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场
Tatami,进击的柔道家(台),柔道场的风波(港),タタミ(日),Judo
导演: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盖·纳蒂弗
主演:阿里恩·曼迪,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杰米·雷·纽曼,纳丁·马歇尔,李尔·卡茨,阿什·戈尔德,瓦列留·安德留察,迈赫迪·巴杰斯塔尼,埃勒姆·埃尔法尼,西
类型:电影地区:格鲁吉亚,美国语言:英语,波斯语年份:2023
简介:她们的柔道龙虎榜,是要委曲求全,抑或奋战到底?莱拉生于伊朗,随教练前往格鲁吉亚参加世界柔道锦标赛,一路愈战愈勇。教练竟收到紧急来电,为了避免与以色列选手对垒,当局勒令莱拉诈伤退出,更以其家人安危作威胁。《圣诛》影后莎阿米饰演教练一角,并与《以色列铁娘子:梅尔夫人》导演佳纳提夫破格联手执导,糅合政治惊栗与运动竞技,..详细 >
赛场上落地锁喉的疼痛只是肉体上的瞬间苦楚,但原本坚定不移支持的国家却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选择为了自己可怜的利益转身离去,这却是在精神上不可磨灭的永久苦楚。可人从来不应该无缘无故被苦楚笼罩一生,所以她们选择反抗,彻底跟曾经深爱的土地喊着眼泪彻底诀别。想到了因为出柜在祖国无法容身最后只能远走他乡的网球运动员卡萨特金娜,破碎的内心世界如何才能让人进步,将过去的一切埋葬才是新生的唯一方式,走吧,永远不要再回头看哪怕一眼。
输也输得漂亮,更提高了整个片子的氛围
“对他们来说,每一个人都不重要,都只是工具”
DCP@ Gloria Palast。又是像Golda那样煞有介事的各种垂直俯拍仰拍,老套的戏剧冲突(倒不觉得故事假,一来是男运动员真事启发,二来是神棍干啥事我都不会意外),还有各种Raging Bull被抄烂的ripoff;当然整体完成度是比Golda强多了。比较好奇的是没找到其他柔道运动员演员的信息,比较好奇有多少是演员多少是运动员
作为政治电影节奏还挺好的。但这电影的剧情我好像在很多年前刘慈欣的小说里见过。如果故事原型不是真的话,动人的点至少少三分之二。
比起体育片政治惊悚感更强,看到开头女主是伊朗队就觉得后续发展会是一个逃离的过程,但还是惊喜于女教练这个角色的转变。最后两位女性角色脱下包住头发的头巾并肩离开赛场的时候我哭得无法自己。
戛纳影后首部导演作品加上亲自上阵,拿下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又一个国际影后,体育加政治题材在伊朗这个背景下还是挺特殊的,几乎全程都在柔道场的黑白镜头运用压抑又克制。“我不会再回到伊朗了,这些年我一直在撒谎,对你对家人对自己”。这部片子很光明正大的谈反伊斯兰压制,也是从女性视角去说觉醒和对峙。立意是加分的,尤其是对于一个伊朗的女演员和导演而言。
不错
反派动机是啥?反派确实太弱了点,直接不让去比赛不就完了吗。都去了再让人退赛?这到底是有法律还是没法律。当然,支持伊朗女性!
拍摄的可看度没问题,但太政治了
不自由,毋宁死。 “I choose to be free now.”
#HKIFF#声效拉满。导演影后出身,会更注重表演张力,但忽略了文本深度和人物扁平,几个反派配角工具转型,主角内心os也是通过最后台词的宣泄脱口而出显露直白。映后问导演伊朗和以色列问题,她说是40年政见原因,再查下资料伊朗拒绝运动员和以色列选手对垒接触,是因为不承认它是独立国家。为自由而战的伊朗女性,在榻榻米上跳跃。导演取消航班奔跑空降返场,尊重感恩每次勇敢发声。
抛开政治不谈,在强权下压迫下,对冠军的渴望,对家人的保护,对自由的追求都变得难上加难。想到现在乱成一团的巴以地区,想到受战乱影响的老百姓,真是难以抑制的悲伤
虽然是非常经典的类型片架构,但拍得是真好看啊,视听语言丰富,叙事节奏得当,体育+政治惊悚,演员都很出彩。
7
假大义之名,剥夺应属于个人的正当权益,都是压迫!
3.5 柔道场内调度和节奏都很好。手臂锁无法一招制胜,自己却被头巾扼喉到几近窒息。
【这反高潮的结局才是全剧亮点】能猜到教练最后有个反转,没猜到最后是结束在四分之一决赛。然后你意识到女主的胜利不是金牌,是摘下头巾的反叛。所以这就不是写实的电影,所以伊朗方过早的介入和以色列选手的淘汰其实就是为了那巨大的荒诞,略显刻意,但意思还是传达到了。真实性只靠教练这个了吧,表演和角色丰富度确实比《圣蛛》里更好。
奥运后再看更绝惊悚,如果不是现实改编很难相信,法国人看完掌声雷动。两小时里发生的数场比赛之间穿插着自由的撕扯,黑白效果更放大了戏剧化。唯一觉得唏嘘的是主创阵容。
第48届香港电影节第33场。80届威尼斯地平线入围以及36届东京评委会大奖&最佳女主角。将政治聚焦在一场比赛,其实教练的角色在后来转变时可以处理的更好一点,反高潮设计,虽然在擂台输了,却获得了自由与尊严的胜利,迎接她们的是更大的战斗。映后见到了阿米尔本人,初执导筒拍了这样一个故事,很难不让人联想起她本人的经历。