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只想找寻第四十六个车站。
你的圣诞愿望是什么?
我希望会找到一个男朋友。
海约这样告诉他的爸爸。
于是,天使塞给了她一张通往幸福的门票。
你知道单思的味道么?
原来...我只是想牵你的手。
钟程这样的想。
于是,他的圣诞卡,被天使送到了上海。
如果,生活中真的会有天使,那么,他应该会听见我们所说的一切,包括大声喊出来的,也包括悄悄话。
现在,就让我们默默的祈祷,相约在第四十六个车站。
故事很一般,似乎跟几米的“地下铁”没有什么联系,不过却有不少我喜欢的镜头。
不断的模糊,然后清晰,最后黑漆漆一片。
人,本来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为什么要害怕前方的黑暗呢?
喜欢细节的描写,喜欢片片里面对光的运用,还有,喜欢片片的配乐,恩,这个的确很不错。
十...九...八...七......你好,我是酒鬼,来自网络。
我没有看过很多的电影,很多大家都觉得好的电影我反而没有什么感觉,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第一次看到它是在中央六台的电影频道里,因为大家要去吃饭没有看完就走了,那时候很喜欢看杨千嬅的电影,一般她的电影看起来都会很轻松。
后来闲来无事就自己在网上搜了下,看了,感觉很温暖。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也没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但就是看完感觉整个人都很舒服,好像休息了很长时间一样。
后来高考失利了,就一根人翻来覆去的看,看了很多遍,感觉一遍比一遍好看。
以后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看看其实很希望那些向我一样喜欢温暖感觉的同学能够安静的看完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地方,却非梁与扬的爱情,而是另一对儿,感觉最好的画面是那个男生在享受巧克力的时候,还有就是董洁和他牵手的时候.很浪漫.
2003年圣诞节看的这部电影,和宿舍的哥们。
2003年九月,我从农村考上大学第一次来到城市——西安。
2003年十一月,我的大学初恋,因短暂、因没有得到而美丽。
那一年的圣诞节晚上,第一次感受到了圣诞节的气氛,第一次坐在四面漆黑电影院里,看的就是地下铁。
那年18岁,现实和电影都是如此的美丽,我的世界就是海燕心中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五年了,色彩在一点点淡去,回忆也越显的美丽。
这样的电影我不愿再看第二遍,她只属于记忆,美好的记忆。。。
第二遍看这部电影了,第一遍是高中的时候吧,那时什么都还不懂,就是无聊打发时间看的,也不记得看完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了。
可能是经历的事多了,再看就能看出不一样的东西了吧。
这回看完觉得自己内心也充满了那些淡淡的幸福。
相比梁朝伟和杨千嬅演的情侣,我更喜欢董洁和张震演的角色。
他们对自己暗恋的人的那种执着与用心的爱,暗恋是一个人的事,它虽然会很累,但那是我的爱,没有理由的爱。
这样的爱也许更伟大,也更难吧。
爱也许就像董洁在海边吹着海风品尝巧克力是的感受吧,是一种倾入心中的美好甜蜜与幸福,爱就是这样要慢慢体会,慢慢享受的幸福。
影片的时间不算短,但我确觉得我很快就看完了,如自己经历一场旅程般。
平淡的爱也是美丽的。
祝愿天下所有的爱人们幸福。
喜欢看着自己喜欢的人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因为自己的微笑,很满足,打心底里高兴,真的好幸福。。。
简简单单,四四方方的我,向往的也是单纯简单的爱情,可是一旦踏入社会突然发觉,好像变得那么遥远不及,有时的玩伴,不是事故了,就是黑道了,发觉自己不适合,而曾经准备相伴到老的,却不堪回首,我忘不了她的好,更忘不了她,真的不愿相信她会如此狠心将我扔下,每每想起拔白头发,挖耳屎,一起把一桌菜全部干掉,一起只喝一壶尚一汤,一起远行,纯真的东西,真的好美好啊,因为它不带有一丝物欲,天真的我,总想着跟你一起到老,即使付出一切,背负一切,有一个人能惦记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可纯真,却在生活,生命,长大中,悄悄的溜走了,我真不想面对这个蛮是你多少工资,你身价如何,你穿得起多少钱的衣服,吃什么档次的饭,住什么样的房子,的社会,它玷污了原本最美好的东西,醒醒吧,醒醒吧
有一种魅力,就是不笑的时候很帅,笑的时候又很傻,比如张震。
这部是我的治愈电影之一,就像Blair一样,不开心的时候就翻出来看一看,挺傻的,但是挺有效果的。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刚上初中,那个时候很迷董洁,朋友替我租的碟看的,看完就只记得主角和我喜欢的董洁,而对张震没什么印象,谁知道我后来竟会这么喜欢他。
后来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眼里就只有张震了,喜欢他这个故事胜于梁朝伟的主线,暗恋时傻傻的笑,被拒绝时的倒霉样,拿着一盒巧克力被风吹得到处捡东西的狼狈,和董洁一起偷拍又跑掉,一边吃着烤红薯一边跟董洁说来上海的原因,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很有魅力,更不用提最后牵起她的手一起穿过地铁,两人找出口时的kiss,早上躲避保安跑出地铁口的大笑,这才是美好的恋爱啊。
两个人由陌生到慢慢相熟,一起玩一起闹,一起挥别过去。
张震的脸真的很奇特,不笑的时候帅得一塌糊涂,微微皱眉还有些不怒自威,可是只要一笑,就觉得有些傻傻的可爱,像个没脾气的好好先生,让你觉得,他永远不会生气,还总觉得他身上有孩子气。
其实我觉得这部里面他和董洁还蛮有cp感的,长相都是清新自然,穿衣风格我也很喜欢,作为泽东公司的艺人,两人私交也很好,我印象中在杂志上还看到过两人互相送生日礼物的报道,年代久远,后来建党伟业还是张震向导演推荐了董洁出演宋庆龄。
哎,后来小董负面新闻缠身,可是作为少年时期就喜欢的演员,我永远都不会讨厌她。
扯远了,这部电影里有好几个很喜欢的场景,一个是两人去偷拍地铁里亲吻的情侣,拍完就跑,实在太有爱;还有就是张先生给小董吃巧克力,那里的画面太美,两个人在银幕的一角,另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水面,闭上眼,你会看到谁?
在地铁里kiss的场景就更不用说啦。
但是我还想提一个,董洁坐上离开的地铁,犹豫来犹豫去又下了地铁坐回去找张震,找了又找终于找到他,张震看到她,开始笑,小董问,你笑什么。
张先生这里真是笑得太好看啦!
喂,你知不知道笑这么好看犯规哎!
03年末的电影,在2020年的寒冬里却看起来感觉很温暖。
03年电影宣传的时候,王家卫就提到过希望在sars肆虐的一年里,给大家在寒冬里带来一点安慰。
这些安慰,坐上时光机,带给了十七年之后的我们。
同样是冬天,同样是病毒肆虐,这次的病毒发作比sars更甚,人类毫无还手之力。
听着窗外的风声,不禁想到如今人类社会也面临巨大的寒冬,寒冬不仅来自于病毒,更是来自于如今意识形态的分崩离析。
电影里的跨地恋爱,不同地方的年轻人能只靠感情便能互相理解,在如今看来像是一个幻梦。
02年是香港电影的临界点。
中国的《电影管理条例》发布,中港合拍电影由“境外电影”变为“境内电影”。
由此香港本土电影正式脱离独立姿态,开始大量与内地合作,并为两岸三地观众打造。
这部《地下铁》也是一部试水,电影元素稍显混杂,但可以看出是为了刻意抹去地域特点,而打造放之四海而皆合理的“都市电影”。
但虽然电影的地域特点被可以抹去,但无论从主演,还是故事结构,还是情感,都可以看出其背后的团队依然是那个专业的香港电影团队。
导演马伟豪,监制王家卫,风格完全不同的导演,带来两个风格迥异的故事。
梁朝伟和杨千嬅的故事是马伟豪的爱情喜剧,而张震和董洁的故事则是王家卫擅长的文艺片。
电影本身没什么可讲的。
这是一部没有坏人的电影,这是一部真诚的渴望融合之作。
从此望去,香港电影逐渐失去其独特性,一方面靠传统的警匪、动作类型片来拉拢内地票房,另一方面则在独特的香港地域特色内越走越远。
真诚试图讲述互相理解的电影,比如去年的《花椒之味》,显得格外难得,却在如今的情景下显得费力不讨好。
呼,看到豆瓣上点赞最多的两篇影评,分别写于07年和08年。
言语之间的真诚在如今看来显得很罕有。
那时他们对电影里的浪漫是认真的。
这真诚,即便在如今看来有些幼稚,却显得尤其珍贵。
他们曾是相信一些什么的。
而十几年间,我们失去了什么?
两个晚上看了《地下铁》,标题借用里面一句台词,煸情,但还不过火,我喜欢。
最近在公司翻译东西翻得头晕脑胀,晚上回家上网遛一圈后就只想好好让自己放松一下。
听着"羊胎素"的音乐,一边花拳绣腿地做着哑铃操,可总是一会儿就累了。
然后就从那堆被我搁置已久的DVD里找出《地下铁》来看。
这两年满大街的人都在看的几米绘本也并不是特别让我感兴趣,因为N年前就看了Sempé。
可是既然绘本都搬上了大银幕,我这个novelty seeker总还是要瞄两眼了。
好或不好,只有试了才能知道,所以我也愿尝百草。
三个月前,刚看了《向左转,向右转》,除了孙燕姿的《遇见》,几乎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内容。
什么童子军活动、旋转木马、初恋与错失、地震时墙面坍塌后的重逢,都让我兴味索然。
这些情节和场景只象玻璃瓶里的幸运星,美则美矣,却毫无新意。
更不愿意看梁咏琪木然的表情和擎天柱子一样大骨架身材,还有金城武那张怪味豆的脸。
唔,有点尖刻了,而且严重跑题。
总而言之,几米绘本改编的电影限定了我美好的想象空间,所以《地下铁》即使有我欣赏的“梁电眼”担纲,也不会对它有特别的兴趣,功能仅等同于临睡前喝的那杯牛奶。
因为前天看了一半就累得睡着了,昨天又继续把前天入睡后放的部份看完。
总得来说,这部片子还是有可看之处。
故事虽然童话色彩重了点,比如梁的突然失明和复明、出现在地铁站台的那个落寞老人、商场里的圣诞天使,但却满溢生活里的温情,而且梁和杨的表演也比较自然。
有意思的是,梁近年在他的电影里一贯以深沉魅力男子的形象出现,在这部片子里倒是有点重现了当年小鱼儿的精灵古怪,若干年后《射雕》如果重拍,他将是我心里老顽童的不二人选。
董洁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演得有点沉闷了,一个从暗恋走向感情成熟乐观的小女子,没有给我任何特别的感觉。
不过,在黑暗中和张震一起看地图的那段拍得很美,两个人的手指从两个方向沿着地图上的路线越靠越近,然后突然碰到了一起,当时我脑子里有小仙女的魔法棒一点闪了下光,他们两个就笑了,手握在了一起。
这样的爱情,真好。
两段爱情都是在黑暗中发生的,是不是我们真的只有闭上眼睛,才能看得清自己的内心?
音乐还可以,片尾曲是梁朝伟和杨千嬅合唱,旋律很美,但显然两人的国语都不过关,唱得有点生硬,不无遗憾。
或者只是我太挑剔。
我对于杨千嬅黑暗的世界,真的很害怕,电影里面,演到梁朝伟突然失明,屏幕全黑时真的很可怕。
所以这部电影不敢重看!
除了《地下铁》的片名和编剧署名有【几米】还有某些“人物与场景设定”,我实在想不出这片子跟同名绘本有毛关系了?绘本,只是取材童话中的一个画面,而电影的作用是将绘本的故事进行填白完善并有所创新,可这片子大量的不合理剧情实在是有够矫情,俨然没有绘本那种浪漫温馨的灵气;演员表名单加一星。
很早看的,至今记得海约这个名字
闭上眼睛 全都是你
我蛮喜欢的两个华人演员
早年梁朝伟的片子没有看过,关注他是在他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风情又很伤神的中年大叔之后。所以我觉得很喜感,还有映像深刻的董洁,张震,桂纶镁。可惜张震和董洁没有磁场,太可惜了
几条毫不相干的爱情故事线穿插却又不平等的播放,不知道究竟想说什么,蛋疼。
非要把一部简洁隽永的漫画故事改成一部媚俗的爱情片,注定是失败的。
梁朝伟现在应该不会再拍这种唯美爱情的电影了吧?现在停留在脑海里的,是电影的配乐
上海文化在上个世纪二战的时候大量地传入香港,相当于为香港的文化贡献了启蒙性的意义,可是在这个片子里,上海和香港的地铁同样发达,但彼此之间居然真的只是两条毫不相关的线,没有任何联动,这可谓是暴露编剧短板的一个大问题,不知道哪条线在帮哪条线水时长。用上了很多特效,爱情让地铁成为想象当中的拟像空间,载着主角进入童话世界,比较像现在香港的迪士尼线。梁朝伟致盲的原因完全不明所以,马伟豪经常用黑屏去模拟盲人的主观体验,可是黑屏的处理真的太草率了,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在商场二人分开摸瞎买礼物,结果梁朝伟吃了个天降神糖之后视觉就恢复了,隐瞒这件事成了两个人关系的转折点。这种童话的处理当时可能很流行,毕竟同年杜琪峰也在拍《向左走,向右走》,但放现在来看的确非常过时。
我觉得很不错
有我喜欢的人、事、物,很喜欢。我超喜欢搭地下铁。
小时候没电影看,都把时间用在这种明星堆起来的破片。唉。
。。。
矫揉造作的漫画电影
音乐好有feel
豆瓣评分对于国产电影是不准的
有杨千嬅在的电影都没办法脱离“喜剧”二字
一般般的爱情剧,没有亮点,三星
有些东西没怎么看的懂。但是还是很喜欢。
其实还挺无聊的,不过董洁还是一样的美,一样的清纯。而且两主演演技真的不错,装瞎装的那么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