将在那里惩恶扬善,为底层群众的和平与尊严而战。
至于游戏的副标题“枭雄”也是玩家的终极目标:建立自己的犯罪组织,这个组织的目的简单明确——扫清横行无阻的圣殿骑士。
游戏中主要有圣殿骑士和刺客两个阵营。
圣殿骑士的起源无从知晓,但是他们的目的是明显的,追求知识,真理和力量,强调理性,其目的是建立新秩序。
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做事有自己的一套的风格,就像刺客有暗杀的风格一样。
从政治角度上看,圣殿骑士是政治家,当权者,追寻的是秩序,安定和稳定的知识,可知论者,不惜欺骗迷惑甚至奴役大众。
刺客阵营的起源是兄弟会,成员都寻求自由的信仰。
信仰之跃本来是训练信念的产物,后来就变成信仰自由的仪式。
相信在游戏中的高塔上跳下与鹰同翔的瞬间,每个人都会感到一种超脱,那就是一种自由。
刺客是反抗的起义者,追求的是自由和独立,他们是不可知论者,相信一切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从黑旗开始的后面几代对于电脑的配置要求较高,大家可以自行了解比对。
太难看下去了……故作深沉的导演风格太难受了,演员能一本正经演下去真不愧是影帝影后级别。
没有玩过游戏的我,居然连电影都看不懂了,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游戏感和代入感为0,看完陷入了对自己智商的无限怀疑之中。有点心疼一众好演员…
"The Apple is everything." —— 史蒂夫 法鲨。"Nothing is true,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 马良法鲨。
出生星 情緒感覺哭 家人 South Node 南交點 靈前生一直做的事今生留有前生一直做的事可繼續做的事 Michael Fassbender 白羊星 4房蟹 Jeremy Irons 蠍星 4房蟹
超失望,这部应该由粉丝效应堆积起来的特技特效片并没有在任何方面做得很好,音乐也没有起到营造酷炫氛围的结果。剧情现实一半,过去一半,很混乱。科学家女主的人设也有点崩坏。男主不就是有刺客血统么,至于花这么多时间拍童年回忆童年么。。。还不如滚去看纯黑的攻略
迟到12分钟,羡慕法鲨好多牙一口好牙
肯定会有续集,博斗场面游戏感很足,但是刺客背景描述很莫名其妙,所以信条什么的就更摸不着头脑。当然主演们演技都在线,库泽尔的镜头还是一如既往的压抑,他弟弟的配乐特别燃。
亏我期待了那么久,感觉有点被骗!怎么跟我想象的不一样!一点也不刺激,故事连接得有些牵强!
粉丝向电影,作为不玩游戏的普通观众,从头到尾都无法带入情感。各种跑跳爬动作场面很好看,但重复几遍之后……就很无聊了……
这个片子为什么评分那么低,感觉很震撼啊!以及结尾是为了拍续集吗?
白瞎我省出在LA唯一一天花了real3D的钱去看了2D。迟到半个小时睡着半个小时,第一次在电影院睡着。赶回国前去电影院看是为了能超越CG的画面,最后发现特么还不如去看游戏CG。旁边玩过所有版本的小伙伴说看不懂剧情,我们还吐槽了1492年为什么欧洲会有阿拉伯苏丹和非裔刺客。
70分。
franchise filmmaking容不下free will. 想看铁叔演万磁王!疯狂吸铁~~~
一点逻辑都没有,一点娱乐性也都没有,简直让我只花了 $0.5 都嫌浪费钱。
有一些游戏就不应该翻拍成电影。游戏世界的价值观,在电脑前可以让人备受共鸣,但在电影院里却会唐突、格格不入。比如找一个苹果控制人类思想什么的。据说国内马上也要上映了,粉丝们又要明知是一部烂片但还是为了情怀去花钱,心疼。
虽然也没到特别差的地步,但确实无法闭眼吹。古代穿越拍得不错,然而现代戏十分之长,还啥都没讲清楚,从逻辑到剧情到人物还都十分之无聊,无聊到只能盯着我鲨看,然而连我鲨的头都显得更大了……(喂
其实也没有那么差啦,但确实需要预先了解一下原作故事背景再去看比较好。
现在带着穆斯林恐怖主义去看刺客信条感觉很有新意,很符合预期的水准,期待续集。法鲨很适合做男主角
影片的信息量完全对不起将近两小时的时长,各种背景都没有交代清楚,如果不是玩家估计看的一头雾水,《麦克白》里极具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在这部里也不见了踪影。不过动作场面配合Jed Kuezel紧绷的音乐的还算是值回票价的。
没玩过游戏纯粹看法鲨。感觉这种形象,贝尔也可以演欸,多次我都有贝尔法老众神的影子。还有下部啊。这类原著情节大概我也体会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